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范例6篇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层建筑施工,施工工程现状,技术浅谈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在建筑等领域备受重视,成为了各企业所依靠的重要手段,在全面的建筑工程中由于工程涉及到各方各面,所以在技术上要有一定的手段,完善的处理工程量巨大,保证施工质量,工程实施时间长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一.高层建筑简述.

高层建筑对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高度,一般在美国高层建筑的高度是不小于25m,在中国其高度是按楼层规定的,一般从两方面定义,其一是对于居民楼的建筑的楼层数不小于10层的为高层建筑,其二是对于商业建筑它们的高度不小于24m的定义为高层建筑,对于岛国的日本来说,他们的高层建筑标准与美国相比要高一些,楼层总高度大于30米时才归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一般性的被认为是裙楼和标准楼层之间的建筑项目,在建筑高层建筑时一定要事先设置它的结构转力的承受应力,对于楼的整个承重部分来说,需要较为密布的钢筋排列,而且另一方面一定要注重捆绑的结实性,针对高层建筑的结构他点必须要结合实际因素进行有效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上安全和重要环节的处理。

二.高层建筑特点及施工特点.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高层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高层建筑可以说是国家非常倡导的,高层建筑占据的是空间位置,而像高度低于24米的建筑物他们所占据的是地域空间,简单地说就是土地面积。正因为我国的土地占有面积过少,我国的人口又在不断增加,用地紧张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另外由于城镇经济的发展迅速,土地的利用价值越来越高,所以国家才大肆的提倡高层建筑工程。高层建筑可以使人口得到集中化,方便人们工作的减少交通路途,这一方面无论是土地的利用还是各方面的便捷上都相当的有效率。另外高层建筑与一般性的施工相比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期限,从一定角度上缩短了工期,还可以在市政的投资方面有所节约。

(二)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十分严格,现阶段我国的多层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建筑,而高层建筑却是钢筋混凝土或钢混结构为主的,所以,要根据高层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施工。施工时,施工方要对原材料及施工设备做认真的检查,并做好水电供应、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及材料垂直运输等相关问题,以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

另外,高层建筑物在设计与施工时不仅要在楼层高度和结构上下功夫,还要重点考虑它的功能、布局及造型等。也就是说高层建筑的施工还需要完善的设备和科学的建筑施工设计技术。

三・高层建筑具体施工技术.

1.深基础施工。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前期的基础施工,而建筑基础恰恰又是基础施工的首要任务,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高层建筑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把地基打牢,地基决定于这座建筑的寿命以及抗自然因素的影响。一般地基所处土质复杂、持力层相对较深的高层建筑,普遍都会应用桩基础来对建筑的稳定性进行加固;

2.主体结构施工。高层建筑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他工程施工,正是因为高度的原因就需要掌握好框架以及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等这三大要点,但是现阶段最受大众认可的是筒体结构,一般性的从正交的方面看,是属于不规则的,而这种趋势现在正在朝向斜交和不规则这两大体系发展,总之这些因素都是建立在高层建筑的影响因素上而设立的。

3.高层管道以及设备安装。高层建筑施工有着多层话、条件艰难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高层建筑在安装管道时需要考虑它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另外在用电设备的安装上更需要严格安装,尽量做好各方面的配合,在工程前后都要监管得当;

4.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拥有其他建筑所不具备的特点,在高度上是较高的,在体积上是过于庞大的,这时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就相当重要了,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设计方案的标准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混凝土的抗压性强度和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配置时要控制好水泥与混凝土的比例,并在混凝土制作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检测,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它的抗压性,必须确保其保持最佳的性能,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将整个工艺得以实现,这样才可以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在建筑工程的前期采购中,采购的钢筋混凝土,其结构粘度要达到80%以上,而模板结构所需要的费用要小于35%大于30%,所以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监测是一项重要任务。

5.钢结构技术。近年来,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强度高、抗压力强和不易变形等特点,而且抗震性强又节能环保还能加快施工的进度,诸多优势使其在我国乃至国外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

四・施工工程现状.

在上面的叙述中已经提出高层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重大,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做到深度考虑,仔细谋划,扎实决策,充分完成可行研究工作的任务。国外现阶段对高层建筑可行性研究的认知已远远超过了我国,不管是在技术上的领先性与适中性,还是到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可能性与风险性,都作出充足的准备工作,现阶段我国在工程建设上对于高层建设技术问题上普遍性的忽视,所以最后造成工程中问题频发。

另外有些工程建设企业已认识到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重要性,对此也做出相应的规划,但是取得效果却不尽所想,虽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但是只是在形式上掩人耳目,没有实质上对施工技术的加以重视,最后因为施工技术不到位、调查不全面等诸多因素导致工程埋下隐患。所以施工技术的管理也十分值得我们重视和改进,只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才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

总结: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技术上的浅要分析,进一步展现了高层建筑技术上的重要性,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未来的高层建筑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在建设高层建筑的同时还要有效的管理工程施工问题,全面性的考虑,全方位的实施才会收获工程安全的认证。

参考文献:

[1] 孟佼. 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建筑特点[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0.

[2] 杨楠.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之我见[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3.

[3] 马学领,陈志伟.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分析[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09.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范文2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预制模板;混凝土;逆向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一)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其是非常高的,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经常出现很多的高空作业情况,这样也会出现垂直运输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在高空作业过程中,还要对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和人员运输工作进行处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对施工安全问题要更加重视。

(二)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在工程量上比较大,因此也出现了分项工程项目非常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施工经常会出现多种工种共同作业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复杂而且大型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通常是存在着总承包和分包涉及多个企业和部门的情况,这些企业和部门在施工中相互配合,在施工中对保证工期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管理协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更好的实现集中化管理。

(三)基础埋深度较深

高层建筑本身的高度就非常高,同时在体量上也非常大,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保证其整体的稳定性就是非常大的。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确保其稳定性,在进行地基施工的时候要保证其深度超过高层建筑实际高度的一半,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桩基施工结构,要保证超过其五分之一,在施工中要保证地下室结构的存在。

(四)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通常都比普通的建筑施工周期要长,因此,一般的高层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施工工期都是要在几个不同的年度来实现的,为了更好的保证其施工工期,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其主体结构以及装饰工程施工部分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缩短施工的工期。

二、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并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现如今,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必然要进行不断地革新与优化。就目前而言,我们应当依据施工中的技术路线而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具体而言,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依据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特点,不断提高施工作业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效率,加强施工各工序间的衔接,强化总承包管理的强度;其次,要依据高层建筑垂直发展以及作业面窄与施工进度紧的特点,不断提高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最后,要依据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差的特点,不断提高优化结构施工工艺,增强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总之,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施工实践与施工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

三、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一)深基础施工技术

我国的国土面积是非常大的,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地质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地基基础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做到做到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地基在土质条件方面比较复杂,这样可以采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来进行施工。

在进行地基施工的时候,由于我国的钢产量是非常低的,因此,在桩的选择上可以使用现浇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预制桩的发展是非常好的,而且,在质量方面也是能够进行保证的,因此,预制桩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情况下更加的适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对施工安全还是进行重视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适应性是非常强的,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噪声是非常小的,在施工过程中成本也是非常低的,在以后的发展中必能获得更好的前景。在基础埋置比较深的情况下,施工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施工安全问题要格外重视。

(二)预制模板技术

施工工期是关系建筑施工成效好坏的关键环节。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同样也是如此。鉴于结构施工重复性高的特点以及竖向结构施工的优点,采用滑模法与爬模法来有效控制施工工期,并提高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

滑模法与爬模法是实践中非常有效的施工方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实效性。两者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结构整体性好,机械化程度高;它们对组织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结构物立面造型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它们对施工工期与施工成本的控制都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将滑模法与爬模法付诸实践,以实现缩短施工工期与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三)高层建筑逆向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逆向施工内容是非常多,包含的施工部分也多,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时候,要进行的控制要点也多。逆向施工技术和顺向施工技术存在着很大差别,在施工过程中要先对相关管线进行布置,然后对地下连续墙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将建筑面积进行扩大,同时,在进行地下室浇筑时对结构强度也是有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效果,内部支撑的强度要进

行保障,这样在强度要求方面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逆向施工技术能够对出现的基坑变形和沉降问题进行避免,因此施工效果是非常易进行保证,同时,逆向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地下和地上施工是同步进行,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施工结构质量进行保证,同时,在施工时工期也能进行很好的控制。能够对工期紧张问题进行解决。逆向施工技术能够更好的为施工管理创造条件,同时,也能更好的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四)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钢结构是现代高层建筑的主流,其凭借简洁大方的结构特点,深受现代人喜欢,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从实际来看,高层建筑的钢结构种类很多,强调了多样化的施工类型。例如,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和高层重型钢结构等,都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不过,钢是一种热传递材料,这就决定钢结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热传导性。在火灾时,钢结构的热传导性会给高层建筑带来毁灭性灾难。

因此,施工中的安全防范,特别是火灾事故的防范,是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在钢结构的施工中,钢结构的安全吊装、准确测控、专业焊接等,均是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要在实际施工中落到实处,方可确保钢结构施工的安全性。

(五)泵送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是施工中必须用到的材料,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的基础。泵送混凝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的使用数量多而且强度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对配合比的重视。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使用的混凝土大多都添加了外加剂,这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同时也满足了泵送混凝土的要求,提高了施工效率。

(六)高层建筑裂缝控制技术

1、“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2、“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 3m 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 120mm 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3、“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加强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措施,从而有效预控混凝土裂缝。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滑模技术;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滑模施工技术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被广泛推广并应用的施工技术,它属于会随着柱子本身高度而逐渐上升的一种滑模施工工艺,常被应用在筒层构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去。由于高层建筑本身常会受到现场堆放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建议还是采用滑模施工技术施工。这种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混凝土连续性比较好、表面非常光滑及没有施工缝等多种优势,而且它的施工过程比较安全,而且会将模板的损耗率降到最低。

一、高层实施滑模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滑模施工是一种可以随着柱子的高度而上升的滑模工艺广泛用于筒层构筑物施工,高层建筑物如果现场堆放条件受到限制,采用滑模比较好,而且施工速度快,降低模板损耗率。滑模的施工是通过油泵的压力,使卡在支承杆上的液压千斤顶,带动千斤顶架支承整个操作平台及向上提升内外模板、吊架,它具有施工连续性和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砼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能节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钢模板以及施工安全等优点。构造简单,施工进度快,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等特点。液压滑模施工是优质、高速、造价低的施工工艺,一次组装1m多高模板,即可连续浇注混凝土,不间断滑升模板,连续成型,直至达到设计标高。一组筒仓可以一次组装滑升,不用支脚手架,不重复支模,每天可以滑升2.5-3.5m,最高可达5m,工期只有普通模板的三分之一,可降低成本15%-20%,混凝土连续成型,结构整体性好,使工程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二、高层建筑滑模施工的特点

滑模工艺广泛的用于高层构筑物的施工中。它可以随着柱子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并且具有施工效率高、速度快以及对模板损耗小的特点,所以滑模能很好的突破高层建筑物现场堆放条件受阻的限制。以下就是对滑模施工特点的分析:

1、液压滑模具有很强的施工连续性,同时技术化水平高,在结构的构造上也很简单,并且施工的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能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

2、滑模装置具有专一性,除了普通的通用构件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装置,且都随着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以及建筑物的设计不同而改变,所以,在高层建筑滑模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以及平面布置就要依据滑模施工的特点来进行,换言之,就是说,在对高层建筑物施工图设计的前期,要在合理的考虑高层建筑滑模施工的特点之后才能对施工图进行设计,进而就能依据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图来进行滑模的施工设计。

3、滑模施工技术能有效的减少模板的支拆次数和脚手架的搭拆次数,同时可以将高空立体作业替换成整体的操作平台内的平面作业,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各工序进行交叉作业时,操作平台可根据自身的动力来上升,所以,滑模施工与其它的施工方法相比具有施工进度快的特点,并且还能确保施工的安全生产,与此同时,滑模施工还能有效的节省施工时间,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滑模施工平均两天就能建起一层楼,并且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构筑物的高度也随之增加,所以滑模施工速度快的特点越来越突出。

三、常用的施工方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有以下三种:墙体先滑、楼板跟进法;墙体滑模、楼板并进法;随滑随浇法。

所谓墙体先滑、楼板跟进法就是在墙体滑浇施工的过程中,将胡子筋预埋于墙体内,使之与楼板接茬。这种施工方法中墙体滑浇和楼板施工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可以由较为宽松的工序安排时间,楼板有很好的一次抹光质量。为方便拆装,楼板施工一般会用定型台板和H型支架。这种施工方法的缺点是一次性投入大,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如前文所述,楼板施工和墙体滑升关系不大,所以这种施工方法的优点有工序安排时间充裕、楼板一次抹光质量好、可以提前进行水电初装和内墙装修、拆装工作量相对较少。

所谓墙体滑模、楼板并进法就是将楼板与墙体成一个整体,若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建筑结构拥有良好的整体性,所以该方法的整体工期一般较短,拥有较快的施工速度,一般情况下每三天可以完成一个结构层,在完成五到六个结构层后就能进行水电安装和内墙装修和门窗安装,这对缩短整个工程的施工期都是有好处的。墙体滑模、楼板并进法的缺点是:第一,支撑杆的长细比会在模板下口上升到楼面标高时比较大,要对支撑杆的加固处理进行充分的准备,还要适当的加密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长细比会在内模完全脱空时变得很大,同时使支撑杆锚固性能变差,高空中的风力一般都比较大,作业时平台容易失稳。墙体滑模、楼板并进法的特点是楼板与墙体是一个整体,所以具有以下优点:良好的结构整体性;工期短,进度快,完成一个结构层只需三天;水电安装和内墙装修可以提前进入,有利于高层建筑的整体工期;若在框剪结构中应用该方,可以同时将框架梁和墙柱滑模浇筑到楼板底下。

所谓随滑随浇法是在安装墙体两侧楼板的钢筋之后再滑浇墙和柱混凝土。这样施工的好处是可以不用预留钢筋或者键槽,只需将楼板钢筋先绑扎好,便可将楼板端部的钢筋浇在滑模施工时浇筑入墙内。正如这种方法的名字,楼板随着墙体随滑随浇,所以不用预留孔洞或钢筋,从而达到减少工序的目的。并且该方法可以减少大部分的高空作业,提高作业安全系数。并且可以在楼板上进行一部分内墙修整工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楼板的整体性会在施工缝处理不当时变差。

四、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控制

1、设计工作的准备

建筑物在设计的前期阶段,就应充分分析滑模施工技术的特点并认真进行经济分析。在决定采用滑模施工技术进行建设时,建筑物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时,就应结合滑模施工技术进行设计。特别是建筑物采用何种结构型式及平面布置时,更应该考虑滑模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例如阳江景湖高尚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群,开发商在充分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下,向设计商提出了裙楼及地下室采用大模板施工技术,标准层以上采用滑模施工技术的设计要求,采以剪力墙为主的结构型式,利于滑模施工装置的安装及操作,其结构平面布置也使整套滑模施工装置受力均匀,有利于整套装置的滑升及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扭转等。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劳动组织和人员的安排、材料供应及现场布置、施工程序安排,以及支承杆(千斤顶)的验算、滑升速度的控制等。

3、滑模施工装置

在滑模施工装置组装前,我们对建筑物的标高、平面尺寸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和核对,其滑模的组装方法和程序如下:找平、放线,并按图纸摆放好构件位置;组装提升架及内圈骨架;按从内向外的顺序组装;组装内操作平台骨架,同时进行围圈以下横筋绑扎;组装圈及外操作平台骨架;安装钢模板。安装水平运输操作平台;检查一切设备及构件后即可试滑升,滑升适当高度后再安装内吊脚手架及挂安全网;试滑升后经检查合格即可转入正常滑升。

结束语

目前,由于滑模施工技术已成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必选施工方案,所以为了我国高层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加强对滑模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同时在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时要实事求是,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以及平面布置所需的不同实施措施和技巧,从而推动滑模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军.浅谈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8,(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裂缝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关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 施工周期长, 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 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 控制好混凝土强度, 应做好以下工作。

1.1.1 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待级配报告出来后, 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 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 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砼的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 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 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 , 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 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 % , 强度降低5%~10%, 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1.1.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 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 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 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 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 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 同时注意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和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 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另外也要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1.1.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J107)规定,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不能弄虚作假, 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1.2 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1.2.1 设汁措施

(1)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 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2)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 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 增设间距不大于3 m 的构造柱, 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 mm 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 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 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 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 ) 进行处理; 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 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3) “放”、“抗” 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1.2.2 施工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 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 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 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 应着重在控制砼的温升, 延缓砼的降温速率, 减少砼的收缩, 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 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如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 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强度, 掺加减水剂粉煤灰等, 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 控制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 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 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温差宜控制在25 e以内, 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1.3 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 高度高, 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 确定好测量仪器, 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 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 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 以备绑扎钢筋, 立模板和浇筑砼之用;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 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 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 以提高精度, 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 当用内控法时, 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 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 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 字控制, 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 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 mm × 200 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 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 但必须经过校对和复核, 以确保准确无误。

2 国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近十年来, 高层建筑在国内有了迅速的发展, 全国已经建成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1 000 多万m2, 仅1985 年建成386万m2, 较1984年建成263万m2 增长了47%。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有40多个大中城市正在兴建高层建筑。建筑层数不断增加, 建筑平立面日趋多样化。在建筑体系、施工机具、深基础和装修设备施工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1 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

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涉及结构材料、结构类型和施工工艺的选择问题, 既取决于不同建筑产品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层数的高低, 也决定于物质技术基础和施工条件。

2.2 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

我国地区辽阔, 地质差异很大, 高层建筑的基础更要因地制宜, 采取多种途径。如果地基土质较复杂, 持力层较深, 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则采用桩基础是必要的。从我国少钢的国情出发, 钢桩不宜多搞, 宜侧重发展现浇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质量较有保证, 鉴别承载力方法明确, 近年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 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 但这种桩存在着耗钢量大、造价贵、施工噪声大和截桩困难等问题。现浇桩近年有了较大的发展, 机械钻孔、冲毯已经发展到直经1 m 左右, 人工挖孔直经大, 荷载大,但应十分重视安全施工。现浇桩适应性强, 噪声小、造价低, 可以作为发展重点, 并努力实现机械化。当基础埋置特别深时, 在施工技术上困难大, 并且不易保证施工的安全, 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

3 国外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3.1 基础施工

意、法两国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有三至六层地下室, 基础埋深均在10 m 以下。地下深层施工多采用先做基坑护壁, 再明开的方法, 基坑护壁有用钢板桩的, 但更多的是做地下混凝土连续墙。

3.2 主体施工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 意、法目前基本上倾向于以现场为主的、现制与预制相结合的机械化施工方法: 大块模板法、滑升模板法、隧道模法, 其中更倾向于发展大块模板法。意、法高层建筑的梁、板多为预制, 而柱子则采用预制模板现浇。电梯井则采用滑升模板法施工。在1973年10月意大利波伦亚展览会上展出的高层住宅主体施工方法, 是采用模板提升机拆装纵横墙模板组合在一起的大块模板法。

3.3 内、外檐装修

意、法两国在外檐装修方面使用的材料品种较多, 有金属、反光玻璃、花岗石、大理石等, 预制混凝土挂墙板的应用也很广泛。这种挂墙板造型美观、色彩丰富、灵活多样、加工简单。饰面是在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一次成活的, 一种方法是在平模上先铺面砖、马赛克、毛石子、小卵石或等粒径石子等面层。然后铺一层沙浆, 放钢筋, 浇灌混凝土。另一种方法是不另做饰面材料, 在平模上摆好各种线条图案的胎模, 然后浇灌混凝土, 并可在现场再涂刷各种颜色的合成树脂涂料。这种一次成活法, 效率高,成本低, 不需要高级抹灰工就可取得好的效果。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模板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瑞锦小区2#地块工程位于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南三路与经开第十五大街交叉口西南侧,建筑规模为202587.16,由幼儿园、商铺、1#楼~8#楼及地下车库组成。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26327.15,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3.9米;主楼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模板安装的要求

1、模板系统应具有满足施工要求的强度和刚度,不得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破坏和超出规范容许的变形,包括其模板的支撑体系必须具备可靠的局部稳定及整体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正常施工。

2、模板安装应具有良好的严密性,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得漏浆,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表面质量。

3、模板的几何尺寸必须准确,必须满足施工图纸的尺寸要求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同时模板的配置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拆性,以便于混凝土工程之后的模板拆除工作顺利进行。

4、对于建筑中的梁、柱、板交接部位支撑要牢固,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及时校正。

三、模版施工技术

1、模板工程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模板工程的重要基础性环节,对于保证模板工程的准确施工以及后期的混凝土浇筑工程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备环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施工面的准备以及材料的选择。

1.1建筑施工面的准备工作

施工面的准备是为了在模板安装时有一定的参考,并且为固定模板做好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规划标高。模板施工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施工,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将各楼层的施工面进行规划弹线,并运用水平尺等进行有效的标高,为模板施工提供线性标准;第二,施工面及模板的表面清理。在施工之前,必须按照施工要求将柱、樯、梁等部位的施工面以及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以此防止模板安装之后出现滑板事故;第三,涂刷脱模剂。脱模剂是模板工程重要的施工粘合剂,主要是为了保证模板的固定,在涂刷过程中必须严格标准,涂刷均匀。

1.2模板的材料的选择

保证工程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在模板的选择上要非常慎重,一般在进行模板的选择上都是采用信誉比较高的供货商提品,在进货的管卡上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要严厉杜绝劣质的板材进入。并且对每一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要做进货的检验,只有符合要求的才能投入使用。一般工程都是选择的木模,在支模的材料上采用的是三种方木档,分别是6cm×8cm、5cm×10cm、10cm×10cm的尺寸,加上1~3寸的圆钉、8~14#的铁丝等组合而成,以及用直径48mm、壁厚为3.5mm钢管和扣件组合而成的钢管组合架。

1.3模板配制方法

1.3.1按图纸尺寸直接配制模板,结构形体简单的构件,如基础、梁、柱、板、墙等构件模板的配制,可根据结构施工图直接按尺寸列出模板规格和数量进行配制。模板、横档及楞木的断面和间距,以及支撑系统的配制,都可按一般规定或查表选用。

1.3.2按放大样方法配制模板,形体复杂的结构构件,楼梯、线脚、挑檐、异圆形结构模板,都采用放大样的方法配制模板。放大样即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按结构图,用足尺画出结构构件的实样,就可以量出各部分模板的准确尺寸或套制样板,同时可确定模板及其安装的节点构造,进行模板的制作。

1.3.3按计算方法配制模板,形体复杂的结构构件,用放大样的方法配制模板虽然准确,但比较麻烦,还需要一定的场地。结构构件许多是有规律的几何形体,楼梯、线脚、挑檐、异圆形模板也可以用计算方法或用计算及放大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模板的配制。

1.3.4结构表面展开法配制模板,复杂的挑檐及线脚,其模板的配制也适合展开法,画出模板平面图和展开图,再进行配模设计和模板制作。

2、模板安装操作工艺

2.1垫层模板安装

该部分模板的体积较大,但不需要过高的基础高度,在进行安装时,施工人员要对基础中心线与标高进行核实,然后弹射中心轴与四边的施工线,再以具体边线尺寸为依据,对准模板的侧面,并对模板的垂直度和其标高实施复核校正,然后使用支撑系统固定该模板,待安装完成之后,对尺寸与标高等参数进行进一步复核,并彻底清除所有的杂物。

2.2梁工程安装

基础梁的安装需要在梁底土方达到设计压实度之后,然后利用混凝土(水泥砂浆比1:3)进行浇筑,然后结合具体的跨度进行模板安装,其梁宽不大的部位安装外侧模板,再于垫层位置弹射两边线,然后调整模板的尺寸与标高,再对其进行支撑固定即可。若梁宽在4m以上,施工人员要以梁跨度的1/1000到3/1000为依据在梁底处进行起拱,先主梁、后次梁。梁下部位加设木垫板时,施工人员要保证支撑柱的间距为600mm-1000mm,且以木楔垫块、剪力撑、水平拉杆对支柱进行加固。待安装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必须对标高、尺寸与梁中线进行校正调准。

2.3柱结构安装

施工人员首先要弹射纵横线、边线,然后将第一片柱模板安装就位,并以临时的支撑或是铅丝(14号以上),对主筋进行绑扎固定,再对第二片模板进行安装固定,并以海绵条(厚度为2mm)粘合接缝,并对第二片模板进行支撑固定,接着安装第三、第四片模板,营造一个方桶形状,再从下到上使用套箍对其进行固定,再对轴线、垂直、对角线、截面等存在的偏差进行校准,然后以小型钢结构固定该柱模板,上层、中层与下层的间距为500mm,同时对尺寸进行校准,最终固定。

2.4墙体模板安装

施工人员首先要拼装两侧的模板,其顺序为:以基层的中心线为基准确定墙体两侧的边线,并将侧模对准边线,然后调整侧模的标高与垂直度,以支撑、斜撑对其固定,并借助钢管夹板架对墙体两侧模板支撑,模板的安装必须先为横墙然后为纵墙。待外墙的混凝土强度在7.5Mpa以上,施工人员要将金属的三角模板架设置于螺栓孔。对内墙安装模板时,要以木板或者铁板为堵头模板,然后将其安装于外端头。完成模板安装施工之后,要对螺栓支撑、扣件进行检验,查看各部分构件的稳定性、牢固性,并保证其接缝的严密度。

2.5楼梯间模版安装施工

楼梯间模板的安装施工,要以刨光方木作为其各个模板的接茬,方木的安置要保证水平度,并且将钩头螺栓穿过下一道墙的螺栓孔,对方木进行支托,保证方木和墙面之间的紧密贴合,再以海绵条对其接缝进行黏贴,其模板垂直的精度要控制在3mm以内。

3、拆除环节

模板拆除的顺序与模板支设的先后顺序相一致,且需要由非承重到承重。在拆除梁板部位的模板时,可以采用早拆技术,留设1-2根的龙骨作为支撑,且各模板的拆除必须隔层实施,临时堆放模板的重量不得超出混凝土楼板的承载力,如果梁板跨度较大,施工人员要从跨中向两端进行拆除。在拆除柱墙模板时,要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且柱模板的拆除应当严格避免损伤混凝土的棱角及表面,墙模板拆除的合格混凝土强度应大于1.2Mpa。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各种新兴的模板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弥补工程施工的不足,需要在模板的选择和处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技术,保证项目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范文6

关键词:超高层;施工工艺;整体提升脚手桁架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

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一栋商业综合体的高层建筑,由1 幢56层的主楼和4层裙房组成。主楼高241m,建筑总面积131247m2。主楼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面采用钢梁-组合楼板体系,框架柱为16根型钢混凝土柱。

1.2 主楼施工主要难点

(1)主塔楼的层高变化多,有9.0m、6.0m、5.1m、4.65m、4.15 m、4.1m和3.6m7种,墙体收分次数多,截面厚度在250~1000mm变化。这些变化给核心筒剪力墙模板的配置和垂直爬升工艺的设计带来相当的难度。

(2)核心筒在16层、37层分别设有伸臂桁架,核心筒施工和钢结构吊装相互交叉、影响,施工难度大。

(3)核心筒结构平面电梯井洞口多,相对作业面较少。

(4)结构梁为钢梁,结构柱为16根型钢混凝土圆柱,需待钢柱施工完成后安装模板,并浇筑混凝土,施工工艺较为复杂。

(5)楼板边逐步内收,特别是45~49层,型钢混凝土柱为内收斜柱,施工难度大。

2 核心筒施工

2.1 模板脚手架选型

在超高层施工中,核心筒结构是其它工种施工的先导,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起着控制作用。核心筒剪力墙平面形状复杂,截面厚度变化大,模板体系适应性要求高,采用合理的模板体系是确保工期的关键,因此必须选择安全、高效的模板工程技术来确保核心筒结构施工的快速进行。针对工程的特点和难点,最终选择了整体提升脚手架挂模板及筒子模技术来解决上述施工难题,并达到安全高效施工的目的。

2.2 核心筒模板选型

(1)1~7层、47~56层核心筒剪力墙采用木夹板,竖围檩为50mm×100mm木料,间距为250mm左右;横围檩为双拼Φ48 mm×3.5mm钢管,对拉螺杆为Φ16mm,间距460mm×460mm。

(2)当层高为4.15m时,则采用4325mm 高钢模,即在3600mm 高钢模上口接525mm高钢模,以50mm×50mm×6mm角钢拼接。当楼层为标准层高3.600m时,采用3800mm 高钢模,下嵌125mm,上口高75mm。对于6.000m层高剪力墙采用分次浇捣混凝土,模板施工同3.600 m层高。

(3)单块模板高1.2m,其底部落低楼层面125mm。每块钢大模平均自重约1400kg。

(4)大模板通过施工层上部结构型钢圈梁挂手拉环链葫芦,完成提升及安装就位工作。当核芯筒浇捣完1层后,整体提升脚手架自行爬升1个施工层高度,随后拆去墙模螺栓,利用上部型钢圈梁挂手拉环链葫芦,人工提升中大模至施工层,再安装就位进行该层混凝土施工作业。

2.3 整体提升脚手架施工工艺

工程基本层高为4.15m和3.6m;主楼结构达60层。故其脚手架的结构应具有较强的抗倾能力。导轨立柱框架单元组合而成的竖向承力架片由架片以及若干个单元共9个节段组合而成,组合高达19.00 m。以4.150m 层高配置,模板提升吊梁安装在最上方;3.600m层高因吊模高度也以4.150m层高配置,但模板提升吊梁安装位置下移。能覆盖4个层高的整体脚手提升的要求。

2.4 筒架施工流程

电梯井井架采用组合节段组拼,其组拼高度满足爬模的要求。筒架高度按4.150m层高配置,3.600m 层高若拆除1 节筒架后模板的提升高度不够,故照4.150m层高配置。提升动力采用3t 手拉葫芦,挂于模板与支撑架之间,利用模板和架体与剪力墙体的交互支承向上爬升。井架在剪力墙体的固定支承采用自动搁置式支座。桁架层层高达6m,分2次施工完成。筒架穿越桁架层时需对大模板吊点进行重新设置,以顺利通过桁架层。

2.5 混凝土泵送

主楼核心筒及柱在地下2~14 层的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60,为本地区首次采用。为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开工之初,根据本地区混凝土原料实情,进行C60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从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选用到配合比的确定,经努力获得成功。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原材料和天气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严格控制拌合物的坍落度,使其和易性、保水性、泵送性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本工程混凝土最高泵送高度达261.3m,当施工进行到30层时,选用2台国内泵送能力最强的HBT 90C混凝土泵,保证了主楼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

3 施工技术

3.1 钢构件吊装顺序

(1)吊装顺序: 先中间后两边。

(2)内构件吊装顺序: 钢柱框架梁主钢梁次钢梁隅撑。

3.2 型钢柱模板

3.2.1 圆形型钢混凝土柱模板

圆柱采用钢模板拼装,板面采用3 mm厚钢板,横围檩为[8号槽钢或[6.5号槽钢,间距300mm;竖围檩为5mm×50 mm×50 mm角铁,间距300~400 mm,拼装预留孔径为Φ14 mm。

3.2.2 矩形型钢混凝土柱模板

矩形柱采用18 mm厚木夹板,竖围檩为50 mm×100 mm 木料,间距为300 mm左右; 横围檩为双48mm 钢管,间距为600mm×460 mm~600 mm×600mm,Φ16mm对拉螺杆。1300mm×1700 mm 型钢柱竖向对拉螺杆间距为460mm,其余皆取600mm间距。

3.3 桁架层施工

3.3.1 概况

主楼16 层、37层分别设有2道钢结构桁架,根据施工流程在核心筒施工及施工流程中分部进行。核心筒内桁架主要包括4根钢柱和2榀H型钢桁架,钢柱高3层,分2 段吊装。桁架包括2道伸臂桁架及1圈桁架。

3.3.2 核心筒锚栓安装

核心筒钢筋绑扎至15层时即进行桁架锚栓安装,共有4处,包括16根Φ24 mm 锚栓和10个埋件锚栓,埋设时专人跟踪测量、监控,确保锚栓定位精度。为保证锚栓安装的精确度,锚栓安装到位后加设加固钢板,使1 根钢柱安装用的4 根锚栓形成整体,并与相邻钢筋焊接,尽量减小混凝土浇捣时对锚栓产生的位移。

3.3.3 桁架安装

本工程所用钢桁架体积及重量较大,且受结构形式限制,不便于拼装后整体安装,因此采取散装的安装方式。单层桁架的安装顺序为: 两端钢柱下弦杆腹杆上弦杆。伸臂桁架腹杆上端连接处在钢柱牛腿上,可先安装腹杆; 带状桁架腹杆上端连接处在上弦杆上,安装顺序为: 两端钢柱下弦杆上弦杆腹杆。

3.3.4 桁架最终固定

设计要求,为减小框架柱与核心筒竖向差异变形对伸臂桁架的影响,桁架层的节点先临时固定,待施工到下个桁架层时再终固本层的桁架节点。具体施工时弦杆和腹杆端螺栓安装时紧固,牛腿端插上钢销; 螺栓安装时采用安装螺栓并不完全紧固,待上道桁架安装完毕可终固时,上下翼缘焊接后以高强螺栓替换,并最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