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交流材料范例6篇

中班交流材料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1

你们好!

年新学期,领导安排我担任会计二班的班主任工作,说实话,我对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一点头绪也没有,既然领导安排了,那就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为了更好地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材料,就如何做一个大学班主任、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如何做一个让同学们满意的班主任,我思考了很多很多。

一、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是不定型的、可塑造的,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和成功的愿望,只有高尚纯洁的师爱,才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爱心是桥梁,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我不仅关心、爱护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用更多的师爱和强烈的热情去关心那些后进生、贫困生,特别是那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应该是满怀爱心,要善于表达并合理运用自己的爱意,真正做到关怀而不庸俗,严格而不冷酷,信任而不放纵。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环境下,让学生体会、理解并接受你对他们的爱心与关怀。例如有同学晚上突然生病了,到了卫生科找不到大夫,我知道后马上和卫生科大夫取得联系,让生病的同学及时得到了救治;元旦同学们要自己包饺子,我积极地同教培中心老师进行联系,吃完水饺,又和同学们一起举行元旦娱乐晚会;五一节和同学们一起去浆水泉旅游,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积极与辅导员、学团部协调,为12位同学安排了勤工助学,5位同学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并建立贫困生、特困生档案,较好的解决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只有真正地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言,不会产生敬而远之的感觉。

二、鼓励学生树立坚强的自信心。“坚强的自信,便是伟大成功的源泉。无论才干大小,天资高低,成功都取决于坚定的自信力。相信能做成的事,一定能够成功。反之,不相信能做成的事,那就决不会成功”。充满信心,那些被期待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朝气蓬勃,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也必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让学生们相信,自信是今后成功的基础。例如组织同学们认真学习学生手册,让同学们一入校就能了解和认识学校,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使大家认识到大学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每个同学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篇章;为了使同学们尽快熟悉,组织大家进行演讲比赛、开展辩论会。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了认识、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对同学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同学们认识到大学不同于高中,学习方法上应更主动,要善于学习,而不是靠死记硬背。为此建立学习小组和帮对子,组织大家每周进行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点的学习评比,学期末进行总结,并拿出部分班费对优胜小组进行奖励。

三、做工作要细心。细心就要有敏感性。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思维活跃,自尊心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差,耐挫折能力弱,班主任应该做个细心人,关心爱护学生,走近学生,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波动、情绪涨落等情况,以便在做思想工作时有的放矢,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微杜渐。积极协同文科部和班级团支部组织同学们的入党申请和党校的学习安排,发展了3位预备党员,另有7位同学参加了党校培训,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时刻想着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今年5月到成都参加财政部高校共建项目评审期间,也正是专升本成绩公布的时候,我多次打电话同班委联系,解决同学们遇到的专升本问题,对考试不理想的同学进行耐心劝导,并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耐心的解释,我们班42名同学参加考试,通过了36人,通过率达到85.7%,高于平均数15.7个百分点;对国庆节回家的同学进行安全教育,并对他们离校、返校时间进行统计;积极联系任课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在任课老师和学生们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由于工作细致,学生们都愿与我交流,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因此非常融洽。

四、对学生要有诚心。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去,真诚地向他们敞开心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到老师心诚意真,值得尊敬和信赖。真诚对待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用诚心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会把班主任当作知心朋友,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目前会计班的好多同学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教师节、仲秋节、感恩节好多同学无数次的给我打来电话、发来短信汇报学习和表示问候,如:1、老师节日快乐!同学们在这都挺好的,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努力,不会丢您的脸;2、老师您好!我是冯晓羽,感谢您在这一年里对我的关心、帮助。希望您今后对我多多指点,我会表现的更加优秀,不辜负您的期望。等等)

今年我又担任了会计二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多思考,多学习,努力使班级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2

----寻找属于一线教师的幸福!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班主任: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领导和班主任在星期天班会课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指导我,我觉得自己何德何能在各位前辈面前谈我的班级管理,衷心感谢,接下来我就我的班会课谈一点自己小小的想法:

班会结束后,同学们都觉得感触了,也感动了,我也感动了,不知道这种感动能持续多久,也写了很多东西给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在这里也感谢我九(3-4)班的孩子们,我在讲课中说到:教学一直在做着,今天是育人的开始,也许以前太过于强调机械化的教学而忽略了人性化的育人,导致欲速则不达。

原九(4)班陈金V同学这样写到:“十年教学,今有育人”。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我就在想十年教学今天才真正知道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原来这十年我只是一个只用一只脚在行走的残疾人,一直在和双脚行走的人赛跑着,也许我们正常人经常以异样的眼光注视着残疾人同时也扮演着残疾人的角色,教育,应该是教书一只脚和育人一只脚,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有了双脚还应该是德育这只脚先跨才对。我教书十年真的好像只是在教书,当教师十年真正当班主任只有三年,现在才真正感觉到德育走先的道理,也许太晚了,也许醒来就是希望吧,其实,德育工作是教育路上的风景(过程),教学是教育路上的根本(终点),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我走得没有别人快呢?也许是我只用一只脚在行走,必定落后他人。

九(3)班姚正平、邹国秀和李长菲等许多同学,他们在感动的同时还给我了很多有用的建议、鼓励和温暖的话语。

九(4)班朱春永同学这样写到:“人,为什么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其实,我们身边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眼睛”。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我就在想,为什么总觉得教师工作很累,老找不到职业幸福感呢?老抱怨学生,这个那个的,其实,我们应该感到幸福,有那么多可学习的同事们,还有缘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我们还有那么多学生可教,也应该感谢学生给我们惹的每一个麻烦,我们从中学到了东西,只是他们用的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犯错误)把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会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了别人也成长了自己。

还有,我们的领导,一直在为改善我校师生的生活条件努力着,为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思考着,为整个学校的发展奔波着,其实我们已经身在幸福当中了,再有,我们的职工赵云凤老师的爸爸,人出去都要来亲自为你开门,说,“你出去反手不好关,我来开吧”。那种敬业和感恩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倘若我们还找不到幸福的话,也许是我们心盲了。我们应该感恩,我们应该敬业,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找找幸福到底在哪里了,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还不够,我们还要有一颗特别的心,去体会、去感受、去体验,体验到了,那就是幸福。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档案 档案管理

1 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学生档案的好处

1.1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和“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档案管理是学校档案管理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学校历史资料,这个资料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是展示学校工作实绩的一个窗口,是学校评估资料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如果将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就能为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使学生将被动约束变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

人事档案的价值有两个方面涵义,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学生为了不在自己的档案中留下不好的痕迹和记录,会将老师、家长的管教变为自我教育,变被动约束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有助于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使考试作弊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能够顺理成章,树立起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

1.3学生档案可提高办事效率

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班主任将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好,将各种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随手可得,满足班主任和学校各个部门工作的需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和学校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对学校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4学生档案是综合评价学生和评先选优等的依据

每学期期末“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奖学金等的产生,贫困学生补助基金的发放等,都涉及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班主任平时积累了学生的点滴材料,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各科学习、遵守纪律、劳动表现、家庭经济等等情况,对学生的评价就有根有据,评选出来的先进和优秀就让人口服心服,发放出去的贫困补助金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1.5学生档案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资料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早已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是经常不断的。但这些交流与沟通并不一定都是有效的,并不一定都能产生教育的合力。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如果不把握好,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学校或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的破裂,从而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6学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和推荐就业的基础

档案能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情况,当学生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档案是学生的“资本”,因此,每个学生都希望他的档案材料每一样都是“好”的,但他做到了每一样都好吗?班主任不可能以坏充好,以劣代优,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没有私心的同时,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将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缺点,记录得清清楚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谁好谁差,有证有据,一目了然。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本人设立的档案);第二类是班级整体档案(指面向全班学生设立的档案)。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进校时:入学通知书、《新生报到程序表》、《新生登记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及贫困证明、学生进校时的照片、《入团志愿书》;奖励、处分材料:每学期的获奖情况记录、每学期受到的处分情况记录、检查;综合表现材料:《每学期学生考勤统计一览表》、《每学期学生劳动情况一览表》《学生成绩卡》、《学生每月操行成绩一览表》、《学生综合评定成绩一览表》、每学期参加各种活动的情况记录、每学期班主任及班委会的评价记录;毕业前夕:毕业前的照片、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登记表》。

3 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的管理

3.1准备好档案所需要的各种表格

在以上档案内容中,无论是学生个人档案,还是班级整体档案,都涉及到很多表格,表格中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表格如果设计不好,档案的信息就不全、不完整,档案的用途就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立档案前就必须将档案涉及到的各种表格设计好,甚至打印好。

3.2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

具体做法是:第一,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随时收集、存放学生的各种个人纸质档案材料;第二,为班级准备几个档案盒,随时收集、存放班级的各种纸质档案材料;第三,在电脑上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文件夹,装入设计好的各种表格,随时收集、输入学生的各种个人电子档案材料;第四,在电脑上为班级建立一个管理系统,随时收集、输入班级的电子档案材料。

3.3有强烈的收集意识,并及时存放

对学生及班级的任何材料,要有强烈的收集意识,不要怕麻烦。有时看似无用的材料在关键时却派上了大用场,因此不要随手将“废物”扔掉,放一放再看是否有价值。并且对材料要及时记录,及时存放,以免事后遗忘,使有用的材料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3.4材料的分类、书写和档案的移交

材料有了,但杂乱无章,使用的时候常常找不到。因此,应根据档案的属性进行分类,清晰地列出目录,使档案材料有“归属”,对号入座,便于及时查找。为档案材料保存时间长久,书写时使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绝不能使用圆珠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国家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班主任应将完整齐全的学生个人档案材料(纸质档案)移交学校有关部门,严禁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而班级档案材料和学生个人的电子档案材料,除移交学校有关部门妥善保存外,班主任最好也能够备份保存,为今后的查找提供方便。

班主任对学生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赋予我们的职责!档案中点点滴滴的内容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班主任工作是艰辛和劳累的,但更是充实与快乐的!

参考文献: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4

从6月份的欢送会到即将开始的特色班会和“活力在基层”趣味运动会,我们一起开展的活动虽不多但也不少,其中主要由我负责的有两个:暑假社会实践交流会和推优入党。与此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些会议,在此我将传达一些团总支书记杨文金老师和副书记黄锦煜师兄的一些意见和建议,首先对我的工作做个总结及检讨。

首先是暑假社会实践交流会。我们的交流会前期准备期间情况并非十分理想。第一、上级的通知下达得不及时,而我也没有最好准备,干等上级的通知,这是我的不足之处,因此,下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将在开学之后就开始收集材料,做好准备。第二、没有做好动员工作,导致有些同学对实践及其交流会失去了兴趣,结果我们参加交流的同学是通过抽签的方式产生的,下学期我将会做好动员工作,希望以抽签的形式产生参与交流人员的事情不再发生。但我们班也有做得不错的同学,比如说:煜晓、泽帆、同帮这三位同学撰写了社会实践报告,且煜晓同学的实践报告被评为优秀实践报告,同帮同学被评为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在此次活动中,我做得不足的地方除了上面两点外,我认为还有的就是:在材料包装方面,我展示的材料不够精确详细,也没能将我们班的最亮点展示出来,特别是和08的相比较,这一点我会努力,在以后的班级风采展示时我会尽可能地将我们班的亮点展示出来。

第二个是推优入党。这个工作持续的时间长达一个月,主要是审核我们班党校结业满一年的三位入党积极分子,值得高兴的是他们都通过了审核并被推为我们班的重点发展对象,在这期间的准备还算是顺利,但我做得不好的一点就是对这三位同学的群众意见的收集,这也可以说不只是我个人的问题,大家也许认为我们那个团员大会只是过过场,可是在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个会议的,在准备期间我也是很认真地审核他们的条件是否符合重点发展对象的条件,如有没有违规、旷课、迟到、早退等记录,或他们有没有符合那些优先条件。在我上交材料之前,级委那边没有告诉我具体的上交形式,只是跟我说需要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也没有继续追问他们具体的上交形式,导致我们上交的材料形式不正确,这也体现了我不够主动,我会吸取此次教训,我会将那些细节弄得清清楚楚的,并且会主动向其他同学学习。

前段时间黄锦煜师兄跟我说我们班在开某些会议时不够严肃,太儿戏了。就比如说上次的推入党积极分子会议,我们班有些同学确实不是很认真对待这些事情,开会也会迟到。我们开班委会时也不够严肃认真,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我也一样,我们的班长比我们还辛苦不是吗?我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竞选班委的呢?而现在我们是位合格的班委了吗?我自认我并不合格,我觉得我做得并不好,但我会努力,我不会放弃。我觉得我们班委的合作精神不够强,我们外表看来虽然是一个团体,实质上我们还是一盘散沙。所以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加强交流。我们接下来将会有一个班委会综合测评和班级评优,我希望我们班能够被评为我们团总支的优秀班级,优秀班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团结,不只是班级同学要团结,班委团体更要团结。希望我们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合作,将我们班建设得更加和谐。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5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育的目标由“智育中心”向注重幼儿全面发展转变,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自由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是孩子在自由时间里自发组织的、小范围的游戏。在自由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往频繁,有利于教师发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问题,便于教师观察与指导,所以,本文选择在自由活动中研究促进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策略。

通过对我班幼儿自由活动的自然观察,我们发现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行为有以下特点:

1.幼儿大部分集中在教室中间,拿着玩具,在教室里频繁走动与跑动,同伴间说话很响,室内声音较吵,较少有安静的空间,不利于幼儿交往。

2.男孩经常争抢喜欢的玩具。同时,自顾自摆弄玩具的时间较多,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玩玩具的很少。

3.部分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紧张,被动,不会组织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不提意见,玩着玩着就被同伴忽略。

4.当幼儿之间发生轻微碰撞或类似肢体接触时,往往不能用适当语言自己解决,而是将事情升级到争吵,斗气甚至打架;很多幼儿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不会用语言解释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辩解,从而无法合理解决问题。

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存在如下影响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因素:缺乏安静有序的交往环境;游戏材料不利于幼儿交往;缺乏交往自信心;缺乏交往技巧。

那么,如何在自由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让幼儿尝到交往的快乐呢?

一、利用空间,扩大场地利交往

在现实的幼儿园生活中,出于对幼儿安全及日常规范的考虑,我们往往会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范围做一个规定,比如不能去餐厅、午睡室玩,客观上缩小了幼儿的活动空间,由此而引发了诸如争抢桌面,空地,互相干扰,碰撞等不良交往问题。

1.扩大室内空间,减少干扰。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室内大部分空间是可以开放的,只要孩子有相应的规则意识,这些地方就可以玩的很好。

我和孩子们一同讨论:“室内有哪些地方自由活动时可以去玩?”孩子们纷纷回答午睡室,餐厅,教室门口的走廊都可以去玩。

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建立了游戏规则:在午睡室玩时,要保持午睡室的整洁;在餐厅玩时,爱惜餐厅桌椅;在门口走廊玩时,不影响隔壁班级。有了这些规则,在自由活动中既能避免孩子拥挤与互相干扰,又能拓展活动空间,有利于孩子与同伴交往。

2.利用区域空间,促进交往。我班尝试着将所有的区域空间都向幼儿开放。我们和孩子共同商量好,在自由活动中,区域空间开放,但是材料不开放。孩子们可以将自由活动的玩具带入区域中玩,但是投放在区域中的材料是不能玩的。

一段时间过后,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和互相提醒后,基本都能做到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同时,孩子们三三两两结伴在区域中游戏,天然的隔断给了孩子们一个安静,舒适的氛围,有利于孩子和睦相处。

3.利用室外空间,轻松交往。不同性别对交往空间需求有差异的,比如男孩更多时候是在公共场合游戏,较少受成人的控制,并且男孩的游戏行为较为粗犷,身体接触较多。相反,女孩之间的交往更强调一种合作和语言交流。

因此,在自由活动中,我们适当增加了在室外的自由活动,孩子们带上喜欢的玩具,在新鲜空气,阳光草地中玩耍,即满足男孩比较粗犷的游戏方式,也使他们的心情更加放松,为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调整材料,利用特质促交往

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幼儿还不能就有限的材料互相谦让。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的游戏材料能够避免幼儿争抢玩具,又能激发幼儿选择、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丰富的材料也会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与同伴分享、交流的机会,使得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实现与不同的同伴沟通、交流的目的。

1.丰富材料的品种与数量。我班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游戏材料,如: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幼儿自带玩具;开放部分区角活动材料;师幼共同自制简单好玩的游戏材料,如挑棒棒绳、磁性飞镖、纸飞机等。多样化的收集途径带来了多样化的玩具品种。

在游戏材料的数量上,根据班级的人数,我们将诸如手工纸、彩泥等需要操作的游戏材料保证人手一份或略有多余,让每个孩子每次自由活动都能找到喜欢的材料玩。材料的多样化与充足化使得幼儿交往的形式也更加生动丰富了起来,我们看见有的孩子拿着手工纸在讨论怎么折纸;有的孩子拿着做好的纸飞机玩比赛;有的孩子在一起的做泥工;还有的孩子两人一组在玩挑棒棒……教室里井然有序,往日嘈杂的声音也不再听见。

2.拓展材料的玩法和用途。当孩子们对自带玩具还停留在摆弄阶段时,他们与同伴之间几乎没有有效的交往。这时,我与孩子一起拓展玩具的玩法,比如当孩子在摆弄小汽车时,我问:“这些小汽车,是不是在任何路面上都能开得很快?在纸上开得快吗?泡沫板上呢?”当孩子了解后,我又提供斜坡给孩子,引导孩子们讨论:“你们手中的小汽车,谁上坡快,谁下坡快呢?”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多了,讨论多了,比摆弄玩具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增强自信,主动大方勇交往

缺乏交往自信的幼儿往往有强烈的交往需要,但是因为性格内向被动,害怕受挫,在交往中时常表现的畏畏缩缩,容易被同伴忽略。国外有观察表明,在幼儿阶段,被忽略的儿童往往不受同伴欢迎,也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缺乏同伴互动经验的儿童发展状况欠佳,具有近期和长期的适应问题。

1.鼓励赞扬法。重视这类孩子,在自由活动中玩游戏时,我常常主动找他们,用亲切的声音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多一份胆量;请他们学一样拿手的手艺,比如折纸、挑棒棒,或拿一件好玩的玩具,让他们给大家讲一讲。

当幼儿表现出的良好的交往行为,如主动与同伴合作分享时,我会给予他们表扬与肯定,比如用一面小红旗,一张小奖状,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关切的目光,同时向全体幼儿讲述这些行为,让更多的孩子知道他们很棒,悦纳这些孩子,并强化他们良好的交往行为。

鼓励与赞扬可能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却足以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强化他们良好的交往行为,让孩子渐渐变得勇敢、自信,提高交往自信心。

2.适时介入法。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有交往的愿望,但在跨出第一步时也许担心被拒绝或更糟糕的情况发生,这时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在自由活动时,我比较留心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这主动的一步,体验交往成功的快乐。

自由活动时,节节和另外两个孩子共三人在生活区里玩娃娃家,三人在里面空间正好。这时静怡走来,轻轻地问:“我能进来一起玩吗?”节节响亮的回答:“不行,这里已经三个人了。”静怡一下子变得很沮丧,很受伤。

于是,我拉着静怡的手说:“妹妹,再进去一个人里面会很挤。这样,你去问问他们需不需要有人到外面去买东西吧?”果然,三人很入角色,说娃娃饿了,要吃面包,请静怡当姐姐给娃娃买东西吃,还递给她一个塑料袋。静怡开心的接过塑料袋,转身去“买”东西了。

3.榜样效仿法。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经常向这类孩子提供好的榜样。研究者发现,榜样与儿童越相似,效果就越好(例如充当榜样的孩子起先也是内向、退缩的孩子)。

杰杰是个喜欢唱歌,但不太自信的小男孩,我们就请曾经个性内向腼腆,但现在开朗自信,喜欢展示自己的嘉嘉小朋友坐在他的身边。嘉嘉在自由活动时常常带着杰杰玩,一段时间后,杰杰也能主动唱歌给大家听了,对于同伴的善意邀请,杰杰接受度也比以前高了。

四、丰富技巧,学会运用善交往

我班大部分孩子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顺利是因为缺乏交往技巧。事实表明,交往技巧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也可以通过成人“教给”,如: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做出回报,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在这些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比单纯模仿效果更好。

1.语言实践法。

(1)为孩子创造更多自由交谈的机会,让孩子在大量的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学会表达。比如:利用零散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几个孩子说说自然角里植物动物的变化;饭后拉家常,说说最近去哪玩了;当我们带孩子去参观或郊游回来,及时让幼儿说说和谁一起玩了;离园时说说今天高兴的事等。孩子“两两对话”或“三五成群”,无拘无束,为幼儿爱说乐说创造了条件。

(2)有目的的投放少量、新颖的玩具材料,制造矛盾,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争辩、沟通中提高交往能力,让幼儿在失败中产生合作的需要。例如,提供一套新颖的,但数量较少的积木,请三个孩子来玩。孩子会发现各搭各的不仅积木不够,而且搭不出完整的作品。这时,他们就需要讨论如何一起来完成作品,从而与同伴产生了合作的需要。

2.交流讲评法。在自由活动中发现幼儿的交往问题后,我们通过交流讲评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孩子之间出现的交往问题,帮助孩子积累交往技巧。

自由活动时,欢欢正熟练地将一小堆泡沫板一块块叠整齐,小浩走上前去,拿起一快泡沫板和欢欢一起叠,可是他放的歪歪扭扭,不一会就到了下来,欢欢不得不重新收拾并表示不需要帮助。然而小浩满腔热情硬是去帮,但越帮越忙,欢欢再次请他离开,小浩很不高兴地跑来问我:“为什么我帮她,她还不高兴?”

于是在交流讲评中我们就“欢欢是否需要帮助?”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孩子们说:“不需要,欢欢自己叠得很快很好,泡沫板又不多。”“欢欢已经告诉小浩她不要别人忙帮了!”“欢欢没有遇到困难,所以不需要别人帮助。”“可以先问一下欢欢,你要我帮忙吗?她同意了再帮助她。”“如果小浩不会叠泡沫板,就不用去帮忙了,不然会弄乱的。”

在自由活动中,类似的交往问题有很多,通过交流讲评,孩子们在即时的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中,有效的积累了交往经验与技巧。

3.反复训练法。缺乏交往技巧的幼儿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社交锻炼的机会,比如家人不常带孩子出门接触人群,不常与同龄孩子来往等因素导致了孩子逐渐失去了这种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去,让孩子在各种交往情境中亲身体验与发展交往技巧。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6

背景介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发展适宜性,开展主动性学习”。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北京东四五条幼儿园_展以投放低结构区域材料为媒介,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园本教研。在近一年的研究中,教师们用照片和视频,记录幼儿与低结构材料的互动过程。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对低结构材料的特点烂熟于心。一次次分析、研讨,从思想上教师们认识到,低结构材料给幼儿带来更大的自主空间,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从行为上,教师仍然不自觉地“指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投放意图进行操作,限制幼儿主动发展。这种现象在各个班级都能看到,只是表现程度略有不同。

笔者知道从行动上改变已有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身为教研组织者,笔者想在教研中,引领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调动教师研究的主动性,使教师自觉自愿进行调整,进而推动研究的进程。怎样设计教研活动,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

抓住问题――推动教师自主研究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学前研修部的彭老师,在教研展示活动前来到幼儿园,和笔者一起走进幼儿游戏现场,了解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游戏情况。通过当天的观察,彭老师与笔者一致认为,教师对低结构材料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存在差距,水平参差不齐。她请笔者和业务园长一起,根据看到的幼儿表现进行分析。彭老师首先提出:“中班幼儿在教师提供的圆形底盘里,按照颜色一圈一圈的码瓶盖,是孩子自发的操作吗?有没有教师的暗示?”彭老师发现的问题,正是笔者上次教研活动中,问这位教师的问题。因为笔者也有同感!但中班老师说,这是孩子自己想的操作方式。一名幼儿每天都来玩这个游戏,其他的幼儿都在模仿。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笔者多次来到她们班。据笔者观察,凡是来这个区的幼儿,都在用相同的玩法进行操作。看来,中班老师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在与彭老师进行细致的交流后,大家一起聚焦开放教研要解决的问题,即引导教师意识到材料投放中的观念问题――“放手”才能让幼儿获得更大的自主空间,幼儿才能自主游戏。进一步引导教师从关注材料本身的功能向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转变。在彭老师和业务园长的帮助下,笔者试着写出开放教研的大环节,并按照目标制定详细计划。

三个人“研”教研活动设计,让笔者对“教研活动要研究教师的困惑问题”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分析教师的困惑问题不仅在教研专题确定之时,更要落实在逐次教研活动之中。有些问题老师们已经意识到,但不知怎么解决;有些问题老师自身还没有察觉,就需要我们帮助老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研究教师的困惑问题,是尊重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教研组织者应当以教师困惑为教研切入点,让一个阶段的园本教研专题和逐次教研活动主题相通,具体剖析问题的症结。因此,组织者要找准切入点,才能帮助教师从现象看观念,从转变观念再到转变行为,打开通往落脚点的大门。经过三个人的“研”,笔者对教研活动引领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调动教师“研”的主动性有了一些信心。

数字说话――推动教师自主研究

表格设计意图 各班低结构区,从投放都经历了红红火火的初级阶段,而到了学期中却大相径庭,一些班级似乎遇到瓶颈。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一连几天无人问津,看似游戏兴趣不高。老师也在想:怎么调整材料使幼儿爱玩呢?有的班级,幼儿对同一个材料玩法完全一样。老师也在纠结:我投放的低结构材料,孩子这么玩有发展吗?更多的老师对投放材料的目标怎么实现产生疑问。从这些问题不难看出,教师不断反思调整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赋予材料更多的教育功能,而不是满足幼儿的需要。为了帮助老师发现观念上的问题,笔者收集了近期各班幼儿游戏状况的数据和照片,希望能利用表格的方式,让教师发现教研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但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却忽略幼儿本身的游戏需要。所以教师看不到玩法数量的增加,一些所谓的多种玩法是教师赋予材料的,而不是幼儿自主探究出来的。

表格一:

增加动态数字 业务园长看了笔者设计的表格之后,提出建议――用数字说话。我看着表头思考,多种玩法大家都提供了照片;呈现数字是参与人数和不同玩法的数量统计。教师通过观察表格能看到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玩法不同,引发教师对游戏结果的关注。要关注游戏过程,就要在参与人数的数字上做文章。笔者想,幼儿参与人数从开始投放材料到现在是富于变化的,呈现一组动态数字是不是能看出幼儿对材料的兴趣保持度,进而引发教师关注幼儿的游戏需要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笔者请教师们填写重点区域幼儿人数的变化。这样,表格中每位教师提供的材料后面,就多了一组这样的数字10――6――3――0。

引发“研”的热情 教师填好后,我和业务园长再次审视表格的设计和传达的信息。一组组变化的数字很有说服力,透过数字,教师能看出各班幼儿截然不同的变化。相信教师在解读表格的过程中,能在交流、思考中读懂动态数字的含义。开放教研时,笔者会引领大家共同分析:为什么有些班级开展的游戏,能引发幼儿不断探索,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而有些班级的游戏教师一再推动,还是不能吸引幼儿,出现玩不起来的现象。增加动态数字可以从观念入手,引导教师从关注“物”(材料)转变成关注“人”(幼儿)。

表格的使用让每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明晰具体地展示出来。听了业务园长的建议,笔者对表格的设计更加满意。动态数字准确呈现了人数变化趋势,让人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如果教研组织者想引导教师主动发现问题,那么呈现问题的方式一定要直观,呈现的内容一定要客观。把这样的工具引入教研,才能点燃教师“研”的热情,推动教师自主研究,最终实现教研“落地”。

环节设计――推动教师自主研究

调整计划 随着开放教研的临近,笔者设计出完整的计划,发到彭老师的邮箱。教研内容分成五部分:

一是进一步理解低结构材料的定义特点。

二是出示数字表格,了解教师的研究进程,关注幼儿游戏需要。

三是教师自选材料,体验自主空间。

四是高老师用ppt分享“管子”游戏的研究过程及带给她的思考。

五是教提出遇到的问题,集体研讨寻找解决办法。

彭老师看了笔者的计划之后,和笔者交流了她的想法。她认为第一个环节老师们都已经朗朗上口,是不是可以省略。第三个环节的价值是什么,这样的设计能不能实现预设的目标。同时,她给笔者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计划调整为三部分:

一是高老师用ppt分享“管子”游戏的研究过程及带给她的思考。

二是出示数字表格,了解教师的研究进程,关注幼儿游戏需要。

三是教师提出遇到的问题,集体研讨寻找解决办法。

彭老师还反复提醒笔者,要根据本次教研的目标设计活动环节,目标要拆分后落实在每个环节中,教研才能“落地”,才能有效推动教师自主研究。

解读计划 对于彭老师的建议,笔者还是有点一知半解,对照目标和两份计划反复看,也觉得自己安排的内容确实有点多。于是,笔者就试着用彭老师调整的计划,自己按照顺序进行演练。笔者一边组织自己的语言,一边设想教师可能出现的种种表现,居然顺顺利利地过了一遍。之前,用自己设计的流程,笔者一直没想明白,在老师体验活动后怎么引出高老师的分享会比较自然。

看到差距,笔者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版本,拿着彭老师调整的计划认真解读。首先,高老师分享的是:老师不“教”玩法,幼儿表现反而能带给教师无限惊喜。其他教师看到幼儿表现,能开阔眼界,打开新的认知通道。然后,教师对照数字表格能看出,并不是每个班级的幼儿都有精彩的表现。差异显而易见,每位教师都会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引发教师“研”的动力。最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现场求助,帮助教师解决实践困惑。这样的设计一气呵成,环环相扣,让笔者对开放教研信心倍增。

检验计划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前来观摩的老师陆续就坐,笔者也按照之前准备好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开始组织活动。在场的老师们看到高老师讲解的“管子”游戏,不时传来惊讶、感叹或是笑声。现场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大家专心致志地聆听这十分钟的精彩分享。唯有笔者在观察教师的反应,捕捉她们的各种表情。在热烈的掌声中,高雅老师结束了分享。老师们一个个赞不绝口,一位老师只是羡慕她的低结构材料“管子”选得好,还没有意识到她更关注幼儿的需要。显然,第一个环节教师已经进入主动参与的状态。

笔者对高雅老师的分享做了简单小结,特别顺畅地引出数字表格。笔者逐一介绍表格内容,请老师们到前面随意看看大家的研究情况。站在表格前,老师们自由结伴,大部分在翻看多种玩法的照片。过了一会儿,教师开始轻声交流。又过了一会儿,老师们交流的声音越来越大。看到老师们交流的欲望如此强烈,笔者特意延长了教师与教研伙伴自由交流,充分对话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座位,笔者请教师说说从表格发现了什么,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显然,第二个环节激发了教师主动交流的愿望。

笔者还没说出第三个环节的内容,一位年轻的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是我限制了孩子,他们才不爱玩我提供的纸牌。”在大家自发的交流中,水到渠成地进入第三个环节。教师在笔者的引领下,回顾幼儿的表现和自身的行为。笔者认真倾听记录的同时追问教师,接下来准备怎么做?此时,尽管在说自身问题,教师的表情都很自然,态度没有丝毫的抗拒,气氛一反常态地轻松。教师的思维也格外活跃。最后,在第一个环节认为高老师材料选得好的那位老师,主动谈参加教研的体会。从她的发言能够听出,她已经意识到教师不自觉的行为,会限制幼儿的游戏。她会在今后的活动中多看、少说。显然,第三个环节引发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强化了“研”的动力。

一个半小时的教研结束了,整个过程我没有感觉特别用力地去“引”,各个环节的衔接自然顺畅,一气呵成。接下来的学区研讨活动中,笔者迫不及待地把第一次体验到的这种感觉,告诉彭老师和前来观摩的业务园长们。大家对这次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