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路范例6篇

天堂之路范文1

朋友啊,你还记得我吗?你过得还好吗?大海啊!你波涛滚滚,可别冲走了我与朋友的情宜。一切记忆,似乎很渺茫。。。。。。

那一个夏天,你得了很严重的病,有一次,我去看你,你脸色苍白,眼睛露出一鼓睡意蒙胧的样子,我放下水果篮,走到你床边,我紧紧握住你的手,冰凉冰凉的,凉透了我的心,你抱着我送你的玩具小熊,面带幸福地对我说:“能有你这样的朋友,真好。”我说:“你的病会好的。”“朋友,,别骗我了。”你有气无力地说。过了些日子,我再次来看你是,你已不在了,这间房子什么也没变,变的是你的床,你。屋内还飘散着海水的咸味儿,我突然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我已去了天堂之路,我还带着你送我的小熊,一起去,那儿,我已向往很久了,这次成功了,我要走在那条天堂之路上,到处是天使,可是没有鲜花,掌声,朋友的相伴,我寂寞极了,朋友,勿忘我。。。。。。我看完,觉得心里酸酸的,我跑了出去。站在大海前,吹着海风,想着以前的事,你我共同相处的日子里,有多少喜悦,多少泪。。。。。。

朋友,去天堂的路还很远,你也要记得我,别忘了,走到那儿停一停,等等我,记住我那天真烂漫的笑脸,朋友,对了,别望了携带一束勿忘我。朋友,记住,不管你走到哪里,我都会深深地祝福你。。。。。。

天堂之路范文2

其实,拥有水晶的每一个人,不仅可以很好地运用它去办自己想办的事,还可去一些一般人不可到达的地方,比如说:仙境,或者是——天堂。若想办到这些,除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再说她俩,又进入了下面的一关,这是一个空洞的水晶库,对面就是魔幻钥匙了,紫霞又犯了老毛病,看到魔幻钥匙就猛冲了过去,或许想为自己立个功吧,可又被一道突然射出的红光乱了手脚,那时一颗水晶射出的光芒,那光就像一枚子弹,使得炸到的地方,凹进去了一个大坑。

“不必紧张紫霞,放松一点,我们不是还有水晶挂坠么么。”便从脖子上取下它,给了她一个微笑“我的水晶挂坠不是可以按我的意愿做事么,我相信它可以办到这些。”说罢,就许了个愿,希望她俩可以安全的到达那里。之后,她又小心翼翼的迈出一步,果然没发生什么事,她便放心地走到了对面。

“快来啊,紫霞!快点过来啊!”木子大声地朝紫霞说道。“那好吧。”她一步一步朝对面的木子缓缓挪去,见并没发生什么事,便快步向前走去,可是,红外线再次射了出来,紫霞愣在那里,她的那枚水晶挂坠竟然悬在了半空中,射出了紫色的光芒,那光为紫霞挡住了红外线,并用一个巨大的屏障挡住了一切危险,紫霞大吃一惊,之后才回过神来,向木子快步走去。

终于,他们来到了魔幻钥匙前……

天堂之路范文3

水晶世界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个少女曾在一个村寨快乐的生活着,那个村子其实就是水晶世界一年前的样子。她认识了一条蛇,那是一条“舞蛇”,音乐就像它的生命,没了音乐,舞蛇也会慢慢的死去,所以女孩与蛇从不分开。一次,村寨着了大火,舞蛇也死了,女孩疯了似地跑出了村子,而那个村子的人也就向木子那个世界的人求救,在他们的天空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SOS”,让木子来寻找那个失踪的少女。

水晶世界的确很有魅力,太能吸引人了,让紫霞看得晕头转向,木子知道她俩为了到水晶世界来已经浪费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不能再等了,她还有任务呢。木子拉起紫霞就走。

她俩来到一座山,它叫“蛇山”,是木子和她的伙伴一起来的那个村寨,传说魔幻钥匙曾被那个少女使用过,之后就不知在何处了,不过木子还是想上去碰碰运气。

“你干什么呀,一直要捏着我的手!很痛的,知不知到!!”紫霞似乎有点生气了。“好啦好啦,姐姐。”木子亲昵地说“回去我带你大撮它几顿。”“那——。”紫霞笑了一下“就愿谅你这次!”

她们俩故地重游,再次来到到了那个村寨,现在的那里离上次去的时候早已过了三年了,三年后的今天,那并无什么变化,只不过多了一些灰尘而已。

紫霞小心地伸出手,抹了抹地,发现了一条脚印,便顺着它走去,木子见状,忙跟了过去。

她俩小心翼翼地走着,一个在前面探路,一个在后面跟着,木子抽出了魔杖,以防发生不测。

她俩走进了一个四周都有照明火把的山洞中,突然,她俩前后的山门都关闭了起来,紫霞大吃一惊,嘴中还嘟囔着:“早知如此我就不来了。”而后,两旁又传来了一位老人的声音:“你们是来寻找‘魔幻钥匙’的吧。”“没错,我要用魔幻钥匙。”

“那就请回答问题吧,答对了才许过关。请听题,我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哇。”紫霞尖叫道,“这叫什么题目啊!”“恭喜你,答对了!!”(什么?哼,我还以为这是个聪明的老头呢!)

她俩面前的山门再次打开,木子携着紫霞手,小心翼翼的向前走去。紫霞猛地坐在了石头上面,或许她累了吧,可是她突然捂起了肚子还说着:“肚子——好痛——。”木子还关心的问:“没事吧,要不我去取钥匙,你呆在这等我。”“那只好——,这样——了。”

木子大胆地向前走去,直到紫霞看不得她的影子,紫霞突然站了起来,“呵呵,木子一下就被我骗倒了,我这么健康怎么会生病呢(*^_^*),正好让她自己去取钥匙,我就坐享渔翁之利了,”!哈!哈!哈!”(哎,紫霞一点也不为木子着想,木子真不该对她那么好啊.)

突然,紫霞两边的山门都合上了,紫霞又开始哭天喊地:“木子啊,我对不起你,我不该让你一人去对付纳闷多的困难,如果时间倒流,我还是愿意与你一起去闯!”说来也怪,紫霞彷拂陷入了时空隧道,又回到了木子面前。其实,这一切都是那颗水晶做的。

天堂之路范文4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文学作品始终以关注黑人民族的命运为主题,其中种族歧视是唯一永恒的主题。其小说《天堂》是一部描写黑人种族的奋斗史。在面对种族歧视的情况下,黑人民众奋起反抗白人的统治,为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堂而奋斗着。虽然他们已经建立起的“天堂”惨遭破坏,但是他们没有气馁,依然在反抗种族歧视这条道路上奋斗着,而且会继续奋斗下去。我们相信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堂终会到来。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黑人群体 种族歧视

一 引言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一位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的黑人女作家。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但莫里森却用自己的语言创建了一个属于黑人自己的世界。她因此而成为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种族迫害和种族歧视是莫里森小说的永恒主题。在其作品中,莫里森用纯粹的黑人语言表达了对黑人民族的深切关注和关怀。她试图创建黑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和属于黑人自己的声音,从而为黑人民族争取独立平等的斗争而奋斗。

黑人民族是个饱受身心磨难的民族。黑人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血泪史。自从被贩运到美洲成为奴隶后,他们的遭遇就是非人的。莫里森认为种族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亨利・路易斯・盖茨指出:

“种族已转化成为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群体,或不同信仰体系追随着之间最终的,无法再细化的区别。这些信仰体系常常有着根本对立的经济利益。种族是这种区别的最大转义词,因为它在应用过程中非常武断。”(高春常,2000:75)

因此,黑人民族在文学中的地位不能忽视,由此所面临的种族、肤色的差别也不容忽视。通过关注黑人历史,莫里森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打破种族压迫与歧视,寻求人人平等的精神。努力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堂,这是历代黑人民族共同的心声。莫里森的小说《天堂》就是一部反映黑人民族反抗种族歧视、争取民族独立的作品。

二 种族歧视的历史

种族歧视的问题由来已久。自从社会上有了黑人与白人的区分以来,白人就一直处于上层阶级,而黑人的生活却是一片混乱。黑人自从被贩运到美洲以来,就一直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奴隶地位。奴隶制下的黑人们没有自己的语言、人权、土地,甚至没有自我。一开始,黑人只是奴隶主的财产和工具,受尽了非人的剥削和压迫。目睹奴隶主灭绝人性的血醒暴行和无数黑奴在奴隶主残酷压迫下的凄惨生活以及被拍卖被追捕的惨状,甚至连当时的一些白人也感到羞耻。直到南北战争爆发,黑人奴隶被剥削的地位才有所改善。南北战争结束后,黑人虽然在法律上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但被歧视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如黑人不得与白人同乘一辆车、同入一个学校、同进一个商店等。黑人的居住地从来都是肮脏的贫民窟。白人从来不允许黑人踏入他们的领地。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法、选举法的修订,黑人才获得相对的平等权利。但是,黑人依然不能享受与白人平等的权利,他们也很难找到工作。在白人眼中,黑人不过是一群与动物没有任何区别的种族。(王玉括,2005:38)

由于长期以来遭受剥削和压迫,黑人民族对白人的仇恨根深蒂固。因此,自从五六十年代以来,黑人就开始发起反对白人统治与压迫的民权运动。这些有着共同经历、共同磨难的黑人群体,同心协力,为争取自身的独立与平等,浴血奋战。他们寻找与重建自己的身份,重建光荣的黑人历史……(王守仁,1999:38)也许他们的反抗之路是漫长的,但是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在这一过程中,黑人民族惨遭杀戮,死伤无数,但是他们毫不气馁,依旧顽强奋战在反抗种族歧视这条道路上。可以说,黑人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和泪的历史。

三 天堂安在,上下求索

《天堂》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俄克拉荷马州。在方圆九十英里的范围内,只有彼此相距七十英里的两处地方:一个叫鲁比的黑人聚集的小镇和一个俗称女修道院的有天主教背景的妇女避难所。小说以鲁镇为中心展开叙述。鲁比是居住着仅几户人家的小镇,他们的前辈自从被贩卖到美国南方做奴隶以来,历经种种屈辱,遭受重重洗劫。在饱受白人摧残的同时,他们的思想开始变得狭隘和保守。当他们被政府驱逐之后,黑人奴隶开始迁移,后来抵达黑文。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最终黑奴们才在鲁比定居下来。而“鲁比”则是以一个已经过世的小妹妹的名字命名的。可见,鲁比这个镇子是黑人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

鲁比镇属于一个纯黑人居住地,他们有着相同的肤色,共同的信仰和信念,更重要的是他们忠实于自己的种族,有着狭隘却纯洁的思想。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不受白人种族的歧视,他们对除自身以外的任何人都始终抱有怀疑态度,更不允许任何白人踏入黑人社区。这里交通闭塞,与世隔绝,俨然一个世外桃源,一个属于黑人自己的纯粹的“天堂”。在这座“天堂”里,黑奴们保持着自然经济的生活方式,有着属于自己的银行、商店,并独立解决公共事务。妇女们更是自得其乐、其乐融融。在这个他们自己构筑的“天堂”里面,没有偷盗、没有污秽,晚上也不用锁各家的门。在鲁比镇,“不到一英里以内就有三座教堂,却不向旅行者提供任何服务:没有餐馆,没有警察,没有加油站,没有公共电话,没有电影,没有医院”。(莫里森,2005:105)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永恒存在的,他们所构筑的“天堂”终有一天会被外界打破。

首先是那座女修道院的出现。女修道院原本是一个贪官的豪华建筑,之后被用于充当教化“印第安女孩的基督学校”。直到后来学生们走散,里面只有“老嬷嬷”和她收留的孤女康妮住在一起。女修道院又相继收留了一些不幸的妇女,其中玛维斯因为无意中杀了自己的双胞胎婴儿而逃出家庭;格蕾丝由于玩世不恭,反抗社会而浪迹天涯;还有自幼就成为孤儿的西尼卡;遭遇婚变的帕拉斯……这些女人都把女修道院作为她们的避风港和栖息安乐的人间“天堂”,甚至鲁比的女人也都来到这里寻求帮助。比如,未婚先孕的阿涅特来这里临产等。但这一切都被居住在鲁比的黑人所不容,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报复这些女人。故此,多年的积怨全都灌注在这些女人身上,于是便出现小说一开始黑人袭击女修道院的场景。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女性天堂,对于鲁比镇上的男性而言,无疑是对他们生存方式的极大威胁,他们洗劫了修道院。康索拉塔不幸牺牲,寄居在此的姑娘们也被迫离去。然而,从道义上来讲,黑人们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毕竟这些白人妇女都是手无寸铁并且在各方面为社会所不容的人。但这个“天堂”的存在和解体极大动撼了鲁比镇百余年来的陈腐传统。暴行之后,小镇自我封闭的局面难以持续,小镇自此渐渐由墨守成规走向融合变化。(沈艳燕,2005:60)

小说中关于大炉灶的描写是黑人梦想的象征。大炉灶修建之初代表老一辈的成果。可是,接踵而来的是老字辈和小字辈之间对炉灶上面镌刻的字出现了分歧。以摩根为代表的老一辈认为,上面的字是“他额头上的皱纹”;而以斯图亚特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则认为是“当心他额头上的皱纹”。大炉灶成了黑文镇人的聚会地点和娱乐场所。“人们在旁待着,闲聊,发牢骚,畅怀大笑,在屋檐阴影下来喝着咖啡,来回走动。凡是在身边附近的孩子都要被唤着去扇苍蝇,拉木柴,清洗桌子或是用夯石块夯地基。”(莫里森,2005:150)在这个自由的国度,他们享受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在黑人内部出现的歧视也是无法忽视的。在鲁比镇这个纯黑人社区,黑人种族内部出现的歧视也是难以避免的。肤色深浅成为他们判断自己的标准。在黑人的种群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那些被称为“八层石头”的纯色的黑人们。“八层石头”即是那些属于煤炭最底层的又黑又亮的煤块。而肤色较浅的则处于一个劣势地位。肤色深浅是鲁比镇的黑人们自己区分自己的标志。这种区别明显表现在通婚的问题上,因为那些肤色较浅的总是最后一个被选中。对这些浅肤色的人种来说,“不幸的不幸就是这个把他们与黑人兄弟区别开来的一个,而且是唯一的特点,即浅肤色。”(莫里森,2005:193)以帕特里西亚为例,她父亲是小镇上第一个没有纯正血统的人。这使得她的父亲在镇上受到纯色黑人的歧视,并被具有“八层石头”的黑人看不起。帕特里西亚也因此问过她的父亲:

“他们为什么要改变?以前剧中有九大家族,后来变成八家,现在只有七家了。”

他父亲明知故问:“你在说什么?”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不知道。”

“剧目中的大家族怎么越来越少?……因为肤色,对吗?”

“什么?”

“在鲁比,人们能不能被选中,地位高低等都取决于肤色,对吗?”(莫里森,2005:350)

黑人内部存在的种族歧视正是种族问题的一个延续。可见,种族歧视的问题依然存在且还会继续下去。黑人民族的斗争也是不会停歇的。

四 寻找黑人群体自己的天堂

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女修道院的场景。修道院里没有种族歧视、没有纷争、没有压迫、人与人友好相处。她们靠自己种植庄稼生活,从来也没有去欺负、压榨别人。相反,这个修道院却成了一个避难所,为无家可归的人们提供种种帮助。许多受到伤害的女人也在这里寻找到了自我。而在鲁比镇生活的黑人群体中,老一辈与新一代的代沟依然存在,肤色深浅的问题更加严重,尤其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他们对女修道院的袭击也是愈演愈烈。这一切都预示着矛盾的加剧与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但是,从黑人民族迁移的历史和种族奋斗的精神来看,小说贯穿着一个不变的主题:黑人种族对自我地位的提升和对白人权威的抗拒。(曾繁仁,2002:52)这种精神是不可磨灭的,是值得我们称道的。尤其当自己的归属遭到破坏时,黑人们不屈不挠,仍然继续奋斗。相信他们终究会摆脱种种束缚,而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

五 结语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93)的黑人女作家。她幼时受到的浓厚的黑人文化熏陶以及后来的美国教育都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她通过塑造主流文化侵袭下的各类黑人形象来不断探索在白人种族主义压迫下黑人的命运及其出路。莫里森一生致力于为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争得诉说心声的权利,她通过各种文学技巧的娴熟运用,突破黑人女性无以言说的境地,呼唤黑人女性将支离破碎的声音变为齐声呐喊。(沈艳燕,2005:61)其作品也并非单纯反映美国黑人的悲惨处境、揭露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和对种族平等的渴望与抗争,而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探索美国黑人的整体命运,谴责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和腐朽的资产阶级价值观,维护黑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歌颂黑人的内在本质和精神价值。在《天堂》这部小说中,莫里森鲜明展现了美国黑人为逃避白人种族主义的歧视与伤害而试图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纯黑天堂所付出的种种不懈努力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说明通过疏离、隔绝与排他的方式建立梦想中的乌托邦是有害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天堂》在叙述鲁比人历史的同时,一直贯穿的主线是黑人永不言弃的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虽然他们已经建立的天堂被打破,但是他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仰。可以说,黑人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他们不放弃,他们最终是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美好天堂的。

参考文献:

[1] 高春常:《文化的断裂―美国黑人问题与南方重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托尼・莫里森:《天堂》,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3] 王玉括:《莫里森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与美国20世纪黑人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青岛出版社,2003年版。

[6] 曾繁仁:《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天堂之路范文5

[关键词] 哈尔滨 基督教 旅游

一、基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

1.天主教

天主教传入黑龙江地区始于清代。“1838年,教皇十六世令在满洲设立教区,委派法国传教士前来负责传教管理工作,外国传教士又来东北传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9年召开黑龙江天主教徒代表大会,重新成立中国天主教哈尔滨教区(1983年改称中国天主教黑龙江省教区)。

2.基督教

1863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受苏格兰“圣经协会”派遣第二次来华。1866年,先后到阿什河(今阿城)、三姓(今依兰)等地散发《圣经》游行布道。

3.东正教

东正教传入中国是在1727年开放了恰克图这个边城与帝俄通商以后,帝俄的东正教教士便开始进入中国的东北边区传教。1903年,以哈尔滨为起点的中东铁路通车,哈尔滨成为中国东北的重镇,在俄罗斯信奉东正教的人特别的多。这些人涌入哈尔滨,也把东正教带入这座城市。

二、哈尔滨的基督教旅游资源

1.东正教教堂

(1)圣索非亚大教堂 (道里区兆麟街与透笼街拐角处拜占庭风格)

圣索非亚教堂是哈尔滨现存的教堂中最著名的一座,始建于1907年3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一座木结构的随军教堂。后经1923年、1932年两次重建,在木墙外部砌一层砖墙,从而形成砖木结构教堂至今。教堂通高36米,主体全部为清水红砖结构,有大小套叠的砖砌拱券。

(2)圣母教堂:(南岗区东大直街54号拜占庭风格)

它又称圣母守护教堂,还因其建成后一度由乌克兰人看守,而被称为乌克兰教堂。它是我国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东正教堂。

(3)圣尼古拉中央大教堂(哈尔滨南岗区红军街与大直街交叉的广场中心)

建于1901年,它位于全市最高点的中轴线上。这座世界最卓越的圣尼古拉东正教大教堂是一座木结构的宗教建筑,整个建筑没有一根钉子。在世界上只有两座这样的教堂,另一座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它们是出自于同一张图纸。

(4)哈尔滨乌斯平卡亚教堂:(东大直街1号哈尔滨游乐园内)

它即圣母安息堂,亦称圣母升天教堂,始建于1908年9月,是一座小型木结构教堂,原为哈尔滨外侨新墓地入口。

(5)哈尔滨圣•伊维尔教堂:(道里霁虹街工厂胡同 巴洛克风格)

1907年建于道里军官街(即现在的霁虹街)附近。由俄罗斯著名建筑师德尼索夫设计并指导施工。在哈尔滨的教堂建筑中,圣•伊维尔教堂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历史价值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尚未保护,已纳入保护目标。

2.天主教教堂

(1)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南岗区革新街和士课街拐角处巴洛克风格)

建于1930年,落成于1935年。巴洛克式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位于南岗区果戈里大街。设计师是尤•符•斯米尔诺夫。后改为天主教堂,现为哈尔滨天主教爱国会。留下来的美丽的吊灯和木制地板,除此就是破损的墙壁和新补的壁画了。

(2)波兰天主教堂:(南岗区东大直街圣母守护教堂对面)

它又叫天主教府,建于1906年,是哈尔滨现存教堂中最早的一座。现为黑龙江省天主教主教府堂。

3.基督教新教教堂

(1)哈利路亚教堂(香坊区油坊街147号 哥特式风格)

哈利路亚教堂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设备功能最齐全的最现代化的教堂,于2000年落成。该教堂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二层式,使用面积7000平方米,可容纳3000人的礼拜。目前已被列为“哈尔滨十大观景”之一。

(2)新阳路教堂(哈尔滨道里区新阳路160号 哥特式风格)

新阳路教堂建于1921年,它地处安发桥下。教堂有两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可容纳800人做礼拜。

三、哈尔滨基督教旅游分析评价

1.哈尔滨基督教旅游现状

哈尔滨素有“教堂之国”之称,它拥有基督教三大教派的各种教堂建筑风格建筑。近一年来,哈尔滨的教堂及其周边环境经过综合整治,跃然成为哈尔滨旅游线路中的耀眼的“珍珠”景点,成为游人必去之处。仅索菲亚教堂,在旅游旺季,日接待游客都在五六千人以上。同时,哈尔滨政府发行《哈尔滨教堂建筑艺术》明信片一套十二枚,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同时更具有收藏价值。

目前,有关部门对哈尔滨的教堂及其周边环境开始逐一进行综合整治,使教堂不再仅仅是信教者做礼拜的场所,而成为诸多游客观光旅游的必游之地,成为哈尔滨新兴的颇有增长点的旅游景点。

2.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具有吸引性的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够;

(2)基督教旅游文化品味不足;

(3)项目单一;

(4)客流随旅游旺季淡季浮动;

(5)缺少基督教旅游纪念品;

(6)保护与开发不协调。

四、发展构想

1.构想的发展措施

(1)开发专门线路串联景点。

(2)与其他旅游项目相结合,吸引更广泛的客源。

(3)大力开发基督教旅游商品。

具体措施有:拍摄针对哈尔滨基督教旅游的记录片,如拍摄教堂建筑、基督教历史、文化的旅游记录片;发行教堂的明信片;开发具有纪念意义的教堂形象纪念品。

(4)平衡哈尔滨旅游淡季与旺季。

(5)保护与开发共同进行。

2.构想的旅游项目

旅行时间:半天至两天之间。

促销对象:国内和国际的基督教教徒及基督教爱好者;

国内和国际普通观光旅行者;来黑龙江的国内和国际休闲度假和特种旅行者。

旅行主题:哈尔滨的基督教资源(介绍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遗迹和历史);

哈尔滨的教堂历史;

哈尔滨中外文化的交融。

具体活动:

(1)在市内提供多种可选择路线。这些线路可以吸引一些散客参加哈尔滨市内游。

(2)有组织和有导游的基督教旅游项目;

(3)游览哈尔滨的各大教堂;

(4)参观教堂艺术壁画或唱诗班表演、观看基督教文艺纪录片或风景片;

(5)与哈尔滨特色旅游项目相结合:观赏雪中教堂等等。

线路:波兰天主教堂―哈尔滨基督教会―哈尔滨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新阳路教堂―哈尔滨圣•伊维尔教堂―哈利路亚教堂。

天堂之路范文6

他们快步走到牌子前。牌上有字,写着:左天堂 右地狱。他俩沉思良久,不约而同地说道:“先去地狱看看吧!”

走了不一会儿,便来到地狱大门前。大门金光闪闪,里面一派繁荣:花天酒地,又是干杯,又是跳舞,到处金碧辉煌,完全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样子。但他们还是决定到天堂看看再说。

走了几分钟便到天堂之门前了。天堂之门十分简陋,里面沧沧凉凉,只有极少的人一手拿工具,一手拿零件忙碌地做着机器。

这时,一位旅行者对另一个人说:“这地方哪儿是天堂?傻瓜才呆在这儿,我要去地狱!”而另一个人却说:“这地方很能磨炼人的意志,我去!兄弟,咱们只得分别了啊!”于是,便毅然走进天堂之门。另一个想:他可真傻,怎么会到这鬼地方!便返回地狱。

在地狱生活的旅行者整天高枕无忧,只知贪杯享乐;而在天堂的旅行者则与其他人一起顶着烈日的炙烤,辛辛苦苦地干活共建家园。

一晃几年过去了,地狱的人们因为每天都毫无顾忌大把大把地用着金银,一点都不懂得顾惜,使地狱变得越来越穷;而天堂呢,则因为人们辛勤劳动,变得美丽壮观,一片繁荣。但人们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从不浪费,所以自己也越发富裕。

上一篇大发明家

下一篇我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