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寄语范例6篇

天堂寄语

天堂寄语范文1

关键词:寄宿生;英语;学习情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54-02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条件所制,素质不高。在每个班级中寄宿生所占比例也较大,笔者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前线工作,对这支队伍的学习、生活比较深入了解。他们对学习,生活态度的变化深深影响着整个班级,年段乃至整个学校。由于我家跟寄宿生的宿舍相邻。又亲授英语,对寄宿生学习英语状况感触颇深。近几年来,寄宿生这支队伍的英语成绩每况愈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忧心重重,感叹不已。

一、为什么寄宿生的英语成绩较差?

1、前面提到,我校出处城乡结合部,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在小学没学过英语,可以说在英语学习方面是一穷二白,寄宿生更是来自五湖四地,程度不一,条件所制,素质不高。还有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孩子跟着老人留守,大多农村寄宿生处在纯“野生”状态,无人管理手中又有一些钱,很容易学坏。

2、生活条件所限,寄宿生活是集体式,宿舍里有时吵吵闹闹的,不可能一个人静静地听英语录音带,训练英语听力,朗读复习,条件所制,英语能力难以充分提高。

3、主观努力不够,英语能否学得好,主要取决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因,教师是主导,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因。因此,寄宿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远大的目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等众多因素决定其英语学习好坏……。每天英语的课节有限,仅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学好英语是不现实的。因此寄宿生在课后能否利用足够的时间预习和复习至关重要。然而离开了家长的引导和督促,学习上要全靠自觉。久而久之思想上比较涣散,主观努力的自觉性,能动性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牵引。不知不觉放松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计划性。没有利用晨读时间背英语,呼呼大睡甚至不吃早饭,等早自修时间到了急急忙忙赶往教室。当老师们利用早自修带读,很多学生口中念念有词,但是眼睛没有看课本甚至课本都没有打开,当然就没有效果。这样是应付老师欺骗自己。好不容易熬到早自修下课,拼着老命往食堂跑,买一些速食解决了早餐,长此以往,连身体都不好,何以学好!

3、初中阶段学生科目繁多,课业负担重,英语学科课堂数学容量大,教材难度加大,分量增加,考试题型多样性,灵活性加强,学生接受有困难,负担过重,单词过多,过繁学生难以消化,收效小,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没有科学学习计划表,缺少严格的督促和指导。绝大部分寄宿生宁愿走捷径去学习记忆内容少,收效快的科目,对英语置之不理或应付了事。久而久之,产生不良后果。学生因学习滞后而产生厌学情绪,在英语学习中求知兴趣淡化,主动性弱化,学习能力退化,从而直接影响能力素质和英语知识水平的形成和发展,英语焉能提高?

4、教师方面,很多英语老师肩负教学任务重,参加教研,应付学校及上级领导的各方面检查,班级学生数多,课时,课业繁重,难以面面俱到。未能及时发现寄宿生学习英语的思想动态变化并及时加以补救,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缺乏多方位的关心,学习英语的心理疏导,分析他们学习外语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听之任之,逐渐他们也成为班上英语后进生,包袱,大大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英语成绩。

二、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1、十多年的农村中学教学苦旅告诉我:在农村教、学、用英语,必须从“三农”实际需求出发,按照教心理学原理,英语教学原则,逐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首先目标不能制定太高,应该从“小”字抓起,由“小”变大,例如生活中你能在绝大多数的文具上找到“Made in China”的字样或“Made in USA”牛奶盒的“MILK”……。总之,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只要用心观察、阅读、英语能力与基础知识能轻松不断提升。由大变强,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否则就会让学生,家长觉得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及,好看不中用。我们使用的新教材是供有初步英语基础的学生使用的,而农村大部分学生小学英语基础几乎为零;掉了队的学生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觉得英语是一种负担,我们应该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

2、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从更深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愉快学习的关键。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高度,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移情效应。寄宿生离开家人的呵护,更需要关怀。他们毕竟是十三四的岁的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借助集体的力量感染差生,给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督促他们课后复习,使差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教师要了解每个寄宿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记住每个寄宿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俗话说“情通则理达”。如果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对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信念上的自觉,行动上的顺应,目标上的认同,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达到教学活动共鸣。

3、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表现在教学活动的结构、教学方法、媒体手段、教学语言及处理突发事件等等。课堂是体现和应用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语言老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一节课是否口齿清楚、语音标准,是否有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得体;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教授第二册第八单元一些方位的词,我有意识地叫几个寄宿生站在黑板前(A),教室的左边(B),教室的右边(C)然后我先举例:―Where is B standing?_B is standing on the left of the classroom.接着问学生:Where is A standing?学生们回答:A is standing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问:Where is C standing?答:A is standing on the right of the classroom。

天堂寄语范文2

却能倾述流水思念,

雨没有泪,

含着令人心痛的水,

尘埃没有心语,

沉默在大地,

远在天堂的你,

会记得凡尘中的我吗?

天空是你自由的梦,

大地是我残酷的殇。

放手,让你去寻梦,

我不后悔,

你自由了,

不再束缚,

绳索锁不住你,

我又如何用情困住你?

离开,是种解脱,

却留下我仰望天空,

当泪水划过时,

我看见你的微笑、、、、、、

我会捧起树叶,

寄给天堂的你。

拥有翅膀的天使,

请别再留恋落红、凡尘,

请带着我的思念,

飞过困住我的云层,

带着这片我长出的情,

寄给天堂的天使,

天堂寄语范文3

【关键词】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加快,寄宿制学校越来越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主流。毫无疑问,目前,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

在寄宿制小学里,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作为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主要弱势人群,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寄宿学生的费用会大量增加;孩子太小,生活不能自理,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生活、物质的困难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由于寄宿的孩子们情感需求的缺乏,长期的“寄宿”将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生活、心灵上不可弥补的永久伤害。因此,加强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要细心观察了解寄宿小学生的内心思想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老师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内心思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表现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并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励为手段培养寄宿小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尽可能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给学生以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例如课堂提问中,当学生回答正确而精彩时,我们就带头鼓掌,给予鼓励和表扬;当学生回答的不准确甚至错误时,我们总是给予“高一格”的评价,或者给予一定的引导、启发,给学生提供能回答正确的机会。当学生遇到困难,犹豫、徘徊时,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抓住闪光点,正面引导、鼓励,用语言、动作、手势或眼神向学生传递赞许的信息。例如经常用“你很棒”“非常精彩”“太好了”等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正面强化,满足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在成功中体验欢乐,提高自信心和成功的勇气,从而获得更进一步的动力。

三、做好寄宿小学生课后的心理辅导

课后心理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消除时,教师应及时地在课后予以化解。例如经常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及时与学生交流。如对于有创意的解答,在其作业本上注上一个“妙”字,以激发该学生在以后的解答中有更多的创新。对于有错误的,不要一味地打“×”,因为学生一般不愿看到“×”,我们应帮他找出出错的关键,并打上“?”或在旁边注上启示以利其心理的接受能力。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经常写上:“你最近已有进步,加油!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可以用:“别着急,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过去没学好,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你能取得进步!”来鼓励,这对学生化解学习中的心理困扰很有帮助。

四、用心辅导寄宿小学生的问题行为

寄宿生的问题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或困难,通常表现为爱打架、不守纪律、逃课、迟到等。虽然不能轻易确定为品德问题,但也需要及时辅导。

基于问题行为辅导的复杂性,我们首先要建立好辅导关系。接纳、理解的关系是辅导过程的动力和基础。良好关系本身就在起辅导作用。当当事人没有感受到辅导老师的真诚尊重和信任时,老师纵然有再多的技能技巧,也难有奏效。在充分接纳和关注的关系建立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在行为矫正的同时,还需要配合认知层面的调节。在情、理、意行的整合辅导中转化学生行为。

例如对于爱打架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是集体的一员,自始至终生活在群体中,所以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大家和睦相处。待人友善,有容人之量,可以增进感情,化解矛盾,避免冲突。

五、以自身为榜样给寄宿小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首先,小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时期,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师的人格对其有重要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基础,教师是学生认同与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以自身为榜样,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个性、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其次,平时闲暇时间我们尽量多与学生接触,以平易之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诉说,分享他们的喜悦,帮他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一来,那怕是很调皮的孩子,在课堂上,他们也会给足你这个“朋友”的面子。

总之,在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做一个“传道授业”的师长,而且应当扮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卫士”这个角色,科学、及时地解决、疏导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的过程,用爱心为他们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的心灵在充满阳光的寄宿学校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天堂寄语范文4

摘要 苏轼在徐州任知府期间,受地域文化氛围、人生遭遇的多种影响,其思想更加成熟圆融,对儒道的思考和认识达到了更高程度的融合。这种思想的转变,影响了苏轼文学创作风格的转变和深化。

关键词:苏轼 徐州 “寄遇”思想 创作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苏轼在徐州期间的生存环境及心路历程

北宋熙宁十年(1077),苏轼调任徐州知府,进入了他的“徐州时期”,林语堂先生称之为“黄楼时期”。这一年,苏轼开始了他的“真正的生活”。

熙宁四年(1071)六月,夹在新旧党争旋涡中的苏轼乞补外任,离开了危机四伏的汴京。年轻气盛的苏轼被任命为杭州通判,做地方长官的副手,这多少限制了他的才华施展。熙宁七年(1074)六月,苏轼改差知密州,在密州虽然身为太守,但是此地贫穷而偏远,也不是他施展行政才能最好的舞台。三年后,另一所城市——徐州,与苏轼相遇,并成就了这位文化巨人生命的丰富和绚烂。一年零十一个月的“苏徐州”,于元丰三年(1080)才得以“充实、完满、练达、活跃、忠贞”地走向他的“黄州时期”,去实现其文化人格的再一次升华。

北宋时的徐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城市,为南北之襟要,京东之门户,而且物产丰富,出产黄冈岩、煤、铁,“地宜菽麦,一熟而数岁饱”。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列为古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一,风物秀美,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民风淳朴。入徐作官,进则经世济民,退则休养性情,徐州的一切在苏轼眼中都充满着魅力。密州卸任后,苏轼先差知河中府,后又接改知徐州,受命后他欣然前往。

此身无用且东来,赖有江山慰不才。旧尹未嫌衰废久,清尊犹许再三开。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归去青云还记否?交游胜绝古城隈。(《诗送交代仲达少卿》)

这是苏轼抵徐后所作的第一首诗。熙宁十年(1077)春,原徐州知州傅尧俞因“失察”而被罢官,由徐州通判江仲达署理知州,他向新任知州苏轼移交公务后即调离徐州。苏轼赠诗送行,给予江仲达极高的评价,这其中难免官场上的礼节和文人间的客套,但仔细品读,诗中也浸润着苏轼对这座城市天生的喜爱和施政为民的期待。密州任内忧国忧民的无限惆怅和踌躇满志的无以施展,已然在徐州找寻到行动的空间、情感宣泄的载体。“极目扁舟挽不回”,这既是苏轼对江仲达的赞颂,也是为自己立下了未来行动的标杆。

徐州任上的苏轼,奋发有为,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的天性中有自由放达的诗人气质,却并不防碍其处理实际事务的才能。”他干练、果敢、乐观、亲民,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实干家;他喜游览,性不羁,“冈头醉卧石作床”,引起“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给人奔放和热情;他才情横溢,胸有成竹,随物赋形,笔带风雷,留下了大量令人激赏的诗文;他深谋远虑,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徐州上皇帝书》尽显了战略家的风采和思想家的洞悉力。“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才子秦观一语道破了苏轼在徐州展现出的种种魅力。

苏轼注重养炼,善于吸纳,具有极高的心智,儒、释、道三家互补,挥洒出熠熠的人格光芒。苏轼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学习和接受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儒家思想是他一生立身处世的根本;面对佛道思想,他则经历了从顺其自然而习之,到积极主动地批判吸收,促成儒、释、道三者融合的最终实现。苏轼在徐州期间,其思想发生了从以儒为主到儒道兼善的转变。

其实,儒、释、道思想纵贯苏轼的一生,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中,他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而已。入徐以后,受到地域文化氛围、人生遭遇的多种影响,苏轼思想更加成熟圆融,对儒道的思考和认识达到了更高程度的融合。

二 “吾生如寄耳”的人生思索

抵徐之后,苏轼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了新的思索和总结。在苏轼的诗集中,先后有九处用了“吾生如寄耳”一句,显然,“寄寓”思想是苏轼对人生的基本判断。按时间顺序,他首次提出这一思想是其在徐州创作的《过云龙山人张天骥》一诗中:“吾生如寄耳,归计失不早。故山岂敢忘,但恐迫华皓。”与此同时,他在徐州创作的《宝绘堂记》中也明确提出君子当寓意于物的思想。苏轼在徐州期间所提出的“寄寓”思想明显受到庄子的影响,庄子把人看作是自然造化的产物,在天地时空的无限变化中,人只能存在于一个有限的时空内。“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苏轼继承了庄子的思想,认为人的生命的本质就是一段“寄寓”生活,这也是苏轼在徐州期间文学创作思想的体现。

日渐恶化的政治形势、自请外放的生活经历和与日俱增的自我反思,都推动了苏轼对人生价值、艺术创作的不断思索。“吾生如寄耳,归计失不早。故山岂敢忘,但恐迫华皓。”苏轼在这首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徐州的诗作《过云龙山人张天骥》中,首次使用了“吾生如寄耳”的句子,其后诗作中又八次使用这个句子,以作年排列如下:

元丰二年《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之一》:“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元丰三年《过淮》:“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

元 元年《和王晋卿》:“吾生如寄耳,何者为祸福,不如两相忘,昨梦那可逐。”

元 五年《次韵刘景文登介亭》:“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

元 七年《送芝上人游庐山》:“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

元 八年《谢运使仲适座上送王敏仲北使》:“聚散一梦中,人北雁南翔。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绍召四年《和陶拟古九首之三》:“吾生如寄耳,何者为吾庐。”

靖中建国元年《郁孤台》:“吾生如寄耳,岭海亦闲游。”

直到客死常州的那一年——靖中建国元年,苏轼还在感叹“吾生如寄耳”。由此可见,人生如寄的思想在苏轼心中的根深蒂固,这也必然会影响到苏轼的文学创作。

苏轼的“寄寓”思想源自庄子,又与其有迥异之处。苏轼的“吾生如寄”是指生命外在形式——身体的短暂性和生命内在要素——性灵的永恒性的统一。由于人身存在的有限性,所以性灵在此不能长居,只能“寄寓”罢了。性灵是与“形”所对立的“神”,即苏轼哲学思想中的“性”,与其所言之“道”都具有本体意义,都是永恒的。人身虽不能长存,但人的存在是合理的,这是天道使然。因此,人是可以认识到“道”的规律,这种认识的能力就是“性”的存在依据。作为人对“道”认识的“性”,当然是永恒的。在此条件下,才能把人身视为“性”所“寄寓”的场所,而人生也是一段“寄寓”的旅程。

这里有个如何看待人身的问题。有身即有私欲,私欲是背道的。如执著于人身,为其短暂而悲哀,此是不达道之故;若追求及时行乐,也是私欲满足之乐,非是真乐,同样不达道。大患分明有此身,除去私欲才能显见天道。那么,“寄寓”是没有价值的了。庄子就把人身看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它是“大块”运作中偶然的产物,还要返回“大块”中去的,“人”只是短暂的存在形式,所以没有意义,人应该放弃属“人”的一切,还归于属“天”的本性。但另一方面,他似乎又认为,人而合于“天”,即成“真人”,可以长生,永远地保持其形体不坏。苏轼也曾有炼气养生方面的追求,但他还不至于真的相信长生之可能性,“吾生如寄”的思想表明他清楚地认知了人身存在的有限性。不过,他决不把人身的存在看得没有价值,因为有性“寄寓”在此中,怎能说没有价值呢?他也不否定“寄寓”而要求“性”返归天道。严格地说,“性”虽与“道”为一,毕竟有区别,“性”是人性,在各种人情的总体上显现出来,其理为“道”,其迹为“人”。也就是说,“性”必然地“寄寓”在人身。苏轼与庄子的不同在于:庄子以否定“寄寓”来肯定天道,苏轼却以肯定“寄寓”来肯定“性”与天道。而一旦肯定“寄寓”,也就不会放弃儒家的人生追求了。故苏轼的“寄寓”思想,正是统一了儒、道两家的人生态度。

肯定“寄寓”当然不是执著身欲,而是在把人生的本质理解为“寄寓”的同时,要求把“寄寓”作为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就是将真正的人“性”体现于人所能做的各种事情中,不本着私欲来做事。也就是人和各种事物之间,不是功利的关系,而是审美的关系,合道合理,自由快乐,毫无扭曲牵强的状态。所以,“寄寓”思想的深层含义,乃是审美的人生态度。有此态度,便处处有可乐,“如寄”的人生于是转悲为喜。在上面列举的苏诗“吾生如寄耳”中,也可以看出诗人从悲哀中解脱的过程。这是一种洋溢着诗意的人生哲学,“寄寓”的人生,实是人“性”的审美游历,即所谓“游戏人间”。

苏门学士秦观评论苏轼:“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其次则器足以任重,识足以致远;至于议论文章,乃其与世周旋,至粗者也。”其所谓的性命自得,正是对他的“寄寓”美学思想的另一种注释。

苏轼评论自己的文学创作时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这便是苏轼为我们描绘出的主体在文学创作中体验到的生命的自由境界。文学创作的自由境界,首先源于创作主体的精神自由。创作主体的精神自由又来自对客体世界规律的认识和对自我限制的超越,苏轼由此提出了他的“寄寓”的美学思想。苏轼在《宝绘堂记》中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苏轼认为,人的生命稍纵即逝,自然天地万世永存,以生命的短暂对应天地的长久,人是受限制的、不自由的。只有以生命的体悟超越这种局限,才能获得自由的境界。寓意于物,以物遣性,人超越物外,心灵是自由的;留意于物,为物所役,精神是束缚的。寓意于物,主体始终保持着与客体之间既联结又超越的关系,深谙客体的变化发展规律,而又超越客体对主体的限制。

注: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2009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名称《苏轼在徐州期间散文创作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XKY2009110。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苏东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苏轼,孔凡礼点校:《诗送交代仲达少卿》,《苏轼诗集》(第十五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

[3] 苏轼,孔凡礼点校:《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苏轼诗集》(第十五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

[4] 苏轼,孔凡礼点校:《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苏轼诗集》(第十五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

[5] 苏轼,孔凡礼点校:《登云龙山》,《苏轼诗集》(第十六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

[6] 苏轼,孔凡礼点校:《宝绘堂记》,《苏轼文集》(第二十一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

[7] 苏轼,孔凡礼点校:《徐州上皇帝书》,《苏轼文集》(第二十六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

[8] 苏轼,孔凡礼点校:《自评文》,《苏轼文集》(第六十六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

[9] 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 王先谦撰,陈凡整理:《庄子集解》,《大宗师第六》,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11] 秦观,徐培均笺注:《别子瞻》,《淮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天堂寄语范文5

小编:按照官方解胫,进入中学学习时期的高级中学的学生统称为“高中生”,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

陈海鹏:学校刚放假我就扎进书店找《课堂内外》高中版,可惜店主说考虑到寒假期间学生少,就没进几本,现在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本2011年11月号。于是,我给你们寄出了这份跨年度的评刊表,希望不会太迟。

小编:迟到总比不到好。

杜文彬:当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优秀读者”的名单里,好开心,然后便开始每天去门房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杂志,之前还担心自己的信给寄丢了呢。

小编:你不仅是优秀读者还是幸运读者,信和杂志都没有寄丢。

谭洋:《导购出人生的精彩》(2012年1月号)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酸甜苦辣。虽然我还没有做过兼职,但是我是我校“人人网”的代言人,每个月都要派发物料,同样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在我眼里,也算是一份兼职。

小编:不论是兼职还是专职,只要全心全意,都能感受到个中况味。

杨露:武汉大学是我梦想的殿堂,《半卷民国半年武大》(2012年1月号)让我对它更为倾心。《18岁前禁止涉足的18个地方》,我去买的时候只有两本了,全要了,一本自己珍藏,一本送朋友。

小编:我也和你样,心仪的东西“一买送一”,和好朋友分享。

黎于娟:初中时很喜欢看《最小说》,上了高中才发现《最小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很不端正,对青少年的影响特别不好。

小编:我冒着被万千“四粉”追杀的危险,把你这话给登出来。

孟雨:我是该哭还是该笑呢?因为我的影响,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大多成了《课堂内外》的粉丝,以至于我的杂志我却总是最后一个看。上一次一个同学在英语课上偷看,还被老师给没收了,可怜我都还没有看,再去书店买就没有了,悔不当初啊。

小编:我们要是任无极县成立个“课堂会”,你就该是会长。

爱在星中:自从“博客・观点”推出以来,它便深得我的喜爱,我认为任何一代青年除了报国酬志的满腔热血之外,还应该思考自身与周围的环境。不过看久了,总觉得有点怪怪的,直到今天终于发现了原因,多篇文章标题的插图都是小清新女孩儿,2012年2月号占了3/4我既无奈又好笑,文章的内容锋芒毕露,配图竞一律这般“林黛玉”,情何以堪?

小编:你说得对,内容上郭芙蓉,插图上祝无××,确实应该改。

天堂寄语范文6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分析管理对策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生寄宿已成为许多留守儿童家长的迫切需求,为更好地服务社会,部分农村小学成立了寄宿部。但农村小学寄宿存在许多普通小学所没有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发展农村小学寄宿、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是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多数是在“撤校并点”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其优势确实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能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

虽然学校专门雇有负责学生宿舍安全的生活老师,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再加上管理不善,宿舍被盗案件和财物丢失是最常见的问题。此外,还有食品卫生、交通、用电、女生人身安全等问题。

2.学生情感缺失等心理问题和校医问题

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想爸爸妈妈,还由于学生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矛盾,部分学生出现了孤僻、亲情淡漠、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如洗衣服、叠被子)等问题。学生经常感冒、发烧、拉肚子,还有体育课受伤等简单的救治,最好有一名校医。

3.教育经费投入问题

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距很大,学生的厕所、盥洗室、食堂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寄宿部的硬件投资是令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事。

4.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寄宿部教师的角色是教师、父母、保姆的混合,工作量比普通小学明显增加,“吃人饭,干牛活”是恰当的形容。没有额外的补贴,确实难以保证教师安心工作。而且,部分家长动不动就把责任推给教师,吵闹、告状司空见惯,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职业风险。

二、提高小学寄宿部管理水平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1)为了给住宿生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学校应加强门卫、食堂、寝室管理等机构的建设,选聘那些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同志从事以上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在班级管理中,应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实绩分别进行“班主任积分考核”和“教师管理过程考核”,并与班主任津贴和教师奖励工资挂钩。学校应特别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应对不法侵害,尤其是用水、用电、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的安全教育。

(3)召开家长会

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形成制度化。

(4)形成多层次的校内管理网络

一是少先队大队部“争先创优”班级月量化评比;二是教务处、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三是校长、值周领导、值日教师全周、全天负责制。三个层面,要形成网络,构成动态化的管理。

2.实施关爱工程,培养健全人格

(1)实施关爱工程

把教职工的爱撒播在孩子的心田。关爱学生,既要做学生的严父慈母,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健全学生人格

针对初入寄宿部的学生,要充分理解他们融入集体生活的困难,老师、生活指导教师要手把手地教,言传身教,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健全。

(3)建立儿童成长发展中心

按要求创建儿童成长发展中心,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讲座,指导留守儿童自己解决思想障碍,健康快乐地生活。

3.创新学生课余生活管理

学校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成立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舞蹈、科技等社团组织,让人人冒尖,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使校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4.实行多渠道的生活保障管理

(1)搞好食堂建设

小学寄宿部要管好,必须重点抓“两堂”:一是课堂,二是食堂。抓好学校食堂建设与搞好课堂教学同等重要,要确保住校生生活有保障。

(2)保障经济来源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问题是头等大事,必须采取多渠道的生活保障。一是用好省拨的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帮助困难学生家庭减轻负担。二是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走“以校养校”的良性道路。

5.加强教师管理,鼓励教师安心工作

要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一是提高学校寄宿部教师的待遇,二是做好教师思想工作,三是要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上一篇寄语市长

下一篇青春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