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专业论文范例6篇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 矿山机电专业 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建设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27-01

1 引言

矿山机电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改变,整个社会需要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对矿山机电专业来说更是如此。为了顺应这中趋势,在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据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据高职矿山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它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就业范围和主要岗位

调查显示,矿山机电专业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煤矿企业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和维护;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安装、调试、管理;煤矿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机电技术的革新和改造。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包括:矿井维修电工、矿井维修机工、设备安装工、变配电工、机电技术人员等等。

2.2 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

高职学校将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煤炭行业、厂矿企业机电技术岗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具备矿山机电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技能,满足生产第一线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2.3 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十几项能力模块和一百多单项职业技能。在所有这些职业技能中,矿山机械设备、煤矿供电系统、矿山机械设备的安装、检修、维护、管理是核心专业能力。学生只有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在就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根据就业岗位的需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与此同时,还将教学与行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根据就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重视相关证书的获得,学生在毕业之前可以取得制图员、机修工、矿井维修电工、钳工等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对他们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3 高职矿山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矿山机电专业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对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最基本的操作能力训练,这些技能是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机械基本技能、电气基本技能、基础课程实验、机械制图测试、电子电工实训等等。对于学生这方面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在校内实验室内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己完成操作。教师需要做好实践教学的设计,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操作方法。

第二、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指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专业技能的训练。例如,矿山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训练,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训练等,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专业技能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证书,比如维修技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等等,这些证书对学生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包括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种技能的训练不再局限于校内,大多数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即通过顶岗实习的形式,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是学生就业前的实战训练,为工作做好准备。通过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技能,并根据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3.2 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在高职校企一体化、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成败的关键内容。为了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避免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学校需要高度重视顶岗实习环节,加强与厂矿企业的合作,与厂矿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内容和教学计划,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共同组织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共同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与鉴定工作。当学生的顶岗实习完成并经考核合格之后,颁发相应的工作经历证书。

3.3 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面向就业岗位,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一一对应,相互融合,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它们共同形成高职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我们要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实际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入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媛.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矿山电工学,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

0 引言

《矿山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高等院校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有机融入实践,是高等工科院校转型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矿山电工学》在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本科专业方案均定位为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并非主干课程,因此该课程改革与建设将会受到专业课程建设边缘化和淡化处理,结果是高等院校提供实验、实训、实习场所和时间等实践条件不断缩水,实践教学基本配套设施难于保证,致使学习《矿山电工学》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理论内容较深,实践教学环节无法保证教学效果,且传统填埋式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已在任课教师头脑中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同时受到学校实践配套设施和任课教师固有教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使得绝大多数学生感觉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深奥,理解非常费力,而且要求具有矿山背景的知识与能力,尤其是对教材中采区供电设计的实践能力提出较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对矿山供电在具体矿井中如何布置和设计,以及怎样将课本知识实际应用于具体矿山中,学生普遍感到十分茫然和无从着手,甚至大脑出现一片空白的现象。而目前高等院校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本科专业的任课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填埋式的纯理论教学方法不仅占据大量课时和更多讲解的时间,但对学生所获得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几乎等同于背诵一遍课本的效果,几乎无法应用于实践当中,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和工程项目应用严重脱节和错位。

项目教学法是以工程项目为支撑载体,以基本理论为教学线索的试探性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将《矿山电工学》教材基本内容划分为若干紧密联系矿山供电实际的具体教学模块,并以基本理论联结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基本线索的每个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工程项目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动手操作,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分析,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并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矿山供电具体设计和生产管理过程的全貌,促使学生提高学生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践分析,项目教学法应参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教法。首先,确定项目任务(矿山供电设计与施工安装》,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的终极目标,在项目任务充分分析的工作基础上,双重导师(高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务必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动手操作能力,引进矿山企业和工程项目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任务的确定和组织实施的全过程,让学生对项目任务计划、实施以及成果提交提出自己独到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各方意见和建议后再具体确定项目的实施任务;其次,在确定项目任务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大致按照5~10人为一个项目小组,每一个项目小组配备双重导师(高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各1名),按照首先确定项目任务开展项目调研、资料收集整理、逐步完成项目任务;最后,提交项目成果,每一个项目小组必须按时保质保量提交项目成果,双重导师按时完成审查和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返回项目小组继续修改完善,再次提交最终项目成果,双重导师各自给出每一个项目成果的成绩,综合二者给出的成绩为学生最终该课程的期末成绩,成绩考核方式建议采取定性考核,如采用鼓励性评定方式“好”或“更好”鼓励学生更多融入教学改革的进程中。

2项目教学法的特征

项目教学法的独具特征就是以工程项目(矿山供电设计与施工安装)为载体,以基本理论为主线的试探性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依托工程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工程项目任务书来确定和设计的,教学内容摆脱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依托工程项目将课程基本理论有效融入工程项目具体任务中,通过工程项目有效完成呈现出课程基本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逻辑建构和科学反馈机理。工程项目具有完整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为项目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相互协作的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参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既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又享受失败与成功交替不同阶段的精神食粮,让学生自己成为掌握工程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的主持人,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学习的全新改变。项目教学法的考核评价方式也具有独特性,综合了学生自我评价、项目小组成员互评、项目小组组长考评、高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等众多考评因素进行全方位考评,指导教师侧重学生创新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等方面逐项考核,项目小组考核侧重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参与项目主动性等方面逐项考核,各项评价均依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逐项进行,最终给出一个综合考评成绩为学生期末成绩。

3.教材基本理论内容的划分

通过对《矿山电工学》基本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以教材基本理论为教学线索,此线索为矿山供电的供电系统及设备安全用电及保护采掘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矿井照明节电及电气化指标采区供电设计计算等6个一级教学模块组成。教学的顺序安排先讲授矿山供电的供电系统及设备(供电系统和供电设备等2个二级模块),然后逐一讲授安全用电及保护(安全用电常识和保护措施等2个二级模块),采掘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控制电器、采煤机组电气控制和掘进机械电气控制等3个二级教学模块),矿井照明(矿用照明器和照明供电网络等2个二级教学模块,节点及电气化指标(矿山节电、功率因数及其补偿和主要电气化指标等3个二级教学模块),采区供电设计计算(变电所及配电点位置的确定、负荷统计及变电所容量选择、采区供电系上接266页)统的拟定、配电装置及电缆选择和供电图件绘制等5个二级教学模块)。整个基本理论内容线索均以矿山供电为支撑点,线索分支点的二级教学模块均提供数量不等的实际矿山供电作为学习和动手操作的对象,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到矿山供电的设计与施工安装之中,同时通过对矿山供电的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学习研究之后将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理论知识中来解决,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4教学过程设计

《矿山电工学》是继煤矿地质学、井巷工程、采矿CAD、通风安全学、煤矿开采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在矿山供电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对矿山供电设计、施工、安装及运行维护管理等内容分析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体现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较好地完成每个二级教学模块所提供的项目分析与设计。项目小组系统收集了大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矿山供电设计、采区供电设计和施工安装管理的整套资料等项目支撑资料,以此作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模块和完成实体项目设计与分析的主要载体。

通过将不同项目引入到每一个二级教学模块的授课过程中,将二级模块理论知识与实体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对实体项目具体设计过程和管理过程作重点讲解,再用另一个类似的实体项目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基本知识和讲授过的实体项目设计进行分析和实际动手操作设计类似项目,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此授课过程中不断插入《矿山安全规程》、《电气操作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有关规程、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本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了解国家对矿井设计与管理的有关规定及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就已明知所学课程的具体应用和掌握程度。最后用用知识线条将若干二级教学模块知识和项目串联起来组成一个一级教学模块,再基本知识内容线索将所有一级教学模块加以连接就构成《矿山电工学》全书的教学内容及过程。

5结语。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分析,并采用同行专家点评和学生反馈意见等方式表明,运用项目教学法在《矿山电工学》教学过程中将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较为适用于《矿山电工学》等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与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加深对课本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较好把握自己主动查阅和学习专业书籍资料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有效地将纯理论较好地融入实践中去,避开了大量抽象难懂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贴近实际和更加鲜活,是一种高等院校应用型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海军等.实体项目教学法在《煤矿开采学》教学中的[J].教育文化论坛.2012(4):241-244.

[2]潘志栋.《煤矿开采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38-39.

[3]张小芹等.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5):45-46.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范文3

Research on Teach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under View of Micro Curriculum

李三波 LI San-bo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丽水 323000)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Lishu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Lishui 323000,China)

摘要:微课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因符合网络时代学习渠道多元化、学习方式微型化的特征而备受关注。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更适宜以视频为核心的微课教学,但微课的零碎、信息割裂等不足,并不适宜以学时为单位的传统教学安排,如何在一个或几个传统教学时间段里开展微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究。本文以高职电子工艺课程中的手工焊接工艺教学内容为例,从微课教学环境架构、微课课堂教学组织架构、微课教学评价架构等三个方面探讨微课教学组织架构问题,促进教师授课模式的改变。

Abstract: As an up-to-date way of education method, micro curriculum is highly concerned for its accordant with the features of learning in internet times——learning channel diversity and learning style miniature. Occupation attribut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micro curriculum teaching centered on instructional videos, however,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of micro curriculum makes it hard to get along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arrangement based on class hours. Therefore, how to develop micro curriculum teaching in certain traditional teaching hours, to raise students’ le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deserves to be explored. This passage will take manual welding process 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discuss problems among environmental structure, teach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tructure of micro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ways on chang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http://

关键词 : 微课;课堂教学;焊接工艺;组织架构

Key words: micro curriculum;classroom teaching;welding process;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41-04

0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能源结构不断调整,煤炭需求整体仍将呈疲软态势,但是作为占有全国煤炭资源储量7%的贵州省,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还是比较急需的。如何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就是重点考虑的。

1课程体系优化

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和《六盘水师范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通过对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盛远工矿、大河边煤矿进行企业调研,适应贵州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重实践、具有初步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1.1 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将采矿工程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平台,即两个基础课程平台、一个专业教育平台和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平台。

第一个平台为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包括必须环节和选修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和一定的通用能力。必修环节包括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物理类、教育类。选修环节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科学类。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1。

第二个平台为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实际专业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力学类、地质类、机械设计类、学科基础数学类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为了采矿工程专业的长远考虑,考虑了工程教育论证,从而加开了弹性力学、运筹学、矿业系统工程课程。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2。

第三个平台为专业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安全及灾害防治等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必修环节、方向课程和选修环节。必修环节包括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机械与设备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五门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类课程;方向课程包括采矿工程方向和矿山环境保护方向;选修环节包括矿山灾害、矿山信息技术、矿山前沿讲座等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及图3。

第四个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必修环节和选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

采矿工程课程体系进行这样的层次划分,有利于课程设置上的宏观控制和进行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1.2 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系统、经济的学习采矿内容,设置由液压传动、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电工学、矿山机械与设备、矿井通风与安全组成的专业课程组,并设有两个方向的选修课程组,即采矿工程组(采场与巷道支护设计、矿山压力检测与预报、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组(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导论、工程物探)。在专业教育平台选修环节设置了现代爆破技术、矿山灾害防治、矿山信息技术、煤矿特殊开采方法、采矿工程专业英语、非煤开采技术等保证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选修环节的全面性。

1.3 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置必须以当前矿产行业发展趋势、贵州矿业特色为基准。当前矿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安全性和高产高效。贵州矿业的特色是地质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和矿山环境严重。根据贵州矿业的特色,开设了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构造复杂煤层开采、灾害防治等课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教学软件和电子课件,使学生更客观真实的掌握课程知识。

1.4 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使实践教学环节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达到25%以上。实验、实习和设计是连接理论和生实际需要的桥梁。为此,在优化课程设置、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应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作用见表1。

2结论

通过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四个方面对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可以使采矿专业学生能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能够学到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http://

参考文献:

[1]马其华,秦忠诚.面向21世纪的采矿高等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1998(2):74-75.

[2]秦忠诚.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拓宽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180-181.

[3]“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题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4.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78-01

一、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每年的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电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的六成,一旦机电设备停止运转,不仅会影响到矿山企业的正常运作和生产,还会对矿山工作人员构成人身安全的威胁,特别是煤矿企业,一旦井下通风设备停止运转,那么就会导致井下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大量集聚,从而严重威胁到矿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工作、正确合理的使用机电设备,对于保证矿山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电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

很多矿山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机构都不完善,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日常工作中,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仅靠电工负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工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应付生产中,根本谈不上机电设备的管理。而很多矿山的负责人在观念中对于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还不够重视,对于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的机电专业管理组织,职能管理意识淡薄,甚至供电系统的施工都没有按照设计进行,而是仅凭电工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对于机电设备的性能也没有按要求进行测试,仪器仪表的校验也不按照规定来办,总之,矿山企业的机电管理机构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欠缺。

(二)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一般在矿山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真正科班出身的只有微不足道的几个人,很多矿山企业没有专职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技术管理无法与生产相结合,而仅有的几个机电技术人员又是仅凭经验相当然的进行原始操作,机电专业的理论知识非常贫乏,并且也爱到经验的局限,无法应付日益加大的设备故障率。

(三)矿山机电设备认识不到位

在矿山进行设备采购入厂时,无论是配套设施还是安装调整试都没有做到位,盲目的把设备投入到生产中来,于是造成本该发挥最大效益的机电设备因为人为的盲目性,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如何有效的管理矿山机电设备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规范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行为,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贯彻执行。也有矿山企业具有相当的设备管理意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机电设备点检标准书》、《机电设备隐患治理管理办法》、《机电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等,从各方面建立维护、检修、操作机电设备的相关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还配套制定了相关的考核细则,违者重罚。这样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度,才能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二)及时对隐患进行处理

日常工作中对于机电设备的点检一定不能放松,要认真细致的检查,以便及时的发现和治理安全隐患,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在下一次就酿成惨痛的事故,因此企业的各个阶层、每个员工都要有强烈的安全隐患意识。在企业的各个一线部门都设置专业的点检站,各组配备点检员,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机电设备点检工作。

(三)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确保设备资金的投入,加大机电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的力度。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诸如变频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控技术等高新科技都在不断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中,这些层出不穷的新设备安全性能好、工作性能高,不仅为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保证,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矿山的机电设备与其它行业的设备维修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设备工作环境多样复杂,因此维修作业也就相应的多样复杂;另一方面,作业条件会限制机电设备的结构设计,导致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电设备结构设计并不是很合理,往往很难保证维修质量,或者干脆就无法维修。因此对于机电设备我们矿山企业的员工要加强安全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适当的采取设计检修通道、预防零部件变形、脱落、改进设备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作业的安全性,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的干多干少一个产、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观念已经被人们所摒弃,因此奖励机制、良性的竞争机制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无论管理层还是一线基层,都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经济的“软约束”。激励机制所涉及到的方面可以包括设备的操作、维修和保养,也可以包括对新设备性能、质量的掌握等,让每个员工在激励机制的约束中逐渐形成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

(六)加强人员培训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范文5

Abstract: Having investigated widely at coal mine enterprises abou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osition group's working objects, tasks and procedures, the author built a training model of technologists as Capacity module-Practical training in simulate mine-Double certificates and a modeling courses system based on actual working process of mine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nhan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 调研;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Key words: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training model;courses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222-03

0 引言

推行“政校企联动、产学研结合”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改革试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探索适应矿山机电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 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

在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两个文件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职高专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拥有突出专业技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3]。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以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指导,进一步设计构建了特色更加鲜明的矿山机电专业“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2.1 专业分析

就业面向定位主要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职业分析主要确定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2.1.1 企业(社会)调研情况

调研目的:为矿山机电专业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

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主要是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等。

调研内容:煤矿机电岗位的种类,岗位分布情况,各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岗位工种及各工种需求比例,岗位工作职责、职业标准、工作内容、责任范围,企业和区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及知识能力素质表现情况,矿山机电专业的服务面向,矿山机电专业应如何定位才能更好的为煤矿生产一线服务,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课程设置等。

调研范围:对国内煤炭行业和云南省内煤炭企业,重点对云南省东源集团所属的煤矿企业的岗位人才能力需求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方式:以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与企业基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座谈为主要方式,同时也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2.1.2 人才需求分析

从目前我国煤炭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看,仍处于比较滞后的位置,技术改造和进步的要求更为急迫。煤炭行业目前劳动力结构严重不合理,数量多,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调查,目前,全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约660万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64万人,地方国有煤矿146万人,乡镇煤矿约250万人。在国有重点煤矿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46%,初中占52%,工程技术人员只占3%,工程技术人员奇缺。劳动者素质与目前煤炭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很不适应。

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障碍。尤其是企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大部分煤炭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技术类人才,70%以上的中小煤矿技术人员奇缺。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与当前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云南省及曲靖周边地区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匮乏具有共性。曲靖是工业城市,工矿企业较为集中,这些企业机电领域各种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S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机电知识结合紧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并且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这种人才需求将更加迫切。

结论:

①矿山机电专业是煤炭系统的紧缺人才专业,96%以上的煤炭企业缺少矿山机电技术人才。

②煤炭企业职工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③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且稳定。

2.2 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矿山机电专业的职业面向是:立足煤炭行业,面向云南省和曲靖及周边地区,为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2.3 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确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对其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工作中主要的行动任务,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构建提供依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以下业务工作:

①煤矿企业机电设备选型、管理、质量控制;

②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运行管理;

③煤矿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运行与调试;

④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⑤引进与建议开发适合本企业的智能性矿山机电一体化产品;

⑥从事煤矿基层机电技术管理工作。

2.4 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矿山机电技术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能力目标:掌握矿山机电技术岗位所必须的专业技能。能进行矿山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故障诊断处理、检修维护,具有技术创新、改造、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身心健康,爱岗敬业,献身煤炭生产、建设与发展的精神。

2.5 课程体系开构建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开发课程体系。在调研、统计、分析、提炼矿山机电技术员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基础上,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凝练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转换,再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在职业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能力课程体系、素质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2所示。

通过调研,确定本专业职业岗位群50项典型工作任务。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将职业能力分解为“矿山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矿山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矿山机电设备控制”、“矿山机电设备选型”等4个能力模块,形成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能力模块与专业核心课程对应如图2所示。

3 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矿山机电专业按照“立足煤炭行业和曲靖地区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设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抓教学,应对企业需求育人才,为煤炭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以学院“校政企联动、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指导,构建并实施特色鲜明的“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依托学院模拟矿井综合实训平台,通过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突出不同课程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合。

4 结束语

依托学院模拟矿井综合实训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构建了“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教学内容,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实行“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岗位群轮换顶岗实习”的运作方式,对同类高职院校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整体提升矿山机电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使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在数量上、质量上不断提高,有效缓解煤炭机电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徐涵.工学Y合概念内涵及其历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07).

[2]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采矿工程;本科教学;改革

世界上科技、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采矿高等教育均采用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教学中体现培养方式的灵活性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迎接世界知识经井的到来,采矿工程本科教育应进行彻底改革。

一、我国有美高校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改革情况

目前,孢国大多数设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例如.中南工业大学,原采矿系经调整、改造后.现为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包括地质工程、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城市规划工程及土木工程等专业采矿工程专业本科1999年招生30名,其中1/3在湖南省单考单招,2/3在全国统考生中招收。学校对采矿、选矿、地质及测绘等四个艰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奖学金评定上实行优惠政策凡学科各科考试合格的学生都可评为A类奖学金,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岩土工程有关内容,重点是地下工程、道路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添加会计、金融等经济类的选修课程。中国矿业大学仍设采矿工程系及本科教学中的采矿工程专业。1999年采矿工程专业奉科招收四个班,计划1~3年级合为大班教学,4年级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即地下开采、露天开采、通风与安全及工业工程等专业方向。学生在校期问均获专业奖学金,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矿山进行。重庆大学原有的采矿工程专业发展起来舶矿山工程物理专业和矿山环保专业现已分别发展成为土术工程专业和珂=保专业采矿工程专业新设岩土工程及检涮技术方向.单考单捂,年招收25名本科生.教学内窖增加爆破、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等有关岩土工程知识。北京科技大学原采矿系现改为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改为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包括采矿,选矿、石油等方面。教学改革目标是拓展专业面.由金属矿开采改为以金属矿开采为主,同时包括石油、煤矿、非金属矿开采及海洋采矿。学生在校期闻加强CAD教学、计算机绘图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及部分岩土工程方面的课程。1999年该专业本科招生33人。武汉工业大学为原武汉建材学院,其采矿工程专业现改为矿物资源加工工程。1999年本科招生一个班。教学非金属矿开采为主.增加化学化工、矿物资源深加工及利用方面的内容。

采矿工程本科教育进行了较大改革的高校还包括东北工业大学、山东矿业学院、湘潭工业学院(原湘潭矿业学院)等高等院校。

前述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謦课改革后涉及的课程门效达150门,涉及的专业实习、实验及设计等实践性环节16个。原有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门数减少或合并,学时减少。在校生所授课门散增加较多。总之,各有关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基础和人才需求特点,均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专业范围,在学生招收、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较大改革。

二、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

采矿工程、地下工程及地面岩土工程等均属“工程”类学科,处理的对象同为岩土.有非常接近的专业特点,要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相同或相近.且实践性强困此,了解这些相关专业的教学情况.有助于采矿工程的教学改革。

我国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长沙交通学院等高校的土术工程、交通工程、隧道工程及地下建筑工程等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教学改革也各有择重。倒如.清华大学课程门数少,每门课择重基础知识教育;中南工业大学课程门数多,内容细.着重地下工程及地面工程有关知识的教学;长沙铁道学院重点在于隧道、桥粱与道路方面的教学。

课程设置中.前述诸高校开设的与岩土工程有关的课程有碧恂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掩工、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道路工程、地下结构设计与掩工、路基与路面工程、工程勘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基加固与处理、地下铁道、地下空间利用、掩工组轵与概预算及防灾硪灾导论等课程及相应的实删生环节。

三、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培养特点

多年来,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数学力学知识较多,还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技术等知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采矿业的主导专业,毕业生在矿山主要从事矿山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综合性强,因此,学生在校时需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的数学力学知识,及大学物理学、工程制图、电工技术、液压传动及采掘机械、矿山提升运辅及压气排水机械等相关领域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培养中.可适当减少这些课程的学时.增加专业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识的学时数。

第二,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地球概况、矿物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史、地质构造、矿井水、岩落塌陷、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矿山地质勘探等地质方面的知识,矿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联系测量、井巷贯通测量及施工测量等测量方面的知识,及凿岩爆破、井巷断面设计、支护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均可应用于其它行业的地面及地下的岩土工程中。

第三,专业课程门数多.专业知识划分太细。在70年代以前的采矿工程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分为露天开采专业、地下开采专业及矿山安全与通风专业等,因而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多、内容更细,导致毕业生专业适应面更窄。因此,有必要进行专业谭程及其内容的调整、综合,在近几年进行专业教学改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专业课的门数和学时数。

第四,本专业实践性及实习、设计环节多。大学四年,学生需经过盘工实习、电子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及专业毕业实习等许多实习环节.机械零件设计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及专业毕业设计等许多工程设计环节.及许多相关课程的实验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今后,可对现有的实验实践性环节作适当调整增加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实习设计。

总之.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国民经跻建设发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础之上,还有进一步调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纪对采矿工程教学的要求

目前,各学科知识渗透日益显见,学科领域日益扩大.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另外.当前许多矿山企业严重不景气,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生产成本高.经济状况差,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减步,对岩土、机械、化工、电子及环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采矿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国采矿工程本科教育也应摒弃过去专业划分太细、专业面太窄的局隈,以适应世界经跻发展竞争和国民经济鸯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1世纪对采矿工程本科教育的总要求: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教育应与地下工程、地面岩土工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达到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渗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应切实落实以下四点

第一.生源质量和特殊政策相结合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

高素质毕业生的重要条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首先应有高素质的学生.即该专业的学生中小学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其次,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对采矿工程等艰苦专业应有优惠政策,如学费减免、奖学盘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撮性,也有利于吸纳高质量的学生。

第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拓展到岩土工程领域。目前,在国家对矿山没有特殊政策的情况下,各有关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中增加有关岩土工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利于增强学生毕业以后的社舍适应能力。

第三,加强计算机应用船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计算机已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应注意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加强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的学习和对外交流。在加强基础外语学习的同时,应增加专业外语及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比重.逐步提高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外语教学的门数.全面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

三、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培养特点

多年来,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数学力学知识较多,还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技术等知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采矿业的主导专业,毕业生在矿山主要从事矿山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综合性强,因此,学生在校时需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的数学力学知识,及大学物理学、工程制图、电工技术、液压传动及采掘机械、矿山提升运辅及压气排水机械等相关领域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培养中.可适当减少这些课程的学时.增加专业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识的学时数。

第二,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地球概况、矿物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史、地质构造、矿井水、岩落塌陷、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矿山地质勘探等地质方面的知识,矿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联系测量、井巷贯通测量及施工测量等测量方面的知识,及凿岩爆破、井巷断面设计、支护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均可应用于其它行业的地面及地下的岩土工程中。

第三,专业课程门数多.专业知识划分太细。在70年代以前的采矿工程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分为露天开采专业、地下开采专业及矿山安全与通风专业等,因而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多、内容更细,导致毕业生专业适应面更窄。因此,有必要进行专业谭程及其内容的调整、综合,在近几年进行专业教学改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专业课的门数和学时数。

第四,本专业实践性及实习、设计环节多。大学四年,学生需经过盘工实习、电子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及专业毕业实习等许多实习环节.机械零件设计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及专业毕业设计等许多工程设计环节.及许多相关课程的实验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今后,可对现有的实验实践性环节作适当调整增加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实习设计。

总之.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国民经跻建设发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础之上,还有进一步调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纪对采矿工程教学的要求

目前,各学科知识渗透日益显见,学科领域日益扩大.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另外.当前许多矿山企业严重不景气,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生产成本高.经济状况差,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减步,对岩土、机械、化工、电子及环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采矿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国采矿工程本科教育也应摒弃过去专业划分太细、专业面太窄的局隈,以适应世界经跻发展竞争和国民经济鸯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1世纪对采矿工程本科教育的总要求: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教育应与地下工程、地面岩土工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达到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渗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应切实落实以下四点

第一.生源质量和特殊政策相结合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

高素质毕业生的重要条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首先应有高素质的学生.即该专业的学生中小学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其次,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对采矿工程等艰苦专业应有优惠政策,如学费减免、奖学盘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撮性,也有利于吸纳高质量的学生。

第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拓展到岩土工程领域。目前,在国家对矿山没有特殊政策的情况下,各有关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中增加有关岩土工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利于增强学生毕业以后的社舍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