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论文范例6篇

光学工程论文

光学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光纤通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67-03

当代信息高速公路的骨干网络是由光纤通信网络构成的,若没有光纤的发明及相关有源和无源光纤器件的发明和发展,当今的高速信息网络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当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及通信工程等多门学科的快速发展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融合。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信息技术领域的电子信息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或通信工程师,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以外,也应该熟悉现代信息技g的其他相关主要知识,比如光纤通信网络及其相关器件等。本文从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内容、应用及发展等方面说明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研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

一、光纤通信技术简介

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普通光相比,激光具有波谱宽度窄,方向性极好,亮度极高,以及频率和相位较一致的良好特性。激光是一种高度相干光,它的特性和无线电波相似,是一种理想的光载波。继红宝石激光器之后,氦―氖(He-Ne)激光器、二氧化碳(CO2)激光器先后出现,并投入实际应用。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使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Optical 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2]。在以后的10年中,波长为1.55μm的光纤损耗:1979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年是0.154 dB/km,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1970年,作为光纤通信用的光源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77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约11.4年),外推寿命达到100万小时,完全满足实用化的要求。由于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进步,使1970年成为光纤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年。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光纤通信网络的逐步商用化带动了相关信息产业链的蓬勃发展[3]。

由于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作为载波的光波频率比电波频率高得多,而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又比同轴电缆或波导管的损耗低得多[4],因此相对于电缆通信或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综上所述,可见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信息产业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光纤通信技术这门课程不仅是光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5],也应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

二、光纤通信课程教学研究

(一)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知识可以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和内容,它们分别是:第一部分,光纤技术的基础;第二部分,光纤通信器件技术基础;第三部分,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第四部分,光纤与光纤通信系统测量。这四个部分的关系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理论学时总共32学时。

第一部分,光纤技术的基础。可以先讲解光纤通信技术的一些概念性和历史性的知识,比如:电信技术的发展,光通信的必要性及技术基础,光纤通信技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此处,可详细介绍人类对光通信探索的历史及现代光纤通信技术从学术研究到商业应用的发展里程,并附带介绍微波通信的发展里程,然后通过比较使用光波进行通信和使用微波进行通信的优缺点及使用光纤材料和使用同轴电缆进行通信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巨大优势。然后可以简单介绍光纤传输的基础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现象,重点介绍麦克斯韦方程。最后介绍光纤的模式理论、光纤的结构和类型、光纤的传输特性、光纤制造技术与光缆等知识。其中,光纤传输特性包括光纤的损耗特性和色散特性,这是该部分的重点知识。总之,笔者认为,第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方法和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不宜讲得深奥,而应该结合动画或者视频讲解光纤的传光原理,使学生易于接受,才能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继续学习往后部分的相对枯燥的知识。该部分学时安排为6H。

第二部分,光纤通信器件技术基础。这部分讲述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有源和无源光通信器件,这些器件是构成一个完成的光纤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部件,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理解后面学习的光纤通信网络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基本光纤器件、光学滤波器、光纤放大器和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基本光纤器件包括分波/合波器、光纤活动连接器、光隔离器、环形器和衰减器等;光学滤波器的内容包括Fabry-Perot滤波器、介质膜滤波器、HiBi光纤Sagnac滤波器、Mach-Zender型滤波器、光纤光栅等;光纤放大器的内容包括: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光纤Raman放大器等。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内容包括:普通的半导体激光器(LD)和发光二极管(LED)、FP型双异质结构激光器、动态单纵模激光器、半导体光放大器(OSA)、PN结光电二极管、PIN光电二极管、APD雪崩光电二极管等。对于每一个光纤器件,讲解内容包括这些光纤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具体参数、应用场合等,应结合动画或者视频讲解,甚至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课题上带上一些体积很小的光纤器件实物给学生讲解,比如光纤活动连接器、LD、LED、光纤光栅、PIN光电二极管价格便宜、体积小的光纤器件。该部分学时安排为10H。

第三部分,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这部分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包括光纤传输系统、光纤通信网、全光网技术及其发展三大部分。其中,光纤传输系统的内容包含: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光发送机组件、光接收机组件、光放大噪声及其级联、色散调节技术、光纤传输系统设计、光纤传输系统性能评估。光通信网络的内容包含:通信网的拓扑结构和分类、准同步数字系统(PDH)、同步数字系统(SDH)、异步传输模式(ATM)、互联网协议、光纤通信网的管理/保护/恢复。全光网技术及其发展的内容包含:通信网络的发展过程、全光网络中的传输技术(WDM、OTDM、OCDMA和分组交换技术)、无源光网络(G-PON、E-PON、WDM-PON)、光传送网(G.709OTN)、自动交换光网络、全光网的网络管理、全光网的安全问题。对于每一种光纤网络技术,讲解内容包括这些光纤网络结构、功能、应用场合等,应尽量使用PPT的图片、动画进行讲解,PPT上要尽量避免文字上描述。该部分学时安排为12H。

第四部分,光纤与光纤通信系统测量。该部分主要介绍光纤通信工程实施、检测中一些常用的设备和仪器,在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都要使用到这些设备,是培养光纤通信工程师的基础技能知识部分。该部分的内容包括:光功率计的使用、光纤几何参数的测量、光纤衰减测量、光纤色散测量、光纤偏正特性测量、光纤的机械特性和强度测量、光时域反射计(OTDR)的使用;光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测量、光纤通信系统误码率和功率代价的测量、眼图及其测量、光谱分析仪、光纤通信系统的在线监测技术。其中,重点讲解光功率计、OTDR、眼图示波器、光谱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该部分学时安排为4H。

(二)光纤通信课程的实验教学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而言,毕竟培养的学生不属于光学工程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人才,而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身都有很多属于自己专业的实验课程及课程设计,因此,笔者认为光纤通信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应根据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将来他们最可能需要的工程能力而设置。因而,笔者建议光纤通信课程的总学时设置为48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为32学时,7个实验的教学学时为16学r。

根据笔者10年来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讲授这门课的经验,认为具体的实验课程设置如下。

1.插入法测光纤的平均损耗系数。采用插入法测量待测光纤在1310nm和1550nm处的平均损耗系数。掌握插入法测量光纤损耗系数的原理,熟悉光纤多用表的使用方法。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2.光时域反射计(OTDR)测光纤链路特性。用光时域反射计测量光纤链路的平均损耗、接头损耗、光纤长度和故障点位置。了解光时域反射计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学习用光时域反射计测量光纤平均损耗、接头损耗、光纤长度和故障点位置。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3.光波分复用(WDM)系统实验及其误码率测量构建1310nm/1550nm光纤波分复用系统并测试其误码率,了解光波分复用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熟悉误码、误码率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4.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信号眼图测试。构建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并且用数字示波器观测系统的信号眼图,并从眼图中确定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了解眼图产生的基础,根据眼图测量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的原理;学习通过数字示波器调试、观测眼图;掌握判别眼图质量的指标;熟练使用数字示波器和误码仪。学时设置为3个课时。

5.光纤切割与焊接技术演示实验。利用全自动熔接机向学生演示光纤熔接的全过程,了解光纤的结构和光纤电弧放电焊接原理;了解全自动焊接光纤的过程和使用方法。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6.光纤光栅光谱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实验。测量光环行器的插入损耗、隔离度、方向性、回波损耗参数;利用PC光谱仪、光环行器和光纤光栅设计光纤光栅光谱特性的测试系统;了解光环行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了解光环行器性能参数的测试原理;了解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学习PC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学时设置为3个课时。

7.光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测量光耦合器的插入损耗、分光比和附加损耗等参数;利用光耦合器或者光环行器和光纤光栅设计光带通滤波器。了解2X2光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光耦合器各项参数的测试方法。学时设置为2个课时。

通过以上实验课程,能够使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学生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器件、基本测量系统等有一个比较感观的认识,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它们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为将来在具体的工程设计及进一步深造中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光纤通信技术在国家的信息产业、国防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信息技术与光学信息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对于当今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牢固的知识和技能以外,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术发展趋势也是必不可缺的。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和光纤通信课程内容的分析,讨论了该门课程与该专业的内在联系,分析其重要性,并根据笔者10年来在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讲授该门课程的经验,提出了本门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理论及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高D.激光技术应用现状与分析[J].物理通报,2007,(11):50-52.

[2]龙泉.光通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电信网技术[J].2008,(2):30-32.

[3]曲鹏.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硅谷,2014,7(24):2-2.

光学工程论文范文2

2、学校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84位。

3、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政治经济学、国际法学、文艺学、传播学、光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

4、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50] 、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理论经济学。

5、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生物学、生态学、光学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行政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等。

光学工程论文范文3

一、法学论文数据库概况 (一)综合性学术论文数据库 1 CNKI工程 CNKI工程即“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简称。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确定为“部级重点新产品重中之重”项目。CNKI工程于1995年正式立项,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承担该工程的实施。主要从事中国期刊、报纸、博硕士论文、重要会议文件等论文的部级大规模全文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面向全社会服务。CNKI包含的数据库有: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CNKI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早的产品,分光盘版、网络版两种形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从公司的背景、实力,还是从所搜集的资源的规模、范围以及数据库的规范性、科学性的角度看,中国期刊网是国内众多法学论文电子出版物中的“国家队”、“航空母舰”, 被誉为“部级重点新产品重中之重项目”, 是中国最权威的、同时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期刊的唯一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收录了自1994年以来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5300种,累积全文文献800万篇,题录1500余万条,分为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等九大专辑,126个专题数据库,网上数据每日更新。 (2)《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了自2000年6月以来中央级及地方级以上重要报纸500多种,每年精选 80 万篇文献,累计文献量220多万篇,包括政治、军事、法律、经济等六大专辑,36个专题数据库。网上数据每日更新,光盘每月更新。 (3)《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在后面介绍) (4)《中国重要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是国内唯一的学术会议文献全文数据库,收录自1998年起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等单位的会议论文集。现已收录1000本论文集、近10万篇论文及相关资料,每年增加1500本论文集、约10万篇论文及相关资料。 内容覆盖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等各方面,已经上网文章60000篇,2009年9月份累计文献量可达10万篇。网上数据每日更新,光盘数据每季度更新。 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光盘形式)[12] 该数据库是《复印报刊资料》的电子版,由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与北京博利群电子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制作。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65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搜集、整理、存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信息资料的学术机构。其包含的有关法学内容的综合性或专题性数据库主要有以下四种: (1)《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精选全国公开出版的3500余种报刊上发表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论文全文,该光盘收录自95年至今100多个专题全文复印资料,分为五大类,法律与马列、政治、哲学、社科总论分为一类。法律类又细分为法理学和法史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劳动法学、刑事法学、诉讼法学和司法制度以及国际法学等七个部分。2009年,《复印报刊资料 》全部102个专题转载的全文总量为21847篇,涉及的报刊数量为3292种,其中全文转载的报刊数量为2588种。其中,法律类7个专题转载的全文总量为1003篇,涉及报刊数量为1235种,其中全文转载的报刊数量为213种[13]。数据每季度更新。

光学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光伏发电;工业园区;项目投运后管理

在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分布式电源发展背景

分布式电源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与大电源、大电网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欧美发达国家以中低层的独立住宅为主发展屋顶光伏。我国光资源富集在西北和华北,其荒漠地区适宜集中式开发,主要包括:建筑屋顶和农牧区户用光伏。我国内陆城市则以高层建筑为主,发展条件不及欧美。

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相当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本地多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为4200~5000MJ/m2,平均日照时数为1666.4~2280.9小时,多年日均水平面太阳辐射量3.67kWH/m2。它对改变地区能源结构、缓解地区用电压力、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内陆城市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前景广阔。

2 本地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

作为城区内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我国内陆城市则以高层建筑为主,在公用建筑屋顶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安装需要取得其他业主的同意,面积要求大,推广具有难度,而在工业园区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是充分利用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且免费的太阳能;

二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内企业现有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物闲置瓦面或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建独立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装置,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次利用,无需新增土地,既节约了国土资源又节省了征地费用;

三是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销售。对工业园区所属企业,不仅节约了电费,还能享受政府补贴,同时,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电网实现创收,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是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来发电,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用电压力,且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还能够改善供电质量,调节峰电,保证电力供给。

从本地区工业园区已建的8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来看,尽管本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差的第四类地区,但设备运行情况良好,发电效率达到80%以上,表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成熟,达到了理论设计要求,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较,8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12.66吨;减少碳排放总量1017.5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6.6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52吨;减少粉尘排放48.42吨;减少灰渣排放202.89吨等,有效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由于8个光伏电站项目都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企业现有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物闲置瓦面或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建光伏电站,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次利用,无需新增土地,既节约了国土资源又节省了征地费用,而作为关键部件的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长,寿命一般可达到25年以上。可见工业园区内的光伏电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但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电缆等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投资回收期。

3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运后管理

光伏电站投运后管理也很重要,虽然工业园区内建设,后期维护可以较为集中。分布式光伏维护主要在光伏组件的定期保养,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外面没有任何保护,自然环境因素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质量会有较大影响。由此,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日常保养很必要,这直接关系到光伏电站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

对于设备性能来说,辐射强度和温度是影响组件效率的显著因素,带载率和工作电压是影响逆变器效率的显著因素;而对于系统效率来说,由于其具备季节性,环境温度、灰尘遮蔽是影响效率的显著因素。例如如果不注意清洁光伏板组件,有泥点污点,就容易产生热斑效应。所谓热斑效应,就是光伏板组件的串联电路上有部分被遮蔽,其发电量下降,会消耗其他部分产生的电能,成为一个负载。热斑效应会导致光伏板电池组件损坏甚至烧毁。定期对光伏电站组件进行清洗和检查,能明显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因此在光伏电站设计运维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要对关键风险进行控制,这样才能降低度电成本,提高投资回报。

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及其太阳能辐射量五类地区划分来看,同类项目在我国适合在与内陆城市工业园区太阳能资源四类以上地区推广除四川、贵州两省外,其它地区均可大范围推广,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刘维亭,姜文刚.户用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徐亮,翟庆志,王宁.光伏发电系统中MPPT算法的研究与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

[3]黄维学,徐璞.聚光型光伏发电系统(CPV)的发展前景分析[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4]侯世英,房勇,孙韬,宋星. 混合储能方案平衡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变化[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

[5]王景义.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

[6]孟昭渊.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储能新方法[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

[7] 辛煜,王智灵,何淼,陈宗海.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直流变换器综述[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8]黄护林,陈昊.一种新型的风力-太阳能光伏互补分布式发电[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

[9]罗雪莲.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及前景[A]. 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集[C].2008

[10]孙亚宁.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 2009

光学工程论文范文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ngineering Optics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nhui,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engineering optics course is optimiz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ory course, some repetitive teaching contents are deleted. In the teaching of experiment course, the proportion of comprehensive and self-designed experiments is increased, and the teaching mode is reformed. In the way of assessment, the stage assessment model is carried out. Practice of reform indicate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s improved and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is stimulated throug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students really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n engineering optics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关键词: 工程光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Key words: Engineering Optic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patter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160-03

0 引言

《工程光学》是安徽科技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这些内容是后续相关课程(如光电子技术、信息光学、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等)的基础。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组编写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总学时80学时(含实验学时18学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学时64学时(含实验学时12学时)。在实施工程光学教学改革之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①理论教学中,侧重公式推导,没有突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物理光学中有部分内容与大学物理中波动光学内容重叠,这部分内容再一次教学显得累赘。②实验课中,没有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重要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实验教学中的关键问题[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以前,学校的工程光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以基础性实验为主。③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少与学生有效的互动环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体现;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④考核方式太单一。改革之前,工程光学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其中闭卷笔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多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工程光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对工程光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删除了一些重复性的教学内容;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考核方式上开展了阶段性考核模式。

1 工程光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1.1 注重与大学物理的衔接

波动光学是目前大学物理波动部分讲授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对于光波的基本概念和光的干涉、衍射的基本现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了避免重复讲授相同内容,课程组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删除了与大学物理课程重复的内容(如光的干涉中的部分内容),增加了部分现代光学内容,弱化了理论公式推导。

1.2 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由于这两个专业后续将开设多门光学课程,比如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信息光学、光纤通信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学设计等。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同时避免后续课程的重复,我们对工程光学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选择。

几何光学部分选择了以下教学内容: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②共轴球面光学系统;③理想光学系统; ④平面系统;⑤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⑥像差概论;⑦实用光学系统。将现代光学系统内容移至后续的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中讲授,这样安排既有利于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讲授,又保证了几何光学部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物理光学部分主要讲授:①光的电磁理论基础;②光的干涉;③光的衍射;④光的偏振。对于教材中涉及的晶体光学基础放在后续课程进行讲授。

1.3 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现代光学前沿问题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现代光学前沿问题的联系,向学生讲授这些知识在现代光学技术中的应用,更能使学生了解光学前沿的概况及其发展动态,这样比传统教材更具活力和现代气息,同时,通过讲授这些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工程光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2.1 工程光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在多年的工程光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对工程光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优化,构建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三个层次的工程光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各层次实验教学内容所包括的实验项目如表1、表2、表3所示。

2.2 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重要地位

改革之前,安徽科技学院的工程光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以基础性实验为主,没有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重要地位,显然这种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压缩了基础性的验证实验。目前,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光学实验总学时为18学时,我们安排时的基础性实验,6学时的综合性实验,3学时的设计性实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光学实验总学时为12学时,我们安排了6学时的基础性实验,3学时的综合性实验,3学时的设计性实验;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到了50%,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开展实验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验过程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继续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重要地位。

3 工程光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3.1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越性

工程光学课程光路图多、知识面广泛、公式推导繁杂,而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综合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展示工程光学的教学内容,实现立体教学[2]。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可以节省课堂板书、公式推导和作复杂光路图的时间,从而大幅度扩展工程光学单位学时的授课信息量,解决了当前该门课程普遍存在的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的矛盾。

3.2 改革工程光学实验教学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在工程光学实验教学模式上,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三种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其中基础性实验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维护实验课堂教学秩序;②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实验设备进行及时维修;③对个别通过实验指导书仍无法单独完成实验的学生进行指导;④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讨论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前两个星期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并提供所用实验设备等相关信息,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以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在实验课上,以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实践结果表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精神,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3.3 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学校工程光学实验室能够开出的实验项目共26个,以后还将不断地增加一些新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能完成部分实验项目,而很多学生对没有开出的其它实验项目也很敢兴趣,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开放实验项目包括实验课堂教学中没有安排的所有实验项目,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可以在一个学期或几个学期内选择完成几个开放性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并由专职教师进行管理,并负责启发、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改革之前,课程组确定的考核方式是闭卷笔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中作业和实验各占10%。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也不能多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我们进行了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将考核成绩分成了四部分:期中闭卷笔试成绩占30%,期终闭卷笔试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核占20%,平时成绩占20%。

4.1 实行分阶段考核

实行分阶段考核方式,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3]。我们的做法是将理论考核分为期中和期终闭卷考核,权重各为总成绩的30%,为了体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期中和期终闭卷考核中实验部分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0%。期中闭卷考核一般安排在学期的第11周进行,考核内容为除实用的光学系统以外的几何光学部分相关内容;期终闭卷考核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考核内容为实用的光学系统和波动光学部分相关内容。

4.2 进行实验操作考核

我们建立了详细的实验操作考核细则,第一次实验课时,向学生讲清楚实验操作考核的时间,地点,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在总成绩中权重等,实验操作考核主要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本学期已完成过的实验进行全方位评价,实验操作总成绩按权重的20%计入总成绩。通过实验操作考核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5 结束语

本文是针对安徽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借鉴了国内各高校的工程光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对工程光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删除了一些重复性的教学内容;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考核方式上开展了阶段性考核模式;改革后的实践表明,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工程光学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官邦贵,秦炎福,张永峰,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重组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9):116-119.

光学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程光学;像差理论;光学设计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21-02

一、引言

工程光学是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是从光线与几何学的角度描述光的传输及其成像特征,该课程理论性偏强,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多,学生在面对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时容易产生倦怠而失去学习动力,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如何更形象地将物理现象展现给学生,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是教学中应该思索的地方。特别是像差理论,仅仅通过讲解各种像差的理论公式来介绍各种像差的特性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的,而像差理论又是后续进行光学设计的基础。将光学设计软件Zemax引进教学,在像差理论讲解过程中,通过Zemax软件可以将像差量化地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各种像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以球差为例讲解Zemax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实践实例

球差是像差理论教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深刻理解球差,有助于其他像差的学习和理解。球差是指轴上点发出的同心光束经过光学系统后,不再是同心光束,不同出射角的光线交于不同的位置,相对于理想像点的位置有不同位置的偏离[1]。球差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因此认识球差产生的原因,并校正球差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球差产生的原因、特征和校正方法,以一单透镜为例,研究球差在Zemax中的详细表示。

在软件中建立一个厚度为8mm,焦距为60mm,入瞳直径为40mm的单透镜,玻璃材料为BK7,波长和视场使用Zemax的默认设置,焦平面位置通过在透镜后表面的厚度上设置边缘光线高度解的方式直接得到。在软件中打开Layout,可以看到透镜的二维结构和光线追迹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球差的定义,可以直观解释球差产生的原因,从图中也可以看出,不同孔径的球差不同,说明球差是孔径的函数。

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球差在不同孔径的大小,可打开Longitudinal Aberration,即纵向像差,如图2所示,该图描述的是不同孔径的出射光线与光轴的交点偏离理想像点的距离,实际上就是球差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单正透镜的球差为负,并且与孔径成非线性变化,说明透镜存在高级球差,球差的具体大小也可以得出,如边缘球差为-15.92mm。

光学系统的球差是由系统各个折射面产生的球差传递到系统的像空间后相加而得,因此系统的球差可以表示成系统每个面对球差的贡献之和,Zemax提供的Seidel系数可以直接查看每个面对总球差的贡献量,第一个面为0.070271,第二个面为2.822924,完全做到具体的量化,使学生对每个面的球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单正透镜产生负球差,单负透镜产生正球差,因此将正负透镜组合起来就可能校正球差,另外使用非球面也可以校正球差[2]。图3是透镜第一面使用偶次非球面校正后的球差曲线,校正后最大球差为3×10-5mm,虽然球差并没有完全校正到零,但从图4焦平面处的光斑图可以看出,此时光斑已在Airy衍射圆内,说明校正球差后系统的分辨力已达到了衍射极限。这也说明像差并不需要完全校正,只需要达到一定分辨要求就可以了。

在像差理论讲解中,将理论与软件仿真结合起来,可以直观地介绍球差产生的原因,球差的特征,也可以通过软件定量分析球差,讨论球差的校正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三、总结

将光学软件引进教学,在像差理论讲解过程中,通过Zemax软件可以清晰看到更量化的像差,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注重复杂公式和定律的推导,有效提高学生对各种像差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