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理论论文范例6篇

灰色理论论文

灰色理论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重庆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一、研究意义

作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重庆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试验,其文化产业在过去五年以年均28%的速度快速增长,为同期重庆市GDP增速的两倍。2008年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46.46亿元,占全市GDP的2.87%。从重庆文化产业结构可以看出: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出版发行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以数字传媒、动漫、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也有所提升。

现阶段对重庆文化产业的学术探讨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如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等,而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较少。由于重庆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数据不甚完整,口径亦不统一,缺乏使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需要的大样本数据。比较而言,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通过对“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鉴于文化产业客观条件的制约及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本文将文化产业和影响其增长的因素视作两个灰色系统,考察两者之间的灰映射关系,从而得出影响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因素的相关顺序,以此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二、研究方法

关于产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目前尚无经典理论加以诠释,但中观层次的产业是宏观经济的组成元素,可依循宏观经济增长理论来分析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以哈罗德、多马、索罗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指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下,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决定作用;以卢卡斯、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则认为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结合产业兴衰转化规律,主导产业的形成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市场与政府政策的共同作用和影响,政府对新兴产业进行培育、资助、扶持和保护的各项政策,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与导向作用。此外,任何产业的形成都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市场空间大小及其市场需求前景,对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劳动生产力、资金、技术、财政拨款、消费需求、投资、重大项目带动几个方面为数据指标分析其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三、指标选取及灰色关联模型构建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进行灰色管理链分析,首先要选准系统行为特征的映射量,本文将重庆文化产业增长和影响其增长的因素视作两个灰色系统,随后进一步明确影响系统行为的有效因素,即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及比较序列,设系统行为序列:

X={x(1),x(2),…,x(n)}

X={x(1),x(2),…,x(n)}

………………………

X={x(1),x(2),…,x(n)}

………………………

X={x(1),x(2),…,x(n)},i=1,2,.....,m

基于文化产业相关评价模型的建立原则及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量化的原则,采集2005年至2008年的《重庆市统计年鉴》及重庆文化产业统计数据中选取数据,(重庆统计局2009年文化产业数据仍在整理中,本文的研究数据最新截止到2008年。)选取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系统特征数列X,人均生产总值X;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定为X及X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文教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为X农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X;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X;科技经费支出X;文化体育传媒财政拨款X;公共教育经费财政支出X见表1。

表12005~2008年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数据

年 份

指 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X

39.80

52.41

66.66

88.57

114.16

146.46

人均生产总值(元)X

8075

9608

10978

12437

14622

17575.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

8093.67

9220.96

10243.99

13715.3

12590.78

14367.5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X

2214.55

2510.41

2809.32

2873.83

3509.29

4126.2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文教娱乐文化服务消费(元)X

1025.99

1200.52

1391.11

1449.49

1237.35

1498.9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元)X

180.28

198.65

249.71

189.73

195.97

211.83

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重庆GDP比重X

4.21%

4.53%

6.27%

5.63%

6.11%

7.11%

文化体育传媒财政拨款占重庆GDP比重X

1.93%

1.98%

2.03%

1.97%

2.57%

3.25%

公共教育经费财政支出占重庆GDP比重X

1.91%

1.87%

1.98%

2.56%

2.95%

3.01%

8个影响因素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生产力提高、文化需求拉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根本动力

从表3可知,重庆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生产总值对重庆文化产业的影响最大,分别位居一、二名。这两者是文化消费需求的根基,而文化消费构成了文化产业生产和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和源泉,并调节着文化产业资源配置和供给,促使文化产业结构随着人们需求层次高级化而高级化。产业经济学中指出,生产力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是新兴产业的内生动力,也是根本源泉。重庆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在经历体制性“松绑”和政策性推动之后,正在从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

文化消费能力在现实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文化消费总量不足。2007年,上海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653.67元,北京2007年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383.96元,相比之下浙江为2158.32元,而重庆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文教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为12590.78元,相比之下可见其差距。其次是文化消费能力地区差异显著。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对重庆文化产业影响排位居第五位,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更是排位第五。如何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带来的“消费断档”,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市场本身寻求内生性增长源泉加以解决。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文化投资方向、扩大文化投资规模

资本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该产业的规模和素质,由表三可以看出: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重庆GDP比重对重庆文化产业产生的影响位居第三位。重庆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一定成果之后,需要继续稳步推进“转企改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扩大文化产业投融资力度,尽管文化领域的投资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但仍应给予其投资空间,这需要政府出台明确的产业发展与投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民资、外资等进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商贸、房地产、金融等外部行业以多种形式对文化产业进行资本渗透与融合,在发挥资本运营作用的同时,引入国外文化服务业先进理念、文化管理先进模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体制。

目前来看,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政府投资扶持,2010年,在中国国际文博会上,重庆9个政府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额近80亿元。重庆市政府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采购、后期奖励等方式,成为推动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开拓新的投资主体,2007年,浙江宋城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投资集团,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实现贸易成交137.38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0.17亿美元,引进内资108.34亿元,重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要借鉴各省市投融资成功的运行体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

(三)从依靠政府政策、投资推动转变为依靠市场内生动力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在重庆的逐步深入,改革的中心环节和关键命题将会逐渐转向市场宏观环境。如何给改制后的企业提供一个较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进入退出机制,给予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以国民待遇,通过市场管理文化,将政策性的安排转化为制度性的建设等等,政府应从文化企业改革中转变职能,全力培育规范的文化市场环境。

重庆文化体育传媒财政拨款占重庆GDP的比重对文化产业产生了一定影响,据重庆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显示,2009年重庆市文化与传媒支出19亿元,2008年重庆市对广播电视的财政补贴达到20377万元,对艺术表演团体补贴总计达7187万元,重庆市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在一定阶段是必要的,但是在扩大文化产业供给的前提下也要兼顾需求,兼顾文化产业发展自身规律,重要的问题不是财政是否具备能力,而是能否创新支持产业的体制机制,使得财政资金能够有效发挥作用。重庆市政府在对文化产业进行财政资金支持的前提下,要对支持方式进行合理设计,要避免文化企业把政府作为“客户”,开展不良博弈,降低财政资金的效用。

(四)财政资金应重点扶持高端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

2008年,重庆市政府对于文化体育传媒财政经费投入为151279万元,同比增长26.94%,财政拨款的方向和力度会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创新能力是文化产业的根基与灵魂,文化产业同样会面对产业的整体换代升级,因此重庆财政扶持政策应着重偏向于高端文化产业的培育发展方面,增强深度开发能力、价值增值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处在全国网络游戏产业和休闲游戏的领先位置的深圳,巴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补贴着重放在高端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依托IT等高新产业的优势和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平台,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加快新媒体产业发展,带动基于互联网、无线网络、数字广播电视等网络基础上众多产业的转型和融合,形成软件服务商、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印刷出版者等共同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指标排名中,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在影像文化产业发展因素中位居第六,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教育财政支出不单是指在文化产业方向进行的人才培养,但公共教育支出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的投入。文化产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构筑人才的平台。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大相关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及投入;在相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书华,王华强.北京市文化产业关联分析[J]. 经济论坛,2008.9

2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3 钱韵竹,张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9.11

4 深圳文化蓝皮书.改革开放与城市文化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

灰色理论论文范文2

【关键词】“灰色文献”;图书馆;收藏

在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中,有一类文献资源至今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就是“灰色文献”。那么什么是灰色文献呢?“灰色文献”这个概念出现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是英文“Grey Literature”的翻译语。一般来讲,对那些公开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称之为“白色文献”,对那些完全不公开出版的秘密性质的文献资料称之为“黑色文献”,“灰色文献”就是那些既非公开正式发表又非机密文件的半公开性的文献情况资源。这部分文献情报资源一般来讲,它的出版发行都不是通过正式渠道来进行的。

下为就党校文献资料情报资源中的有关“灰色文献”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党校“灰色文献”的分类

根据对“灰色文献”的定义,在党校的文献资源系统中,属于“灰色文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级党校主办的校刊(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由内部刊物一律改为报刊型内部资料),这是党校主办的内部资料;二是由党校系统召开的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理论研讨会所产生的各种会议材料和作者向会议提交的论文以及编辑的各种论文集;三是由党校大专班、本科班和研究生班学员撰写的各种毕业论文,或将毕业论文汇集后而编辑成的毕业论文集;四是党校教研人员承担的各种国家或省市科研课题为而形成的未能出版发表的科研课题论文、调研方面报告和各种科研资料等。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党校“灰色文献”的主要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之。

第一种“灰色文献”是党校主办的校刊即内部资料。就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全国地市党校,以及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系统的党校,都办有自己的校刊。这种校刊根据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定,它叫刊物,但实质上是内部资料,它的性质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为报刊型内部资料。这种内部资料正式的名称,有各级新闻出版机关颁发的准印记号,是连续或半连续的出版物。它在外在形式上与正式出版、有正式刊号的杂志刊物是一样的,但它的性质则是非正式出版物,不能公开售卖、征订,不能公开发行,更不能登广告等,也不能从事其它的营利性活动。只能作为本单位、本系统研究工作,交会经验,传递各种信息情报之用。它也没有正式的发行渠道,只是作为内部资料在全国各兄弟党校间相互交换,起到一个传递信息,交流科研成果的作用。

党校办的这种内部资料,虽然只是一种“灰色文献”,但是在党校教学科研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通过党校自己创办这种内容资料,不仅对外界来说,对党校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而且对于党校内部来讲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刊发本校教研人员教学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理论园地。对于推动本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调动广大教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把本党校的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推向全国各兄弟党校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通过党校创办这种内部资料,与全国各地党校建立起庞大的文献信息相互交流网,能收到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党校交流来的内部资料(有时交流来的不仅是学校主办的校刊即内部资料,而且还有其它各种形式的非正式的出版刊物、印刷品),通过这种党校间内部资料的相互交换,我们能够得到全国各地党校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社科信息动态的情报信息,以及有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人文资源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料。把这种含有丰富信息内容的内部资料提供给本校的教研人员,对本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等各方面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种“灰色文献”是党校系统召开的各种理论研讨会所形成的各种文献资源。我们知道,科研工作是党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推进党校的科研工作,每年党校系统内部都要召开各种类型的科研会议和理论研讨会,其中有中央党校主办的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有各省委党校主办的全省性的理论研讨会,还有各地市委党校主办性的理论研讨会,另外还有各大中型国有企业系统党校举办的理论研讨会。这些理论研讨会无疑会有大量的会议交流论文和各种会议文件和材料,有的会后还在会议交流论文中筛选出一部分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作为会议材料发给与会者。会议论文都是各级党校教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其中包含有新观点、新思想。至于其他的各种会议文件,有些其中也包括有一定的理论动态、科研信息。因而在进行党校文件情报资源建设中,对于这一部分“灰色文献”资源也应尽力收藏。由于这一部分“灰色资源”不是通过正式渠道发行出版的,它只能作为会议资料而发给与会者。因而收集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种“灰色文献”资源对于传递理论信息、科研动态,促进党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开阔党校教研人员的理论视野、科研眼界都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种“灰色文献”是党校内部各大专班、本科班研究生班等班次学员所撰写的毕业论文。目前全国地市以上党校大都开办有大专班和本科班,有条件的省级党校还开办有研究班,中央党校还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按照党校正规化学历的要求,大专班、本科班和研究生版的学员都要做毕业论文。我们知道,党校的学员大都是各级各类的在职干部,既有理论战线上的干部,也有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实际工作的干部。因而他们在党校学习所作的毕业论文,既有进行理论思维创新的,又有探讨和研究各种实际工作的,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而,这些毕业论文充分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对于我们党校教研人员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各种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对策性研究,为当地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认为,党校各种学历班次的毕业论文就必然成为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一个内容。

第四种“灰色文献”是指那些党校教研人员各种未能正式发表或出版的研究课题论文,撰写的各种社会调研报告以及一些对策性研究题目。随着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发展,党校的科研工作也必将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党校教研人员在进行自己的科研工作的同时,还经常能申报到一些省市县级的各种科研课题。除此之外,还在发挥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中承担许多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科研课题。这种科研活动最终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论文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对策性研究。只是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起到一个参考咨询的作用。在这些调研报告和课题论文中,包含了丰富的科研信息和实际工作的信息材料。

近年来随着党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和科研工作在党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被认识,党校教研人员参与社会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这方面的科研文献也越来越多,也同样成为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

“灰色文献”显然是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多年来,人们由于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和作用,认为只有正式出版和发行的各种图书和报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讲文献资源建设也只是指的这一部分内容。而对于非正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社会调研报告,内部资料,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等“灰色文献”,则不认为是真正的文献资源。因而对于“灰色文献”引不起高度重视。从党校内部来讲,不仅是引不起党校领导、教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就是图书馆资料室,这些文献资源单位也引不起应有的高度重视。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在对待“灰色文献”上就必然出现偏差。一是没有制度保障,管理不规范。在“灰色文献”的管理中,党校图书馆没有制定出统一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范围上是各自为政,党校主办的校刊和通过授刊而交流来的全国各兄弟党校的校刊等文献资料,则主要由出版编辑部门自行管理,而参加各种理论研讨会所获得的会议论文集,各种会议材料,则由出席者占为己有;学员的毕业论文,在学员毕业后则仅作为学员档案材料由教学组织的管理部门即教务处(科室)自行保管,而各种课题论文、社会调研材料、科研报告等,则作为研究人员的个人成果自行保存。这样一来,就使得在对“灰色文献”的收藏和管理中,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政出各门,使工作陷入无序化,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灰色文献”的管理,没有提高到党校文献资源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二是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利用,“灰色文献”自身的文献信息价值开发不出来。既然“灰色文献”引不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而对它的开发使用上必然也是不屑一顾。

学员一毕业,所撰写的毕业论文、便束之高阁,再也无人利用。其它诸如各种理论研讨会之论文集,会议材料、各种社会调研报告、科研课题、各种研究资料,既然都被与会者居为己有之资料,成为个人财产,别人要充分利用之那就更不可能了。而对于通过校刊交流来的全国各党校的校刊和各种科研信息资料,借阅者更是寥寥无几。由于对“灰色文献”的极为不重视,“灰色文献”在党校教研人员的头脑中是极为淡漠。使得“灰色文献”这一党校资源建设中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被白白浪费掉了。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党校“灰色文献”的作用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党校“灰色文献”在党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对于“灰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又是毫不重视的。这种状况应当得到纠正。我们认为应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端正思想认识。应当充分认识到,在文献资源体系中,不仅正式出版的图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是文献资源,而且那些非正式出版、半公开的内部资料、研究课题、社会调研报告、研讨会论文集,也同样是很重要的文献资源。要充分认识到“灰色文献”在党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它不应有偏见,应当与正式出版文献资源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讲,更应当对“灰色文献”资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对“灰色文献”的收藏。二是要在党校的教研人员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工作,使广大教研人员重视运用“灰色文献”资源,使“灰色文献”这个概念在广大教研人员头脑深深地扎下跟。从而真正发挥出“灰色文献”的巨大作用。三是在对“灰色文献”的管理上,要制定统一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尽量将各种不同的“灰色文献”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党校在对“灰色文献”的管理中,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最好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开设专门的收藏所和借阅场所。建立党校内部的呈徼本制度。一年内校内编辑的内部资料,交换来的内部资料,参加各种理论研讨会所获得的各种理论文集和会议材料,学要集中收藏到图书馆。以便图书馆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利用。四是要通过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做好对“灰色文献”进行二、三次文献资源的开发工作。在开发利用上,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出了要对“灰色文献”进行题录,分类编目以供教研人员使用外,还应当对“灰色文献”进行深加工,将其中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资源开发出来提供给教研人员。五是应当与正式的文献资源一样,建立“灰色文献”资源库,开展“灰色文献”资源的计算机检索工作。

总之“灰色文献”是党校文献资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对此应有高度的重视和开发利用。

灰色理论论文范文3

【关键词】灰色理论;灰色预测;灰色建模

1.灰色理论及实现方法

1.1 灰关联度分析

关联度分析是灰色系统最主要也是目前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主要用于分析不同数据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根据事物序列(母序列和子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定量的评判事物(因素)间的关联程度.两条曲线的形状彼此越相似,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则关联度越小。其中的关键是对灰关联矩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1.2灰色聚类

灰色聚类是以灰色关联度为基础的聚类方法,实质上是将聚类对象归纳成若干个灰色系统类型,以判断该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类灰色类型.它能给出定量的评价,比定性的地质分析更具客观性。

1.3灰色预测和灰色建模

灰色预测通过原始数据的处理和灰色模型的建立,发现和掌握系统发展的规律,对系统的未来状态做出科学的定量预测.灰色理论认为,原始地震数据本身就是一种多因素的组合作用的结果。与其进行因素的多层剖析,不如就以原始依据进行预测.在地震资料的预测处理中这是一种新的思想、新的角度。

2.灰色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灰色理论把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生态等抽象系统,结合运用数学方法形成了一套解决信息不完备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从思维逻辑的发展来看,灰色理论是从“黑箱”、“灰箱”概念演进而来的。1953年英国科学家艾什比首先使用黑箱一词,用来定义那些内部结构、特性、参数全部未知,只好从对象外部信息来研究的一类事物.然而在现实中,面对的常常是对其有了部分了解的“系统”,艾什比称之为“部分可察黑箱”或“灰箱”。1982年邓聚龙在灰箱概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灰色系统的概念,主张从事物内部去研究系统。邓聚龙在提出灰色系统概念以后,对其经过逐步的完善和发展,渐渐形成了灰色系统理论。1992年召开的灰色系统学术会议引起了广大学者重视,由此将灰色理论和实际应用推向了一个高潮。灰色理论从上世纪80年代问世,经90年代的迅速发展,到21世纪的广泛应用,虽然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目前灰色理论已基本建立起灰色朦胧集为基础的理论体系,灰色关联空间为依托的分析体系,灰色序列生成为基础的方法体系,灰色模型(GM)为核心的模型体系。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广泛的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各个方面。

3.灰色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3.1地震解释

灰色理论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层位标定、岩性分析以及地震剖面的异常值提取等。其中层位标定和岩性分析作为地震解释的基础环节和描述地层地质情况的重要信息,一直倍受关注。当然也是灰色理论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的重点.其典型的方法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层位、岩相有关的信息,将地层剖面、岩性分成若干个测井评价参数范围,然后采用这些测井地质评价参数与岩心录井剖面进行详细对比,统计确定出地质评价参数的标准,最后用参数特征值白化灰色系统,以达到精细划分地层层位和岩性的目的。这种做法最大优点就是使测井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这也是灰色理论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3.2储层评价

储层评价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但目前储层评价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评价标准和工作规范,各家的评价方法都不尽一致如模糊判别法和专家打分法等。这些方法往往要求数据量较大,而且还要求数据间存在典型的统计规律,实际计算是很困难的。灰色理论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则有效的克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选取储层的各评价参数特征值,利用灰色理论的基本方法去白化储层系统发展的态势,确定评价指标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关联度,据此定量描述储层的特征,具有数据量小、模型简单等优点,很好地满足了实际生产的需要.另外,灰色理论是一个动态的预测过程,对于油气井的储量、储层产能等这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预测目标,不仅能够很好的预测出油气井以及储层储量长期的情况,而且还能进行时时的监控预测。

4.灰色理论的发展方向

4.1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

灰色理论基本方法的研究深度不足,数学证明不够完善。比如灰关联分析不适用于负相关序列的分析和计算;由灰色关联系数构成的灰色关联度不满足灰色关联公理中的整体性和偶对对称性原则;灰色建模方法的累加生成不能减弱原始数列的随机性时,用一阶微分方程作为预测模型必然存在原理性误差等问题,都是灰色理论基本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都直接间接地影响了最终的预测结果.特别是灰色理论的一些核心内容,如累加生成数列能够提高预测精度等结论,在现有的灰理论专著中均末经予严格的数学证明.而这些结论作为灰色理论的核心内容正广泛地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各个方面,对最终的预测结果和精度的影响很大。

4.2拓宽应用范围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灰色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地震资料解释、地质评价和测井解释三个方面,归根到底还是主要应用在解释方面,应用领域过于单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足,且灰色理论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目前尚限于单系列预测,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外,灰色理论主要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也还十分有限。如:利用灰色建模、灰色关联分析作为研究工具的例子较为普遍,其它方法的应用则相对较少。

4.3与其它方法相结合

由于灰色理论自身的理论基础这不够完善,解决勘探开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稍显不足。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将灰色理论与分形、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等方法联合应用的实例,但应用的范围和深度都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可以尝试将其与其他优化、仿真方法相结合,如遗传算法、混合离散变量多目标寻优算法以及小波变换、最小二乘方法等。

【参考文献】

[1]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灰色理论论文范文4

关键词:负荷预测;灰色理论;GM(l,1)模型;平滑改进

Abstract: accurate load forecast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grey theory of long-term power load forecasting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o the two improved methods posterior poor inspection comparison, the final is proposed based on a smooth data proces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with the gray prediction model.

Keywords: load forecasting; Grey theory; GM (l, 1) model, Smooth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预测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方法等,时间序列法对规律性的处理不足;回归分析法的预测精度较低;灰色预测方法则是当数据离散程度越大时,预测精度越差。本文通过改进灰色预测理论并进行分析,提出采用组合预测的方法进行负荷预测,提高预测精度。

2 电力负荷预测理论与灰色预测理论

2.1 电力负荷预测理论

一般来说,按时间长短,电力负荷预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长期负荷预测。预测电力负荷十年以上的变化;

(2)中期负荷预测。预测电力负荷五年左右的发展变化;

(3)短期负荷预测。其主要预测电力负荷一年内的变化情况;

(4)超短期负荷预测。主要是预测未来一小时甚至更短时间的电力负荷变化情况。

本文重点研究中长期负荷预测。

2.2 灰色预测理论

GM(1,1)模型是电力负荷预测的一种有效模型,是GM(1,n)的特例模型。GM(1,1)模型的建模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始灰色数列进行生成处理,削弱其随机性,增强规律性;

2)建立GM(1,1)模型,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模型参数;

3)对辨识后的模型进行检验,如果模型可行,进入下一步,否则转到第一步;

4)根据建立的 GM(1,1)模型预测生成的未来值;

5)将预测结果作逆生成(累减生成)处理,得到真实的预测值。

3 实证分析

参考2002年到2008年某市年用电量数据,应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大的相对误差是6.3%,最小的相对误差是0.3%, 预测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针对此灰色模型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法。

(1)改变最小二乘法中的参数矩阵,并对相应模型的时间响应方程进行改变;

(2)针对原始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常值,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三点平滑处理;

从表3可以看出,运用三点平滑处理后的预测相对误差减小,说明这种改进方法是可行的。

4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标准,提出的基于灰色理论与平滑处理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取得较好的结果。关于对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改进的方法有很多,但并不存在一种通用的灰色改进模型,必须结合电力负荷预测的实际情况,针对负荷变化的特点做进一步完善。

5 参考文献

[1]牛东晓,曹树华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张大海,史开泉.灰色负荷预测的参数修正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1

[3]雷镇,阮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长期负荷预测算法,微机发展.2006

[4]魏伟,牛东晓.负荷预测技术的新进展.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

灰色理论论文范文5

【关键字】 灰色理论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应用到多领域中。BP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非线性逼近以及自学习的能力,可高精度拟合预测值,但是,由于很多系统存在不确定性,传统的BP神经网络将原始时间序列直接作为输入值,而原始时间序列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神经网络在预测结果中,存在较大偏差。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将原始时间序列经过灰色理论进行白化处理,过滤掉数列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等灰色特性,再将白化处理后的结果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

二、灰色预测理论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可将其分为白、灰、黑三类,该分类取决于研究者对系统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基于认识程度而言,具有相对性。其中白色系统信息完全明确,黑色系统信息完全缺乏,而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其信息具有不充分、不完全的特性。灰色预测为灰色系统最典型的应用,在样本数据量较少、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时,灰色理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克服了系统周期短和数据不足的矛盾。对于样本少、贫信息的不确定性系统[1]而言,由于原始数据毫无规律可循,因此灰色理论首先将原始时间序列进行累加,使其具有递增规律,然后对其进行拟合,最终将累加数据进行还原。其具体原理如下所示:设原始时间序列为累加为时间序列为,累加后是单调不减时间序列,可见,一般累加可将非负的任意无规律数列转换为单调不减数列。根据该时间序列,建立白化方程并得到方程的解。所得即为的估计值,但是由原始数列累加变换所得,因此,还需对估计值进行累减处理,最终即为所求预测值。

三、BP神经网络理论研究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连续传递函数的前馈神经网络,其训练方法是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常用的为梯度下降法[2]。以均方误差最小化为目标不断修改网络权值和阈值,最终能高精度地拟合数据。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输入层,输入值为预测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值;第二层为隐含层,每个神经网络模型至少包含一个隐含层,为了计算方便,本论文中采用一个隐含层进行预测;第三层为输出层,输出即为系统的预测结果,输出可为一个或多个,本文采用一个输出模式。设输入层的输入值为,隐含层的神经元值为,输出层的神经元值为。输入层神经元与隐含层神经元的权值为,隐含层神经元与输出层神经元的权值为。隐含层神经元的阈值为,激发函数为,输出层神经元的阈值为,激发函数为。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时,分为两个方向:信息正向传递和误差反向传播。在信息正向传递的过程中,隐含层每个神经元通过该神经元的阈值、其与输入层各神经元的权值及输入层各神经元本身的值的结合,在本层激励函数的作用下取得。神经网络经过以上的正向信息传递,将M维向量的N个样本数据作为输入,计算出隐含层神经元的值,最后计算出实际输出值。利用其与期望输出值T可计算出均方误差。将所得MSE沿原来正向信息传递的路径逐层反向传递,依据输出的MSE计算出各层的,并将作为依据,更新各连接的阈值和权值,此时误差反向传递完毕。网络模型反复进行信息正向传递和误差反向传递着两个过程,直到MSE达到标准或小于标准ε。

四、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由于灰色系统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用灰色模型先将原始输入数据进行累加,使其具有明显的指数特性,并对其进行白化即用微分方程对其进行拟合预测。对于有N个参数的灰色神经网络的微分方程为:

其中,xi(1)(i=2,3,...,N)为系统输入值,xi(1)为系统输出值。记微分方程系数为

将GM(1,N)的输出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值,即可得到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总结和展望: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系统很多属于灰色系统,在对未来数据的预测过程中,仅凭传统的BP神经网络预测存在很大的偏差。而本文提出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过滤系统中的灰色特性,并充分发挥灰色理论和BP神经网络各自的优势,二者取长补短,使得最终对灰色系统的预测更加准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神经网络预测的过程中,采用的梯度下降法只能找到局部最有值[3],无法准确获取全局最优。可在以后的预测模型研究中考虑加入遗传算法等对此模型进行优化。

参 考 文 献

[1] 刘金英. 灰色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

灰色理论论文范文6

关键词:股票价格;价格预测;灰色系统;股票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一、股票投资价值使用灰色系统模型的原因

股票市场价格走势一般是很难判断和预测的。股票价格面对市场信息会做出如何反应,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分析师也无法做到。这是由于,我们缺少知晓影响市场传导系统的结构和传导模型的信息,无法精准掌握公司状况、金融政策、国际市场、利率政策以及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变化,以及这些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方法,只能似懂非懂进行预测价格走势,这样得到的效果肯定不会特别理想。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大批的金融学家和分析家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找到最好的方法来预测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而在他们的共同研究下,确实也找到了无数令人惊奇的预测方法。并且这些预测方法在金融学家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却也遭遇了很大的难题,因为科学体系的不成熟无法对股票价格变动趋势进行合理的解释。例如我们必须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巨大的数据系统,才能轻松的使用这些预测方法,而且这些所需要掌握的数据都是要很长时间的以来的,才能得到“大树定力”的效果,所以很难被普通投资者使用。同时市场股票价格走势与股票内在价值步伐不一致,因此投资者都希望能另寻一种既能简单使用,又能适应市场环境的预测方法。于是灰色系统理论被引用到股票投资价值中。

二、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灰色系统”一词是被在1981年邓聚龙教授的上海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随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灰色系统的论文,为灰色系统的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引起更多学者对它的兴趣,参与到它的研究中。可实际,灰色系统是由英国科学家的“黑箱”概念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它融合了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灰色系统是一种包含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系统,主要用于信息不完全的系统,利用已知的信息来探索和预测未知信息,从而知晓整个系统。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概率论方法一样都是来探索不确定性系统,具备使用“少数据”寻找现实规律的良好能力,解决了数据不充分或是系统周期太短的问题。如今灰色系统理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譬如经济管理、生态系统、工程控制等领域。同时在股票投资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下面探讨下灰色系统如何在股票价格走势上得到利用。

研究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我们认识股票价格的重要方法,可是它的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支持,而且受人们是否合理与准备的判断未来现金流所影响。股票的价格又是很多信息综合反应的结果,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价格反应信息机制灵敏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想要找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这种差异产生的轨迹和强度是什么,我们都无法把握,更别说把握股票的“内在价值”。股票的价格反应了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传导机制和灵敏度。可是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传导方式和灵敏强度,但是我们能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价格的历史变化信息来判断价格未来趋势,从而获得股票价格的反应机制信息。于是为了测试和反应它的传导机制和灵敏度,我们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利用搜集和整理系统原始数据,来寻找其发展规律。灰色系统表明,所有灰色序列都能展现本有的规律,在使用一种生成弱化其随机性后,也就是说,利用灰色数据序列来架构系统的反应模型,然后就能利用这个模型来预测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灰色系统模型利用微分方程来反应系统的客观规律。

有了灰色系统理论,想要掌握市场价格走势和方向,我们并不需了解是什么信息影响了或是如何影响了股票价格,例如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宏观的经济因素变动、市场参与人数增减与否等等会对价格产生影响的综合因素,我们只要加入能改变原有的价格趋势的新信息,这些信息是用来驱动市场价格变化的,可这些新信息的影响也不是立马能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个不断消化的过程,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功能,它是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驱动力,但是有也有一定“惯性”,灰色系统在股票投资上的利用,正是要解决如何利用这种驱动力来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

三、灰色系统模型在股票投资价值上的应用

(一)时间转折预测

我们用某一股票的日收盘为例,把某个时间的某个点当起点,当局部低点和高点间波动200点以上时,就认为是一次市场指数转折,把从低点到高点的变化当做一个阶段,因此,我们选用局部最低点与最高点,在选用毗邻的指数相差在200以上的点,算出它们距离起点的月份,用来进行量化分析指数的走势。通过灰色微方方程可列出指数转折点的时间方程,而且通过方程式对指数未来转折情况进行预测。

(二)新陈代谢模型、事后检验

事后检测通过模型来比较预测值和市场实际值而得到的。而从实际应用中发现,只通过每一个数据系列来进行长期的预测走势和时间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信息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历史信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在信息的记忆和预见能力又有限,于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信息对系统的影响会不断地减弱,所得到的误差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需要采用新陈代谢GM模型,通过不断用新数据替换老数据来最有效的展现新信息对于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

四、结束语

由此看出,我们能利用灰色系统模型来预测股票指数变化情况,从而能更好地、更有效地作出投资决策,最大程度上地降低投资上的风险。可是灰色投资价格模型也有局限性,它只能用于短期的预测,时间越长预测的误差越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给模型不断的添加新的信息,摒弃那些预测作用越来越小的老数据,以减小预测误差。

参考文献:

[1]李祚泳.灰色系统理论和应用的最新进展[J].大自然探索,1992(01).

[2]李国平,王址道.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股市大盘组合预测方法[J].商场现代化,2005(04).

[3]徐维维,高风.灰色算法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7(11).

[4]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