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健康论文范例6篇

心脏健康论文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1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的健康教育,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员养成并坚持有益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心脏瓣膜置换术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71-02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应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进行病变瓣膜替换的手术。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而言,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能够有效提高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1]。但手术只是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在术后还需严格遵守一些注意事项,才能巩固手术效果,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为观察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笔者所在护理团队探索采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促使病员养成并坚持有益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明显改善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16例,女27例,年龄21~68岁,平均32.4岁;对照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22~71岁,平均3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健康教育方法。为了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其实践技能,增强自我管理疾病的积极性,我们在患者入院后、手术前、出院前及出院后分阶段进行自我管理教育。

1.2.1入院后的自我管理教育。入院后24h内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文化层次、职业、认知水平、综合素质、以往经历、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经济及社会支持状况等。了解其有无焦虑症状的易发因素,同时,耐心倾听患者躯体及心理上的不适及家庭的困难,取得患者的信任。

患者入院后向其发放自编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管理相关知识册》,该知识册语言精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内容包括:瓣膜置换术后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自我监测知识,术后的饮食指导、用药管理及影响因素,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的正常值、目的、时间和意义,并发症的预防及患者的心理调适等。

1.2.2手术前的健康教育。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常出现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情绪,不但引起个体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而且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调查显示[2],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为100%,其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81%和86%。因此,术前的心理行为干预尤为重要。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个体的认知行为干预。根据教育层次指导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正确态度,提供与手术相关的知识,讲解认知行为干预的目的、意义、方法、技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愈后中的作用。告知患者术后在ICU的情况及注意事项;与家属沟通,讲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及手术可能带来的情绪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护士会帮助患者克服,消除患者的抑郁、恐惧等异常情绪。

1.2.3手术后的自我管理与监测。出院时向患者发放科室自编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管理监测日志》,内容包括:自测心率、血压、服药情况及不良反应,饮食情况,瓣膜情况,睡眠情况,尿量,PT、INR值的化验结果,心理状态等;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填写自我管理监测日记;教会患者及家属用听诊器和手放在心前区,感受机械瓣膜正常时发出的清脆金属音,以识别异常瓣膜音;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制订饮食计划,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钠盐摄入

1.3效果判定。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生存质量评价分析。SF-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健康调查量表是一个多目的、形式简单的健康调查量表,它包括8个维度,36个问题,可对患者生理、心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瓣膜病的治疗是一种系统性的治疗,它不仅要求医生手术操作的精益求精,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的有效护理和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医护合作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高度重视,从而增强了医、护、患之间的信任与和谐;医护合作开展自我管理教育,不仅能及时发现各阶段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和实施情况,还能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并给予指导,提高了团队成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通过自我管理措施的有效干预,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功能维持在一个满意的状态,让患者过上更为独立、更为健康的生活[4]。自我管理知识册的建立,便于患者随时翻看,增加理解记忆和接受能力,使患者有效掌握了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患者健康生活的自信心和自护能力,纠正了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心理、饮食、药物及监测等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管理的重点[5]。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记录自我管理监测日志,可观察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掌握的程度,帮助患者学习疾病自我管理的知识,使患者自愿参与到疾病的管理中,从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通过监测日志的记录和总结,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患者自觉执行健康行为。通过护理督导,患者能认识到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不健康行为,寻找对疾病康复有利的方法,并坚持实施,使患者在疾病知识、药物管理、饮食管理、角色转换、情绪管理、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避免了诸多因素对药物的影响,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水平,节约了医疗费用。

本次研究显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员养成并坚持有益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冬梅.围手术期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3):544-544

[2]廖彬,刘惠,陈琳,等.心理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360-7361

[3]林明环,石菊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健康教育对病人生存质量影响[J].右江医学,2004,32(6):631-632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2

【关键词】叩掌;养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变化,人们对防病健身、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而从生活中总结提炼并验证流传的中医养生尤显其重要意义。几千年中医对人们自身的养生措施研究至深,开拓至广,形成了令世界感叹的根深叶茂的养生学,它是一种在自然哲学指导下,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养生的文献浩若烟海,养生的思想包容了道、儒、佛、医、墨、法、兵、阴阳诸子百家,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养生,古代又称“摄生”、“养性”、“卫生”等,是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达到维护身心健康、延长寿命的行为过程。中医防病健身有其独特之处,特别主张自己学会养生之道,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正如《遵生八笺》中说:“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人的生老健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是否遵循自然规律养护身体。本文就叩掌与养生作粗浅探讨如下。

        1养生与中医心身相关的思想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关系,要健康长寿就应“道法自然”,人防病健身的关键就是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要健康就应顺应这个规律,“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正如《素问》:“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说明中医学非常强调适应四时,顺乎自然的保健养生原则。《灵枢·本神》:“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养生不仅要注重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重精神的保养,使得形体健壮和精神充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代养生家都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主张守神全角,保形全神。“神明则形安”以调神为第一要义, “守神而全角”就是从调神入手,通过保护和增强心理健康而促进形体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中医养生有“动以养生,静以养神”之说,主张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刚柔相济。“生命在于运动”是人所共知的保健格言,它说明运动能锻炼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防止早衰。“静净养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精神宁静,神气安和,恬淡寡欲,就可以真气调顺,益寿延年。中医学把人的正常状态看作是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的协调状态,疾病状态看作阴阳内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双方失去平衡的结果。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无论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还是自我锻炼、药物调养,均以阴阳协调为宗旨。早在《素问·四气调神论篇》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疾病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体自身,一切有利于维护正气、抗御邪气的措施都能预防疾病和早衰,预防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历代医家强调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未病防病”,“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总之“防患于未然”。中医养生有其独特之处,重视以人为本,人是调养的中心,神是人之本。养生宜顺应自然规律,心身双修,阴平阳秘,药食并调,动静结合。

        2手掌与全身各脏器组织的关系

        我国古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统一的,每一个局部都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密切关联,通过观察人的体表,包括手的状况,就可以知道人体内部脏腑的情况。《丹溪心法》中所说的“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以知其内脏,则知病矣。”《灵枢·形气脏腑病形篇》载道:“小肠病者……若寒甚,独肩上热,及小手指次之间热。”在《论衡·骨相论》中指出:“按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

        现代医学认为,手掌是人体内各部器官的显示器,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手作为外在肢体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触觉方面,手还担负着比任何皮肤区域都更丰富的感觉功能。

        (1)手掌皮肤具有皮肤的一般功能,然而只有汗腺而无汗毛,手背温度与体表温度相仿,掌中温度则高于体表温度约0.2℃~0.8℃,它是掌侧汗腺分泌的量度指标,与人的情绪有关,这也反映出手掌同内在生理机制的相关性。

        (2)手掌皮下的血液循环极为丰富,微循环密集,使人体的大量生物电信息和非生物电信息在手掌中聚集。手掌中纹理由微血管和微循环控制的区域,由于供血和微循环调节不同,而发生形状的变化,细胞人分解代谢也受到影响,而发生表征局部的隆起和凹陷、发展和萎缩。

        (3)手掌是末梢神经的集中区。古人云:十指连心。根据解剖发现,手指的神经直接连着大脑,说明手与脑、与心有着密切的关系。手掌皮肤的敏感度,远高于其他部位的皮肤,手部的触觉强于人体的其他部位,当我们接触并需要了解某一物体时,无论何人都将手作为工具。对冷热、软硬、干湿、涩滑的感觉比任何部位都细微。

        (4)手部是经络穴位的集中区。 

由于手上有六条经络通过,其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都是以心脏为终点,所以中指、无名指、小指都与心脏密切相连。日本的额田原臣先生从事体育按摩多年,发现手上有47个反射区。韩国也曾出现过一个配有33个穴位的手穴图。

        3叩掌方法与养生的作用

        叩掌听之是一个简单的事,每个人都可随时随地做到,但其叩的方法与之我们平常不同,要五指张开,用力的去叩击,要叩到手掌发红发麻为止。因手掌与全身各脏腑的联系,所以叩掌可激发人体的正气,调理各脏腑的气血、阴阳,使之循环不息。

        3.1调理气血阴阳的平衡。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同源,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气血的生成、输布功能正常, 经遂的畅达, 是维持生命的重要保障。调理气血是养生保健的核心, 就是要着眼人体衰老、机能减退、气血衰少、血流不畅或经遂痹阻不通、病理产物阻滞气血等因素, 保障气血生成与流通, 使其达到濡养全身的作用。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中医学对生命活动常以精气神合一, 精气神互化,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精化气, 气生精,精气互化, 精舍神, 气生神, 神又为精气之主宰, 三者共存亡。所以, 人体衰老与精气神的衰少息息相关, 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精气神活动是伴随五脏功能活动的, 五脏藏精、舍神、主气化, 调理五脏的阴阳气血, 也就寓意着调理精气神。又由于神为精气之主宰,“失神者死, 得神者生”(《灵枢·天年》), 故养神尤为重要。“心藏神”(《素问·宣明五气论》),“心者, 神之舍也”(《灵枢·大惑论》),调神多从心治。大凡神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 一由营气之不足”(《景岳全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所以,养生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维护阴阳平衡,守之则健,失此即病。把人的各个环节的阴阳交互作用、消长变化处于协调、和谐状态视为健康,“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人防病健身的关键就是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要健康就应顺应这个规律,“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3.2调理脏腑的平衡。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断的加快,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是当代社会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保健在养生中的作用。《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怒伤肝,思伤脾。”《灵枢·本神》说, :“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可见五脏的一系列病变都可由于神不内守而引起。《杂病源流犀烛》说:“太上贵养神,其次才养形。”五脏以和为贵,六腑以通为用。因此,中医养生强调养心守神。叩掌可使人收心,守神,以达到“无恚嗔之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进入一种“宠辱皆忘”的恬儋境界,“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养生的根本应从“守神”做起。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积极的情绪的体验,能提高人的生活能力,增强人的精力与体力,并能驱使人去从事积极的生产活动;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降低人的生活能力,减弱人的精力。现代医学还认为某些疾病如高血压、溃疡病及月经不调可能与情绪不良有直接的关系。

        3.3叩掌也是一种运动。《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古语曰“动则生,静则死”。可见生命在于运动。中医学对此也有精辟论述。《素问·汤液醪醴》有“微动四极(四肢)”以治疗水肿的办法。华佗创五禽戏。《诸病源候论》中颇多“养生导引法”,教人以运动来养生与治病。妙卜台秘要》:“劳动关节常令通畅,寻常有力,每食后行五百步,疲倦便止。”叩掌也是一种运动,可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与结构,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生长壮老已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通过合理叩掌运动使得人体脏腑功能协调, 阴阳气血平和, 精气神合一, 以延缓衰老, 延长生命。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工作压力的加大,人口的老龄化,各种潜在的威胁和慢性疾病的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而叩掌方法简便易行,操作独特,其理论体系和应用与中医养生系系相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随着时代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叩掌之法将会得到发展推广,与其他中医养生之法一同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参考文献

[1]王晨霞.从掌纹看健康.漓江出版社,2009

[2]汤小虎,唐辉.谈中医养生保健方的致中和思想;陕西中医,2007,28,8,1103-1104

[3]谭颍颍,刘昭纯.儒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理论建论的影响探讨.陕西中医,2006,27,10,1253

[4]张恒文,余万桂,李玉和.浅谈中医学养生法则.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7

[5]张雪亮.中医养生理论随想.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55

[6]方晋平.中医心理致病因素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57

[7]盛星明.浅谈天人相应与中医养生[j].中医杂志,2003, 44(2):1572157

[8]邓大学.中医养生八法-献给热爱生命的人们[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 14(8):525

[9]贾磊,史琦兰.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应以传统体育为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增刊:4-5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3

[摘要]目的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制定有效的健教形式与内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58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患者中,100%患者希望了解起搏器植入的方式与效果;98.27%的患者关心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卧床时间、肢体活动及饮食。96.55%的患者想了解起搏器植入术后有无并发症:100%患者希望了解术后生活恢复情况。护士采取一对一讲解、播放多媒体课件、发放心脏起搏器植入须知》小册子、电话随访等健教方式,58例患者基本掌握健教内容,较好地配合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护士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需要,提高其依从性,促进了手术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起搏器:健康教育:调查:护理

心脏起搏技术是心律失常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愈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损伤小,操作简单,但手术前、后仍存有诸多护理问题,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愈后,为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对我院心内科植入不同型号永久起搏器的58例患者的健康需求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心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58例,经护理人员耐心解释均愿意参加问卷调查及接受健康教育。男36例,女22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电源耗竭更换电池2例,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5例,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3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者11例,高中17例,初中及小学28例,文盲2例。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由患者所希望得到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两大部分组成,由经过培训的2名护士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发放问卷,详细讲解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调查对象在充分理解与知情同意基础上填写,书写困难及文盲患者以问答形式由调查者填写,共发放问卷58张,有效回收率100%,统计时按每项人数计算百分比。

2结果息,更好地配合手术顺利进行。②责任护士亲自护送患者前往心血管造影室,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协助医生测量起搏器各项参数,安慰患者,全程监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使术程顺利,减少各类并发症。③返回病房后,指导患者24小时内平卧休息,合理饮食,肢体制动细则等相关事宜,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严格心电、血压、血氧监护,保证患者舒适,促进切口愈合,减少伤口感染,杜绝电极移位等发生。④制定并发放心脏起搏器植入须知》小册子,小册子内容包括:手术后最初几个星期需注意的问题:出院后的自我管理:出院后的起居生活:家庭或工作场所中的注意事项:在医疗机构中应注意的问题:旅行时需注意的问题:使用移动电话时需注意的问题:使用家用电器应注意哪些方面:电子防盗系统对起搏器的影响:回医院程控时间:病人手册及起搏器卡:植入起搏器及电极登记表:植入起搏器后病人资料等相关信息。

3护理

患者安装起搏器前,护士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及家庭经济状况,一对一的介绍起搏器种类与型号,讲解安装起搏器的目的及意义,利用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栏和PPD多媒体课件,向患者讲解起搏器植入过程,术前、术中、术后配合要点等,使患者基本了解起搏器植入的目的、意义、方法、费用、注意事项等内容,保证患者及时掌握相关信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4

【关键词】 中医学;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再由《难经》里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未病是指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多层涵义。关于“未病”其内涵及外延十分丰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下面就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以及调节健康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未病先防

1.1 健脾 治未病首先是未病先防,其具体措施是健脾。脾主四肢,统五脏,即脾胃为后天之本,又为诸病之源,也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均信赖脾胃,脾健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也就是说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涉及四脏有病,亦必须养脾,故脾气充,四脏均旺盛,脾气绝,四脏必病,凡治四脏之疾者,必养脾胃。总结脾与四脏其关系,突出了治脾胃的主要意义,换言之,脾是健康之本。

1.2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化之源。脾性至阴,五行属土,系水谷之海,化生气血,而人的生活动力以脾胃化生的气血为物质基础。脾运化水谷,胃纳之水谷,吸收精微上输于肺而化为营卫之气,《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而宗气的生成亦离不开脾胃,《灵枢・邪客》云:“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损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脾胃资生之气,而血液由营气和津液合和而成,由脾上输于心肺灌注脉中,化赤而充养,而营气和津液均源于水谷精微,故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正如五介宾所说:“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源源而来,而实生于脾。”

2 既病防变

2.1 脾弱则易发病 有终必有始,有始必有终。空间中寓时间,时间中亦寓有空间,时间与空间是辩证统一的。与时空相比中医学更重视时间,亦即动态性,过程性,此乃“上守神”之意。时间是通过气化来实现的,气化的形式,即升降出入表现为空间概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亚疾病能否发生转归,正气的强弱是关键,决定正气不足产生疾病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也源于脾之生化的水谷精微,亦即李东垣所论的胃气元气。胃气和元气的盛衰,又与脾之功能强弱有内在联系,脾旺则正气充盛,脾弱则正气不足,因此,“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从空间上看,亚疾病具体发生于哪个脏腑,也与脏腑本身的正气强弱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充养全身,脏腑局部正气亏,亦与脾藏有着密切的联系,疾病发生以后,从时间上讲,其发展变化也是以正气强弱为依据的,正气强,则亚疾病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正气弱,则为功能性的疾病向着器质性疾病方向发展。因此,脾的功能失常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和始终。

2.2 阴阳平衡自和 阴阳平衡自和是治未病中的一个法宝,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动力和趋势。对于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功能。阴阳自和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著作中,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在中医学著作中最早见于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阴阳自和”的思想由来已久,这种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以类比人体内的阴阳双方认为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致协调有序,方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 “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

3.1 “治未病”即是调节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是由健康自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期,在这期间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出现精神活动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个状态不能及时纠正,则容易引起各类疾病。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属于“未病”范畴。中医治未病方式各种各样,常用针灸、穴位敷贴、食疗、保健,选择于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易,因疾而易,选择应用。

3.2 调理情志即维持心理健康 中医学在问诊中,医生通过患者自诉,再与医生交谈,对患者提出问题的解答,对患者交待医嘱时要患者对饮食、起居、环境,保持适应为变。为患者解决疾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中医学主张对患者“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先必治神”的重要性。医心为先,治神为本。此外,中医学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五志”,常用来指导调节情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即根据《黄帝内经》“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创造性地运用以情胜情的心理制约和调理方法。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5

六字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以呼吸吐呐为主,配以动作导引,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作用的传统健身功法。所谓六字诀即“嘘”、“呵”、“呼”、“咽”、“吹(音腑)”、“嘻”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三焦。

六字诀的起源各家说法不一,根据我查阅的历史资料,起源于春秋,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已有“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的记载。战国时期的庄子在《刻意篇》也有“吹呼吸,吐故纳新”的说法。东晋著名医学家、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中已全面记载了六字诀练法。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道教学者陶弘景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庄子的思想和葛洪的方术理论。隋代高僧、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凯在其《童蒙止观》中,将六字诀用于佛学坐禅止观法门。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继承了唐代以前气功的精粹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六字诀的吐纳法增加了“大呼结合细呼”等。宋、明、清等历代的医家、道家、佛家、养生家都把六字诀视为珍宝,代代相传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上流行着不同形式的六字诀,大约有十多种,老中医马礼堂的“养生气功六字诀”影响较大。2003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编创了“健身气功六字诀”,为全民健身指明了方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部门编创和推广的气功健身方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传统六字诀的肯定。

有个医学家打了个比方说:我给病人看病开处方,好比是送一条鱼,病人吃完了,就没了。不如给他一个渔网,教他撒网技术,由他自己捕鱼吃。六字诀就像捕鱼技术,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养生技术。现在。我也把“渔网”继承下来,并结合现代科学加以发扬光大,奉献给大家,希望每个读者都能够自己去“捕鱼”吃。

写《祛病健身六字诀》这本书,得从我的康复之路说起。建国后,我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之心,常年夜以继日地工作,获得了单位、市、省、全国的多种荣誉,曾经光荣地得到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但是,这也让我得了一身的病:冠心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全身性关节炎、严重失眠等,先后住过多次医院也没有痊愈。六十年代我住院时,同房病友拿来两页纸的六字诀说能治百病,我不信,我说能治百病还要医院干什么?他经过习练很快康复了,我试了试,是有些效果的,但因不明其理,还是似信非信,出院后没有坚持练,结果造成老病反复发作。到了1989年退休时,我时间充裕了,想起了六字诀,就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和书,边研究边实践,很快,上述几种病有了明显的改善。到医院一检查,竟然全好了。我今年82岁了,人家都以为我的头发是染的,不是的,是练六字诀后转黑的。

我的病治好后,就想让别人也能分享我的成果。我写的《六字诀治百病》一文在《现代养生杂志》刊登后,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电来函,说此文写得很好,建议我编写成书。在江苏省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关心支持下,我写的《祛病健身六字诀》一书于2005年出版了。原司令老红军向守志上将欣然为本书题词――“祛病健身,利国利民”。 我所编创的“祛病健身六字诀”功法,以传统的六字诀为基础,吸取众家之长,并在长期(2 O多年)实践中有所创新。我总结归纳了十大理论:五行学说、五脏六腑学说、气学说、血液学说、经络学说、意念论、采光论、观想论、呼吸论、有氧运动论,并将这十大理论贯穿于“祛病健身六字诀”的始终,将意念、观想、采光与动作融为一体,以中医学为基础,以五行生克理论为指导,提倡对内外身心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理。这是对传统六字诀的继承和发展。

书出版后,医院、电台、老年大学等多家单位请我讲课教功,不少患者习练此法都获得了明显的健身效果。如湖北省退休老县长宋忠胜练此功两个月,血糖由10.5降到5.1,血压由160/80降到130/70(均未吃药)。又如原南京钟表材料厂党委书记朱有德曾患十多种病,练此法后连着两年体检几十项生化指标都显示正常。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看到了这本书后说有科技含量,要在全国推广,并聘我为委员。南京自然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聘我为专家顾问。江苏省健康电台还请我到直播室做嘉宾,并聘我为顾问。

《健身科学》杂志将我的“祛病健身六字诀”全套功理功法连载了十二期(2007年9期至2008年8期)。内蒙古一位退休女干部看到这个连载后给我来电话说:她的胃下垂到了盆腔,到北京看了中西医专家,一直没有疗效,不能站立行走,很是痛苦。经习练了“祛病健身六字诀”后,现在已经可以下楼了。

我自身的体会和一些习练者取得的成果让我深受鼓励。我先后又写了三篇论文,分别在三个世界性的交流大会上得到了认可。在2007年首届世界自然医学学术交流大会上,我做了题为《祛病健身六字诀奇效机理》的演讲,一下讲台,港台等地代表就围着我要买书签名。同年在北京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我的《冠心病习练祛病健身六字诀痊愈机理初探》一文被选入学术论文选集,同时人选的关于六字诀的论文,还有日本“东京人体科学研究所”的题为“六字诀科学技术在日本普及”的论文,日本代表说:六字诀是人类促进自身有效进化的尖端技术,并称赞我的“六字诀技术”是一绝。2010年6月,世界医疗气功学会在北京召开学术交流大会,我的《糖尿病习练祛病健身六字诀音气疗法痊愈的机理探讨》一文被大会选人了论文选集;此前,这篇论文还经过了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魏睦新先生的论证,并在去年6月江苏省中医年会上被选人论文汇编在大会交流,去年10月在南京科技年会养生康复学说论坛大会上做了交流,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2009年我看到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草案)》,要求学生每天要有一个半小时的体育活动,我很高兴,就给省政府写信,建议教育部门在初中一年级建立一个习练此法的试点,引起了省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省局张慧处长与教育厅领导都很感动,说感谢八十岁老人关心下一代,接着省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顾铁泉书记来我家转达局长的谢意,并说可以在学校试点,群众容易接受,也可以在社区进行,还可以降低医药费……最后还请我任江苏省健身顾问委员会委员、顾问。

出书,受到媒体的宣传,得到健康组织和单位的重视。受聘为委员、专家、顾问,这对我个人来说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使“祛病健身六字诀”得到了认可和传播,这将有助于更多的人分享我的成果,使六字诀这一中华传统养生瑰宝,能够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人。

二 六字诀的机理根据

1、通经络,和气血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要矛盾是气血问题,“气血不通百病生,气血畅通百病消”。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利用读字发音改变口型,用不同的口型呼气,产生不同的力量(振动相关的脏腑,消除阻塞),能使相关脏腑经络气血畅通、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

2、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进行全面的调理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6

关键词:健康 健美操 有氧运动

前言

随着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健美操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有机整体。健康的身体必须保持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机能系统的平衡发展。任何一个环节不协调,都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健美操是一项全身性的有氧运动,练习时间一般持续30――40分钟,音乐节拍一般为21拍/10秒――24拍/10秒。现代的科学理论和运动时间证明:适宜合理地进行这种中低强度的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和保持旺盛的生理功能,充沛的精力,促进身心健康。

1.健美操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1.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经常进行健美操锻炼,可以增加血液中红血球、白血球和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身体营养水平,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心脏每分钟输出5公斤的血液,而在一套历时20分钟左右的健美操运动后,心血每分钟输出可以达到40公斤,对心脏泵血功能有良好的影响,从而更有力保证了心脏血液营养物质的充分供给,使心脏的功能得以保持和提高。健美操是动态训练,长期坚持,血管会比以前更具有柔韧性,弹性增强,进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血管的舒张力,使心脏更有力,这样每一次的心脏跳动,将会吸收到更多的血液以增加搏击容量;另外,心肌纤维逐渐变粗,变得强壮有力,与此同时,也改善了心脏本身的循环。长期坚持,可以使心脏和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处于较高的工作水平。研究表明,坚持有氧运动的人群其心脏功能相当于比他年轻10岁以上不经常锻炼人群的心肌,在抗衰老的同时,可有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1.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功能是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在健美操运动过程中,女性的心率一般在145次/分――155次/分范围。据研究表明,在这一强度下持续较长的运动时间,能够提高呼吸系统的换氧功能,增加肺的容量和通气量。在进行健美操的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是安静时的8倍。在吸气过程中胸部充分扩展,使更多的肺泡扩张,增加了肺活量,提高了呼吸深度,增加了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量,从而吸入更多氧气;呼气时,胸廓尽量压缩,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长期坚持健美操的有氧运动,使人的呼吸加深,次数减少,可使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的时间同时更有力地保证了在进行激烈运动时,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提高机体运动水平和机能水平。经过实践证明:呼吸功能好,对青少年学生维持旺盛的精力十分有利;对于中老年来说,增强肺部的生命力可以促进健康,延长寿命。

1.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光吃不动,再香的食物也会觉得乏味,适量运动后往往食欲增加。因为运动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适宜的健美操练习可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使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上升,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加速。肝脏是消化系统最大的器官,做健美操时呼吸加深,使隔膜上下有规律升降和腹肌的适宜运动,对胃肠道起到一种柔和的按摩作用,从而增强其消化的功能。由整个机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进而可使肝脏的功能得到改善,促进营养素的代谢作用。

2.健美操运动增进心理健康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与日俱增,然而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又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荷,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怎样才能在重重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呢?那就赶快进行健美操的有氧运动吧!在欢快强劲、充满活力的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排除由于工作和劳动所带来的紧张、焦虑、疲劳等不良的情绪,忘却自己的烦恼与压抑,而且可以使人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积极乐观,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与改善,进而使自己拥有最佳的心态,面对新一轮的挑战!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参加健美操锻炼的方式都是在健美操教练的带领下和指导下进行集体练习。这种锻炼方式,把人们从工作和家庭中解脱出来,接触和认识更多的人,提高了人对同伴、集体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了群体意识,使人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增进友情和培养自身豁达合群的性格。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健康来自坚持不懈的锻炼。对于生活节奏紧张的人们来说,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天的健美操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使人在锻炼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增进心理健康。

3.1.2不要误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运动越剧烈,减肥效果越佳。其实,只有坚持久的小强度有氧运动才能使人消耗多余的脂肪。

3.2建议

3.2.1进行健美操运动时,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20-30岁,运动心率在140次/分,40-50岁,120-150次/分为宜。每周运动3次,每次运动时间20-40分钟或更长,一般不超过1小时。

3.2.2进行健美操运动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黄宽柔,姜贵萍.舞蹈与健美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