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设计方案范例6篇

开题报告设计方案

开题报告设计方案范文1

一级方案还是四级方案

《报告》没有对几十年来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及其论证的全过程和论证主要意见进行全面阐述。长期以来,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一直围绕着大柳树高坝大库一级开发方案与小观音高坝加大柳树低坝二级开发方案进行论证,由于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政府各持己见,国家至今未能决策。2008年以来,坚持二级开发方案的地方政府和单位又提出了四级径流电站的开发方案。争论的主要问题是:黑山峡河段开发的功能定位和任务,大柳树坝址的“活动断层”和“松动岩体”能否安全建设高坝大库,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与权益分配;黑山峡河段水库与龙羊峡及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调水调沙、电力调度如何发挥最大效益等。由于大柳树高坝与小观音高坝的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同为1380m,其中水库的淹没及移民安置指标是相同的,而大柳树高坝一级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黄河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规划等国家已经批准规划确定的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和开发任务要求。经过长期论证,地矿部、国家地震局对黑山峡河段地震地质工作论证后的结论是:大柳树和小观音两坝址的地震地质环境基本相同,地震基本烈度同为8度(此前,大柳树坝址为8度,小观音坝址为7度);两坝址基岩的岩性基本一致;大柳树坝址不存在“活动断层”和“松动岩体”问题,大坝可不考虑抗断和避让问题,大柳树坝址可以安全建设高土石坝,小观音坝址可以安全建设高混凝土坝。此后,坚持二级开发的地方和单位在认为二级开发方案已不可能再与一级开发方案继续进行比选论证时,放弃了长期坚持的二级开发方案。于是,在2006年国际工程公司组织论证工作期间,提出了在甘肃境内修建红山峡、五佛、小观音和在宁夏境内修建大柳树低坝四级径流电站开发方案,干扰了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的论证和国家决策时机。这个四级径流电站开发方案违背已经国家批准的《规划》对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和开发任务要求承上启下的反调节作用,不能解决宁蒙河段防凌(防洪)严重灾害问题,不能充分发挥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不能为周边地区能源化工基地供水,不利于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合理调度,不利于大柳树生态灌区建设及陕甘宁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等。因此,该《报告》片面采用四级径流电站开发方案替代大柳树高坝大库一级开发方案,实属误导。

高坝抗震风险有多大

《报告》称,“大柳树坝址地质构造不宜修建高坝大库”,“坝址附近6条主要断裂具有逆左旋走滑特征,存在构造不稳定和坝区松动岩体问题,坝址基岩破碎、透水性强、地质条件差,特别是F201活断层距坝址仅1.5km,在坝轴线以下3.6~5.0km处通过,地震安全风险大,存在工程抗断和避让问题”,“F201断层基本烈度为9度,存在严重的抗断问题”。

上述观点,是20世纪60~80年代西北勘测设计院的观点。当时,对黑山峡河段地震地质条件的评价所依据的资料受当时勘察工作量及手段的限制,在一些问题尚未完全查清的情况下,成为河段开发方案决策的重要因素。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过天津院(现更名为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下同)进行的大量地质勘察研究,证明上述问题缺乏科学依据。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地震局、地矿部及其所属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单位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勘察研究,特别是1987年、1991年国家地震、地质主管部门提出的论证报告及2001年、2003年提出的补充论证报告中,提出了明确的结论:距大柳树坝址1.5km处的F201断层属于香山地块内部的次级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不属于活动断裂,它与F7、F3、F1断层不存在“同生或派生”的关系;F1、F3、F7断层则自晚第四纪以来是不活动的,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规范规定,均不属于工程上界定的活动断层。因此,这些断层都属于非发震断层,并且与F201断层不相交,没有“重接”的关系或被牵动的证据。因此,大柳树坝址不存在活动断层,坝址可以不考虑抗断问题。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有地方政府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称“大柳树坝址与汶川处于同一发震断裂带,建设大柳树高坝存在抗断风险”。此后,宁夏人民政府在北京邀请国家地震局、地矿部、水利部、中科院、中国水科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院士、著名专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一致认为:黑山峡河段与汶川并非处于同一发震断裂带地块,大柳树坝址高坝不存在抗震安全风险问题;地震地质部门原论证报告的结论仍然是可靠的,并表示黑山峡河段和大柳树坝址地震地质论证工作历时之长、所完成的野外地质勘察和业内分析研究工作量之大、参加人数之多、院士著名专家之多,均超过国内核电站及三峡工程,以往所提供的地震地质评价成果及结论可以负责任地作为大柳树工程设计的依据。

何谓“大范围松动岩体”

开题报告设计方案范文2

一、调研型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Case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多汉姆(W.B.Doham)推广。因具有教学相长、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易于调动学生积极等优点,哈佛案例教学法逐渐成为全球教学模式的典范[1]。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教育界逐渐推广,主要应用于公共管理、法学、医学等学科,但在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课程教学中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尤其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空白。按照学生对案例的使用方式,笔者把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分为倾听型、体验型、调研型、探讨型四种(表1)。调研型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要求学生运用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原理或方法对案例进行实地踏勘、系统分析和集中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水平和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学习金字塔理论”①认为(图1):学习形式主要包括听讲、阅读、声音或图片、示范或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演练或做中学、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前四种的学习效果在30%以下,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后三种学习效果在50%以上,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调研型案例教学对应于“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小组讨论”和“实际演练或做中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二)作用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调研型案例教学安排在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和设计教学之间,起着过渡的功能。调研型案例教学并不否定、代替前期的讲授型原理教学,而是建立在学生对原理作用熟悉基础之上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对后期设计教学起着铺垫作用。调研型案例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2)检验学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并进一步加深理解,为后续课程设计做好准备;(3)全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的应用水平;(4)加强团队协作、访谈、观察、图文表达、汇报等城乡规划专业技能锻炼。

二、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训练课程。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2]。从教学实施的动态过程出发,调研型案例教学实施分为准备、踏勘、分析、讨论、评价和巩固六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充分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否则整个案例教学将流于形式。在准备阶段,案例的选择是师生工作的重心。案例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提出关于案例的一些附加要求,如:位于中心城区、建成时间较早、常住人口较多。学生选择案例的过程也是理解基本概念的过程。教师同时围绕教学目的制定案例调研任务书,内容涉及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等。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四节课)内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需制定周密的课堂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课堂组织、时间分配、提问顺序、问题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学生需认真解读案例调研任务书,按照3~5人自由组队,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搜集案例背景资料。在对案例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按照案例调研任务书的要求,结合组内成员分工情况制定踏勘计划。

(二)踏勘阶段

实地踏勘分为两阶段,先是获取案例整体感知的集中踏勘,后是学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专项踏勘。踏勘内容不局限于案例调研报告的内容,除了基本涵盖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知识点外,还应针对往届学生在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常规错误着重要求。调查方式以测量和访谈为重点,照片为补充,主要通过测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原理和规范,让学生了解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真实感受,避免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为监督学生实地踏勘,可采取教师随时到场督导、踏勘初始和结束阶段拍小组工作照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是指学生运用原理分析、讨论、表达踏勘结果,它强调分析、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分为小组讨论和撰写案例调研报告两部分。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汇报踏勘成果,阐述观点,展开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案例调研报告是对实地踏勘和小组讨论结果的一种表达,也是教师对学生分析过程的评判依据。因此,教师在案例调研任务书中需对案例调研报告的排版、成果内容、深度、表达方式等作明确、详细的规定。

(四)讨论阶段

组织案例讨论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调研型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3],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讨论阶段师生应该充分互动、有序展开,避免走形式、功亏一篑。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角,除了汇报案例调研报告外,还要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是课堂讨论的引导者,旨在营造一种开放的互动氛围,具体任务是组织汇报流程、提出问题和看法、点评总结成果。

(五)评价阶段

评价是指准确测评本次教学的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一方面是指自我评价,以课堂笔记的形式体现。课堂笔记是在全班讨论结束之后,小组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案例,并参考师生的观点,总结出理解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整个教学实施情况的评价,以教学反馈表的形式体现。教学反馈表是反映学生对教学实施的安排和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有助于帮助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教师评价分为教师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自我总结,即教学活动实践与预想教学目的、效果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案例调研报告和汇报讨论的评判,即案例调研报告成绩和汇报讨论成绩。其中,汇报讨论成绩是学生课堂汇报、参与讨论的体现,旨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比例为40%。

(六)巩固阶段

“温故而知新”,巩固阶段是调研型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师生对之前教学活动的提高和升华。教师可以在课后集中交流讨论教学心得,找出教学活动中的得失,逐步深化教学改革。学生也可根据存在的问题课后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提问、抢答、测验等方式巩固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

三、案例调研报告的要求

案例调研报告既是前期踏勘和讨论的总结,也是后期课堂讨论的平台。案例调研报告在调研型案例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居住区原理的理解,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图2)。

(一)难度要求

鉴于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案例调研报告难度应适中,难度过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太小则会形成文字堆砌。案例调研报告的难度要适中,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要求学生运用原理分析、总结出案例存在的问题;二是要求学生从不同使用者的角度评价案例的得失。

(二)内容要求

调研型案例教学并不要求学生运用全部的原理和知识点分析案例,有些知识点是可以通过学生课后学习获得。在案例调研报告中,学生应立足于结构层面,主要对规划结构、用地规划与设计、空间与景观、指标进行分析。

(三)量化要求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在案例调研报告常常使用“大概、差不多、几乎”等概词,反映出对原理和规范的理解还有差距。因此,调研报告量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可以避免调研成果的随意性,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量化包括分工量化、成果量化和图例量化。分工量化要求每位成员在实地踏勘和撰写案例调研报告中的任务必须明确。成果量化指的是案例调研报告中多运用规划图、表格、数据、饼图等表达方式,照片只作为补充。图例量化则是针对规划图而言,意味着每张规划图必需表达的具体内容,以引导学生去调研和思考。

(四)写作方式的要求

当前学生普遍注重图形绘制,写作能力普遍较差、亟需锻炼。案例调研报告一般有“开门见山”、“夹叙夹议”和“水落石出”三种写作方式[4]。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调研报告要求从“选、解、提、评”四个方面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写作,学生在叙述具体内容的同时把自己的结论慢慢阐述清晰。

(五)表达方式的要求

大一、大二集中在线条、色彩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大三开始,规划图越来越多成为交流讨论的媒介。因此,在案例调研报告中有意识地加强规划图的训练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学生绘制规划图应符合规范性和简洁性。规范性要求学生遵循规划图的一般表达方式(色彩、线型、粗细等),而简洁性指的是每张规划图表达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四、课堂组织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一般是教师“独白”式教学,师生间的对话、合作缺失,而案例教学则把课堂定位为师生交往、对话和合作的一个公共话语平台[5]。本着集中突破、强化提高的原则,笔者一般把调研型案例教学实施框架中需要讨论、评价和巩固的内容放在课堂组织实施(表3),其中,强化环节可以结合教学安排自行调整。

(一)准备环节

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②,能够让学生明确此次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让学生尽快熟悉教学。教师应对汇报思路、汇报内容、汇报方式、汇报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小组汇报顺序按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随机指定两种方式确定。汇报人则根据教师提出的汇报流程和要求做好准备。

(二)汇报环节

汇报一般按照“第一组汇报—师生提问(第一组记录问题),第二组汇报—师生提问(第二组记录问题),第一组回答—第三组汇报……教师点评”的顺序进行。学生汇报案例调研报告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按照“选、解、提、评”,先宏观后微观的思路进行汇报;二是汇报不等于复述案例调研报告,汇报应是总结性的语言而不是说明这张图是什么?哪张图是什么?三是汇报的内容应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四是汇报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图3)。

(三)提问环节

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问题应简短明了,数量不少于两个,不得雷同。同时,汇报小组应及时做好记录。

(四)讨论环节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消化吸收理论知识的绝佳时机,也是课堂学习气氛最热烈的时候。当遭遇冷场、陷入僵局、无人发言时,教师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引导、调控,展开讨论。在这过程中,偏离主题、内容空洞是易犯的两种现象,教师应紧紧追随学生的思路,支持学生自行纠正,回到讨论主题。如果达不到效果,可以采取委婉的方式提醒学生(图4)。

(五)点评环节

点评是一门艺术,好的点评能给案例教学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得到升华。但总结并不是下结论,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答案,存在的只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往往通过回顾讨论过程、归纳主要观点、提示思维盲区、进一步延伸问题等方法结束案例讨论[6](图5)。

(六)强化环节

测验形式为试卷,内容为20道不定项选择题,内容、难度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先用10分钟做题,然后公布答案、互相调换试卷批改,并利用课余时间对错误之处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修订直至完全理解。

五、结语

开题报告设计方案范文3

2010年12月3日,中国科学院以“科发学部字[2010]142号”文形式,向国务院报送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呈送〈关于黄河黑山峡段开发问题的建议〉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影响。笔者因工作需要参与黑山峡河段开发和大柳树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已有30多年,曾先后参与了1991~1992年受国务院委托、由水利部组织的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和论证报告起草工作,1999~2001年受国务院委托、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的西北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重大水利工程课题组对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和论证报告的起草工作,2001~2006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论证和阶段性报告的起草工作;同时,也曾具体负责过对大柳树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中间成果的审查工作。本文对《报告》中存在的重大失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尽量消除该《报告》对国家决策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级方案还是四级方案

《报告》没有对几十年来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及其论证的全过程和论证主要意见进行全面阐述。长期以来,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一直围绕着大柳树高坝大库一级开发方案与小观音高坝加大柳树低坝二级开发方案进行论证,由于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政府各持己见,国家至今未能决策。2008年以来,坚持二级开发方案的地方政府和单位又提出了四级径流电站的开发方案。争论的主要问题是:黑山峡河段开发的功能定位和任务,大柳树坝址的“活动断层”和“松动岩体”能否安全建设高坝大库,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与权益分配;黑山峡河段水库与龙羊峡及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调水调沙、电力调度如何发挥最大效益等。由于大柳树高坝与小观音高坝的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同为1380m,其中水库的淹没及移民安置指标是相同的,而大柳树高坝一级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黄河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规划等国家已经批准规划确定的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和开发任务要求。经过长期论证,地矿部、国家地震局对黑山峡河段地震地质工作论证后的结论是:大柳树和小观音两坝址的地震地质环境基本相同,地震基本烈度同为8度(此前,大柳树坝址为8度,小观音坝址为7度);两坝址基岩的岩性基本一致;大柳树坝址不存在“活动断层”和“松动岩体”问题,大坝可不考虑抗断和避让问题,大柳树坝址可以安全建设高土石坝,小观音坝址可以安全建设高混凝土坝。此后,坚持二级开发的地方和单位在认为二级开发方案已不可能再与一级开发方案继续进行比选论证时,放弃了长期坚持的二级开发方案。于是,在2006年国际工程公司组织论证工作期间,提出了在甘肃境内修建红山峡、五佛、小观音和在宁夏境内修建大柳树低坝四级径流电站开发方案,干扰了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的论证和国家决策时机。这个四级径流电站开发方案违背已经国家批准的《规划》对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和开发任务要求承上启下的反调节作用,不能解决宁蒙河段防凌(防洪)严重灾害问题,不能充分发挥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不能为周边地区能源化工基地供水,不利于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合理调度,不利于大柳树生态灌区建设及陕甘宁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等。因此,该《报告》片面采用四级径流电站开发方案替代大柳树高坝大库一级开发方案,实属误导。

高坝抗震风险有多大

《报告》称,“大柳树坝址地质构造不宜修建高坝大库”,“坝址附近6条主要断裂具有逆左旋走滑特征,存在构造不稳定和坝区松动岩体问题,坝址基岩破碎、透水性强、地质条件差,特别是f201活断层距坝址仅1.5km,在坝轴线以下3.6~5.0km处通过,地震安全风险大,存在工程抗断和避让问题”,“f201断层基本烈度为9度,存在严重的抗断问题”。

上述观点,是20世纪60~80年代西北勘测设计院的观点。当时,对黑山峡河段地震地质条件的评价所依据的资料受当时勘察工作量及手段的限制,在一些问题尚未完全查清的情况下,成为河段开发方案决策的重要因素。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过天津院(现更名为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下同)进行的大量地质勘察研究,证明上述问题缺乏科学依据。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地震局、地矿部及其所属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单位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勘察研究,特别是1987年、1991年国家地震、地质主管部门提出的论证报告及2001年、2003年提出的补充论证报告中,提出了明确的结论:距大柳树坝址1.5km处的f201断层属于香山地块内部的次级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不属于活动断裂,它与f7、f3、f1断层不存在“同生或派生”的关系;f1、f3、f7断层则自晚第四纪以来是不活动的,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规范规定,均不属于工程上界定的活动断层。因此,这些断层都属于非发震断层,并且与f201断层不相交,没有“重接”的关系或被牵动的证据。因此,大柳树坝址不存在活动断层,坝址可以不考虑抗断问题。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有地方政府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称“大柳树坝址与汶川处于同一发震断裂带,建设大柳树高坝存在抗断风险”。此后,宁夏人民政府在北京邀请国家地震局、地矿部、水利部、中科院、中国水科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院士、著名专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一致认为:黑山峡河段与汶川并非处于同一发震断裂带地块,大柳树坝址高坝不存在抗震安全风险问题;地震地质部门原论证报告的结论仍然是可靠的,并表示黑山峡河段和大柳树坝址地震地质论证工作历时之长、所完成的野外地质勘察和业内分析研究工作量之大、参加人数之多、院士著名专家之多,均超过国内核电站及三峡工程,以往所提供的地震地质评价成果及结论可以负责任地作为大柳树工程设计的依据。

何谓“大范围松动岩体”

《报告》中称:“大柳树坝区存在由于大规模岩体蠕动变形或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大范围松动岩体问题,影响大坝及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

上述所谓大柳树坝址存在“大范围松动岩体”的提法出自西北勘测设计院的设计及地质文件,后被主张二级开发方案的单位和地方政府所引用。据查阅,国内外地质文献资料尚未发现此专业术语及问题的先例,截至目前也未得到地质部门及研究单位的认同和在这些部门的论证报告中予以否定。由于“大范围松动岩体”的概念在工程实践中难以量化和判定,因此,结合国内外的经验,还应根据工程地质参数的测试值对岩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量化指标进行工程设计。根据天津院已取得的大量地质勘察成果和地质参数测试成果,可以认为坝址两岸岩体质量近于中等,可

以满足建设高土石坝的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已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中间设计成果及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大坝及其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

怎样保障宁蒙河段防凌安全

凌汛一直是宁蒙段面临的突出问题。《报告》中称“黑山峡水库修建是否完全能够控制宁蒙河段的凌汛灾害是目前河段开发方案争执的又一个关键问题”。同时还认为“可通过内蒙古三盛公枢纽分洪和海勃湾水库调控,与刘、龙两水库联合调度,基本可实现远、中、近梯级调度的良好效益,达到灵活、及时有效缓解凌汛灾害”。

这个事关宁蒙河段黄河堤防防凌防洪安危大局的重大问题,多年研究的结果表明,由龙、刘水库的下泄流量需要6~8天才能到达宁蒙河段,而且与上游梯级电站的发电调度存在矛盾,不能使宁蒙河段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宁蒙河段的防凌防洪问题。

灌区开发会导致沙漠化吗

《报告》中称“大柳树高坝一级开发方案可扩大灌区1000~6000万亩”,“大柳树灌区土壤为砂质,保水保肥能力很低,灌溉极易引发大范围的次生盐碱化。在该地区大规模开垦,将破坏植被,造成严重的沙漠化,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黄河中下游都将产生重大危害”。

关于大柳树灌区的灌溉方式及规模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所规划的灌区规模近期为500万亩、远期为1900万亩。当灌溉方式采用大柳树高坝一级开发方案时,近期500万亩基本为自流灌溉,远期部分为自流灌溉、部分为大幅度降低泵站抽水扬程的扬水灌溉。但当灌溉方式采用小观音高坝加大柳树低坝二级开发方案时,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灌区灌溉方式只能采用集中扬水灌溉或分散扬水灌溉,增加灌溉成本,加重群众负担,灌区在经济上难以维持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灌区灌溉方式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综合考虑,采用大柳树高坝方案是发展大柳树生态灌区的必然选择。同时,20世纪90年代完成的大柳树灌区修编规划,为解决民勤的水危机和生态安全问题,将原规划近期灌区规模由500万亩扩大至600万亩,为民勤发展100万亩生态灌区、解决民勤生态危机提供水源;远期灌区规模仍初拟为1900万亩。

关于灌区分期建设的安排问题。规划明确:在西线调水工程建成前的灌区规模为600万亩,基本为现有耕地而不是新的开垦荒地;灌溉所需水量可通过调整灌区农、林、草的种植比例及灌区节水改造中节约的水量解决。在西线调水工程建成后,可按照可以提供的水量及生态灌区规划的原则确定。

20世纪90年代,中国工程院报送国务院的西北水资源配置及重大水利工程布局论证报告中,也认为大柳树生态灌区近期灌溉规模600万亩是合适的,其中新增灌溉面积的需水量可以在现有自流和扬水灌溉区实施的节水改造中节约下来的水量中解决;远期灌溉面积可按1100万~1300万亩考虑。生态灌区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实现“建设小绿洲,保护大生态”,并向邻近宁蒙陕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大柳树灌区的远期规模从来没有规划开垦6000万亩的灌溉规模,不会破坏荒漠草场和戈壁地表植被,也不会造成沙漠化的问题。《报告》中所提到的灌溉规模6000万亩,实际上是灌区范围内的土地面积,并非灌溉面积。因此,《报告》中的数据是一个严重的误导。

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

《报告》中称:“大柳树高坝一级开发方案将淹没近10万亩优良耕(园)地、10余万人口居住地……移民难度大。”

根据近年来天津院调查的结果,大柳树高坝一级开发方案与小观音高坝加大柳树低坝二级开发方案由于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同为1380m,因此,淹没实物指标和移民安置数量基本相同。上述耕地淹没指标在库尾不防护的情况下同为近10万亩,但淹没人口并非10万余人。现在规划确定的移民安置规划,根据国内近年来的成功经验,在库尾靖远川防护后,现状需要安置的人口为5万多人。规划考虑人口增长后的安置人口为6万多人,而非《报告》中的10余万人。最近,在研究大柳树水库正常蓄水位降至1377m后,库区淹没实物指标还可以减少。其中,移民安置的人数可以减少1万多人。

大柳树水利枢纽坝址在宁夏,库区淹没和移民安置在甘肃,跨省(区)的移民安置固然协调难度较大,但根据国内已建大型工程的实践经验,只要领导机关重视,加强协调,是可以解决的。例如:黄河三门峡水库大坝在河南,移民在陕西;三峡水库大坝在湖北,移民主要在重庆;万家寨水库大坝在山西,移民主要在内蒙古;百色水库大坝在广西,移民主要在云南等这些大型水利工程,在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及省(区)间的协调和国家正确决策下,也都解决了移民安置问题。为什么大柳树水库的淹没和移民安置问题却成为不可解决和影响国家决策的制约条件?

《报告》中又称:“水库将淹没黄河景泰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根据规划,大柳树水库正常蓄水位升至1380m时,在不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淹没石林面积仅约24km2,其影响面积仅占石林景区总面积的1.6%。另外,在大柳树水库正常蓄水位降至1377m后,上述淹没范围还可以减少。规划在考虑对老龙湾黄河和1.28km裁弯取直改道措施后,可以减免水库回水对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直接影响;或在饮马沟采取修建防护坝方案,重点保护饮马沟内石林的精华部分,可以减免对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的影响。

基岩透水问题的影响

《报告》中称:“大柳树坝址周围岩体松动破碎,岩体漏水、透水现象极其严重,……天津院在坝址左岸高出河床68m处进行孔深20~40m固结灌

浆实验时,3序灌浆孔平均每立方米注浆水泥量高达2.34吨。因此,大柳树坝址位于不宜建设高坝大库等重大水工建筑物的危险地段。”本文由收集整理

上述数据,是天津院在大柳树大坝初步设计阶段为优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建基高程时,在设计确定的建基高程以上对要开挖的风化层部位进行固结灌浆试验的数据,并非在原设计的趾板建基高程以下的弱风岩体进行固结灌浆的注浆量。多年来,主张二级开发方案的单位和地方政府常引用此成果说明大柳树坝基灌浆处理工程量大,大柳树坝址是不宜建设高坝大库的危险地段,以此数据误导河段开发方案和大柳树大坝设计方案的论证。

建设时机问题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方案及其论证期间,当时西线调水问题并未提上议事日程,黑山峡河段论证争论的是一级与二级开发方案选择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西线调水问题开展前期工作的时候,黑山峡河段的开发功能定位和任务要求汇总又增加了西线调水量的反调节任务。由于一级开发方案大柳树水库的原始库容比小观音水量多近37亿m3,因此,它的反调节作用更为突出。近年来,西线调水出现了不同声音,前期工作进展也受到了影响,因而出现了“黄河水量有限,黑山峡河段的开发时间应与西线调水建设时间同步考虑”的声音。我认为,黑山峡河段与大柳树水库建设与西线调水有关,但可以不与西线调水同步建设。理由是:大柳树灌区近期建设规模中已有引黄灌区约300万亩,发展现有耕地的面积约200多万亩,其水量可以在目前实施的宁蒙1500万亩引黄灌区节水改造的节约水量中解决。因此,近期建设大柳树水库不会对宁蒙陕甘黄河段现有的分水量产生影响。在西线调水建成后,再根据西线调水的水量分配指标来确定大柳树灌区的远期建设规模。因此,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机不应与西线调水捆在一起考虑。

几点建议

对《报告》中关于一级和四级开发方案论述中存在的其他问题,限于篇幅暂不逐一进行解读和质疑。在这个《报告》报送国务院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并未对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异议,未对建议予以重视。

据了解,该《报告》是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为首的咨询研究组完成的咨询报告,《报告》所列咨询研究组名单中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津院等单位的专家并未参与《报告》的起草工作,也未征求他们的意见。因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组织相关专家对该《报告》进行研究并对《报告》失真之处进行论证,以消除其对国家决策可能造成的影响。

开题报告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空心和实心钢球案例;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简介:杨智勇(1976-),男,河北保定人,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讲师;韩建民(1960-),男,山东青岛人,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教授。(北京10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教改项目(项目编号:D09-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C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76-02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先修的“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厚基础、宽方向、适应性强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该课程既要加强讲授材料成型基本理论,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掌握零部件毛坯成型方法和工艺、结构工艺性设计和毛坯选用方面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特点,以往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传授,对学生的工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知识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足;[1]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强、课堂教学过程欠活跃。[2]采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同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

本文采用空心和实心钢球作为案例教学实施对象,针对不同成型方法,开展了案例教学的设计,并在“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某个工程对象或案例,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开展研究和讨论,实现有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首先,案例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等特点,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具有活力,教与学也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其次,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发生变化,从“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针对具体工程案例,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自学能力相结合。再次,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变化,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4]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学习效率高的特点。学生在完成一个和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会非常专心,乐此不疲,从而学习效率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也相应提升。

二、“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1.案例选择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材料成型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要求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塑性成型、焊接成型的工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中案例选取和设计对教学效果非常关键,在选择实施案例时,应该考虑如下两个方面:选择的案例应为同学所熟知的,这样可以避免他们花费太多时间去理解零部件的结构,把主要精力用在知识学习和工艺设计方面;选择的案例要求覆盖的工艺内涵丰富,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选择不同的成型方法,实施创新性设计,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善工艺方案设计。

基于以上原则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文选取空心和实心钢球作为案例教学的工程对象,实施了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型、塑性成型(锻造成形、板料冲压)和焊接成型案例设计和教学内容。

铸造空心钢球作为液态成型案例,具有结构简单、成型方法多样、涉及工艺内容广泛等特点,适于开展案例教学。该案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钢的成型工艺性能,掌握分型面选择、浇注位置选择、型芯使用、浇口冒口设置、收缩率、公差和加工余量、工艺卡的制定、工装设计和铸件防护等工艺内容。

实心钢球为锻造成型案例,涵盖了自由锻和模锻两大基本锻造方法,学生对钢球也比较熟悉,适合案例教学。此案例要求学生掌握锻造毛坯结构的工艺性要求、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常用锻造方法、坯料计算方法、加工余量、锻造比、锻造公差等工艺参数的含义及确定原则等内容,以及一般的锻造工艺流程。

焊接空心钢球作为板料冲压和焊接成型案例,涉及板料冲压中分离和变形两工序,还涉及材料的焊接性能、焊缝布局和焊接顺序、焊接变形等基本工艺内容,工艺内涵丰富。该案例能够让学生体会和掌握冲压件结构的工艺性要求、常用冲压工序,排样和板料计算方法、焊接结构的工艺性要求、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评价方法等内容。

2.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的具体设计内容包括案例作业题目、任务布置、分组实施、课堂报告及讨论、教师点评和总结、学生完善报告、教师评分及反馈等七个方面。下面以空心钢球的铸造成型为例说明案例教学的设计。

(1)案例作业题目。案例教学题目应给出完成某项工作或工程的目标,并提出一些基本背景和条件等,针对铸造空心钢球对成型质量的要求不同,所考虑的工艺细节和所采用的成型方法也会不同,教师必须提出必要的工艺约束条件,使学生聚焦思考,但同时又不能约束得太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教学过程中规定材料为45号钢,直径为Φ200mm,壁厚为15mm。成型后,钢球表面光滑(允许打磨,但不允许实施补焊),造型方法为砂型手工造型。

(2)任务布置。提出完成案例题目的有关要求,应包括技术要求和教学安排,如完成铸造空心钢球成型工艺设计可以采取任何工艺措施,但不能在球外表面进行补焊,可以打磨等;设计出铸造工艺方案,画出铸造工艺图,并制定工艺卡;学生自由组合成5人一组,确定组长,确定各自的任务和分工;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在相应章节课堂讲授内容结束后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并运用所学铸造成形知识完成案例作业;时间为两周等。

(3)分组实施。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有关知识,查阅资料,充分思考和讨论,集思广益,组长把各位同学的研究成果汇总成案例报告。

(4)课堂报告及讨论。在课堂教学课时中专门安排1个学时,报告会由任课教师主持,请各小组组长采用PPT的方式报告各自完成的案例,教师对学生的报告内容及时提出质疑,要求本组或其他小组思考并回答质疑。

(5)教师点评及总结。任课老师根据各组的报告,积极肯定学生正确的报告内容,指出错误的概念、方法和工艺,从个别到一般,总结归纳出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总结出要求同学们自学掌握的一些知识点。

(6)学生完善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和总结,对本小组的案例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最终报告提交任课教师。

(7)教师评分及反馈。任课老师查阅学生提交的最终案例报告,给各个小组的报告评分并撰写简要评语,将评分和评语反馈给他们。

案例教学中,在说明案例题目和任务布置过程中,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方式,预先提出案例的难点和问题,激发学生对案例题目的兴趣;实施过程要强调自学和查阅资料,鼓励在科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软件表达工艺思路、方法和设计,如采用Solidworks表达工艺思路、方法,以CAD绘出工艺设计图等。案例教学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需要教师熟知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能力、投入更多的时间等。

三、铸造空心钢球案例教学实践

1.案例作业题目及任务布置

以液态成型案例教学为例,总结案例教学实践内容。

案例作业题目为采用铸造成型的方法制备空心钢球,外径Φ200mm,壁厚15mm,造型方法为砂型手工造型,成型后,钢球表面光滑(允许打磨,但不允许实施补焊)。

该案例的教学目标是巩固课堂讲授的液态成型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学生以该案例为载体自学课堂上讲授枯燥、但又需要掌握的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工艺规范和工艺卡等知识,加强对他们实践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完成了液态成型教授内容后,提出并布置该案例题目,强调在不采用任何焊接方法条件下,只采用液态成型方法制造出空心钢球的技术难点,以此激发同学们的思考热情和积极性,淡化材料种类、钢球尺寸大小等与案例教学目标关联不密切的内容,同时说明按照小组报告质量,同组成员获得同样成绩的集体评分方法。

2.分组实施及撰写报告

案例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针对空心钢球的技术难点,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思考,通过自学和查阅资料,分析讨论,能够准时完成教学案例报告。此外,在集体荣誉感的推动下,小组成员积极投入案例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课堂报告、讨论及点评

铸造空心钢球是一个开放式案例作业题目,无标准答案,由此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和尝试。教师在评定学生课堂报告时,要注意把握工艺方法和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工艺设计的技术经济效果,基本理论运用,技术内容以及工艺细节的规范性。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课堂调控能力,及时并积极肯定学生细小的合理创新想法、方案和技术细节,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案例教学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鼓励同学们解答质疑,引导深入思考和学习,活跃课堂讨论,达到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效果。

空心钢球铸造工艺方案之一是采用金属型芯和芯撑工艺措施,见图1。这两项工艺措施在教科书中是没有的,课堂教学也不讲授,但学生带着“如何形成空心”和“如何保证壁厚均匀”两个问题查阅资料,是可以找到类似的解决答案的。一旦有学生在报告中体现类似的方法,教师不仅要积极肯定他们的方案设计,还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效果。如果同学们的报告中没有金属型芯和芯撑工艺措施,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报告内容,质疑如何做出空心和保证壁厚均匀这两个问题,或引导其他同学提出有关的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答案。教学实践表明,同学们是可以提出解决方案的,并在该过程中会出现活跃的课堂讨论。

4.评分和评语

为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报告、讨论及点评后,要求学生根据讨论和点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案例教学作业,对提交的作业评分,同时给出简要评语,学生查看评语后,会进一步提高有关知识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是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案例教学也是一种双向的教学形式,有助于促使教师加深思考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军书.浅析案例教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以哈佛案例教学为实证[J].经济研究导刊,2011,(6):254-255.

[2]任国强,罗啸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1):85-86.

开题报告设计方案范文5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为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学习,使学生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市场的调查的方式和步骤、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市场观察调查法、询问法、文案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等;市场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德尔非法、头脑风暴、时间序列、相关回归分析等。

2改革思路

2.1课程改革的目的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调查分析报告撰写、预测分析报告撰写等模拟训练项目;切实提高了学生市场调查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和预测报告的写作能力,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需求。教学的效果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培养高学生的解决实际市场调研方案撰写和问卷设计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设计出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

2.1.2培养学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

2.1.3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和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

2.1.4培养学生的统计软件的使用能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统计图表,建立预测分析模型。

2.1.5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比较好地解决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相关专业学科知识走向整合,最终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技能。

2.1.6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真正的学会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该院定位于“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等办学指导思想,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导向。我们认为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才能体现商学院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为此,市场调查与预测确立强化案例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的意识,符合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要求。

2.2.2课程性质的要求《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在《管理学》、《经济数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单纯讲授市场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势必与其他相关学科在教学内容上造成很大程度上的重复,达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需要从应用的角度组织教学,重视实践性教学。

2.2.3教学实训、实践提供的启示过去我们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导致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仍然不会设计市场调查方案和问卷,不会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后来,我们尝试采用案例与模拟教学法,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只有确立“强化案例与教学模拟、动手实践”的教学法,才能使本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特色。

3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考试方式、实训实践教学课等方面展开教学改革。

3.1改革课程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除了应掌握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外,应重点获得五种能力:市场信息(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能力;调查分析报告所撰写能力;市场预测分析与建模应用能力;市场预测报告撰写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强化能力培养的方向改革。

3.2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性能力原则,我们增加了市场环境研究、市场供求研究、销售潜力研究、消费者市场研究、顾客满意度研究、生产者市场研究、销售潜力研究、产品市场研究、产品销售市场分析、产品品牌研究、广告研究等市场调研内容的教学。同时增加统计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应用等等。

3.3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市场调研和预测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更新和优化为基础,以案例和模拟训练为实践教学平台,以案例和项目分析为教学手段。

3.4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主要采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总体思路是将案例教学法、项目试验教学法、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入教学中。

3.5改革考试方式传统的闭卷考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测试为主,难以测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调查方案和问卷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与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为了适应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测评的考核方式。

3.6改革实训、实践教学模式本着提高学生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构建了包括课程设计、计算机软件应用、案例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方式相结合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式。

4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考试方式、实训,实践改革操作初步设计

4.1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初步设计根据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性能力原则,我们将教学体系分为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两部分考虑,再分别从理论和实践部分进行设计。

4.1.1市场调查部分①市场相关概念、市场类型等相关教学内容介绍。②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指标介绍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市场供求、销售潜力、消费者市场、顾客满意度、生产者市场、销售潜力、产品市场、产品销售市场分析、产品品牌、广告等市场调研内容的指标体系提示讨论。③市场调查方案、方式方法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研方案的设计,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文案调研法、观察调研法、询问调研法、实验调研法,还增加网络调研法。④数据收集与整理理论教学,回顾统计基础计算知识,EXCEL、SPSS软件简单常见功能介绍。⑤实践教学部分设计初步。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将学生按自由组合的方式,以6~8人为一组,成立“模拟调查公司”,并让学生为自己的公司取一个名称,确定公司总经理及内部人员分工。在成立公司之后,告诉他们,先学理论知识,在学完市场调查的相关知识后将让他们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开展一次真实的市场调查活动,并且每个公司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还要在课堂上来介绍分享自己的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期望让学生以这种特有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实际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也希望真实的调查活动能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兴趣。在调查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体验几种调查方法:文案调研法、观察调研法和询问调研法。让学生根据本组确定项目设计调研过程。过程中将涉及调查方案策划、调研方法、时间安排、资料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环节。通过真实的调查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情景模拟。观察调研法、询问调研法两种方法可采用课堂模拟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调查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图表在EXCEL、SPSS等软件中的制作。提出调查报告,进行PPT概述介绍。

4.1.2市场预测部分①预测理论学习。包括预测相关概念、类型,对于我们学院学生主要从定型预测方法的学习讨论和定量的时间序列、相关回归预测、抽样调研的基本估计进行教学。②实践教学。观看头脑风暴的视频,看后确定学生关注热点话题进行模拟头脑风暴,让学生切实了解头脑风暴的相关概念、操作步骤、实际应用的意义。引入上机实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笔者设想在讲授市场预测的内容时引入上机实训。根据一些简单数据预测未来的数据走势,设计简单模型。

4.2考核考试方式初步设计

《市场调查与预测》考试改革先采用班级试点的形式开展,实际操作成熟后进行推广至全部班级。主要采用能力测试为导向的考试方式。改革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成绩分两个学期进行评定,最后合成本课程的成绩,最后按比例与平时成绩合成总成绩,分段测试的内容如下:

4.2.1第一学期,创业计划书撰写大赛阶段根据问卷设计、创业计划书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及实际调研报告撰写情况进行能力评估。由班级内部对市场调查与预测部分撰写情况进行评定,分5等级进行,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中,90分(优秀)以上按10%的比例进行,80~90分(良好)按20%的比例进行,其他不限比例。

4.2.2第二学期,市场调查校外实践阶段调研方案再加工,校外调查效果,调查报告再加工能力评估。成绩评定应根据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与报告写作测试、市场预测分析与报告写作测试的质量、篇幅大小、观点(结论)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完整、要素是否齐备等评定成绩。以上各阶段以100分为满分,按完成情况,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考评小组进行审核打分。

4.2.3平时成绩,主要用到课率来衡量。平时表现不及格者,期末成绩不予认定,作缺考处理。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创业大赛成绩、第二学期评定成绩均值×70%+平时成绩×30%

5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改革效果

市场信息(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能力;调查分析报告所撰写能力;市场预测分析与建模应用能力;市场预测报告撰写能力。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获取相关市场、产品等方面信息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课程改革效果

5.1.1提高学生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与建模的能力。

5.1.2提高学生软件使用能力,特别是Excel的统计功能,大部分学生能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生成统计图表,建立简单的预测分析模型;部分学生对SPSS软件应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5.1.3提高学生市场调查方案撰写和调查问卷设计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5.1.4提高学生市场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技巧、方法和要求。

5.1.5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较好地解决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查、预测模拟等实践,真正整合了《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知识。

5.1.6通过教学改革,我们正在将《市场调查与预测》申报为云南省精品课程。2012年由王召宝完成本校商学院辅导员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学生参与完成本校商学院班级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成果提交学校相关领导,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本年度商学院被授予“平安学院”;经过本门课程的实践,对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起到一定的帮助,据学校相关就业统计数据,参与省级、部级“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的获奖大学生就业率100%;2013年参加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场调查分析比赛(主办方未公布最终结果);2014年荣获海峡两岸市场调查大赛一等奖。另外,由于该院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生很难通过笔算掌握本门课程预测定量计算题,经过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了过去出卷考试计算题空档而导致分数不高的尴尬局面。

5.2课程改革小结与不足

开题报告设计方案范文6

1.设计题目及内容的改革

对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尤为重要。首先,设计的题目要够多,这样学生的可选择性才够大;其次,设计内容要新颖有趣,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每个题目都可以巩固学习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知识点,比如:电压超限报警电路的设计可巩固学习比较器和555电路以及各种逻辑门的使用;编码电子锁的设计可巩固学习触发器和门电路;多路数据巡回检测电路会用到包括寄存器、计数器、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等多个中等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广告灯控制电路包括了可逆计数、逐位显示和蜂鸣报警电路等单元部分,会用到显示译码器、计数器和555电路等电子知识。指导教师在告诉学生设计题目的同时还要把实验室的现有资源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可在这些限定的条件下进行设计,比如:实验室可提供的触发器只有D触发器,逻辑门只有与非门。这样,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用到其他的触发器和逻辑门时可以相应地改成实验室已有的器件。这就要求他们要熟练地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随机应变。当然如果实验室确实无法提供器件,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购买,这使得他们熟悉了更多新型电子器件的规格和功能,提高他们亲历亲为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2.预设计方案的确立

进行预设计时要鼓励学生用模块化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根据设计要求自行确定实施方案,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使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充分扬其所长。由于学生受到知识面的限制和其他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初步的设计方案难免存在遗漏和错误,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把关,保证他们的设计能实现基本功能。同时,也可通过集体答疑的方式组织学生公开讲解设计方案,让学生互找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这些方法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初步的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就要进行仿真实验。Multisim是非常适合模拟/数字电路仿真的软件,它提供了大量的仿真元件模型,且仪器仪表种类之多是很多电子实验室无法比拟的。通过Multisim进行功能仿真可以发现一些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学生掌握了电子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学生把初步的设计方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写出一份详细的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总体方案的设计、单元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与参数计算,画出总体电路图,列出所用元器件的详细列表和参考文献。这样,做到设计思路清晰明了,为后面的安装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3.安装调试

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安装调试,是学生非常期待也是最能得到满足感的一个环节。按照预设计报告中元器件列表领取器件,然后分模块进行安装。在这个环节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体布局的美观、规范,比如:电源线和地线要分开,各成一列,并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导线进行区分。在确定安装无误的情况下进行通电调试。在调试阶段,有些学生只要发现实验结果不对就手忙脚乱无从下手,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信号输入的一端开始逐个模块进行调试,排除故障的方法要从大范围到小范围,最终找到故障的确切地点。在调试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自己查找、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调试使学生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学会调试电路查找故障的方法。调试完毕后,不要马上拆线交给老师完事,指导老师要鼓励学生用调试好的电路做实验,例如:可以对单元电路的输出进行实际的测算,并跟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电路的特性。这样做可以通过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4.撰写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是学生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系统总结,不能等同于平时的实验报告,因此,学生应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总结报告的图纸要规范,所有图纸都按工程设计标准严格要求。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方案表达能力、工程制图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等基本综合素质,为毕业论文的书写打下基础。

5.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注重结论正确的同时,应该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成绩评定包含五个部分:一是预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及仿真的结果,占总成绩的25%;二是实验动手能力(包括安装工艺水平、仪器使用、调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占总成绩的30%;三是学生的答辩情况,占总成绩的10%;四是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占总成绩的10%;五是总结报告(包括方案的论证、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收获和体会等)占总成绩的25%。这样一种相对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认真对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实验的信心由于设计题目与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学生在独立完成电路后兴奋不已,很多同学对自己设计并调试成功的电路爱不释手。

2.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动手实践设计过程中,学生们从通过查找资料给出预设计方案到互相配合着进行安装调试,最终得出实验结果,每一环节都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