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例6篇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 运用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以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由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以讨论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思想的一个解放,它提供了师生集体研究、探索问题的条件和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1 讨论式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孟子说过:“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无法传导。要想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只有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要在组织和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帮助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记忆式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 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讨论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要动口,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选择说服别人的方法,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论述为大家所理解和认同。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大庭广众下落落大方、从容不迫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充分地表达自己,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讨论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着多向交流,这就充分训练了学生理解他人、陈述己见、与人沟通等协作技巧。在讨论中同学问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也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1 提倡预习,初步质疑。

对学生预习的步骤可提出以下要求:(1)总体浏览:(2)要点记忆;(3)初步质疑;(4)提出难点。

经过预习,学生会产生并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难与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必须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典型而恰当的疑难与问题,这是讨论式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2 “三轮”讨论。正确引导。

第一轮:泛谈式讨论。

这是在学生个人预习、初步质疑的基础上,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问题,组内筛选后,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提出。教师则在众多问题中整理、归纳出若干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推向全班。

第二轮:探索式讨论。

在探索研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有些学生抓住一些枝节问题争论不休,教师要引导他们研讨关键问题;二是有些学生只谈现象,未看清本质,教师要引导他们透过现象探究本质问题;三是有些学生在研讨时就事论事、流于浮表,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已学过并已掌握的理论或知识来分析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这样集体地探索研讨若干疑难与问题,有助于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进而能综合运用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第三轮:交锋式讨论。

“交锋式讨论”其实是课堂讨论的一个高潮。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尖锐、激烈的意见进行辩论,从而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有时双方交锋会出现争执不下的场面,这是好事,创新的亮点也许就闪现于其间。不要只看重结论(有时双方交锋也未必有结论),更要看重讨论的过程、思维的过程,这是正确的思路和创新思维的方法。

在交锋式讨论中,教师也可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理服人;有时也可对讨论的问题作一归纳或小结。

3 “三种开放”,激发兴趣。

“三种开放”是指:讨论内容的开放、讨论过程的开放、讨论空间的开放。

(1)讨论内容的开放

“讨论内容的开放”有两种含义:一是内容的丰富多彩,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还可涉及人文科学,应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二是问题源的多样性,问题主要是由学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还可以来自社会。如学习《中国当代诗歌三首》时对朦胧诗、当代先锋诗的认识问题,如此开放的内容,势必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使讨论的气氛变得热烈,易于收到较好的效果。

(2)讨论过程的开放

讨论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而且是适时变化的。“讨论式教学法”应以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要作为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课堂活动过程是可变的流程,有时出现的“节外生枝”乃属正常现象。但教师应掌握方向,使讨论始终纳入正确的轨道。在讨论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定学生发展的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发展。每堂课应该有对学生发展最低要求的限度,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跳一跳,方能摘到桃子”,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有提高。

(3)讨论空间的开放

讨论空间可以由课堂内向课堂外,乃至学校外延伸,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这有利于他们语文能力和其他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教师对讨论进程的调控

讨论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不一样,领悟程度不同,提出和回答的问题往往千差万别,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意外”。教师这时就要成为课堂进程的调控者,要适时应变,采用适当的策略,调控好讨论的进程,变“不利”为“有利”,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使讨论能够有效地进行下去。

1 正向鼓励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对学生讨论结果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在讨论中,教师要用微笑面对学生,以真诚唤起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如学生回答得不对时,应鼓励学生再读书,或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再思考。也可作适当点拨。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讨论才会热烈。

2 延迟结论法。

在讨论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大胆求异和争论。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切不可过早作结论,以免窒息学生刚刚萌芽出的思维火花。延迟下结论,可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引发更多的独特见解。这样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维轨迹和思维障碍。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2

可见书法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和风度等。的字奔放、豪迈、龙飞凤舞、气吞山河,足以表现出他那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的字苍劲、清晰、严谨,表现了他坚定而谨慎的性格和苍松翠柏般的道德风范。书法是民族历史文明的精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就自己的浅陋之见,谈几点对硬笔书法教学的体会:

一、教师的字是学生的活字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共同感受,一个教师若能在第一堂课中板书写出漂亮的字体,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迅速地提高威信,从而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是因为教师写出美观、大方、清晰的字,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精力集中到讲课的内容上来,提高了课堂效果。同时,好的板书会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会自觉不自觉的摹仿,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老师的板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总之,教师的字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应练出一手漂亮的字,并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启蒙,使之终身受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书法审美情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越高,求知欲望越强,学习就越主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情的爱和热忱产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书的兴趣深植于艺术的、审美的土壤之中。因此,引导和激发这种兴趣必须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出发,才能奏效。怎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审美情操呢?

首先,定点要准,取法要高。书法有实用和艺术双重性质。写字是基础,书法是升华。书法不仅要求正确的书写,更重于书写技巧、章法、意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美育,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操,才能使这种兴趣经久不衰,甚至终生以之。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所以硬笔书法教学取法要高,在教学中将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美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融会贯通,就能更强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书法学习要引导得法。初始阶段,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书写水平与社会的需要、自我的精神需求发生强烈冲突时,才会对掌握知识寄以很大的希望。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书法不象学舞蹈、音乐、绘画那样生动、练久了会感到清苦乏味,会出现停滞,有的学生往往半途而废。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点破迷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坡在《柳氏二外生求笔迹》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书法理论,如:《青少年书法》、《中国钢笔书法》等,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书法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书艺延革、风格变化、书体特点等,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在加上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音乐、文学等姐妹艺术的欣赏,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练习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古人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和轶闻趣事,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觉得学习硬笔书法很有意思。另外,对于课堂练习都应及时予以评点。评点时用劣中求优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关键不足,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断进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同时展示优秀作品,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专心读贴、临贴,这样的评价反馈,使得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当堂动手改正、当堂树立形象、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书兴趣,有益于迅速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再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个人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都希望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中学生这方面的表现欲则显得特别强烈。我们应给予热情的支持。如组织校园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市、省乃至全国举办的书画展,在去年九月县文联和墨怡社组织的“向阳杯”少儿书法现场比赛中我校一位同学荣获一等奖,其余几位同学获得了优秀奖,通过这次参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在让学生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艺术力量来进行教学。3月中旬学校领导邀请了另一学校的张老师来我校进行书法讲座,预计一个小时的讲座,延时到一个半小时,尤其在师生互动时,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提问,那种对书法艺术求知的欲望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讲座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呢!通过此次讲座学生学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学书必先求法

第一,选贴。书坛对选什么贴入门众说纷纭,一般主张先临平稳的字体。如篆书、隶书、楷书,因它讲究笔法,点画清晰,横平竖直,易于掌握,行、草结体变化大,运笔复杂,初学者难于掌握。就个人的看法认为,对于中学生应考虑其实用性,最好先练楷书。目前钢笔书法字贴很多,因此,学生在选贴时可因人而宜,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规范、工整的贴作为练字的范本。

第二,以临为主,心手并用。临摹字贴是练好字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今任何一个书法家无不是临贴上用功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大师,都是初临一家,后临百家,将众家之长熔为一炉而自出新意,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因此,要练好字除勤学苦练之外,还要讲究临习的方法。即临贴四多:(1)多读;(2)多思,就是边读边琢磨每个字的用笔结构特点或作品的神韵;(3)多临,在细心观察和动脑思考之后,做到意在笔先,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各部件的比例位置,作品的气势、神韵等都做到心中有数,才落笔临写;(4)多对照,每临完一个字或通篇作品时就和字贴对照反复比较,查出差距,然后再临写。黄庭坚的《论书》说:“佳贴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法,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可见临摹时一定要神采为上,以形传神。

第三,精读熟背,重在应用。所谓精读熟背,指练字不能贪多求快,每天临贴要少,逐渐增加,反复临写达到背着贴能默写的程度,为了巩固记忆要养成“空临”的习惯。同时要使书法练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突出书法教学的实用性,配合语文及其它课程的教师抓好作业书写。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课堂设计;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课程由于信息量大、内容错综复杂,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互动式、组合式、讨论式等让学生充分进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在大学教学中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1-4]。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4,5]。本文通过讨论式教学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对讨论内容的来源、讨论过程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对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存在的缺点和应对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1讨论式课堂中讨论内容的来源和设计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及学科进展并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因此讨论内容的类型主要是问题式和信息式的。问题式内容重点在对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对规定内容让学生围绕题目来讨论,更有成效。信息式内容则重点在对没有答案或没有唯一答案或有争议的问题即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而不用担心不正确,让学生有相当的自由来充分表达其观点。通常讨论内容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讨论内容包括了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往年学生的提问、历年学生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或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在历年学生中有共性,除了教师在授课时对这类学生容易犯错混淆的问题进行讲解外,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辨析、进一步梳理,来掌握相关知识。

1.2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以及当前学科发展的热点,挖掘相应的讨论内容

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内容有浓厚兴趣,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创新想法,对学科发展的热点和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在制定讨论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从实际生活中发掘案例,从理论知识中寻求实际应用,并通过阅读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新闻寻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进展和热点知识。

1.3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从中收集讨论内容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也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部分问题在他们提出的时候自己通过阅读文献仔细思考就已经解决了,而最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们觉得不易理解或难以辨清,掌握起来有难度的,老师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和再组合,通过讨论和总结可以有效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在讨论内容的设计上还要符合三个原则,第一是学生对要讨论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指定文献阅读、自学或教师辅导、生活常识等途径获取过相关知识,讨论前已经理解或掌握了大部分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讨论时才能够积极参与。第二是选择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要有探究性,既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还能让学生通过讨论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第三是要考虑课堂时间,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内容的多少可根据教学内容而有所变化。

2讨论式课堂的实施

2.1讨论式课堂的实施

为提高学生在讨论式教学中的参与度,使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设计讨论程序,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讨论勇气。通常课堂讨论式教学分可以为两大步骤:(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课堂汇报和老师点评总结。在开始讨论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明确讨论程序。讨论式教学上有明确分组是比较有效的讨论形式,小组讨论不仅让每个学生容易开口,而且对学生来说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集体,学生往往会为集体的荣誉感而认真讨论和得出结论。小组内学生通过对讨论内容的思考,同学间的问答、补充、辩论等,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组的讨论内容逐渐明确,最后达成一个组内的统一结论。分组讨论后再加上交叉讨论,即由每原小组中出一员组成新的小组进行讨论,交叉讨论是最有效提高每个学生参与度的措施,因为需要在新的小组里代表原小组说出原小组问题的结论,所以每个学生在第一次分组讨论时就必须高度参与并获得结论,这样交叉讨论才能开展。最后每组代表上讲台通过讲解和黑板板书、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取得的结论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要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并承认他们的贡献,对好的汇报进行表扬,对不够完善的提出改进意见,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教师应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供学生参考、借鉴或与学生切磋,并通过课后的进一步查阅文献后和学生达成一致。

2.2讨论式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在讨论课上,教师要全程参与到讨论教学中。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对整个讨论的走向、讨论的程序、时间的控制等教师要在宏观上围绕着主题有目的地引导和调控。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在教室内走动,通过倾听了解学生表达的观点和讨论进度;观察学生在组内的互助合作,对不太主动参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于过度参与的学生也要通过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而适当控制;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写下讨论结论;要求小组进行汇报并对汇报结果进行积极评价。老师在讨论式教学中还是讨论的激发者推进者,讨论过程中利用开放问题鼓励学生扩展思维;对学生讨论中有疑惑的地方启发式解答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肯定学生在讨论中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这种肯定往往让学生备受鼓励,产生自我肯定从而加大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生物化学讨论式课堂实例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能量代谢的重要内容,知识内容繁杂、研究进展多,在两次讲授式教学后进行一次讨论课堂的设计,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内化,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这次讨论课中学生人数为25人,设计讨论内容设置5个题目。讨论内容来自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研究进展和学生兴趣点,分别为:(1)生物分子C-C间脱氢形成双键时,往往是以FAD为辅酶的,而C-O间脱氢则以NAD+为辅酶,试根据教科书中列出的标准还原电势,举例从能量角度进行解释。(2)线粒体的结构对于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有什么重要意义?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是怎样进行的?(3)有哪些抑制剂可以在呼吸链的什么部位阻断电子传递?氰化物中毒后马上用亚硝酸钠可以解毒,原理是什么?(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是什么?二硝基苯酚对人体毒性很大,但曾被用作减肥药物,因为它会显著地加快代谢速率并使体温上升、出汗过多,分析原因。(5)对ATP合酶的结构进行描述,根据其结构分析ATP合成的机制。讨论课前一次课将讨论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就讨论内容自己搜集资料熟悉讨论内容。讨论课堂上,将学生随机编号为A1-A5、B1-B5、C1-C5、D1-D5、E1-E5。学生先按阿拉伯数字分为5组,进行第一次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相应组号的一个问题,通过讨论达成一个组内的统一结论,讨论时间大约占总课堂时间的40%。接下来学生按照英文字母重新分为5组,进行交叉讨论,在新的小组中,每个原数字小组的同学负责将自己原组内的统一结论讲解给新字母小组同学听,并积极听取新的小组成员对讨论问题的看法,有和原结论不同的意见记录下来。这个环节可以分配整个讨论课的25%的时间。然后第三次分组讨论,这时第一次分组的成员重新回到自己的小组,把交叉讨论中收集的意见进一步整理,获得一个最终的结论,供下一步汇报,并选出进行汇报的代表。这个环节分配整个讨论课5%的时间。最后每组代表上讲台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取得的结论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积极评价,并最后达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这个环节分配整个讨论课30%的时间。讨论课结束后每组学生将讨论内容整理后交给老师,然后由老师审阅修改定稿后返回给学生,这样供学生课后复习时使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4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效果、问题及应对办法

4.1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效果分析

4.1.1显著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而讨论式教学无疑是很好的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的方法。几年的教学统计下来,学生们非常喜欢讨论课,每次课学生出勤率都保持在100%,而小组讨论中学生参与度达到了100%,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占学生的20%左右。这种参与程度是讲授式教学无法比拟的。

4.1.2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课堂上允许也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扩展思维、重塑知识,讨论内容来自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问题也来自于学生自己的问题,从而学生更容易对讨论内容进行理解、阐述、评论、解释和辩论,学习更加有趣。同学们在讨论课后说,一堂讨论课中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重建,从知识的掌握来讲效果要好于几次讲授课,尤其是讨论课中思考及表述的方法对于将来的自我学习和发展非常有用。

4.1.3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教学的思维习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的水平明显高于讲授式教学;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思考逐步培养了学生阅读文献、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尊重和理解其他同学观点和理由;此外通过讨论和上台汇报使得学生的口才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4.1.4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讲授式教学具有单向性,缺少学生学会了什么的信息,而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兴趣很有帮助,教师通过对讨论课堂的实践、摸索、总结和积累,不仅可以提高以后讨论式教学课堂的质量,还能提高讲授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4.2讨论式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4.2.1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讨论

讨论式课堂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教师要仔细考虑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讨论的实施方法,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

4.2.2难以让所有学生参与

全班讨论可能会造成部分同学因性格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或在众人面前讲话不自在,而不能积极参与的现象,如果改为小组讨论,基本上可消除学生的不自在,参与度明显增加;如果是小组讨论后加上小组交叉讨论,每个学生在自己小组讨论形成的结果需要向其他小组转达,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式教学中。另外,明确告知学生其讨论参与度和贡献是成绩差异化的依据会影响最终的考核成绩,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程度。

4.2.3学生讨论不遵守讨论规则、偏题讨论问题

为规定题目时,讨论内容相对清楚,学生更容易投入,也不容易偏题;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内容,提供相关文献阅读,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都有利于讨论进行。另外老师要全程参与讨论课,了解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进度,有效纠正偏题不遵守规则的现象。

4.2.4知识信息少、节奏慢

虽然相比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堂内知识信息偏少、教学节奏变慢,但讨论式教学法使得生物化学课程的开放性增大,学生在阅读文献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扩展了知识信息。而且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作为讲授式教学的辅助形式,讨论课堂大约占整个教学学时的15%,以慢节奏换取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还是非常值得的。

4.2.5大班难以进行讨论式教学

作者在教学中有时是大班,的确相对于小班,讨论式教学不易在大班中进行,但通过将大班根据学生人数分解为几个平行小组,分组讨论和分组交叉讨论都可以很好进行,只是在学生汇报环节,可以让讨论相同内容的小组各推选一人上台汇报,一个讨论内容几个人一起汇报,相互补充。这样在大班中也可以有效进行讨论式教学。综上所述,讨论式课堂教学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启发性强、趣味性浓、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且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进讨论式教学课堂,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将其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使用能显著地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剑.营造生态型教学平台激活“创新基因”——以“分子生物学”教学设计为例.中国大学教育,2013,1:60-63

[2]黄春琳.备好课与讲好课的一些有效方法和原则.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72-74

[3]赵靓,王晶,邹宏.组合式教学研究与实例分析.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90-92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钢琴;小组课教学;讨论式学习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20-01

钢琴课程专业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为实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校钢琴教学一般采用小组课教学方式。但是,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小组课教学法逐渐暴露出了众多弊端。构建新型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钢琴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中应用讨论式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

所谓讨论式学习模式,是指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由老师提出合理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通过交换彼此之间的想法和意见,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将讨论式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中,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力度,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另外,W生在讨论、互动过程中,能够交换彼此之间的学习心得及体会,发生思维碰撞,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丰富了学生知识,学生视野变得更加广阔,钢琴专业素养得到了强化和提升。

二、现阶段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课教学法作为高校钢琴教学主要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实际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大多数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基本以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传统学习模式为主,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独立思考能力及学习兴趣得不到培养。其次,现阶段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重视钢琴弹奏技巧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都只是会弹奏几首简单的曲目,对作品的深层内涵了解不透彻,演奏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另外,普通高校钢琴小组课的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很多知识学习起来都比较困难,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往往是听众,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中讨论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基于讨论式学习模式在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必须结合高校钢琴小组教学现状,通过合理途径及方式构建讨论式学习模式,实现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利用。

(一)构建多形式讨论模式。要想实现讨论式学习模式在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先构建多形式讨论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设置主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可以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围绕某一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构建哪一种形式的讨论式学习模式,都应该突出重难点知识,并让学生搜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来证实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经过相互交流后得到最佳学习方法。

(二)构建开放性讨论平台。构建开放性讨论平台,实现与校外的良好互动。高校可以邀请本校师生及外校师生参与到讨论式学习模式中去,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钢琴知识体系,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其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可以与其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交换钢琴小组课教师进行相互教学,并开展学习研究及研讨活动,利用开放性讨论平台,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相配套评估机制。在利用讨论式学习模式推动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构建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考核评估机制,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做出全面反馈,进而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讨论式学习模式进行优化。在高校钢琴小组课中实施讨论式学习模式时,需要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力度、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平常测试及阶段性考试结果、课后交流及讨论等进行综合考虑,作为讨论式学习模式的教学评估重点内容,及时获取教学动态情况,找出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确保讨论式学习模式的有效利用。

在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中,应用讨论式学习模式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满足了当前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实际需求,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钢琴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通过探索科学、有效路径,完成讨论式学习模式在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过程中的构建,能够推动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5

关键词:导启论、引导、讨论、追问、练一练。

所谓“导启论”式是从“教”的角度出发。俗话说:“教贵引导,点拨方向,讨论出真知和实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也就是导演。虽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但不能忽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点拔的作用,点拔就是启发教育。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的主体才能够充分的体现。讨论发现思维,辨明真理,发现真知的讨论式。讨论是一种交流。经常讨论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大有益。“设问”是一种较好有效的手段,通过驱动设问“可以把学生学习状态调节到最佳境界,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著名理学学朱熹曾说过:读书,始读,来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方始是学。”清代陈也曾说:“学贵有疑”。只有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认识才能深入地探究,学生思维才能不断地历炼,学生的智慧才可以得到超越自我。追问是设问的升华,在设问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学到知识升华和迁移。互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程是静态,师生互动生成中酝酿出语言味。我认为老师要有灵敏的观察力和捕捉互动和练习的话头。穷追尽索,巧妙酝酿语文味。因此,论式课堂教学模式“引导――设问――讨论――追问――练一练”。这五个环节在语文课堂上环环相扣,而又环环相互。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拓学生的思维。

一、每课一引导。所谓“引导”就是引导学生走入课堂,又是老师设计课堂的关键环节。引导的目的又是让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体验和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这种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课前预习”的盲目性,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和问题。具体包括:“重点词读音和解释、作者简介和预习思考、文本的写作思路,文本的主线和副线。”因此,引导的宗旨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求解,合作探究能力的学习方案。引导的运用包含传统的学习流程,将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前提,实施先学后教的策略。这样有利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习惯和创造性。因而受到许多学生青睐。同时,引导要有目标,内容的问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也要根据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而定的。内容问题要先易后难,逐渐加深,能符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此,引导的设计应当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培养适应现实社会的多方位人才。整体设计有利发散学生思维,加强老师,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求导,积极探索的敏锐观察,大胆想象的良好习惯是教学的目的。

二、每课一设问。设问是每节语文课的关键环节和问题。关键设问既是贯穿全文,以是统领全文。清代的陈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是,大疑则大进。”我认为“无疑则无进”。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问题的大半。”可见,教师设问是教书过程的关键。教学的过程:“质疑――解释――再生疑”的过程。只有老师的设问引领下,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历练,学生的智慧才可以得到不断地超越与升华同时,设问根据课堂学习目标而设问,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才会有的放矢。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教者设计问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是什么?花儿呈红有哪些因素?这样设问既扣住了文章的主题,又能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主题意识,激发发学生的思维,驱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轻松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最高学习境界,同时,又能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每课一讨论。讨论是一种交流方式,即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种类较多。讨论分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三五几个讨论出问题,学生思考及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整个环节的模式:“问题――思考――讨论――解决”。这个情境模式促使学生形成强烈外部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理解和包容。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方法能创造语文教学情趣。情趣是由情调所激起的趣味。老师在课堂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和互评,老师点拔、指导、总结。如《勇气》一文中讨论1:文章中讲到两种”勇气,你赞同那一种“勇气”?讨论2:你如何理解法国妇女也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如何理解她懂得什么信仰?老师不只按照教参书的答案准则,而是学生要深入层理解,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各抒己见都是正确。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善于发现学思维与动向,紧密追踪,点拔弹弦;学生集思广益,在讨论中明辨是非,辨别曲直,辩论中受益,起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讨论要有批判性,高度性,热情性倾听。谦虚、民主、平等原则。因此,经常讨论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大有益。

四、每课一追问。追问是点拔的一种方式和方法。点拔内容是指“点其要害,拔其迷障。”最终目的“相机诱导,适时点拔”。点书问题所在,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层上重新建构。实际上是我们教学目的,而追问是点拔的方法之一,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上由主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后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汇报,纠正。这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具深度,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春》一文,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课文只为了写春天的美景吗?这样追问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清晰明了,追问是老师的一种智慧和教学手段,它需老师对文本有深入的认识和深刻的见解才可以做到。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这环节。同时产生“学习语文兴趣,打开学生学知识的大门,轻松地度过了美好的课堂时光,学到许多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五、每课一练一练。语文阅读的训练形式是多样化。口头的,书面的,小活动,小比赛,对话演讲。对答等。这些者是“练一练“的范围。它的目的是强化学生体验和感受文本。练一练”这教学过无需列出来。因为它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的有意识地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舞台,教师从学生的练中反馈教学效果的信息。例如,要示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可以要他们写出来,写成一句,或在黑板上展示,或在讲台上表达出来。提醒他们:“大胆地把自己见解说给同学听。”如《选举风波》中,贾里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进行简单辩论。这样辩论有利学生把外在知识转化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特认识能力。

这五个环节在语文课堂上是环环相扣,而又环环相生。“引导”带出“设问”,以“设问”产生“讨论共鸣”,讨论中带有“追问”又是讨论的升华。练一练“融入课堂的每个环节中,整个课堂以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为主体。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学习语文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对导启论式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实践,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效率

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本文就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有关内容展开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课堂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就某些学习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合作学习,经过充分讨论,自由交流,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和掌握知识。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来,就不同的语文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任务分工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习了《背影》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去感悟亲情、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培养对家庭的那种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家”的话题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6人,小组成员先分工搜集有关家庭亲情图片、家庭温馨故事等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形成小组统一的探究成果。每个同学通过自己和其他小组成员对材料的搜集和展示,能够真实地感受和表达亲情,传递亲情。这都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着很强的责任感,需要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这种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种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来得到知识。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精心设计,合理分配好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往往从课堂开始一直讲解到课程结束,学生好像只是被动学习的接收器,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也易形成懒惰的学习心理,教师讲解某些语文问题,即使进行问题的提问,学生也懒于思考,因为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会把答案直接讲出,学生的任务就是写一写、记一记,没有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讨论主题进行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教师的引导,对学生讨论主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讨论学习的效果,学生对讨论主题有着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问题的准备工作,在小组中有着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分工,而不是传统的担任听课的角色,明确了自己的学习责任,根据讨论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并注重与其他成员之间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的学习中要引进学习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讨论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教学的需要,学生能够充分地展开思维。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分别对描写春天好的词语、美的句子进行标记,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章的主旨句在哪里,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对这些问题进行分工,通过分工,学生们进行积极地准备,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一起分享给大家。同时也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真实感受,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分享能够学习到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对各种写作手法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因为这些写作的技巧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讨论得到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也能够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文章的赏析,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和发言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各种综合能力,而不是教师对课文进行泛泛地讲解。学生的充分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寓情于景,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讨论话题:什么是寓情于景?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去准备并回答对寓情于景的各种理解,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借助现实中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通过充分交流,学生对寓情于景的写作方式有了真正理解。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展现自己的个性,例如,通过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老舍描写了济南的冬天的美,真实描写了济南的山、水、阳光和白雪,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话题:如果对一个没有去过济南的人讲述济南的冬天应当怎样去进行生动地描述来吸引别人?学生进行讨论,进行语言的组织,表达技巧的运用来描述一个独特真实的济南的冬天,学生的各种表达的欲望能够得到激发,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与人交际、协作的能力,这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来充分发挥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优势,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英.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

论坛,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