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例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1

关键词:商务英语 案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案例-任务型教学

商务英语作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一个分支,其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和教学对象实际水平来甄选和改革教学方法,不应局限于一般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应大胆尝试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避免因照搬方法不顾实际而削弱教学效果。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探索案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一些体会。

一、 商务英语课程特点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依据国内学者对商务英语的认识,商务英语是商务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以英语为语言媒介,以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营销学、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具有文学作品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实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廖英,莫再树2004;窦卫霖2005)。国内院校普遍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商务工作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与商务知识并重。教学对象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他们主要从书本中获得理论性商务知识,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上,应注重通过以意义交流为目的的任务与活动,而不是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句型等练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历真实的和综合的事物,在实践和运用中巩固和加强技能,内化认知学习(曾文雄,2002)。”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型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因此,在改革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借鉴其他应用性较强学科的教学方法。例如,Mark Ellis 和Christine Johnson在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一书中就提到“商务英语教学应该借鉴管理训练的方法,采用解决问题型、决策型、团队合作型及任务型等教学方法”。另外,如前所述,要注意教学对象知识水平和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避免因照搬方法不顾实际而削弱教学效果。

二、 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的结合

为满足商务英语教学的需要,在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了对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具体实践。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一直主要用于实践性 、应用性较强的工商管理、法学、医学等学科领域,近几年开始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描述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窦卫霖,2004)。案例教学一般包括四个环节:案例准备、案例分析、案例总结和案例报告撰写。案例教学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商务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位置上(舒薇,2004)。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为主;所使用的案例材料不是对理论的系统阐述,而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教学目的突出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等(陈建平,2004)。

2. 任务教学法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教学法是把任务作为教学重点, 强调指引学生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把是否能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任务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将任务与学习目的统一起来;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责限于提供教学资源和必要的引导,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机会。任务型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1)任务准备: 由教师布置任务、启发学生、提出要求等;(2)任务执行:学生运用目标语进行分组活动,完成任务;(3)任务总结: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就有关任务进行评价。“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在的运用和创造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商务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加速学习过程(罗虹,2005)。”

3. 二者结合的必要性

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国内的一些学者的研究和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有效性。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而社会需求却要求学生能够以英语为语言媒介完成实际的商务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即便教师在案例/任务准备阶段补充了必要的商务知识的,面对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商务活动,学生依然会感觉无从下手。在学生刚刚接触案例/任务教学时和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中,此问题尤为突出。

采用任务教学法,确实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商务知识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但由于学生对商务活动理性认识不足,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无章可循,可能会犯常识性错误,加上对相关语言运用感性认识不足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如笔者在2005年10月讲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市场营销调研方法过程中,要求学生依据调查目的编制调查问卷,虽然在任务准备阶段已讲明了任务的意义、目的和步骤,结果40%以上的学生依然感觉无从下手,即便开始编制过程,也会遇到术语词汇使用不当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选取相应的案例作为补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突出与实施任务有关的语言,用案例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真实/拟真场景的语言素材,用案例中问题的解决给学生任务执行提供示范。

同样,采用案例教学法,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增强学生对商务活动的整体认识和全局把握,如果能够辅以任务教学,“强调语言的产出,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的过程(曾文雄,2002),”学生可以模拟真实商务活动,实践案例中所学语言与商务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得体的话语进行真实的交际,增加对所学商务和语言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内化学习内容。笔者在讲授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建立业务联系信函写作过程中,首先给出违背准确、简洁、礼貌原则的实例案例,并组织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安排新商务环境下的建立业务联系信函写作任务,学生大多能够避免案例中出现的错误,顺利地完成任务。

所以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商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统一在案例-任务型教学中。

三、 案例-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案例-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商务知识和语言视为信息。

第一步:信息准备,即案例-任务准备。教师依据实践性教学内容确定任务,搜集、编写、设计案例。注意任务与案例的相关性,同时又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案例必须要具有真实性或拟真性,要有时代感并贴近生活,易于被学生理解;要能集中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二步:信息沟通/信息输入。预先发给学生案例,指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求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和任务执行做准备。介绍案例分析结束后所要完成的任务的内容、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参与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任务执行所需语言和商务知识素材。

第三步:信息处理、内化和输出,即案例分析和案例总结。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辩论,教师应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指派代表阐述各自观点。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讨论主题。案例的分析、辩论必须以英语为课堂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辨和应变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陈建平,2004)”。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总结并非是简单地给出所讨论案例中问题的参考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分析的思路、重点、如何运用理论知识等。然后,重新组织学生按小组对各自分析结果进行小结,小结内容是否以书面形式提交视讨论效果(即是否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而定。

第四步:信息的内化巩固和校正,即任务执行和总结。重申任务的目的、意义及步骤,再次突出与实施任务有关的商务知识和语言(内化信息巩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交互性活动, 在讨论中共享他们的目的、观点和方法,以自我表现的方式完成协商性的任务。最后,由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报告讨论结果。教师不直接参与讨论,责任限于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策略、注意某些语言形式等。在此阶段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口语、写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练习(信息校正),使学生的表达在意义和结构表达上更流利、准确。在执行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应注重任务执行的效果并对任务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结果检查任务的排列、选择、执行过程及任务与任务间的关系,了解要改进的地方,也让学生了解要努力的方向,并调整或重复任务。教师还可以从多方面对任务效果进行分析:认知的、交际的、语言的、策略的、文化的、手段的等方面,使执行的任务与学生的需求及社会人才需求一致(曾文雄,2002)。”

四、 案例-任务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编写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适宜的教学案例-任务。由于国内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尚未形成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依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 收集相关素材,自行编写、设计案例-任务,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在案例-任务型教学中对信息准备环节的一个特别要求是案例与任务的衔接和可操作性,若案例与任务无关,就失去了实施案例-任务型教学的意义。案例-任务应难度适中,过难的案例/任务会使学生无从下手;过于简单,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案例-任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商务英语的课程特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是笔者尝试案例-任务型教学的依据。“商务英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也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商务英语教学应是交际教学法、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陈建平,2004)。”也就是说,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绝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信息沟通/输入环节仍然离不开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只有把概念解释清楚了,理论讲解透彻了,学生才能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完成任务(舒薇,2004)。”

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具备坚实的英语基础是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商务涉及很广,商务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对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保险、金融、国际贸易、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清楚各领域的理论结构,熟悉商务活动的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有效利用学习者积极情感因素的能力,以确保在信息的输出、巩固、校正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任务执行,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内容。

结论

商务英语不是语言与商务的简单集合,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原有语言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应该借鉴商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根据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学习者实际语言和商务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尽量避免因照搬方法产生新的僵化。案例法和任务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使学习者在课堂上了解和模拟真实商务活动,并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语言与商务知识并重,单独运用其中一种,受学生商务知识有限和语言运用能力尚在培养中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有机结合两种教学方法,实施案例-任务型教学,强化语言和商务知识的输入,注重实际输出,并对输出进行及时检查和校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然而,对案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其不足之处。笔者将对案例-任务的编写原则、信息输出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做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案例-任务型教学的不断实践、总结和完善,使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英,莫再树. 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

[2]窦卫霖. 对大学本科商务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3]曾文雄. 商务英语的教学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8).

[3]Mark Ellis. & Christine Johnson.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1.

[4]窦卫霖. 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成功模式[A].见: 贺川生,肖云南.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学术论文汇编[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5]舒薇. 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律英语;专门用途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33-02

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一种,虽然是隶属于英语的一个分支,却又有着其特殊性。在英美法学界,法律英语通常被称为法律语言(Legal Language, Language of Law或Legal-ese),主要是指普通法国家的法官、律师或法学研究者所使用的习惯语言和专业语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法律英语就是法律工作者们在特定语境下所使用的一种工作语言。在目前全球化的世界中,我国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涉外法务活动空前频繁,对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法律英语这一特殊工作语言的法律从业者之需求亦越来越大。

一、法律英语教学现状

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全国除了多所政法院系在法学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开设法律英语课程外,外交、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政治等专业也相继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有的院校还利用自身优势开设了法律英语专业,使法律英语教学趋向系统化、专业化。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法律专业学生开设的法律英语课程;二是面向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法律英语课程。前者则是培养专门的法律英语人才;后者以外语学习为主,并学习一些法律课程和一门法律英语课程。

然而,当前法律英语教学的整体状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目标和定位不明确,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匮乏,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将就如何较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法律英语教学展开探讨。

一般而言,设置“法律英语”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直接阅读、理解英美国家法律知识的能力。故,在某种程度上,“法律英语”是一门类似于“英美法导论”的课程。然而,由于英美是判例法国家,在法律发展各个时期的一些著名的判例理所当然地成为英美国家法律教材的主要内容。例如,美国宪法上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刑事诉讼法上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民权法上的布郎诉教育委员会案,等等。因此,在我国法律英语教学中,借鉴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十分必要。

二、法律英语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随着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理论的发展,案例教学已成为当前我国法律英语教学改革重点研究的对象。

案例教学是指导学生以具体的案例为范本,采用整体阅读法,其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言的知识,积极参加相关的课堂语言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积极思考、自觉参与、了解相关法律事物,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信心,逐步发展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综合技能。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科学地将语言的学习规律与英美法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既尊重了外语教学的特点,也兼顾了法律英语的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1.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

首先,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它更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由被动听课的过程转变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充分表现自己。重点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举一反三,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如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其次,它是一座很好的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典型案例,学生把法律学科的理论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但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无形中锻炼了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是符合法律英语的ESP性质和要求的教学方法―――围绕法律学英语,围绕英语学法律。

第三,案例教学法还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它突破了原有的以老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听、记为辅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法的采用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讨论来理解法律理论和原则的语言特色,其目标是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法律英语教学,教师应该以组织课堂教学为主,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中心。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典型案例,学生在课前进行大量的查取资料、预习准备;课堂中在教师指导下,由老师或者学生们之间提出问题,学生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甚至采取辩论的方式,探讨并得出一定结论;最后由老师从理论上、具体法律规定上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点评,做出小结。

案例教学法的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应该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其目的不仅在于得出某一项法律理念或法律原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习者学会如何用精确恰当的法律语言去感受获得这些法律知识的过程。这也就要求学生通过解读有关司法制度、法律规范、法律习惯及法律文书的英文文献,来学习了解法律英语独具特色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以及文体风格。

3.案例的选取

法律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作为法律英语的教材,决不能只是纯文本的案例分析。从文体来讲,应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著作、法庭审理与辩护、司法文书写作以及个案分析等;从内容与结构来讲,应依次包括法律英语语言特点的分析及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比较、英美律师业介绍、英美主要部门法、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法律以及中国主要的法律规范等等。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要广泛地查找阅读案例,做好充分备课。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资料、预习准备。这些均须有大量的案例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为前提。

目前出现的法律英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形势需要。在质量上,教材要把法理的理性与案例的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包括需要预先掌握的背景知识和技能,提供分析思路、分析方法与基本结论及案例点评。教师要认准那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而形成的案例,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将诸多案例进行组合等方面的加工,使之更加典型化。在数量上,各大院系应当建立比较完善和系统的资料室,或者拥有可观的数量的藏书量的图书馆。

4.师资培养

法律英语的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责任心要求都相当高。教师不但要英语语言功底扎实,还要有广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英美国家的法律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熟悉法律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还要能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来。

客观地说,我国目前从事法律英语教学的教师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教学的现实要求。因此。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投入力量加强法律英语的师资培训,或将现有的法学专业教师派送出国进修,提高他们的法律英语运用能力;或是直接聘请外籍专家、专业教师参与法律英语教学工作;各学校不能各自为政,应互相交流与学习,信息共享,可以通过开办假期培训班或研讨会等形式,共同促进全国法律英语师资力量的提升。总而言之,我们应努力建设稳定一支高水平的富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以求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的参与

作为教学的对象、课堂的中心,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英语水平也制约着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需要在课前大量的查取资料,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在课堂案例分析中积极思索提出问题,围绕主题发看法,甚至辩论并得出一定结论。这就要求他们具备相当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完全采用新的方法可能只有少数“精英类”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或者容易被简单化,效率低下。在必要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融合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取长补短,配合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使课堂生动活泼,富于创造性。

尽管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由于案例教学法符合法律英语的ESP性质和要求,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得到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3

Java语言课程是高校计算机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纵观如今高校Java语言课程教学,很多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影响下,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Java语言课程作为一门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传统轻实践的理念下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模式,它不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掌握了操作技能,有效地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案例教学法改变你Java语言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建立在Java语言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的,然后对相关的案例材料进行精心选择,让学生在特定的案例中以及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组织学生对事件以及案例进行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案例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学习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Java语言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Java语言的操作与实践,针对的就是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目标就是改善目前Java语言课程教学中的薄弱之处,改变传统的Java语言课堂中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情况,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救出来,转变老师的主角角色,使其从讲授者向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单纯的理论讲解向案例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以案例为主线,促进学生积极地探讨、研究以及分析和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案例教学法有力地实现了五个改变:从传统的结论灌输,向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转变;转变老师的角色,使其从讲授者向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方向改变;促进单一的Java语言课堂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促进小课堂与大课堂的结合;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向个性化的考核转变。

2案例教学模式下的Java语言课程改革

2.1 教学内容以案例为主导

Java语言课程作为计算机课程中的重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它不仅重视理论知识更加重视实际操作的能力。在使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结合实际需要整合相关的案例材料,使教学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主线,改变师生之间的教、学的关系,向项目经理以及程序员的关系转变。

老师结合实际需求整合案例,这些案例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价值,通过案例可以模拟出真实的应用环境,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案例学习中使学生学会将已有的知识融入进去,在案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突破知识的限制,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自身综合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学生的Java语言知识,锻炼学生的Java语言技能。

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有价值的,选择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意义的案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实际存在的企业开发系统下具有真实的意义以及实战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挑选的案例的规模要适中,不能远远超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触不可及无从下手,这样的案例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适当规模的项目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达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2.2 实验课程逐步推进、分级进行

Java语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在培养Java语言人才的时候,上机课程是很必要的,学生技能的掌握与提高都有赖于上机实验,不上机实验只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可行的。因此要加强Java语言课程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上机实验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在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有强有弱,因此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为几种类型,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1) 基础验证实验

这种实验是最基础的,它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最基本知识的掌握,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直观与清晰地感受,在实验中巩固Java语言知识,从而为更深层次的实验做好准备。

2) 设计型实验

这是更进一步的实验类型,在这种实验中,由老师设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任务,并给出具体的要求以及成果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自学以及自主翻阅资料的基础上,尽己所能的来完成老师的任务。这种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Java语言知识之后才可以开展的,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创新型实验

这种实验类型是最高层次的,在大学可以有选择性的开展这种实验类型,主要是由老师或者实验室设置题目,或者是学生自己选择题目,这种实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这种实验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于成果不强制一定得出,只需要学生写出自己实验的心得以及体会,将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即可,这种类型针对的学生都是成绩比较优秀且具有创新意识的。

2.3 教学模式的改革

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Java语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将课堂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结合在一起,改变老师一言堂的局面,老师可以讲到一定程度,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以及操作的时间,老师还要积极地引导,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改以往老师自问自答的教学方法,改变老师的传授者的角色,向引导者转变,切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老师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操作。

2)课程作业与案例训练相结合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老师讲授完Java语言课程内容之后,可以根据所讲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课程作业,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 的基本编程能力,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基础性实验的数量,逐渐向案例靠拢,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使其合作完成案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实践以及合作的能力。

老师给予相关的企业案例之后,学生小组就要根据案例项目的要求进行合理地分工,主动地查找相关的资料,在资料的辅助下,自主地设计出相应的方案,改变了以往老师给出设计方案让学生直接按照要求与步骤进行操作的状况,整个案例项目都要学生自主的完成,老师不参与,更不能将源代码等给学生参考,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以给予指导。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设计的方案甚至比老师的还要出色,即使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或者是走了很大的弯路,但是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着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标。

2.4 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在改革Java语言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处于教学的末端但是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案例教学模式中强调将案例贯穿于整个Java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因此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Java语言课程考核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素质的Java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了,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可以将其变成大作业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大作业就是老师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自由组合,对案例进行开发与研究,从而得到一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及操作性的项目,大作业可以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在学期末可以通过小组同学的多媒体演示以及现场答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在此基础上对小组的作品进行打分,从而形成每个人的大作业的成绩;平时成绩则是建立在学生课堂回答问题以及平时的小作业和实验成绩的基础上,这两部分作业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改变学生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理念,改变其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的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4

关键词:中职; C语言; 案例教学法;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23-001

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加快了教学改革步伐。中职学校要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确保课程与职业特色相符,以此培养出技能强、素质高的毕业生。本文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联系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中职教育的使命。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即在课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教学目的,教师将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分析、表达观点的教学方式。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学生会进行角色的代入,以亲身体验的方式积极思考与探索,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也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1.真实模拟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提供的案例是真实的,不可胡编乱造,最起码的要与书本知识、应用实践有关联。也就是说,中职C语言课程中的案例要取自生活,来于生活,确保案例的鲜明性、生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的眼光,让他们感受到知识应用时的真实场景。

2.扩展性

要求所例举的案例在立足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内容适当的扩展。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上来,丰富案例的实质内容。

3.导向性

有的教师喜欢在选择案例上大费周章,希望选择的案例内容丰富、特点鲜明,过多的关注到了案例的形式上来。其实,引用案例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其目的都指向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在选择案例时,应该站在课标要求、课程教学任务上来,不能盲目,要有一定的指向性。

二、案例教学法实践分析

中职学生接触计算机C语言的时间并不长,对内容会感到陌生。因语言学习比较枯燥,这更降低了他们对此的兴趣。所以,案例的选择要确保与学习、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要在案例中突出教学内容,更要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任务要求。例如在讲解break与switch语句时,可以引入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案例;在讲解嵌套、if语句时,可引入“三好生”的评定条件为例子。选择与生活有联系的案例,可让学生觉得计算机C语言不仅仅是停留在机器当中的,它也对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有巨大的帮助,以此拉动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效果。

1.导入案例

在讲解switch语句、if语句时,引入了学生考试成绩统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第一,教师要将统计成绩的方式向学生讲明。如通常的情况是,将日常课程成绩分为A到D四个等级,考试笔试成绩占80%,二者的总和变为学期成绩。其计算过程是:将A-D四个等级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即等级转化(A-20,B-15,C-10,D-5),然后再加上80%的考试笔试成绩。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设计程序?

2.分析程序算法

首先,学生输入日程成绩等级、考试笔试成绩;若以a、b、c、d来表示日常课程成绩等级,那么要确保转换得到对应的大写字母;对比预先的设定等级分数对应值,进行二者间的转换;总成绩等于日常课程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80%;得到某位学生的期末成绩。

在程序算法过程中,也可以预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转换大小字母时,完全可以由学生去独立解决。教师先不把此注意点告知学生,学生在编程环节,将会发现一些字母应用上的故障,在主动发现的前提下,印象也会更深刻。

3.重点解析

在此案例中,不要过多的把重点放在案例本身上去讨论,而要注意switch语句、if语句的格式与执行过程。另外,还要回顾前面课程中讲述到的问题,如逻辑预算、关系预算等。

三、浅述运用案例教学法时的注意点

1.案例的适当性

作为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我们可以从生活、工作中寻找到许多可以运用于C语言教学的案例。但是,在众多数量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却是一项困难的事情。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对比选择。比如,学生的知识水平、案例难度、教学进程等,以便于学生消化知识。针对中职生而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适当从简,因为学生在解答简单的案例时,是能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的,并激发其继续学习的愿望。

当然,选择的案例是可以从生活中索取的,不一定要从课本上选取。为此,教师应该扩大知识面,保证选择的案例同教学目的有十足的贴合点。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运用

即使引入了案例教学法,教师也可以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式来辅助,如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因为计算机教学的时代性、工具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多如牛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适合辅助于案例教学,这就要针对性的选择了。

最后,做好结果评价。教师不仅要在学习案例时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也要在课终做总结性的评价。结果评价是总结案例教学实施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持学生积极性的最终保障。

四、结语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面前,中职学校更要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考虑C语言的特点,本文以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分析了课程实施步骤,希望教师能够精心选例、合理运用、客观评价,保证教学质量能够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于风雷.中职院校C语言基础的讲解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77-77

[2]杨雪萍.探讨中职C语言课程中算法,实现游戏化展示[J]华章,2014,(17):262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5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汉语言类课程设置

相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更注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之相衔接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也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专门组织专家制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便将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为“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开设的汉语言类课程本应服从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但长期以来语言课程的教学都偏重于语言知识体系的传授,未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困难,并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不同于举例和练习)。这是一种在西方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目前部分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院校虽然开设了案例教学法课程,但其在整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仍比较低,大多还停留在偶尔使用案例或举例的层面,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尚需深入研究探讨。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本科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与理解能力更为欠缺,更需要有鲜活的案例对其引导与启发。因此,笔者主张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汉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应大力引入案例教学法,从而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学提前了解走上教学岗位后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促使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反思,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以对外汉语教学课为例来说明在语言类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以期抛砖引玉。

参照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笔者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一)课前(筹备工作)

课前,教师应做以下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师事先要了解学生,然后考虑将不同性别、性格、学习习惯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讨论时有助于优势互补,也可以促进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2.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列成表格,然后将与此相符的教学案例及学生讨论的问题附在其后。当然,教案设计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太死板。因为学生的讨论是变化的。

另外,案例涉及的问题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不宜列得太多,否则会导致偏离主题,对每个问题的讨论也不够深入。

3.案例选择及教学重点的确定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课中案例的选取,可以采用朱勇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一书的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世界各地的35位教师的教学日志,是宝贵的一手资料。该书编者按“案例”、“分析”、“思考”、“阅读”的体例排列,不仅可以让人对教学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借鉴专家对案例的分析。该书“分析”后设有“思考”,有的思考选自案例本身,有的是对案例的延伸,大多对学习者有启示作用。“阅读”部分其实就是参考文献,旨在提供针对性强的资料,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视频资料作为教学讨论案例,如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就是很好的案例。

选择好案例之后,还要考虑案例哪些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可设置过渡性问题,或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板书、教具或场地的安排

教学过程中有静态板书与动态板书,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具体来说,那些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板书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需要提前板书。

此外,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有相应的教具辅助学生理解有关理论,又或者为了适应案例的内容需要将学生分组排座(圆桌式或横列式),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

(二)课堂实施(案例讨论的组织工作)

1.案例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吸引人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导入,如可以提前复印案例发给学生,还可以用投影、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表演教学(需提前准备)等。

2.案例的讨论

讨论可以是开放式讨论,也可以是封闭式讨论。如教师不提问,给出案例让学生自己从案例中认识问题,这是开放式讨论;也可以事先给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封闭式讨论。前者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多角度思考问题;后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朝教学目标靠近,有利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不参与讨论,但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必要的争论与创新思维。

全班学生事先分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发表本小组意见。各小组观点可能一致,可能相左,也可能互补,教师适当地进行几次阶段性小结或点评是很有效的教学办法。

3.案例的总结

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又或提出新的问题供大家深入思考,对重点问题要强调。

在案例讨论中,学生通过思考建构自己的认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老师的总结,强化、纠正认知。这些知识结构的建立比老师单独讲解要生动、牢固得多。

(三)课后(交流与考核工作)

课后,教师应与学生交流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为下一次的案例教学做准备。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给予他们评判,以分数的形式呈现。

考核方式可以将小组和个人结合,如:

学生得分=小组集体分(占50%,由教师打分)+个人分(占50%,由小组长打分)

这样小组之间有竞争,小组内部也有竞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讨积极性。另外,讨论结束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讨论过程与结论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老师,作为老师评分依据。

四、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与其他教学法一样,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类课程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缺乏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目前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尤其是海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极度缺乏,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央青从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案例教学的重要支撑、建设环境、潜在用户群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构建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为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广大专家学者和汉语教师,特别赴海外一线教师,应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从宏观掌控局势,又要从微观洞察;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老到的实践经验;既要有教学技巧,又要有课堂管理能力;既要有预测能力,又要有应变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最好能得到一些专业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三)课堂学时不足以保障有效的案例教学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对教学学时有严格的规范,而语言类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因此,语言类课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中会存在课堂教学学时不足的情况。此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我们经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开辟第二课堂,将部分讨论放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局限性,教师对其唯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编号:2012G072;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研项目“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类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Z].北京.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3]央青.工商管理案例库对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3,(5):88-93.

[4]高熏芳.师资培育:案例教学的发展与应用策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8-9.

[5]李为民.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38-40.

[6]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6

1我国计算机专业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面向可视化编程的专业学科,它在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功能性以及专业性,因此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思路,由此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我国计算机专业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如下。

1.1教学目标。VB语言程序设计是我国计算机专业教学重点,也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它在教学中整个工作都是围绕着程序设计开展的。我国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的指出,VB语言程序设计的目标与任务就是通过该课程教学,让学生主管认识到计算机世界的算法思维、表达方式,并能初步掌握VB这一面向程序设计的语言,在工作中有效的解决各种编程问题。

1.2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的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包含了:VB语言程序设计基本知识、VB语言程序设计的算法公式以及设计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思维和习惯。

1.3VB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特点。VB语言程序设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强、内容复杂的教学工作,它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能依赖于各种已经设计好的应用软件,当然除了一些特殊的应用程序之外,也不是对已经存在且得出结果的信息进行加工,而是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各种新问题,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科学的解决这些问题。就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进行分析,它在教学中有着逻辑思维要求强、结构复杂、注重分析、注重过程以及仔细查错等教学特点。

2计算机专业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新方法

计算机专业的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本身是一门集技能、知识、实践及经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在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实践与理论要求,因此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各种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操作技术。尤其是在程序设计部分,对于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更为严格,只有科学掌握种种适用于各种实践、操作要求的技能,才能让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不被社会所淘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和注重教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的引入,通过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在计算机专业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2.1实例教学法。VB语言程序设计同其他语言类的程序设计课程一样,它在教学中都需要学生提前掌握VB语言基础知识。由于VB语言基础知识本身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在教学中如果仍然沿用顺序教学、满堂灌教学以及填鸭式教学,那么教材前面的基础概念讲述的枯燥必然给学生学习态度造成影响。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甚至给学生造成厌学、弃学的心理,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刚接触VB语言的时候对该课程的认识低,对各种概念和认识完全不理解,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学生思维受限制的现象。面对上述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采用实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各种专业知识设计成为一个具体的实际案例,在案例中包含当前课程中需要讲述的概念、定义以计算法,以案例的形式由浅入深的给学生讲解各种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各种知识。但需要注意,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设置不能太多,只需要设置的精准、巧妙便可,让案例将教学中所接触的一切概念系统、科学、明了的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需要编写一个程序,那么要求输入两个实数,且打印出乘积(具体的程序截面图如图所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程序进行分析、判断,让学生从程序分析与判断中明确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相信老师讲解简单、学生理解容易,也让学生乐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2.2任务驱动教学法。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教学工作人员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通常都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进行优化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中是以构建灵活、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各种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设置到教学方案中,并经过整理之后形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解决和研究这些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设计计算方法,完成相关的程序设计工作。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中,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研发的方式学习,是一种独立思考、自我钻研的学习过程,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我钻研、自我创新的素质。

2.3多媒体教学方法。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由于本身专业知识内容多、实验多的特征,其在教学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算法以及结构流程,而这些算法以及结构流程通过口头阐述很难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其过程。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效果就显得十分明显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采用这种方法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网上自我钻研和解答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即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制定出一套科学、系统、有序的教学新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研究,多媒体教学方法是一种节约板书时间、教学效果好、编程设计直观的教学方式,它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选题分组阶段:由教师给出若干个题目供学生选择,然后每四到五人组成团队,进行合作开发。系统实现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系统调查、系统分析、进行模块划分、责任到人。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