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公司工作总结范例6篇

咨询公司工作总结

咨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1

转瞬间已经又到年底,今年在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此对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公司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与学习,在专业技能上、思想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这一年的我公司在淮阴区政府采购项目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下面我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介绍这一年来我们公司的工作总体内容:

1、项目数量全年共开展政府采购项目24个,项目总预算价约1900万元,中标总金额约1800万元,项目数量和规模还有待提高,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同时,业务能力、服务水平、认知能力、把握项目全过程的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2、的一个项目在招标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的案例分析:

淮阴区城区解困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东城美居小区采购变压器项目起初是公开招标项目中的一标段流标后,因项目数额未超过50万,改为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在公开招标时曾因下面这条资格条件有争议:投标人提供所投变压器产品自2013年以来在省电网设备和产品采购活动中的中标业绩5份(含)以上(以中标通知书或采购合同为准)。

在开标时清江变压器就以浙江省某单位业绩合同5份提交开标现场,引起争议:招标文件设定的省网是指江苏省电网设备产品采购活动中的中标业绩,而清江变压器厂提供的是浙江省的中标业绩,评委小组也一致认为此业绩不符合资格条件要求,引起争议之后,评委提议让清江变压器授权人在网上联网查到该厂家提供的业绩属于省电网设备产品采购活动中的中标业绩,当场在开标室查询一直没有结果,但最终以符合资格要求的投标人不足三家而流标。

二次挂网是以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制定文件前应采购人提议让我电话征询前期来参与投标的各家供应商,综合考虑之后其业绩条件调整为:谈判供应商提供所投变压器产品自2013年以来在江苏省电力居配工程招标业绩中的中标业绩1份(含)以上(以中标通知书或采购合同为准)。

挂网直至开标前一天采购人和公司分别接到清江变压器厂的电话,称第一次参标的几家供应商均没有江苏省居配工程中有业绩。谈判现场清江变压器没有参与本次谈判,共三家供应商响应本次谈判,经谈判小组审查各家供应商均符合资格条件要求。且在谈判现场有供应商提出对友邦变压器的业绩的质疑,针对供应商提出的质疑,谈判小组再次针对友邦提供的业绩审查,最终认定该业绩符合本次谈判的要求,推荐为第一成交供应商。

在结果公示期内接到清江变压器以个人名义发的质疑函,针对友邦的业绩真实性提出质疑。

分析:引起质疑投诉的焦点是资格条件中要求参与谈判的供应商必须提供江苏省居配工程业绩1份。本案质疑反映了政府采购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即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应当如何认定?如何处理?

如果供应商确实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的,应当认定中标结果无效,并依法进行处罚。《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条 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的;

(二)采取不正当手段诋毁、排挤其他供应商的;

(三)与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者采购机构恶意串通的;

(四)向采购人、采购机构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五)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采购人进行协商谈判的;

(六)拒绝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供应商有前款第(一)至(五)项情形之一的,中标、成交无效。

本案例中友邦变压器已经提供业绩证明,证明该业绩属于江苏省居配工程业绩。后期友邦变压器又在提供业绩的供电系统开来了证明材料,采购人代表和监管部门成员共同去了镇江句容供电公司实地去考察,证实该业绩符合本次采购文件的资格要求。

 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中,我们会继续不断的努力,每一年都有自己的进步,每一年都会有自己的成长! 

咨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2

新加坡由于受西方殖民地的影响,受到英国的影响比较深远,其规范基本以英国的设计规范为蓝本并结合其本国的实际情况。国内的规范是以苏联的设计规范为蓝本,根据中国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同时也参考了很多日本和美国的设计规范。例如1)防雷规范:新加坡标准CP33基于英国标准(BS6651:1992)的《构筑物避雷的实用规程》;我国的建筑物防雷标准最早为GBJ57-83,1994年11月由起草人林维勇先生按IEC1024-1进行了修订,即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及最新的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关于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新加坡则没有关于负荷等级的准确描述,而是用如下来限定:电源供应分为初级(pri-marysupply)即正常电源和次级(secondarysupply)即应急电源,当正常电源出故障时由应急电源供电,而应急电源可以由发电机、UPS、蓄电池等供给并规定了允许停电时间;而国内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的描述:“3.2.1用电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电气设计规范一是根据电气科学理论和建筑学理论来制定,二是根据长期以来实际工程经验总结来制定。国内外规范条文的本质是相同的,不同在于一些细节上的作法有所区别和尺度上深浅不一,在应用中应把握本质的基础上注意细节和尺度。

2责任不同(建筑设计院、咨询顾问公司)

很明显从公司的命名就可以看出不同,设计仅局限于设计一项任务,而咨询顾问范围更广。新加坡各个专业的咨询顾问公司由不同公司来承接,一般分为建筑、结构和机电等咨询公司,但建筑咨询顾问作为龙头专业负责跟业主签订咨询顾问合同,结构、机电等其它咨询顾问公司再与建筑咨询顾问公司签订合约,整个工程咨询工作由建筑咨询顾问公司统一协调。由建筑、结构和机电三家咨询顾问公司经过跟业主及工艺设计公司经过开会讨论明确设计目标、意图并提供各自的条件,并经过跟其它设计公司以及业主多次讨论征求意见,最后由各个专业的咨询顾问公司进行设计。首先,先提供招投标图纸(tenderdraw-ing),只作为提供给业主和承包商作为招投标的依据;其次,确定完承包商后,咨询顾问公司继续细化机电各专业的图纸并最终提供扩初图纸(workingdraw-ing)作为施工的一个依据但不可以直接用于施工;再次,由承包商根据扩初图纸结合自身的专业性提交出详细并且可以用于施工的图纸(shopdrawing),并由咨询顾问公司审核批复方可用于施工。最后,由承包商根据现场的安装情况提交出准确并符合现场的竣工图纸(as-builtdrawing)及操作维护手册供业主方存档及后期维护使用。建筑电气专业的部分设计内容又有专业的咨询顾问公司,以本工程为例网络、音响和BMS系统由其它咨询顾问公司设计。国内建筑设计院建筑、结构、机电施工图阶段由一家公司完成,并将施工图用于业主报批、招投标、施工等;方案、智能化、装修等可由其它设计公司完成。

2.1施工前阶段

国外:机电咨询公司根据业主和规范要求设计出招投标图纸并提供给各个招投标承包商。机电专业的咨询顾问公司和业主共同来对投标的承包商资格等进行审核并最终确定承包商。电气专业的承包形式有两种:一是由业主和咨询顾问公司共同确定;二是由确定的总承包商自己审核和确定分承包商。电气专业的分承包商可以细分成:强电系统、消防报警系统、BMS系统、门禁系统、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分承包商等。各个子系统里面也可能出现细分例如强电系统里可再细分为发电机、变压器等。整个工程中的设备和系统由专业的分承包商共同承建,以达到整个工程的建设的专业性。确定BMS系统、门禁系统、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承包商时,因为此系统并非由机电咨询顾问公司来设计,而由这些系统承包商自己的咨询顾问设计,故此投标阶段也确定了由分承包商自己指定的咨询承兑公司。国内:由设计院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出方案后提交规划局,再由规划部门邀请专家及各职能部门进行上会审批,审批通过后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将施工图提交给施工图审查所及各个政府主管部门(消防、人防、规划等)审批后,业主以审批过的施工图为依据进行招投标,招投标由业主来实施,设计单位不参与。随着国际化,全球化,越来越多大的项目的招投标也引入了国外机制,由业主和设计单位一起参与,由于设计单位更清楚业主要求及设计意图,可以协助业主把控招投标细节,以达到成本和工程质量的最优控制。

2.2施工阶段

国外:中标的各个承包商必须在咨询顾问公司的扩初图纸基础上进行深入和细部的设计并提交出各自的施工图纸。分承包商提供的施工图还不能真正用于实际的施工,应将这些施工图纸提交给建筑、结构、机电咨询顾问公司并经审核签字方可用于施工。由于一个专业一份图纸需要经过建筑、结构、机电咨询顾问公司的审核,往往施工图纸的审核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再由总承包商根据建筑、结构及机电专业所审核过的图纸绘制出工程的综合布置图CSD(com-binedservicedrawing)并交与建筑、结构及机电咨询顾问公司审核并用于指导现场安装。除了需要提交施工图外,总承包商需将工程计划及重点难点工艺的施工方法,各个承包商需将各自的施工材料及设备列表提交给咨询公司进行审核。所有的施工图纸包括综合布置图、材料、计划、施工工艺审核通过后,各承包商方可进行施工作业。其中电气分承包商根据审批通过的施工图并结合综合布置图方可开始照图施工。另外施工过程中由咨询顾问公司委派现场工程师(Resideengineer)长期驻扎现场对工程的进程和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咨询顾问公司有责任定期同各个承包商举行工程协调会议,讨论技术问题和监督施工进度,便于实时了解施工进程、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当出现对于工程造价和系统有大的改动时,咨询顾问公司必须根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现场实际情况从新更新设计图纸,对于一些细小的改动直接由分包商进行图纸变更后让咨询公司审核批准。咨询顾问公司向承包商传达工程变更主要采用:EI(engineer’sinstruction),ED(engineer’sdirection);而承包商与咨询顾问公司书面沟通的工程联系单主要采用:RFI(requeseforinformation)和CVI(Confirmationofverbalinstruction)。施工过程中由业主指定的专业分包商的所有工程进度款都必须经由各专业现场工程师及专业咨询顾问负责人进行复核签字,经由总承商、造价审计、业方等各方签字方可以支付,而总承包商的工程进度款的对付同样得经由各专业现场工程师及专业咨询顾问审核。国内:在施工前由业主主持,设计院进行施工图的会审会签解决图纸问题。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由承包商在专业监理的监督下按照施工图施工,小问题可以由承包商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现场解决,若有难于解决的问题再与设计院协商并通过工程联系单和变更通知单的形式解决。设计院对整个施工的时间计划等均不参与,所使用材料和设备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均可无需设计院再次确认。

2.3竣工验收阶段

国外:首先,由机电包商在现场工程师监督下根据测试计划对机电系统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提交给咨询顾问公司设计师。电气专业先按照各个分承包商所负责的系统进行测试,最后结合各个机电专业进行综合测试。其次,咨询顾问公司在内部测试完毕后,安排组织政府相关部分对机电及整个工程进行验收并出具准证。依次为:机电验收RI(registerinspec-tion)、整体RI(resisterinspection)、紧接着由政府部门环保ENV、环境部和公用事业局PUB、消防安全庇护所部门FSSD进行验收,最后由新加坡建屋局验收,合格后出具TOP(temporaryoccupationpermit),取得TOP为政府部门的最终认证。最后,咨询顾问公司的现场监理工程师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列出需要整改的清单并监督承包商在一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国内:由承包商在监理的监督下对各个系统进行测试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由业主安排政府相关部分(质检站、消防、人防等)和设计院共同检验工程的质量并取得政府批准文件,该工程方可交付使用。

3总结

咨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3

但对于本土IT咨询公司而言,曙光依然遥远,漫长的“黑森林”还看不到尽头。曾经是本土IT咨询业“旗帜”的汉普公司几经易手,东家从亚洲物流到联想,辗转到亚信,最后回到汉普员工手中。虽勉强幸存下来,但生计却成问题。更多的本土IT咨询公司,归于沉寂。而金融危机的肆虐,使得IT咨询业的“寄生公司”涌现并伤害着整个行业。

当前的IT咨询业,果真是“一群聪明人,抱着一些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打得头破血流,还乐在其中”吗; 对这个被称为“IT链条利润最丰美”的一环,中国本土公司真的无力沾染吗; 在中国本土IT咨询公司“集体沦陷”的背后,是自身的实力不济还是用户的“媚洋崇外”?本报记者对国内的IT咨询公司进行了调查,力图去探讨其发展之道。

卖不出高价

“中国企业的钱太好赚了!”每每听到国外咨询公司的顾问这样的言论,博锐特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邓洪鉴就感到一阵心寒。那些以IT咨询业务为主业的本土公司,目前基本上没有一家能赚钱的。

2001年,时任汉普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的张后启以一句“办中国人自己的咨询事业”打动了邓洪鉴,使其加入了汉普。但这几年,邓洪鉴却看着曾经辉煌一时的汉普,几度辗转,东家从亚洲物流转到联想,到亚信,再回到汉普员工手中。“虽然现在能够生存下来,但基本上不赚钱。”

不仅仅是汉普,2004年远卓被凯捷并购时,尽管只签订了一个业务转让协议,但3位资深合伙人带着50位顾问集体投奔凯捷,事实上导致了本土咨询另一艘旗舰的消失,只留下7年的品牌和400个案例。

与IBM、HP、埃森哲等公司“卖完硬件卖软件、卖完软件卖服务”的模式不同,本土咨询公司的咨询业务并不赚钱,客户带来的运维外包业务才是利润的来源。纯IT咨询公司的生存十分艰难。缺乏核心技术、产品低端、价格战等传统产业中的普遍问题在IT咨询行业随处可见,更严重的是,“本土化”这一优势,反而成了本土IT咨询公司的一道天然屏障。

“客户都想买最好的软件,请最好的咨询公司。但他们恰恰忘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在外企做事的也都是中国人。”邓洪鉴说。跨国咨询公司销售时,经常将“最佳业务实践”挂在嘴边,而这些跨国经验搬到中国后,可借鉴的部分往往只有5%。“好比你给了100元钱,其中有95元都是浪费的。”

事实上,许多客户的管理者往往是多花钱买放心,“这是一种推托责任的方式。他们认为,如果用了世界上最好的咨询公司做都失败了,那么用其他公司也肯定失败。”而许多企业老板则好高骛远,买国外的咨询服务,与同行比较时亦能高人一等。

在很多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眼里,本土咨询公司的报价最多只能是跨国公司的1/3。“你的价值就只能值这么多,如果超过这个价格会认为是漫天要价。” 不仅是邓洪鉴,整个行业都很无奈。

“咨询的价值不被认可,这是整个咨询行业都面临的问题。”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表示,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本土公司,跨国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咨询公司的报价一般都按照“元/人/天”来计算,其中,差旅、礼品、调研经费等“硬成本”都是必须花的,此外还有顾问费、员工工资等运营成本,客户的不认可和压价使得原本的脑力劳动变成了低端的体力劳动。

而且,“咨询”作为咨询公司的产品,并不像实实在在的一个产品那样成本可控。“例如,客户要求项目在一个月内必须做完,但他的要求随时在变,这样就导致项目很难按期完成。时间拖延很难说是谁的责任,拖的时间越长对咨询公司越不利。”曲晓东说,很难获得客户足够的满意和认可,是整个咨询行业面临的问题。

但在同等的状况下,跨国咨询公司可以凭借自己的“硬品牌”报较高的价格,这就出现了有的跨国咨询公司的营业额并不大、但单个项目的利润率比较高的普遍现象。而本土咨询公司则由于价格低,即使项目多,但单个产品的利润率过低,从而导致规模上不去,利润状况并不理想。

流浪的“寄生公司”

张强(化名)是一名独立顾问,在金融危机风暴中,他所在的咨询公司裁员了,许多像张强这样的顾问涌向了市场。现在,张强自己成立了一个“皮包公司”,手里拥有一批像他一样的顾问资源。遇到跨国公司需要外包的项目,就把来自四五个不同公司的独立顾问迅速组成一个咨询团队。

“我们和其他顾问一样,穿西装、打领带,拿着公文包,只不过名片上永远只能印着别的公司名称。”谈起这些,张强难免有些惆怅。与原来的工作比起来,他现在没有归属感。

在IT咨询业中,像张强这样的公司很多,占咨询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这种公司有点“虚拟”的感觉,不用自己找客户签单,平时没有任何成本,依靠与跨国咨询公司高层的私人关系拉单子。他们有长期的合作,有良好的信誉和成百上千的顾问来源。他们依靠赚外包的“小钱”生存着,有的也能过得很好。但是,“这种‘寄生公司’对中国咨询业本身来讲,是弊大于利的。”邓洪鉴这样说。

两年前,这种独立顾问十分抢手,供不应求,顾问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今年,随着许多咨询公司因为不景气而大量裁员,大批这样的顾问就被空闲出来了。

“在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的生存都有问题,产品卖不出去,哪还有精力和资金搞IT咨询?”张强说,在许多公司眼里,“咨询”是一个软,比软件还“虚”,早一天做还是晚一天做,并没有太大影响。“老板都飞到美国、欧洲抓客户了,哪有功夫管IT。”

因此,国际经济大环境和国内的行业环境双重作用,造成了顾问闲置的情况。“例如IBM包给我一个项目,我有很多独立顾问可以选择,你不干总有人干。如果是4万元一个月,我至少能抽到5000元。”张强认为,在“人多工作少”的现实面前,总有人要先低头。

做咨询的都是聪明人。“现在的市场状况就是一群聪明人,抱着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打得头破血流,还乐在其中。”邓洪鉴亲身见证过两家企业信息化的经历: 使用同同一款软件产品,几乎在同一个星期启动项目的两家企业,但因为选择了不同的咨询公司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在选型时选择国内IT咨询公司的企业,只用了6个月时间使整个项目顺利上线,运行半年后开始在全国分公司推广。

而另一家企业在跨国咨询公司和本土知名咨询公司间犹豫不决,本土公司报价300万元,跨国公司则将原先的800万元费用压缩至500万元,这家企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跨国公司。

尽管本土咨询公司比较小,经营成本相比跨国公司较低,但这个成本优势顶多只有20%的差距。“由于来自总部的经营压力,这个报价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已经很低了,因此不得不降低顾问的水平,甚至只出一个项目经理,其他顾问全部外包。”邓洪鉴告诉记者,许多跨国咨询公司的下面都寄生着一批独立顾问的公司。而IT咨询项目最重要的一点是团队合作、协调沟通,来自不同公司的顾问,在分配任务时则很难协调工作和默契配合,因此导致了上述项目的一拖再拖,至今没有上线。

这样的事情在IT咨询业屡见不鲜。在客户眼里,IT咨询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而过度的不规范竞争造成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难道本土IT咨询公司想要生存,就只能放弃品牌建设和规模发展吗?

规模化“双刃剑”

在所有IT咨询公司眼里,规模化是一个永远的痛。

见到张后启是在上地中关村软件园金算盘新的办公室里,公司刚刚搬过来,人还没有坐满。“我经常想,如果再让我创业,我可能还会选择IT咨询。”这位原汉普创始人、现任金算盘总裁兼CEO始终对IT咨询有一份特殊情结。

“IT咨询是一个好行业,而且能够迅速做起来,但很难发展成很大的规模。”这一点张后启仔细地想过。规模化发展的本质取决于人,要求每个人都像合伙人一样,做方案、打客户,“一个小团队做一两年,可以生活得还不错,但要复制和规模化应用,太难了。”

可以说,当年的汉普是几乎接近成功的一家公司。在汉普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很多项目都可以直接跟全球5大咨询公司叫板。“我们有一批非常能干的人,从不做重复的行业客户,一个顾问同时带几个项目,几乎每天都在创新。”张后启说,正是这种过快增长和过度创新,使他忽略了咨询业一个最基本的规律: 客户的满意度是至高无上的。过多的市场扩张、做不完的单子、有限的顾问、不断累积的新方案新产品,难免顾此失彼。而种种弊病导致的现金流的问题,最终令汉普难以支撑,不得不走上出售的道路。

以前,汉普在最好的办公地点租用最好的办公室,装修也极尽豪华。“这只是表现品牌和信誉的一个手段,尽管很肤浅,但如果你要让客户认可,这一点很重要。”张后启知道,IT咨询入行易,做强难。要穿越IT咨询有形的壁垒,独占鳌头,必须靠扩张。“如果顾问团队不上规模,只局限于几个行业,收成就只能是小康水平。”

其实早在2000年前后,张后启就认识到中国咨询业的弊病。咨询顾问的薪酬很高,企业即使没有单子,成本支出依然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成了惟一出路,因为只有资本才能支撑公司的高速增长,才能扩大规模。但如何做大规模,规模大了如何管理,对咨询公司也是一个难题。

“所有咨询公司面临的问题都是类似的,即规模做大很难。”曲晓东说,在咨询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不一定成正比。想赚钱就必须多做项目,但每个客户几乎都要定制化的产品,质量管理越来越难,最终导致失控。“规模如同一把双刃剑,规模小撑不起成本,规模过大也有可能被撑死。”

咨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4

Ⅰ论文研究的理由和意义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8.9万亿元,咨询业的营业额却只有近100亿元,咨询业占的比例仅有0.11%,而且这100亿元中还包括移民、留学服务和部分广告设计方面的收入,真正面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咨询的营业额不超过10个亿,大概只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咨询业的营业额已突破300亿美元。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咨询业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重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

从1980年开始,在国家经贸委的倡导下,由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牵头,通过学习与引进国外咨询业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正式开展企业管理咨询。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国人对咨询业功能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咨询机构更多是持怀疑态度,甚至一部分人还把他们当骗子对待;从业人员素质低,行业专家也不热心参与;国家对咨询业重视不够,行业管理漏洞多等等,导致咨询活动不广泛,市场容量狭小,与国外咨询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尽管目前我国咨询业发展不尽人意,但有专家分析说,一旦某个咨询业企业专注于某一类特殊的咨询服务,就有可能开始“自我创造”的过程,一方面累积了提供此类服务的经验,另一方面树立了自己在此领域的品牌,有助于锁定一部分客户,锁定一部分需求。因此,我国咨询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管理咨询就是如今较被看好的咨询业种类之一。

据专家介绍介绍说,“200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约1亿美元,美国达到1600亿美元。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尤其是面对目前陷入困境的国企、私企,管理咨询正好能派上用场。依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1999)》的调查数据来分析这个市场:到1998年末,我国共有工业企业及生产单位797.46万个,如果按1/3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来计算,我国就有42.27万个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我国民营企业大约有300万家,按6%的民营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服务,就会有18万个民营企业加入到管理咨询需求行列中。全部加起来60多万个企业,就有60亿元的管理咨询投入。偌大的市场,目前已经吸引了数家外国管理咨询公司进驻我国,抢占咨询业滩头阵地。

尽管由于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管理咨询业主缺乏准确的核心业务定位;资金实力有限、咨询质量不高、管理咨询队伍规模小且素质不高、整个行业组织管理较弱,中国管理咨询行业与国外管理咨询行业相比还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中国管理咨询业也自有其优势。比如,中国的管理咨询业经营者们,对于中国的国情、历史与文化要比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理解的深透、全面、具体;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低成本以及交易费用;对细分市场信息有着更多的了解;便于联系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关系与营销渠道;更能够与客户沟通等等。

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状况呈现以下特点:咨询水平不高、企业对咨询缺乏认识、国外咨询公司垄断市场和同业竞争无序。

中国咨询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企业对咨询的需求不断增大,但中国咨询业存在很多问题,在面临国外咨询公司的冲击,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咨询业将在一个真正意义的市场环境中发展。中国咨询业除了走联合之路,实现优势互补、苦练内功、提高素质、利用IT进行创新管理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及实践外,要加强与客户互动和通过最优的性价比来拓展市场等自身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

咨询业的市场营销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客户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创造顾客满意并且获取利润。营销手段必须要满足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当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中国管理咨询业在面对巨大市场和问题时,更应建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运用合适的营销方法和技术,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把握住市场的机会,将中国管理咨询业这个巨大的新型产业推向良性发展,与国外进入中国的咨询公司抗衡,占领应有的市场份额。所以研究中国管理咨询业及其市场营销有着重要的意义。

Ⅱ国内外管理咨询业发展及其研究情况

从历史的角度看,管理咨询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以泰勒为代表的“效率”顾问工程师将其科学管理理论运用于企业之中,他们不仅从事改善企业管理的研究活动,而且深入企业生产组织领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从而很快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又形成一代新型的管理咨询顾问队伍,他们具有多方面才能,能正确提供各种专门的服务,并向经理和委托人提供所需的目标及其实现方法。1935年,心理学家博思(EdwinBooz)建立了博思咨询公司,管理学教授兼注册会计师麦肯锡(James0.Mckinsey)创建了麦肯锡咨询公司。在这些管理咨询公司中,管理咨询顾问形成了强有力的管理专家集团,他们通过具有独立性和开创性的管理咨询活动,帮助企业经理作出客观、有利的选择。通过把专门的管理知识转变为具有高效生产性的能力,管理咨询组织为管理咨询建立了信誉,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促进了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企业间的竞争空前激化,以用户为中心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复杂化。进入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973年,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滞胀”,加之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产品换代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化,给企业进一步成长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西方管理咨询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界市场瞬息万变,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企业如日东升,企业跨国经营迅速发展。这种变革不仅给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管理咨询业的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咨询业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1994年咨询业在全世界的从业人员达250万人,总收入为500亿美元。

中国咨询业先天不足,发展天生畸形,后天还发育不良。从1978年起发展至今,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官商主导期。在由“领导决策”转向“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后,出现了较多由社科院、科协系统和大专院校筹办的非独立的咨询机构,这类有政府背景的咨询机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占据了咨询业的主导地位。这时期,国内经济仍是以计划为主导,由于商品短缺和价格双轨制政策的存在,也出现了一些打着“信息咨询”招牌的咨询公司,依靠政府资源,利用政策上的空隙倒卖计划内紧俏物资、进出口批文和计划额度等。难怪人们对咨询公司一开始就产生了投机取巧的误解。80年代中后期,中国咨询业开始了第一次大整顿,民办咨询机构纷纷歇业清理,咨询业遭受了第一次沉重的打击。

第二阶段:“点子”“策划”期。随着九十年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市场化方向越来越明显,国内对信息咨询的市场需求开始增加,主要来自外资企业、部分合资企业以及少量民营企业。一些外资和国内民营“信息咨询”和“市场调查”公司也开始涌现。但是,国内的咨询公司大部分不规范,从“公关热”到“广告热”,“CI热”再到“策划热”,大约一两年就是一个炒作周期。舆论界最关注的大概要数北京的何阳,一个点子卖了40万元,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加之紧随其后的“点子公司”和几本“点子”畅销书,让咨询的名头着实火了一阵。结果不少人把管理咨询业和“点子公司”联系在一起,以致最后“点子”“策划”走下坡路并最终为企业所厌弃时,人们对咨询业也失去了信任感,更没有亲合力。成长中的市场几乎被无序混乱的竞争毁掉了。

第三阶段:萌芽成长期。九十年代下半年开始,市场上的咨询公司才真正开始出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趋势。这个时期成立的咨询公司主要有博峰营销、派力营销、博通经纬、零点调查、慧聪信息、浩辰商务以及后来的新华信、汉普咨询等。这个时期的咨询公司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由许多国外归来的学者创办咨询公司,二是规模较小,品牌还很弱,三是市场发育落后,先天不足,四是国外咨询公司的进入,如盖洛普、麦肯锡等,基本上成为国内咨询市场的主力。

第四阶段:网络增长期。九十年代末,随着互联网开始融入咨询业务,一方面是独立的网络咨询公司产生了,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咨询公司向网络咨询转型。由于互联网带来了一大批新生的行业与企业,如CISCO、LUCENT、EBAY、SINA等,无论从咨询的基础理念还是到应用层面,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咨询公司难以满足网络公司全新的、变化迅捷的需求。这就是互联网咨询公司出现的市场动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中国咨询业的发展至少在前两个时期耽误了10到15年。

管理咨询业在中国是一新型的和高速发展的行业,国外对咨询业的研究,比如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实践和研究;国内在80年代才开始实践,在管理咨询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在开展该课题的研究时,发现国外对管理咨询业的实践介绍较多,也有些相关的研究,比如专著《麦肯锡方法》、《造就卓越的咨询顾问》和《培训与发展手册》等,以及KarlScholz关于管理咨询的系列文章。可能咨询公司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解决企业的问题,而对自身和产品的营销考虑较少,所以在管理咨询业地市场营销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在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更缺乏相关的研究。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将要加入WTO,中国管理咨询公司对自身的市场营销应作为公司的战略考虑。可以预测在该方面的研究将来国内外会愈来愈重视的。

Ⅲ论文研究思路框架

咨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5

一、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二、核心管理层经理工作职责和简历

三、员工安排(部门、人数、具体职责)

四、总投资

总投资额200万元。

五、所有权形式

由和自然人组成投资主体。

xx公司投资并控股,并以自愿原则吸纳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xx公司员工作为自然人入股。其中xx公司作为主要投资方占40%股份;自然人总计占60%股份。

六、董事会

董事会设置原则(包括董事长、理事、股东代表的产生原则)

董事会职责和权限

董事会主要工作程序(决策程序、各项会议程序等)

七、公司成立日程计划

八、报酬

股东分红原则和程序

员工薪酬方案

第二部分 市场分析

一、背景

n 认证市场现状

自1993年以来我国借鉴国外经验引入并发展认证工作以来,认证市场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截至2003年底已经有10万多家企业积极引入iso标准(包括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等)获取了认证证书。认证项目已由最初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逐步扩展到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等方面的认证。提供认证审核、注册服务项目的机构也由原来的几家发展到今天的近百家,由于认证咨询机构的门槛较低,咨询机构的数量更是成几何倍数的增加,竞争日益激烈。认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低价恶性竞争

由于提供认证服务的机构不断增加和作为消费认证服务主体的企业对获取认证片面理解,同时认证市场的逐步减小,导致认证服务市场出现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认证服务为例,目前提供认证审核、注册服务的认证机构收费标准已经降低到2000年前的30%左右;咨询机构收费已经降低到2000年前的20%左右。

2、 重视市场数量,不重视认证服务质量

提供认证咨询和认证审核、注册服务的无差别化,必然导致低价恶性竞争,而恶性低价竞争必然导致认证服务质量的降低。大量的客户从价格偏高的机构不断的流向价格偏低的机构,以xx公司为例仅2003一年就有258家处于暂停、撤销状态,暂停撤销率17%左右;2000版iso9000标准作废后,共有210家企业未在xx公司换版复评,流失率为14%;其中已转向其他认证机构42家企业,比例为3%;一直没有做认证换班工作企业有168家,所占比例为11%,这些企业一直没有做换班工作的原因包括对对认证注册失去信心、已转入其他机构进行认证注册等。

为了挽回市场,众多认证机构和咨询机构又不断的降低收费标准,而收费标准的恶性降低导致认证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又导致认证咨询市场的进一步流失。

3、 市场需求在悄然变化

随着认证在我国的不断推广,企业在接受认证服务的需求方面已逐渐从仅仅是获取一纸证书、赶时髦转化为导入先进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需求。从xx公司2003年顾客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来看,回收的332份调查表中,有25个客户对认证中心提供进一步服务和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意见和建议,关注认证服务质量和提升管理能力的客户约占到8%,这说明市场需求已经逐步向成熟化过渡。另外通过咨询机构、认证客户及政府主管部门反馈的信息显示,客户对认证机构的证后服务需求愈来愈强烈。

从以上认证市场现状,目前认证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已接近极限,认证服务质量和认证品牌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作为国内知名的品牌认证机构,方圆认证应适时决策,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更有成效的市场竞争。

n 中国管理咨询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9万亿元,管理咨询业的营业额却只有近100亿元,咨询业占的比例仅有0.11%,而且这100亿元中还包括移民、留学服务和部分广告收入等。根据估计,真正面对企业战略、管理咨询的营业额不超过10亿元,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同时,据业内公司的初步估计,2000年中国管理咨询业全行业增长保守估计超过50%,部分公司的业务量增长超过100%.管理咨询业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二、所属行业及行业分析

拟筹建的xx咨询公司属于管理咨询行业,根据对管理咨询行业的调研情况,对中国咨询行业情况分析如下:

1、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简况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咨询业的发展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领域,这比国外的管理咨询业晚了一个多世纪;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咨询业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和企业培训方面;到了2000年左右开始逐步产生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企业战略、生产运作管理、it咨询等。

目前的中国管理咨询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近几年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麦肯锡、安达信、波士顿、普华永道等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已在中国安营扎寨,中国一部分管理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合君咨询、派力营销、新华信、汉普咨询等,开始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的管理咨询业从起步就充满了竞争。

2、咨询市场开始启动,咨询服务需求快速增加

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要求变革的动力不断加强。

b、 越来越多的海归人员和国内高校商学院接受过mba教育的学生毕业并走上了公司的各级管理领导岗位,他们的新型市场经济管理理念及对管理咨询的认同,使企业对咨询的需求不断增加。

c、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众多在市场经济的无规则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感到了国际化竞争的压力,为了自己的企业不至于在新一轮竞争中倒下,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管理咨询和融资上市两个手段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而对国有企业,中国政府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的要求,不断要求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和创新。

以上这些因素都在推动着咨询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也是中国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的动力。

3、管理咨询服务收费情况

4、从业公司规模小且数量多

由于国内咨询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咨询服务的价格也不断攀升,加之国内的人力资源成本不高,咨询公司做一个项目利润非常可观;另一个方面,在国内进入管理咨询业的壁垒不高(甚至可以说没有壁垒),这导致国内出现了众多的咨询公司,但是这些公司绝大多数规模非常小,有的甚至仅有2~3人。众多的咨询公司出现,又分散了为数不多的咨询队伍,而咨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由于国内对mba的培养长期滞后,我国目前受过正规教育的管理人员极为匮乏,特别是管理咨询市场的突然启动,难以短期内迅速复制的专业化管理咨询人才缺口就突兀而出。

5、目前管理咨询公司服务项目情况

a 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分析:

b 企业选择的管理咨询服务项目分析:

从以上两个饼图可以看出,一方面是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呈现类同,大量的咨询公司定位的核心咨询业务涌向战略管理、人力咨询管理等服务项目;而另一方面,企业在选择的咨询服务项目方面出现了多样化特点。

和众多行业的发展规律类似,一旦管理咨询行业全面启动,服务产品的多样化业就呈现出来。总体而言,服务产品是由低级的、通用的服务转向高级的更细分化的专业产品。

三、顾客分析

1、需求分析

企业选择管理咨询公司的出发点不外乎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或是为了管理调整的需要。选择咨询公司帮助其消除困惑与疑难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l 专业化分工、降低成本的需要

作为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总是存在的日常公司运营管理(调配资源以完成企业的目标)和企业的变革(调整、提高、解决疑难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般企业所需要的咨询服务,包括战略调整、流程改进和/或重组、tqc、jit、解决目前问题等,均属于企业的变革范畴,而这些工作一般都是阶段性的工作,一旦完成就不必再短期内做出重大改变,同时完成这些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技巧。这样,引入管理咨询服务就比企业始终保持一支企业自己的队伍要经济的多,即可以将固定费用(内部员工工资、福利)转化为可变费用(咨询服务费),又能释放占用资源,精简管理队伍,使企业专注于经营发展。

作为一个优秀的专业咨询公司,有着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企业咨询的经验。这些公司拥有完整的数据库和一套为实践所证明的成功工作方法,其信息和服务的准确和快速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商机稍纵即逝的今天,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忽视速度所带来的效益。咨询顾客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以及咨询公司的知识库,与企业管理人员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从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l 利用专业化优势解决问题,利用外部资源力量

专业咨询公司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始终关注科技和管理领域最前沿的变化,以期用最新最好的服务争夺客户,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咨询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反之,一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会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外界的全新概念。通过引入管理咨询,实际上也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培训,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能。

l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借助外力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变革

在企业就重大事宜进行决策时,往往需要从新颖客观的角度来评估相关事宜。而管理咨询顾问作为外来者,所提供的建议往往比来自企业内部的更加客观公正。在企业工作的内部员工,很难要求他在决策时,完全摒弃个人感情色彩,在所有敏感问题上都做到直言不讳。

综上所述,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ü 能够在某个领域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服务;

ü 利用咨询顾问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经验,迅速的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识别、分析和诊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企业消除在管理、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

ü 客观、公正的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建议;

2、目前寻求管理咨询服务的企业分布情况

a 提供咨询服务的企业地域分布情况

b 选择咨询服务的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四、竞争分析

n 核心竞争力分析

管理咨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即咨询顾问的知识和经验。管理咨询公司可以在短期内筹建起来,但一个成熟的咨询顾问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培养和磨练。目前国内管理咨询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中数量不断成倍的增加,势必导致管理咨询公司人才竞争的不断升级。

目前xx公司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涉及规范化管理体系现状诊断和整合方面的人员,其中拥有专职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级别审核员30名左右,兼职级别审核员300名左右,这些审核员平均具备3~4年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经验,具备诊断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能力;在这些专、兼职人员中,约有10%人员拥有3~4年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整合的咨询工作经验,这些人员具备帮助、指导企业迅速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的能力和经验。xx公司在规范化管理体系诊断、建立、整合和优化方面具备目前其他管理咨询公司所不具备的人才优势。

xx公司目前所拥有的人员,也存在着下列缺陷:

1、 绝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

2、 对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

3、 缺少管理咨询的技能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没有具备管理咨询工作经验的人员;4、 长期从事认证审核和认证咨询,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

n 市场竞争力分析

xx公司目前拥有1500多个客户,并呈滚动发展趋势;其中约有60%的客户具有4~8年的合作历史,这些客户将是管理咨询公司的潜在顾客。成立后的管理咨询公司将协助xx公司为这些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认证后续服务,通过认证后续服务将有利于xx公司降低客户流失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开拓认证市场,同时也为管理咨询公司开拓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咨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6

管理咨询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与其向客户输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相比,普遍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高调后面的离谱”似乎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不谐音,“医不自医”好像是行业性难以治愈的顽疾。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咨询企业的涌入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中国的本土咨询企业必须要对此做出深刻反思,也许我们的管理咨询业到了放下架子、换位思考,接受一次对管理咨询企业本身的管理咨询的时候了。

准企业化的优秀个体群

从严格的企业定义客观地分析,只有为数非常有限的中国本土咨询公司有科学的组织、合理的流程、清晰的责权、严格的控制、统一的规范,而中国的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康。若让我们的管理咨询师置身其外,客观求实地对自身企业进行诊断,恐怕结果令人汗颜。

从管理咨询行业的角度看,其中多数企业更像是将众多优秀的从业人员从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召集起来形成的优秀个体户的集合。不难想象,由这样的“准企业群”构成的管理咨询产业不可能会是有规范的成熟产业,行业内管理水平普遍低下应该是被承认的客观现实。

咨询公司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属性只是现象,究其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从下面几个方面认真分析一下,也许会给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人以有价值的启示。

被混淆的合伙人概念

合伙人制对咨询业这样靠人的素质、知识、智慧和能力为主要支撑的产业,无疑是最为合理、可行的企业体制,在国际上,众多知名的咨询企业一直沿用这种体制就是有力的佐证。但到底是在哪个层面上合伙?是在所有权益层面合伙还是在经营管理层面合伙?不明确界定这个问题,等于埋下了企业管理混乱的祸根。

在中国现有咨询企业合伙人体制下,严重存在着事实上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混淆的现象。企业所有权益拥有者就是天然的经营管理者吗?几乎每个管理咨询师在第一时刻就可以清晰回答的问题,却在企业自身中梳理不清。

咨询公司在帮助客户进行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剥离时,要引导客户克服家族企业概念,正确处理企业创业者之间或企业内部朋友间的关系,建立法制化企业观。但不幸的是,我们却没有勇气用同样的理念和方法治理咨询公司本身。具备咨询知识不意味着自然掌握管理能力,企业管理是有别于咨询业务的职业概念。是企业合伙人就具有企业管理权的混淆观念是大多数咨询公司发展的根本,它妨碍咨询公司建立健康的企业管理机制,只要这种混淆概念存在,咨询企业就无法正常成长。

谋副业的职业管理者

由于公司内部存在被混淆的合伙人概念,企业的管理结构势必会发生扭曲,合伙人向经理人夺取企业管理权的“模糊夺权”现象在下意识中发生了。

这里所谓的”模糊夺权“是指自身的合伙人身份向经理人身份的“夺权”,换而言之是说合伙人居管理者之位不谋管理者之政。普遍地评价,大多数中小规模(也不排除部分大规模)的咨询公司总经理、知识管理总监、项目总监等高级管理人“不务企业管理正业”,整天忙碌于咨询项目本身。

这种咨询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实际空位“会导致企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管理,试想一个没有严格管理的咨询公司会是什么样子?在小规模的时候问题不会凸显,可一旦公司有规模了将如何应付呢?或者说这个咨询公司可能长大吗?

一个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在内部运作上有效率的咨询公司必须要有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而具有合格的管理者,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咨询公司中许多资深咨询师需要对其管理者身份重新定位,这是他们目前迫在眉睫且不可回避的课题。

知识产品管理和企业价值

管理咨询公司最有价值的是什么?通常的回答是有知识的人。假如这个答案正确,那对人和对知识的管理,就是咨询公司的核心管理任务了。众所周知,对人力资源和知识的管理是咨询公司最头痛的事情,频繁的人员流动造成的众多企业的不稳定性,要是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咨询公司的持续竞争力就不可能形成。

知识到底属于谁

传统型企业有产品、有库存,而我们咨询企业有属于自己的产品吗?若向业内的人士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有人认为提问题的人对咨询行业不了解,甚至有点幼稚,我们的产品是知识和知识应用方法,这似乎是业内的共识。可是当我们对企业的知识属性进行认真的考察时,我们会很遗憾地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其实许多咨询公司的知识产品实际上缺乏企业属性。换而言之,这些知识事实上并不真正属于企业,它们的实际拥有者是在企业中有条件存在的人员个体。

当一个企业的产品没有独立的企业属性,要依靠另外的个体存在而存在时,这个企业真的还有产品吗?假如一个咨询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品,它还会有存在的资本吗?假如企业的产品存在完全依赖于其他个体的存在,这个企业如何在市场上竞争和生存?因此咨询企业一定要解决知识产品的归属问题。

游动的企业价值

知识在哪儿?在员工的头脑中。员工在哪儿?在企业中。因此,员工在企业工作,企业拥有了知识,这种假设只有在员工是稳定的时候成立。假如明天员工离职了呢?那么企业还有离职的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吗?这是很多咨询公司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这也是他们永远不希望回答的问题。但问题能回避吗?

假如知识是咨询企业的最大价值,那么许多咨询公司只是拥有了大量的游动价值。员工出差了,企业价值在途:员工回来了,企业价值入库:员工获得新知识了,企业价值升值:员工跳槽了,企业价值流失。对企业而言,游动的企业价值缺乏稳定性,咨询公司由此增加了难以控制的经营风险。

要是不能解决咨询企业知识管理问题,咨询企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企业价值和市场表现力,问题的关键是,企业的管理者是否把企业的知识管理问题看得足够重要,同时还要掌握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知识和载体剥离

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和相关成果都属于企业,没有人对这种观点存疑,但客观事实并不是如此理想,员工和工作成果、知识同步从企业离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去除企业知识的个体属性,有计划地将企业知识和原始载体剥离,按照企业规范将知识企业化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知识既然是企业的产品,企业就应该有知识仓库去保存管理它们,员工作为有条件存在于企业中的个体,不能作为企业知识的永久性容器,否则,企业的产品就会存放在一个随时可能不属于企业的载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