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例6篇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1

对于IT咨询这一“先导”产业的布道与争夺,必将影响整个IT产业(包括软件、硬件、服务)的发展。

2006年年底,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开始聘请IBM的咨询团队,共同制定了IT建设的五年规划。IBM咨询团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公司高层的访谈,熟悉公司的业务模式,找出公司目前IT技术架构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公司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IT架构。

时间退回到2002年。那一年,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刚上ERP项目,采用了美国QAD公司的系统,咨询服务由广东本地的一家咨询公司提供。“2002年,公司规模还不是很大,业务复杂程度不高,现在公司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50%左右,业务的迅速发展对IT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徐国良表示。

这个例子只是中国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我们不难发现,一批曾经购买国内咨询服务的企业,当公司业务发展壮大后,当企业的信息化咨询从单个项目上升到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中长期IT规划之后,还是选择了国际咨询公司。

国内咨询公司面临着从中低端咨询向高端咨询突围的困境,也面临着国内咨询行业整体需要做大做强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咨询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T规划成咨询新宠

“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病因是什么,就可以直接去买药;但是如果吃了药病还不好,或者你自己也不明白问题在哪里,就必须去找医生了。”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镝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IT领域,咨询公司正是承担了类似于“医生”的角色,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感觉到了“医生”的重要。

从战略咨询起家的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5年前开始涉足IT咨询领域,信息化很快就成为公司四大事业部之一,与企业战略咨询服务齐头并进。在正略钧策IT咨询服务的客户中,80%都是集团公司,甚至很难用行业来划分这些客户了。

“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需要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一个业务方向的拖累,可能毁掉整个集团。”吴镝表示。

我国机械装备行业的标志性企业三一重工先后购买过国内外好几家公司的咨询服务,2006年开始由汉普进行SAP的咨询和实施。“这些咨询主要是以项目为驱动的,如ERP项目、PDM项目等,还有一些公司管理方面的咨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IT本部IT规划部部长陈昌根说。

国内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统一的规划:各个部门分别从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入手,进行IT建设,比如营销部门建立营销系统、财务部门建立财务系统,到最后才发现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2000年前后,很多EAI的产品非常火,就是为了解决这种数据整合的问题。”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TSG)咨询与集成事业部总经理吴龙华说。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原来以项目为牵引的IT咨询服务已经不能应对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批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率先行动,开始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IT规划。今年7月,三一集团与IBM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完成三一集团IT基础设施规划项目,主要任务就是对集团的IT建设做出三年规划,并对一年期内需要实施的项目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

“很多企业都会先从IT总体规划做起,在这方面大型企业走得最快,中小型企业面对的基本是本土市场,还没有实施这么大系统的需求。”吴龙华表示。惠普提供的咨询服务涵盖了IT总体规划、系统设计、业务流程梳理、系统实施等全过程,但是近年来,惠普提供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服务明显增多。

某国际IT咨询服务商的负责人表示,国际上IT咨询服务具有很强的层次感:首先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比如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或者成为本土企业的老大;其次才是与这个战略目标对应的策略,包括业务策略、IT发展策略、IT规划等;接下来才依次是架构、实现手段、实施和运营层面。其中,架构既包括企业的宏观架构,也包括IT方面的网络、系统、应用等架构。

显然,过去企业常常提到的软件购买和实施,其实只是咨询产业链最末端的实施和运营层面。而IT规划的逐渐流行,显示出企业开始从公司业务战略的高度看待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企业的战略咨询,还是人力资源或者是营销咨询,最终都要靠IT咨询和IT工具来实现。”吴镝表示。

国外咨询公司仍占优势

在中国市场上,目前国外咨询公司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易观国际最新的统计,2007年第1季度,中国IT咨询市场总体规模达到21.7亿元人民币,位居前五位的都是国际咨询企业,其中,IBM、惠普、埃森哲位居前三位,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2.5%、10.5%和8.5%,同时跻身前五位的还有毕博和甲骨文。

不仅市场排名靠前,国际咨询企业的客户也多半集中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金融、电信等行业。据吴龙华介绍,惠普的咨询服务纵向上主要集中在行业解决方案,如金融、电信、制造等行业,比如制造企业实施大型ERP、MES、PLM、供应链管理等;金融行业的核心银行系统、呼叫中心等;电信行业的BOSS系统等。在跨行业的企业解决方案上,惠普主要提供行业通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客户提供如网络规划、网络搭建、数据中心整合等方面的服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IBM、惠普之所以能够在咨询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与其软、硬件产品的先行不无关系。惠普认为,“自己在中国市场上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够提供从硬件、软件到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客户化的实施”。国内某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则直接指出,跨国公司都是卖了硬件卖软件,卖完软件卖服务,丰富的客户资源成为它们开拓咨询服务市场的有力武器。

这其实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国外软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外咨询的服务也占据主导,然而国外咨询服务占据主导,又进一步帮忙巩固了国外软件的市场地位。

正略钧策公司有自己的软件体验中心,对包括SAP、Oracle、IFS、Hyperion、用友、金蝶等在内的国内外主流软件产品进行评测,并把软件的最终选择权交给企业。貌似公正客观的背后,隐藏的也许是不客观。某国际知名IT咨询服务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他们的客户多是国内大企业,而这些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国际知名的软件,如SAP等,这就造成国际咨询企业拥有更多的成功案例和更丰富的实施经验。

国内咨询企业因此不得不更多地仰仗价格、本土化人才和本地化服务的优势。虽然三一集团表示,影响他们选择咨询公司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公司是否具有同行业的成功实施案例,然后才是价格因素。但是,咨询公司却给出了相反的回答。

吴镝表示,企业之所以认可国内的咨询服务,50%的因素都是价格,30%~40%的因素是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剩下的10%则是考虑到适合中国国情。甚至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们在一些项目竞标中的价格并不比国外咨询公司的报价低,但是客户根据惯性思维,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价格会很低,从而选择了我们。”吴镝说。

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国际咨询公司在国内市场提供服务时,主要团队也是由本土顾问人才构成的,这一点与本土咨询公司的差异并不大。“我们也接触过一些国外公司,但是它们的很多咨询顾问也都来自国内。国外公司的优势主要在于形成了一套实施方法论,实施的内容较丰富。”徐国良说。

在知识库和方法论方面,国内咨询公司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像正略钧策这样的国内咨询公司,在咨询领域只有15年的经验,更多时候需要依赖咨询顾问个人的才能和素质。而IBM、惠普这样的咨询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论,知识库也更完整,咨询顾问只要遵循现成的模板和实施方法就可以了。

在吴镝看来,这也给国内咨询公司带来了机会: 由于没有一套固定的实施方法的制约,国内咨询公司的顾问更能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并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更加灵活地实施。

IT咨询是“先导”产业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不久前,一家中国汽车企业花费近千万元购买了全球最先进的管理软件,然而经过两三个月的实施后,这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却成了企业的负担。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没有做好相应的职能分配,也没有强有力的部门进行信息系统的推广和支持工作,连一项数据到底该由哪个部门录入都弄不清楚。虽然有了信息系统,但是80%的计划拆分仍然需要手工操作。

后来,该汽车企业希望国内某咨询公司帮忙提出改进意见,并愿意给10万元作为报酬。“作为朋友,我们可以不要钱,但是10万元实在是侮辱了咨询专家的智慧。”该咨询公司的负责人这样说。

不惜斥巨资购买软件产品,却吝惜少得多的咨询投资,进而导致整体信息化投资浪费,这正是国内一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中国企业更看重软件和硬件等实物产品,对服务的价值认识不足。这也制约了国内咨询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外咨询公司帮助本土咨询企业进行了重要的前期市场培育工作,让国内企业开始意识到咨询的价值。”国内某知名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负责人表示,虽然一些客户觉得国外公司的实施经验丰富、可靠、风险小,更愿意买国外公司的咨询,但是当客户接受了国外公司给出的顾问方案、进入投标阶段后,本土企业反而因为价格等原因面临着一些机会。

国内咨询企业应该把握住这种产业机会,把眼光放得更长远,甚至考虑如何让国内咨询业更好地带动国内软件业的发展。

2005年年初,上海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希望建设一个面向销售、以财务为中心的钢铁企业生产综合自动化系统。最终,惠普作为总协调服务商,全力协调由宝信软件、BEA、Oracle、Veritas和Attunity等多家厂商组成的协作团队,提供了包括项目管理、搭建开发环境、设计应用系统框架等一系列服务。在这一系列软件提供商中,除了宝钢自己的宝信软件外,其他的都是国外软件。

IBM 2006年年报显示,其全球服务的营业额已占到全公司营业额的一半以上,IBM正在成为一个“服务+硬件+软件”的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与软件在IBM公司战略体系中也占据了中心地位。多年来,IBM始终致力于改变其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IBM不是一个卖服务器、卖Lotus等有形产品的公司,而是一个咨询和服务公司。

咨询被IBM和惠普等国际巨头高度重视,就是因为咨询扮演着“医生”的角色,对之后进行的IT架构、技术实现手段等一系列环节起决定作用。所以,对于IT咨询这一“先导”产业的布道与争夺是影响整个IT产业(包括软件、硬件、服务)的关键点。IBM和惠普的成功经验表明,咨询影响着企业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IT架构、技术实现手段、实施、运营等一系列环节,也会对企业的软、硬件采购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咨询产业可谓是软、硬件产业的“先导”。“先导”产业被外资占优,软、硬件市场自然也被外资占优,因此,对咨询产业的扶持也应该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比如2000年国务院出台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18号文)、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47号文)等,新的18号文件预计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中国的软件企业因此享受了出口退税、专项基金扶持、所得税优惠、政府采购中对国产软件倾斜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扶持政策都是着眼于软件业本身,而忽视了其“先导”产业――IT咨询。

在IT咨询领域,政府有关的政策却少得可怜。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潮,客观上也促进了IT咨询行业的升温。然而,IT咨询行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国内软件企业也缺乏以咨询先行、带动自己软件销售的观念。

在宏观政策的扶持下,国内咨询企业和软件企业联合起来,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评论

中国IT咨询的悲哀

曾经风靡一时的国内IT咨询的典范――汉普公司,却是以Oracle的实施服务起家的,一度包揽了中国市场上60%的Oracle产品实施。即便是在如今,很多国内咨询公司还是不得不维国外软件的马首是瞻,毕竟客户更认这些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IT咨询业和中国IT业的悲哀。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个观念已经深深影响了一批企业的IT采购。以ERP产品为例,某国外IT服务提供商就表示,他们服务的中国客户很多都是具一定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倾向于选择SAP等国际知名软件。这样,国外咨询公司在国外市场上的丰富实践经验和顾问队伍,就成为吸引这些国内企业的重要因素。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

Ⅰ论文研究的理由和意义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8.9万亿元,咨询业的营业额却只有近100亿元,咨询业占的比例仅有0.11%,而且这100亿元中还包括移民、留学服务和部分广告设计方面的收入,真正面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咨询的营业额不超过10个亿,大概只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咨询业的营业额已突破300亿美元。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咨询业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重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

从1980年开始,在国家经贸委的倡导下,由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牵头,通过学习与引进国外咨询业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正式开展企业管理咨询。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国人对咨询业功能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咨询机构更多是持怀疑态度,甚至一部分人还把他们当骗子对待;从业人员素质低,行业专家也不热心参与;国家对咨询业重视不够,行业管理漏洞多等等,导致咨询活动不广泛,市场容量狭小,与国外咨询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尽管目前我国咨询业发展不尽人意,但有专家分析说,一旦某个咨询业企业专注于某一类特殊的咨询服务,就有可能开始“自我创造”的过程,一方面累积了提供此类服务的经验,另一方面树立了自己在此领域的品牌,有助于锁定一部分客户,锁定一部分需求。因此,我国咨询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管理咨询就是如今较被看好的咨询业种类之一。

据专家介绍介绍说,“200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约1亿美元,美国达到1600亿美元。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尤其是面对目前陷入困境的国企、私企,管理咨询正好能派上用场。依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1999)》的调查数据来分析这个市场:到1998年末,我国共有工业企业及生产单位797.46万个,如果按1/3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来计算,我国就有42.27万个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我国民营企业大约有300万家,按6%的民营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服务,就会有18万个民营企业加入到管理咨询需求行列中。全部加起来60多万个企业,就有60亿元的管理咨询投入。偌大的市场,目前已经吸引了数家外国管理咨询公司进驻我国,抢占咨询业滩头阵地。

尽管由于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管理咨询业主缺乏准确的核心业务定位;资金实力有限、咨询质量不高、管理咨询队伍规模小且素质不高、整个行业组织管理较弱,中国管理咨询行业与国外管理咨询行业相比还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中国管理咨询业也自有其优势。比如,中国的管理咨询业经营者们,对于中国的国情、历史与文化要比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理解的深透、全面、具体;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低成本以及交易费用;对细分市场信息有着更多的了解;便于联系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关系与营销渠道;更能够与客户沟通等等。

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状况呈现以下特点:咨询水平不高、企业对咨询缺乏认识、国外咨询公司垄断市场和同业竞争无序。

中国咨询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企业对咨询的需求不断增大,但中国咨询业存在很多问题,在面临国外咨询公司的冲击,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咨询业将在一个真正意义的市场环境中发展。中国咨询业除了走联合之路,实现优势互补、苦练内功、提高素质、利用IT进行创新管理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及实践外,要加强与客户互动和通过最优的性价比来拓展市场等自身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

咨询业的市场营销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客户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创造顾客满意并且获取利润。营销手段必须要满足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当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中国管理咨询业在面对巨大市场和问题时,更应建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运用合适的营销方法和技术,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把握住市场的机会,将中国管理咨询业这个巨大的新型产业推向良性发展,与国外进入中国的咨询公司抗衡,占领应有的市场份额。所以研究中国管理咨询业及其市场营销有着重要的意义。

Ⅱ国内外管理咨询业发展及其研究情况

从历史的角度看,管理咨询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以泰勒为代表的“效率”顾问工程师将其科学管理理论运用于企业之中,他们不仅从事改善企业管理的研究活动,而且深入企业生产组织领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从而很快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又形成一代新型的管理咨询顾问队伍,他们具有多方面才能,能正确提供各种专门的服务,并向经理和委托人提供所需的目标及其实现方法。 1935年,心理学家博思(Edwin Booz)建立了博思咨询公司,管理学教授兼注册会计师麦肯锡(James 0.Mckinsey)创建了麦肯锡咨询公司。在这些管理咨询公司中,管理咨询顾问形成了强有力的管理专家集团,他们通过具有独立性和开创性的管理咨询活动,帮助企业经理作出客观、有利的选择。通过把专门的管理知识转变为具有高效生产性的能力,管理咨询组织为管理咨询建立了信誉,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促进了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企业间的竞争空前激化,以用户为中心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复杂化。进入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973年,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滞胀”,加之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产品换代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化,给企业进一步成长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西方管理咨询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界市场瞬息万变,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企业如日东升,企业跨国经营迅速发展。这种变革不仅给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管理咨询业的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咨询业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1994年咨询业在全世界的从业人员达250万人,总收入为500亿美元。

中国咨询业先天不足, 发展天生畸形,后天还发育不良。从1978年起发展至今,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官商主导期。在由“领导决策”转向“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后,出现了较多由社科院、科协系统和大专院校筹办的非独立的咨询机构,这类有政府背景的咨询机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占据了咨询业的主导地位。这时期,国内经济仍是以计划为主导,由于商品短缺和价格双轨制政策的存在,也出现了一些打着“信息咨询”招牌的咨询公司,依靠政府资源,利用政策上的空隙倒卖计划内紧俏物资、进出口批文和计划额度等。难怪人们对咨询公司一开始就产生了投机取巧的误解。80年代中后期,中国咨询业开始了第一次大整顿,民办咨询机构纷纷歇业清理,咨询业遭受了第一次沉重的打击。

第二阶段:“点子”“策划”期。随着九十年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市场化方向越来越明显,国内对信息咨询的市场需求开始增加,主要来自外资企业、部分合资企业以及少量民营企业。一些外资和国内民营“信息咨询”和“市场调查”公司也开始涌现。但是,国内的咨询公司大部分不规范,从“公关热”到“广告热”, “ CI热”再到“策划热”,大约一两年就是一个炒作周期。舆论界最关注的大概要数北京的何阳,一个点子卖了40万元,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加之紧随其后的“点子公司”和几本“点子”畅销书,让咨询的名头着实火了一阵。结果不少人把管理咨询业和“点子公司”联系在一起,以致最后“点子”“策划”走下坡路并最终为企业所厌弃时,人们对咨询业也失去了信任感,更没有亲合力。成长中的市场几乎被无序混乱的竞争毁掉了。

第三阶段:萌芽成长期。九十年代下半年开始,市场上的咨询公司才真正开始出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趋势。这个时期成立的咨询公司主要有博峰营销、派力营销、博通经纬、零点调查、慧聪信息、浩辰商务以及后来的新华信、汉普咨询等。这个时期的咨询公司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由许多国外归来的学者创办咨询公司,二是规模较小,品牌还很弱,三是市场发育落后,先天不足,四是国外咨询公司的进入,如盖洛普、麦肯锡等,基本上成为国内咨询市场的主力。

第四阶段:网络增长期。九十年代末,随着互联网开始融入咨询业务,一方面是独立的网络咨询公司产生了,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咨询公司向网络咨询转型。由于互联网带来了一大批新生的行业与企业,如CISCO、LUCENT、EBAY、SINA等,无论从咨询的基础理念还是到应用层面,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咨询公司难以满足网络公司全新的、变化迅捷的需求。这就是互联网咨询公司出现的市场动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中国咨询业的发展至少在前两个时期耽误了10到15年。

管理咨询业在中国是一新型的和高速发展的行业,国外对咨询业的研究,比如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实践和研究;国内在80年代才开始实践,在管理咨询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在开展该课题的研究时,发现国外对管理咨询业的实践介绍较多,也有些相关的研究,比如专著《麦肯锡方法》、《造就卓越的咨询顾问》和《培训与发展手册》等,以及Karl Scholz关于管理咨询的系列文章。可能咨询公司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解决企业的问题,而对自身和产品的营销考虑较少,所以在管理咨询业地市场营销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在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更缺乏相关的研究。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将要加入WTO, 中国管理咨询公司对自身的市场营销应作为公司的战略考虑。可以预测在该方面的研究将来国内外会愈来愈重视的。

Ⅲ 论文研究思路框架

本文作者作为中国管理咨询业从业者,亲身感觉到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的潜力和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的问题和困境。在结合作者的实践同时,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包括书籍、期刊、网上文章和作者工作记录,了解了中外管理咨询业的情况,分析了中国管理咨询业的现状、问题、优势和机遇;同时对国内企业和管理咨询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国内咨询业在解决许多问题,包括苦练内功时,需要加强自身的市场营销,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培育和开拓中国管理咨询市场;根据上述分析,作者对中国管理咨询业市场营销进行了研究,包括对中国管理咨询业市场分析、市场定位、营销规划等方面,并在咨询业的营销方法、营销技术和顾客营销等市场营销的主要专题进行了学习和总结;最后作者介绍和分析了作者公司的一咨询产品的市场营销的案例,来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实践和支撑。

中国管理咨询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同时企业对咨询的需求虽大,但认识和实实践不够;而国外的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所以本论文研究的难度也较大,主要是参考文献不多,特别是在管理咨询业和市场营销相结合的实例和研究非常少。本论文根据作者在咨询业工作的经验和对理论的学习及研究,对中国咨询业市场营销进行研究和探讨,也是市场营销理论在咨询业中运用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特色。

第一章  中国管理咨询业

1.1 引言

管理咨询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迅速发展的知识密集型产业,1995年全球管理咨询业的年收入已超过500亿美元,在欧美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管理咨询业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世界500强的企业中,50%左右的公司拥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100%的公司接受过多次咨询服务。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8.9万亿元,咨询业的营业额却只有近100亿元,咨询业占的比例仅有0.11%,而且这100亿元中还包括移民、留学服务和部分广告设计方面的收入,真正面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咨询的营业额不超过10个亿,大概只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咨询业的营业额已突破300亿美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咨询业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重视,同时,咨询业作为创业板最青睐的六大产业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

1.2 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情况

1.2.1 国内外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情况

从历史的角度看,管理咨询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以泰勒为代表的“效率”顾问工程师将其科学管理理论运用于企业之中,他们不仅从事改善企业管理的研究活动,而且深入企业生产组织领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从而很快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又形成一代新型的管理咨询顾问队伍,他们具有多方面才能,能正确提供各种专门的服务,并向经理和委托人提供所需的目标及其实现方法。 1935年,心理学家博思(Edwin Booz)建立了博思咨询公司,管理学教授兼注册会计师麦肯锡(James 0.Mckinsey)创建了麦肯锡咨询公司。在这些管理咨询公司中,管理咨询顾问形成了强有力的管理专家集团,他们通过具有独立性和开创性的管理咨询活动,帮助企业经理作出客观、有利的选择。通过把专门的管理知识转变为具有高效生产性的能力,管理咨询组织为管理咨询建立了信誉,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促进了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企业间的竞争空前激化,以用户为中心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复杂化。进入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973年,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滞胀”,加之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产品换代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化,给企业进一步成长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西方管理咨询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界市场瞬息万变,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企业如日东升,企业跨国经营迅速发展。这种变革不仅给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管理咨询业的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咨询业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1994年咨询业在全世界的从业人员达250万人,总收入为500亿美元。

中国咨询业先天不足, 发展天生畸形,后天还发育不良。从1978年起发展至今,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官商主导期。在由“领导决策”转向“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后,出现了较多由社科院、科协系统和大专院校筹办的非独立的咨询机构,这类有政府背景的咨询机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占据了咨询业的主导地位。这时期,国内经济仍是以计划为主导,由于商品短缺和价格双轨制政策的存在,也出现了一些打着“信息咨询”招牌的咨询公司,依靠政府资源,利用政策上的空隙倒卖计划内紧俏物资、进出口批文和计划额度等。难怪人们对咨询公司一开始就产生了投机取巧的误解。80年代中后期,中国咨询业开始了第一次大整顿,民办咨询机构纷纷歇业清理,咨询业遭受了第一次沉重的打击。

第二阶段:“点子”“策划”期。随着九十年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市场化方向越来越明显,国内对信息咨询的市场需求开始增加,主要来自外资企业、部分合资企业以及少量民营企业。一些外资和国内民营“信息咨询”和“市场调查”公司也开始涌现。但是,国内的咨询公司大部分不规范,从“公关热”到“广告热”, “ CI热”再到“策划热”,大约一两年就是一个炒作周期。舆论界最关注的大概要数北京的何阳,一个点子卖了40万元,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加之紧随其后的“点子公司”和几本“点子”畅销书,让咨询的名头着实火了一阵。结果不少人把管理咨询业和“点子公司”联系在一起,以致最后“点子”“策划”走下坡路并最终为企业所厌弃时,人们对咨询业也失去了信任感,更没有亲合力。成长中的市场几乎被无序混乱的竞争毁掉了。

第三阶段:萌芽成长期。九十年代下半年开始,市场上的咨询公司才真正开始出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趋势。这个时期成立的咨询公司主要有博峰营销、派力营销、博通经纬、零点调查、慧聪信息、浩辰商务以及后来的新华信、汉普咨询等。这个时期的咨询公司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由许多国外归来的学者创办咨询公司,二是规模较小,品牌还很弱,三是市场发育落后,先天不足,四是国外咨询公司的进入,如盖洛普、麦肯锡等,基本上成为国内咨询市场的主力。

第四阶段:网络增长期。九十年代末,随着互联网开始融入咨询业务,一方面是独立的网络咨询公司产生了,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咨询公司向网络咨询转型。由于互联网带来了一大批新生的行业与企业,如CISCO、LUCENT、EBAY、SINA等,无论从咨询的基础理念还是到应用层面,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咨询公司难以满足网络公司全新的、变化迅捷的需求。这就是互联网咨询公司出现的市场动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中国咨询业的发展至少在前两个时期耽误了10到15年。

1.2.2 我国管理咨询业的现状

中国的管理咨询业出现于80年代初,起步低,发展缓慢。最初的点子公司,比较著名的有何阳金点子、王志刚策划案等,新闻媒体作过大量报导;还有一些咨询公司从事信息收集、市场调查、招商引资等业务,这些只能说是管理咨询的初级阶段,因为点子公司更像是个人行为,其它业务也不是建立在高智力的事实基础上,实效性不强,实施结果带有炒作的成份。由于总体水平较低,整个队伍鱼龙混杂,缺乏管理,咨询业的口碑也不是很好。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工商登记有信息咨询业务的公司约13万家,其中在科委等有关部门注册的约 4500-5000家。而真正从事咨询业务、有一定实力、在相关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在1000家之内。据零点调查公司对293户企业单位的电话访问,和对全国209户咨询服务机构的面访结果,管理咨询业务约占整个咨询业的15.4%,企业对接受管理咨询的满意率为55%。

与国外的大型咨询公司相比,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没有成型的咨询体系;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咨询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咨询和企业管理经验,因而难以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可见无论从管理咨询业的队伍、业务量还是服务质量,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协调的。总之,国内管理咨询企业不成气候。

1.2.3 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一些国际顶级管理咨询公司都迫不及待地进军中国国内市场,如麦肯锡、安达信、罗兰·贝格、波士顿、盖洛普、普毕·水道等,刚开始主要为在华外资企业或机构服务,现在逐渐渗透到国内企业,做许多精典的案例,创造了相当的业绩。据麦肯锡中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欧高教先生介绍麦肯锡公司已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先后帮助4家上海机构和制药企业,围绕着商业战略、机构重组和投资协议等共同制定了改革方案,进而帮助他们转变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商业化经营体制。罗兰·贝格公司,1995年在中国的营业收入占集团全球总收入的9%,1997年这个比例已上升到14%,预计到1999年,将进一步上升到l/3。 公司名称所属国家业务强项服务客户麦肯锡美国战略发展、组织结构康佳、乐百氏安达信美国战略咨询丽珠集团尼尔逊美国营销管理、市场研究 今日集团永道美国财务管理、会计审计 罗兰·贝格德国营销管理、战略咨询科龙SAP德国ERP软件及实施咨询乐百氏、黑妹美晨

1.2.4 我国管理咨询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

虽然我国现在的咨询市场还很小,需求也不足,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需要咨询产业,而是因为市场经济是咨询业发展的沃土,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社会对咨询产业的需求将迅速上升。我们可以从一些发达国家咨询市场的现状看我国咨询市场的前景:

美国 100家最大的公司 1995年在咨询方面的支出高达145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1996年投入咨询费2亿美元;AT&T公司1995年的咨询费用3.5亿美元。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很多企业的转型需要咨询公司的帮助,同时,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我们企业要应对他们的挑战,他们要了解我们的市场,都需要咨询业的帮助。目前,一些目光远大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咨询对企业的重要作用,1997年沈阳和光集团投资 1000万元请世界著名的安达信咨询公司协助其向国际化发展;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也拆资1.2亿元,请世界顶级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制定规划远景。中国的咨询产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萌芽期),它的市场将会迅速成长起来。

尽管目前我国咨询业发展不尽人意,但有专家分析说,一旦某个咨询业企业专注于某一类特殊的咨询服务,就有可能开始“自我创造”的过程,一方面累积了提供此类服务的经验,另一方面树立了自己在此领域的品牌,有助于锁定一部分客户,锁定一部分需求。因此,我国咨询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管理咨询就是如今较被看好的咨询业种类之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黄东涛先生曾介绍说,“200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约1亿美元,美国达到1600亿美元。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尤其是面对目前陷入困境的国企、私企,管理咨询正好能派上用场。黄东涛先生还依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1999)》的调查数据来分析这个市场:到1998年末,我国共有工业企业及生产单位797.46万个,如果按1/3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来计算,我国就有42.27万个国有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我国民营企业大约有300万家,按6%的民营企业需要管理咨询服务,就会有18万个民营企业加入到管理咨询需求行列中。全部加起来60多万个企业,就有60亿元的管理咨询投入。偌大的市场,目前已经吸引了数家外国管理咨询公司进驻我国,抢占咨询业滩头阵地。

尽管由于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管理咨询业主缺乏准确的核心业务定位;资金实力有限、咨询质量不高、管理咨询队伍规模小且素质不高、整个行业组织管理较弱,中国管理咨询行业与国外管理咨询行业相比还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中国管理咨询业也自有其优势。比如,中国的管理咨询业经营者们,对于中国的国情、历史与文化要比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理解的深透、全面、具体;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低成本以及交易费用;对细分市场信息有着更多的了解;便于联系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关系与营销渠道;更能够与客户沟通等等。

1.3 中国管理咨询业面临的问题及特点

1.3.1 一个关于管理咨询的调查反映的问题

随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随着近年来一批驰名策划人及典型策划案例在全国的广泛传播,咨询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咨询”、“策划”已成为企业界以至于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正所谓“策划热”或“策划现象”。然而,企业到底怎么看待咨询业,企业愿意和什么样的咨询公司进行合作?咨询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咨询公司该如何健康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北斗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对100家大中型企业及部分咨询公司进行了调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一、企业的咨询意识已有了普遍提高。就“你的企业是否需要外脑帮助”一题。有87%的企业明确表示需要,且有 1%的企业已进行过整体或专项咨询。二、多数企业不知道怎样找到或找不到理想的咨询公司,在对有关问题的问答中,76%的企业认为:策划人满天飞,但不知谁有真本事,真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多数企业对咨询公司的运作方式和作业质量不满意。在与咨询公司接触过或合作过的37家企业中,有29家表示不满意甚至反感。鉴于此,我们认为,咨询业的发展已到了一个转折时期,即由无序状态向规范化转变的时期。咨询公司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自觉地加速这种转变,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也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3.2 我国管理咨询业面临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大多数企业缺乏竞争力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工业经济时代的经营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的时候,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和创新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但是现今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思想和技术还难以实现这些变革,所以必须引进咨询公司的智力支持。从西方国家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咨询的支撑。然而现在我国的管理咨询业还难承担如此之重任,我国管理咨询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学院派咨询难成气候。在西方发达国家学院派咨询也普遍存在,这派咨询最明显的优势是理论和思想的沉淀。但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咨询方案尽管很系统,但缺乏有效的操作性,而管理咨询最终的目的是让企业能够有效的实施。二是缺少真正咨询公司必备的组织体系和人力体系。通常由导师带领几个学生为企业咨询,而缺乏一个咨询公司必须具有的资讯、研发、咨询和培训开发的核心体系。

(2)除去学院派咨询,活跃在我国管理咨询市场上的咨询机构还有各种各样的咨询公司,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A 缺乏咨询专家,缺乏企业管理理论和经验基础。咨询公司是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帮助别人成功,这就要求咨询公司有足够的专家群体以及专家网络来满足咨询的需要。因此咨询专家也就构成了咨询企业的关键要素。但是由于我国咨询业发展历史短暂,并且发展过程之中缺乏人才的积聚,我国咨询业人才缺乏并由此引起的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B 大多数管理咨询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竞争要素。决定咨询行业竞争能力的要素很多,但价值观和市场定位至关重要,价值观是咨询公司的核心,比如麦肯锡公司的“客户利益高于一切”的职业道德观念。市场定位也非常重要,它代表了咨询企业提供的产品定位,又比如麦肯锡就是把客户群定位在CEO等领导决策层。纵观我国的管理咨询业,还没有那一家这方面有明显的趋向。

C 缺乏企业品牌。我国的咨询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有十大策划家,却没有让业内人士脱口而出的咨询企业,我国的咨询企业数以千计,却至今没有一家众望所归的管理咨询权威。

D 咨询公司的服务并不规范。与国外的大型咨询公司相比,国内的咨询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成型的咨询体系,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并且动态信息源不够。这样至少有一点企业不能提供严谨、详实、规范的文体表达,那么咨询的需求方明显的感觉就是产品没有档次。

(3)缺少配套环境,缺少运营规则也是制约管理咨询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包括:

A 国家工商系统对管理咨询企业存在理解上的分歧;B 国家统计系统也没有建立对一套正确的、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要么将其混在服务业中,要么将其概括在信息服务业中;C. 新闻媒体对咨询业的报道也含糊不清;以上这种政策使得咨询业至今没有自己的行业组织,没有自己的运营规则,没有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与职业操守。也正是由于整个行业没有运营规则,企业的利益缺乏有效的保障同样企业也缺乏责任约束与道德约束,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也不能不断壮大,那没有知名的企业也就很正常了

(4)企业与咨询公司之间缺乏理解与共识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咨询业的发展。A由于咨询服务所提供的是一种无形、动态的知识产品,而用户支付的咨询费用则是有形的、静态的,在买卖发、公平上须供需双方共同作出努力。对于提供咨询服务的一方来讲,需要尽可能的细化咨询方案,提高操作性,同时注意通过成功案例塑造,树立信誉增强需方的信心;对于需方来讲,必须以前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及创新的价值尺度评价咨询公司的工作。正确评价在新经济的条件下,创新策划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营销模式对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往往看的见有形的物质财富,对创新经营观念、科学管理模式、机制等知识性资产在企业有形物质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全局性渗透和制约作用的认识尚有模糊之处。B 在咨询的前后两者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差距。咨询需求者不知道自己需要咨询什么,选择谁来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在咨询过程之中双方的不信任和在时间、费用、咨询目标等方面的背离使得咨询的成功性大大的降低。

1.4 中国管理咨询业面临机遇,但需要树立市场营销观念

1.4.1 中国管理咨询业的优势和机遇

正如上述,我国的咨询业存在很多问题,并与国外成熟的咨询业相比差距很大,那么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挑战,我国的咨询公司是否就毫无优势了呢?也不尽然.差距固然要找,但也要善于发现我们的优势,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才是取胜之道。

l、本地化优势

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习俗,有不同的国情。文化习俗和国情对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国外大公司虽然经验丰富,但由于文化背景及观念不同,对中国管理中特殊的文化方式不能理解,而中国企业的体制问题也常使国外咨询公司感到迷惑,使得一些咨询改善方案的可操作性差。因此,许多国企在改制过程中仍倾向聘请中国咨询公司。除了文化对管理的影响,文化还深深根植在市场、消费者行为中。许多跨国公司希望打入中国市场就必须了解中国消费者习惯,在这方面中国咨询公司较之国际竞争者就占据了优势.不过,中国咨询公司必须抓紧发挥这一优势,因为跨国竞争者已经在努力弥补这一不足,正在进行人才本地化的工作。

2、灵活性优势

咨询业和任何行业一样,都能进行细分,可以根据咨询内容分,如针对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或某个财务系统的管理等;也可按客户对象分,目标客户是小客户还是大客户。总之,一个咨询市场就象一块海绵,看似一大块,其实里面有无数小空隙。国外进入中国的咨询公司通常都是大公司,一般要价较高,较适合大型、有西方管理模式的企业,这些国外竞争者还无暇顾及也难以顾及那么多小空隙。而我国的咨询公司则规模有大有小,可采取较广的覆盖面,也可采取单一的业务内容,比较灵活多变,有利于占领那些小空隙。

3、经济体制转轨和加入WTO带来的机遇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许多国有企业都被迫离开政府保护投向市场浪潮,它们要适应这一变化,会产生大量对咨询业的需求,我国咨询公司了解它们的过去、理解它们的现状,能对症下药。除此之外,我国即将加入 W TO也使更多外国公司想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咨询公司则是对中国市场最有力的发言人。但这些机遇还取决于我国咨询公司是否能够抓住。

1.4.2咨询业应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培育和开拓咨询市场

根据前面谈到的我国咨询业的问题,我认为我国的咨询公司要创出品牌应该做到一下几点:(1)走联合之路,实现优势互补;(2)苦练内功,提高素质;(3)利用IT进行创新管理;(4)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4)与客户互动,共同实现目标;(6)通过最优的性价比来拓展市场;(7)争取政府扶植;(8) 加强行业规范。

当然咨询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除练好内功外,对于属于服务业的咨询业是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的行业,也应注重其自身的市场营销。咨询业有自身行业的特点,如前面谈到的行业特点、顾客需求特点和有潜力的业务方面,所以我们在进行市场营销时,一样要按菲利普·科特勒博士描述那样:分析市场机会,研究和选择目标市场,制订营销战略,设计部署营销策略以及实施和控制营销计划。而考虑到咨询业以顾客为导向,我们了解的市场营销又要有特殊的含义,正如菲利普·科特勒博士给市场营销下的定义“Marketing is not the art of finding clever ways to dispose of what you make, marketing is the art of creating genuine Customer value” ,即“市场营销不是发现巧妙的方法去处置你生产的产品的一种技巧,而是一种为真正顾客创造价值的艺术。

中国的咨询业的发展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咨询机构对培育和开拓咨询市场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讲,需求是拉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工程咨询同管理咨询相比之所以发展较快,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过程中引入了要求建设单位上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等文件及要在施工中进行监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工程咨询业开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拉动了我国工程咨询业的迅速发展。而管理咨询业等咨询却没有政府来为之开创市场。这样,就要靠咨询业者通过艰苦的努力,来培育和开拓市场,在一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育和开拓市场的重视程度

咨询业的产品和生产型的产品一样,在发展的初期都有一个培育和开拓市场的过程但同生产型的企业相比,咨询企业往往忽视这个过程或对它重视不够。这对咨询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咨询业的产品也有一个被消费者认知和接受的过程。如果不为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其市场的存在也就无从谈起,即使咨询企业人才济济,也是无用武之地。因此,我国的咨询机构一定要对培育和开拓市场充分重视,主动去工作,而不是坐等市场的出现。当然,只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有所行动。所以,转变观念对我国咨询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二、了解咨询服务的特殊性,运用正确的营销方法和渠道

虽然市场开拓和营销对于咨询企业和生产型企业同等重要,但其营销方法和渠道还是大不相同的。这主要是咨询产品是无形的智力服务,而生产型的产品是有形物质。咨询在大类上可划归为服务业。向客户提供服务就是服务业销售自己的产品。这种特殊的产品同有形产品相比有如下三个特点:

1.一是无形的。服务是无形的。不象一般的产品,在得到它之前,服务是感觉不到的。客户在得到咨询专家的服务之前,是不能确定其效果的。也就是说,咨询公司的客户在受益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2.二是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的不可分性。提供服务和消费服务一般都是同步进行,不象有形产品那样一般是先生产出来,再入库,然后再经过分销商进行销售,最后到客户手上进行消费。顾客和生产者见面的机会很少。而服务者是服务的一部分。由于提供服务时客户就在服务现场,或者是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服务者和客户要进行多次接触,所以服务者和客户之间的交流是服务行业营销的特点。而有形产品的生产者则是很少介入产品的营销活动,一般都由专门的销售人员来进行。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WTO;工程咨询业;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175-03

工程咨询服务是WTO《服务贸易总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咨询业作为一种对工程建设而提供的服务,其实质是智力、知识和技术的转让,它的兴起与发展在世界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我国咨询业只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尚属幼稚产业,我国工程咨询业在国际市场上份额不足1%,相当部分企业国际竞争力还不强,与国际接轨还存在不少差距,WTO过渡期结束后,咨询服务业将进入开放时期,在面临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必将面对激烈的竞争。因此,提升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

一、WTO条件下我国工程咨询业面临的新环境

WTO与工程咨询业有关的规定来自《服务贸易总协议》和《政府采购协议》。《服务贸易总协议》规定了成员间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区别于货物贸易的逐步自由化原则、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在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国民待遇、争端解决等方面规定了各成员方必须遵守的义务规范。《政府采购协议》确定了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发展中国家差别待遇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和保证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和非歧视性。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议》确定的有关原则,我国关于服务贸易减让的承诺表中,承诺开放市场的与工程咨询服务有关的服务类型主要涉及专业服务类中的建筑设计服务、工程服务、集中工程服务、城市规划服务,计算机及其相关服务中的咨询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中的管理咨询服务、相关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以及建筑与相关工程服务等,除对部分服务内容的跨境交付形式,做出限制或不作承诺外,对于境外消费及商业存在形式的市场准入及国民待遇基本没有设置障碍。其中,建筑设计服务、工程服务、集中工程服务、城市规划服务、建筑与相关工程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规定了开放市场的过渡期,但在过渡期内均允许境外企业以占多数股权的方式设立合作、合资机构,过渡期为3-6年(建筑与相关工程服务为3年,管理咨询服务为6年,其他为5年),在不晚于过渡期结束的时间内,允许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全资的分支机构提供上述服务,同时在自然人流动方面,大大改善国外专业人员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条件,如咨询工程师、管理咨询人员、律师、会计师等。

就《政府采购协议》而言,虽然该协议目前对我国“入世”是非约束性的,但政府采购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政府采购活动的国际化将成为我国未来宏观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将成为推动我国在更深层次上开放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入世”承诺中,我国政府明确表示,我国有意成为《政府采购协议》的参加方,在此之前,中央和国家以下一级所有政府实体,以及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以外的公共实体,将以透明的方式从事采购,并按照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依据公开的法律、法规以及程序,向所有外国供应商提供参与采购的平等机会,如通过招投标程序。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之时起,已成为该协定的观察员,并将在2年内加入该协定的谈判,对于工程咨询业来讲,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全面开放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单纯通过贸易减让方式承诺的市场准入,因为这意味着政府作为工程咨询服务的主要消费者,将不能通过把业务直接委托给国内的咨询公司的方式来保护国内企业,而必须通过公开、透明、规范的程序,如招投标程序,选择工程咨询服务的提供者,这对于许多以政府业务为主的大型工程咨询公司来讲,意味着垄断及市场分割的彻底打破,意味着要与国外跨国工程咨询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

二、我国工程咨询业与国际接轨的差距

工程咨询业全面开放,是WTO条件下新政策和环境的要求,从我国工程咨询业现状看,我国工程咨询业国际竞争力虽然不断增强,但是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市场,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概念认识与理解上的差距

国际上普遍认为工程咨询业是一个独立于设计、制造、施工的服务行业,有其特定的市场和运作方式。而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前30多年间,只有勘察设计概念却没有工程咨询的概念。虽然1984年首次提出工程咨询是智力型服务行业,但其工作仅被视为工程设计的延伸;1988年开展工程监理试点,1994年将设计、监理纳入工程咨询范畴,但由于体制的束缚和市场条件的限制,加之对国际工程咨询业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必要的传播,因而对其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局限。譬如,时至今日,还有人狭隘地把工程咨询说成是工程建设的一个专业。社会对行业的了解和认同度不够,是中国至今未能形成完整统一的工程咨询业的主因之一。

(二)服务范围和工作内容方面的差距

国际上工程咨询的业务贯穿于项目准备、建设和竣工生产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编制或评估,工程勘察、设计、造价、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咨询和施工监理,生产准备、人员培训、竣工验收咨询, 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评估等。而中国工程咨询业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服务,更多的则是建设阶段的施工监理,其他工作都未普遍开展。

(三)咨询单位机制和经营方式上的差距

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既不属于政府部门也不依附于其他经济实体,不与承包商、制造商有利益关系,以其独立性、公正性享誉社会,其责权明确、管理科学、人员精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承揽业务。中国的工程咨询机构独立开业者很少(以施工监理为主的工程监理单位除外),绝大多数隶属于政府部门、企业集团、高校或其他事业单位,资产亦多为国有,其业务经营通常与勘察设计联为一体,这种因循守旧和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机制,由于行政干预过多,不利于工程咨询单位的独立自主经营。

(四)综合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的差距

国际工程咨询业以其专业齐备、技术精湛、工作严谨、服务上乘博得雇主的信赖,尤其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使其有很高的权威性。中国的工程咨询人员专业技术不低,现场经验不差,但普遍缺少经济、商务、法律方面的系统知识和综合协调管理能力,这导致了市场调查、经济评价、风险分析等工作的不足,影响了项目科学决策。

(五)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方面的差距

纵观各国情况,一般都没有管理工程咨询的政府部门,而是通过法制来规范市场,借助自律性的行业协会来约束咨询工程师自身和整个行业的市场行为。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目前,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已经逐步从政府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但是还没有形成行业自律机制,作为中介服务的工程咨询业,不仅直接由政府部门来管,而且目前还处于政出多门、管理多头、条块分割的状况:工程咨询由国家计委管理、勘察设计、建设监理则由建设部的勘察设计司、建筑管理司分别管理;与之对应的工程咨询协会、勘察设计协会、建设监理协会和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也分别挂靠不同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并不承担管理工程咨询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职责。此外,在工程咨询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和服务收费政策规定等方面,与国际上的情况相比中国也有明显差距。由此可见,中国工程咨询业要做到与国际接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三、提升中国工程咨询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一)为工程咨询业创造良好国际发展环境

1.实行优惠贸易政策。当前我国工程咨询公司的规模还比较小,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担保、进出口权、出口信贷等政策上实行优惠,并建立国际工程咨询基金,用来补助因客观原因投标国际工程咨询业务失利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工程咨询公司,从而使这些咨询公司能放心大胆地去开拓国外业务。鼓励工程咨询公司参与国际竞争。

2.排除进入障碍。目前,工程咨询业最大的市场进入壁垒是执业资格,因此,应争取尽早解决我国与他国执业资格相互认可的问题。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充分利用WTO的多边磋商机制,加强政府谈判力度,为我国咨询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排除障碍,特别是歧视性待遇和技术性壁垒。

3.建立国际商情网。应充分发挥我国驻外使(领)馆政府派出机构及其渠道的作用,与有关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建立固定的信息交换机制,广泛收集信息,为工程咨询公司建立国际商情网。

4.政府适当扶持对外项目。在实施“大经贸”发展战略,坚持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同时,应更多支持我国工程咨询的发展,为开展对外工程咨询创造条件。因此,对外援助项目、对外投资项目在项目立项时,应要求由我国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工程咨询公司进行评估以保证投资的效益,同时还应要求由我国的工程咨询公司进行设计及监理。此外,我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履行方式应尽量从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方式转向D&B、EPC以及BOT等现代国际潮流,这不仅有利于投资效率,同时使我国的咨询公司有更多的实践这些新方式的机会。

(二)为工程咨询业创造良好国内发展环境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工程咨询业应该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反映工程咨询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亟待加强建立和健全,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逐步完善市场规则,建立和健全包括信用机制、价格形成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仲裁机制等市场机制。要在工程咨询单位设立条件、业务范围,在经济权利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要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利于工程咨询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确保我国的工程咨询业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轨道,使工程咨询业健康发展。

2.创建合理的运行机制。工程咨询行业不属于垄断性、社会公益性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它属于竞争性领域的行业。其中的一些单位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于一身,无论是为政府服务,还是参与市场竞争,既不便完全接受行政约束,又难以实现市场规范。对于这样的矛盾体制,确有改革的必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并不必然意味着企业化就是唯一的选择。相对政府而言,改革还需要确保其投资决策管理工作的高效和有序,有必要建立短小精干、专职于评审把关的内设机构,明确这类机构的事业属性,直接接受政府部门领导,经费来源由本级财政全额拨款。该机构只对政府负责,不从市场承揽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履行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评估咨询服务的职能。这决不是一种改革的倒退,而是有利于政府对工程咨询业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对工程咨询业市场行为的规范、扶持,有利于工程咨询市场竞争的健康发展。

资质是工程咨询业的生命,是发展的基础,也是立足之本。严格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虽与一些发达国家只对专业人士的执业资格提出要求,而没有对企业的资质管理作出规定有所不同,但对于发展中的我国工程咨询业是非常必要的。为严格市场准入,保障工程咨询质量,2005年3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出台《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这种市场准入的双重控制对于保证我国工程咨询队伍的基本素质,规范我国工程咨询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缩短我国与国际工程咨询业的距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充分发挥工程咨询行业协会功能。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和地方工程咨询协会成立以来,在工程咨询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其中有些职能代替了政府行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多的职能将通过行业协会来实现,其发挥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正确给予工程咨询协会定位和指导,取消或调整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机构设置,使之真正独立地成为政府与各工程咨询单位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目前的体制下,各级工程咨询协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行业管理水平,协调好与各咨询单位的关系,消除政策、行规中相互矛盾、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内容和现象,保证整个工程咨询业均衡健康地发展。

(三)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咨询业人才

由于工程咨询服务的实质是智力服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工程咨询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人才是我国工程咨询业国际竞争力的保障。

1.培养掌握国际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才。我国传统的工程咨询公司的负责人一般多为技术型,这在企业规模小时问题不突出。但是,现代国际上大型的跨国工程咨询公司的年营业额可高达几亿甚至数十亿美元,企业的组织管理往往需要很强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这是一般纯技术型的人员所不能胜任的。因此,我国的咨询公司要走向世界,首先要培养一批出色的工程咨询企业的管理人才。

2.培养掌握国际现代项目管理人才。作为国际工程咨询的项目经理,不仅仅要熟悉技术领域,而且还需有比较丰富的经济、金融、管理、法律等综合知识,同时还须有比较高的外语水准。培养高水平的咨询项目经理是增强我国国际工程咨询竞争能力的关键。

3.培养掌握国际现代科技知识的人才。国际工程咨询的最本质的竞争是工程技术能力和水平高低的体现,而这一切均离不开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人才。培养大批掌握国际先进科技知识的咨询工程师是我国工程咨询业国际竞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玉阁.中国对外贸易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陈永富.国际贸易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李善同,侯永志.加入WTO与中国服务贸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佘健明.工程咨询概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6] 佘健明.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7] 佘健明.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4

实际咨询项目中,非常多的情况往往是,企业认为,咨询公司是花钱请的,请咨询公司来就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好是应该,问题解决不好是咨询公司对项目的把控出了问题,项目中的成功失败基本都是咨询公司的事,咨询公司要对项目的成败负主要责任。一旦抱着这种心态,咨询项目成功的希望就会非常渺茫。一个咨询项目的成败,总是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咨询项目能否成功、成功多少,既取决于一些大的前提条件,也取决于一系列细节点。企业务必对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有所准备,务必为项目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性环境,对项目进行中发现的问题与咨询项目组一起及时谋划对策。

首先,一个咨询项目成功,需要企业整体软性环境比较好,从大的方面来说,可能会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 项目开展时机并不合适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家企业,公司还在创业初期、完全依赖核心人员的时候,主管市场营销的高层个人原因突然离开,影响到公司中高层人员的不小调整,牵带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动,此时启动咨询项目,打造科学的管理平台,时机会非常合适,但是公司在人员更换了两三任,组织结构调整了数十次效果仍不理想之后,才想到请咨询公司帮忙,时间浪费了两三年,可以说是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而且,更换的人员成了前后任,相互之间已经发生了嫌隙,其中有的又从营销高管转成了行政高管,项目进行时对现任营销负责人屡有偏见,甚至试图左右项目组观点和工作思路。

时机可遇而不可求,当企业业务调整、人员大规模变动的需要酝酿成熟时,也就是启动项目进行变革的最佳时机。确实不合适时,企业可协商咨询项目组做分阶段的方案,例如公司组织结构优化时,既考虑公司业务前景,也充分考虑现有人员和储备人员素质及其它各方面因素来进行设计。

二、 项目目标不清

原本应该是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项目,却因为领导者个人的坚持,内容成了素质模型和培训,类似这样的问题也常出现。企业领导者,接触的面广、理解的问题深、思考超前,往往也求成心切,试图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执行层,虽然领会项目启动的初衷,却难以跟随领导者的思维,只能按照自有的逻辑理解项目目标,并在项目对接时以之对咨询公司进行“纠偏”,如此造成项目组无所适从,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企业内部先对咨询要达成的目标进行充分讨论、确定;其次,指派合适的项目对接人,在充分理解项目目标的前提下,全面把控项目内容和进程;再次,将咨询项目的内容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制作变革宣传手册、组织骨干参加项目相关内容培训等等。

三、 企业内部存在不同利益主体

在咨询项目中,最为棘手、也是对项目成功阻碍最大的,便是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拉锯。

SW是一家高科技企业,近两年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由于所在行业较为特殊,国内对口人才非常难找,人员招聘、激励明显跟不上业务扩张的需要,今年还因为各种原因流失了一部分,原本捉襟见肘的人力资源一时更是雪上加霜。公司决定以此为契机聘请咨询公司搭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系统的解决问题。S是公司总助,角色相当于行政总监加董事会秘书,几位核心之一,空降兵,由于是公司内部唯一不干业务出身的高层,很多人对S并不买账;L是营销总监,公司业务顶梁柱,凭个人能力快速成长为公司核心骨干,卧巢多年,跟S这个空降兵就不是太合拍。眼下公司就要启动咨询项目,几位核心人员坐下来开会讨论,S认定一家咨询公司并极力推荐,L等其他几位不满S一手包办,提出必须公开竞标,竞标的结果S认定的咨询公司失标,另一家咨询公司的ZL项目组接手此次项目。这样的合作对双方都是极大的考验,S作为企业对接人,对ZL项目组成见在先,在项目需要配合、需要推进的时候不配合、不推进,另一方面,企业上下只考核咨询项目最终成果,变革失败,S作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成功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此造成项目从一开始就陷入各种关系拉锯中,项目组人员浪费了更多精力在关系的处理上。

事实上,很多企业内部都存在这种利益的不和谐,问题通常由来已久,它不是项目组所能解决的,更不是项目组应该界入的。从咨询公司项目顺利推进的角度,项目组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中立,尽量避免掉入几方争斗中,尤其注意不能为某一派所利用;企业方面,第一,尽可能使用能协调各方利益的人来主持项目,第二,还是要有一个关键时刻能够主持大局、作出决断的高层领导。

以上是几个对咨询项目成败影响非常关键的几个大问题,如果一个项目不存在此类问题,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当然,在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细节问题,以下逐个论述。

一、 管理层时间投入有限

项目进行过程中,通常每进行一步都需要大量论证,项目组必须掌握企业上下的意见和分歧点,才能从中判断各种备选项目方案中哪一种的可实施性最强。但是,很多企业,管理层能够投入项目的时间非常有限,甚至高层误认为自己只需要在项目各时间节点听取一下阶段性汇报即可,其余由双方项目组和各相关人员处理即可。

面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必须在项目启动时就充分说明双方项目组需要投入的人力和时间,以及各需要扮演的角色,强调说明高层需要投入的精力和应负的职责,并尽量解释如此要求的原因。毕竟,尽管很多企业都知道管理咨询,很多企业以前也请过类似咨询公司的合作伙伴,但真正对咨询过程熟悉的并不多,也不清楚企业方面在此前后应负的责任。在项目启动前把必要的配合事项讲解清楚才有利于后续工作的推动。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需要担负的角色有:总体把握项目方向,动员企业上下统一目标、积极参与,对项目方案的一些关键点及时与项目组交换意见,为项目推进尽可能创造条件。

此外,在项目进行中,除了阶段性汇报以外,项目组还要尽可能协调时间与管理层定期沟通,哪怕一次只有十分钟,沟通的内容,可以是项目的进展小结,也可以是高层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是侃大山,企业的历史、企业家个人的创业史、行为风格、理念,等等。对于项目的一些关键点,必须考察方案对于企业能够解决的症结、可能带来的问题及真正落地时可能遇到的阻碍,征求到管理层的意见对于继续推进下一步工作非常重要。

二、 不愿提供充分信息

咨询项目中常常遇到企业提供不真实信息的情况,企业的“难处”项目组都能理解,但是隐瞒真实信息,会使得设计出来的方案适用性差,不能真正解决企业问题,即便及时刹车、中途返工,也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最终效果。

LB是一家制造型企业,09年因为员工大批离职,公司高层意识到管理上出了问题,于是决定大手笔与咨询公司合作解决。起初,在公司领导的密切关怀和大力动员下,组织结构调整、绩效考核模块进行都比较顺利,员工也非常欣慰看到公司管理改进的希望,但是进入薪酬设计模块后,项目组发现财务提供的数据与前期了解到的情况有一些出入,财务新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的毛利率非常低,而此前从公司其他渠道得出的毛利率却要高出近一倍!对于薪酬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三个”公平,也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按照公司财务提供的数据,毛利率如此低,相比较而言,公司支付的薪酬成本总额已经非常高,换句话说,几乎没有给员工加薪的可能——但是从前期调研和市场数据分析掌握的情况看,员工大批离职的重要原因是薪酬远低于市场水平,如果薪资确实没有上涨的空间,薪酬设计也就没有意义,毕竟仅从薪酬结构上进行调整是不可能扭转现状的。项目至此几乎陷入停滞。

面对这样的情况,处理办法也有几种,一种是与公司领导对峙,双方既然合作就必须相互信任,真实数据不提供,设计的方案不准确,企业浪费了时间、金钱、精力,尤其,辜负了员工的殷切期待,最终影响的是企业的利益。此种办法必须视企业高层个性谨慎决定是否使用,糟糕的结果可能是项目就此终结。第二种办法是讲清厉害关系后,在双方项目组协商一致、责任约定清楚的前提下,不再纠结真实和虚假信息,如把整个薪酬设计的方法传授给企业项目对接人,由其自行设计处理。也有一些企业愿意项目组估算一个接近值,并且根据这个接近值来进行薪酬测算,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只不过后续实施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会多一些。

三、 项目工作计划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的衔接

咨询项目在设计总体工作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的衔接,否则,很可能设计出的方案直接“过期作废”。

比如,LZ是一家高端服装企业,准备搭建全面的管理体系,其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在一开始时就格外提出来必须满足,第一,公司计划八月中旬实行全面薪酬改革,而且是以工资到帐兑现的形式进行,意味着项目组必须在八月之前把整个薪酬设计方案、套改测算方案等交付LZ;第二,薪酬改革要体现个人能力差异,而且要拉开距离,这又意味着必须在八月薪酬方案出来之前将关键岗位人员素质模型构建和人才测评模块先行完成;第三,公司准备下一年度启用全新的招聘方案,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可以放在最后来做,规划期限包括从下一年开始的往后两、三年;另外,所有方案的基础是公司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体系,所以战略的梳理必须放在第一步进行。

在项目整体计划安排部署的时候既要考虑周全项目内容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更要考虑企业实际的需求,尽量不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计划发生冲突。

四、 项目对接负责人“外行指挥内行”

如果说大面上的问题都不存在,等于项目成功了一半,那么,企业项目对接负责人“外行指挥内行”就等于项目失败了一半。

咨询是一项专业工作,其中既有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的储备,还有大量实战经验的积累,因此,并不是企业管理人员所谓多搜索一些大咨询公司相关资料就可以解决的。如果实在出现了项目对接人“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以下几招能够帮助项目组尽量挣脱外行束缚:首先,培训,把项目整体工作思路用较为详尽的方式专门给对接人讲解,并且辅以细化到天的工作计划进行展示,这一步主要是尽量征得对方的信任;其次,还是培训,各个模块开始之前,把每个模块的“5W”讲解给对方,此模块要做的是什么、主要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双方项目组和公司上下哪些人来参与,大家都做什么、此模块推进的具体工作怎么做等等;再次,密切沟通,大到项目思路,小到推进细节,能够征得一致意见再开展的就务必沟通到位。

“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一方面可能因为企业对咨询公司这个外部专家能否真正解决自身问题存在较大质疑,所以必须沟通到位,以示尊重,也给对方一定可控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接人本身对专业并不精通,只能按照自身理解到的来处理,所以这时候量身定制的培训就非常必要,尽管会耗费项目组非常多的精力。

五、 企业管理基础太薄弱

咨询项目中什么问题都可能碰到,项目对接人绝对信任,或者非常强势,这些都属于沟通上的问题,可以驾驭。难以解决的是,当项目组碰到一个企业管理基础非常薄弱,薄弱到项目组设计的方案思路都不能完全理解,如此情况,方案落地非常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在项目启动时必须充分评估企业对接方的专业能力,方案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参与,必要时要布置功课让大家补习;设计的方案思路要清晰,而且必须讲解清楚,尤其对于以后负责执行的部门要把思路讲透;甚至可以实战演练,比如绩效考核加分、扣分项的设计,可以组织大家选择目标岗位实际打一遍分;最后,预留一定时间的辅导实施期,对项目落地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企业方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随时咨询。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物流;管理咨询;现状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statusofChinaLogisticsManagementConsulting,andforecastthefutureoflogisticsmanagementconsultingindustryinChina.

Keywords:logistics;managementconsultingindustry;report

1引言

物流管理咨询业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成熟和专业化的一个标志。传统的管理咨询包括战略咨询、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激励等方面。物流管理咨询除了包括以上几个方面咨询以外,还包括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物流业务管理诊断、物流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实施、物流设备的选型、物流工程监理、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物流操作、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海关事务咨询、供应链运作咨询等。因此,相对一般管理咨询来说,物流管理咨询更专业、更实际、范围更广。

2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管理咨询业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咨询的引入也在20世纪80年代,而管理咨询业的产生是90年代后半期。因此,我国国内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也就在不到10年的时间,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也就是近5年的事。如果包括早期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也就在15年左右的时间。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大致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2.1管理咨询为主兼顾物流的咨询业务萌芽阶段

80年代物流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咨询业也在那时刚刚在中国开始起步。80年代咨询业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等领域。所以可以说,80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咨询。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开始起步,开始从信息咨询逐步转向管理咨询。国外管理咨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方面咨询,开始在管理咨询中进行物流业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活动,如埃森哲为和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咨询中就有物流咨询。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重视物流管理的咨询。

2.2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其中,物流管理在企业营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领导层的关注。因此,物流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行业,企业和政府纷纷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管理咨询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物流领域对咨询业务需求显现,各种政府物流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业务规划、物流仓储设备等各种需求都很大。因此催生了国内的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产生,其中不乏比较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欧麟、扬子江。同时,一大批管理软件公司和设备公司(如招商迪辰等)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给客户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咨询服务。但是客观地说,从软件或者设备公司转变的管理咨询公司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难以给客户提供一个科学的咨询方案。

2.3物流管理咨询业专业化和综合性统一阶段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如扬子江、欧麟、睿文等等,通过认真学习国外出色咨询企业的咨询经验与程序,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咨询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在咨询实践中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随着物流业热度开始消减,对物流咨询的需求也开始了理性和成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如果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为求生存发展,许多物流咨询公司逐步走向细分阶段,在专业化方面更进一步,如专门从事物流设备咨询的物流咨询公司、专门从事管理和物流业务流程业务的公司。

但是,同时由于物流咨询市场涵盖着非常广泛的领域,必须满足客户从战略规划、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到设备选型、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因此,物流咨询公司开始和咨询服务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的能力。

因此,我国物流咨询公司在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提供综合的业务服务。

3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内的专业物流咨询公司的现状来看,从原先的一般物流管理咨询开始转向专业化咨询阶段,同时整合多种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集成的管理咨询服务。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近况大致趋势如下:

(1)服务专业化。目前很多管理咨询公司都倾向于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地域来看,北京的本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政策和政府物流发展规划,而上海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设备咨询和企业的物流供应链规划。在上海物流咨询市场,如欧麟专长于设备咨询。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则专注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供应链规划、业务流程设计和培训等。

(2)服务多样化。除提供专业咨询外,几乎所有的物流咨询公司都还提供物流培训业务,除此以外,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咨询公司还和战略合作伙伴一道,提供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方面服务。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与物流企业、咨询业、制造业、物流软件、大

学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物流咨询、信息系统服务、物流仓储设施设备等一揽子的服务来提高综合物流服务。

(3)核心产品化。优秀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需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并在专业化、多样化服务的基础上,打造自己核心产品。因此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咨询产品,以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开始专注于物流金融咨询、航空物流咨询和供应链运作(SCOR)的咨询等,其中在物流金融咨询方面,扬子江已经推出了适合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和银行等多赢的咨询方案产品。目前已经与物流企业、银行达成共识,在中国共同推广物流金融产品服务。通过核心产品的推出,使扬子江在物流咨询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其它物流咨询公司也像扬子江一样,也推出自己擅长的核心产品。

总之,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迅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物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相信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在咨询实践中将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推动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荣书霞.《中国咨询业走向有序化》中国中小企业[J]2004年10期

2.袁红利《影响中小管理咨询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及其识别方法》天津财经学院学报[J]2004年06期

咨询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物流;管理咨询;现状

1引言

物流管理咨询业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成熟和专业化的一个标志。传统的管理咨询包括战略咨询、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激励等方面。物流管理咨询除了包括以上几个方面咨询以外,还包括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物流业务管理诊断、物流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实施、物流设备的选型、物流工程监理、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物流操作、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海关事务咨询、供应链运作咨询等。因此,相对一般管理咨询来说,物流管理咨询更专业、更实际、范围更广。

2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管理咨询业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咨询的引入也在20世纪80年代,而管理咨询业的产生是90年代后半期。因此,我国国内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也就在不到10年的时间,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也就是近5年的事。如果包括早期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也就在15年左右的时间。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大致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2.1管理咨询为主兼顾物流的咨询业务萌芽阶段

80年代物流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咨询业也在那时刚刚在中国开始起步。80年代咨询业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等领域。所以可以说,80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咨询。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开始起步,开始从信息咨询逐步转向管理咨询。国外管理咨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方面咨询,开始在管理咨询中进行物流业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活动,如埃森哲为和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咨询中就有物流咨询。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重视物流管理的咨询。

2.2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其中,物流管理在企业营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领导层的关注。因此,物流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行业,企业和政府纷纷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管理咨询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物流领域对咨询业务需求显现,各种政府物流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业务规划、物流仓储设备等各种需求都很大。因此催生了国内的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产生,其中不乏比较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欧麟、扬子江。同时,一大批管理软件公司和设备公司(如招商迪辰等)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给客户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咨询服务。但是客观地说,从软件或者设备公司转变的管理咨询公司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难以给客户提供一个科学的咨询方案。

2.3物流管理咨询业专业化和综合性统一阶段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如扬子江、欧麟、睿文等等,通过认真学习国外出色咨询企业的咨询经验与程序,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咨询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在咨询实践中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随着物流业热度开始消减,对物流咨询的需求也开始了理性和成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如果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为求生存发展,许多物流咨询公司逐步走向细分阶段,在专业化方面更进一步,如专门从事物流设备咨询的物流咨询公司、专门从事管理和物流业务流程业务的公司。

但是,同时由于物流咨询市场涵盖着非常广泛的领域,必须满足客户从战略规划、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到设备选型、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因此,物流咨询公司开始和咨询服务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的能力。

因此,我国物流咨询公司在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提供综合的业务服务。

3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内的专业物流咨询公司的现状来看,从原先的一般物流管理咨询开始转向专业化咨询阶段,同时整合多种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集成的管理咨询服务。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近况大致趋势如下:

(1)服务专业化。目前很多管理咨询公司都倾向于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地域来看,北京的本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政策和政府物流发展规划,而上海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设备咨询和企业的物流供应链规划。在上海物流咨询市场,如欧麟专长于设备咨询。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则专注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供应链规划、业务流程设计和培训等。

(2)服务多样化。除提供专业咨询外,几乎所有的物流咨询公司都还提供物流培训业务,除此以外,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咨询公司还和战略合作伙伴一道,提供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方面服务。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与物流企业、咨询业、制造业、物流软件、大学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物流咨询、信息系统服务、物流仓储设施设备等一揽子的服务来提高综合物流服务。新晨

(3)核心产品化。优秀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需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并在专业化、多样化服务的基础上,打造自己核心产品。因此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咨询产品,以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开始专注于物流金融咨询、航空物流咨询和供应链运作(SCOR)的咨询等,其中在物流金融咨询方面,扬子江已经推出了适合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和银行等多赢的咨询方案产品。目前已经与物流企业、银行达成共识,在中国共同推广物流金融产品服务。通过核心产品的推出,使扬子江在物流咨询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其它物流咨询公司也像扬子江一样,也推出自己擅长的核心产品。

总之,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迅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物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相信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在咨询实践中将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推动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荣书霞.《中国咨询业走向有序化》中国中小企业[J]2004年10期

2.袁红利《影响中小管理咨询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及其识别方法》天津财经学院学报[J]200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