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范例6篇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范文1

关键词:公路工程、预决算、方法

Abstract: Highway Engineering pre-clearing work is a technical and policy are strong.An accurate, comprehensive, realistic highway engineering fields can be a good help highway projects to maximize profits. Reasonable project cost control, to prevent excessive loss of capital, but also for the people safe travel to provide maximum facilitation to lay a solid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for our country to build a socialist society. This article the following will be mainly describe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highway 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combined with some practical cas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the method.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大学习力度、增强思想认识

一个预决算员工的思想认识对公路工程预决算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预决算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一定要恪守职业道德,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要坚决不参与经办工程有关的经营活动,不能故意拖延预决算工作进度,同时对职业中的相关秘密要严密保守,切勿为了一己之私而泄露。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在预决算的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团队精神,同时应该以大局为重,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目前我国现代公路工程的预决算工作当中,工作人员首先要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以往的公路工程预决算的工作经验和教训,继续加强学习,并要时刻关注世界和我国在公路工程预决算管理方面研究的新理论和方法并及时吸收、借鉴这些经验和理论,然后结果我国公路工程预决算的特点和实际的需求,制定出适合我国公路工程的预决算理论和方法,努力推进公路预决算工作向科学、持续、稳定、和谐方向发展。

二、加强公路预决算的管理工作

2.1根据合同要求、做好预决算前期工作

当我们签订好合同之后,及时组织参与工程预决算相关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项目经济、技术管理员、资料管理员、财务人员、施工人员。首先要让它们充分清楚合同中的内容,并且明确承包的范围,需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合同规定的进行施工。成立预算小组,提高预算队伍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并对工程进行项目分组。在预算小组中,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各项工程预算过程中成本价的预算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入工程中有一些找不到历史依据的预算内容,必须向专家进行咨询,切勿自己盲目进行预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要申请图纸

预决算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之前,首先要认真审图,要充分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和表达的内容。预决算工作想要准确,就必须准确的计算工程量。所以熟悉和理解全部施工图纸及所有的设计技术资料,再根据工程量计算的规则来进行计算,这将有利于合理、准确地按定额有关规定划分项目。

当进行工程量计算时,如果发现图纸有什么问题,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还有图纸表达不清晰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施工规范及现场提供的施工方法来解决,还有,施工前如果发生了工程设计变更的话,工作人员应该心里有数。

2.3工程量计算

我们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工程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整个公路预决算的数据来源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预决算过程中最为复杂一项工序。当预决算工作人员拿到施工图纸之后,第一步做的就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每个工程项目前我们都要认真编制施工图预算。在我们实际的预决算工作中,很多人都认为“算账”是预算员的事情。只要把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抓好就可以了。这种思想是完全不对的,预算工作是用工最多、出错可能性最多的环节、预算工作做的好,就好比从泥土里挖出了金子一样,存在巨大的工程效益。在进行施工图预算工程中,一定要和工程实际的内容相符合。还有技术人员、预算人员、材料人员、财务人员、施工人员都需要充分了解施工图预算的工作。而且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相互组制约,把差错尽量减少到最低,确保数据在项目过程中不会流失,增强施工图预决算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当一份施工图套用定额预决算编制完成以后,一定要认真复核、严格审查。同时还要注意预结算编制说明的编写,对预算编制依据和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方法都要加以系统的说明,来完善和补充预算的编制,保证工程结算工作的准确性。

三、施工现场获取重要资料

想要确保公路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准确性,那么预决算工作人员九必须时刻去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要如是了解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有关设计变更、签证项目这些资料。还有要时刻和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保持联系,收集有关现场签证资料,及时做好设计变更,现场经济的补充预算工作,为工程竣工结算大好基础。

四、要及时收集信息并整理资料

及时收集信息并整理资料是预决算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工程造价信息是预决算的主要依据,要不断的进行信息的收集、积累、更新,确保准确的做好预决算工作

预决算工作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竣工图纸、合同、图纸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通知、工程洽商记录、工程技术方案、现场签证凭据等等。这些资料都是编制工程结算书必备的。所以预算工作人员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收集信息和资料,并做好分门别类的工作以便查找。这些是保证工程预决算快速、准备的基本前提。

五、整理变更工程

工程决算是以工程预算位基础的,根据工程的实际发生来进行完善和补充的,最终确定工程的总造价。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变更的话,那么变更工程的准确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

浙江某二级公路工程建设的办公室,在工程计量支付中,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工程设计变更严格按照浙江省的规定和规章审批程序来执行,承包人的计量支付必须在权限范围内才可以签认。工程变更报告不许按变更程序在职范围内审批,如果超出建设办审批权限的暂定金额和招标下浮费用变更,必须严格按照浙江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有关规定,上报相关的情况。对每一份工程变更申请,项目施工人员都根据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控制通信费、办公费、车辆使用费及招待费等其他开支。

如果,较大的工程变更的较多的话,在变更计算之前要先按图纸会审记录的内容和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内容修订,订正全套施工图,方便变更计算。还有变更的结果一定要及时,切勿留滞竣工后再来计算,这样会造成很多漏项,使得决算不准确。所以我们在变更过程中,应该随时清理变更图纸和通知,让工程决算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黄炳光,提高公路工程预决算正确性[J],四川建材,2010(05)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预决算预算定额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098-01

一、前言

工程预结算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经济评价依据,其结果的准确性就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对预结算的管理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工程预决算应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权威性。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变革,对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各企业领导的重视,统一预决算的编制办法和标准,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削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科学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建立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

二、工程预决算中常见的问题

(一)工程预算定额尚不健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如房屋建筑工程常常参照工民建定额。这样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区域、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企业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部更应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建议依据地域差异和工程实际施工水平的不同,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定额进行调整,即在基础定额之上,增加相应的难易系数,以最大限度提高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别外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施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进行总结、汇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和管理。

(二)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施工图纸表达是否准确、全面、清晰是工程量计算准备的基础。在房屋建造、市政道路及安装工程项目中,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通常在图纸中都有明确标示。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的计算方法和数量,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需要预算人员校核和方可使用。

(三)定额项目中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在对工程量重复计算的同时,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常将定额项目中已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例如:定额规定,当进行场地竖向挖填土方时,不再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而决算中,施工单位常常把其二者分开来做,同样增加了建设单位的负担。

(四)人为因素对临时工程的编制影响较大。编制办法中,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是用公式来计算的。它对每一个工程来说不一定都适用,而且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施工人员会相应减少,这些灵活变动的因素会直接影响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与建安投资的关系。此两者之间的关系仅凭一个简单的公式是难以涵盖的,且容易造成工程投资的失控。建议在预算编制中,应按实际情况准确计算施工人数,计算临时房屋建筑面积及室外工程量,再按相应的定额计算相应的工程造价,以避免套用公式计算带来的误差。

(五)材料价格管理混乱。近年来建筑材料市场化,繁荣了建筑材料市场,但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工程预结算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工程预算管理体系。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涉及到行政机关、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建设银行等诸多部门。因此搞好工程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个由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科学的体系。

1.行政机关应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概预算的指导工作,搞好预算及定额、取费标准、设备及材料价格的管理好研究工作,完善相关经济法规,力争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对报批的预算认真审查,对已批复的工程投资进行跟踪监控。

2.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相关的经济法规编制概预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应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资料,同时应熟练掌握相关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相关规定、费用标准,及时了解和运用相关经济信息,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

3.建设单位应以批准的初步设计预算为基础确定招标价,并及时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管理预算工作。

4.施工单位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报价,并按照设计和合同精心组织施工,力争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积极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交流等等。

(二)加强工程量的审核的力度。工程量是否正确时关系到预决算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工程量审核应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法,做好计算工程项目划分工作是搞好预决算的基础。因此审核预决算首先要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多设或者少设项目,划分项目方法则要注意与定额项目一致。

2.审核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否与定额保持一致。定额执行过程中各部分的工程量都要有计算规则,必须按照执行。不可弄虚作假巧立名目。

3.审核工程量的计取单位是否与套用定额单位保持一致。在套用定额时一定要注意计取单位是否保持一致,这种错误不论有意无意都会给项目费用带来影响。

4.审核签证凭据,核准工程量。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算。审核时做好调查研究,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见签证即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合理、不实际的开支。

(三)规范工程中计取费率问题。计取费率问题一般比较简单,国家分类不完全一致,有的地区按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计取费率,这就要求审核人员要明确掌握施工单他的真实情况,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严格执行,加固定资产、企业总人数及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比例。

(四)材料价差问题。由于建筑产品的庞大性、多样性、复杂性,使得建筑材料具有多样性且材料价格有时随时间(特别是季节)变化的明显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要多订阅一些建筑性报纸、杂志、建筑材料价格信息、指导等有关资料,掌握建筑材料的些新变化、新动态、新趋势外,还要经常深入到建筑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价格,进而做到审核决算中的材料调差项目时心中有数。

作为一个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核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全审、抽审、或审核一些造价比较高的项目,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完善制约机制为目的,与项目主管负责人员积极配合,尽量做到支付给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支付合理,不流失、不浪费。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社利同等,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范文3

摘要:部属高校综合实力强,为实现发展目标,需要经费的最优化安排。而目前大多数部属高校把目光放到预算精细化管理上面而忽视决算编制质量的重要性,造成决算编制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长远计划。因此,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去探寻提升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部属高校;决算编制;制度经济学

部属高校是我国中央部门直属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领军者,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提高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积极推进预算精细化管理,已有一定成效,而高校决算编制似乎可有可无,存在感较低。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财务行为,我国在2013 年推出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提出推行支出绩效评价,以实现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的目的。该制度新增对于高校决算管理的定义、编制要求等方面的规定,使得高校决算程序得以规范。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关键在于制度问题,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去探究提升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对策建议,具有重大意义。

一、影响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主要因素

1.决算工作的重要性不突出

决算是部属高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也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学校财政预算精细化程度以及其会计核算水平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水准。然而部属高校都是重视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其大部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在会计决算中都不会体现出成本投入。而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预算的重要性逐步凸显,重预算,轻核算”的现象越发明显,预算和决算的两级分化严重。

2.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不规范

决算能直观反映出预算执行刚性度以及总体情况,还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成果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预算编制的繁杂性,且部属高校大部分都是多校区办学模式,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使得预算编制难以实现精细化。在预算编制不够规范、不精细化的前提下,部属高校的决算编制也就失去原本意义,从而影响到决算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同时高校会计基础相对薄弱,对会计核算的不重视,以及预算编制口径的影响,会造成会计核算的不规范。以至于在编制决算时遇到诸多阻碍,如决算数据的修改等,甚至会拖慢决算编制的进度,影响决算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3.决算数据的综合分析不重视

决算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下年度的相关决策方案以及预算编制提供依据,以便更好的总结本年度经费使用的不合理地方,并及时调整,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综合水平。决算数据分析应该包含本年度高校收入、支出的结构分析,与上年度的收入、支出结构的比较分析,高校收支结余分析,与本年度预算数据的对比分析等方面。然而,许多部属高校只是简单的将相关数据罗列出来,并未进行详细分析以及说明,没有总结出财务管理的问题所在,以至于决算报告毫无意义可言,使得决算工作难以体现真正价值所在。

4.决算编制审核不严谨

决算编制时期恰逢年底,财务人员工作量大,难以反复审查核对相关资料或数据,可能出现数据失真情况。同时决算报告编制过程中,所需数据如学生人数,其上报单位涉及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可能出现数据差异性,这无疑加大了决算编制的难度,难以确保决算的准确性。而且由于各种制度或内部机制的问题,使得审核过程无法严谨。

二、通过制度经济学解析上述问题成因

1.部属高校决算相关制度约束存在不合理

新制度经济学明确指出制度是一种规则,而非其他经济学流派所认知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新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组织确立并公开的各种成文规则,后者指社会约定成俗的不成文规则。由此可知,部属高校的决算编制的正式制度包含:《部门决算管理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而非正式制度包含:财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决算工作习惯、决算工作的认识等。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高校决算具体要求是在2013 年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才做出的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决算报告成文规定较晚,对决算重要性认知也就不足。而在缺少明确规定的时候,高校决算都依靠决算编制大纲要求进行编制。决算工作的重要性不突出,很大程度上造成非正式制度的慢慢形成。众所周知非正式制度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不成文规定,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具有习惯性。因此日常工作之中财务工作者都会无意识自发的去遵循非正式制度,造成其影响持续而广泛,最终根深蒂固,形成“毒瘤”。财务工作者难以轻易改变,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决算编制中,正式制度主要是约束决算编制总体要求,而财务工作者以及决算编制过程都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这样就加大对于决算制度的统一管理。

2.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部属高校在预算编制时候大多采用是“二上二下”的编制方法,使得编制更加合理可行。

但是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一是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性的,会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去争抢有限的资源,影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二是人的有限理性,高校环境复杂,存在“信息悖论”,会引起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现象,致使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刚性不足以及会计核算难度的增加;三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各部门只顾自身利益,对学校整体发展不管不顾,或者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引起学校内部管理不畅,导致预算编制失去意义。

3.决算工作的产权安排不清晰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具有社会关系的基础性规则,具体而言就是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本质上是激励与约束的机制,基本功能是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合理规划安排能改善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效率。因此产权安排可以通过激励以及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习惯,以保障决算编制的质量。决算数据分析草率,只是为完成任务而随意叠加数据或者罗列数据,这是由于产权安排的不清晰。首先部属高校在决算编制过程中,没有对编制工作的人明确分工安排,可能出现一人负责几部分编制,时间上可能来不及做一些详细的数据综合分析。其次工作人员对于数据是否真实性,也没有办法考量。同时,上一年度就未进行综合分析,那本年度自然没有办法同上年度进行分析对比,如此循环往复,就造成数据综合分析的不重视。由产权理论可知只有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而部属高校并未将决算编制质量好坏给予考评,也就没有奖惩措施,因此财务工作人员也就失去决算工作的积极性,只是应付了事。

4.决算审核缺少监督管理机制

决算审核不严谨,其实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在制度经济学中认为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计量问题与监督管理问题,其本质就是信息成本。由于信息悖论,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不对称性,决算编制者没有办法去真正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也就造成决算编制的质量不高的问题。决算编制主要是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为之后部属高校的预算安排指引道路与方向。因此对于决算审核关键在于其可行性。而部属高校缺少对于决算过程的监督管理,最终会引起决算审核不严谨。同时审核人员抱有侥幸心理,甚至随意交差了事,不合格再慢慢改。这种现象其实是增加了决算编制的时间成本,因为来来回回修改会影响到决算报告送达的及时性。总之,缺少监督管理机制会增加决算的交易成本。

三、提升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对策建议

1.完善决算工作的正式制度约束

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建立正式制度的约束力。决算工作十分重要,即是过去工作的总结,也是未来工作的指引。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成文的决算工作详细制度,让决算工作者有契约传统而非伦理传统约束。只有通过正式制度的强制性,才能真正改善一些非正式制度的顽固性。而且正式制度是可以“一夜完成”,既是可以很快成立规则,强制改变财务工作者对于决算工作的重视度,将决算编制与预算编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可以先通过规章制度去强制改变不良做法,助推良好的决算工作习惯的养成,最后使得决算编制实现自发性、连续性的保持其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可行性。

2.规范预算精细化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

决算编制质量高低与预算精细化管理、会计核算息息相关。决算是预算结果的反映、是会计核算的成果。因此必须规范预算精细化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首先,要在“二上二下”预算编制基础上,更多融入企业理论,实现全员参与编制过程。实现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的公开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全问题,增加学校预算的可行性和执行的刚性。其次,统一预算与核算统计口径,统一会计科目,增加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从而确保决算编制的质量。最后,部属高校应该细化预算与核算的考核指标,明确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力度与会计核算质量的奖惩制度,引领两者走向规范化模式,保障决算编制的高质量。

3.明晰产权安排,建立合理激励与约束体制

通过清晰明确的产权安排制度,部属高校才能更细化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减少一人兼任多岗位职责的情况,减少由于工作分配不均引起的工作质量下降问题。决算数据的综合分析是衡量决算编制质量高低。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关制度激励与约束决算数据综合分析的程度。产权安排的本质就是激励与约束体制,有了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也就是说部属高校要明确决算数据综合分析以及其他决算编制过程的奖惩制度。依据《部门决算管理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决算要求,结合部属高校自身特征,制定决算编制质量考核的详细指标。从而约束决算编制人员或者是审核人员,在考核过程中有据可依,对于指标程度给予分数确定,不同决算编制内容的完成度,给予不同分数。对于不合格决算编制给予惩处,比如限制学校部门下年度的预算。而对于决算工作完成优良部门,则给与公开表扬以及一定额度的经费奖励。也可以将决算编制质量和学校个人绩效挂钩。由激励与约束体制双管齐下,保证部属高校决算编制决算质量。

4.建立健全决算编制的监督管理机制

部属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得到财政拨款多而广,没有成本核算。由于常年的非正式制度影响,监督管理机构的缺少,部属高校对于决算编制审核是不严谨。为减少决算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和信息成本,就应该建立健全部属高校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对部属高校决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应该是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公开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内容,让全校人员都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经费的去处。当决算报告公布之后,全校人员都可以更直观的去了解本年度学校的资金动向,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也可以为下年度预算申报提前做好准备。学校各部门参与到决算编制的监督管理之中,可以帮助编制人员减少机会主义倾向,促使其更认真的去完成编制,保证决算编制质量。增加审核人员的压力,让其采用更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决算报告。要在数据准确性、分析全面性、文字表达清晰性上仔细审核,争取学校决算编制报告可以一次通过审查,避免多次修改,从而减少时间成本,降低交易费用。

基金项目: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部属高校决算编制质量提升问题研究(中教会[2014]第015号)。

参考文献:

[1]张培.新高校财务制度下如何做好财务决算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5):181-182.

[2]刘国斌,张东爽.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市场,2013(30):184-188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范文4

一、地方政府制定中长期预算的基本原则

地方政府制定中长期预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国民经济计划协调原则。中长期预算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规模、结构相一致,同时财政措施和政策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的编制应符合政府的方针政策,符合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公共财政改革方向。

2.财政收支合理增长原则。编制中长期预算时,财政收支要有一个合理的增长比例。财政收入要与GDP增长相适应,财政支出控制在合理的增长区间。

3.动态管理原则。中长期预算的编制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对已经完成和根据政策变化、形势发展需要调整的项目,在编制下一个滚动计划时进行调整。

4.绩效导向原则。要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及使用结果的效率与效能,形成预算前、中、后进行评价和评估的机制。

5.透明度原则。财政政策公开,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项目与金融公开,以利于社会的监督。

二、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的基本内容

省级政府中长期财政预算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在预算年度(3—5年)内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分析;财政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中长期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政策说明;预算年度收支安排及预算收支平衡;预算年度重点项目、法定支出安排及预测;本级生产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的项目预算;政府性基金收支中长期预算;全省3—5年度总预算;中长期预算中其他需重点说明的事项;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编制机构。

1.鉴于中长期预算与年度预算、财政发展的密切关系,中长期预算的编制应由财政部门主司完成,由税务部门、国资委、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及行业主管部门等配合完成。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清楚,程序严格,并与年度预算的编制相结合,与年度预算编制周期一致。

2.财政部门是统一管理中长期预算的行政部门,根据法定的预算管理职权,具体负责审核编制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草案、批复中长期预算和决算、组织和监督中长期预算的执行。财政部门内部各有关职能机构对中长期预算管理分工如下:

——预算处统一负责具体编写中长期预算草案,根据财力和平衡情况提出各项目专项支出限额,起草行文批复中长期预算,审核并起草行文批复中长期预算调整事项,管理中长期预算总指标,对财政主管处提交的项目进行总的排序,并制定中长期预算的有关滚动安排。

——预算编审中心具体负责中长期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负责管理中长期预算基础信息采集及数据库,制定正常公用经费滚动系数标准的方案,审核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预算建议计划,审核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及管理财政预算项目库,审核整理中长期预算,编制中长期预算文本。

——财政主管处:财政部门预算处、经济建设处、行政政法处、教科文处、社会保障处、农业处、涉外经济处等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对相关部门预算实行对口管理。审核中长期预算专项公用经费及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专项支出建议计划,并对项目进行排序;指导、参与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专项项目的审核论证,审查编制项目预算;审核部门后二年的预算计划。

3.税务部门、国资委、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等部门对财政部门预算编审中心提供地方政府税收、经济增长、经济形势预测分析材料。

4.预算部门负责整理编报本部门的滚动预算。

5.专家论证会,机构设在财政厅,由主管财政的省长主持。财政、税务、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二)编制方法。

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

1.规划一项目预算法(PPBS)。这一预算编制法打破了部门界限,是针对支出项目而设计的预算方式。规划一般着眼于政府长期的目标,项目建立在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长远规划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立若干年度支出项目,建立最优和次优目标,并制定各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项目成本(预算)。规划一项目预算制度突出了政府的长期目标,通过投入一产出分析来确定最优和次优目标,然后分解这些目标,并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有机组合起来,提出各年度的实施计划,并根据行动计划来规划多年预算。

2.趋势外推法。根据地方政府财政经济政策发展趋势,依据财政收入预测、财政运行评价、财政风险预警的分析预测,结合上一年度的财政运行情况,对下一年度财政收支进行调整和修正,并编制后2—4年的财政预算。

3.比例限制法。对财政收支进行预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收入、支出总额限定为GDP的一部分,另一种是规定本年收入和支出相对于上年或基准水平的变动幅度。

4.零基预算法。按照影响项目支出的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支出需求。

5.项目库法。对专项公用经费及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实行项目管理,编制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三年滚动项目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库。项目要按省财政厅统一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建议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予安排。项目预算安排要建立科学、规范、民主、透明的论证和决策机制。

6.专家会议法。组织专家对各项目进行论证、排序,按排序来确定项目预算的优先顺序。

7.绩效预算法。在对项目按照政府职能如经济、国防、教育等进行业绩分类的基础上,并考虑各职能部门的方案或计划,从最终产品成本及目的来衡量和评估其业绩,以确定所需资金。

(三)编制程序。

中长期预算编制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度,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逐级审核汇总。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并遵循“三上二下”和“一采集,二论证,一形成”的程序。八个阶段是:采集信息、布置预算编制、编制预算建议计划、财政审核、征求意见和编制部门预算文本、专家论证、编制并上报预算草案、批复预算。“三上二下”和“一采集,二论证”程序是:

一采集:财政部门布置编制工作,采集信息。于上一年12月1日财政部门协同税务部门、国资委、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及行业主管部门,收集多年度经济形势发展预测分析、财政收支预测分析和财政计划安排基本原则等信息。

一上:预算部门于3月上旬向财政部门报送中长期预算收支建议计划和单位基本情况(预测分析材料)。

一下:财政部门根据财政发展规划、上一度财政运行情况和预算部门中长期预算收支计划,编制年度预算草案和中期财政计划框架,于8月份向各部门下达编制财政三年滚动计划指南、预算建议计划初步审核意见。

二上:预算部门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编制指南和本部门发展规划,编制本部门的三年预算,修改预算建议计划,报本级财政部门,并逐级汇总上报。

二下:财政厅预算审核中心将部门上报的三年预算,根据测算的财政收支情况,编制中期财政计划框架,于10月上旬下达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征求意见。

三上:省预算部门和市财政部门于10月15日前向省财政厅反馈预算文本意见;财政厅将反馈的预算文本意见提交给专家论证会。

一论证:财政厅与专家论证机构讨论阶段。财政厅就下一年度的预算草案和中期财政计划框架召集各部门进行讨论协调,修改后,由论证机构讨论协调。

一形成:编制中期财政计划草案阶段。由财政厅根据各部门的意见和论证机构结果,在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项目加总排序,形成最优组合、最大社会效益的项目库,完成中长期预算草案。

二论证:专家论证会对中长期预算草案进一步论证,对项目库的组合、项目规模进行讨论,由财政厅进一步调整修改,形成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讨论稿)。

四、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预算的决策程序

1.法律效力。中长期预算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是规范政府收支的法律条文。中长期预算中当年的预算就是年度预算,与现行的年度预算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决策程序。第一步,财政厅将形成的“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讨论稿)”提交省级政府,由省级政府。决策,并提出决策修改意见。第二步,财政厅根据省级政府的决策修改意见,对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进行修改或调整,再提交省级政府。第三步,省级政府将《地方政府中长期财政滚动预算草案》提交省级人大。第四步,人大讨论和审批预算阶段。人大在讨论年度预算时,要同时讨论省政府提交的中长期财政预算,并以此作为审议年度预算的必要参考材料。

3.预算审查和批准。各级预算部门审核并汇总编制本级本部门3—5年预算建议计划。各级财政部门审核本级3—5年预算建议计划,并逐级汇总上报编制中长期预算草案。省级政府审核省级财政厅报送的中长期预算草案,并向省级人大提交中长期预算草案。

中长期预算的当年预算按年度预算的法定要求报省级人大审查和批准。后2—4年预算按要求报省级人大审查、备案。省财政厅根据省级人大批准的中长期预算审查决议,当年预算依照年度预算,批复部门预算,并向组织征收预算收入的部门下达收入计划。后2—4年预算作为法律文件,约束指导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

五、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程序

1.地方政府中长期预算执行。中长期预算由省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当年预算执行依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执行。后2—4年预算的执行在于指导年度预算的编制,约束政府行为的运作,保持财政措施及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展。同时,后2—4年的预算有些可以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

2.预算变更。预算执行中确需进行的预算变更,属于预算调整的,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经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调整预算;其他不属于预算调整的预算变更事项,要按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变更。

当年预算变更遵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变更。

中长期预算调整是指经省级人大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因出现下列情况引起预算的部分变更:年度预算需要变更的,相应地后两年也需调整;上一年预算执行发现重大问题的,在后两年进行调整;项目库需要调整。对于以上规定的情形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省财政厅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预算的原因、项目、数额及有关说明,提交省级政府审定后,提请省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

3.预算评价。当年预算评价要遵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进行评价。建立预算前、预算中、预算后的评价体系。预算评价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定量评价体系。

4.预算监督。中长期预算的当年预算监督要依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监督。省级政府财政厅应当依法接受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编制、执行的监督。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范文5

投资估算作为论证拟建项目的重要经济文件,既是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又是该项目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值。投资估算在建设工程的投资决策、造价控制、筹集资金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二、影响投资估算准确性的因素

1、在可研报告的编制过程中,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等章节一般是按照专业分配给不同部门分别进行编制,这样往往会出现各部分工作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而受专业和经验的限制,孤立的估算编制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标准、现场等情况的了解掌握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工程量漏项、少算、方法不当等情况时常出现,容易造成投资估算出现偏差。 若此时项目投资可行性在临界点,则本来不可行的项目决策或许变成可行。

2、一些项目受地方审批投资额度权限的约束或力求达到报批资格和上级领导要求,投资方为了项目能够顺利通过批复,在立项过程中,人为压低投资或设定限额,造成投资不足,也是投资估算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可研编制单位作为服务者明知投资不足,却往往参与配合,导致项目决策的准确性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决策失误。

3、可研报告中的方案设计是投资估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在可研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工程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等方案设计深度不够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文等资料准备不足的情况,依据这样的方案编制投资估算时,估算人员得不到设计人员的有力支持,工作难度加大,只能依靠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判别不确定因素,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大打折扣,给投资估算的偏差留下了隐患。

4、估算人员业务技能素质高低对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新的施工工艺方法以及新的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国家、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使得投资估算对估算人员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缺乏对新知识的了解掌握,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及时接收,就会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时效性。

5、工程的基本预备费,是根据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之和为计算基数乘以一定的预备费率计算而得,有些投资方为了争取项目立项有意漏计、少计预备费来减少项目的投资,以提高项目通过审批的可能性。另外,由于预备费费率趋于主观,有些估算人员将预备费用的估算过程形式化,不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缺少灵活性,导致预备费取费偏差。

6、对于建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应该根据贷款总额、建设期限、建设期间每年贷款数额和贷款年利息率进行计算,依据项目建设期内对贷款利息的支付方式,准确确定利率,避免造成利息额计算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1、做好投资项目论证评估

目前,投资项目论证评估依然存在着项目可研报告深度不够、报告调查研究不足、不能满足决策需要的现象,投资项目的决策依赖于项目的前期论证评估工作。凡是予以立项的投资项目必须做好项目前期论证评估。在投资决策之前必须重视建筑设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论证评估,从项目设计、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预测、计算、分析和论证,以设计方案为基础,制定不同的投资方案,采用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投资项目的净效益,权衡投资项目的利弊得失。制定多套项目可行方案进行选优,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选,分析选定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从众多方案中筛选出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有效的最佳方案。

为保证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必须建立项目专家评审制度,根据被评估项目的性质,从相关专家组中抽选一定数量的专家,组成该项目的评审组,对项目的前期论证情况进行评审把关,对于投资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坚决不予通过,对方案选择不合理的项目,必须重新进行方案调整,直到方案最优方可通过。

2、方案设计应达到深度要求

投资估算是技术与经济互相结合的工作,设计人员应按规范规定的设计深度进行设计工作,严格执行设计标准,不应以设计周期不足为由,提供深度不达要求的图纸,估算人员也不能以此为借口随意编制估算。

3、估算人员需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编制投资估算时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合理估算投资,既不有意识的提高,又不能故意压低造价,投资估算一经上级部门批准,就应作为经济上的最高限额,量财设计,使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图结算在总体上不突破此限额,实现对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

能力的逐步提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估算人员要注重收集各种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资料,及时整理记录,结合时间、地点、市场价格及现场条件、项目类型等因素作分类归纳。通过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做好各项费用的估算

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应做到内容与费用构成齐全,不漏项,不提高或降低估算标准,计算合理,不少计,不重复计算。

应充分考虑拟建项目设计的技术参数和投资估算所采用的估算系数、估算指标在质和量方面所综合的内容,应遵循口径一致的原则。

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国家有关规定等,将所采用的估算系数和估算指标价格、费用水平调整到项目建设所在地及投资估算编制年的实际水平。对于建设项目的边界条件,如建设用地费和外部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或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等差异所产生的主要生产内容投资无必然关联的费用,应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纠正。

应对影响造价变动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市场的变动因素,充分估计物价上涨因素和市场供求情况对项目造价的影响,确保投资估算的编制质量。

5、提高预备费估算准确性

预备费是以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基数进行计算的,估算人员应该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购置方案、进行尽可能准确的估算。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类似工程的相关资料,提高预备费费率的准确性。另外,还应采用优选的资金运作方法以节省贷款利息。

6、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

估算编制人员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果沟通不畅,就会导致各专业衔接障碍,导致投资估算混乱甚至工程项目决策失败。

估算编制人员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在可研编制之初进行相应的调研工作,配合设计,及时要求业主与各相关部门协调,搜集测量、地质、水文、地震、水利、环保等相关资料。完成资料搜集以后,结合实际情况,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方案,密切配合方案设计人员降低工程费用,使方案设计人员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重视方案的经济性。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范文6

关键词:概算 预算

决算在当今社会的时代大潮中人们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长,迫使我们要不断的建设与改造人们生活与居住的环境,在这个前提下工程建设就必不可少,包括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园林工程、配套设施等等,为了能很好的把握各种工程的资金投入,“三算”的编制工作与合理的应用则就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具体实施设计概算、设计预算、竣工决算的编制工作,“三算”的合理性、可靠性及标准性将对工程投标工作,竣工结算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在工作实践当中,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抓住编制重点,是确保“三算”编制的有效手段。因而,科学的进行工程量计算,做到不重不漏是“三算”的基础工作。首先,深入熟悉设计图纸资料,了解施工方案是编制“三算”的基础,设计图纸是计算工程量的主要依据。

一、设计概算、设计预算与竣工决算在实际运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设计概算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文件,它是根据初步设计和扩大初步设计、概算定额、费用定额指标等资料,计算建设工程全部费用。但它只是一种估算方法,精确度较差。使用概算时要具备一定前提条件:要具备符合本地区情况的概算指标或根据情况修正的其他地区概算指标;对象工程的内容与概算指标中的内容基本一致。还有概算是根据设计说明与平面图和全部工程项目一览表等资料进行编制的。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做到精确无误,有一部分只能按常规做法去编制概算,在实际应用中它主要是确定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及单位工程投资的依据;是编制投资计划的依据;是进行贷款和拨款的依据;是实施投资包干的依据;是考核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和控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2、设计预算是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企业内部编制的完成单位工程所需的工种工时,材料数量、机械台班数量和直接费标准,也是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它在编制中的依据是:施工图纸和说明书;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现行的施工定额或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使用定额;建筑材料手册和预算手册。它在实际使用中的作用为:通过预算能精确地算出各工种劳动力需要量,为施工企业有计划地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预算能准确地确定出材料的需要量,使施工企业可据此安排材料采购和供应;通过预算能计算出施工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的实物工作量,以便施工企业做出最佳的施工进度计划;通过预算可以确定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上的定额指标和计件单价等,以便向班组下达施工任务;预算是衡量工人劳动成果的尺度和计算应得报酬的依据,施工企业根据施工定额的标准实行计件工资和全优超额工资制度,有利于贯彻多劳多得原则,调动生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施工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中,可把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相对比,分析其中超支、节约的原因,改进技术操作和施工管理,有针对地控制施工中的人力、物力消耗。

3、竣工决算是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投产或使用全过程编制的全部实际支出费用的报告。竣工决算在编制及应用中的依据是: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和有关文件;建设项目总概算书及单项工程终合概算书;建设记录或施工签证以及其他工程中发生的费用记录;竣工图纸及各种竣工验收资料;设备、材料调价文件和相关记录;历年基本建设资料和财务决算及其批复文件;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建设工程竣工决算的文件。他在实际使用中的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采用实物数量、货币指标、建设工期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全面地反映建设项目自筹建到竣工为止的全部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铸成部分,也是办理交付使用资产的依据;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是分析和检查设计概算的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效果的依据。

二、设计概算、设计预算与竣工决算在当前实际运作中存在着的不同问题。

1、设计概算可以分为三级概算,分别是:单位工程概算,确定各单位工程建设费用的文件,是编制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依据,是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组成部分;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确定一个单项工程所需建设费用的文件,它是由单项工程的各单位工程概算汇总编制而成,是建设项目总概算的组成部分;建设项目总概算,确定整个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它是由各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预备费和投资方向调节税率概算等总编制而成的。设计概算在运作中,由于它处在工程的前期,在做概算之前常常只具备有设计说明与平面图和全部工程项目一览表等资料,导致在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精度差,对象工程的内容与概算指标中的内容出现偏差。

2、设计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量、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等四项,一般以单位工程量为对象,按部分工程量进行计算。通常这些内容由编制说明和计算表格两部分组成。编制说明部分,编制说明是以简练的文字说明预算的编制依据,对施工图纸的审查意见,现场勘查的主要资料,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采用的图纸名称编号,采用的施工定额,采用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否考虑了设计修改或会审记录;遗留项目或暂估项目有哪些,并且说明原因;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处理的办法。计算表格部分,为减少重复计算,便于组织施工,编制预算常用表格来计算和整理。常用的表格种类有:工程量计算表;预制构件加工表;门窗加工表;分项工程钢筋表;金属构件加工表;人工分析表;材料分析表;周转材料需用量表;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汇总表;两算(施工图预算及施工预算)对比表。在实际运作中容易出现因施工图纸不细,造成工程量的错项及漏项,价格因地区和定额的不同,容易出现偏差。

3、竣工决算的内容包括有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概括了竣工工程建设成果和经验,是对竣工决算报表进行分析和补充说明的文件,是全面考核分析工程投资与造价的书面总结,也是竣工决算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有:基本建设项目概况,分析评价质量、进度、安全、造价和施工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会计财务的处理,主要有工程价款结算、会计帐务的处理等;基建结余资金等分配情况;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情况;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及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决算与概、预算的差异和原因分析;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参见[2002]394号)的通知,建设项目竣工结算表包括有: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该表综合反映建设项目的概况,内容包括该项目总投资、建设起止时间、新增生产能力、完成主要工程及基本建设支出情况,为全面考核和分析投资效果提供依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该表反映竣工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为止全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作运用的情况,它是考核和分析投资效果,落实节余资金,并作为报告上级核销基本建设支出和基本建设拨款的依据;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它反映建设项目建成后新增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情况和价值,作为财产交接、检查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和分析投资效果的依据。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明细表,该表用来反映交付使用资产的详细内容,是办理资产交接的依据和接收单位登记资产帐目的依据,是使用单位建立资产明细帐和登记新增资产价值的依据。建设工程竣工图,是真实地记录各种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情况的技术文件,是工程进行交工验收、运用维护、改建和扩建的依据,是国家的重要计算书档案。工程造价分析比较,对施工中控制工程造价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及其动态的变化应进行认真的比较对比,总结经验教训。总之竣工决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图纸的不完善、设计效果与实际效果的不同,现场多个施工队伍的交叉施工、意外造成的损失等都会提出不同的措施,造成了变更、增项、减项,这些都是在竣工决算编制过程中必须细致细心去统计的重要组成,因此在竣工决算运作中容易出现漏单、漏报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设计概算、设计预算、竣工决算的各自分析对比可以让我们明确“三算”的不同用途,也可看出“三算”中存在的差异与不同,更可看出“三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三算”是因工程的不同时期需求而存在的。

三、对于“三算”在实际运作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据实际与理论的结合提出以下的几点解决方法及措施:

1、编制设计概算时,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总平面图与全部工程项目一览表等资料进行编制,由于资料的不详细我们对于其在实际运作中的问题,可以通过认真地熟悉总平面图和全部工程项目一览表中的内容,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详细地了解图纸与项目表中出现的细部做法与内容存在的问题来尽量避免与减少问题的发生。

2、设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定额中的内容与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对施工图纸的施工工艺、技术规范等内容的熟读,可以有效的减少在编制过程中造成工程量的错项及漏项,再有因地区差异材料价格有所不同,为了避免异地施工预算造价有勿,价格出现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及时更换施工定额、及时了解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勤搜集、多积累不同地区的价位与施工定额内容来避免差异的发生。

3、在竣工决算的编制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问题,我们应该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考核分析投资效果,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所有新建、扩建等建设项目竣工后,都应及时、完整、正确的编制好竣工决算。为做好竣工决算的编制,应做好以下的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并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是对建设工程的全面考核,所有工程项目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具备投产及使用条件的,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以保证建设项目按时使用和及时编制竣工决算;积累、整理竣工项目资料,保证竣工决算的完整性,是编制竣工决算的基础工作,为编制竣工决算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为投产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依据,它关系到竣工决算的完整性和质量的好坏;认真清理、核对各项账目,保证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应根据以下几个步骤编制:收集、整理和分析工程资料;清理各项财务、债务和结余物资;填写竣工决算报表;编制建设工程竣工决算说明书;进行工程造价对比分析;清理、装订竣工图;申报主管部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