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例6篇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 新形势 高中语文 记叙文教学

记叙和记叙文的起源在没有文字之前,从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图画记事、刻契记事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可以说记叙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早有定论,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应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既丰富又成熟的阶段,记叙文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很好的手段。同时现在的课改又把记叙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得更投入更轻松,更能把握课文内容,领略范文的精妙,从而达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记叙文定义及其突出特点

1.记叙文定义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人物传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记叙文突出特点

首先,记叙文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作者歌颂什么,批评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包含在中心思想里。中心思想有时是直接表达,有时是含蓄间接地表露出来。

其次,记叙文有独特清晰的思路。围绕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依据一定线索设计文章脉络,排列段落顺序。记叙文思路分为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纵向思路的记叙文是以时间先后的顺序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安排材料。

最后,记叙文的语言比较自由,不像诗歌讲韵律,但比较形象、生动。另外,记叙文反映的内容还要求真人真事,不像小说那样可以虚构。

二、新形势下高中语文记叙文教学的体会

1.加强记叙文训练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教学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一种训练文体。这种文体以写人、记事、描景、状物为其内容特征,以叙述、描写为其表达特征,我们可以把它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记叙文教学历来占有很大比重,非记叙类文章中也有记叙成分,鉴赏、评价、感悟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对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教给记叙文文体知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并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片断训练或作文训练,对学生帮助很大,尤其是描法。按内容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等。有了对这些手法技巧的熟练运用,再读记叙类的现代文阅读学生就有了理论支持。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训练,这些技巧就只能靠老师的灌输学生的死记硬背,同时学生平时阅读的文章多以记叙类为主,有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也能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特点,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文字的水平。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尤其是以下几类现代文阅读:(1)对人物未知命运的推测,对故事情节的推测和想象等;(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含义及作用;(3)鉴赏、感悟文学作品能力;(4)推断、联想、想象等创造能力等题型帮助很大。

2.通过记叙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面临世界范围内“知识爆炸”、“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许多教育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联想与想象是创新的基石,而通过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在尽管作文体裁是多方面的,尽管高中作文是文体不限,但学生写都是以议论文为主,而把话题写成议论文的路子很窄,立意思路甚至语言往往大同小异,比如写和挫折、持之以恒等内容的作文,学生往往联想到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及张海迪的故事,往往概括完故事加几句议论抒情。所以看学生作文总易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因为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称为议论文。议论文与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能力关系密切,议论文虽也需联想和想象,但联想很多都停留在由此及彼的浅层次上。而记叙文则与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关系密切。记叙文的联想更丰富多样,而且记叙文的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不管是写人记叙文还是记事写景记叙文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形象。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程。由一点出发,多角度想象,这个“彼”可以是具象直观的画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经常需要的是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每一次专项片断训练或整篇作文训练都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发掘和提高。

3.寻找审美光点诱发学生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记叙文教学中应诱导激发学生对记叙文作品的审美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可采取设计审美议题和寻找审美光点的方式。

设计审美议题就是指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审美特点,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几个审美题目,让学生鉴赏评析时自由选择。寻找审美光点,美存在于记叙文的构思、情节、故事、景物、人物、技巧之中,如果不善于或者不能寻找出审美光点,就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施教者只有重视知识的多层面指导、多角度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巴金的散文《灯》,从“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起笔,就以灯为线索,由眼前的“几点灯光”引起追忆和联想,写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灯的故事。这一个个的故事都离不开黑夜与昏黄色的灯光。这夜是无边无际的漆黑一片,它是全文的主色,而这主色,也正是对当时国统区的黑暗的真实写照;昏黄色的灯光虽然朦胧,但在无边无际的黑色的衬托下,却又显得那样明亮,它无疑给身处黑暗中的人以光明和希望。作者正是运用了黑色和昏黄色所形成的色彩反差,使作品中所写到的每一个关于灯的故事都得到了升华。在教学中应以这种色彩的描绘作为审美光点,不仅要启迪学生深入体验审美创造的流程思路,而且要引导他们深入文章深层的美学世界,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写作技法和艺术真谛。

“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技巧。记叙类文章在学生阅读生活中占很大比重,甚至在人一生的阅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现实的教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新的方位、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的教学,实践记叙文教学。

参考文献: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2

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或许爱听好文章,爱看好文章,爱学好文章,但就是怕写文章,尤其是谈议论文即色变,觉得“无话可议”或“有话不会议”。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初三是学写议论文的初始阶段,只有更好地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才能为高中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因此,初始阶段的入门指导十分关键。

一、初中学生因何怕写议论文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最多、练习最多的是记叙文。对于写简单的记叙文,他们已经驾轻就熟。而议论文与记叙文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议论文是陌生的、生涩的,甚至是乏味的。那么,议论文与记叙文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在写法上,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或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而议论文则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其次,记叙文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和刻画的人物形象总是个别的、具体的、生动的,这种个别形象和具体事物中往往体现着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和本质:而议论文虽然也必须用丰富的、个别的材料作为基础,但它在论证客观事物的真理时,却总是作概括性、抽象性、一般性的论述,从大量的具体的事实中直接引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最后。记叙文要求以情感人,它不仅影响人们的理智,而且影响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强烈的爱憎之情;而议论文则主要是以理服人,虽然有不少议论文也蕴藏着充沛的情感,但它更重要的仍然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以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正因如此,对于习惯了写记叙文的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是个陌生领域。加之许多学生平时阅读面窄,缺少材料积累。缺少自己的个人体验和认知.所以要从原来记叙文的“有事说事”到议论文的“因事而议”大都会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自然会产生惧怕和畏难的心理。

二、初中议论文初始阶段教学策略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3

一、记叙性散文阅读

记叙性散文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作者情感,这种情感是蕴含在事物之中,一般不直白表述。在阅读过记叙性散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等记叙散文的六要素,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具体把握。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作者记叙顺序,了解不同记叙顺序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记叙顺序有三种,分别是顺叙、插叙与倒叙。不同的记叙手法能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用顺叙来记叙某些事件,能够展示出作者心中的波澜不惊与一份平静,直指人心;插叙一般是对事件的补充说明,加强事件表达效果,倒叙能够使文章更具悬念,在情节上更引人入胜。再次,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表现手法及叙述线索,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深入发掘文章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叙述线索是阅读记叙性散文的重点,也是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的,教师在记叙性散文阅读教学中要反复强调,让学生通过推敲记叙线索,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在教学《散步》一课时,文章中有两句看似不相干的话:“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让学生进行对比,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记叙中心,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从而促使形成自主评价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在《散步》中作者没有提到任何情感,但能够读出“我”对母亲的关怀、母亲对孙儿的爱护、中年人背上的责任等思想情感;这里可以让学生针对其中一两处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情感之处进行分析评价,既加深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如,有学生指出“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可以表现出作者对母亲身体的担忧,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关怀,同时,这句话也点明了季节,同时与后边初春的田野形成对比,正如苍老对新生,老者对儿童,多种感情交织,虽未言情,却一切点得恰到好处。其实学生具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只要引导他们去抓住重点,就会经常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二、抒情性散文阅读

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真实情感为主。虽然散文阅读的重点都是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中的文学价值,但抒情性散文不同于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写作手法更加细腻、多变,语言更加凝练、优美,结构更加巧妙,情感抒发更加丰富、直白。因此,在抒情性散文阅读中要着要让学生从整体理解文章,理解文章是借景、借物抒情还是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对文章情感有一个大体把握。然后抓住文章线索,让学生找到文章感情线,把握好作者写作思路。

《土地的誓言》一文就是以土地为线索,通过对土地的描写,来表达我对故土的怀念、深沉的爱国热情及对侵略者的愤恨。在文中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分析排比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深入讲解句式是如何推动文章气势发展、在文章情感D变中又起到何种作用,以此提高学生语言分析能力。然后,让学生概括文章要点,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抒情散文阅读教学是通过语言表达技巧的解读透析其中情感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这种语言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

三、议论性散文阅读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4

教育叙事即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研究方法。

“教育”是这种写作形式的内容,“叙事”是这种写作形式的行文方式,理论思辨性的文章不属于“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很适合中小学教师写,因为它不需要太高的理论水平,只需要实事求是的客观描述和发自内心的感悟。

由“叙事”二字可以看出,这种写作方式写出的结果是故事。就故事的主体来说,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要求我们直面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真实描写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故事,最后要对整个事件进行回味和反思,或者把自己的反思渗透在故事的叙述之中。这样,读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则故事,还有对故事内涵的重新思考。

不是所有的教育故事都是教育叙事。要使叙事成为可能,还主要看所叙之事是否有意义。也就是说,是否体现教育教学机智,或是揭示深刻的教育问题。无论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还是讲述其他教师的故事,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所叙之事一定要真实。只有真实,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并回味、反思。真实是教育叙事的生命。为了保证真实性,我们可以运用录像、录音等手段保存教学记录,也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教学实录。当然,记录下来之后还要进行挑选,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我们说的真实是实有其事,但不排除一些文字上的加工,因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其次,应该有细节的刻画。教育内涵往往体现在细节中。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汪中求先生认为细节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他指出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教学内容的处理、一个教学环节的改动等等都是细节。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责任心、事业心都表现在细节里,教育正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把一个个细节做好了,也就是把教育做好了。

第三,主题要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教育叙事要蕴含一定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叙事才有价值。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加一些心理描写,通过心理描写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读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来领悟文章所要阐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叙事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日记、书信乃至课堂实录等体式。写教育叙事要把文体把握好,不能写成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或教育论文。可以以记叙文形式分叙事和反思两部分书写。前部分重点讲述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难忘的小故事,表达从事教师工作的幸福感、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或讲述当教师的酸甜苦辣,或展现自己独到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或记述与家长、同事、学生、名师(名人)之间真情交往的心得体会,或陈述自己在教坛上成长的哲理故事,或表述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故事……充分表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以及高超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无私的教育情怀。后部分对教育故事进行简短的反思,观点要正确鲜明,有思想性和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避免单纯经验介绍,力求有新意。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5

一、教师演绎记叙文阅读的常见方法

(1)把握顺序线索,理清段落层次

通读全文,理解词句含义,弄清六要素,使学生弄清事件来龙去脉,有利于准确划分段落层次。例如《驿路犁花》,文章开始交代了人和事:“我和老舍”;“赶到山那边的太阳寨”;时间:“夕阳西下”;地点:“哀牢山南段……”。并提出了故事的起因,“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接着写了夜宿小屋,感激地猜测小屋的主人是谁?又写了与瑶族老人相见的误会:“小屋主人”之迷仍未解开:后写修葺小屋巧遇哈尼姑娘,她讲述小屋的众多“主人”,才真相大白,使“问号”有了结果。最后作者引诗点题赞雷锋精神之花处处开放。这六要素的重点在于写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所以由此把此文分成五个部分:深夜寻宿,夜宿小屋,初步解迷,真相大白,引诗点题。

(2)分析选材详略,把握记叙重点

记叙文在围绕中心选材时,是主次分明的。告诉学生,通常凡是作者重笔细描渲染的部分,往往是最能突出主题的情节或场景;凡是作者采取简笔概括交待的部分则是一些次要的材料。如《社戏》,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不多,作者用不少笔墨写的是“我在外祖母家生活的趣事和看戏前后的活动:与农村孩子们的深厚友情,迷人的夜景,有趣的夜航,香甜可口的罗汉豆。作者以这些趣事和活动作为主要材料详写的用意,在于以看社戏为线索贯穿这些主要材料,生动地表现农民孩子的聪明才干和“我”与他们之间淳朴深挚的友好感情,有力地说明平桥村的确是块“乐土”。而因为社戏的具体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虽有联系,但作用不大,所以文中仅以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的某些角度略加描述,点到为止。

(3)弄清表达方式,体会思想感情

让学生弄清表达方式的基本特征。叙述,指作者对事件人物和环境所作的说明交代,要求清楚明白,有条有理。描写,指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和摹写,使其对读者产生具体深刻的印象。抒情,就是抒发和表达强烈的主观感情。议论,指作者通过阐明观点,表明自己赞成或反对什么。记叙文中的议论成份一般不多,往往只对描述内容作一些画龙点睛的评说而已,议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记叙文的中心;如《驿路犁花》的开头描写:“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群山一座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写山的高峻连绵、雄伟、苍茫,用意在于为后文铺垫。

二、学生根据阅读记叙文的常见方法举一反三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学生应该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这种学习方法。例如《榆钱饭》一课,让学生用以上的三种方法来分析。第一步,知道本课是以吃榆钱饭为线索,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即小时候,十年内乱,现在。文章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二步,弄清作者对捋榆钱、做榆钱饭写得详的原因是在于突出旧社会劳动人民以榆钱为主食的穷苦生活,突出榆钱在穷人眼中的地位,在穷人生活中的救命作用。第三步,弄清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在记叙的过程中进行议论,反映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日益富裕的新面貌这一中

对学生进行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阅读的学法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改变了以前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处于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状态,使他们依据学习方法,依顺序进行自我训练,效果显著。

三、师生共同反馈校正阅读记叙文的常见方法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6

写作心理转换理论认为,写作是学生将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许多作文训练之所以没有成效或成效不显著,主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作文进程中的心理转换过程。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见下表)。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

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

“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

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评评、改改——鼓励为主,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