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例6篇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工作过程 教学模式 少数民族 建筑材料与检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有两个先天不足,一是汉语言上的学习障碍,二是中学文化基础薄弱,这给建筑工程专业培养带来较大的困难。《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学科较多,且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但是,目前的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的开设大多数注重于理论教育,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动手能力强于理论学习的少数民族而言,这种教学模式不太合适。

在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中,如何优化《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课堂结构,完善理论知R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少数民族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应该讲,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但随着国家大力促进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现有的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重要性在认识上不足,对人才市场需求要素重视不够以及少数民族工科大学生本身特点的研究认识也不够深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缺少效益评估和总结,还有办学资源上的局限性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工科教育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

目前西部地区高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比例不小,如何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开发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用人单位认可、愿意接收的毕业生,这是高校要下大力气研究的课题。

2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特点

目前,“建筑材料与检测”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还是一成不变,把课本内容知识直接全部照搬给学生或者是随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而且,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明确具体的实验目标,没有对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没有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所需,都只是一味笼统地给学生们做实验指导,教学实施力度薄弱,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导致学生们学习兴致不高,无法把握学习目标和方向。

工作过程教学是依托于实际工作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以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来进行教学活动。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检测实训的教学设计包括知识讲授、任务模式、独立操作、技能形成等几个阶段。教师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来下达检测任务,讲述必要的知识、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案;学生独立实施方案,教师负责实施过程中的解惑释疑;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新知识、新方法,再去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师生评价成果,使技能得以提高。这一过程,解决了《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落后、缺乏重点以及教学实施力度薄弱等缺点。

3面向少数民族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模式

《建筑材料与检测》的教学可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知识理论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打破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任务实施、学生构建,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以强调“怎样检测”和“如何更适用”取代了传统课程开发重点是介绍“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更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采取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遵循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这一普适性工作过程,强调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工程情境中学习,重复训练,得到岗位必须的工作过程经验的积累和强化,从而转化为某些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4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更加明确,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有所提高,强化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明显提高。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与理论基础底子非常薄弱和《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模式传统,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打破专业理论知识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的工作任务需求,把职业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营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讲义以及实训指导书,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建筑材料与检测》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峦,马小洁,姜波,等.新疆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7):138-139.

[2] 胡申华,姜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民族班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194-195.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2

【关键词】课堂构建 民间手工艺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48-01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作为技术传授课程,民间手工艺一直沿用民间手工作坊师徒传授模式。即使在现代教学课堂中,长期以来,民间手工艺教学的重点都集中在技能的手口相传,民间手工艺课堂教学呈现出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简单模仿的特点。在这种传统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的学习只是教师示范的再现,学生对民间手工艺的学习热情也在无聊的动作重复中慢慢减退,民间手工艺课堂这种“师徒式”教学,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自我创新机会少之又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浮于表面。缺失了创新和个性的手工艺学习,不仅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开拓,使民间手工艺教学实践遭遇“瓶颈”,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阻碍了民间手工艺传承和发展。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优势,笔者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民间手工艺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定位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民间手工课堂有效应用的关键之一。

正如前面提到的,民间手工艺课堂由于技术传授特性,导致其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是极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那么自然表现出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中国建构主义者在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标榜自己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知识传授作用,在民间手工艺教学中使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1)学习环境设计。在民间手工艺课堂中,学习环境设计实际上要求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包括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民间手工艺相关信息资源;以及组织手工艺的合作学习等。这些学习环境组成了建构式民间手工艺课堂学习的外部条件。(2)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建构式民间手工艺教学中常用的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是诱导学生自主学、自主建构的内因。在民间手工艺课堂中,只有让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教学。而事实上,内因和外因无论哪个环节在落实时,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学习环境设计环节,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直观,就需要创设和所授项目相关的环境、氛围。空间环境的创设必然由教师来完成,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也是如此,教师必须事先仔细筛选收集,摒弃无关信息,才能更具积极效应。又如合作学习,在民间手工艺学习上,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以讨论为例,在什么时间节点;围绕什么主题;如何将讨论引入深入以及如何控制学生积极而非消极的讨论等,都得靠教师根据项目课程特点去设计。另外,在学习环境设计环节中,我们不能一味夸大情境的重要性和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略间接经验的传授。民间手工艺教学中,有些相关知识无法从直接经验中获取,那么,教师的讲授就显得更为直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另一方面,在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环节,建构式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单方面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时的意义构建,在民间手工艺课堂中则表现为重视技能技术的自主学习,忽略技术性知识学习中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形成学生只学会了技术过程而缺乏技术养成的课堂效果。因而在技术训练中,教师的课堂指导和技能练习则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课程技能方面的知识。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3

20xx年基层工会工作计划(一)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国工会xx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为教职工营造和谐的学习工作生活氛围,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深化“教工之家”创建活动,努力创学校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人为本,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xxxx”重要思想的需要。学校工会要认真学习“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工会xx大精神,充分发挥工会的自身优势,努力在营造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学习教师礼仪规范及优秀教师的事迹,树立榜样,表彰先进,提升教职工的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

2、开展争创优秀文明办公室活动,使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上出亮点,出效益,出成果。

3、搭建交流平台,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创造机会。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通过师徒结对、新五项基本功竞赛、征文等载体,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二、落实校务公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教代会是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是教育工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校务公开是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载体。

1、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强化代表参政议政机制,对中层干部民主评议,对提案认真落实和答复,落实教代会审议通过权和评议监督权。

2、严格按照“教代会条例”认真筹备,开好教代会,注重资料归档的积累工作。

3、深入开展校务公开工作,健全公开制度,监督落实的过程,保障广大教职工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做好桥梁和纽带,实现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广开言路,倾听和传递教职工的呼声,切实为教工办实事。

三、落实送温暖工程,保障教职工身心健康

1、以关心人,温暖人为宗旨,全方位,多层次的为广大教工提供服务,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2、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休闲娱乐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本年度着重开展快乐健康30分活动,每天7:00-7:30,4:00-4:30及双休日开放健身房,乒乓室,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区各项文体比赛活动,活跃身心,放飞心灵。

3、密切关心教工的健康状况,做好教师的体检工作和医疗互助保障工作。

4、加强帮困送温暖工作,为需要帮助的教工送上爱心。

四、其他

1、加强工会委员班子的学习与理论研究,探索校工会工作。

2、做好各类培训工作,提升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

3、做好工会各项小家务工作,如:教工园地,宣传橱窗,组室卫生等。

4、进一步搞活基层,增强工会小组的活力。

5、关心退休教工的生活与活动,做好退休教师的体检工作。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一月份召开八届四次教代会。

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患病教职工。

二月份学习《工会法》,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布置教工健身房。

三月份庆祝“三八”节,组织教职工旅游。

学习优秀教师事迹。

教工乒乓球预赛(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必须人人参加)。

四月份教师新一轮五项基本功比武。

教工乒乓球决赛。

五月份教师礼仪教育活动。

上交“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充分发挥教育工会作用”征文。

教工羽毛球预赛(以组为单位,人人参与)。

六月份“六一”节为学生表演节目,展现教师风采。

召开八届五次教代会。做好工会档案工作。

开展“我为教育创新献一计”活动。

七月份“群体师德创优”先进集体评比。

组织教职工暑期活动。

八月份基层工会档案互查。

教师师德培训。

九月份庆祝第十九个教师节,出节目1~2个。

做好师徒结对工作。

教工羽毛球对抗赛。

十月份教育工会工作论坛,上交教育工会调研论文。

国庆节庆祝活动。

十一月份教工登山比赛。

特困教职工调查。

十二月份迎新活动。

“教工小家”及工会积极分子评比活动。

年度总结评比。

20xx年基层工会工作计划(二)20xx是实现我市教育强市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校“保六争八”面临挑战的一年。在上级工会和学校支部、行政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围绕学校这一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会的参与监督机制,维护保障机制、思想道德建设机制、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转变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我校“保六争八”的目标。

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配合党支部开展政治学习活动,年初撰写出年度政治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通过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学习论坛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学习就是读文章的做法,不断丰富学习的形式与内容,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市教育工会创设的“工会之声论坛”认真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并结合本校本人工作实际写书面论文,并选优秀论文2-3篇送教育局参评。

2、继续发扬纪小教师五种形象,抓好师德教育。努力开展推进师德建设的活动,一是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组织教师学习市内先进学校的先进事迹,学习身边的优秀人物,创先进群体,在女职工中以“巾帼示范岗”为契机,继续开展建功立业活动。二是响应市局号召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组织教职工捐资帮扶特困生,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做好补差工作,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走访学生家庭,营造“社会关心教育,教育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规范教师言行,严格执行“五条禁令”,每学期末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审等事项的重要依据,通过教育管理、舆论监督多元激励等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在全体教职工中做到“三有”,即: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心中有集体的主人翁意识,有一个强烈的竞争氛围。

3、继续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广大青年教师不断增强职业竞争意识。鼓励教师自觉成才,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积极配合教导处开展有益于提高教师业务的各种竞赛活动,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做好教师、做名师。通过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制订完善四制的改革方案,特别要制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鼓励青年教师钻研教学业务,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二、完善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坚持民主管理,以法治校。

坚持每学年召开1-2次教代会和教职工大会,配合行政确定每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根据代表(教职工)反映出的存在问题,集中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凡是学校的大事、规划、改革方案等都要由教代会(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正式文件存档。努力提高教代会(教职工大会)的质量,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四制方案一经教代会(教职工大会)通过,行政必须执行,继续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每学期末由教职工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考核,与结构工资制挂钩。

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行政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制订校务公开计划,校务公开内容坚持每月一公开,特殊事情随时公开,特别是学校财务公开要做到实事求是。充分发挥工会的监督职能作用,做好对内外公开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排查不足,使校务公开工作做得更好。

三、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1、在教职工中实施温暖工程。继续开展“365”工程的捐资帮残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帮一活动,确定帮扶对象和帮扶金额,保证全校没有一个贫困而辍学的适龄儿童。

2、在新的形势下,在人事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巩固送温暖机制。妥善做好转岗、落聘、内退等教职工的思想工作,使教职工劳动权益基本得到保障。结合学校实际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把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3、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利用工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职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争取行政支持办“教工之家”,定期组织活动,增强工会的吸引力,积极参加市教育工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关注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职工适应改革形势,增强心理能力和调节能力,认真工作,愉快生活。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当好行政的好参谋。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首先要注重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定期组织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工会法》、《教师法》和《教育法》等法律文件,增强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积极选派工会干部参加市教育工会组织的学习,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水平。其次要坚持例会制度和报告制度,再一个就是要重视工会信息工作,注重资料积累,规范工会台帐。

工会组织要找准位置谋发展,积极争取行政支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主动参与研究解决教职工关心的有关问题,确保工会组织从源头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五、重视女职工队伍建设,发挥她们在教育教学中主力军作用。

针对我校女职工占学校总教职工人数一半左右的情况,工会组织动员带领广大女职工积极投入参与学校的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她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学校“保六争八”作贡献。

积极配合行政和各职能部门开展各类提高业务素质的活动,围绕女职工的意愿,研究和思考女教职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继续开展“巾帼示范岗”、“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活动,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加强对《工会法》和修改后的《婚姻法》的学习,增强女教职工自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关心她们的工作、婚姻和家庭,创造条件定期为女教职工体检,维护女教职工“四期”特殊权益,提高女教职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

20xx年基层工会工作计划(三)为认真落实分局、农场工会工作要点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x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认真做好“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坚持“六个继续”完善“五项工程”抓好“一个建设”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提高全员素质,共建和谐企业,为完成农场“八大工程”、“十件好事”,实现农场总体奋斗目标,实现构建和谐新垦区,达到经济发展生活宽裕、营区整洁、企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模式,真正使社区增效、居民增收致富的目的,达到更好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社区和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特制定第四居民委党支部。

一、认真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场的大政方针,以及法律法规科普知识,贯彻落实好农场职代会精神,创新民主管理形式,增强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落实好民主议事制度。

二、继续推进完善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强化劳动保障管理制度,落实好社区居民福利待遇和女工权益保护工作,基层工会是维护职工正当权益的保护伞,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职责,工会应在社区与居民间做好上下协调,既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因素和创造力,提高社区居民经济效益,又要与社区协调保证居民的正当权益,严格按劳动法规办事,确保社区增效益、居民得富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抓好劳动安全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社区居民提高劳动安全防范意识,切实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保证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共建和谐农垦。

四、引导居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好多种经济、自营企业、走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模式,贯彻落实好中央“三农政策”和农场质效农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新绿色品牌,达到提质增效,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五、抓好帮贫扶低工作帮助贫困居民找项目,求发展,积极探索共同富的道路,利用庭院经济找对适合发展的路子,和成本低见效快的项目,利用地区的资源优势积极拓宽发展经济的富民工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抓好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致富于民。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4

[关键词]民用航空 卓越航空工程师 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64-04

[第一作者简介]于丽君,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院长、副教授(天津300300)

中国教育部与欧洲工程大学教育研究联盟于2010年9月4日在上海共同签署了《关于中欧工程教育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寄望中欧共同面对挑战,携起手来,在联合培养工程人才、促进工程教育资源和成果共享、共同加强工程教育研究、加深科研领域的合作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工程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中欧双方的工程教育质量。“中欧工程教育平台”是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行动之一。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之一,培养重点是中国民航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

一、“卓越航空工程师计划”的国际平台

为了充分借鉴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培养模式与经验,系统地引进法国精英大学预科和航空工程师教育的优质资源,为国家民用航空业培养精英航空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2007年经我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民航大学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GEA)合作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

卓越航空工程师教育学制6.5年。入选卓越航空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在相应学习阶段学业期满成绩合格者,获得中国民航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在第四年通过我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经过两年半专业课程学习达到硕士课程要求,获得中国民航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由法国国家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认定的工程师文凭。首批卓越航空工程师在2007至2010年考入中国民航大学理工类的学生中,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考虑地区差异)推荐大约400名高分学生参加由中法双方组织的数学和英语考试,根据成绩选拔出200名学生参加英语口语考试及面试,最终选拔i00名优秀学生进入中欧学院学习。卓越航空工程师培养全过程特别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外语语言能力(英、法)和综合文化素养。

二、“卓越航空工程师计划”的组织及政策支持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严格按照国家《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条例》实施办学。在学院组织机构设立、校企联合办学、引进法方优质资源并整合校内优质资源、选送中方专业教师赴法国进修、设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等各个环节建立一整套管理方案,旨在确保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与落实。

(一)建立政府、行业和学校共同协作的组织指导体系

成立执行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一个中法联合委员会,分别由中法双方大学校长、民航局人事科教司主管领导、使馆教育参赞、航空企业代表各8人组成,同时,公共部门和行业顾问在委员会内设有代表。主席由双方轮流担任。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重要会议,听取项目组工作报告和企业咨询委员会意见报告,为学院建设和战略发展作重要决策。

成立企业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由中欧双方各航空企业高级人力资源或机务工程部副总裁组成。中方合作企业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海南航空公司、AMECO中德合资飞机维修公司(国航一汉莎航)、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ATMB);法方企业包括:空客公司(AirBUS)、欧宇航(EADS)、欧洲直升机公司(EUROCOPTER)赛峰集团(SAFRAN)、泰雷兹集团(THALES)。该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委员会主席由中法企业代表轮流担任。委员会专家代表承担专业课程设计指导、选派企业专家承担教学课程、协助安排学生企业实习等工作。同时,各企业代表积极参与并协调组织学院的航空新技术专题论坛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预科阶段师资培养。在整个预科阶段,法国高等教育部派数学、物理各两名具有高水平预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全程参与并指导教学,中方配备数学物理专职教师团队系统学习法国预科教学体系,参与并辅助教学。同时,中方教师完成一轮国内教学任务学习后,被派往法国预科合作伙伴学校深入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学习时间为6个月,通过上述培养过程使中方数理老师最终完全能够胜任预科精英阶段的教学工作。

工程师阶段师资培养。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的培养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民航业工程实践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专业课教师队伍。首先聘请法国三所知名航空院校的教授和著名中欧航空企业专家承担工程师阶段主要课程的讲解,同时安排高水平的教授和年轻骨干教师一起参与和辅助教学。其次选派相关专业的老师赴法国航空类院校做为期6个月的访问学者,近距离亲身体验法国航空工程师培养体系的特点,同时系统学习法国的工程师培养理念并了解相关实践教学条件。最后通过选拔优秀毕业生赴法国读博士深造,培养后备师资,做到中法航空类院校各层次学历联合培养的无缝对接。

教师实践工程能力的培养。学校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教师能力培养与提升和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跨学院教学团队,确定团队教师的遴选标准,明确“卓越计划”教学基本要求与标准,采用“做中学”和“学中做”结合的方式,开展国际国内院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教师交流培训,加强教师“双能力”培养,打造一支高水平专、兼职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法国优质教学资源和理念的吸收、消化和整理。通过中法教育合作论坛和教学研讨会,引导和组织参与授课的预科和工程师教学团队,在吸收消化理解法国教学资源和理念的同时,结合我国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编写能满足“卓越航空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成体系的预科及民航工程类专业课教材。

(三)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

决策层制度支持。成立“卓越计划运行工作委员会”,校长任主任,负责研究“卓越计划”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资源分配等重大问题,制定“卓越计划”日常运行的各类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协调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实施三个计划。(1)“工程教育改革重大研究计划”。每年拨付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培养机制、体系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工程认证、评估体系、保障体系等加强研究,开拓创新,推进改革。(2)“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计划”。每年拨付专项经费开展课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推进综合化、实践化、专题化改革。建立由规划教材、CBT、专项网络资源(专项网站)等组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丰富完善课外教育资源,开展网络课程、视听体验馆、工程训练项目库、工作坊和产学研项目转化交流中心等建设。(3)“工程实践(验)资源建设计划”。加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投入,成体系开展试点专业学科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建立完善工程教育实践资源系统,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推行两个加强。(1)加强学生企业学习阶段保障。试点专业生均年投入不低于2 000元,支持学生完成企业阶段学习。此项经费主要用于学生企业实习(实践)期间的交通、食宿、保险费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讲课及毕业设计辅导等。(2)加强“卓越计划”日常管理。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支撑“卓越计划”日常工作运行。此项经费主要用于聘请校外专家,以及监督、检查和评估等环节发生的相关费用。

三、“卓越航空工程师计划”教育培养方案

卓越航空工程师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法国精英预科和精英航空工程师两阶段计划制定,同时结合我国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大学生行为道德规范和培养定位,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航空工程师。

(一)两个阶段教育

精英预科教育3年期间,由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和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支持,与法国最著名的大路易学校和贝尔威学校合作,完成高强度的数学、物理、法语、英语强化及其他课程教学。同时,法国航空航天大学集团对预科阶段数理教学内容提出教学建议。该阶段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深厚的数理基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工程师阶段全面系统的航空工程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数理基础。

航空工程师教育阶段3.5年,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ENAC、法国国立航空航天大学ISAE、法国国立机械与航空技术大学ENSMA合作建立(上述三所大学分别隶属于法国交通部民航局、国防部和教育部,共同组成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GEA)。学院专业课程设计积极听取中欧双方合作航空企业的教学内容指导意见,共同确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企业实习与实践等各环节的教学培养方案。中法双方大学教授、中欧航空企业专家共同承担数学、推进系统、电子学、结构与材料、计算机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相关教学工作。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室学习与研究和企业实践等综合环节,完成精英工程师培养的全过程。本阶段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综合的航空工程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开创未来的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优秀意志品质。

(二)两方面素质要求

知识结构要求。预科学习第一年,重点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法语,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经济法与航空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有良好的社会常识与外事礼仪基础知识。预科学习第二、三年为数理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深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师阶段的前两年,系统学习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综合专业理论并应用理论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与研究的能力。工程师阶段第三年第一学期,强化专业知识学习,重点学习掌握飞机推进系统、结构与材料、机载系统、通讯、导航与监视系统等专业知识。

技能素质要求。具有熟练地使用中文、英语、法语三种语言进行航空工程专业业务交流的能力;具备航空工程师应具备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四、“卓越航空工程师计划”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5

目前,民办幼儿园虽在发展速度与规模上有较好的趋势,但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仍存在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培训机会少、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等方面。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教育理论

民办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特别是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工作要点对民办教育改革的鼓励,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当前民办幼儿园虽然在发展速度与规模上表现出较乐观的趋势,但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如何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幼儿教育研究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更是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民办幼儿园教师,一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这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二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教育智慧,二者缺一不可。理论学习是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素养的保障。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带动幼儿园教师观念、思想的碰撞。因此,民办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关键且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教育理论的培训。本文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其对现有教育理论培训的认识及需求现状,为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长春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的现状

长春市的民办幼儿园约有503所,占该市幼儿园的64.2%,根据规模分成两种:大型民办幼儿园(包括连锁幼儿园、幼儿人数多于200的幼儿园)、小型民办幼儿园。笔者分别选取大型民办幼儿园20所、小型民办幼儿园30所,对这50所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发现以下问题。

1.培训机会少,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特别少,只有一些大型民办幼儿园的园长、骨干教师参加过省、市举办的培训,普通幼儿园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即使参加过的幼儿园教师也普遍认为当前培训的内容对他们的实际工作来说意义不是很大,而且培训时间长,还要兼顾幼儿园的工作,往往是两边跑,一个培训下来不仅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还搞得身心疲惫。在这一点上,民办幼儿园教师认为当前的培训完全没有考虑他们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其他形式的培训,如园本培训在大型幼儿园相对较多,种类包括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分享培训感受、介绍经验;骨干优秀教师传授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观摩;还有一些园长自己组织的教学理论培训等等。但在一些私立的小型幼儿园,教师很难有机会外出培训,连最基本的园本培训都很少见,教师的任务就是上课、带好儿童,在园内根本没有学习的机会。教师们普遍反映这就是一份工作,岗位固定,每天的任务都没完成,根本没有自我学习的空间,工作遇到的问题也只能简单处理,没有科学的方法。在这类幼儿园教师的心目中,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带好孩子,满足家长的需要、让园长满意。谈及自身的发展时,他们也希望有提升自我的平台,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根据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急需一些和工作实际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来提高专业化水平,切实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理论基础薄弱,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都很强,唱、跳、写、讲都很自如,在一线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遇到一些教育中常见的基本问题不知道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尤其是在家校合作中,明知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但却不知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去做家长工作。例如,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于幼儿成长不利,但为了家长的要求,保持入学率,幼儿园还是得教写字、教算术;针对日常生活中幼儿表现的心理问题或呈现的现象也不知如何去解释、去解决;除此之外,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智慧、幼儿活动组织和管理技能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幼儿园教师,他们也希望通过相关的培训来武装自己。从总体调查结果来看,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论、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难题也使得他们认识到自身应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并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解决幼儿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调查也发现,长春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对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意义有了更准确的认知,他们希望在工作时间内既可以完成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又可以进一步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从而保证幼儿教育质量。民办幼儿园教师对教育理论的急切需求,足以说明他们已认识到教育理论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基点,脱离教育理论的专业成长是很难实现的。目前,民办幼儿园教师还缺少参与相关培训的资源,可行且有效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与完善。

二、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的几点建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中指出: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当前由于民办幼儿园的性质,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应该增加其培训资源,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使民办幼儿园教师也能拥有和公立幼儿园教师一样参加培训的机会。民办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承担着和公立园一样的任务,甚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以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为基础,开展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是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结合有效的培训原则来保证培训效果。

1.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时间。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的特点与需求,培训时间的确定上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工作,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把僵化的培训调整为适合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安排,机动灵活、力求合理。例如,可以采用网络授课、切割培训时间等方式,满足教师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的需求;同时,集中培训在时间安排上也应尽可能不影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尽量缩短、内容尽量实而精,保证教师拥有正常的生活作息。

2.选择切实有效的培训内容。民办幼儿园教师对教育理论有着很强的需求,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培训的准备工作就是对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他们的层次水平、心理需求进行分析,以设计相宜的培训内容;尽量做到难易比例不同、讲解深度不同,最终达到不同层次幼儿园教师均衡受益的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园教师感受到教育理论培训是个动态的过程,关注教师的参与、教师的需求,要始终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去帮助他们用理论解读教育实践,引发幼儿园教师的共鸣,保证参培幼儿园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3.创设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意味着角色的转变,即教育者转变为受教育者,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很难发挥作用,这就对培训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必须得将原有的被动接受培训模式改成“以参培教师为主体,以参与、互动、交流为主导,以情感共鸣为主线,构成网络互动培训、现场小组讨论、参与体验等一体化的多维培训模式”。由于幼儿园教师在工作性质、岗位起点、专业成长等几个方面与中小学教师有着很大差异,以往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运用到幼儿园教师培训中时,必须要进行调查、分析、论证等方可借鉴,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教师培训形式的新颖、可行。

4.开拓培训的新途径。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一个瓶颈在于教师没有时间外出参加学习,幼儿园在人员设置上很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建立远程培训平台是解决民办幼儿园教师外出培训困难的可行且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在全球都受到欢迎,在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教育理论培训就可以开设“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师培训网络平台,既可以为教师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还可以节约培训成本,如人力成本、距离成本。民办幼儿园的现状是教师人数少、一人多岗,外出脱产培训将给幼儿园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培训形式更应倾向于远程培训,这种培训形式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可行性上都更符合民办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民办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可设置成模块菜单式,每个模块下为学员提供可选择式菜单,满足不同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所需要的课程。民办幼儿园教育理论培训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其还需要学者、行政管理者、培训者以及一线幼儿园教师等群体的通力合作、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创设有效的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平台,实现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长久目标。

作者:李涛 单位:长春教育学院教育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05.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民办高职 一体化课程

开发 师资 共享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74-03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表明,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方向要求发生了变化,即从“十一五”期间的“以就业为导向”变为“十二五”期间的“强化职业性”。那么,对此如何理解?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的职业教育应注重全面性,既包括就业教育,还包括职业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 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培养,也就是要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创业能力(以下简称“三方面职业能力”)一体化培养,与此对应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要求也应与时俱进。

200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充分重视和肯定,给民办高职院校予以合法性,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鉴于此,课题组就“基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研究”课题和“职业人才培养教学资源使用共享”课题,对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和邕江大学进行长期观察与研究分析,询问桂林山水职业学院等多所广西区内外民办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或在民办高职院校兼职的来自各企事业单位的教师。根据这些调研情况,本文探讨民办高职院校为适应当代职业教育要求,在一体化课程开发建设和教师资源共享与培养中遇到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一、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是民办高职院校适应当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举措

通常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称为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称为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当今国际国内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职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已成为如今各级政府部门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热门课题,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也顺应时代朝流,着手开发与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当代职业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的内涵。当代职业教育是集就业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鉴于此,本文认为当代职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也称一体化课程体系,是有效全面一体化培养学生“三方面职业能力”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谋划与安排的计划体系,如某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或某学科的授课计划。它使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要素相互对接而整合成一个体系,使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有专家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体化课程有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和学习领域课程等。

(二)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是民办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保障。一体化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结合的课程理念,实现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与统一、行动与认知和情感的统一、个体人格发展与职业发展的统一,实现了科学世界向工作世界的回归。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一体化课程更加符合建构主义和行动导向的理念,遵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因此,一体化课程是当代职业教育培养学生“三方面职业能力”的合适方案,是当前和未来职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方向,尤其是培养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方向。

显而易见,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是职业院校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是职业院校的命脉,是民办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决定于有适合当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民办高职院校要在众多职业院校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从开发建设一体化课体系着手,制定和实施一体化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二、师资是民办高职院校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的瓶颈

民办高职院校要保障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师,不能成为学校;没有合适的教师,不能开发建设合适的一体化课程。

(一)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需要校本专职教师多年持续的努力。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的教师,需要了解专业的实际业务工作流程,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以及岗位核心能力的教学,能胜任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实际岗位操作和管理等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系统化工作。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要求教师具备四种能力:一是设计能力,即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能力,包括对一体化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方案等的设计。二是实施能力,即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能力,也就是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做―用”一体化教学的能力。三是管理能力,即管理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能力。四是整合能力,即将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工作任务等要素整合为“教―学―做―用”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能力。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和管理一体化教学过程的依据,因此,具备设计和整合能力尤其重要。

由此可见,开发建设一个一体化课程需要校本专职教师多年持续的努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一般要求他们在本专业方面有比较高的建树和对本行业有比较好的了解,以及在自己工作的领域有比较高的造诣。

(二)民办高职紧缺能胜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的教师。教师资源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据调查报告显示,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大体由本校在职教师、离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三部分构成,主要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显示,目前很多民办高职教师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状态,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所聘请的55岁以上的退休(离职)老教师是主要的专职教师,共占教师总数的近90%。一般而言,大多数青年教师业务能力较差,流动性大,不安心工作;多数老教师职务较高,一般聘为专职教师或督导,通常力不从心,开拓精神不足;30~50岁的中青年教师中,有部分教师可能业务能力强,但大多数是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在职人员来兼职的,因此不确定因素多,一般以原单位工作为重,不能全力投入在民办兼职的教学工作中。因此,目前很多民办高职院校比较难找适合的教师,来胜任一体化课程开发建设工作。

三、共享与培养一体化教师资源是民办高职院校解决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对在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过程中涉及的各要素的整合能力。这是一种特殊能力,与技术职称高低、“双师”素质与否和职业资格高低不成对应关系。本文把具备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特殊能力的教师称为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师是一种稀有而又不可或缺的职教资源,尤其在民办高职院校更为突出。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寻找合适途径,采取有力措施获得足够数量的一体化教师,满足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以保障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笔者认为,培养与共享一体化教师资源是民办高职院校解决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重用校外高职院校的专职一体化教师,将会有效解决一体化教师缺失问题。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一直很大。聘用兼职教师,一方面能无形借鉴办学思想和经验,另一方面能得到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有形援助。这无疑是充分使用与共享社会资源来提高办学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聘用兼职教师是民办高校的优势所在。

解决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师资缺失问题,应首选共享校外高职院校的专职一体化教师。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位校外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一体化教师;校外高职院校的一体化教师中,有一部分是兼任本校行政职务的,通常忙于本校事务,有精力和时间研究、开发建设民办高职院校的一体化课程。因此,应尽量不用这类型教师。有一部分是无本校行政职务的专职一体化教师,通常不用在本校坐班,自由时间较多,如果民办高职院校挖掘重用这类型的专职一体化教师,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将会有效解决一体化教师的急需问题。

(二)培养校本一体化师资,是保持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建设连续性的保障。毋庸置疑,民办高职院校共享校外高职院校的专职一体化教师,成本低,见效快,但不确定性因素多,难以保证长期随时为已所用和保持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建设的连续性。因此,必须培养校本一体化教师资源。然而,政府有关部门至今没有培养一体化教师的专门计划;在数千所高等学校中,能够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学校也寥寥无几。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只能自己想办法培养校本一体化教师,满足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长期需求。

1.培养校本一体化教师团队。一体化教师团队是指由若干教师组成一个队伍,共同完成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项目。也就是,项目负责人分解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系列工作,落实到各队员,指导并监督各队员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培养一体化教师团队可以减少由于个别教师离职所造成对开发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的不利影响。

校本在职教师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的主力军和办学的主要依靠力量,所以他们应该是校本一体化教师团队的主要来源。再根据具体情况,聘用校外高职院校的专职一体化教师做主要参与人,或做指导,或做项目负责人,以便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培养校本一体化教师。一般而言,一个高效的一体化教师团队的负责人应该由一体化教师担任。校本一体化教师是保持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建设连续性的根本保障。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校本一体化教师。

校本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对象应该是校本在职教师,应着重培养年轻教师。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流动性大,不安心工作,所以从找准可留用的年轻教师着手。显然,如何留住可用的年轻教师是这里的工作重点。笔者建议,找准可留用的年轻教师,了解这些教师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1)基于20/80法则找准有潜力的并可留用的20%。20/80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对称,通常80%的产出,来自20%的投入。民办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普遍有限的情况下,运用20/80法则所蕴涵的理念和规律选择可留用的年轻教师,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根据学校专业发展需要,按照德、能、勤等指标,在年轻教师中选择有潜力的少数部分作为培养对象。

(2)了解培养对象的需求。在确定培养对象之后,应着手了解培养对象的想法,在福利待遇、工作岗位与工作条件、进修培训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他们的后顾之忧。

据调查,造成民办高职院校年轻教师高离职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观念。由于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较低,教学科研条件也差一些,因此,在观念上,人们认为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前途小,社会地位低,在民办学校工作的不比在公办学校工作“体面”等。二是福利待遇没有达到个人要求。

(3)制定、落实切实可行的校本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案。民办高职院校在调查了解基础上,根据自身能力和发展需要,针对培养对象的想法、要求和顾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内容应包含有五方面:一是针对培养对象想法和顾虑的沟通计划;二是针对培养对象在薪酬、工作岗位与工作条件、进修培训等需求的方案,如实行高额年薪、给予出国考察、参加国内国际会议等待遇;三是针对培训对象顾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险或高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制度,使教师安居乐业;四是制定业绩津贴等激励制度,如课时科研津贴等,以鼓励教师为学校多作贡献多出成果;五是制定相应的约束制度。在实施培养方案过程中,要随时跟踪调查,了解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保持培养方案有效可行。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必须依靠一体化教师,开发建设当代职业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保证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雄.对“一体化教学”实现途径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11-11-14

[2]赵志群,杨琳,辜东莲.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35)

[3]罗玉龙,胡江霞.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看存在的问题[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7)

[4]明天.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是职教改革的核心课题[J].中国培训,2010(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210);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资助项目(2010JGZ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