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教学设计范例6篇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感受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出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

教学准备

1. 实物投影仪、课件、音乐

2. 了解安徒生的生平,收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进行阅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生字,检测会写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3. 感受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出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认识了丑小鸭(贴图)。瞧!丑小鸭和他妈妈,还有兄弟姐妹都来了,他们带着词语宝宝来了,小朋友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吗?

(评:上课开始,老师便以充满感情的话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课文情境。并借助丑小鸭带词语宝宝的课件,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复习,很快进入课文将描述的情景中,真的是“课未始,趣已生”)

点课件,出示词语

1. 开火车读生字词语。“讥笑、讨厌、蛋壳、欺负、翅膀、鸡鸭、结冰、僵硬”

2. 小朋友读得好,能够写好吗?师听写难字“蛋壳、翅膀、欺负”,生互评。

(评:扎扎实实进行词语练习,不搞花架子,注重低年级学生书写的美观)

3. 小朋友真棒,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接着我们再次走进丑小鸭故事,请欣赏动画(课文1-3自然段的动画)。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叫丑小鸭,大家都不喜欢他,丑小鸭离开大家了)

生说,师板书

这是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的问题,这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见什么事情?他后来怎么样)

(评:回顾了上节课内容,也让孩子自己提出这节课想学的,依学定教,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会怎么样呢?

(一)学习第4段:自由读第4段 ,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 ”

想象小鸟可能讥笑他什么?

你们能把丑小鸭的可怜样读出来吗?让大家感受感受。生练读,小组读。

师引,“它只好.......”

(评: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句上表现出来。注重抓重点词句,整体感悟,带领学生体会关键词,理解重点句,感受这些语句对表达中心的重要作用。如“讥笑”一词的学习,把词语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想象,自感自悟,让学生自主地读和悟)

过渡:秋天来了,丑小鸭来到湖边怎样过日子呢?

(二)学习5、6段

1. 指名读,你听懂了什么?有不明白的吗?

(1)指导理解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白天鹅那么漂亮,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2)如果你就是丑小鸭,你这时候会说什么呢?说给同桌听(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3)演一演“惊奇”的表情

师:“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惊奇极了,她心里想……”生做出惊奇的表情,说……

师:“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羡慕极了,她心里想……”生说……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它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评:“惊奇”“羡慕”这两个词语是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课文环境中理解,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恰到好处。“惊奇”在孩子说、议的基础上表演,孩子一下子能够根据自己感悟演出来了。“羡慕”一词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说,这样,无须老师解释,这词语的意思孩子都能够理解得很到位)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2.过渡:天气一天天变冷,冬天来了,丑小鸭是怎样过冬的?

师引读第六段。

(评:课文各段的学习各有重点,容易理解的段落通过师引读,让孩子在读中自己理解体会)

过渡: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它后来怎样了呢?

(三)学习第7段

1. 想自己读第7自然段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同桌讨论。(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非常快乐)

2. 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齐读――出示课件看美丽的白天鹅――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丑小鸭很美丽。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我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看课外书,一定积累了不少好的词句,大家再看看图,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这只美丽的天鹅吗?指导朗读。

(评: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时时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面对着美丽的天鹅用自己的语言来夸,让孩子调动平时积累的词句说话,既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也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3. 丑小鸭原来这么美丽,他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你从那里看出来?(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丑小鸭自己认为长得怎样的?(难看)你认为丑小鸭这时会有怎样的心情?(惊喜)你能读出来吗?

4.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而且每一次通过比赛读、互相评价,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 师引读。全班再齐读一遍。

(评:指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主人公丑小鸭的内心,多种形式地体会重点句,朗读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品读评读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5. 这时候丑小鸭会想什么?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评:回归整体,学完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孩子进行说话训练,也是对课文的一个小结。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孩子展开想象,思维得到训练)

三、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一)读到这里,小朋友们一定会有许多想法,你想说什么?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然后交流。

1. 我想说……

2. 对丑小鸭说……

3. 对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树林里的小鸟及猎狗说……

4. 对农夫说……

(二)是呀,小朋友对课文中的角色说了那么多,我心里也有一些话想对小朋友说,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灰心,相信自己总会克服困难的。当别人遇到不幸,我们也不要讥笑他们。

(评: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的做法,既回归了课文的整体,又让孩子提高对课文人文美的认识,在思考、表达、交流中渗透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

(三)在上节课时,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安徒生。我们感谢安徒生给我们带来那么精彩的童话故事,他一生写了150多个童话故事,不仅写了《丑小鸭》,还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点击课件中拓展资料中作者介绍内容)推荐给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下节课交流。

四、积累练习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2

一、走进作者,深度解读文本――对曲解文本的解读说“不”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往往传递着一定的文化观念,这是作品解读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很多时候,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是用中国文化心理去解读西方文学作品。这样的文本解读,容易造成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安徒生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同时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因此,他的童话里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歌颂真善美。正如他在《我的一生》中这样写道:“我整个一生中,无论是光明的日子,还是黑暗的日子,其结果都是美好的。它好像是在一条固定航线上向某个知名的地点进发――我在掌舵,我已经选择好自己的道路,而上帝管着风暴和海洋。”从安徒生的自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一名基督徒,他的作品所流露的是基督教情结和对真善美的歌颂。

但遗憾的是,执教《丑小鸭》的年轻教师只是按照一般的解读方法解读文本: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可怜的丑小鸭离家出走,经受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丑小鸭遭遇如此凄凉,但他最终还是变成了一只天鹅。按照这种解读,童话中的丑小鸭是在受到讥笑、受到追赶的情况下才不得不离家出走。由此引发笔者的担心:丑小鸭这样的“榜样”作用,会不会让一些耐挫力较差的孩子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也突然来个离家出走,同时还幻想自己也会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呢?

因此,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真正走进安徒生,走进《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中,就显得十分的必要。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丑小鸭在离家出走后,当他冻僵时,没有好心的农夫把他带到家里,那么,丑小鸭的命运又将是怎样呢?也许他可能没有等到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就已经冻死了。还有,和他一起出生的哥哥、姐姐那时都还小,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所以才会讥笑它,但不管其他人怎样对他,鸭妈妈还是一样疼爱它,这是世间最珍贵的母爱。而农夫救了丑小鸭,也说明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应该说,这才是《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真正要向我们传递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安徒生童话突出的特点――歌颂真善美。

二、走进文本,注重品词析句――对远离文本的体味说“不”

大家都知道,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位年轻教师在教学《丑小鸭》“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这句话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后都知道很多人欺负丑小鸭,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哥哥、姐姐是怎样咬他?公鸡是怎样啄他?养鸭的小姑娘又是怎样讨厌他?”教师话语一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都用极其刻薄的语言攻击丑小鸭。接着这位教师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哥哥、姐姐怎样欺负丑小鸭。应该说孩子们的表演栩栩如生,那只受伤的“丑小鸭”自始至终都是低着头,默默站在座位上。表演过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句子。这样的品词析句与《丑小鸭》所要传递的情感是大相径庭的,更有悖于安徒生童话“真善美”的特点。

笔者以为,在品词析句时,一定要关注文本价值取向,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揣摩身处逆境当中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笔者在教学“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这一句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并想一想,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读后都知道丑小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时,我话锋一转:“哥哥、姐姐为什么会这样做?而鸭妈妈又是怎样做的?”学生联系前文,读后都知道鸭妈妈依然爱丑小鸭,哥哥姐姐都还小,都是不懂事的孩子。于是,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丑小鸭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有的安慰丑小鸭,有的劝告哥哥姐姐,无不体现着故事的主题“真善美”。此外,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羡慕”一词,先让学生说说“羡慕”的意思,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羡慕”,试着说说丑小鸭“羡慕”什么?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也促进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身处逆境的丑小鸭内心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立足文本,适度拓展延伸――对脱离文本的拓展说“不”

近几年来,阅读教学兴起了一股“练笔热”之风,练笔似乎成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前面所述的那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来到树林里”这一段后,也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丑小鸭在树林里还会遇到哪些危险?老虎会他,狮子会他,还会他。”学生都是围绕着动物们怎样欺负弱小的丑小鸭这一话题进行说话。这样的拓展与文本所要表达的价值取向明显不符,而且长期进行这样的练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3

一、走向母语

母语是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育就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母语教学就是要让民族的文化影响孩子的心灵,并给他们持久的震撼和精神洗礼,让他们在体验中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照亮。每位从事母语教育的老师,都有责任以合适的方式,让儿童在母语的照耀下快乐成长。

1 字词――语言的推敲

现在母语教学被大量挤压,好好写字、积累语词常常被看作落伍的做法,讲解课文也只停留在告诉学生文章写了什么故事。我们却很少去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不那么写,这么写的背后意蕴着什么。孩子读过课文《丑小鸭》后,还以为这就是安徒生童话,有些老师也没有读安徒生的原著,更没有主动结合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引导孩子走进名篇、走进原汁原味的名著,去发现原译文文字背后的意蕴。

比如,课文中丑小鸭的外形是“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羽毛灰灰的……”有许多老师在教学时,用它和丑小鸭变天鹅后的美丽进行对比。但原译文却只用了一个词――“又大又丑”。安徒生那么爱小鸭,小鸭在他眼中仅仅是特别而已,所谓的大和丑,只是世俗世界里人们对它的评价。课文中的细致描写,根本不符合作者的初衷,教师怎么能将此处设置为讲读训练的重点呢?再比如,课文中说“只有鸭妈妈疼爱丑小鸭”,那么究竟是怎样疼爱的呢?接下来说“鸭儿们欺负小鸭”,又是怎样“欺负”的?如果教师在此处做想象训练,对学生进行细致点拨、扩写,再与原译文比较,让孩子们和安徒生直接对话,这将是多么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样的操作还可用于理解天鹅的“高贵”、小鸭的“惊奇”和“羡慕”。这些语词的背后,安徒生都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而课文却用一个个语词抽象地概括了。

这种“嚼字”,寻找语言的密码的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随处可见。如品析原译文语言的第一课时中,我们结合原译文中丑小鸭出生环境的描写,和学生一起变换散文与诗歌的格式,体会安徒生语言的诗情和意境;结合小鸭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野鸭的讽刺、大雁的调侃,公猫、母鸡的自以为是,玩味安徒生语言的幽默。又如在重读原译文时,对“能”与“不能”、“世界”与“广大的世界”,以及小鸭在世俗世界与天鹅世界两个“藏”字进行推敲、品味,体会安徒生诗意的幽默语言中蕴含的无穷意味。继而,再透过小鸭成为天鹅后的心理描写的词句。揣摩小鸭那颗幸福而谦卑的心,让安徒生丰富语言中的含蓄内敛,缓缓流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学。在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外,再添加一丝人文、文学的影子。

2 文学――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人类真善美的语言呈现形式。童话大师安徒生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现实生活,传达生命的体验,它所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有优美的语言,更有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颐养。然而近几十年来,小学语文不谈文学,只谈文字。文学在小学阶段甚至被定为超纲、超课标。但我们认为失去了文学的语文,是枯燥的、刻板的、僵死的,而语文应该是灵性的。当然,我们不必刻意为语文阅读课堂贴上文学的标签,但那些属于文学作品范畴的文本,尤其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认为在教学时可以给儿童播下文学的种子。小语教育在保留语言文字优良传统的同时完全可以适当加入文学教育的元素。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如何加入文学元素呢?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推而言之,小学阶段文学就是语言训练的艺术,这些训练重在感悟、体验情感和语感。小学课文原文大多数都有文学味,由于种种原因在人选课本时进行了删改,失去了原来的面貌。但如果阅读教学离开“文学味道”,仅仅进行语言训练,阅读课堂有可能变得味同嚼蜡。基于语文要带给学生语言、文字、文学的初衷,我们力图使阅读教学走出咬文嚼字的局限,引导学生爱上文学,深入文学,在文学的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教学《丑小鸭》没有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层面上,而是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将课文与原译文比较、将原译文与安徒生自传比较,让学生领悟安徒生语言的魅力、丑小鸭与安徒生之间的隐喻关系。语言的外在表现力,文本的内在隐喻性,构成了文学赏鉴的两大特质。而这,正是这一课谋求回归文学、回归母语的最突出表现。为了凸显安徒生语言的魅力,我们的教学设计没满足于提取原文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安徒生的语言是能够让人看到画面、听到声音、获得感觉、呈现形象、表达心灵的层次上。而是通过反复阅读与请教专家。确定以安徒生童话中“诗意、幽默、丰富、含蓄”的文学表达特点进行切人。这就抓住了安徒生作品核心的语言风格,即和其他童话作家的最大不同。诗意好比安徒生童话中的阳光,照得童话暖洋洋的;幽默好比童话中的盐,让童话有了筋道与别样的味道。含蓄当中,思想的力量伴随着丰富的语言植入读者的心灵。教学时,我们抓住这些内容。悄无声息地将文学的种子种在了学生心中。

为了让学生徜徉在充满文学味的阅读课堂中,我们精选教学内容,在设计上也力求巧妙无痕。比如,为了理解原译文中小鸭决心飞向天鹅的心理,我们采用采访的形式。追问小鸭:这些天鹅,可能会像鸭子公鸡那样欺负你,甚至弄死你。你为什么说“没有什么关系”,而要决心成为天鹅呢?孩子们深思后给出了我们满意的回答:“我认为以前那些鸭于、鸡群、女佣人都是很平庸的,当我见到天鹅的时候,我认为天鹅是最高贵的。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为天鹅,但,哪怕死,能死在他们手里我也心满意足了。”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总结:原来,在小鸭心中,宁可死于一时的绚烂,也不愿意像鸡呀、鸭呀那样苟且地生活。听着小鸭的话,面对小鸭的决心,我让学生上前将先前板书的“苦难中拥有梦想”改为“苦难中追求梦想”,升华了学习主题。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文学的味道。《丑小鸭》的教学冲破了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樊篱。没有因为追求所谓的语文素养而流于技术,反而因为想象力的培养,诗意氛围的营造,让语文的学习插上了金色的翅膀,语文课堂也变得妩媚起来了。

二、走向儿童

基础教育的出发点是儿童,最终归属也是儿童。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通过促成儿童语文素养的成长,从而实现其精神世界的生长。因此,我们要将阅读教学的眼光转向学生、回归儿童。

1 回归儿童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存在“浅化、窄化”的问

题,对儿童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还以为他们对外界认识一无所知,因而陷入“少慢差费”的教学怪圈,为社会所诟病。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力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探索有“深度”的课堂,期待着能够为学生提供生长的空间,而不是限定出入的范围。当然,对于深度。我们最终是指向“深入浅出”。

比如,在《丑小鸭》教学中,我们认为“深入”就是对主题的选择与把握。“高贵”源自安徒生原作中对天鹅的描写,但它决不仅仅是天鹅外貌的简单概括。每一只天鹅的背后都有一个丑小鸭的故事,每一个成功幸福的背后都有交织着梦想与隐忍、执著与谦卑的情怀。所以我们解读为“高贵应当是苦难中保持对梦想的追求,幸福中心怀谦卑之心”。这样的解读,借助文本的力量,就超脱了故事情节的躯壳,内化为我们学生精神成长之树上的一枚饱满的果实,饱含着人生的智慧与琼浆,最终会与学生成长过程中那一个个促成其走向“高贵”的事件一同瓜熟蒂落。

然而,这样的深入还必须“浅出”,即遵循人性普遍的价值基础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童话的特点教学童话。基于儿童的特点教童话,让儿童在童话世界中徜徉。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立足于对儿童天性的洞察。设计出适合儿童的话题,使儿童自然参与教学过程。比如,讲到小鸭童年受尽苦难的时候,我们问学生:“若是你,你愿意永远在这个环境里吗?你会怎么做?”学生走进文本,道出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寻求出路,找到适合我,不受欺负的地方。”讲到小鸭逃过猎狗追赶、“舒了一口气”后说的一句话时,我们与学生一起表演“舒了一口气”的动作,再进行朗读,于是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实践证明,要达成深人浅出之效,必须让儿童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测”,参与对未知的方向性探究。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绝大多数都以学生的前测为依据,课堂不是重复学生的认知,而是让学生既能生成,更有生长。这就是回归儿童。

2 尊重儿童

我们究竟怎么学习母语?这个问题到现在答案也是莫衷一是,我们一线教师有时候也很茫然。比如。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没有错。但现实中很多人把母语仅仅当成了交际工具,问题就大了。母语一旦变成了单纯的交际工具,语文的教与学就会失去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和灌溉,最终的结果就是连语文的工具性也大打折扣。

就阅读来说,今天任何一个语文教育者都不会忽视鼓励学生读书。但是对于儿童的阅读,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阅读的功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与提取上,等同于一种生活的技能,那么再多的量的积累所达成的恐怕也仅仅是知识累加,而无法内化于心,流之于思,导之以言。能否摆脱功利化的阅读,至关重要。

《丑小鸭》一课的教学,我们将其定位为名著导读,就是想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原译文《丑小鸭》,同时还要读安徒生的自传,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亲近安徒生童话,步入纯美的儿童文学的世界,体味到阅读的乐趣。

我们在具体的阅读指导中,对儿童的尊重有两处极为明显。一是让学生猜测教材编者在改写时删掉了原译文中的哪些描写?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发言十分踊跃。我趁机告诉学生:把细节语言和人物语言加进来,文章就会有滋有味。这样一来,由学生已知的内容,自然链连接到要教学的原译文上,而且学生的猜想大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热情,课文和原译文的对比更是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进而使他们自然地走进了这节导读课。二是在教学小鸭“飞翔”一段,我拿出课文中有关描写,告诉学生,课文一共168个字。是根据译文的1000多字改编的,删掉了五个情节。如果让你改编教材,你认为哪一个环节坚决不能删掉?当我们把主动权给学生的时候,他们给出了精彩的答案:描写小鸭“决心飞向天鹅”的一段坚决不能删掉,写“小鸭飞翔后的心情”坚决不能删掉……学生的理由非常充分,“没有决心,怎么能体现小鸭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没有成功后的小鸭的心理描写,怎么知道小鸭心灵的高贵?”这样,整个教学环节都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呵护与启蒙。

三、走向专业

我们的教学,源于儿童、基于母语。要让儿童先有情感,再产生品质。同时,品质又支持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情感――双向流动,奔流的语言就与丰富的情感共同构筑了高效率的阅读教学。然而,这情感、这品质、这高效的课堂关键还是教师,也就是说,关键还要看“教师自身”。

1 不迷信教材和权威

面对课程改革一波一波的浪潮,面对浪潮当中风起云涌的各种流派,教师首先要抱定真我不放松。对于课程、教材、教法,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理解,坚定自己正确的信念,而不是盲从、迷信。

比如对于教材,我们不否认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我们也应当客观地看到教材中,许多名家经典文章限于篇幅常常不得不进行删改。比如,安徒生的原作《丑小鸭》有6000多字,但编入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材中后只剩下500多字,有的版本改到400字,放在二年级。许多生动的内容,尤其是那些诗意的语言、幽默的对话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安徒生寄托在丑小鸭身上的心灵轨迹、执著信念等,一系列有震撼力的东西都难觅芳踪了。对于这样的教材,作为老师,难道我们要盲从、迷信?

许多学生早在孩提时代,就已从爸爸妈妈口中听过丑小鸭的故事了,如果读了教材中的“丑小鸭”,以为安徒生童话就是那个样子,可能就再也没有重读原文的兴趣了,他们无疑将失去一次亲近文学的机会。教学《丑小鸭》之前,我们曾做了一个随机调查,发现1000多位中小学教师中仅有几个人读过《丑小鸭》的原文。出于责任感,我们拿出勇气,对教材加以再开发。

我们从原译文中解读到,并应用于教学中的那些语言密码上文已经涉及,这里不再赘述。其实,原文中值得推敲玩味的语句太多了,为了教学的需要,相当一部分没有用上。“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是我们提炼出来的小鸭的高贵精神。但如果没有对原译文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深入解读,“苦难”、“梦想”、“追求”、“幸福”、“谦卑”这些散落的珍珠,是不可能被有效提取出来的。有人说这一课博大与精彩。若说如此,备课的我们也同样经历着蛹化成蝶、凤凰涅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也许我们不足以在学术上有多么高的建树,但要有教育的良心。要有对经典的敬畏之心,要有让经典以经典的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心。如此,我们就能坚定自己的信念,通过深入阅读,追本溯源,旁敲侧击,互文解读,和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就能够在课堂之上屹立不倒。

2 坚守自己的路

语文教师要有自我,关键是要读书。但通过读书使自己有丰厚底蕴的教师依然只占少数。很大程度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坚持,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然,现在教育行政干预过多,做一个读书的老师确实不容易。但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只有改变自己――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中,尽可能找到平衡点,横下心来用阅读丰厚自己,把引领儿童跨入文学的殿堂当作平常的事。也许,习惯了就平常了。平常了,最终或许就造就出不平常来。

学校管理者要通过阅读把语文教学与教师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并积极倡导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来读儿童文学,读更多的经典,写儿童文学笔记、书评,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把经典的童书大声读给孩子听。组织班级读书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儿童文学,提笔写自己的教学随笔和生活感悟,甚至进行儿童文学创作。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兴趣;辅助;情景;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多媒体教学有机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彰显它无限强大的生命力。为此,我们要努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充分发挥辅助作用,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美国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学生的兴趣浓厚时,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教材中的课文是来源于现实生活。阅读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把抽象枯燥的文字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看、听、想的感觉,这样帮助了学生全面理解文本。而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可以呈现出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如教学《丑小鸭》时,教师依据全文内容设计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过程的课件,里面有刚出生的丑小鸭的丑陋样子,丑小鸭受欺负(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猫吓唬它)的情景,丑小鸭受到的种种磨难(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丑小鸭又冷又饿,趴在湖边的芦苇丛中,昏睡过去,被一个农民救走了)和丑小鸭与命运抗争的片断及变成美丽白天鹅后的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和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鸭子、猫、公鸡等对它态度的改变。把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以声、光、电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紧紧吸引和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主动探求课文内容,有人情不自禁地说:“丑小鸭真棒!”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全文的意境。懂得了人在逆境中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只有不抛弃、不放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去阅读,不但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理解课文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不能很好地理解丑小鸭的命运和课文的编写意图了。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理解课文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进入文本中所创设的文本情境。这样要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播放和文本意境相关的音乐、图像,就能够迅速带入学生来到文本所创设的文本情境之中,学生很快获得了美的享受,就有味、入情、悟理地进行读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引导学生文明走进影院,拜访贝多芬,演播创作《月光曲》的时代背景,引领小学生走进贝多芬,优美的乐曲与朗诵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很快了解了贝多芬与贝多芬创造《月光曲》的经过。教师可以利用背景音乐,引导学生亲临课文情境,进行有感情朗读。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再用图像配合文字,出示课前预设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走进贝多芬,学生纷纷议论,各抒己见,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质疑。特别是贝多芬创造《月光曲》的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等,不同的角度去发问,去思考,去探究,从不同深度、广度上获得贝多芬的相关信息,相对全面地了解贝多芬。教师灵活运用媒体进行设计教学,启发了学生发散思维,激起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如学习《沉香救母》一课时,先要求学生观看《宝莲灯》这部经典动画作品。这部作品无论是从听觉感受还是视觉效果上都堪称是上乘之作。学生看了此片,首先从直观上了解了沉香,感受了沉香的勇敢与坚强。画面上沉香不畏艰难险阻、一心救母的形象深深叩击学生的心扉,他们为沉香的高贵品质所震撼。

三、利用多媒体,沟通师生情感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动态引领

教育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敏锐捕捉和灵活运用课堂上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从而不断展现语文课堂精彩的动态生成。

一、精心预设目标――动态引领的前提

新课程发展下的课堂更加关注并提倡动态生成,面对难以预料的课堂动态因素,不仅需要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进行艺术调控,还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

所谓“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等的预先设计。实践表明,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预设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的基础上,充分预设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把握动态生成的起点。

例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笔者在确立“通过探询法布尔成功的秘密这一过程,感受他对昆虫世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明白这才是他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这个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多个层次对本课教学目标进行了立体式的预设:(1)认识法布尔及其著作,感受他的巨大成功;(2)了解法布尔成功的秘密,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他对昆虫的痴迷;(3)在品味语言文字时,感受法布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感染;(4)深入体会法布尔成功的秘密――他对昆虫世界、对科学执著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法布尔的崇敬之情。教学实践表明,在教者的引领下,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学生心目中的法布尔形象变得立体、鲜活起来。学生不仅带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多层次的人物品质的感染走出课堂,而且认识在纵向上也得到了提升。

二、捕捉意外资源――动态引领的关键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实践表明,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面对无法预约的生成,教师应顺势处理,有效控制,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各种因素的临场处理。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随机应变,才能牵手“动态生成之精彩”,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具有这么高的动态引领的能力。为了更好地驾驭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

例如,笔者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学生正在热情地赞美由“丑小鸭”变成的“美天鹅”。这时,一名学生突然质疑:“我认为丑小鸭没什么可赞美的。她本来就是天鹅蛋孵出来的,那她长大了当然就是天鹅,肯定不会变成鸭子的。”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笔者没有慌张,而是沉着镇定地引领教学生成。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丑小鸭长大后肯定会变成天鹅,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丑小鸭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害怕了、退缩了,重新回到了那个充满嘲笑、充满歧视、充满侮辱的鸭窝,那它长大了还能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吗?”(学生用神情举止给出了答案。)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为那只在充满嘲笑、充满歧视的、充满侮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天鹅画一幅像呢?”

生1:“这只天鹅耷拉着脑袋,整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生2:“这只天鹅蜷缩着身体,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一边走还一边凄惨地鸣叫着。”

生3:“这只天鹅白天躲在鸭窝里,只有到了深夜才敢出来寻找食物。长期的饥饿已让它瘦得不成模样了。”

……

师:“真是一只不幸的天鹅呀!但是,在我们的故事中,这样的不幸并没有发生,丑小鸭在冷风苦雨中坚强地成长起来了,它终于成了一只真正的天鹅。”(笔者再次动情地诵读起描写丑小鸭美好结局的语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在突发状态下教师与学生的精彩智慧生成。学生从自然生理的角度解读着丑小鸭,显然,这不是文学的思维和童话的价值,而笔者则能敏锐而巧妙地将解读童话的角度由自然生理转向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一个精神生命的成长过程。

三、注重评价激励――动态引领的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具体要求就是:(1)尊重动态生成,予以积极鼓励。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意识”,要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加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达成。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哪怕是错误的生成,教师切不可因为这些“课堂意外”的出现打破了自己原先的教学预设对学生置之不理甚至冷嘲热讽,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通过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孕育动态生成,既而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过程中增强语文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积极评价结果,促发成就感。对于学生课堂生成的结果,无论是偏离目标的生成,还是正确的积极推进文本解读的生成,教师仍需以激励评价为原则,智慧引领,巧妙点拨,不吝啬美词褒扬,最终促使学生获得有所作为的成就感。

语文最本质的特性就是人文性,语文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而小学生的发展尤其需要教师的动态引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引领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动态生成,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6

一、营造平等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

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与学双向交流的重要前提,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得到放松。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能居高临下,要转换角色。通过表情、举止、言语等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信任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改变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平等地进行双向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用协商、认同的口吻来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素,使其平等、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导入新课时,用亲切的语言,把学生当亲密的朋友,小组讨论,学生答题正确时,用赞赏的语言,学生答题错误时,不呵斥,用鼓励的话语,对一时答不上来的困难生,不急躁,且虚心听取,总之课堂上激励的眼神、赞美的口吻,热情的表扬和委婉的纠错。都能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兴趣、情感、意志。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到是一种请求和协商。而不是一种强求和命令,表现出一种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内心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而是在教师合作下自主地进行学习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设中也多次强调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情激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是篇文言文,如老师先读文译文,初一学生就会不带劲,为此,我采取分步教学,先请学生齐读课文,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资料翻译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孙权是不是课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主要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这样学生很快明确了主要人物是吕蒙,描述吕蒙最精彩处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部分。紧接着老师让学生读、译、议对话部分,要求准确表达他们说话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色彩,讨论时老师规定将鲁肃、吕蒙两人的内容分开进行,从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掌握了鲁肃却不乏调侃之意,也表现了两人关系的亲密。司马光主要用对话表现人物形象,描写富于个性,情味深远,耐人寻味。由于教师分步引导得法,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方向,又使学生产生了自主求知的内驱动力,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学生自主能力也同时得到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归还学生自主回答权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课程标准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问答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大家明白。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点评,主体激活,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认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我根据学生文化学习差异分为A、B组且让他们自己设计思考题,结果:

A组学生设计题为:《丑小鸭》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丑小鸭面对种种歧视和打击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大家赞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它为什么会感到难为情?

B组学生设计题为: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为什么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以上做法旨在让A组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复述课文,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特点。因为问题难度不大,教师稍作点拨,学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让B组学生采用自主质疑、答疑,教师归纳总结,四人小组再讨论,补充明确答案。通过师生间这样的问答,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四、鼓励学生动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的渠道需要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需要多元化,语文教学中应多采纳图片、幻灯、录音机、表演、录像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力求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往往需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积极鼓励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上网下载或走访教师及同学,这远远优于教师的介绍,因为前者是主动学习,而后者是被动接受。自主性的主动学习学生无论是在思维还是在行动上都是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不仅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教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我要学生在一周内利用课余时间咨询相关科目老师,翻阅历史地理课本,去图书馆,上网等这些途径获取资料。教师充当幕后策划者,整个设计成果展示方案过程由学生为主设计、学生主持、学生展示。明确提询黄河的文化积淀和倡导环保意识这两大中心,要求主持人串词一律用班上同学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成语或古今诗词,让许多能力强的学生为班级制作课件,因为教师给他们搭架了展示的舞台。所以无论是唱黄河歌曲,说黄河故事,还是赛黄河知识,解黄河忧患都较为成功,令人感到学生自主的潜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