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例6篇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1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叙事艺术;特点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较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其叙事形式和笔法对唐朝以及以后的叙事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自己独特的叙事特点,下面简单进行分析:

一、叙事线索独特

《孔雀东南w》可以说采用了叙事的双线线索,一条是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从兰芝自诉自己在婆家的所做所行,到焦仲卿为兰芝求情不允,到兰芝决定自遣,夫妇立下誓言,然后兰芝见母,到经受不了母兄的逼迫被迫答应改嫁,焦仲卿见到兰芝后的生人死别,最后两人双双殉情。从故事的起因、发展到高潮最后到结局,整个叙事线索清晰、完整,这是故事的主线索。另一条线索是兰芝与公姥、母亲和兄长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故事的导火线的是兰芝与公姥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兰芝被公姥所不容才被遣送回家,这才与母亲和兄长之间产生矛盾,才会被兄长逼迫不得不答应改嫁,最后走投无路选择投河自尽,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儒家思想那套伦理纲常的婚姻制度的反抗。这条线索虽说不如主线索那样清晰、完整,但这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除了在整篇文章中采用的是两条叙事线索以外,在同一时间上也采用的是双重叙事线索。也就是说,叙事的某一事件后,分别叙述的故事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但是叙事是前后顺序叙述的。例如太守公子即将迎娶兰芝之前,兰芝一个人在房中流泪做嫁衣,与此同时,焦仲卿闻听此事后,马上快马加鞭去找兰芝,这两件事是同时发生的。又如焦仲卿与母亲诀别后,回到屋中忧心忡忡,备受煎熬,之后就描写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其实这两件事也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可以说这样写为后边的高潮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叙事时间独特

《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时间的特点是结构倒错复杂。主要运用了倒叙和预叙的的表现手法。例如,在文章开头,运用两句起兴的诗句之后,便是兰芝的自叙,述说自己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嫁入夫家之后更是勤俭持家,对丈夫忠贞不渝,对婆婆谦恭礼让,但还是遭到婆婆的厌弃,没办法只能是自请回家,这就是采用的倒叙的手法,让读者能够较快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为后边的悲剧情节做了铺垫,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另外还有兰芝离开之前与婆婆和小姑告别时,又回忆了与小姑之间的往事,表现出了两个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兰芝的为人谦和,善良。可见,文章中倒叙的出现是很多的。倒叙可以说是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和发展,同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预叙出现的较少,例如,兰芝与焦仲卿分别时,兰芝对焦仲卿说:“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这就是预叙,预示着兰芝对自己命运的忧心,为后边故事情节兰芝受到兄长的逼迫被迫答应改嫁,以致最后殉情的不幸遭遇做了铺垫。

三、叙事者多种多样

《孔雀东南飞》有两种叙事者,一是故事中的叙事者,一是故事外的叙事者。故事中的叙事者就是诗人自己,可以说这个叙事者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府尹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诗人几句就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的悲伤与无奈。

故事外的叙事者有时也对读者提出劝告,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这种故事中和故事外叙事者的结合,使读者能够对故事情节了解的更清楚,又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人物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让读者更能够体会到兰芝的忠贞与坚强,焦仲卿的懦弱,焦母的尖酸刻薄,兰芝兄长的暴虐无情。

四、叙事手段的独特性

《孔雀东南飞》之所以被看成是叙事诗的成熟之作,与它独特的叙事手段分不开的。首先,作者用人物的不同声音来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特征。例如,焦仲卿作为儿子,对自己的母亲说话时,声音是无奈而且懦弱的,而当他知道兰芝改嫁后去质问兰芝时,声音又是充满了怨恨。同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可以说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2

众所周知,《孔雀东南飞》是由千古传诵的同名五言叙事长诗所讲述出的故事。刘兰芝17岁时嫁给焦仲卿,夫妻恩爱。焦母对待兰芝非常苛刻,百般挑剔,三年夫妻千日别,相见也是难相悦。最后焦母逼仲卿休掉兰芝,被休的兰芝十分痛苦,盼仲卿,哭雀台……又是一个男婚女嫁之日,兰芝仲卿又相遇在孔雀台,他们约定要用心,用情,用此生,用来世寻找对方。该剧首先在情节上重新解读原诗,并赋予人物现代化的个性,在舞美、念白上也颇有创新,其效果有喜也有惊。

在文学史上,对《孔雀东南飞》的成就评价主要是认为它通过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深刻揭露和鞭挞。而这出戏的编剧,从人的本性出发,以新的人文视角,重新诠释这一悲剧背后的情感因素,予以了新的诠释。它在很大程度上卸下了反封建的使命。这样,它便有了更多的空间来表现剧作家对人的关怀,即人类复杂的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行为。

查明哲导演曾经说过,黄梅戏《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是“寻找”。一开场的“心灵之约”便是“寻找”的开始,刘兰芝与焦仲卿因乐结缘。一个家住东南,年方十八,会吹竹笙,一个家在西北,年方十七,会弹箜篌。两人各自在家擅定了婚约,让家长按对方的特征去找对象,终于经过一番“地毯式搜索”找到了“心灵之约”中的那个人,最后得以结成夫妻。这次的“寻找”不仅是族人四处奔波为他们寻找婚约对象,更多表现的是以心灵“寻找”爱侣的新精神,也可以理解为突破封建礼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向往自由恋爱的一种反抗精神。迎亲当日,兰芝自揭盖头,仲卿下马步行,两人不顾世俗规矩把臂同行,还在孔雀台前私拜天地。自由恋爱、违反婚俗已经不可思议,还加上了一个贯穿全剧的老牛(由两位演员以舞狮般的形式扮成),相当于一个符号式存在的类似于对这场自由爱情的见证,而东奔西跑(剧中人物名)这两个小牧童,欢天喜地地为刘兰芝和焦仲卿传递爱情信息,成了见证他们二人这场“寻找爱情”的见证人。

第二次的“寻找”发生在男女主角的洞房花烛之夜,兰芝的性格活跃直率,她不但敢与仲卿公开谈恋爱,迎亲路上见到婆婆雨后给仲卿送姜汤还敢笑话长辈:“仲卿都这么大了,你还这么哄他呀”。洞房之中,她更加冒失,“婆婆,我属龙,是大龙,我听仲卿说,你属蛇,是小龙”。惹了婆婆大怒,硬是找到了借口睡在了新婚夫妻的中间。这一场意外的表现,不仅让观众们看到了焦母扭曲的人格,和不可理喻的畸形母爱,还给了夫妻二人再次“寻找”对方的理由,昏暗的洞房之中,婆婆鼾声如雷,小夫妻二人摸黑起床在房间里寻找对方的身影,正常的夫妻欢爱遇见了有第三人在场的尴尬情景,也为这场千古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而在“机房之欢”这场戏中,“寻找”的意味显得悲怆凄美起来。焦仲卿在外乡衙门为吏,难得回家,就算得空回家,焦母也不让他俩亲近。这天焦仲卿公干路过家门,瞒着焦母先去机房看望刘兰芝。夫妻相见,百感交集,跨越了时间的见面让一对年轻的夫妻紧紧相拥,做下了“”的“丑事”,果不其然惹得焦母勃然大怒,才有了后面的逼迫儿子的休妻之举。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兴趣;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的确,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培养的是人内在的欲望,那才是前进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收获知识的同时去享受这一过程。这种感受在我上《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之后更加明显。

《孔雀东南飞》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汉民族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爱情悲剧的骨架被亦柔亦刚之美填充着血与肉,极富浪漫主义的将“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的结局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起兴开篇首尾呼应,紧紧地将读者的心弦扣住,不仅让人欣赏“有价值的东西”的美,还让人忍受爱情这“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痛苦,是美与悲结合完美的文学作品。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可是这篇文章很长,它反映的时代事件离我们也很遥远,很难引起同学情感上的共鸣;同时篇幅太长,如果串讲,很容易让如此经典的文章陷入枯燥的尴尬境地。怎样上好这篇课文,我突然想到了高一语文梳理探究中《汉语新词》,我当时就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自己收集新词,模仿网络语言,介绍自己。

那次课反映极好,同学们不久找到了许多新词,他们还模仿了“凡客体”“淘宝体”“传说体”等等网络流行语给自己做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比如一个同学就这样写道:

“爱音乐,爱篮球。

爱读书,也爱游戏。

爱安踏,也爱十九块的T-SHIFT.

爱孤独,也爱午后的阳光。

爱学习,更爱天天向上。

哥不是韩寒,哥不是传说,哥只是某某。”

那堂课同学们都很积极,争相发言,一改过去课堂死气沉沉的面貌。运用网络,语文课也别开生面。

我突然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让同学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的学习《孔雀东南飞》?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将《孔雀东南飞》改变成微电影,自己设计剧本和台词,背景画面和背景音乐等,半个月后分小组表演,并上传到班级空间中去。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同学们的微电影版《孔雀东南飞》在我的期待和不安中如期而至。正因为这一次尝试,才让我对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背景音乐和背景画面美而恰当。

比如《梁祝》,王菲的《因为爱情》,涂鸿刚的《孔雀东南飞》等,还设计了许多与情节相符的背景图片。一个组设计了这样一个结束语。当王菲的《因为爱情》想起,一位同学用饱含激情的声音朗诵到:“因为爱情,梁山伯和祝英台双双化成了蝶;因为爱情,林黛玉为贾宝玉殉了情;因为爱情,简爱对罗切斯特喊出‘你我是平等的’;因为爱情,裴多斐吟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因为爱情》的歌声中,许多同学都感动的留下了眼泪。

第二:运用影视剧中的热门手法创作。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五组同学,他们将《梁祝》与《孔雀东南飞》相联系起来,运用了最近最热的穿越手法。梁山伯和祝英台双双殉情后,并没有死,而是穿越到东汉末年的焦仲卿和刘兰芝身上。原本以为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可是在母亲的逼迫下,父兄的威逼下,双双依然没有收获到幸福,最终还是走上了殉情的悲剧。不由的让人深思,在封建社会,无论什么样的社会,爱情注定是场悲剧。

第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将学生的微电影版的《孔雀东南飞》放到班级的群里去,这无疑是对他们的一次肯定。而这之后,同学们自主的将自己的文章放到班级群里,互相点评。这一来,同学们有了写作文的激情,作文水平也提高许多。

第四:树立了生活处处是语文的观念。

经过这两次成功的运用信息技术,同学开始有意识的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并把它运用到学习语文中去。

真正的语文课应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作兴趣,结果也追求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应该说,教与学是愉悦而有收获的。而信息化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探究的兴趣,让语文变得斑斓多彩起来。

信息化对语文学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带给我们全新的观念和视野。运用好它,信息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就绝不是单纯的教学技术创新,而是与新课程改革相呼应的从课程观到学生观、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运用好它在语文分组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将使学生既能保证竞争力,又能找到学习的方法和媒介,结果必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4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爱情悲剧 普遍结构 俄狄浦斯 三重人格。

一、引言

世界精神分析学之父,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奠基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近代历史上对人类心灵有独特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有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运用这一精神分析法,我们可以从人物心理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探析悲剧深层原因。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该诗故事完整,结构紧凑,语言朴素自然,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也我国古代民间文学史中的光辉诗篇之一。

西方著名诗歌集《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是英国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故事非常生动,富于戏剧性,其中的爱情悲剧更是令人回味无穷。为统计数据的准确,笔者在文中引用的英国诗歌均出自1904年修顿・米弗林公司出版的选编本《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每首诗的A版本,笔者选取其中几篇与《孔雀东南飞》进行对比,总结其叙事结构,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探寻悲剧背后的人物心理因素。

二、爱情悲剧的普遍结构

比较品读《孔雀东南飞》和英格兰诗歌中的爱情悲剧诗歌,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爱情悲剧故事发展存在一个普世的故事结构,即爱情中男女双方的真爱;爱人一方处境恶劣;爱人一方死亡或不幸;爱人另一方死亡或生不如此。

在《孔雀东南飞》中,以上爱情悲剧的四个阶段有很明显地体现。首先,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深情在诗歌一开始并未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我们可以看到,接下来在焦仲卿送刘兰芝回娘家的路上,两人的海誓山盟,深情款款。焦: “誓天不相负!”。随后两人定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的千古誓言。刘兰芝首先遭到婆婆的驱赶,被迫回到娘家;随后,其兄逼其改嫁。此时,在刘焦二人的感情世界理,刘兰芝面临着被迫违背和丈夫的誓言,感情处于危机时刻。但为了不违背与丈夫的誓约,刘在新婚的逼迫下以身殉情。听闻妻子已逝,焦仲卿悲痛不已,随即“自挂东南枝”,随妻而去,其情令人潸然落泪,其举使人扼腕叹息。

无独有偶,西方诗歌集《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有不少爱情诗歌的叙事模式和《孔雀东南飞》极为相似。例如第76篇The Lass of Roch Royal和第73篇Lord Thomas And Fair Annet,爱情均因男方母亲的强制阻挠而以悲剧结束。在The Lass of Roch Royal 中,伊莎贝拉梦见了她的爱人格雷戈里并且独自出海寻找他,后来两人相遇,情愫暗生。当她再次来寻找格雷戈里时,不巧他在屋内熟睡,伊莎贝拉被他的母亲堵在门外,并且告诉她格不在家。可怜的伊莎贝拉还怀着孩子,就这样被拒之门外,飘无定所。格雷戈里醒来后找到了伊莎贝拉,但心爱的人已经香消玉损,在悲恸的煎熬中,格雷戈里自杀殉情。

在Lord Thomas And Fair Annet中,Lord Thomas(以下翻译为托马斯勋爵) 与Fair Annet(以下翻译为安妮特)两人感情颇深,后来因为误解而怀疑对方。托马斯勋爵在母亲反复劝说下迎娶富裕的栗肤色新娘,放弃安妮特。托马斯勋爵没考虑清楚就决定娶一位家境宽裕的栗肤色的新娘,安妮特面临着失去爱人情感危机。岂料那位栗肤色的新娘因妒生恨,将安妮特杀害。在痛苦与愤怒的煎熬中,托马斯勋爵刺死了栗肤色的新娘。面对爱人冰冷的尸体,托马斯勋爵痛彻心扉,以身殉情。

在诗歌集《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也有不少爱情悲剧是女方父兄干涉所致,例如第69篇Clerk Saunders和第72篇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稍作总结可以发现这两个故事也是按照以上爱情悲剧的普世情节展开的。第69篇中,Clerk Sauders 和May Margret深情款款,当二人欲厮相缠绵时,May Margret的兄弟们冲进来将Clerk Saudersa杀害。May Margret痛不欲生, 她将因为爱人的死无法走出痛苦的阴影。

第72篇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中,教士的两个儿子深深爱上了市长的两个女儿。与他们来说,一日不见如隔一年。不料他们的爱情遭到市长的反对,两个小伙子被关押。无论两个女儿如何恳求,教士甚至拿钱想去赎回儿子,都遭到拒绝。最后两个可怜的小伙被吊死在树上。失去爱人的女孩无法面对残忍的事实,痛不欲生。以上两篇诗歌中的悲剧均是女方父兄的暴力干涉所致,那么他们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心理因素呢?

三、恋子情节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在儿童时期,男孩爱恋的第一个对象是自己的母亲,他想独占母亲而仇视父亲,形成了“俄狄浦斯情节”也就是“恋母情结”。而小女孩则深情于父亲,想取代母亲的位置,这就形成了“伊赖克辍情节”,即“恋父情节”。 同样,父母对儿女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爱恋,尤其是在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会不自觉中在情感上过度依赖儿女,儿女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感情寄托,这就难免产生“恋母情节”与“恋父情节”的倒置―“恋子情节”或“恋女情节”。

在《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多年守寡,与儿子焦仲卿相依为命,儿子成了她唯一的情感慰藉和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一对小夫妻情深似海,卿卿我我,焦更是视刘为掌上明珠。因此焦母认为刘兰芝夺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爱,往日儿子围着自己转的情景已不复存在。为了夺回儿子的爱,焦母对儿媳百般刁难,狠心将贤良淑德的儿媳赶走。焦仲卿虽然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在封建礼教的压力下,还是忍痛选择了顺从母亲,委屈自己的爱情。同样,在英国诗歌Lord Thomas And Fair Annet和The Lass of Roch Royal,爱人均是因为男方母亲的强制阻挠而分开,最终造成无法挽救的悲剧后果。

实际上,母亲对儿媳或儿子女伴的厌恶正是她们潜意识中的“恋子情节”在作祟。虽然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而且加入焦家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可谓勤劳能干,秀外慧中。如此贤德的儿媳在焦母看来变成了夺去儿子的“第三者”,因此以种种理由将其赶走而恢复之前母子相依的“平和”景象。《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第69篇Clerk Saunders和第72篇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悲剧均是由于女方父兄暴力干涉所致。他们将处女的妹妹或女儿视为自己的私有物,禁止其他男性的侵犯,显示了父兄对异性孩子的依恋和占有。Clerk Saunders因为与May Margret同床共枕被后者的兄弟发现而被杀,表面看起来是May Margret兄弟对她的一种保护,实为因爱恋妹妹而对追求者的敌对,最终导致妹妹抱憾终生。

”Comfort well your seven sons, for comforted will I never bee.”

在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中,市长吊死爱慕自己女儿的教士的儿子,也是心理上对女儿爱恋与占有的一种表现。综上所述,母亲反对儿子幸福的婚姻,迫害儿媳和父兄怒杀女儿或妹妹的爱侣体现了父母长辈对异性孩子不正常的爱恋,即“恋子情节”这一爱情悲剧背后的人物心理因素。

四、本我,自我和超我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分为意识与无意识。“本我”总是处于无意识领域。“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使人们设法满足它追求的种种要求,而这些观点往往是违背道德习俗的。所以,在“本我”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了一个调节者―“自我”。“自我”的任务是尊重现实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帮助“本我”实现本能要求。人格结构里面最高一层是“超我”,它是代表社会利益的心理机制。“超我”总是根据道德原则,将社会习俗不能忍受的“本我”压抑在无意识领域。总之,“本我”是放纵的,“自我”是理智与审慎,“超我”则是道德感,荣誉感和良心。因此,人的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矛盾斗争中。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对儿媳的迫害和驱赶就是其“本我”的体现。“本我”是无意识的,它追求快乐原则。焦母想要恢复以前与儿子的亲密无间,这一“本我”思想促使她赶走儿媳,怒斥儿子为儿媳求情。焦母作为刘兰芝的婆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体现出长辈的慈爱和风度,这些是焦母“超我”的体现,可惜她对儿媳没有一点疼爱之心,残忍地将爱侣拆开,最终导致儿子儿媳双双殉情的悲惨结局。《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Lord Thomas And Fair Annet和The Lass of Roch Royal这两首诗歌中男方的母亲亦是无法驾驭心中“本我”,使其控制了自己,任凭本我意愿破坏儿子的感情。托马斯勋爵见爱人已逝,遂自杀殉情。

”Now stay for me, dear Annet,’ he sed, Now stay, my dear,’ he cry’d; Then strake the dagger until his heart, And fell died by her side.”

托马斯勋爵的母亲因为一味追求“本我”而失去了爱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69篇Clerk Saunders和第72篇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中女方父兄的表现也显示了其“本我”的诉求。他们对女儿或妹妹的依恋和占有导致了对后者男的憎恶,在本我意愿的驱使下,女方男性家长将女方男伴残忍掠杀。

”O sorrow, sorrow come mak my bed, an dool come lay me doon! For I’ll neither eat or drink, nor set a fit on ground”.

这些悲剧的发生显示了“本我”在没有监督或战胜“超我”后的可怕结局,而施暴者本身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本我”思想一旦凌驾于“超我”之上,“刽子手”都认为自己是在履行铲除败类的神圣职责。

五、结语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使文学评述不再停留在文本表面,而是深入到作品人物的心理,开拓了文学批评的研究视角。本文探析了《孔雀东南飞》和《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爱情悲剧的普遍结构,并且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俄狄浦斯”情节与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关系比较分析《孔雀东南飞》和《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的爱情悲剧,向读者揭露了东西方诗歌爱情故事相似的叙事结构和悲剧背后人物心理的普世情怀。

参考文献:

[1]葛亮. 本我・自我・超我. 国外文学(季刊), 1999(4).

[2]胡庭树.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安徽文学, 2009,210095.

[3]Sargent, Helen Child & Kittredge, George Lyman. English and Scottish Popular Ballads [A].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04, p.153, p.143, p.152.

[6][奥] 西格蒙・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 [M]. 梁凤雁,编译. 石磊,主编.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

[7][奥] 西格蒙・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 [M].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8]谢艳明. 诗歌的叙述模式和程式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5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而就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自住学习能力对他们的今后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一、读一读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

二、演一演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小燕子回来了》这一课,通过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时在沿途看到的变化,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日新月异。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表演他们从南方飞回来的经过。比一比,谁能把小燕子看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时又惊又喜的心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地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种愉快的学习中,看到祖国的建设变化巨大而感到欢欣鼓舞,从而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三、画一画

课堂中,我经常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骄傲的孔雀》一文。孔雀象征着一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为了突出这一个性特征,我让学生画出“抖动”“展开”“炫耀”“昂着头”“挺着胸”“理也不理”等词语,体会孔雀的骄傲神态,使学生明白做人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道理。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6

开设新课《孔雀东南飞》之前,我让学生先将其改编成话剧。作业收上来我却哭笑不得: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对经典进行了颠覆,将其改成了喜剧,闹剧。比如兰芝像当今小女孩一样用时髦的语言对焦仲卿撒娇做痴,比如兰芝娘拒绝媒人讲谁家养个闺女都不容易,她家的房子最近想来个小装修。那口气活脱脱《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想象固然丰富,但我该肯定学生的这种做法吗?在这个人人喜欢娱乐放松、恶搞风行的时代,难道悲剧真的无可立足了吗?作为语文老师,也许我该尽我的一份微薄之力来捍卫我们的经典,通过某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悲剧的价值,体会悲剧崇高的美感。于是,我“下水”自行改编,并在班里挑选演员,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排练,最后在全年级进行公演。

演出那天,学生们本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去的,个个叽叽喳喳,喜气洋洋。但当我徐徐念出开场白:“欢乐趣,离别苦,就中多少痴儿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时,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在第一幕“东风恶,欢情薄”里,焦母焦仲卿休掉兰芝,焦仲卿在刘兰芝含泪的目光里提笔时,我加入了画外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难挽离索,错!错!错!墨笔落,情难舍,山盟虽在,天涯相隔,莫!莫!莫!词改的并不十分贴切,但我读的很慢,很低沉,台上的演员一下子进入角色并沉浸在悲情中。当刘兰芝决然离开,小姑用带着哭腔的尖尖的声音喊出“嫂嫂,你不能走,不能走啊!”时,台上的兰芝果真“泪落连珠子”,而台下也传来了观众的唏嘘声。看着这一切我心情异常激动,曾经打动自己的经典同样打动了别人,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

《孔雀东南飞》最感动我的是兰芝和仲卿“生人作死别”的情景, 我尽最大努力使台词抒情化以便于朗诵,我选出的出演兰芝和仲卿的两名学生都有很好的朗诵功力,对人物感情的把握很到位,发自肺腑地倾诉着那生死不渝的爱情:

焦仲卿: 对,我忘了,恭喜你攀上高枝了!我一个小小的府吏算得了什么啊?可我焦仲卿能信守自己的诺言,我这块大石头还顶天立地稳稳当当的立在这!而你呢?说什么磐石无转移,蒲苇韧如丝,说什么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我祝你一天比一天幸福,荒凉的黄泉路就让我一个人去吧!

刘兰芝:想不到我日等夜等等来的是这样一句话,你知道我在娘家过的什么日子吗?我们都是被逼的,难道你不相信我的真心吗?准备扔下我一个人走吗?那好吧,既然活着我们不能在一起,那就九泉之下再相见吧,我在黄泉路上等你!

旁白:生人做死别,恨恨那可论。在一个寒风摧木的黄昏,盛装的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讯后整夜徘徊在院中,抬起头来,看那黎明的天空有只美丽的孔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焦仲卿:兰芝,黄泉路上很冷很寂寞吧,别怕,我来了!在地,不能做那连理的枝。那就在天,做那比翼的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