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翻译范例6篇

孔雀东南飞翻译

孔雀东南飞翻译范文1

特殊句式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介+动

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

①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②唯弈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④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⑥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

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孔雀东南飞翻译范文2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爱情悲剧 普遍结构 俄狄浦斯 三重人格。

一、引言

世界精神分析学之父,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奠基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近代历史上对人类心灵有独特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有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运用这一精神分析法,我们可以从人物心理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探析悲剧深层原因。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该诗故事完整,结构紧凑,语言朴素自然,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也我国古代民间文学史中的光辉诗篇之一。

西方著名诗歌集《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是英国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故事非常生动,富于戏剧性,其中的爱情悲剧更是令人回味无穷。为统计数据的准确,笔者在文中引用的英国诗歌均出自1904年修顿・米弗林公司出版的选编本《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每首诗的A版本,笔者选取其中几篇与《孔雀东南飞》进行对比,总结其叙事结构,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探寻悲剧背后的人物心理因素。

二、爱情悲剧的普遍结构

比较品读《孔雀东南飞》和英格兰诗歌中的爱情悲剧诗歌,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爱情悲剧故事发展存在一个普世的故事结构,即爱情中男女双方的真爱;爱人一方处境恶劣;爱人一方死亡或不幸;爱人另一方死亡或生不如此。

在《孔雀东南飞》中,以上爱情悲剧的四个阶段有很明显地体现。首先,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深情在诗歌一开始并未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我们可以看到,接下来在焦仲卿送刘兰芝回娘家的路上,两人的海誓山盟,深情款款。焦: “誓天不相负!”。随后两人定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的千古誓言。刘兰芝首先遭到婆婆的驱赶,被迫回到娘家;随后,其兄逼其改嫁。此时,在刘焦二人的感情世界理,刘兰芝面临着被迫违背和丈夫的誓言,感情处于危机时刻。但为了不违背与丈夫的誓约,刘在新婚的逼迫下以身殉情。听闻妻子已逝,焦仲卿悲痛不已,随即“自挂东南枝”,随妻而去,其情令人潸然落泪,其举使人扼腕叹息。

无独有偶,西方诗歌集《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有不少爱情诗歌的叙事模式和《孔雀东南飞》极为相似。例如第76篇The Lass of Roch Royal和第73篇Lord Thomas And Fair Annet,爱情均因男方母亲的强制阻挠而以悲剧结束。在The Lass of Roch Royal 中,伊莎贝拉梦见了她的爱人格雷戈里并且独自出海寻找他,后来两人相遇,情愫暗生。当她再次来寻找格雷戈里时,不巧他在屋内熟睡,伊莎贝拉被他的母亲堵在门外,并且告诉她格不在家。可怜的伊莎贝拉还怀着孩子,就这样被拒之门外,飘无定所。格雷戈里醒来后找到了伊莎贝拉,但心爱的人已经香消玉损,在悲恸的煎熬中,格雷戈里自杀殉情。

在Lord Thomas And Fair Annet中,Lord Thomas(以下翻译为托马斯勋爵) 与Fair Annet(以下翻译为安妮特)两人感情颇深,后来因为误解而怀疑对方。托马斯勋爵在母亲反复劝说下迎娶富裕的栗肤色新娘,放弃安妮特。托马斯勋爵没考虑清楚就决定娶一位家境宽裕的栗肤色的新娘,安妮特面临着失去爱人情感危机。岂料那位栗肤色的新娘因妒生恨,将安妮特杀害。在痛苦与愤怒的煎熬中,托马斯勋爵刺死了栗肤色的新娘。面对爱人冰冷的尸体,托马斯勋爵痛彻心扉,以身殉情。

在诗歌集《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也有不少爱情悲剧是女方父兄干涉所致,例如第69篇Clerk Saunders和第72篇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稍作总结可以发现这两个故事也是按照以上爱情悲剧的普世情节展开的。第69篇中,Clerk Sauders 和May Margret深情款款,当二人欲厮相缠绵时,May Margret的兄弟们冲进来将Clerk Saudersa杀害。May Margret痛不欲生, 她将因为爱人的死无法走出痛苦的阴影。

第72篇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中,教士的两个儿子深深爱上了市长的两个女儿。与他们来说,一日不见如隔一年。不料他们的爱情遭到市长的反对,两个小伙子被关押。无论两个女儿如何恳求,教士甚至拿钱想去赎回儿子,都遭到拒绝。最后两个可怜的小伙被吊死在树上。失去爱人的女孩无法面对残忍的事实,痛不欲生。以上两篇诗歌中的悲剧均是女方父兄的暴力干涉所致,那么他们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心理因素呢?

三、恋子情节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在儿童时期,男孩爱恋的第一个对象是自己的母亲,他想独占母亲而仇视父亲,形成了“俄狄浦斯情节”也就是“恋母情结”。而小女孩则深情于父亲,想取代母亲的位置,这就形成了“伊赖克辍情节”,即“恋父情节”。 同样,父母对儿女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爱恋,尤其是在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会不自觉中在情感上过度依赖儿女,儿女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感情寄托,这就难免产生“恋母情节”与“恋父情节”的倒置―“恋子情节”或“恋女情节”。

在《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多年守寡,与儿子焦仲卿相依为命,儿子成了她唯一的情感慰藉和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一对小夫妻情深似海,卿卿我我,焦更是视刘为掌上明珠。因此焦母认为刘兰芝夺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爱,往日儿子围着自己转的情景已不复存在。为了夺回儿子的爱,焦母对儿媳百般刁难,狠心将贤良淑德的儿媳赶走。焦仲卿虽然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在封建礼教的压力下,还是忍痛选择了顺从母亲,委屈自己的爱情。同样,在英国诗歌Lord Thomas And Fair Annet和The Lass of Roch Royal,爱人均是因为男方母亲的强制阻挠而分开,最终造成无法挽救的悲剧后果。

实际上,母亲对儿媳或儿子女伴的厌恶正是她们潜意识中的“恋子情节”在作祟。虽然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而且加入焦家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可谓勤劳能干,秀外慧中。如此贤德的儿媳在焦母看来变成了夺去儿子的“第三者”,因此以种种理由将其赶走而恢复之前母子相依的“平和”景象。《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第69篇Clerk Saunders和第72篇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悲剧均是由于女方父兄暴力干涉所致。他们将处女的妹妹或女儿视为自己的私有物,禁止其他男性的侵犯,显示了父兄对异性孩子的依恋和占有。Clerk Saunders因为与May Margret同床共枕被后者的兄弟发现而被杀,表面看起来是May Margret兄弟对她的一种保护,实为因爱恋妹妹而对追求者的敌对,最终导致妹妹抱憾终生。

”Comfort well your seven sons, for comforted will I never bee.”

在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中,市长吊死爱慕自己女儿的教士的儿子,也是心理上对女儿爱恋与占有的一种表现。综上所述,母亲反对儿子幸福的婚姻,迫害儿媳和父兄怒杀女儿或妹妹的爱侣体现了父母长辈对异性孩子不正常的爱恋,即“恋子情节”这一爱情悲剧背后的人物心理因素。

四、本我,自我和超我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分为意识与无意识。“本我”总是处于无意识领域。“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使人们设法满足它追求的种种要求,而这些观点往往是违背道德习俗的。所以,在“本我”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了一个调节者―“自我”。“自我”的任务是尊重现实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帮助“本我”实现本能要求。人格结构里面最高一层是“超我”,它是代表社会利益的心理机制。“超我”总是根据道德原则,将社会习俗不能忍受的“本我”压抑在无意识领域。总之,“本我”是放纵的,“自我”是理智与审慎,“超我”则是道德感,荣誉感和良心。因此,人的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矛盾斗争中。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对儿媳的迫害和驱赶就是其“本我”的体现。“本我”是无意识的,它追求快乐原则。焦母想要恢复以前与儿子的亲密无间,这一“本我”思想促使她赶走儿媳,怒斥儿子为儿媳求情。焦母作为刘兰芝的婆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体现出长辈的慈爱和风度,这些是焦母“超我”的体现,可惜她对儿媳没有一点疼爱之心,残忍地将爱侣拆开,最终导致儿子儿媳双双殉情的悲惨结局。《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Lord Thomas And Fair Annet和The Lass of Roch Royal这两首诗歌中男方的母亲亦是无法驾驭心中“本我”,使其控制了自己,任凭本我意愿破坏儿子的感情。托马斯勋爵见爱人已逝,遂自杀殉情。

”Now stay for me, dear Annet,’ he sed, Now stay, my dear,’ he cry’d; Then strake the dagger until his heart, And fell died by her side.”

托马斯勋爵的母亲因为一味追求“本我”而失去了爱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69篇Clerk Saunders和第72篇The Clerk’s Twa Sons O Owford中女方父兄的表现也显示了其“本我”的诉求。他们对女儿或妹妹的依恋和占有导致了对后者男的憎恶,在本我意愿的驱使下,女方男性家长将女方男伴残忍掠杀。

”O sorrow, sorrow come mak my bed, an dool come lay me doon! For I’ll neither eat or drink, nor set a fit on ground”.

这些悲剧的发生显示了“本我”在没有监督或战胜“超我”后的可怕结局,而施暴者本身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本我”思想一旦凌驾于“超我”之上,“刽子手”都认为自己是在履行铲除败类的神圣职责。

五、结语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使文学评述不再停留在文本表面,而是深入到作品人物的心理,开拓了文学批评的研究视角。本文探析了《孔雀东南飞》和《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爱情悲剧的普遍结构,并且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俄狄浦斯”情节与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关系比较分析《孔雀东南飞》和《英格兰与苏格兰民谣》中的爱情悲剧,向读者揭露了东西方诗歌爱情故事相似的叙事结构和悲剧背后人物心理的普世情怀。

参考文献:

[1]葛亮. 本我・自我・超我. 国外文学(季刊), 1999(4).

[2]胡庭树.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安徽文学, 2009,210095.

[3]Sargent, Helen Child & Kittredge, George Lyman. English and Scottish Popular Ballads [A].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04, p.153, p.143, p.152.

[6][奥] 西格蒙・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 [M]. 梁凤雁,编译. 石磊,主编.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

[7][奥] 西格蒙・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 [M].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8]谢艳明. 诗歌的叙述模式和程式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孔雀东南飞翻译范文3

关键词:商标词;翻译;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11―0051―03

引言

商标是用来向受众塑造和传达品牌的形象、个性、价值和意义的,其目的是帮助消费者形成对产品有利的综合感受,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和积极的评价。商标作为商品的标识,既是产品质量的象征和形象的代表,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可以说任何商标词都具有其来源语的文化涵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是语言的精髓。它精辟、生动、优美、形象、通俗并且寓意深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但是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地理位置、、历史、哲学和文化传统, 从而使中西方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差异。再加上语言形式本身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制约,使得商标词的汉英词汇语义和文化内涵完全对等的寥寥无几。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使某些在汉语中看似较为理想的商标在直译成英语时极易造成文化失语现象。这样的翻译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在国外消费者心目中留下较差的印象,甚至毁了自己的品牌。而一个好的商标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商标名称的翻译要传达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使受众接受品牌,并在此过程中传递源语国的文化,与此同时要符合受众的审美情趣,使其对企业产生好感。要做到成功的商标翻译绝非易事。在翻译过程中要研究中西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心理观照、传达品牌文化内涵、注意文化移情、增添译语文化形象是商标翻译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商标词的分类及翻译时的基本原则

要作好商标的翻译工作,首先要了解商标的命名的一些常用的方式,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命名方式,采用相应的翻译原则。总体来说,商标的命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专有名词商标词。专有名词商标词分为两类:一种是人名商标词。这种命名方式一般是采用企业创始人、产品发明人或专利权持有人的名字或姓氏命名产品。英文商标中如福特(Ford)、旁氏(Pond’s)、飞利浦(Philips)、爱立信(Ericsson)、卡迪拉克(Cadillac)等,中国品牌如李宁等,这类商标侧重其纪念意义。这一类型的商标词宜用音译法进行翻译。但是随着用人名命名受到商标法的限制,这一点值得广大商家注意。除此以外,还可能是采用宗教典故和神话中的名字。如Ajax(古希腊英雄)、Milo(古希腊大力士)、Flora(花神),Dyane(战神)、中国商标如杜康(中国酒神)等。另一种是地名商标词:Champagne (香槟酒)是由法国香槟酒产地而得名。豪华饭店Shangri_La (香格里拉)取自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文学作品《失去的地平线》中虚构的地名,其原型就在我国云南境内,这类商标适合用音译法进行翻译。

2.外来语商标词。源自外来语的商标词,这类商标词是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都会接纳新的东西,而外来的东西要依照自己的文化模式,将这些新的东西加以重新塑造,商标词也一样, 进入异族文化的外来语商标词需要经过同化、吸收、改造的过程。如: SONY索尼,源自于拉丁文Sonus(意为声音)。

3.臆造商标词。商标设计人根据一定意图,借助某种构词法或完全按其主观臆想,凭空杜撰出来一些新词,也是一种常见的商标命名方式。其中某些有词的理据,有些则是凭空臆造。比如Kodak(柯达),因该公司创始人George Eastman对K这个字母情有独钟,因此该商标就以K开头和结尾,并利用中间字母的组合来模拟快门的声音。上海的名牌产品”美加净”牙膏,不但中文名字取得美,它的英文名字MAXAM也颇有创意。它既像是个土生土长的英语单词,又不是个现成的英语单词,它是个创造的英文商标。从形态上看,四平八稳,左念右念都一个样,也十分便于记忆。

4.缩略商标词。这类商标名也比较多,而且很多命名都与前几种命名方式有重叠。如: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如hp(惠普)是两个创始人人名的首字母,ASUS(华硕)是Pegasus(古希腊神马)的缩写。

二、商标翻译案例及启示

商标的翻译是门综合艺术,成功的商标翻译涉及语音学――读起来琅琅上口;心理学――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美学――可以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另外,还可能涉及修辞学、民俗学、宗教、哲学等,由此可见商标翻译之难。但是难则难矣,成功的范例也比比皆是,以下就是一些商标翻译的范例,也许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突显价值观的成功案例。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黄希庭( 1994 )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 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通俗地说,它包括人们对时间、财富、成就和创新的态度,因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方式。文化不同,价值观必然会存在巨大差异。

总体来说,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西方文化更信奉宗教、注重创新、追求个人成就。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中国人更看重含蓄、善于克制、讲究节俭、勤劳、崇尚权威,注重家庭,而其消费心态是图吉利、期望产品经久耐用。很多中文的品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步步高(电子词典)”,“福星(酒)”,“永久(自行车)”,“旺旺(饼干)”,“万利达(手机、DVD)”,“福满多(方便面)”。此外,中国文化对某些数字如6代表六六大顺,8代表发,9代表天长地久,另外还有5,7也颇受中国人青睐。“555香烟”、“金六福(酒)”、“七度(银饰)”和“九阳(榨汁机)”。这些商标名都是中国人价值观的体现。而许多英文商标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观照了中国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及民族心态,如:“seven-up”翻译成“七喜”而不是直接意译成让人联想起”八下”的“七上”;“Hewlett-Packard”原本是两个创始人的名字,译者很巧妙的取了两个人名字的首字母与”惠普”同音,迎合中国人”实惠普及”的价值观;还有瑞典出品的国际家具品牌IKEA, 即便在瑞典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意思,是聪明的中译者赋予它”宜家”的美名,给追求稳定幸福家庭的中国人以美好的联想,实际上,IKEA是该品牌的创始人IngvarKamprad和他的农场名Elmtaryd及村庄名Agunnaryd的词首字母组合;Goldlion译为金利来,而不是直接与”今死”或”金失”谐音的”金狮”;此外,Ford巧妙的音译与文化结合译为福特。

这些品牌之所以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正是得益于这些响亮而吉利的中文商标名。因此,商标翻译如果符合受众价值观并能让消费者接受,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2.注重审美差异的案例。审美心理是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差异必然产生审美情趣的巨大反差。在某一文化中能带给人们美好心理联想和审美情趣的语言并不一定能引起另一文化中的人们同样的感受。审美情趣的差异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关于动物词方面。中国有很多商品都以动物名命名,把它们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顾及受众国的审美心理。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龙”有关的商标的翻译,中国人对龙有着深厚的感情,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虎踞龙盘”, 但是把和龙有关的品牌如“金龙泉(啤酒)”,“红金龙(香烟)”翻译成Dragon就可能不妥,因为Dragon在英文中是凶残肆虐的怪物,是要被杀死的。两者都是神话中外形类似的动物,但是文化形象相去甚远。“金龙泉”音译成“Kinglong”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式。“龙”在中国本来就代表帝王,而龙的拼音“long”的拼写和英语单词“长久”一模一样,这样的翻译必定给受众以美好的联想。“凤凰”在汉民族眼中是“吉祥富贵”的神鸟,而在英美文化中有“凤凰涅磐”的传说,是“再生”的象征,畅销中国市场多年的“凤凰”牌自行车翻译成phoenix在英美市场备受冷落,因为骑上该自行车意味着“死里逃生”;中国出产的“孔雀”牌彩色电视机中的“孔雀”,在中国,孔雀象征着艳丽、优雅,作为彩电的商标是非常合适的。然而英语中的peacock的形象是污秽、猥亵,常给人带来厄运,孔雀开屏被认为是自傲、自满的表现,比如英语中就有一些与之有关的带有贬义的谚语:“as proud as a peacock(非常高傲)”, “play the peacock(炫耀自己)”,因此如果把“孔雀”牌彩色电视机直接意译为“PeacockColor TV” 无疑得不到英美消费者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借鉴“金龙泉”啤酒变译的方式翻译成Kingbird, 方才表现出该品牌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金鸡 ”牌鞋油被译成 Golden Rooste而万不可译为Gold Cock(孔飞: 43 )。

3.注重差异的案例。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而有些动物的象征意义正是来自于他们的,所以在动物商标英译名的隐含语中还需考虑西方人的影响。如 cat,字面意思是猫, 然而在英语口语中该词有心地恶毒的女人的意思。特别是 BlackCat在基督教多指魔鬼的化身,邪恶的象征,不吉利。对消费者来说,吉祥的东西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商品有个吉利的名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而拥有不吉利名字的商品往往遭到消费者的抵制,所以黑猫牌蚊香不意译为BlackCat。再如,“联通”在电信行业中被英译为 unicom是一个组合词,是由union和telecom这两个词拼合而成, union有联合的意思, telecom有电信的意思,组合而成后“联通”就意译为 unicom,同时 unicom和 unicorn读音非常相近,unicorn有麒麟的意思,在中国神话中麒麟是能带来吉祥的动物,同时还有“麒麟送子”的故事广为传颂,所以“联通”在中国电信行业中比较受欢迎。但是,unicorn英语中还有独角兽的意思,据公元600年记载:独角兽是残忍的野兽,经常与大象争斗。现在波斯,阿拉伯,印度和北非等地方的人们仍然认为独角兽是凶残的动物,人畜都惧怕它,所以与我们所理解的麒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那些地方的人们一般不易接受 unicom这个品牌。

4.紧跟时代步伐的商标名案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以及年轻人追求“酷”和“炫”的心理特征,有些商标的命名摆脱了传统的桎梏,可谓出奇制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一个关于的香水案例:“1985年法国Christian Dior公司出品的女用香水Poison,据说此香水问世两周内,每50秒钟卖出一瓶,打破世界销售记录。该产品长期以来在西方国家一直畅销不衰。‘令人觉得神秘而难忘’是使用该品牌香水的女士们的共同感受。或许上魅力存于内心,自然散发,或许上恶念本由心生,不可遏制。然而这种利用人们逆反心理的尝试在中国未必能行得通。将‘POISON’直译为‘毒药’,结果会事与愿违,现译名‘百爱神’,富有创意,寓意优雅,魅力无穷”(朱耀先、李法森)。中文译名正是遵循了传统的翻译原则。但现代中国女性追求时尚,并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窃以为把中文意译名为“毒药”一样可以在中国创造销售新高。此外,运动品牌361度也是时尚商标的成功范例之一。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商标词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面向消费者群体的文化心理取向。商标翻译应遵循等效原则和美学原则。而译文成功与否,成功的商标译文应该是读音动听,形象美丽,寓意美好,并且与时俱进,产生有益于商品销售的联想,从而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结语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感受到,商标不但是语言的特殊组成部分,更是民族文化的高度凝练。因此,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不考虑文化差异的翻译是失败的。准确的商标翻译除了遵循两种语言的翻译原则和规律外,还必须注重研究与两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特别是译入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商标译名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段美华.动物商标英译名的隐含禁忌语[J].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

[2]黄希庭,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3]孔飞.商标命名译名刍议[J].企业天地,1998.

[4]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5]梁晓冬.民族心理差异与商标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1997,(3).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 Names Based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XIAO Ying-mei1,2

(1.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 Engineering, Hengyang 421001, China;

2.Foreign Studies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6, China )

孔雀东南飞翻译范文4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

周振甫先生《〈文心雕龙〉选译》译作:

从前韩非的《内外储说》开始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方才作成,秦始皇汉武帝看到了,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后来知道是同时人了,那末韩非被囚禁,司马相如遭到轻视,难道不是明显地看到对同时人的看轻吗?”①

这样的翻译容易导致关系对应不当,造成混乱,进而影响对文义的理解。其实,这里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并提也叫“合叙”“合说”“双提分承”。郭锡良等先生编著《古代汉语》说:“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②并提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不乏其例,如教材节选的郦道元《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对此,已经有文章论及。可语文教材并没有谈及并提修辞,《教参》和不少语文教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视而不见,依然因袭成说、以讹传讹,这给中学古诗文教学带来了不少理解上的麻烦。因此,有必要将并提修辞纳入中学古诗文教学内容。

一、并提的主要作用

1.理解和掌握并提修辞,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义

(1)韩愈《师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笔者授课时,先引导学生得出: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对比关系,然后以“此”字发问,学生得出了与“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③一样的看法。笔者再就“皆”字发问,学生才明白“此”字包含“‘从师而问’和‘耻学于师’的两种态度。”④如果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都是出于“从师而问”和“耻学于师”的原因,于逻辑不合,以并提修辞来解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实际是“是故圣益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出于此(“从师而问”)乎?”与“是故愚益愚,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出于此(“耻学于师”)乎?”的并提。“其……乎?”是固定形式,“其”表示揣测,相当于“恐怕”“大概”。

(2)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笔者所及的文章都只分析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因此有作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句读之不知”可联系上文“其子”,“教之”乃“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则“句读之不知”指“其子”,“惑之不解”可联系上文“其身”,因其“耻师”再联系“师”与“惑”的关系,则“惑之不解”指“其身” 。“师焉”者正是“其子”之属,“不焉”者正是“其身”之属。《古文观止》评曰:“童子句读之不知,则为之择师。其身惑之不解,则不择师。是学其小,而遗忘其大者,可谓不明也。”⑤“其子”虽“师焉”,然所“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故为“小学”,“其身”“不焉”,故为“大遗”。“其”,他们,指代“其子”和“其身”。笔者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的结论是:“句读之不知(其子),惑之不解(其身),或师焉(其子),或不焉(其身),小学(其子)而大遗(其身),吾未见其(其子、其身)明也。”“而”在这里连接并列关系,而非课本注释的转折关系。实际是“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小学,吾未见其(其子)明也”与“惑之不解,或不焉,大遗,吾未见其(其身)明也”的并提。

2.并提修辞可以体现韵文文体特征,表现声韵和谐

(3)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实际是前面的“天”“地”与后面的“地”“天”的并提。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实际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与“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并提。

二、并提的主要形式

并提可分为一般形式的顺承和特殊形式的错承两大类。

1.顺承并提

如果用甲、乙、丙、丁来标示,其形式是:甲,乙,丙,丁甲,丙;乙,丁。甲与丙是一类,乙与丁是一类,如:

(5)《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教参》参考翻译是按文句顺序翻译的,不妥。《教参》欣赏资料对文句作了恰当的分析,但只明其然,没有明其所以然。

首先,从因果关系来看,课文是由一个原因引起一个结果,所得结果又是得出下一个结果的原因:“争为帝”(因)“怒”(果M因)“触不周之山”(果M因),“触不周之山”作为“因”又引出两个“果”来:①“天柱折”(果M因)“天倾西北”(果M因)“日月星辰移焉”(果);②“地维绝”(果M因)“地不满东南”(果M因)“水潦尘埃归焉”(果)。其次,从修辞角度来看,课文运用的是并提修辞。“天柱折”说的是一事,其结果为:“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维绝”说的又是一事,其结果为:“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实际是“天柱折(甲),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丙)”与“地维绝(乙),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丁)”的顺承。

(6)又《阿房宫赋》“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实际是“一人之心(甲),秦爱纷奢(丙)”与“千万人之心也(乙),人亦念其家(丁)”的顺承。

2.错承并提

它与一般形式的顺承在形式上稍有差别,如果用甲、乙、丙、丁来标示,其形式为:甲,乙,丙,丁甲,丁;乙,丙。甲与丁是一类,乙与丙是一类,如: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是一般形式的顺承,而“阴晴圆缺”实际是“阴(甲)缺(丁)”与“晴(乙)圆(丙)”的错承。

(8)《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实际是 “君当作磐石”(甲)“磐石无转移”(丁)与“妾当作蒲苇”(乙)“蒲苇韧如丝”(丙)的错承。《孔雀东南飞》下文尚有:“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则是一种正常的言说顺序。

三、并提与互文的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教师、学生把并提与互文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并提和互文作一点区分。

为了论述的方便,举两首课外作品来谈并提的情况:①顺承并提,如唐代王维《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其中第三句至第六句是并提修辞:“朝为越溪女”与“贱日岂殊众”形成照应关系,“暮作吴宫妃”与“贵来方悟稀”形成照应关系。②错承并提,如宋代刘一止《小斋即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其中前四句是并提修辞:“怜琴为弦直”与“那能记宫商”形成照应关系,“爱棋因局方”与“未用较得失”形成照应关系。

顺承并提是处于奇数位置的项为一类,处于偶数位置的项为一类。错承并提是后两项换位。

再来看互文的情况。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说:“凡言‘互文’者,是二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⑥如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二物”指“烟”与“月”、“寒水”与“沙”;“各举一边而省文”指举“烟”而省“月”,举“寒水”而省“沙”,举“月”而省“烟”,举“沙”而省“寒水”。如果以甲代“烟”,以乙代“月”,以丙代“寒水”,以丁代“沙”,其表现为:甲丙乙丁①甲丙丁,乙丙丁;或②甲乙丙,甲乙丁;或③甲乙丙丁三种形式。须将两部分的内容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即以《泊秦淮》为例:“烟(甲)笼寒水(丙)月(乙)笼沙(丁)。”按①形式t:烟笼寒水和沙,月笼寒水和沙。按②形式则:烟和月笼寒水,烟和月笼沙。按③形式则:烟和月笼寒水和沙。三种形式虽有差异,但表达的意义、内容却是一样的。

互文是处于奇数位置的项分别和处于偶数位置的项发生联系,其关键在 “省文”,前后相互提示、相互补充。因此,并提和互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辞方法。

四、并提成因新探

按照正常的言说逻辑,前后叙述顺序应该保持一致,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形式的错承呢?张博先生《古汉语“分承”的特殊形态》将并提特殊形式的错承称为“逆反分承”,说:“逆反分承都是因并提的两个前项与后项依声调排列而形成的。”⑦这是就平上去入四声来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圆缺”,“圆”是平声,“缺”是入声;《孔雀东南飞》的“天地”,“天”是平声,“地”是去声。

就韵文而言,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要符合韵文的押韵要求。例(3)的“天”与“悬、权、辨、渊、短、延、软、船、涟”诸字皆叶(xié)韵。例(4)的“了”与“少”叶仄声韵,“风”与“中”换韵,叶平声韵。例(7)“合”与“缺”是夹叶仄韵,这和词上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去”与“宇”的情况一样。例(8)“苇”上古微部,“移”上古歌部,微、歌合韵(也叫“古合韵”,指邻韵字相叶的现象)。《孔雀东南飞》是“吏”与“地”叶韵,“君”与“身”叶韵。“吏”上古之部,“地”上古歌部,之、歌合韵;“君”上古文部,“身”上古真部,文、真合韵。王维《西施咏》“微、妃、稀、衣、非、归、希”诸字平声微韵相叶。刘一止《小斋即事》“方、商、妨、亡”诸字平声阳韵相叶。因此,郭编《古代汉语》所说的并提成因还可进一步完善:就散文而言,主要是为行文紧凑简练;就韵文而言,主要是为符合韵文押韵的要求。

就笔者所及,朱自清《荷塘月色》里就两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可是我们的教学资料和语文教师都会大讲特讲,而并提修辞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并非个别情况,这应引起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学习和运用并提修辞能够帮助我们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在韵文里,并提的运用还可以体现韵文的文体特征,表现声韵的和谐。因此,并提有纳入中学古诗文教学内容的必要。

参考文献

①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297-298页。又见《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2013年,435-436页。

②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883页。

③张种:《唐代散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0页。

④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99页。

⑤洪本键、方笑一等:《题解汇评古文观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46页。《古文观止》评语:“是学其小,而遗忘其大者,可谓不明也。”没有把相应的句子分开解读,不妥。

⑥贾公彦:《仪礼注疏》,见《十三经注疏》(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53页。

孔雀东南飞翻译范文5

先请看一组句子:

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

3.刘豫州虽败于长坂……――《赤壁之战》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5.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6.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察今》

第1、3、5句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翻译为“虽然”,第2、4、6句表示让步的连词,翻译为“即使”。

区分依据之一:表述对象不同。表述对象为自身的,表自谦的,取“虽然”意。如第1句,“虽”后的“驽”是蔺相如对门客的自谦之词,只有译为“虽然”才能切合语境。再如“故余虽愚,率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愚”是宋濂对马生自谦,当然要译为“虽然”了。表述对象为他人,表示对他人的赞美与歌颂的,取“即使”意。如第2句,此句是对屈原精神的高度赞美和歌颂。

区分依据之二:事实存在与否。表示事实,或事实已经发生的取“虽然”意。如第3句,刘豫州长坂之败已经发生了。当然应要译为“虽然”了。再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托名汉相”也已是事实。如果表示的事实还没有发生,应理解为“即使”。如第4句,“我”还未死。如果表示的事实绝不可能发生的也要“即使”,它只表示让步,以便进行下面的推理。如“然而汝已不在人间,虽年光倒流,儿时不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祭妹文》)一句,“年光倒流”是不可能发生之事,所以“虽”只能表假设。

上述两种区分方法,是从语言的内部语意上考虑的。另外,有时从语言的外部形式上也可区分。在“虽”后出现“而”或“然”的,“虽”用为表转折的“虽然”,如第5句用“然”表转折。用“然”的如“灌婴虽少,然数力战。”(《樊郦滕灌列传》)。这些句中的“而”或“然”与前文的“虽”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但是……”。如在“虽”后用“犹”或“亦”的,“虽”用为表假设的“即使”,如第6句用“犹”,用“亦”的如“江南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本纪》)。这些句中的“犹”或“亦”与前文的“虽”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即使……也……”。

通过以上分析,可作出如下归纳。

一、作表轻微转折关系的“虽然”讲时有三种情形

1.用于自己,表示自谦。如《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虽”后的“不敏”,是齐宣王对孟子的自谦之辞。

2.用于“已然”时态:对已经实现的事实先表示承认,然后再转折到正意。如:《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三者都是面对客观事实的回答与分析,与后面的分句构成转折关系。

3.在复句中,前一分句用“虽”字,后一分句有“而”、“然”与之呼应。如:苏轼《石钟山记》“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但是……”。

二、作表让步关系的“即使”讲时也有三种情形

1.用于他人,表示对他人的敬重、赞颂。如《公输》“虽杀臣,不能绝也。”“虽”解释为“即使”才合乎语境。

2.用于“未然”“将然”时态:对设想或将要发生的情形先承认,然后再转入正意,表示结果或结论不受其影响。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口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三句中,“不能察”、“有槁暴”、“人有百手,手有百指”都是设想的情形,后面分句与之构成假设关系。

孔雀东南飞翻译范文6

关键词 中文电影 片名 翻译

一、引言

在全球化语境下,电影的国际传播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愈演愈烈的态势。美国好莱坞电影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强大的推销能力,始终保持着世界电影市场霸主的地位。一部《泰坦尼克号》耗资两亿多美元,却在全球赚取18.25亿美元的票房,以及近十八亿美元的其他收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文电影刚刚进入国际电影竞争的行列,尚未进入国际主流电影的竞争市场。中文电影如何参与到全球性的电影业激烈竞争之中,如何在世界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作为中文电影走向世界、实现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第一步,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影片名的主要特点是承载并传递影片及其相关信息,让潜在的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关于影片的最大信息,以激发其欣赏欲望。片名就是一个浓缩的广告,在影片的推介过程中举足轻重。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相对于其他领域大量的翻译研究而言,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有鉴于此,笔者在分析大量译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中文电影片名英译常用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译者的要求。

二、中文电影片名英译常用的方法

中文电影片名英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影片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中文电影片名英译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音译

音译是在不违背语言规范和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按照源语名称的发音,找到与之语音相近的目的语词汇进行翻译的方法。适用于以我国人名、普通地名及具有民族风格的事物来命名的影片。

张艺谋执导的《菊豆》是中国大陆首部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菊豆是片中女主角的名字,片名就音译为JuDou:拍摄于1988年的《敦煌》是中日两国为纪念邦交正常化十周年而联合摄制的史诗式战争片,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敦煌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也是影片的背景发生地,片名音译为Dun-Huang:台湾导演杨德昌执导的《麻将》译为Mahiong也是采用了音译的方法,麻将是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的四人骨牌游戏,内涵丰富,底蕴悠长,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译忠实于原片名的发音,简单明了,既保留了原片名中的文化信息或其音韵之美,又有利于激发西方观众的好奇心和欣赏欲望。

(二)直译

直译是在片名翻译过程中,根据源语与译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方法。这种译法保证了原片名的“原汁原味”,易于使观众顾名思义,引发联想,所以适宜直译的片名应该尽量直译。如张艺谋导演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红高粱》译为Red Sorghum:吕丽萍获得第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的影片《蓝风筝》译为The Blue Kite:李杨执导的获得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艺术贡献银熊奖的影片《盲井》译为BlindShaft;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秋天的童话》译为An Autumn’s Tale……这些直译的译名既生动简明地传达出原名的意义,又保持了“原汁原味”,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等值。

(三)意译

由于东西方民族的价值取向、审美心理、文化背景等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把片名直译过来,可能会失去原片名的本来意义,甚至可能产生一些错误的联想,影响影片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意译法,以凸显影片的特征,激发观众的欣赏欲望。

香港导演马楚成执导的《夏日的麽麽茶》是一部爱情轻喜剧,影片讲述女主角Summer和男主角麽麽茶的爱情故事。中文片名中既包含了男女主角的名字又渗透出在炎炎的夏日喝上一杯麽麽茶的清爽与舒适。怎样翻译才能实现原片名的一语双关,且反映出影片轻松浪漫的风格?音译和直译是很难做到的,意译为Summer Holiday,这一矛盾迎刃而解。麽麽茶是在纽约工作的建筑师,每年夏天都要回马来西亚的丹丹岛度假,因爱上Summer而暂时隐瞒身份,这一译名既点明了男主角来岛上的目的,又蕴含了女主角的名字,且符合英文影片片名朴实无华,简单明了的特点,堪称佳译。

意译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华人导演李安获得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喜宴》译为The Wedding Banquet;香港导演徐克1979年执导的新派武侠片《蝶变》译为Butterfly Murders:张艺谋导演斩获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的《秋菊打官司》译为The Story of Qiu Ju:台湾导演易智言执导的清新质朴的青春片《蓝色大门》译为Blue Gate Crossing等。

(四)编译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要使译文“最切近、最自然地”达到与原文的等值,而功能等值就是要使译语读者在接受信息时产生与源语读者大致相同的感觉。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就要不拘泥于片名形式上的对应,而是在充分理解影片的内容、风格及内涵等的基础上,立足于观众的接受与审美力,用最切近又最自然的中文将片名内容表达出来,求得功能上的等值。这种方法被称作“编译”,是对直译和意译的补充。编译与意译有着很大的区别:意译需要结合原片名翻译且基本与原片名接近:编译则完全脱离了原片名,在译名中看不到原片名的影子。

《边走边唱》是陈凯歌导演拍摄于1990年并获得了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提名的影片,改编自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之一,影片着力探寻和思考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富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和极重的悲剧意义。该片讲述两个瞎子的人生故事,他们的生命都依托在了一把琴上,为了“弹断一千根弦,就可以打开琴匣子取出药方,从而重见光明”的终点而付出了一生的心力去守候,可他们却没有想到,希望的尽头却是理想的破灭!在历经千辛万苦到达这个终点 时,他们突然发现根本没有彼岸……编译的译名Life on a String完全脱离了片名《边走边唱》,回归到小说原名,完美地诠释了影片以寓言的方式透过独特的视觉世界和意蕴深厚的自然景观凸显顽强生命的特质,形象贴切,实属佳译。

麦当雄监制、麦当杰执导于1997年推出的《黑金》是黑帮题材影片中的经典之作,该片首次揭露台湾政治丑闻,将金钱、色情、权力、黑幕交易毕现银幕,爆炸性题材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名编译为Island of Greed,使观众对影片的题材及风格一目了然。

张艺谋获得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译为The Road Home: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女人四十》译为Summer Snow;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译为Ashes of Time,他的另一部代表作《花样年华》译为In the Mood for Love:贾樟柯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的《三峡好人》译为Still Life等都是编译的佳作。

三、中文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文电影片名英译存在的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影片主题内容缺乏深入了解而导致误译

根据周立波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暴风骤雨》被译为Hurricane就是一例,Hurricane的意思是“飓风”,西方观众看到这一片名很容易联想到Twister《龙卷风》、Earthquake《大地震》等灾难片,实际上。影片中的“暴风骤雨”指的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的运动,而不是自然现象概念中的“暴风雨”:香港导演蓝乃才执导的魔幻动作片《孔雀王子》被译为Peacock King亦是一例,King的意思是“国王”,这部影片确实改编自日本漫画家荻野真的名作《孔雀王》,但无论从片名本身,还是从影片剧情看,主角就是“孔雀王子”,应译为Prince Peacock,中国大陆1982年拍摄的神话故事片《孔雀公主》就译为Princess Peacock。这些误译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译者没有深入了解影片的主题内容所致。

(二)忽视文化因素对片名英译的影响

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活动,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移植活动。译者在进行中文片名英译时要对比两种文化,了解文化差异,重视文化因素对片名英译的影响。以“风云”一词在片名中的翻译为例,应云卫导演于1940年执导的影片《塞上风云》和台湾导演李翰祥1969年获得第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的《扬子江风云》都是抗战题材影片,分别被译为Storm on the Border和Storm Over the Yangtse River。实际上片中的“风云”指的是变换动荡的时局,使用Storm一词是无法体现“风云”一词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片名翻译不仅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且要做到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等值。译者在翻译中文电影片名时应深入了解片名的文化内涵,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信息的传递。

(三)译名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

片名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其欣赏欲望,关键在于其艺术感染力,平淡是片名翻译的大忌。

香港导演杜琪峰和韦家辉联合执导的影片《孤男寡女》是2000年度香港地区票房最高的华语片,该片在轻松愉快的风格中诠释出一段爱情小品,充满趣味及时代感,爱情中的猜测和游移以及特定的敏感环境,使观众对剧中人尴尬复杂的情感感同身受,但该片片名却被简单地译为NeedingYou……,这部影片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且在竞争激烈的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五项提名,只是最后遗憾地输给了当年华语电影的两大经典《卧虎藏龙》和《花样年华》,精彩的影片未能走向世界,平淡的译名难咎其责:无独有偶,杜琪峰导演于1995年推出的佳作《无味神探》地是简单地译为Loving You,这样缺乏感染力的译名怎能吸引西方观众?

徐克执导的《七剑》译为Seven Swords:香港导演严浩的《我爱厨房》译为Kitchen:台湾导演张泽鸣的《月满英伦》译为ForeignMoon……这些影片均为华语影片中的上乘之作,如此平淡的译名不能不让人深感遗憾。

四、中文电影片名英译对译者的要求

片名翻译的好坏是译者功力和素养的体现,译者应具备以下素养:

(一)广博的知识面

片名的翻译看似只是个简单的名字翻译问题,实则涉及了文学、音乐、戏剧、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涉及英语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译者视野要开阔,知识面要广,对这些领域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尤其要熟悉在欧美国家比较流行的影片。

周星驰于1994年主演的喜剧影片《国产凌凌漆》被译为From Beijng with Love,不少人认为这一片名译得莫名其妙,甚至有学者对这一译名提出了批评,实际上,这部影片的译名是很讲究的。我们知道,周星驰夸张的表演风格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通过模仿国外影片制造喜剧效果,如《回魂夜》中的造型来自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中部分情节和人物造型模仿的是好莱坞的《本能》;《百变星君》则让人想起金・凯瑞主演的《变相怪杰》……《国产凌凌漆》模仿的就是在西方国家有着极高知名度的007系列电影中的一部,即1963年由肖恩・康纳利主演的007系列影片的第二部《铁金刚勇破间谍网》,该片英文原名就是《From Russia with Love》。《国产凌凌漆》译为《From Beijing with Love》,不仅不是误译,还可以称得上佳译,而且从情节上看,当年的邦女郎也是和007化敌为友,《国产凌凌漆》中男女主角也有同样的情节。中文影片走向世界,面对的观众群体来自西方文化背景,译名就要尽可能激发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对于这部影片的片名翻译来说,不了解周星驰影片的风格,不熟悉在英语国家知名度较高的影片,不仅不能译好片名,连他人的佳译也难以欣赏。

王家卫的导演处女作《旺角卡门》译为As Tears Go by,“秀才导演”赵崇基的代表作《甜言蜜语》译为Sealed with a Kiss,都是直接借用了在欧美国家广为流传的歌曲的名字作为片名。As Tears Go by是滚石乐队于1965年创作的经典歌曲,Sealed with a Kiss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 歌手布莱恩・海兰德的著名代表作。如果对欧美国家的流行文化没有一定的了解,译者是不可能想到这样恰当贴切的译名的。

由此可见,广博的知识面对译者来说十分重要。翻译是一门“杂”学,译者也须是“杂”家,就是这个道理。

(二)丰富的翻译理论

要提高译名的翻译质量,译者还必须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徐克导演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黄飞鸿》系列影片是功夫片中的经典之作。黄飞鸿是晚清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自1949年胡鹏导演的《黄飞鸿鞭风灭烛》起,以黄飞鸿为主题拍摄的电影已经超过百部,形成黄飞鸿系列电影。但是这位在华人文化圈中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对欧美等国的观众来说却很陌生,片名如果音译为Huang Feihong,是没有吸引力的。译为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使用了翻译策略中的归化法,使西方观众很容易联想起美国经典黑帮题材影片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美国往事》,该片以丰富的内涵表达、鲜明的人物刻画和近乎完美的结构给西方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部影片均涉及了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的主题,这一译名令人拍案叫绝。

获得奥斯卡奖四项大奖的《卧虎藏龙》在今天的北美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影片。片名采用异化策略译为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将充满浓郁中国特色的龙虎文化直接呈现在西方观众面前。对西方观众而言,龙虎文化的异化输入使他们不再一看到“dragon”就联想到拥有翅膀、巨爪和烈焰的怪物,相反他们熟悉并喜欢上了“龙”――片中聪明漂亮、能够飞檐走壁的“玉娇龙”。这样的译名不仅拓宽了西方观众的视野,而且促进了中西文化意象的有益融合。

在中文片名英译实践中,译者要掌握包括异化、归化策略在内的丰富的翻译理论,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创造出经典佳译。

(三)严肃认真的态度

译者在中文片名英译过程中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认真地考究、查证片名来源、影片内容、拍摄背景、文化意象、导演风格等细节,任何马虎草率的态度和做法都必须坚决摒弃。片名的翻译怕的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是心、力皆不肯用足的主观态度。翻译水平有高有低,但只要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同样可以创造佳译。譬如上文提到的大量经典佳译,没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是不可能做到的。在今天一部影片动辄数千万元投资的背景下,更需要译者发扬寓学于译的精神,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翻译片名,对投资者负责、对观众负责。

上一篇伤感短文

下一篇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