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年终总结范例6篇

输液室年终总结

输液室年终总结范文1

门诊输液室工作繁忙、琐碎,工作重复性强且缺乏新意,而且输液患者多、杂,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护士对新药品不了解等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医疗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要求门诊输液工作更安全、高效。如何消除门诊输液不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是医疗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银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江)的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帮助医院解决了门诊输液室面临的这些难题,其在中国人民武汉总医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门诊输液系统提升医护工作效率

2010年5月,武汉总医院与银江进行战略合作,引入银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护士和患者反映良好,不仅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而且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水平,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

银江的移动门诊输液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技术(WLAN)、移动计算技术(EDA)和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实现输液过程的流程化、移动化和条码化,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改进对患者及药物的核对流程。

门诊输液系统优点

作为银江无线医护系统的一款明星产品,移动门诊输液系统正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应用。建立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不仅为医院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医院竞争力,是现代化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银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主要有个性化设计、准确的患者身份识别以及流程再造三大优点。

1. 个性化的设计

根据武汉总医院的设计需求,医院输液大厅共分为三个部分:成人输液室、儿童输液室、军人输液室。同时该将皮试、肌注与输液环节分开操作,设立各自功能区。银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结合该医院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患者类型对输液室进行分类,既可以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也满足了一些特殊群体的需求。

2. 准确的患者身份识别

传统的门诊输液流程存在众多的问题和隐患:护士无法或者很难准确核对患者身份以及药品信息,通常以患者的姓名和年龄为标志人工核对患者身份;当碰到患者神志不清、名字发音相近或姓名相同的患者时,护士容易出差错;以手工书写方式生成输液单和输液袋标签,需要用人工核对的方式才能找到对应的患者,容易产生核对错误,造成护士工作效率低下。

通过条码核对实现对患者和药物的关联识别,条码技术的应用是整个环节的关键。银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中的条码包含患者的姓名、年龄、医保信息、药物处方、过敏史等输液密切相关信息。通过护士手中的条码扫描器可以轻松实现这些信息的关联与确认。

3. 流程再造

银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通过对患者及药物核对流程的改进,形成了“生成患者和输液袋条码标签护士对输液患者及药物的条码核对护士应答患者无线呼叫输液后患者身份的再次条码核对”的科学输液流程,不但有效消除了不安全因素,也大大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输液前,护士根据患者的输液信息打印附带条形码的双联输液标签,使患者身份与药物产生唯一关联标识。在患者接受输液前,护士使用移动计算终端进行条码扫描以匹配患者身份及药物,可以实现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终端接收和响应患者的呼叫。当患者结束输液后,再次扫描核对患者身份条码,确保输液正常完成。

输液室年终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网络化;自动化

血液检测在输血服务中起关键性作用,血液检测实验室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室验室检测的高效性、严密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是保证血液质量、达到安全输血的前提。我站将实验室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与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现代化全自动的实验室。其中的质量管理体系作用是使整个检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也将有效地监督日常工作,并形成了日常工作的可追溯性,而微机的网络化、仪器的自动化、标本的条码化使检测能力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大幅度提高,三者相辅相承,从各方面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1 实验室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001年本血站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随后的几年工作也逐步地在改进,将整个采供血体系完全按照标准的质量体系来进行。同时又建立了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明确了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血液检测工作做出具体指导和相应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操作规范、记录文件4个方面。其中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详细说明了实验室要进行的工作和日常分工,根据卫生部及安全输血标准的综合要求,一份血液标本一检、二检分别由不同检验人员操作,试剂为两种不同厂家并为国家卫生部检定合格试剂,而操作规则为日常工作的指导书,要求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保证实验操作的一致性、规范性、避免人为的误操作,而出现质量差错,记录文件则十分重要,它记录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从血液标本的接收到检验报告的发出,每一个环节都有操作者签字,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无形中控制着每一个环节,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2 实验室检测的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的管理

2000年,我站先后引进了用于血液检测的AT Plus全自动加样机,KUBOTA8400离心机(日本产),KJ-201BD振荡器(姜堰市),2005年又购进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瑞士产),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产),通过以上仪器对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血型正反定型进行检测。对血液标本从接收到检测报告的发出全部微机化管理,标本的条码化保证标本由始至终的唯一性,避免了检验过程中人为的标本张冠李戴错误的发生。实验室微机化管理,从操作人员的权限、样本的接收、样本检测、结果的输入到合格样本的发出、不合格样本的处理(不合格样本是否需要复试,复试几次方可发出,操作者及所采用试剂)在网络上作了严格的监控,待检室只有接到实验室样本的合格信息,方可打出合格血签,并发放使用。

为达到标准检测的高效准确,这个局域网需要的硬件条件为每台仪器配有一台电脑,操作系统分别为Star加样机、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多功能酶标仪(zenYth340rt,瑞士),另外还有一台主控电脑用来完成所有结果的汇总,每台电脑都安装相应的软件,以达到各自工作的目的,每台电脑设有特定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登录方可进入网络,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和日常工作的可靠性。

3 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高效的结合

在网络中设置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各种属性,在实验仪器终端为每一位操作者设置用户名和密码,以确保访问的可追溯性。同时在该操作软件中设置该操作所形成的文件标识,该操作软件会自动保存操作者的每个操作过程,以便查看操作实验的整个过程。每台操作终端的软件将有根据质量管理文件中操作规程所设置的程序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在试验结束之后,操作软件会将最终结果传输至主控电脑,同时也将打印出来。该报告将包括:时间、操作者、试剂批号、标本号、实验结果,以方便资源共享。

通过如图1的管理和设置,就可以以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管理为手段,以质量管理为目的,实现了质量体系与微机网络化、仪器自动化管理的结合,更进一步提高了血液质量,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尤其在血液集中化检测的今天,势必要求实验室具有高效而准确的检测水平。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尤为重要,如果这种高效的管理形成规模,将会为输血事业带来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A:标本接收准确无误后,填写接收记录,登录实验室网络录入主控电脑。

B:将带条码的标本离心处理后,放入Star全自动加样机进行加样,并获得加样信息(即标本条码信息)。这些信息将自动传输给多功能酶标仪(zenYth340rt)。

C:将加样处理后的微板放入ML/FAME全自动酶标仪中并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

D:检测结果由ML/FAME全自动酶标仪自动传输给多功能酶标仪(zenYth340rt)。

E:待检标本在Star全自动加样机加样处理后放入多功能酶标仪,进行ALT检测(速率法)。

F:待检标本在Star加样机中加样处理后放入平板离心机中500r/min离心3min,再在孵育振荡器上振荡5min后放入多功能酶标仪(zenYth340rt)进行扫描检测,判定血型。

G:将所有检测结果进行汇总打印,并将检测结果发送到主控电脑。

H:主控电脑汇总所有待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并根据程序中的判定规则判断结果,汇总检验信息打出检验报告。

输液室年终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我院是一所二级综合医院。目前急诊科和注射室尚未分开,急诊科不但担负着急诊急救工作,同时也承担着为所有门急诊患者输液的任务。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工作量大,所以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并根据我院输液室的特点,分析门急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 环境方面因素 首先门诊输液室患者及陪患人员集中,秩序较乱,空间有限,空气质量差,输液高峰期更为严重,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其次患者对于输液环境不满,造成情绪易激惹或过于紧张、焦虑易怒,不能及时配合治疗。主要包括对硬件条件不满意和环境整洁方面。

1.2 医生方面因素 目前我院刚起用电子网络,无纸化开医嘱,医生未能认真把关,一张医疗卡,全家使用的现象较为多见,医嘱上的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不符;个别医生在对患儿开医嘱时,药物剂量过大,该做试敏的药物未有标识,护士在查对时不认真对错误执行医嘱留下隐患;时下临床新药层出不穷,若医生对药物配伍禁忌没能给予足够重视,药房发药又未能严格审核医嘱,便会给安全输液留下隐患。

1.3 护士方面因素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发展,低年资聘用护士增多,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术不娴熟,沟通能力不到位;有部分护士年龄偏大,身体素质较差,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业务水平较低,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严谨,对患者的询问和疑问答复不够耐心,不能认真对待;用药知识欠缺,对一些新药剂量、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不了解,未能做到按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由此留下安全隐患;对输液未能细心观察、及时巡视,门诊输液室患者多,护士往往由于忙于配药、穿刺、更换液体、拔针,而忽略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或巡视,造成药液渗漏等问题发生;技术不成熟导致护患矛盾,一些护士输液业务技术不熟练,在给患者、尤其是婴幼儿静脉穿刺时,时常出现一次不成功,当患者提出批评时又缺少耐心而引发护患纠纷。

1.4 患者方面因素 患者到医院就诊程序繁杂,静脉滴注经常是最后一个环节,高峰期输液又要排队等候,患者的消极不满情绪往往积聚在此处发泄出来。有些患者不了解输液规程,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造成不适或不良反应;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私自将输液瓶拿到其他处输液,给护士观察带来不便,可能引发的后果。对护士要求过高,对于护士缺少理解,稍不如意就发火。

2 防范对策

2.1 门诊输液室安全体现在工作上,根子在思想上 消除门诊输液不安全隐患,首先要使全体护士从思想上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以同情、体贴、关心、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把患者安全当作第一责任,从思想上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

2.2 优化输液管理机制,灵活机动调配人力资源 护士长每天根据当天的输液情况及时调配成人输液厅和儿童输液厅的护士人数,给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输液服务[1]。避免患者排队长引起的忙乱现象,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致使工作中注意力分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必要时汇报护理部,借调护士加强输液室工作。

2.3 严格执行医嘱 在收取患者的输液治疗单后,首先将门诊病历医嘱与电脑医嘱单按规范查对,清点药品,无误后方可执行。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然后再根据病情、药物性质合理安排输液的先后顺序。

2.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配药护士、输液护士要认真将门诊病历和输液治疗单进行核对,认真填好静脉输液卡,内容有患者的姓名、性别、药名、剂量、用法等,对各种药物应检查药名、有效期等。进行静脉输液前确保用药的安全性,由于输液室病人较多,声音有些喧哗,病人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同名同姓的情况,在护士叫唤患者姓名时,病有时听不清楚也回答,因此,当护士到病人面前准备进行输液时一定要再次核对好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及用药情况,尤其对一些老年人,语言不通者更要认真核对。

2.5 突出对特殊患者的关注 对于使用特殊药、化疗药及要求滴速药物的患者,在患者输液架上悬挂“注意滴速”“注意药物观察”等标识,提醒护士及患者注意。

2.6 完善制度,加强输液安全管理 制定和完善输液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查对制度,注意输液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如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不同药物静脉输液的滴速调节等问题,借助制度完输液室的安全管理[2]。

2.7 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加强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要经常组织门诊输液室护士学习药物知识及使用要求,定期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工作中要新老人员搭配上班,遇有一次穿刺未成功时,应首先对患者表示抱歉,以取得患者的谅解和配合,然后请其他护理人员协助,保证穿刺的成功。

2.8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宣教工作,大部分病人对于药物治疗的目的、用法、作用、副作用不了解,因此,要求护士必需熟悉药品性质,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以消除不安全因素。

2.9 勤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输液后要积极巡视病人,观察注部位有无肿块,输液滴数是否准确,如外渗要及时处理,对使用特殊用药的患者如硝酸甘油等,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对血管有刺激强的药物,要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巡视要做到“三有数”即对输液患者特殊用药、更换液体、拔针时间心中有数[3]。

2.10 静脉输液前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依据药物试验程序进行,操作时要告知皮试的意义和询问过敏史,并交待试验中的注意事项,试验阴性后方可使用,并做好记录。

2.11 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未及时告知患者如何按压穿刺点,造成出血,患者表示不满。

2.12 严格交接班

交接班时,要对正在进行输液的患者进行认真交接,尤其对一些特殊用药要做详细的交接,如医嘱的要求,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需要注意观察的情况等。

2.13 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如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熟人关系,在没有医嘱执行单的基础上进行静脉输液等。因此,总结和收集护理工作中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意识,在早会上经常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预见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3 总 结

护理风险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如果发生医疗事故或争议时,应该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把输液用物进封存。切切实实做好举证有据、有效、有利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主编.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

输液室年终总结范文4

【关键词】 脑出血;脑室内血肿;微创穿刺;持续滴注灌洗;终池引流术

脑室内血肿包括自发性和外伤性血肿,据统计[1-2],在自发性血肿中平均占5%,在外伤性血肿中占2%,而病死率高达50%。近几年来,我们用微创技术脑室滴注灌洗联合终池引流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34例,年龄6~65岁,平均(40.1±4.5)岁;全脑室血肿3例,双侧脑室及三脑室血肿7例,双侧脑室血肿14例,单侧脑室血肿10例,中线移位>5 mm 8例。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为23~63岁,平均(43.2±5.1)岁,全脑室血肿2例,双侧脑室及三脑室血肿6例,双侧脑室血肿10例,单侧脑室血肿8例,中线移位>5 mm 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哥拉斯格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措施:通过CT确定血肿穿刺点,选择YL-1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经侧脑室行额角穿刺至血肿中心,针体便自锁固定于颅骨,针体内装入针型血肿粉碎器;侧孔接引流袋引流,从粉碎针将少量等渗盐水注入脑室内,从侧孔中排出半固态、液态血肿,待排出液基本清亮后从侧方夹闭引流管并停止冲洗。经针型粉碎器向脑室注入3万~5万U的尿激酶后夹管,并相接装有等渗盐水的输液装置,3 h后打开侧管引流,当引流基本停止后开放输液装置,使等渗盐水持续滴入脑室内灌洗,直至流出液清亮为止。如估计仍有固态血肿存在,可夹管注入尿激酶,然后再灌洗,如此反复直至引流完全。观察组治疗措施: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终池置管,置管时间为微创穿刺术后1 d内,具体操作步骤:取屈膝侧卧位,穿刺点选取L3-4或L4-5椎间隙,常规消毒后,局麻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处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垂直进针,有突破感后,于终池置入引流管,接引流袋进行持续引流。引流时间一般为3~5 d,引流袋高度一般与出血最大平面一致。疗效按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 13.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34.6%;观察组总有效率82.4%。两组经χ2检验,P

3 讨论

脑室内血肿的危险性主极高,早期及时、有效地清除脑室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具有患者经济负担较轻、住院时间较短、损伤小等优点,符合目前微创伤治疗的理念,被广泛应用 [3-4]。单纯脑室引流靠血肿自然崩解排出,此法引流时间长,不能有效地缓解脑室扩张和改善预后。注入尿激酶及脑室滴注灌洗,可加速血肿液化。尿激酶具有纤溶酶原激活的作用,可以溶解血凝块,防止中脑导水管及第二脑室的梗阻,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引流内出血更为安全可靠。注入尿激酶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无菌原则,防止致命性脑室炎的发生。持续滴注灌洗可以通过生理盐水的稀释交换 [5]和针头及其周围空间与脑室内远隔位的压力差使血肿的清除加速[6],从而提高疗效。持续滴注灌洗中,应注意 ①开始宜慢。②始终保持出入量的平衡。③为维持一定的颅内压,侧方引流管应高于脑室平面10~15 cm。④灌洗时,可一次灌入250~500 ml等渗盐水。⑤在血肿基本排除后微创针应尽早拔出。⑥脑室内如仍有血块,可再采取生化酶技术。终池引流具有给药方便、引流充分、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并能诱导脑室系统中脑脊液的逆循环。还可对脑脊液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减少因反复间断腰穿带来的局部创伤和痛苦等,以致动脉瘤和脑疝的发生机率减少。

总之,微创脑室滴注灌洗联合终池引流术,在引出脑室内积血的同时能够加速脑室血肿的清除,减轻脑血管痉挛,减少交通性脑积水的形成,弥补了单纯脑室引流的不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冯树贵,代明安,黄明军.外伤性脑室出血24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14):42-43.

[2] 陈哲,郭君武,冯广森,等.自发性脑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的CT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1(9):118-119.

[3] 张庆义.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56例微创治疗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07,9(13):47.

[4] 柴泽华,李淑萍.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室内血肿.山西医药杂志,2008,(1):20-21.

输液室年终总结范文5

关键词:门诊 静脉输液 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2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3-01

静脉输液是医院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内容,是医疗工作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1]。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不同于住院治疗,因其患者数量较多,任务重,相对护理人员较缺乏,护理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影响了医院服务质量。

因此,及时的了解并解决患者的需求及问题,将被动应答变为主动服务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新理念。我们对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300例患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3年3月到2013年10月我院门诊静脉输液室行输液治疗的患者,涵盖了各科疾病患者共300例。

1.2 调查方法。调查采用匿名方法,每个患者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涵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是否按时巡视及帮助患者上厕所,输液过程中的应急方法,健康教育,及医院环境的满意度等。问题的选项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并设立意见留言板。

取不记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分次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共发放病人及家属问卷300份,收回289份,回收率96.3%。护理人员调查问卷28份,收回28份,问卷有效率100%。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357例,经过排除恶意干扰后收取300例问卷纳入调查。结果发现:门诊静脉输液中存在各种问题,包括输液手续多、程序复杂,输液室空间狭小,无相应的娱乐设施,等待输液时间较长,巡视护士态度冷淡、对患者的问题不理睬,护士穿刺技术差,医院环境嘈杂,缺乏健康教育等等。

在调查中发现,相比于住院输液治疗,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其中护理人员因素占比例较重。

3 结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门诊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差强人意的方面。因此,有目的的对其服务质量进行改善是必要的。

3.1 加强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应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对日常护理工作所要求的各项基本功进行扎实的训练,不断的熟练自己的技术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在给患者进行操作时提高成功率。门诊静脉输液治疗要求护理人员的最基本的技术是静脉穿刺[2]。由于不同人的静脉血管状况不同,静脉穿刺难度存在差异,穿刺失败会造成患者的伤害和不满。因此,护士应注意加强训练,注重无菌操作和规范的流程外,还应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水平不但能够赢得患者的信赖和赞许,更能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3.2 加强沟通,提高服务水平。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对于疾病治疗方案的执行度至关重要。在疾病状态下,患者的心理是脆弱的,这时候的一点点关怀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在门诊输液过程中,护士的态度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影响。若护理人员存在态度恶劣、言辞不当、冷淡僵硬的行为,会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影响,是患者的情绪紧张、心情愤怒,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是不利的。

因此,在门诊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当微笑服务,多给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多为患者着想。

3.3 均衡人力资源分配。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便捷,快速方便,给患者提供了治疗的便利。与此同时,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数量也在激增,而相对的护理人员的数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医院应注意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均衡分配。可适当的增加门诊静脉输液室的人员配置,在最大的效率下改善医院整理服务水平。

3.4 增加人性化设施。门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较长,一般持续3-5小时不等。在此过程中,由于患者精神紧张,情绪低落,会对患者产生“时间过得太慢”的心理暗示,不利于患者的治疗。门诊静脉输液室中可适当增添一些人性化的文化设施,如电视机、书报栏等,供患者选取,满足患者的要求。

3.5 增加巡视次数,加强观察。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增加巡视次数,禁止扎堆聊天等现象的出现。患者处于对医院的信任才选择了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人员应当提高自己的责任感。经常巡视,可以帮助发现一些细节的纰漏,如滴管的堵塞,患者自行调整滴速不当,注射部位肿胀,针头移位等等。巡视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事件的发生。

3.6 重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方法。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等等,可以对患者讲解有关的预防知识。

3.7 简化输液流程,提高效率。门诊静脉输液以简便快捷为优点,因此,若患者有流程过于复杂的感觉,便起不到快捷的效果。输液过程应简化流程,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一些不必要的手续可以转移至输液后,如输液器材的收费等等。患者在输液前必然会有情绪紧张,想尽早用药治疗的想法,若是等待的过程较长,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心理作用。这也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提高效率,熟练完成各项查对检验工作,给患者营造一个好的印象。

3.8 改善输液室的环境条件。不少门诊输液室的环境过于嘈杂,或者存在空间狭小,卫生差等情况。医院应注意改善输液室的环境,减少每个输液室的人员数量,保证输液室的空气流通,提高舒适度。护理人员应尽量从多角度改善和维护输液室的环境,树立温馨提示和标语,耐心指导,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患者不满意的方面,需要改善。其中护理人员因素比重较大,也亟待解决。护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责任感,提高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 龚梅,丁俭,孙静敏等.提高儿童医院门急诊输液区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747-748

输液室年终总结范文6

关键词:废弃输液瓶、管理、合理处理

中图分类号:R826.2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废弃输液瓶(袋)不同于一般的固体废物,由于其产生途径特殊,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在处理上必须谨慎。处理得当使其合理循环利用,既节约资源也减少二次污染,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2 废弃输液瓶(袋)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管理现状

一些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防止医用一次性输液瓶(袋)使用后被不当收购,防止医用废塑料被用于生产与食品、药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有关包装容器及服装、被褥、日用品等产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要求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将使用后输液瓶(袋)统一由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回收焚烧处理; 多数省、市没有明确规定废弃输液瓶的去向问题,由医疗机构按照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自行处理此类废物;少数省、市规定将废弃输液瓶(袋)统一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理。

2.2存在的问题

将不属于医疗废物输液瓶(袋)焚烧处理造成很大的二次污染,同时也浪费资源,背离了循环经济模式,同时焚烧对设备腐蚀严重、焚烧过程中堵塞焚烧炉、严重影响焚烧效果,给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没有明确规定废弃输液瓶(袋)的去向,许多医疗机构的输液瓶(袋)就会被一些收破烂的收走,导致医用输液瓶夹带输液管流入废品收购站,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由于监管问题虽然规定废弃输液瓶(袋)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仍有不少医疗机构将输液瓶(袋)混在生活垃圾交环卫处处理或作为废品出售给废品站。

3 浅析输液瓶(袋)的最佳出路

废弃输液瓶(袋)统一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回收,从环保、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等方面看无疑是最佳的出路,但是对于有资质单位选择和数量限制尤为重要。因为废弃输液瓶(袋)作为废品出售,有一定的盈利性,很难避免一些医疗机构为了增加少许收入,将属于医疗废物的塑料皮管等参入废弃输液瓶(袋)一起出售,或回收单位恶性竞争提高回收价格,后续工序为了节约成本就会出现对废弃输液瓶(袋)消毒不彻底、消毒废水处理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就本人从事医疗废物处理多年经验和对废输液瓶(袋)出路问题的研究思考,个人认为仅规定或强制要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单位配备相关专业人员,申请废弃输液瓶(袋)处理资质,承担废物输液瓶(袋)回收消毒处理是比较理想的途径。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作为废弃输液瓶(袋)的回收单位的优势。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熟悉各网点(医疗机构)及其实际情况,运作比较方便。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较高。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使用后的输液瓶(袋)作为原料再利用避免了焚烧处理造成的二次污染,而再利用处理工艺都必须经过清洗和消毒,输液瓶是药物的盛放容器,清洗液势必含有一定的毒性,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进行污水处理。如果将其处理工艺与医疗废物焚烧处理工艺条件相结合,将会达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医疗废物焚烧处理中,中和废气冷却净化水都用石灰或烧碱,而烟气带走的冷凝水又有一定的消耗量。若将石灰水(或碱水)先用于输液瓶(袋)的消毒处理工艺用水,再将消毒废水排入冷凝水池作为中和用水循环使用,即节约了能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更不会出现有些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减少石灰(烧碱)用量而造成消毒不彻底的现象。避免一些医疗机构将属于医疗废物的废塑料参杂与输液瓶(袋)中。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已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能够很好的监督医疗机构做好废物清分工作。监管部门监管范围缩小便于监管。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作为废弃输液瓶的回收单位存在的问题。如果监管不严,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管理不规范,很可能会出现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为了盈利,将属于医疗废物的废塑料挑拣出来用作回收原料,给社会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后果。

4 废弃输液瓶(袋)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尽快出台规范化管理措施

各省、市尽快出台规范化的医用废弃输液瓶(袋)管理办法,尽快完善制度,避免再次出现因为非法买卖医疗废物(将医疗废物参入废输液瓶中出售)的社会事件,集中处置才是最终出路。

4.1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

医疗机构尽快建立管理制度,规范废弃输液瓶(袋)的收集、贮存、处置工作。废弃输液瓶(袋)集中处置工作流程 :输液瓶(袋)进医院、科室―废弃输液瓶(袋)产生后―当事人分类收集 玻璃瓶和塑料瓶应分类收集―供应室统一回收并登记 。主要实施措施包括:开展医疗废物、废弃输液瓶、生活垃圾清分工作专题讲座,普及鉴别标准。加强对废弃输液瓶(袋)管理,实施集中处置。 各科室对产生的废弃输液瓶(袋)按照玻璃瓶和塑料瓶分类收集,安全存放,由供应室统一回收至暂存点,严谨将不属于废弃输液瓶的废物参杂其中,双方做好交接记录。供应室建立废弃输液瓶(袋)收集、转运和处置台帐备查。运送人员要做好相应检查措施和职业防护。设立特殊部门负责对具体工作的实施与监督。对未遵守本制度,未履行相应职责的科室或个人,按照院内管理制度扣科室质量分;多次检查不合格,给予警告,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经济处罚。收集现场杂乱,未分类收集,施行扣罚;因科室管理不善造成废弃输液瓶(袋)流失的,处罚科护士长;上级检查提出的存在问题,视情节扣除罚款。

4.2加强对处置企业的管理

集中处置单位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废弃输液瓶(袋)的收集、贮存、处置工作,主要实施措施包括:规范化的收集运输制度,防止废弃输液瓶(袋)遗失或运输人员中途倒卖。收集各医疗网点的废弃输液瓶(袋)都要填写交接登记表,登记内容有:种类及量(塑/玻)、交接时间、 交接人、最终去向、经办人 、供应室暂时贮存地。废弃输液瓶进入集中处置中心时,有专人按照输液瓶(袋)交接登记表,清点输液瓶(袋)的量和种类,严禁医疗废物参杂其中,并做好清点记录。制定完善的消毒方案,并有专人负责监管,确保消毒清洗工作彻底。5完善的污水处理方案。废物消毒、清洗后需抽样检测确保达到相关标准后方可出厂,出厂的废物种类及量不得大于进厂的种类及量。出厂时要填写出厂登记表,写明废物种类及量(塑/玻)、交接时间、 交接人、最终去向、经办人 、供应厂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确保该类废物的再生产产品不用于原用途,用于其它用途时不危害人体健康。

4.4加强责任部门的监督

各地环保、卫生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每天对各医疗机构和集中处置单位例行检查,确保废物正确清分、合理交接、消毒彻底、去向明确,保证该类废物不能用于生产原用途产品,用于其它用途时不危害人体健康。

4.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实现全民监督管理

各地环保、卫生部门需加强对医疗废物和废弃输液瓶的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在普及化宣传中还可以包括垃圾分类标准和各类垃圾的危害性专题宣传,使民众能够在就医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分类收集,形成全民关注此类废物最终处置去向的良好氛围,监督废物非法处置或买卖。

5 总结

集中处置是废弃输液瓶(袋)出路的最终选择,规定集中处理单位数量和选择什么样的集中处理单位尤为重要,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防止此类废物随意进行买卖或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