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总结教师发言范例6篇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范文1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高级英语教学 应用

1.高级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

高级英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高级阶段(本科)的精读课,课程的重点是:(1)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能用英语解释、用汉语翻译文章中的难句,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精读课文及作者的观点,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语言难点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写与译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检验学生对所学语音的掌握和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和知识,使其达到熟练的程度。教材精选了32篇文章供学生仔细阅读,并且补充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其题材、体裁、词汇量、语境等不可能太广,所以只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泛读,以达到在多种语境下观察、体验已经学过的词的各种形式,学习已知词汇的新词义,在不依赖词典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的大概意思。

同时,自学考试本身的特点也对自考生是一种影响。为了拿到国证,学生必须通过对考纲规定课程的考查,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中心,希望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把握课文重难点,以期能顺利地通过考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达到并完成考纲的要求,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与筛选,我最终选择了任务型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和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crookes(1989)认为它是指特定目的的一项工作或一个活动,在教育课程中,它主要用于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为理论基础,符合二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

与传统的精读教学相比较,任务型教学法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重视学生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不仅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强调过程和结果。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相对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任务型教学法还激发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积极地应用和分享已经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学习和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都会亲自经历。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模式来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3.任务型教学法在

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务中阶段是核心,任务前阶段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任务后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归宿,是促进学习者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自考生的学习方法因为考试方式的缘故,很多人习惯于被动听课,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这就造成他们在知识积累与应用方面的低效与僵化。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紧扣高级英语考纲的前提下,对这32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归类,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对知识进行深化与应用,实现高级英语考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以下我以高级英语上册第七课“miss brill”为例,展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任务前阶段

1)讨论。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回顾和讨论他们已经学过或读过的有关意识流的定义、著作和作家,分析和归纳意识流写作的技巧与表现方法,介绍自己了解的意识流作家、作品。通过讨论,学生对意识流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知。

2)作品欣赏。发给每个小组一份阅读材料,内容为三个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乔伊斯和福克纳作品的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讨论三位作家在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时各自的特点及手法。经过讨论与总结,学生归纳出视角转换、内心独白、闪回式等意识流写作特点。

3)课文导入。学生阅读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进行预测。结合课后翻译练习,教师用ppt演示文章结构,将文章的精彩句子或结构突出显示,学生对此进行评价和讨论,为随后的任务进行铺垫。随后教师列举出本课需要辨析的近义词,要求学生讨论并回顾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辨。

这个阶段的任务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热身,使学生对于文章的题材、写作技巧、知识要点在心理上有所准备。(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交流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2)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积极的预测;(3)是通过不同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性目标和语言学习重点,做好到下一阶段任务的顺利过渡。

(2)任务中阶段

1)拼图阅读。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标识出关于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的部分,接着师生对于各部分的划分进行交流,统一观点,再将学生分组,各自专注于一种描写,就其内容、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后,各组向全班报告本组的讨论成果,最终使全班对文章形成整体的印象和认知。

2)师生互动。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找出小说的开端、结局、进展和高潮部分,对于不同的回答进行分析辩论,使师生观点达成一致,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部分,范围包括写作手法、语意衔接和长句难句的翻译。在完成任务后,各个小组向全班进行报告。在每位报告者结束后,教师与其他组的学生就报告中含混或有歧义的表述进行提问,通过解释和辩论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加深和修订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巩固。

3)翻译巩固。通过上个环节,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形成了清晰认知,阅读欣赏的目的已经完成,这个环节就要对其中的难句、长句和语言点进行巩固和应用。教师用ppt展示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全班以抢答的方式逐一对这些句子或段落进行翻译,同时对其中的语言点进行解释或造句。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和竞争,文章的语言点和认知目标得到了实现和巩固,教师只是在有争议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而不是对语言点逐一解释和举例说明,但效果比传统的处理方法更好。

(3)任务后阶段

1)阅读巩固。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前述活动形成的认识,独立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同时对含有语言点的句子做出标志。教师把文章的重要句子或段落以完形填空的方式用ppt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于课本的情况下进行填空,先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最后与课文原文进行对照,以达到自我检测和巩固的学习目标。

2)真题自测。教师用ppt展示历年自考的高级英语试卷中与本课有关的试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统一答案。这一环节紧扣考纲,学生对考试的题型与侧重点也有了近距离接触,对于克服他们在学习高级英语时极易产生的畏难情绪很有帮助。&nbs

p;

3)总结交流。前述的各个环节已经逐一完成,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总结,教师与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对个别学生的理解与巩固情况进行抽查。全班一起逐一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后面的写作练习。全班回顾和复习本课的重难点,提供课后拓展阅读的参考信息。

4.结语

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级英语课堂,改变了自考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被动角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进行思考交流,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都得到很大提高,学习的效果更为持久和巩固。任务型教学法也改变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语言学习的引导者、疑难问题的发问者、教学目标的管理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教师不用再忙于重复或琐碎的语言点讲解,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通过交流合作与不同方式的巩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的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因此,教师应该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充分了解与挖掘,创造性地应用于英语专业精读课,特别是高级英语课的课堂,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让自考生在高级英语的课堂上不再沉默,而是积极欣赏、主动交流,学习不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高级英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1999.

[2]曹鸣.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m].us-china foreign language,oct.,2007,(5).

[3]crookes,g.and schmidt,r.motivation: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j].university of hawaii working papers in esl,1989,(8).

[4]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范文2

一、树立信心,确定目标

信心是成功的基础。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没有信心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总复习开始之前,课任老师有必要给学生进行一次中考复动员,把复习计划、预期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认识,增强自信心,这样,在总复习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必须做的一件事情是按平时的成绩分类为学生确立复习目标,当然,这一目标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应该是通过努力、大都可以实现的。

二、以“大纲”和“中考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中心

教师必须重视对教学大纲的学习,让学生记住大纲所规定的单词、短语、句型,弄懂要求掌握的各项内容。现行教材是一套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系列配套、设计新颖,从语音到词汇,从句型到语法,从结构到功能,从语段到语篇,从语言到文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复习中,教师要按语言体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概括,使知识更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同时要重视语言实践、语言交际功能的复习。

1.要紧扣教学大纲进行复习。《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把初中英语教学分成两级,中考英语复习按第二级要求复习。认真按照市中考英语学科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制定详实的复习工作计划。

2.不仅要注意复习语言知识,而且要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复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注意语言的实际运用。

3.注意加强阅读训练,增阅读量。阅读能力提高以后,不少语法和词汇题凭语感就能猜出。

4.注意概括和总结课本所学的内容。中考复习的时间短,不可能像上新课一样,逐课慢慢复习。可以采用语言知识的办法复习,小结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为中考做好准备。

为此,我们可以把中考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紧扣课本“课课过关”,夯实基础,通过单元知识要点指导及语言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更扎实地掌握每单元的重点、难点,巩固双基,扩展解题思路,提高“四会”能力。教师把单元的重点、难点编成复习提纲,在课堂上用十分钟讲解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或通过提问要求学生作出解答,使学生在课堂上速记所学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二十分钟之内独立完成配套练习。最后用十分钟来讲评和总结,落实好每节课所讲的内容。

第二轮:专项复习,“点点过关”,深化基础,分别通过词性、时态、语态、句型等辅导,引导学生将分散零乱的知识内容集中起来,形成系统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规律方法的掌握运用,发挥学生的综合潜能。

第三轮:“练习巩固,提高能力,通过专项技能辅导,提高学生的题解题能力,使学生掌握答题技巧;通过模拟测试,对学生的复习体系进行查漏补缺,并且调整好学生的状态,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应试技能的提高。

三、复习方法

1.循序渐进

按“复习金字塔”认真制定复习计划,仔细规划各年级段、各册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要照顾中等学生,又要培养尖子生。使学生从“题海”中真正解放出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阶段侧重

在复习中,重点放在按教材内容复习上,其时间安排是总复习的一半。这有助于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一个一个项目地打歼灭战,一个一个步骤地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使学生从零散知识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进一步培养英语运用能力。基础知识夯实后开展单项训练,培养能力,接着再进行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提高解题技巧,把所学知识落实到“用”字上,这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最后的模拟训练,是实战演习的自我检查,是应考必要的准备。

3.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每一个阶段的重点、难点,每次精讲一两个语音、语法项目,一部分课本内容,系统归纳,“画龙点睛”,点到为止。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精心设计的习题,教师精心批阅,发现问题,及时补差。

4.五会并举

在复习中,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该大大加强。近年来,由于听、说、读、写“四会”的提出,许多教师对“译”忽视或漠视了。其实,翻译作为中英对比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发现两者的本质区别,尤其是复习阶段,翻译更是一条捷径。在复习时运用翻译手段可以使多种语言现象和多个语言点聚合在一个或几个句子中,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纵横对比,加深印象,方便记忆。而且,在考试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是需要一定的“译”的能力才能有效完成的。因此,在复习中应听、说、读、写、译“五会”并举。

三、专项复习,突出重点

通过第一轮的课本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那么,在第二轮的专项复习中,教师应系统地进行词法、语法专项复习和训练,讲练结合,使学生对词法、语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能更牢固地掌握、更准确地运用。在这一阶段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突出重点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也就是说,既要有知识点,又要有综合面,做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并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总结讲解(教师采用启发式做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讲解)为辅,学生自己复习为主。所复习的内容主要有词类(重点讲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短语、动词时态、从句、语态等,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要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或多次犯错的要重点讲、反复讲。如在复习“动词时态”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只需掌握运用五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但学生对于这五种时态所包含的时间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因而导致表示时间的词、短语或有关副词混淆使用,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应找出五种时态各自的特点、结构特征及不同点,然后搜集编写代表性强的专项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强化提高。我的做法如下。

1.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读错题,小组之间互问互讲,掌握出错原因。

2.重点进行词性和动词时态的复习,其他的语法穿插其中。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范文3

一、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律

1. 后缀发音

[片段1] 牛津小学英语 4B Unit 3 What’s your job?

T:Boys and girls,open your books,let’s learn part B.

按书本单词表的顺序或随意顺序出示图片教授。

[片段2] 牛津小学英语 4B Unit 3 What’s your job?

T:Boys and girls,open your books,let’s learn part B.

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将单词部分备成了两组。有规律可循的er结尾单词一组,无规律可循的单词一组。在新授完以后分别呈现总结练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意识到教师分开教分开读的意义所在,自然而然的掌握这一语言规律。

2. 时态变化的发音规律

[片段3] 牛津小学英语 6A Unit 5 On the farm

T:Boys and girls,open your books and look at part B.

Read the new phrases with Miss Zhang.

教师直接按照书本顺序或者单词卡片的任意顺序教授所有词组,并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加入动词过去时的表达。在带读时注意提醒学生发音并及时纠正。

[片段4] 牛津小学英语 6A Unit 5 On the farm

T:Boys and girls,open your books and look at part B.

教师通过PPT教授B部分的动作词组。对于动词过去时的表达方法和发音规律必须进行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时,教师通过带读,分组呈现,新旧结合等多种表现形式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组织成语言概括读写规律。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完善总结。在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词意词性的规律

[片段5] 牛津小学英语 6A Unit 5 On the farm

T:Look at the picture,what did he do last week?(图中是一个小男孩儿在挤牛奶)

S: 挤牛奶。

T:Great!Follow me : milk cows.

Who can act?

Ss站起来做动作,通过形象表达掌握词组

T:Good job! Next one...(教下一个词组)

[片段6] 牛津小学英语 6A Unit 5 On the farm

T:Look at the picture,what did he do last week?(图中是一个小男孩儿在挤牛奶)

S: 挤牛奶。

T:Great!Follow me : milk cows.

(学生跟读,学会这一词组)

T:Boys and girls,it’s a cow.Can you milk cows?

S:No.

T:OK.Milk cows,milk is a verb,do you know?(PPT出现V.以及意思:挤奶)

Do you often drink milk?

S:Yes.

T:Good! Drink milk,milk is a noun.(PPT出现N.以及意思:牛奶)

三、教学方法探究

从以上三个教学片断中不难发现,小学英语教材中值得停下来思考的地方太多了。而这些需要思考的东西往往是学生快速掌握英语知识的捷径。怎样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者和思考者则是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再次通过以上几个片段谈谈自己的浅见。

笔者认为即使在小学,中段的概括规律环节也至关重要。学生在三四年级里能通过对话操练,相当容易地学好英语。而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会陡然下降。那是因为小学英语中段的教学偏重于游戏活动,忽略了从开始就应该培养起来的由事实到概括并能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片段2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设计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一目了然。

Unit 3 What’s your job?

farmer cook

worker … … policewoman

driver policeman

waiter waitress

在所有单词新授以后,右边一列的单词通过特有的职业道具和动作复习巩固。左边一列的单词放在PPT的同一张幻灯片里读一读,拿出一张纸写一写。为了让课堂丰富多彩一些,再加一段chant或者song展现押韵的发音美就更好了。

教师对高年级学生的发音要求应该更加严格,绝对不能含糊其辞,一概而论地读读就算了。必须通过类比发音让学生真正掌握发音规律,使他们今后遇到同类词语时能通过已学规律正确发音。

在片段6中,教师不能为了教词组而教词组。在学习了milk cows这个词组以后,停下来和同学们探讨一下:milk我们之前学过吗?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原来milk这个单词既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动词。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回忆有没有学过其它类似的词语?并把它们总结出来:

milk v. 挤奶

n. 牛奶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范文4

一、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阅读要抓好三点:一是课前预习阅读,了解某节内容的全貌;二是在教师讲解基础上再阅读,理解有关知识及观点;三是学完某课后阅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在阅读中要圈点批划,抓课本中的黑体字,抓关键词,如基础、标志、总之、因此等,抓排比性句子,抓某段开头或结尾的结论性语言,标明自己在阅读时所理解到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做能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基本内容。

二、指导学生听课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用生动而富于鼓励性的语言,用典型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用漫画或录音、录像等手段,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激活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其次在指导学生听讲时要抓好五点:一是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二是听教师对知识的剖析与联系;三是听教师在观点应用时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四是听教师对每节课的总结;五是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听取新的知识的同时注意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融合,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更系统、全面。

三、指导学生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应拿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言,检验学生理解的情况,给学生自由发挥或创造的机会,指导学生发言要做到四点:一是教师要多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言;二是补充其他学生不足时让学生发言;三是纠正其他学生理解偏差时让学生发言;四是解答其他学生遇到疑难时让学生发言。总之,让学生动口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提高认知能力。

四、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许多学生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不少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课堂记录,凡是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都详细记录下来,结果弄得课堂上很紧张,也影响听课。教师应让学生注意五点:一是记提纲;二是记不同于课本的内容;三是记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点;四是对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产生疑问的内容;五是记解题的方法与思路。

五、指导学生思考与提问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范文5

1.考评手段的可操作性较差

当前,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考评主要是在年终时所进行的年度考评。年度考评的主要手段常常是定量考评,通过对被考评人一年以来所做工作的罗列,在监督审核的基础上,“用量化的方法,侧重于从行为的数量特点对人员进行考核,反映的仅仅是被考核人工作完成的数量”。由此,从工作量的角度对被考评人的工作态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解。但是,与科研、教学等具体工作不同,教师的师德问题难以用量化打分的方式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状况往往充满模糊性、不确定性与动态性,所以,职业院校对其教师所采取的考核方式通常是定性考评。具体而言,就是对被考评人的日常行为进行经验性的观察,从而在性质上得出结论。这种考评方法由于缺乏客观依据,所以其公正性、客观性常常受到质疑,可操作性较差。

2.考评结论难以转化为教师提升师德的动力

为什么要进行师德考评呢?其目的是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但是,当前的师德考评在做出结论之后,由于缺乏相应的督促、整改措施,所以常常被束之高阁,成为“走过场”式的表面形式。就职业院校的其它考评措施而言,考评的结论往往成为该校教师职称申报、工作奖惩的重要依据,但是,师德考评的结论往往难以获得同等地位。在教师的职称申报中,具有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该教师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课题项目、所获奖项以及教学效果,师德的水平被放在末端。事实上,只要科研成果过硬,师德的状况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在每年的职称评审中,因为科研成果丰硕而破格获得职称的教师比比皆是,而如果一位教师的师德突出,但科研一般,他的晋升之路就充满变数。对于日常工作的奖惩也是如此,由于师德状况难以产生系部额外的创收,所以工作奖励也就无从谈起。

3.重视“他评”,忽视“自评”

对于各种工作考评而言,其考评方式通常有“他评”和“自评”之分。当前,职业院校的师德考评主要采用“他评”方式,具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安排相关专家考查教师的授课、指导学生状况,从而给予相应的评价。第二种形式是学生评价,即由教务等部门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或通过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听取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了解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凭借学生为教师师德打分,进而对教师的师德做出评价。第三种形式是推动处于同一单位的其他教师对被考评人进行评价。催生这一考评方式的缘由在于,一个人的师德状况往往体现在其日常的工作、活动当中,而对这些情况最为了解的无疑是他们的同事,所以由这些人来进行师德评价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第四种形式是由系部领导针对被考评人的师德状况进行考评,填写意见。总的来说,以上四种形式都是力图从他人的视角来进行考评,教师的自我反思则往往被忽视,而由同事互评、师生互评导致的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在此状况下,师德考评的准确程度也被打上了问号。

二、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师德考评机制不足之处的诱因

1.“师德”本身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论述,“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征,师德标准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可以说,道德本身的性质导致教师的师德状况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如果人们试图评价一定事物,那么他们就必须说清三个问题:一是这一事物的性质如何;二是在业已定性的前提下,给出程度如何、水平高低的定量结论;三是做出定性与定量结论的缘由何在。对于师德的评价来说,人们可以对某位教师的师德给予定性的判断,但他的师德的程度、水平如何呢?得出这些结论的依据是否可靠呢?这些随之而来的问题都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2.师德考评指标设置不科学

在考评过程中,考评指标的设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些指标设置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师德考评的客观性与实效性。那么,指标设置的难点在哪里呢?当被考评人接受师德考评时,他的心理会发生若干变化,他的工作状态可能会与接受考评前截然不同:一部分道德活动可能会纳入考评范围,而另一部分则不会。那么,被考评人就可能会以考评指标为“指挥棒”,只看重考评的结论,而不一定会真正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因此,考评指标的设置应全面覆盖与被考评人师德相关的全部过程与领域,这样才能达到提升教师师德水平、促进师德建设的效果。然而,目前的教师师德考评指标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很多指标的设置往往是不科学的。

3.考评表述语言中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冲突

当前的职业教育师德考评不仅在指标设置上存在不足,其表述语言也有着一定问题,表现为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冲突。什么是哲学语言?它就是“用较为抽象的词汇和语句进行师德评价的表述方式……它具有定性分析的特征,即主要凭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而什么是数学语言呢?它是运用数学学科的表达方式,大量采用科学化、客观化的数据表现形式,以达到精确反映教师师德状况的效果。从具体实现手段来说,主要是制定并发放标准化的考评问卷,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及使用微积分等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用数学语言表述考评结论,由此,他就实现了相对于哲学语言更为严谨的表述。应当说,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各有利弊,如果处理得当,在考评中可以相互补充、各取其利,但是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彼此冲突。例如,数学式的考评问卷在形式上科学而严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考评人的敷衍态度,诱发考评结论的表述失真。同时,如果仅仅使用哲学语言对被考评人的师德状况作经验式、抽象式的描述,就难以提升考评的准确性,同样降低考评效果。因此,只有让师德考评的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协调、互通有无,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三、当前职业教育教师师德考评机制不足之处的对策

1.建构动态性师德考评体系

当前,师德考评机制普遍表现出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教师们往往把师德考评作为一种获取奖励、避免惩罚的必要手段,人们的目的就是“过关”。于是,这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应试教育极其相似,只要考评结论一旦形成,那么师德提升的过程也就终结了。因此,当务之急是在职业教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全过程中建立一种动态性师德考评体系。这种体系的特点在于,它不但考查教师师德状况的过去与现在,还指向未来的师德提升。考评不是一蹴而就地追求某一个结论,而是讲求动态性、追踪性,在日常工作中“即时”反映教师的师德状况。其搜集的相关数据不是主要供学校奖惩使用,而是要反馈给教师自身,向其展现改进的空间,达到“照镜子”的效果。这种考评体系以较为宽松的成长氛围,鼓励教师对自身的师德状况作自我反思,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积极提升自身道德水平,淡化教育领域的利益得失,积极寻求自我实现。“在评价目标上,动态性师德评价是由评价者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目标,双方认同,实施中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教师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创造性可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学校考评与教师自我提升的良性互动。由此,就弥补了师德考评手段的可操作性差、考评结论难以转化为教师提升动力的不足之处。

2.将师德考评同师德提升紧密结合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将师德考评同师德提升紧密结合。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偶尔出现一些非道德的案例,在这些案例面前,人们常常看到的是师德考评机制的失效。所以,应当在考评过程中加入一系列师德提升元素,帮助教师自我修养。具体而言,首先要不断改进、完善职业教育的师德规范,让其更具操作性。其次,改变单一的教师发展目标的现状,制定多样化的教师师德提升目标,因材施教。不同的教师类型对应不同的教师发展要求,让各种个性特点的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在自身的发展路径上前进,“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既有教师群体的师德底线要求,也有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师德要求,还有起导向作用的师道目标,使教师有不断进取的前进的目标与方向,从而促进教师产生积极向上的驱动力”。再次,完善师德考查、师德记录等日常工作,不但让教师的师德状况有据可查,而且收集各种师德案例,健全师德建设的思想库。最后,改善师德提升的校园氛围,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师生关系和学校制度等等。总之,就是要剔除师德建设的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各方面的推动力量,促进师德考评同师德提升的紧密结合。

3.“他评”与“自评”有机统一

鉴于师德考评中“他评”与“自评”的各自优势与缺陷,应将“他评”与“自评”有机统一起来。首先,要让与师德建设密切相关的各个主体积极参与到师德考评中来,关注这些主体的师德要求,从多个方面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师德提升;其次,关注被考评人的自我考评,给予其以充分的信任,规范考评手段、方法,从长远着眼,避免急功近利。

四、结语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性思维;基础知识;课堂气氛;想象能力;参考答案;培养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为了顺应应试教育的发展要求,一直更为关注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掌握。但是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完善,新的时期,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合理指导下,我们教师本身也与时俱进地逐渐认识到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还应该努力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要注意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为创新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知识的真正乐趣、快乐地成长为自身学习的小主人,而我们中国的学生在这个方面一直相对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状态。高中时期,正是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积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注重基本知识的讲授,为学生打牢基础

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阶段,一个是接受储存知识的阶段,一个是消化发展思维的阶段。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显然属于第二个发展的阶段。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习得知识的阶段放松警惕、掉以轻心了。事实恰恰相反,这两个阶段之间是相辅相成、连贯紧密的,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是为后者做准备。就像是人类史上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讲过的:“我之所以去的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良好地吸收和借鉴基本的语文知识,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的关键前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大脑中只有储存了大量的语文知识信息和材料,才能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进行高效地挑选和整合。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接受情况。诚如中国古展史上儒家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荀子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量变引起质变,只有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才能在发展创新性思维的时候更加自然和顺利。总之,教师基本知识的传授是在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做足准备。

2 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高中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环境气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一个轻松民主的环境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因为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大脑更为放松,思维发展的空间就更大一些。而在一个相对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可能相对缓慢一些。因为学生在一个严肃的气氛中,可能因为害羞或者是担心出错,不愿意及时勇敢地表达、分享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因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时候要注意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营造和谐气氛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是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和精神面貌,二是积极地进行师生互动。在有关教师教学语言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教师的教学语言从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感受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尽量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多使用一些亲切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形式,给学生们如沐春风、温暖快乐的课堂感受。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下学习语言知识,在主动分享自己想法的时候即使出错,也不会造成尴尬的状态。所以教师的教学面貌本身积极乐观,学生们学习的感受也就快乐幸福。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正能量是会互相感染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教师要注意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互动。通过互动的和谐师生状态,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实现,也就更加愿意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自觉开发创新性思维。此外通过互动,学生也会进一步增强跟任课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和支持学生更加放心大胆地发散思维、追求创新。总之,学习语言知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的,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更要在教学中通过对课堂气氛的改进促进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 改变传统的讲题模式,恰当运用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