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例6篇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4.通过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西游记》动画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喜欢看动画片么?现在可以满足大家的愿望,但我有个要求,你们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字信息。播放动画片《一个师傅三徒弟》。

告诉我,你找到了哪些数字?

想知道孙悟空是如何用七十二变破解八十一难的吗?只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你就会揭晓答案。

二、学生合作探讨,引出9的乘法算式

1.(课件1)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格子?

你是怎样想的?(空了一个格子,就是比10少1,是9。)这是几个9?

能写出1个9的乘法算式吗?(板书1×9=9)看到这个算式,你还会想到哪个算式?

2.现在还能很快说出有多少颗星星吗?这是几个9?

1个9和10比,猜2个9和谁比呢?2个9比20少几?

说出2个9的乘法算式,得数是多少?

3.再往下看,这是几个9?(3个9)

相比几十少几?是多少呢?怎样写乘法算式?

4.9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以此类推,猜4个9比几十少几?是多少?那5个9呢?猜下一个会是几个9?7个9呢?8个9?最后一个是几个9?

5.通过看图,老师写出了1个9,2个9,3个9的乘法算式,那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像老师这样看每句话中的前半句列式,看后半句算出得数么?

6.说出你的答案,师板书。

7.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9的乘法)师板题:9的乘法。

三、学生合作探讨,编出9的乘法口诀

1.为了方便,在计算9的乘法时除了用刚才与几十相比的减法来计算外,还可以用9的乘法口诀(板:口诀)

2.想一想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八十一难,是几个9?

(板:九九)齐读

九九八十一中前半句九九即是9个9,算式是9×9后半句八十一是得数。

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几个9?所以说八九七十二(板:八九)

3.余下的口诀你会编么?先在书上84页从下边起填上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

结合板书继续往前编写其他口诀,生编写时师板书。

4.谁能介绍一下你编写的口诀,你是怎样想的?

5.观察9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思考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规律:

每相邻的两句口诀积差9。

积的十位数字是从1到9,而个位上是从9到1。

9和几相乘就等于几十减几。

每句口诀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

有几句口诀,积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课件2)

四、记忆口诀

1.让你记忆9的乘法口诀,你觉得哪句好记?

2.对口令记忆,同桌坐对,师生对。

3.猪八戒在计算5×9时,口诀忘记了,能帮他想想办法么?(课件3)

方法:一个9一个9地加,一直加到5个九、用50-5、用四九三十六再加9、用六九五十四减9。

4.其实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里,有一个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妙招,你想学么?(课件3-11)他的武器就是我们的双手。让我们试试:两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向上。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是27。

五、练习

1.学完了9的乘法口诀,我突然有了一个疑问,能帮我解答一下么?(课件12)

2.9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数字,而且还是一个吉利数字。古代的皇帝被称为九鼎之尊,官员被分为九品,其中一品大元是最大的,九品却是最小的,官员家的花圃也是按职称的大小布置。(课件13,观察一至九品大元的花园)分别用哪句口诀计算?用手势表示。

3.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课件14)而他们师徒四人此时却被困在火焰山,愿意去解救他们么?只要破解这四个魔咒就会得到铁扇公主的八蕉扇灭掉熊熊大火,有信心吗?

(1)看第一魔咒,书法(课件15)

(2)走进第二个魔咒。阅读(课件16)

(3)看铁扇公主的第三招是什么?(课件17)

(4)让我们一起努力破除第四个魔咒。(课件18)

4.用我们的智慧破解了铁扇公主的四个魔咒,解救了唐僧师徒四人,可我要考考大家,(课件19)看到12、24、18你能说出几道乘法算式。选择其中一个数说一说。

六、小结

在今天的西游之旅中,你学会了什么?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最后让我们再次问候9的乘法口诀,看板书齐读口诀。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 9×1=9

2×9=18 二九(十八) 9×2=18

3×9=27 三九(二十七) 9×3=27

4×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5×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6×9=54 六九(五十四) 9×6=54

7×9=63 七九(六十三) 9×7=63

8×9=72 八九(七十二) 9×8=72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学法;画(点子图)列(算式)编(口诀)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3―5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归纳新知的能力。

3.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关键:按学法自编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入新课

1.开火车,对口令,复习5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3.看图填空

( )个( )是( ) ( )个( )是( )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仔细观图:(课件出示图)这是我们体育课上用的乒乓球拍。你知道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吗?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

(2)数形结合:画点子(代表球拍)并写出乘法算式,试着编口诀

乘法算式:2×1=2 1×2=2 口诀是一二得二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教师随机板书

(3)编制口诀:引导学生学习下一句口诀

思考:一副乒乓球拍有两个,两副球拍有几个呢?(课件出示两副球拍)

(先画图 再列式 再编口诀)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2=4 口诀:二二得四

(4)总结学法:画(点子图)列(算式)编(口诀)

2.教学例3

(1)观察思考:(课件出示主题图)每束有几个气球?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气球,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2)指名汇报:按学法汇报。(教师板书)

模式:一画 我用点子图画了3个点,表示有1个3

二列 乘法算式 3×1=3 1×3=3

三编 乘法口诀是 一三得三

(3)引导归纳:如果有2束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束呢?(学生按画列编的方法完成三的乘法口诀)

(4)记忆口诀:采用同桌对口令方法验收。

【设计意图: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先由学生小组内编口诀,再到同桌之间,最后学生能独立编口诀。2、3的乘法口诀涉及的连加求和简单,学生又有学过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时借助实物图引出乘法算式再引出乘法口诀,可以不出现加法算式。如果学生归纳乘法口诀有困难,可以让学生结合加法算式来想。】

3.自学例4

(1)提出要求 按照画(点子图)列(算式)编(口诀) 的方法自学4的乘法口诀

(2)尝试编写 学生按学法独立完成编写4的乘法口诀。

(3)同桌交流 互说自己所编口诀。

(4)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5)发现规律 思考:4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4的口诀,说特点(有几句?都有哪个字?下一句口诀的得数都比上一句口诀的得数多4……)。

(6)独立解决:1×1=?表示1个1是1学生自编口诀:一一得一。

(7)记忆口诀 1)哪一句最好记?哪一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熟记口诀。可采用同桌互相验收口诀。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让学生获得发展。在记忆口诀环节,让学生找出规律,帮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采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游戏,启动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去说,从而熟悉1、2、3、4的每一句乘法口诀。】

三、分层练习 拓展应用

1.对口令,记口诀。验收方式:同桌对口令,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对口令练习。

2.填一填 完成口诀:一一()() ()()得四 一()得三

()()得六 三三()() 二四()()

验收方式: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注意:口诀要大写

3.听口诀写算式。三四十二、一一得一、二三的六、三三得九、一二得二

二四得八、一四得四、二二得四、四四十六、一三得三

验收方式:教师说口诀学生写乘法算式 同桌互批 个别指导

4.计算,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3×4 2×3 1×1 4×4 2×4 3×4

验收方式:指名计算说口诀 全班学生判断 纠正错因

5.实际应用:吃饭时每人需要一双筷子,4个人需要( )根筷子。

6.开放题: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眼睛?有几条腿?3只青蛙呢?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习题,既提高了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口算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团结合作、助人为乐的精神。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我们在学习有用的数学,激发学生终生学习愿望】。

四、梳理知识 总结升华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84-03

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再生,各种形式的学校课程层出不穷,令人“乱花渐欲迷人眼”!学校育人靠课程。笔者认为,学校课程门类并非越多越好,不能只做加法,还要学做减法,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是好的课程。于是,笔者把课程重组作为激活学生智慧的强力“引擎”,在数学课堂研究中着力于多个版本教材的整合,在“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3个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中,整合多个版本教材的优势资源,促优增效,努力寻找一条多中萃优的道路。

面对多个版本的教材,教师拥有充分的选择权,但也很容易出现“选择”,在兴奋之余开始出现些许疑惑和担忧,有种“想说爱你,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的感觉!《学记》中有“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的论述,北宋文学家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观点中也蕴含着由简到繁、由博到约的思想。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更是指慎取、精取。由此,本着“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的思想,笔者开始了“7的乘法口诀”一课的研究。

如何在多个版本教材中作出合理的选择,简化形式而追求本质,将看似简单的乘法口诀演绎出数学思维的精彩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脚踏实地――读教材

教材把数学知识的整体划分为一个个知识点。使得原来具有丰富内在关联的知识,变成了以“点”为单位的符号系统,而这一个个的“点”又是通过一节节课来实现的。因此,读懂教材的结构,自上而下地设计一节课,是“读教材”的重要维度。

“7的乘法口诀”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属于“数与运算”部分。先将这3个版本的教材来进行对比吧!

2.内容编排对比

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乘法口诀的教学是分成两段展开的。“乘法口诀(一)”教学的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教学的是6~9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是第八单元“表内乘法(二)”中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采用了“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教材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体现了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空间的想法。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而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这样安排,能够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此外,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记忆口诀。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苏教版教材采用的是“小九九”的形式(共45句)。“7的乘法口诀”所在的单元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在此之前,在“表内乘法(一)和表内除法(一)”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和除法,并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第六单元是以7~9的乘法口诀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7、8、9的乘法口诀,几乎都让学生自己编,教材编写的线索和“1~6的口诀”是一致的,有利于学生把学习“1~6乘法口诀”的经验迁移过来。

人教版教材采用的也是“小九九”的形式。“7的乘法口诀”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教材的编排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一套七巧板是7块,每个图案均是由7个图案拼成的;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7个图案,形成1个7,2个7,3个7……的表象,进而得出连加的结果,并用列表的形式呈F,为得出积、编制乘法口诀作好铺垫:第三个层次对照着乘法算式,明确了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是如何得来的:第四个层次根据乘法算式编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明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自然地渗透了乘法交换律。

二、多中萃优――悟教材

笔者发现,3个版本中“7的乘法口诀”都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掌握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三种教材都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从结构上弄清口诀的意义,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两个乘法算式(因数相同的除外),为今后乘法交换律做好铺垫。本节课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读懂苏教版教材、读透北师大版教材、读活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笔者开始研究本节课的最佳“配方”。

三、寻求本质――用教材

1.立足长远.影响更长久

“7的乘法口诀”处于乘法口诀学习的中间地带,结合3个版本的相同点,笔者将其定位于在理解、运用中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积累活动经验。在例题的教学中隐藏两条主线:一条是加法――乘法――乘法口诀,另一条线是从具体图式过渡到半抽象的乘法算式。再到抽象的乘法口诀,这是典型的数学化的过程。

【片段1】课前谈话,有的放矢。

师:看到数字“7”,你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星期有7天,世界上有七大洲,七巧板,葫芦娃有七兄弟,7个小矮人,钢琴上每组有7个白键,北斗七星……

【片段2】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出示用七巧板摆出的7幅作品。

师:摆1个图案需要几块板?(7块)是赘7?(1个7)1个7是多少?(7)

师:摆2个图案需要几块板?(14块)是几个7?(2个7)2个7相加是多少?(14)

……

师:刚才我们用连加计算了几个7是多少的问题。但是,7的个数越多,加法算式写起来就越麻烦。求“几个7是多少”除了用加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乘法。

师:1个7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2个7呢?……7个7呢?

(依次板书乘法算式,借助表格中的和填出乘法算式的积。)

师:看来,要想很快地算出乘积必须先编出乘法口诀。你想先编哪一句呢?口诀的前半句表示什么?后半句表示什么?自己试着编一编吧!

【片段3】巩固练习,量体裁衣。

师:你觉得哪一句最好记?你是怎样记的?哪一句不太好记?你怎样记住它呢?

记忆口诀时,笔者借鉴了“苏教版”的练习设计理念,利用计算题组,沟通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整体记忆口诀。例如,3×7+7、4×7和7×4;4×8+8、5×8和8×5。这样,口诀的记忆不再是机械记忆,而是意义记忆,记忆效果会好许多。

2.聚焦核心.理解更深刻

乘法口诀的学习承载着对中国古代数学文明的传承,乘法口诀的学习看似简淡,其背后其实展现的是精彩的数学思维。乘法口诀的结构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教学中非常强调乘法口诀的前半句表示什么,后半句表示什么。有了结构的对应,为学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提供了模版,也为后续乘法口诀的学习提供了模型和方法。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口诀 实践 起点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57-01

生活中我们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概率实在是很高,小到买卖东西的计算大到项目工程的核对无不用到乘法口诀。打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发现乘法教学编排上的“凌乱”,对乘法口诀部分内容的编排感到不解。编者为什么要打乱顺序,这凌乱的教学内容后面隐藏怎样的编排意图?同样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进一步学习和分析后,才明白这样的编排是编者匠心独具的结果。

先教“5”的乘法口诀,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为小孩子在数数游戏时,通常五个五个数,并且数得的结果总是整百整十。“2和3的口诀”在计算时,乘积都不超过十,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所以安排在“5”的乘法口诀之后。“4”和“6”的乘法口诀是本段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4”的部分安排了摆正方形的数学活动,并设计了相应的连加计算,为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口诀打基础。“6的乘法口诀”由于有了2——5的基础,学生对口诀是怎样来的,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以及口诀的构成等有一定的了解……以上是我的一些理解,但理解过后在教学中新疑问又产生了。这一节节课内容似乎简单?有些重复和雷同的课该如何上?教师教学会乏味么?学生学起来会枯燥么?一串的疑问使我拿起了书重新备课也记录下了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

1 课堂连接发现起点

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往往从例题引入,师问生:“几块三角形能拼出一条鱼,你可以用一句口诀表示它一共的块数么?”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学生脱口而出:“一六得六”甚者有学生说“老师,6的口诀我全会背了”……是的,在教师没教口诀时部分学生已经会背1到9的口诀了,甚至还会用口诀来做乘法算式题。在课堂学习时这些学生觉得学习口诀的枯燥,其实他们对口诀的意思又了解多少呢?站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殊不知这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也会大打折扣。

2 新的实践挖掘深度

2.1 找准起点需要前测

基于上述的现象考虑学生起点,挖掘教学深度。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呢?那就是进行教学前测。如果说估计猜测起点中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种内在思考,那么要想真正把握学生学习起点不能仅仅依靠经验,必须借助外在的教学行动来实现----即教学前测。于是我就对全班44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问题1:你知道6的乘法口诀么?请写下来。

问题2:你知道6×5的口诀么?

问题3:你知道“三六十八”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思吗?

问题4:请你计算2×6= 6×5= 6×6=

通过前测发现学生中有近30人对6的乘法口诀都有所了解,但同时发现学生对口诀含义不是很理解。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把目标定为:其一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6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其二培养学生在记忆中练习口诀,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为:知道每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2 深度了解需要课堂实践

根据前测已定得目标,我对教学进行了再设计并实践于课堂。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1到5的口诀了对于前面得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生:我会本口诀。我会用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我还会……(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表现自己)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那6的口诀中有哪几句?请你试着写下来。学生开始尝试。师:你能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口诀的含义吗?请你选择其中的连续两句来研究。学生动起来教师巡视发现很多新奇。师:你能说说你研究的两句口诀的意思吗?生:2表示2条鱼,6表示一条鱼需要6个三角形,12表示一共需要12个三角形。……师:那谁来说说“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生:第一个6表示有6条鱼,第二个6表示有6个三角形,36表示一共有36个三角形……还可以说……短短的35分钟转瞬即逝,学生还沉浸在学习的气氛中,学生一次一次的自主探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起点教学的“其它思考”

“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保证教学有效地前提”,这一点很多教师都知道但真正落实并非易事,作为教师我们难道不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么?

思考一:在起点教学中,课堂上比较流行的是:在课的引入部分提出,“你对什么什么已经有哪些认识”或“对什么什么于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等等引导语。难道起点教学只要用这句话就可以解决吗?其实,起点教学是课堂上整个新知学习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不是在引入部分用这一句话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如果从“扎实有效”的课堂角度看,我觉得让学生做几道复习题,学生参与面更广,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

思考二:因为在课堂中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毕竟只能了解部分学生的学习起点,不能以点带面代表整体学生的起点水平,所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重要的方法是在课前进行问卷、谈话等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虽然学生的“已知”是不可估量的,也是无法全面预设的,但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比较胸有成竹地掌握学生的学情,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设,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体现“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从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们得到了启示,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揣摩学习对象。勿将学生的已有认知在课堂上的精彩展示替代了“数学化”过程,也不能无视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水平”和“情感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剖析;分层;立体;全面;口诀;心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64-01

乘法口诀的教学有三个问题值得反思:一是目标起点低,无法有效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是发挥空间小,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机械记忆,没有独立思考和理解消化的余地;三是重点定位不准,将口诀记忆作为主要目标,忽视了运用。

一、解析教材,分步推展

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情况来看,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几个相同加数连加”“10以内简单的不进位乘法”等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口诀的思维形成经过,还是对口诀内涵的把握,直接认知经验已经形成。根据记忆心理学说,记忆单元的大小受个人经验的影响显著,记忆的容量和效率可以由组块决定,而组块与认知加工深度有关。关注口诀产生、理解意义的过程是对记忆编码的加工;体会并揣摩“乘法口诀”与“10以内两数相乘”的内在逻辑关系,实际上是强化记忆效果。学生在复述“10以内两数相乘”的经验材料时,首先要理解其基本含义,借助经验,通过分析综合把握材料特征与口诀的关系,然后纳入认知结构。根据记忆材料在记忆质量方面的变化趋势,具体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1:将口诀的编创行为视为一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知识自主建构的有效途径。

层次2:让学生接受数学建模思想的洗礼。凭借经验重构的认知需要同时具备完整性与合理性。重构的概念比起原先由具体个案的单一刺激而得到的更完整、更系统。

层次3:将口诀的背记与应用巧妙结合起来。和概念的文字描述相反,概念的理解只有在具体应用中才能丰富文字材料中没有的细节,使记忆更牢固,更接近概念本质,再次应用时,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向。因此,口诀应用得越广泛,记忆就越牢靠。

二、三维构建,全面设计

从上述分析不难得出,理解是背诵的基本前提。在导引学生对含义做到“心领神会”的同时,要让学生清醒认识到它对于以后除法运算的重要性。启示学生建构三维结构的“乘法口诀”模型,是教学目标中的核心。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务必对口诀的来龙去脉烂熟于心,对其原理做到心中有数,且能体会口诀蕴含的解题思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方面的学习活动。

活动1:编制口诀,接触乘法口诀表。从心理学上讲,明显的感觉需要刺激物达到一定强度,感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刺激源的持续作用也能增强感觉的灵敏度。口诀表作为刺激源,可以增加学生对口诀意义直观感觉的适应性,经过一定的时间,学生会适应乘法口诀的指挥,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口诀。

活动2:移开乘法口诀表,讲述口诀的意义。根据感觉心理学,在刺激口诀表源消失后,学生对口诀表会有“感觉后象”。让学生复述口诀的意义,可以让“感觉后象”保持在正方向上。

活动3: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教学原则之一,口诀应用正是将口诀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契机。教师可构建“九九乘法口诀表”的数学模型,启发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应激性反射弧训练。在学生完成各种速算演练后,出示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迅速表述乘法算式并及时口算出结果。

例如,当学生列出正确算式2×6后,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的时候你用到了哪句口诀?”在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问:“除了上面这个算式之外,你还能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让它们同样符合图意吗?”若有学生列出3×4或4×3,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还可以这样列式?”“计算的时候又用到哪句口诀?”

有明确的提问目的,有相对精确的参考范围,有节奏、有逻辑地追问,能够维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刺激学生思考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操练口诀,建构心诀

建构心诀,就是要突出技能用过程中的生成性,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是各类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要求。技能的掌握,仅仅依靠模仿与训练是不足取的,因此建构心诀是非常必要的。建构心诀在三个方面体现得比较具体:一是经历口诀形成的过程,即“从具体到抽象,从实例到原理,从个案到全局”的过程;二是深刻领会口诀意义的理解需要回归理性思考;三是会用口诀解决相应的乘法运算问题。三者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要特别重视提炼口诀。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情景,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1―5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想学习6的乘法口诀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吧!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题:6的乘法口诀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昨天,小明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正想出去找同伴玩,突然想起老师叫我们回家预习明天的新课《6的乘法口诀》,他连忙拿出学具,找出6个就摆起图案来了。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例,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

小明又从学具里拿出6个,摆出了图案……

(教师用多媒体逐个出示图例,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伴合作整理、探索知识。然后,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师生对口练习。)

板书:

6×1=6 一六得六 1×6=6 6×2=12 二六十二 2×6=12

6×3=18 三六十八 3×6=18

6×4=24 四六二十四 4×6=24

6×5=30 五六三十 5×6=30

6×6=36 六六三十六

三、巩固练习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后,再写出乘法算式。

五六( )三六( ) ( )六二十四

2.勇夺红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6×4=6×3=6×2=5×6=

6×5=6+6=6×6=6×2+6= 6×5+6=

3.填一填,请你在里填上“+”、“-”、“×”。

62=12 64=24 36=9 65=1 66=36

46=10

4.比一比,请你在里填入“>”、“<” 、“=”。

3×66+6+6 4×66+4 4×36×2 6+66×6

四、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基础,并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主要抓住情景链和知识链进行设计。情景链以故事为线索,通过三角形个数的变化探讨6的乘法口诀,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知识链主要有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口算,应用等。策略上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讨交流等方法。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创设情景,激励学习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在这堂课我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趣味性的故事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学习

学生的问题意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情境图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并熟记2至5的乘法口诀,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他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2.前面学生已经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里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探讨6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自己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给教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创新练习,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