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的作文范例6篇

关于家庭的作文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1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家是一个地方,在一日之中,我们的胃得到满足的三餐;而我们的心灵却得到千百次的满足,有家的感觉真好!师生情有被遗忘的时候,朋友有被离弃的时候,但家的温暖却是摆脱不掉,也无法让你推辞的关爱。

我,一个傲慢又平凡的女孩,却拥有一个不平凡的家庭。物质的需求我比谁想受的都要多,但友情的差错却是接连不断,是家庭的温馨弥补我心灵的创伤。

那次,我在学校里和X同学吵架了,心里窝了一肚子的火,一回到家,我便大吼大叫:“妈妈,你怎么又做这个菜,我不是说过不喜欢吃了吗?爸爸,别看这个频道,有什么意思?咳,又把这东西放这,挡死害了,快拿走!”爸,妈没说什么,只是看着我,照做了。等我发泄完后,爸妈异口同声的问我:好了吗?开饭了。当时我幸福极了,也陷入自我责备中,爸妈看出了问题,问了我几句,并使我走出了那的旋涡,找回了快乐。

家的感觉温暖吗?百倍的严厉藏着百倍的辛酸。情人的爱可以冷却,丈夫可以厌恶妻子,但家庭给的温暖却是永恒不变的,它不存在利益关系,不掺水分。我忍不住说一声:“有家真好!”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工作-家庭关系;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多层次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0-0117-04

1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幸福中国”、“和谐社会”要求“全面协调”、“统筹兼顾”。良好的工作与家庭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近年来“用工荒”与日俱增,劳动力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一再提高工资待遇,承诺各种家庭友好福利待遇,实施家庭友好计划。由于各种福利措施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且如果不能体现组织层面上的信念、规范和价值观,反而于事无补。如何从“心”里真正吸引、留住和用好人力资源?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是行之有效而又不易模仿的管理思路,可深层次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建立支持性的组织环境[1]。通过全方位转变企业内部制度、决策程序、组织规则等组织体系和灌输企业推崇的价值观等文化元素,让员工普遍感受到企业的关心与帮助[2]。但实施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效果却长期以来受到质疑[3,4]。家庭友好指数Family Friendly Index是把企业政策和程序与基准标准相比较,只能反映制度变化,在实证研究中也很少得到应用。以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不同单一或多个方面的积极效果,但对于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实施效果的系统性探索却比较少[5]。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建设必须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导向,评估员工工作家庭关系改善对组织绩效提高和企业声誉提升等组织目标的影响,检验建立前后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变化等员工个人层面的实施效果,考虑组织文化建设与转型的投入与风险。基于德国、法国等国的家庭友好文化建设经验和成效,欧洲社会资本协会(European Institute of Social Capital, EISC)近几年专门提出了“Work & Life Balance” Certification的企业认证服务。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建设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和梳理以往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归纳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的作用机理,探讨实施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在员工、企业、市场、财务等多方面的预期影响,构建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衡量的多层次指标体系。

2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本质与研究进展

2.1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内涵及构成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研究最早来自于探索企业应对员工工作家庭的人力资源策略。企业内部非正式的工作环境,往往比正式组织支持对工作-家庭关系影响更显著[1],必须重构组织文化,才能最终应对工作-家庭挑战[6]。

由于所依据的理论不同,研究人员之间对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Thomas等提出,支持家庭的工作环境(family-supportive work environment)由“支持性的家庭友好计划”和“支持家庭的管理层”组成,代表了组织为帮助员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所作出的努力[7]。Thompson等提出的“工作-家庭文化” (work-family culture)分为3个维度:组织对员工花在工作、家庭中的时间和要求,预期、感知到的采用家庭友好计划或者把时间投入家庭责任将会对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管理者对员工家庭责任的支持和敏感性[8]。Allen提出了“家庭支持型组织的感知”(family-supportive organization perceptions, FSOP)[9]。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是从组织战略高度,推进内部制度、决策程序、组织规则等组织体系的全方位转变,灌输价值观等文化元素,引导员工心理与行为[2,9]。

2.2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研究

虽然一些研究验证了家庭友好组织文化能带来期望的、积极的工作结果[10,11],但也有研究表明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积极工作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12],甚至不能带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结果[13]。Goff等和Kossek等发现:提供小孩看顾服务与降低员工缺勤之间不存在关系[14,15]。Baltes等的元分析却发现,灵活工作时间与工作满意感和缺勤有关,对缺勤影响最大[16]。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的研究比较零散,很少观察组织层面的改变、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

3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多层次影响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支持理论,家庭友好性的工作环境支持将带来更积极的工作结果 [17]。当组织关心、善待员工时,员工也会在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现,尽力帮助组织达成目标。当组织提供家庭友好计划或福利,员工会通过与这些福利相一致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来进行回馈[17]。Allen指出:家庭友好的组织文化缓解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增进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促进[8]。工作-家庭文化是家庭友好计划有效性和可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对于正式的组织政策和管理措施,非正式的家庭友好组织实践和文化建设与工作-家庭促进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员工的工作-家庭需要提供了更灵活的情感反馈,员工也感知到管理层对于他们工作家庭需要的支持,促进工作-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组织承诺和满意度,降低离职意向,最终影响企业绩效、市场表现和财务成果。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从员工绩效、组织绩效、市场绩效及财务绩效四个层面进行系统评估,关注其互动关系(见图1)。第一,家庭友好组织文化通过家庭友好实践,体现尊重和支持员工平衡工作-家庭需要的内在基本假设、信念及价值观。组织对员工花在工作和家庭职责上的时间有合理要求和预期。员工感知的使用家庭友好计划或将时间投入家庭职责不会对职业生涯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管理者对员工履行家庭职责的支持和敏感性。

第二,家庭友好计划因为缺乏管理层的支持和非正式的环境支持,而阻碍员工使用家庭友好福利计划。家庭友好组织文化代表了企业内在假设、行为信念和价值观,从根本上影响员工行为及态度,促进组织真正向“家庭友好型”转变,将家庭友好计划作为外在表现融入家庭友好组织之中。

第三,从个体、组织及顾客三个行为主体中收集数据,立体评价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实际效果。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的可信度取决于数据的全面性、科学性。如果只从个体的角度进行评估,就难以衡量文化变革给组织带来的实际效果,不符合企业经营哲学;如果忽略员工或顾客等第三方的评估,“友好”便无从说起,因为“文化友好”与否取决于员工和顾客的实际感知。

第四,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情感承诺等结果变量的作用有直接和间接效应。文化是一种复杂的作用力,由其外在的家庭友好组织政策等直接作用于预期的结果变量,但更多的是由员工对组织时间要求和预期、管理层支持、职业生涯结果等,先影响工作-家庭关系和员工的控制感知,进而与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结果相关联。

第五,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效果应延伸到市场绩效,最终体现在财务绩效。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的评估应是全方位的,这也是由文化辐射范围广的特质所决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考虑到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各方的积极影响,全面评估实际作用效果。

第六,性别、职位、婚姻状况、家庭负担等变量调节着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控制感等心理因素。

4多层次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是复杂的系统,要遵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兼顾、可行性、完备性、独立性和数量适宜等原则,通过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来刻画家庭友好文化的全面效果(见表1)。表1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评估内容或方法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员工绩效层面(评估员工的个人感知)组织绩效层面(管理层评估员工绩效)市场绩效层面(市场评估组织绩效)财务绩效层面(相关成本效益评估)工作满意感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喜欢程度家庭生活满意感员工对婚姻、子女照顾等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组织承诺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依恋、认同感和投入度离职意向员工在多种具体情况下(如其他企业提高薪酬、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提高职位等等)将离开企业的意愿的自我评估心理压力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心理紧张感、沮丧感、工作压力感及由此引发的身体不适状况的程度缺勤率变化来自人力资源部门的纵向数据离职率变化来自人力资源部门的纵向数据任务绩效管理层对员工完成组织期望的工作任务职责程度及效率的评价关系绩效管理层对其下属在人际互助及工作自主努力度两个方面表现的评价顾客满意感根据企业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特点,选取合适时间间隔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或随机访谈顾客保持率通过销售部门收集的重购率、投诉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品牌形象与声誉可在求职者(如应届毕业生)和消费者两个群体中进行,主要评估企业在相应群体中的家庭文化友好程度感知形象净利润来自企业财务部的纵向数据利润增长率来自企业财务部的纵向数据相关成本费用利润率根据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统计的相关数据,分析与家庭友好文化建设相关的成本费用与利润增长的关系4.1科学确定指标权重

科学确定指标权重是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量化评估的关键。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一类倾向于客观方法,另一类倾向于主观判断(如神经网络算法及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指标的权重应将主观判断与客观依据相结合,根据相关指标量表设计AHP问卷,然后兼用德尔菲咨询法整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见,通过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最后确定指标权重。

4.2具体企业具体分析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权重的确定,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的侧重点有所改变。不同企业管理层所期望的效果是不一致的,除了财务绩效外,服务型企业更关注顾客关系等市场绩效结果,而制造业企业更关注员工的任务绩效结果,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要充分利用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并考虑企业的目标。每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包含一些新颖或特别的政策、计划或服务,关于家庭友好组织计划可用性的衡量设计就应有所不同。

4.3指标的量化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是无形的管理工具,其效果测量的有形化显得十分关键。要设计科学、实用、可行的量表,确保测量的有效性,降低测量的理解难度。汇总统计相关数据时,就可以根据调研结果和相应指标的权重得出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指数。

4.4纵向与横向对比相结合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影响也是潜移默化,其效果的衡量就要考虑到时间因素。通过对同一企业实施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效果进行纵断式跟踪,才能更清晰地展示长期效果。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相互借鉴经验,有利于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发展与企业劳资关系、管理绩效的改善。

5管理应用

5.1构建和完善家庭友好组织文化

从设计家庭友好组织计划,到计划的沟通、传递、执行,都需要有潜在的、统一的企业文化内涵、信念和假设作为精神根基,有相应的组织系统支持作保障,形成整个企业的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氛围[18,19]。需要专门、独立的人员或部门负责完善家庭友好文化的监督、评估机制,使员工真正享受到企业战略发展的福利、服务和政策。只有建立这种独立于直线职能管理层的支持系统,才能有效保证“文化友好”,而非象征意义的“政策友好”,使员工对于“家庭友好”的感知更为真实、具体、可控。

5.2至上而下的配合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的评估涉及到企业各部门、各层级人员的支持。员工感知及绩效的评估要求员工能自主、独立、有效地反馈企业家庭友好政策及自身的福利状况;企业绩效需要客观、公正地对员工各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估;市场绩效的评估有赖于与顾客的有效互动沟通,及时反馈和整理相关信息;财务绩效的衡量要求财务部门对企业运营状况和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构建中的成本、费用、效益进行科学准确的计量。只有实现各部门的“无缝配合”,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才能逐渐成熟,成为日常管理工具,“文化友好”才能变为“企业惯性”。

5.3定期定量追踪

企业应在一定周期间隔(如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工作,并由专门的支持系统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应在整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进行全面沟通并得到管理层的反馈意见,明确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解决。注意全面收集数据,将定期评估和量化评估结合起来。

5.4积极的反馈调整机制

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估结果,可以让企业全面了解员工、市场、财务和组织各方面的实际表现,及时对症下药,调整组织策略,不断缩小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员工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调整家庭友好政策的内容、管理层的态度、组织文化的倾向来缓解;组织层面的问题则应进一步追溯到员工层面上,找出员工退缩行为和消极态度的深层原因;财务层面的问题说明建立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时没有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可以根据员工“感知的家庭友好计划的可用性”这一项目的评估结果对组织政策进行调整,设计出更加符合企业及员工实际情况的家庭友好战略计划。

参考文献:

[1]Thompson Cynthia A, Beauvais Laura L, Lyness Karen S. When Work-family Benefits are not Enough: The Influence of Work-family Culture on Benefit Utilization, Organizational Attachment, and Work-family Conflict[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9, 54(3):392-415.

[2]Harris Lloyd C, Ogbonna 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Management-espouse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ontrol[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1, 64(5): 437-445.

[3]Judge Timothy A, Boudreau John W, Bretz Robert D. Job and Life Attitudes of Male Executive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4, 79(5): 767-782.

[4]Brough P O'Driscoll, Michael P Kalliath, Thomas J. The Ability of “Family Friendly”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to Predict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Job and Family Satisfaction[J]. Stress and Health, 2005, 21(4):223-234.

[5]Galinsky E, Bond James T, Friedman Dana E. The Role of Employers in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Employed Parents[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96, 52(3):111-136.

[6]Lewis S. Restructuring Workplace Cultures: The Ultimate Work-family Challenge?[J]. Gender 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0, 25(5):355-365.

[7]Thomas Linda T, Ganster Daniel C. Impact of Family-supportive Work Variables o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Strain: A Contro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5, 80(1): 6-15.

[8]Allen Tammy D. Family-supportive Work Environment: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Perception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1, 58(3):414-435.

[9]Thompson Cynthia A, Jahn Eileen W, Kopelman Richard E, et al.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Family Support: A Longitudinal and Multilevel Analysis[J]. 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 2004, 16(4):545-565.

[10]Bragger Jennifer D, Rodriguez-Srednicki O, Kutcher Eugene J, et al. Work-family Conflict, Work-family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mong Teachers [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5, 20(2): 303-324.

[11]Eisenberger R, Fasolo P, Davis-LaMastro V.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Employee Diligence, Commitment, and Innov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0, 75(1): 51-59.

[12]Stinglhamber F, Vandenberghe C. Organizations and Supervisors as Sources of Support and Targets of Commitment: A Longitudinal Study[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3, 24(3): 251-270.

[13]Cropanzano R, Howes John C, Grandey Alicia A,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nd Support to Work Behaviors, Attitudes, and Stress [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7, 18(2): 159-180.

[14]Goff Stephen J, Mount K, Jamison Rosemary L. Employer Supported Child Care,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Absenteeism: A Field Study[J]. Personnel Psychology, 1990, 43(4):793-809.

[15]Kossek Ellen E, Nichol V. The Effects of On-site Child Care on Employee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J]. Personnel Psychology, 1992, 45(3):485-509.

[16]Baltes Boris B, Briggs Thomas E, Huff Joseph W. Flexible and Compressed Workweek Schedules: A Meta-analysis of Their Effects on Work-related Criteria[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9, 84(4):496-513.

[17]高居红, 张建卫, 刘玉新. 家庭友好计划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1(2):30-35.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3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这些年来我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部署文明家庭创建工作。

近年来,我市的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正如市妇联黄蕾副主席总结的那样,能够紧紧围绕市委、市府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作为促进和谐嘉兴建设的基础工程,从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手,组织动员广大家庭投身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创建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强化建设理念、拓展活动载体、服务家庭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扎实推进,使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获得了新的发展。刚才,我们表彰的先进文明特色家庭和集体是我市文明家庭中的模范实践者和工作推动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型和表率!桐乡市、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武原镇交流了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的文明,就没有社会的文明,就没有城市的文明。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关键之年。新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家庭美德知晓率等测评标准,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就切实做好我市的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围绕大局、立足长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基础。没有家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没有家庭的和睦及家庭新风的倡扬,也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全局高度,更加充分地认识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精神的客观需要。党的*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对文明创建和文明家庭建设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等,这些要求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进一步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全面领会、正确把握*关于文明创建和文明家庭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各项部署,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客观需要。

(二)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具活力的基本单元,因而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建设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2008年全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提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工作目标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家庭和谐程度和幸福指数”。当前,只有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努力营造尊老爱幼、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邻里关系,整洁舒适、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保护自然、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文明幸福程度,才能有效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热情,才能心情舒畅、满怀激情地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就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文明家庭就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提高广大家庭成员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素质和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三)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需要。文明家庭创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工作,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需要。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在市文明委全体成员会议暨“五城联创”工作表彰推进大会上,提出我市新一轮的“五城联创”的工作目标,明确提出我市要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前,我市正全力以赴争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应该说条件具备、适得其时,但同时也面临更加紧迫的创建任务和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这必然要求我们扎实开展好包括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内的各项创建活动,切实完成承担的各项任务。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一定要在规范运作、完善管理、提升品牌、达到比例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不仅确保不丢分,更要力争多加分,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做好基础性工作。要把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推上中国文明网,充分展示我市和谐文明家庭风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辉添彩、多作贡献。

二、突出主题,抓好结合,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各项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要按照党的*关于和谐创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顺应家庭发展变化的趋势,突出和谐这个主题,把和谐家庭建设作为文明家庭创建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建设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要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统领、整合创建资源,理顺评创关系。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提高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这个目的能否达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参与程度。近年来,我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尊重家庭意愿,从家庭的实际出发,从家庭成员能参与、能受益的事情做起,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并结合实际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节约型家庭、无毒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今年,市文明办、市妇联进一步加强对家庭文明建设内容、资源的统筹和整合,将各类涉及到家庭的评选项目统一纳入文明家庭创评之中,实行共创、共评、共享、共管,形成以平安创建为基础、特色创建为抓手、文明和谐为目标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体系。各地要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嘉兴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工作意见》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理顺评创关系、规范创建程序,推动我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有序深入开展。

(二)要以特色家庭创建为平台,突出工作重点,营造文明和谐家园。各地在创建工作中要认真分析新形势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树立品牌、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继续以特色家庭创建为平台,大力营造文明和谐家园。要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帮助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要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部署,深入开展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等创建活动,实施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提高家庭环保意识,引导家庭环保实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从党风廉政建设的大局出发,以构筑家庭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为目标,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教育的长效机制。围绕“平安嘉兴”建设总体部署,以社区和农村的“平安家庭”创建为重点,以保障家庭平安的工作网络为依托,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家庭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基础作用。

(三)要以家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创建氛围,提升家庭成员素质。和谐文化是全社会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精神源泉。近年来,我市各级组织开展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家庭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家庭成员在主动参与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各地要继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依托家庭文化节、睦邻节、美德在农家等品牌优势,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托基层文体团队、家庭志愿者等队伍优势,组织开展家庭文化体育活动;依托家庭文化示范户、镇报村报等阵地优势,开展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同时,要围绕北京奥运开展“迎奥运展风采”等活动,把奥运知识、文明礼仪及家庭教育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这段时间,要与中央文明委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高潮!

三、齐抓共管、整合资源,为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民生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最终作用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建设和文化繁荣,最终都要反映在人民群众的家庭生活中。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领导,营造有利于家庭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形成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新态势。各级文明委要继续加强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领导。要结合实际制定和部署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研究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把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到为广大家庭提高素质、改善生活、促进和谐上。各级协调小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做到组织人员到位、工作任务到位。要加大对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力度,确保评创工作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协调小组要继续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作共赢,切实形成各级文明委领导、文明办牵头、妇联主抓、各方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强大声势和合力,真正使我市的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做到城乡联动、条块结合,部门各司其职,思想政治工作联抓、文体宣传活动联搞、评创活动联动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

(二)整合资源、分工合作,形成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新格局。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密切联系、加强协作,充分整合资源、扩大合作基础,凝聚各方有利于文明家庭建设工作发展的力量,全面推进文明家庭建设工作。各级文明办要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有效利用文明评创体系优势,大力加强组织协调力度,建立健全组织协调网络,把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真正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中去,推动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各级妇联要认真履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牵头单位的职责,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在家庭领域的工作优势和工作经验,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加强分类指导,使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常抓常新,永葆生机和活力。各相关单位要继续保持发挥优势、齐抓共管的好传统、好作风,找准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与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结合点,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协作共嬴。要善于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的交流沟通、示范展示、总结宣传的功能,大力宣传我市的文明家庭创建成果。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家庭教育;政策发展;政策建设

一、家庭教育政策的概念和相关文献简述

中华民族具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名士留下了家庭教育故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学逐渐兴盛,弥补了官学的不足,成为我国家庭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家庭教育思想。隋唐和宋元时期,李世民、赵匡胤、完颜雍等帝王睿智的家庭教育给人启迪,韩愈、杜甫、苏轼等文学大家的家教诗文留传至今,还有司马光、袁采等的家庭教育思想,反映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明清时期的家庭教育中充斥着浓重的伦理道德说教色彩,一些家族出现了家书等家庭教育实践形式,同时经世致用的家庭教育思想为不少学者所青睐。受到新思潮洗礼的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新的教育制度、全人教育、家庭与学校联络(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等思想内容,这些对新中国家庭教育的传承、建设和发展,对于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的继承、改造和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古代和近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家庭教育没有纳入到国家的教育体制,而是属于私人领域的事务,基本上由祖传经验和族长、家长决定。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不仅受到家长的重视,而且受到各类组织,尤其是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逐渐成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事业。为了推动这一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政策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褚宏启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党与国家机关制定与颁布的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一切价值规范与行为准则的总称”[1]。可以把家庭教育政策归为公共政策的一种,但是家庭教育政策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政策,这是由于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私人性、非制度性等特点和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决定的。同样,也不能把家庭教育政策简单地归为家庭政策的一部分,因为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家庭被当作纯粹的私人领域。这里,姑且把家庭教育政策界定为国家有关领导机构对于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管理措施。

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实践研究成果,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对政策法规文本的解读。从80年代到现在,中央或有关部委家庭教育政策文件前后,多有相关部门领导人撰写文章,说明政策的来龙去脉和重要要求,或请学者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甚或报刊编辑记者对政策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加以说明。如全国妇联和教育部等中央七部门颁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后,杨雄等编写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解读》一书。

二是对家庭教育重大问题的分析和政策建议。许多专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入实际研究我国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探索家庭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原则、方法和策略,提出了改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建议。如2012年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课题组发表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的报告,提出了办好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管好家庭教育工作等建议。

三是分析国内外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通过对国外、海外或者我国地方制定家庭教育政策的情况介绍,论述家庭教育政策的内容和要求,揭示我国家庭教育政策建设的方向和措施,如和建花的《法国、美国和日本家庭教育支持政策考察》。

二、我国家庭教育政策发展过程的分析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家庭教育政策

新中成立后,我国在历经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同时,参照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明确了家庭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1963年,经过修订,以中共中央名义颁布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继续要求中小学开展家长工作、推进家校合作。但是,直到20世纪70、80年代,设立家长委员会的学校并不多,设立的多数也未能正常开展家长工作。

新中国初建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表达了对家庭教育的关心。如1953年,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上指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参观、访问、课外劳动、看电影、讲故事、谈话等方法,引导少年儿童尊重建设者的劳动和劳动中的创造,从小立志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但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解放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教育缺乏研究和继承,广大家长无法读到反映中华文明的优秀家庭教育书籍。受到当时社会政治形势和思想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拼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忽视了家庭生活质量,顾不上对子女进行基本的家庭教育,多数家庭的子女教育处于自发状态。学校的家长工作主要着眼点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家长工作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到了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家庭教育传统受到无端批判,干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陷入一定危机,青少年的成长受到一定影响。

总结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政策建设情况有三个特点。第一,教育部和中央有关文件提出了在中小学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要求,但是没有很好地得到贯彻执行,只有部分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习班;第二,中央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出发号召搞好家庭教育,、等领导人身体力行地培养子女的思想品德,等领导在一些会议上要求干部带头教育好子女;第三,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是政治运动连接不断,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有一定的误解和批判,相当多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处于自发状态,教育思想与学生成长需求不适应。

2.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的家庭教育政策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面对前期大量的失足青少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和方针政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981年5月,中共中央以中发〔1981〕19文件向各省市自治区转发全国妇联党组《关于两个会议情况及1981年妇联工作要点的报告》,转发通知有“帮助家长加强和改进对子女的教育,关心和培养从事儿童和少年工作的人员”的导语。许多地方妇联和教育局在教育专家和大众媒体的支持下,开展了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大讨论,提出了教育独生子女的若干对策。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49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在《宪法》里设置父母家庭教育责任的条款,凸显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从第8条到第12条具体说明了家长的权利义务,如第10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等。1992年以国务院名义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起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这是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首次颁布的家庭教育政策,标志着政府开始主导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至此,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都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既指明了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又对搞好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受到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和中小学校的欢迎。200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文的第五部分强调:“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这是中共中央文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家庭教育工作做出指示,在家庭教育工作目标、原则、方法等议题上有新的要求,特别强调了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紧接着、教育部又颁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这些文件表明,党中央对于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德育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清晰的,文件要求也非常具体和有针对性。

总结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政策建设情况有三个特点。一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先后多次加强和改进我国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和家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做出规范,使家庭教育工作者有了开展工作的方向;二是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中央文明办等部委会多次下发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规划、家庭教育评估指标等文件,并对先前文件的内容有所修订,使得家庭教育工作发展到有规可依的阶段;三是家庭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妇联组织和教育行政等中央部委有合作也有分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性不足,使得不少家庭教育政策无法贯彻到基层,造成家庭教育工作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

3.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最新发展

2010年是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年初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关工委联合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这份文件是在总结多年来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制定的国家层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大纲》在指导原则、指导内容、指导形式等方面遵循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儿童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按照新婚期及孕期的家庭教育指导、0~3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直至16~18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特殊儿童和特殊家庭及灾害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年龄顺序具体列出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要求,是全国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和家庭教育工作人员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依据。《大纲》受到各级妇联、教育行政和中小学的热烈欢迎,但是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和家庭教育工作人员暨广大家长自觉学习和贯彻的情况不尽人意。

2012年3月,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委联合《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在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全国家庭教育工作成就的同时,指出了新的五年期间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完善基本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提升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和指导服务水平,建立与社会管理创新相适应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家庭教育相关法律政策制度,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这份文件,对未来五年的家庭教育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

2015年5月,国务院参事室邀请全国部分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和有成就的实际工作者,举行家庭教育形势和对策研讨会,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务院智囊机构首次就家庭教育工作举办高层会议。同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这是在中共十以来贯彻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深入调研最新家庭教育现状基础上的,文件在阐述了充分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之后,说明了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四大措施:一是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二是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三是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四是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总结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政策建设情况有四个特点。一是家庭教育政策建设的步伐显著加快,2010年至2015年6年时间,中央和有关部委家庭教育方面的C耪策5部,另有中央和部委其他多部文件里有家庭教育条款;二是教育部在制定和颁发家庭教育政策文件中的作用加强,教育部不仅参与了家庭教育政策的制定,而且单独制定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三是初步形成了多个文件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家庭教育政策体系,对于各个家庭教育工作主体职责的界定,对家庭教育工作目标和内容的规划,以及对家长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责任、家庭教育工作机构责任都有明确要求;四是家庭教育政策建设与家庭教育法规建设同步,2011年全国妇联决定将家庭教育的立法作为工作要点之一,妇联、教育部等组织专家团队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工作,并向社会公布,2016年已经接近完成。

三、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政策建设的思考

经过建国以来的曲折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已经初具规模,在数量上可以基本满足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家庭的需要。与此相关,家庭教育政策建设步伐加快,新出台和修订的文件覆盖了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领域。但是,家庭教育政策的制订,尤其是执行过程比较困难,妨碍了家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在底层群众家庭中家庭教育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如前述所,家庭教育政策对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取代的,当前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家庭教育政策的建设。

一是把家庭教育事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颇,至今一些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把包括家庭教育、家庭伦理、家庭生活等“家庭”事务统统视作私人领域的事务,忽略了它的公共性、民族性、基础性,缺乏对这些家庭事务的有效管理和指导,无法约束和引导,以致家庭教育误区多多。2009年,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骆风曾致信总理,希望政府要像抓计划生育那样抓好家庭教育,温总理亲笔批示给刘延东同志和教育部领导,要求给予重视。家庭教育政策一定要明确家庭教育工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各级政府应当从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保障。

二是要确保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家长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家长素质的基本途径。多年来各地上报的家长学校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不断创新,但实际上我国家长学校整体上的质量却在降低、作假虚化情况相当严重。2015年教育部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对家长学校的要求: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其实,只要从政策上规定中小学幼儿园第一责任人对家长学校的责任、拨付经费的数量和方式、评估考核的方式,就能改变目前不利的情况。

三是设置相应的家庭教育政府管理机构。现阶段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尚未成熟的社会公共事业,只有中央党政部门才能承担起推进全国家庭教育的重任,单靠中央某一行政机构,尤其是社团性质的机构是无力负责的。建议在中央充分发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因其原来负责家庭教育的职能而扩建为国务院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办公厅或教育部等政府机构内,统管全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建议国家教育部设立由部领导挂帅,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教育部关工委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家长学校的经验,调研解决家长学校办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5

一、 工会女工组织参与家庭文化建设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

第一,女工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是每个职工的后勤部,其文明程度和稳定与否,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发展,而且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家庭的有效途径。工会十五大要求我们要善于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我们理解,紧紧围绕经济这个中心,团结动员工人阶级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这是大局;同样,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进而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去引导、影响全社会,这也是大局。在这两方面的建设中,家庭都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家庭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是最有觉悟,政治上最靠的住的家庭,理所当然的能够在社会主义家庭建设中发挥主导和骨干作用。因此,女工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阶级责任,而且一定能做好应当做这项工作。

第二,当前职工家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引起工会女职工组织的重视。

对于家庭文化建设我认为应当力求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大局中、动态中去研究和实践。市场经济对于家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有了较大较快的改善,生活由传统型逐步向现代化发展;家庭文化品位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家庭成员的社会交往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但同时也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给家庭带来的负效应:一是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二是个人和家庭的本位意识增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淡化;三是不健康甚至低级腐朽的文化垃圾由社会进入家庭;四是道德体系中,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的家庭美德,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所以相对物质文明来说,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女工组织的工作对象是职工家庭,认真研究一下职工家庭的特殊性是必要的。从目前情况看,职工家庭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职工家庭最迅速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联系最密切。职工生活的改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家都记得,五十年代家庭生活改善的标志是几床棉被、有无暖水瓶、雨鞋;六、七十年代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八十年代是彩电、冰箱、洗衣机;九十年代是空调、电脑、VCD;进入新世纪则是汽车、别墅、手机等。这些家庭消费品实实在在地、客观地记录着社会的进步,反映着历史的变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同时,与家庭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家庭成员不仅要一起分享改革成功的欢乐,也要共同经受市场经济的风险。企业效益的好坏、就业、分配等的变化,无不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所以职工家庭与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二是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职工家庭和整体素质一般比较高。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有相当的基础,拥护改革,推动改革,又能顾全大局承受改革利益的调整,同时,职工家庭成员之间情感、意识、心理活动也比较丰富。企业中凡和家庭情感相联系的宣传教育往往效果较好。诸如:“爸爸、我和妈妈等你回家”的安全标语,“厂兴家兴万事兴”一类的企业格言,都很有感召力,很有人情味,这些精神的东西是能变为物质力量的。另外,职工家庭素质直接关系到子女成长即再生劳动力的再生产,直接关系职工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提高。特别是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要逐步走上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这个问题将会更加重要。职工家庭的建设直接影响着职工的个体素质,进而也关系着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素质。所以重视家庭文化建设既是广大职工的迫切需要,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呼唤。

第三,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女工组织的教育和维护职能。

目前,女工组织围绕家庭文化建设实际操作的主要是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体现教育职能的思想教育文化宣传工作这本身就属于党和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属于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排忧解难送温暖办实事的工作,这本身就是工会送温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会围绕生产、生活有更丰富广泛的内容。所以开展家庭文化建设会使女职工工作与工会的思想教育工作、与送温暖工程贴得更紧,做得更实,更富有女职工的特色。而且家庭文化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工会教育职能、维护职能更充分的发挥。密切联系广大职工家庭也应该是我们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千家万户这是一个很广泛的渠道,而且是一个充满感情、同志情谊的别的方面不可替代的渠道。女工组织应当在联系职工家庭、关心职工家庭、教育职工家庭、动员职工家庭为企业和社会多做贡献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当前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搞好家庭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存在的问题。

家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块重要阵地,有些地方属于被遗忘的角落。有一部分人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把家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多数人认为家庭文化建设属于家属委员会的工作范畴,企业的任务是抓生产、抓经济效益。因此,多数单位仍未把家庭文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没有摆在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而是谁提出来的谁干。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唱独角戏的情况仍然存在。

第二,搞好家庭文化建设的途径

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关系到改革,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关系到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因此,要广泛开展好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应首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其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一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的认识,自觉地重视和支持家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其纳入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表彰。二要提高女工干部的认识,充分发挥工会教育、维护职能,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有影响地开展好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三要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认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性,自觉地积极参与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其二,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指导。

家庭文化建设与过去的“五好家庭”活动形式相似,内涵不同,时代赋予其新的内容。工会女工组织要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发现新典型,总结新经验,及时加以推广,推动家庭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其三,正确处理好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6

家庭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家庭工作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新时期创新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是妇联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镇妇联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扎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实践,对全镇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镇基本情况

**镇是**沿江开发的主战场,也是**十强镇、**省文明镇、全国千强镇、中国经济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镇域面积160.16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32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1个果园场。千年古镇,革命老区,也是中国**之父**的故乡,有着优良的传统道德和革命家风,以文明、和谐、健康、向上为特征的家教家风已蔚然成风。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长期以来,**镇妇联高度重视家庭工作,始终把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牢抓实,积极发挥妇联组织植根妇女、贴近家庭的工作优势,在家庭文明建设上做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1、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倡导家庭文明生活方式。以全面提升家庭成员思想道德水平为抓手,大力开展十型家庭(学习家庭、孝敬家庭、和谐家庭、创业家庭、平安家庭、才艺家庭、爱心家庭、绿色家庭、廉洁家庭、科学教子)、道德之星、家庭美德之星 (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十佳好母亲十佳好父亲十佳好女婿)、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将这些活动作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邻里互荐、村组推荐,自下而上,认真筛选,评比表彰。并通过报纸、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的典型事迹,将真、善、美的传统家庭美德传播到**的每一个家庭,使每一位**人学有榜样、比有标杆。

2、以培育家庭成员能力活动为载体,提升家庭文明继承创新。一是组建家庭教育队伍、机构。为了建立社会化、法制型的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共同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我镇成立了家庭教育宣讲团,由妇联、团委、关工委、司法所、社会热心人士等多方联动,深入各村(社区)、学校,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二是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2014年11月,在我镇留守儿童最为集中的**小学举办了励志中国梦,感恩在心中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一同参加,由中国感恩励志讲师团成员之一的**老师做感恩励志演讲,**老师用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语言,以孝顺和感恩为主题进行演讲,场面感人,反响强烈。三是开展家庭读书竞赛活动。提倡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树立人人学习、相互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全社会倡导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和书籍成为良友,营造浓郁的家庭学习氛围,激发更多的家庭通过书籍求知、求技、求乐、求为。在家庭读书活动中,倡导共读一本好书,在阅读中感悟自省,在共读中增进亲子感情,在交流中相互促进提高。

3、以维护妇儿合法权益活动为载体,保障家庭文明道德底线。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为妇女娘家人的阵地作用,积极参与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和弱势困境家庭扶助,切实保障家庭文明的道德底线。一是创新妇儿维权,保障家庭和睦。利用三八、六一、6.26等节日,开展了以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保护法》以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主的各类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帮扶困难家庭,彰显社会温情。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每年春节、六一、中秋等节日前夕,镇妇联都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2015年已组织全镇各级妇女干部共走访慰问特困、孤残妇女儿童100余名,给他们送去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关怀。

三、存在的问题

我镇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制建立不健全。家庭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没能真正形成,协调组织作用发挥不够,主要是妇联单家独斗,没有形成合力。二是活动发展不平衡。农村家庭参与家庭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平时搞活动,主要涉及到的还是镇区家庭,农村家庭普遍参与率不高。三是宣传声势不给力。特别是新媒体的宣传力度较少,典型挖掘不深入,对选拔的典型没有进行大力公益宣传。

四、建议与对策

1、加强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家庭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家庭建设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中统筹谋划,积极为开展和谐家庭建设工作创造条件、提供资源、搭建平台。妇联组织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网络,真正形成党委领导、妇联主管、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引导道德习惯,提高认识。家庭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把抽象的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是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家庭对于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的独特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要宣传引领广大家庭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要用好的家风促进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建设,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

3、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活力。在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中,突出家庭美德建设,做好家字文章。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把家庭文明工程建设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主攻方向,使和谐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书香家庭等家庭文明创建工作焕发勃勃生机。将特色家庭创建作为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精心设计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如:家庭成员健身赛、楼栋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邻里亲情互帮活动、家庭读书活动等,使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更能凝聚人心,更能增强活力。

家庭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做好家庭建设工作,对于提升素质修养、弘扬文明新风、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家庭也是妇联工作最有优势、最富特色的领域。近年来,**市妇联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征的家庭道德建设新路子,扎实深入开展家庭建设工作。

一、开展家庭建设工作的做法

(一)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

家庭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力争使家庭建设工作持久长效、富有实效。

1.建立社会化联动机制

主抓合并同类项,彰显特色项,优化资源配置,将各部门家庭领域工作串珠成链。一是领导决策联动。成立了由市委常委任组长,多部门(单位)领导在内的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联动对接机制,明确了联动部门职责。以协调会方式确定工作重点,统筹资源,解决难题,使我市家庭领域的工作实现了高位统筹,高效发展。二是经费保障联动。根据不同工作的侧重点,由不同的联动单位分别承担主要经费;各个联动单位分别多途径积极争取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三是考评激励联动。各联动部门就联合开展的工作进行联合考评、联合表彰。

2.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我们力促让全市家庭共同参与家庭建设,形成共建氛围;同时,注重关注民生,让家庭分享建设成果。如在启动最美家庭寻访活动后,市、县、乡、村四级妇联组织紧密配合,结合实际,灵活推进,依托群众身边的妇女儿童之家,集中开展寻访、点评、推荐最美家庭、学习最美家庭等活动,从而引导基层家庭和群众共建最美家庭。

3.建立示范带动机制

我们始终注重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创评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等作为推动家庭建设工作的内动力,在评选过程中让群众推荐、公众投票,在媒体大力宣传,放大评比表彰的效应,并且做到三个逐步:评选领域逐步拓展,从家庭到社会、企业、机关;评选内涵逐步丰富,细化到好婆媳、好儿女、好妯娌等优秀家庭角色的评选;表彰档次逐步提高,由单一妇联表彰发展到与党政部门联合表彰。

(二)以务实的措施推进

1.弘扬家庭文化

我们秉承顺应主流、服务大局、群众为先、妇联所长的原则,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孝老爱亲、崇文尚学、廉洁诚信、自强奋进、互助奉献五大文化进家庭,通过文化的力量来提升素质、凝聚人心、鼓舞精神。五大文化改变了过去家庭文化建设侧重于文体娱乐的现象,突出家庭责任,拓展了家庭文化建设的内涵。

在孝老爱亲文化中,重点在农村60岁以上老人家庭中开展签订家庭赡养协议工作,目前签订率达95%。在此基础上,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张榜公布、跟踪回访和评议活动,组织了孝敬好儿女、和谐好婆媳等优秀家庭角色评选活动。我市海安县开展了四像敬老教育活动(敬老人像爱幼,敬公婆像儿女,待岳父母像双亲,对待社会老人像长辈),有力推动融洽和谐家庭关系的形成。目前签订家庭赡养协议工作重点转向创新拓展协议内容、加大协议履行情况督查等方面;在崇文尚学文化中,20**年度与电台开办幸福家庭大讲堂栏目,开设家庭关系、家庭法治、家庭理财、家庭教育、家庭健康等5大板块,每月一期,空中讲堂已成为家庭成员的学习知音;在廉洁诚信文化中,联合纪委、组织部等面向机关党员干部家庭开展十佳和谐家庭、十佳清廉家庭、十佳书香家庭、十佳爱心家庭、十佳敬业家庭等五十佳特色家庭评选,提高党员素质,优化干部家庭形象;在自强奋进文化中,挖掘培树一批最可敬母亲、十大巾帼创业明星、自强不息好少年等典型,用身边可信、可亲、可学的典型,使广大家庭成员普遍认同、自觉效仿。在互助奉献文化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家庭中蕴藏的志愿服务热情,重点倡导家庭开展爱心敲门、爱心陪伴、爱心代办等十大爱心微行动,以小见大,日常传美德,培育向善向上文化。

2.做实家庭服务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家庭提供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实化家庭服务。一是注重转变理念,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社区、农村,和妇女面对面谈心,适时宣传家庭服务的理念,引导、鼓励她们从事家庭服务,并进行现场登记备案,免费为她们培训并推荐上岗。二是全面进行培训,提升家庭服务能力。我们注重在培训模式上创新,突出提质扩量,县市联动,实现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一方面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模式,筛选并组织资深教师下乡,通过县县举办培训班,宣传普及正确的家庭服务理念和家庭服务技能。同时,培训内容紧贴实际,有科学家居保洁新理念、家政服务新技巧、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家庭插花技巧等,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操训练,培训效果突出。另一方面,县(市、区)各级妇联也通过自办或联办的形式开展了相应的家政培训工作。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用足政策。**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家庭服务人员及家政企业的政策规定。市妇联协调联合人社部门,一方面利用三八咨询及有关培训等契机,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另一方面,帮助实行员工制的企业和家庭服务人员顺利享受每月200元的家政补贴,帮助技能考试合格拿到资质证书的家庭服务人员享受全额培训补贴,全额免费开展家政培训送教下乡。四是加强督导,强化好苏嫂家政实体的规范管理。市妇联先后对市好苏嫂家政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并对好苏嫂负责人提出了规范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下发好苏嫂家政门店规范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提升好苏嫂门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全市家庭提供服务。

3.强化家庭育人

家庭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课堂,我们一是紧扣科学家教主题,立体式开展服务。呼应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强烈需求,着力在品格教育、习惯养成、协调亲子关系等方面为家庭提供指导和服务,推动家长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转化。建立966个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1677个村居(社区)家长学校。在全市广泛征集优秀治家格言、文明家训、教子有方良策等,择优结集发行。以责任、未来为主题,开办每月一期的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坛,并在**女性网、**网上家长学校视频播出。每年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把科学家教知识、成功家教方法送进千家万户。二是紧扣特殊家庭儿童关爱,项目化开展工作。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流动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在身心健康上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以项目带动,重点实施了特殊儿童心灵滋养行动、爱心助孤工程、留守流动儿童安全守护行动。特殊儿童心灵滋养行动主要是聘请专家巡回到县(市)区、镇集中对受助儿童进行情感、心理方面的辅导,并对发现问题的儿童开展干预性辅导等,培养孩子良好心理品质和阳光心态。爱心助孤工程主要是通过社会结对和慈善基金扶助相结合的方法,使全市935名贫困孤儿全部得到结对扶助。在此基础上,对孤儿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形成三个全覆盖的特色:即帮扶对象全市贫困孤儿全覆盖,帮扶内容物质精神全覆盖,帮扶时间在未成年期间全覆盖。留守流动儿童安全守护行动重点是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护校安园行动、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行动、假期安全自护关爱行动、女童健康自护关爱行动和蒲公英志愿服务行动,确定一批试点,建立一个信息登记系统,创建一批特色活动阵地,招募一批安全守护志愿者,编印一套安全守护宣传手册,培养一群励志阳光的儿童典型等。

(三)创树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

我们注重传承创新,努力打造品牌,使其社会效应辐射到更多家庭,推动**的家庭建设工作步步深入。

1.**家庭文化节

我市以家庭文化节的形式,将分散的家庭文化活动整合起来,为家庭展示个性文化提供舞台。**家庭文化节迄今已经历了20个年头,成功举办了十届,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在市级家庭文化节的带动下,各县市(区)掀起了一股家庭文化热。到目前为止,我市有37户才艺家庭45次荣登央视舞台,在风采展示中传颂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参加户数之多名列全国地级市榜首。2007年,**市与《神州大舞台》成功联办了魅力家庭秀江海明珠**展示月活动,2010年5月,第五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在我市隆重开幕,极大提高了**的知名度、美誉度。**市被央视确定为优秀才艺家庭选拔基地。今年,是**市第十一届家庭文化节,各项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

2.最美家庭寻访

今年3月,**启动了最美家庭寻访活动,先后举办了**市最美家庭集中寻访会、最美家庭之金婚风采展示会、百姓最美家训征集汇编、五大文化典型家庭评选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8月24日,家和万事兴最美家庭风采颂主题活动将在市环西文化广场濠滨夏夜舞台为市民激情呈现。市妇联拟在市级层面组建最美家庭事迹宣讲报告团,拟发动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市、区)三级妇联组织,层层开展最美家庭主题演讲比赛,引导广大家庭学习、感悟这些最美事迹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同时,拟继续组织全市广大巾帼志愿者、社会爱心力量结对帮扶处于特殊困境的最美家庭,用实际行动体现社会各界对最美精神的肯定与崇尚,来学习最美家庭、践行最美品质。

3. **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坛

**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坛是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妇联、关工委联合举办、家教研究会协办的,通过邀请全国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来通授课,为广大家长答疑解惑,并形成名人、品牌轰动效应。**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坛,是从党政所急、家庭所需、妇联所能的基础上,推出的党政支持、部门联动、点面结合、上下同步的家庭教育宣传普及模式,达到了专家授课、权威引领,积累资料、提升研究,营造氛围、共同成长的良好效果。大讲坛于20**年10月开办,每月1期,先后邀请了俞敏洪、王晶、刘燕芳、赵凯、关梅林、陈默、曹萍、王人平等知名专家来大讲坛讲课。通过家校通短息平台,向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每期大讲坛相关信息,10000多人次领取入场券现场听讲,并将大讲坛视频上传至**女性网和市网上家长学校视频课堂,一年多来,视频点击破100万次;得到了党政认可和支持,每年拨专款开展活动;得到了学校及广大家长的称赞和欢迎,扩大了家庭教育工作及妇联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4.**爱家讲堂

20**年1月,由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活动中心联合北京市民政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爱家广播共同发起的大型公益项目爱家讲堂在我们的努力下,正式落户**。我们依托爱家讲堂这一平台,大力关注家庭健康,特别是女性健康,围绕健康主题每季度举办一期讲座,目前已举办三期。第一期特邀全球知名营养免疫学专家**博士从营养免疫学角度为大家破译健康密码第二期邀请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健康之路》、**《养生堂》、**卫视《万家灯火》等节目主讲嘉宾耿引循老师为大家讲述饮食起居的健康学问,第三期邀请中国26位民间名中医之一、北京航领生物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妇联健康与我同行特聘专家组成员汪杭玲讲述中医保健与女性健康,均取得良好反响。我们致力于把爱家讲堂打造成为帮助**女性、广大家庭共建美丽家园、追求幸福人生的有效载体。除此之外,我还将健康讲堂送到基层,邀请**市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分赴基层专题传授妇女健康知识和常见妇女疾患的防治,深受基层妇女干群的欢迎。今年以来,已在基层举办了5场。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家庭建设的参与面还不够广

在家庭建设体系中,广大家庭是核心主体,但实践中,部分家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在组织层面,如何调动广大家庭的参与积极性,使更多的家庭从单纯的受益者向直接的参与者转化,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家庭建设的成效在城乡之间差别较大

城镇居民相对文化程度高一些,视野更广一些,对家庭建设的接受度、支持度和参与度相对都要高一些,因此,城镇家庭建设的成效也相对明显。而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或外出务工,或疲于生计,家中留下老人和儿童,对家庭建设的意识淡薄,成效有限。

(三)家庭建设运作缺乏长效保障

虽然,我们在家庭建设工作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尝试,但离系统、稳定、长效的保障还有一定的差距。家庭建设工作中,制度不连续、不完整、经费缺口、人员匮乏等原因,是家庭建设系列工作在进一步深入的过程中遭遇到不少瓶颈问题。

三、进一步做好家庭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多渠道激发广大家庭的参与积极性

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提升家庭的意识,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家庭建设工程中家庭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氛围,加深人们对于家庭建设的认识。通过不断地加强引导,影响家庭的生产、生活模式,家庭教育方式,转变家庭就业观念,化被动为主动,帮助家庭认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帮助其在家庭生活方式上有所改变,在家庭文化建设上有所突破。

(二)活动设计上做到兼顾城乡特点

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都有其固定特点,在设计家庭建设活动时,要做到城乡有别、兼顾双方。既要考虑到城镇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等方面的需求多;又要考虑到农村村民为生计奔波,家中留守妇女儿童多,更多是安全陪护、维系亲情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