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采购工作计划范例6篇

生鲜采购工作计划

生鲜采购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税收优惠 政策 税收筹划 肉类食品企业

肉类食品企业一般包括畜牧养殖、初级肉类产品经销和肉制品深加工等类型,由于国家对畜牧养殖、初级肉类产品和深加工肉制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各有不同,税率差异较大,肉类食品企业可以利用产权结构的调整等方式,综合运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负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巧用产权结构调整方式的税收筹划

1.把独立公司转为分公司。如某肉类食品企业旗下拥有两家独立子公司,均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专业进行鲜肉、冷冻肉等初级肉类产品的分割经销;乙公司则从事培根、火腿肠等肉制品深加工业务。经营了一段时间发现,甲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乙公司的增值税税负水平则大大高于其他企业。我国税法规定,肉类食品企业销售鲜肉、冷冻肉等初级肉类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3%,培根、火腿肠等深加工肉类制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而且,向农户或农村合作社收购生猪等农产品时,可根据生猪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买价直接乘以13%的金额作为进项税额,而销项税额又以不含税卖价乘以13%确定,因此,经销初级肉类产品的企业若想要缴纳增值税,就必须要实现13%以上的毛利率。由于初级肉类产品的毛利率普遍低于13%,造成初级肉类产品无增值税可纳,大量留抵税额留存企业,形成“低征高扣”情况。肉类深加工产品企业采购肉类初级产品的进项税率只有13%,销项税率为17%,即使不增值,因为进销税率存在4%的差异,也需要缴纳增值税,存在着“高征低扣”现象。

该公司对此决定运用“产权框架下的税收筹划理论”,调整组织模式,把这两个公司转为分公司模式运作,一方面充分利用留抵税额,减轻了增值税税负成本。同时,只要两个分公司财务分别核算所得额,通过财税部门的备案,对于初级农产品免征项目可以按规定继续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并不会增加企业的所得税成本。

2.建立新公司,专业从事免税初级肉类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三款规定:“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计算公式: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假如某分割肉收购发票,发票金额是100元,按13%的扣除率,进项税额为13元。分割肉采购成本就是87元。如果销售价格定为95元,则该公司还有钱可赚。

国家为进一步减轻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税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75号)规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该公司经销的鲜肉、冷冻肉等初级农产品属于上述的范围。但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因此免税后,同样是某分割肉收购发票上注明100元,其采购成本就是100元,为确保盈利,其销售价格只能定到100元以上。如此规定,显然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无法真正享受到这个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如果该公司要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规定,不享受免税政策(放弃免税),继续缴纳增值税,同时成立一家新公司专业进行免税初级肉类产品的采购与销售,就可扭转上述被动局面。

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1.合理选择供应商。我国对属于《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里所列明的农产品实行13%的低税率,同时,又规定购进《注释》里的农产品,不但可以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也可以根据普通发票和收购发票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抵扣。由于农产品购进的增值税抵扣政策的特殊性,合理选择供应商的税收筹划就有了可行性。例如,该肉类企业向农业生产者采购1 000头生猪,采购价10万元,其进项税额为买价的13%计1.3万元,采购成本为8.7万元;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购,数量和采购价不变,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15万元(10÷(1+13%)×13%),采购成本则为8.85万元。从本例可以看出,直接向农业生产者采购,可以增加1 500元的进项税抵扣额,减少采购成本1 500元,意味着增加经营利润1 500元。因此,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该肉类企业,应该以农业生产者或小规模纳税人作为首选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或小规模纳税人采购。

2.物流环节的税收筹划。无论是采购生猪等原材料还是肉类产品的销售都离不开物流这个环节。首先肉类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盘考虑采取何种物流形式,是采取自营物流还是物流业务外包;对采取物流外包的肉类企业,和什么性质的物流企业建立业务关系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肉类企业的税负水平。在未实施“营改增”之前,肉类企业应与能提供合法抵扣进项税的运输发票的物流企业开展合作。2012年起,国家实施“营改增”试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都属于“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率为11%,物流辅助业的增值税率为6%。这给肉类食品企业物流环节的税收筹划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肉类企业应选择一般纳税人的物流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减轻企业的税负水平,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3.生产和销售活动中的税收筹划。例如,商品成本的结转采用何种计价方式,固定资产折旧采用何种计提政策,在商品促销时采用何种促销方式,都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成本。一般来说,企业应使用商业折扣和销售折让的促销政策。因为税法规定,可以允许企业以商业折扣或销售折让后的收入作为计税依据征收增值税,减轻了税收成本。总之,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活动中的税收筹划应结合具体经济事项,结合相关税收政策灵活运用,具体事项具体筹划后再作定夺。

三、结论

税收筹划是企业降低税负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必须牢记谨慎性原则,严格控制税收筹划风险。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框架下,灵活运用各项税收政策,综合考虑各个税负的支出状况,进行必要的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衡量一个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昌.税收筹划理论、实务与案例(第二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生鲜采购工作计划范文2

“卷烟上水平”,原料是基础。目前,从全国烟叶库存水平看,在总量上基本能满足卷烟生产需要,但从库存结构看,有很大比例的烟叶是低次等烟、上部烟等不适用烟叶,出现供需失衡。随着重点品牌的加速发展(,重点品牌销量占全国总销量61.6%,同比提高6.75%)和卷烟结构的快速提升(1至三类烟销量比重占45.6%,同比提升6.88%,五类烟比重下降4%),对高等级烟叶需求量加大,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如何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已成为各烟区当前一个重要的紧迫任务。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既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关系烟草长远发展的大计。只有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才能确保优化烟叶结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有效供给。

一、抓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协调

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性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复杂工程,需要政府、烟草部门、烟农等多方达成共识,密切配合,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才能取得实效。

1、成立领导小组,抓组织协调。由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要求;组织和指导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策、统一部署和指导,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逐级负责制,齐抓共管促落实。以签订责任状为手段,由市级公司与分公司、分公司与烟站及烤烟生产技术服务协会、烟站与烟叶收购点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3、实行“442”工机制,以激励促落实。实行分公司领导挂钩联系乡(镇)、烟叶站挂钩联系村委会、烟站职工分片负责村组、承包到片,实行“四定四包两挂钩”(简称“442”工作机制),即工作制,“四定”:定片区、定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四包”: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两挂钩”:工作业绩与工作经费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用激励的办法把优化烟叶结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抓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烟叶生产发展方式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广大干部职工是否能够严格管理,广大烟农是否能够规范操作。因此,要坚持宣传到位、影响到户的原则,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切实将政策、措施、标准和要求及时宣传到每村每社、每家每户,使改革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让烟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充分发挥烟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的完成。

1. 政策宣传到位。逐级召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性,将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及省局公司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会议精神、政策措施、收购价格、补贴标准等迅速传达、宣传至乡镇、村组、烟农,做到家喻户晓,让烟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上;通过精心测算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前后各项成本费用,以算账对比的方式,帮助烟农算清增收账,让烟农充分认识到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一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烟农的理解和支持,让烟农自觉、自愿参与到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中来,切实保障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在田间。

2. 宣传形式多样。要强化宣传力度,及时将政策宣传到每村每社、每家每户,做到“四有四到位”,即每村有一条宣传标语、每组有一张海报、每片有一块公示牌、每户有一本宣传手册,确保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把政策真正交给基层和烟农,确保每个干部职工清清楚楚、每户烟农明明白白。同时,要丰富宣传形式,根据基层干部、烟草职工、烟技员、烟农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各地要结合实际,找准宣传发动与其自身利益的结合点,灵活运用分析形势、算账对比、新闻媒体、培训教育、广播电视、张贴海报、悬挂标语、发放小册子和告烟农通知书、手机短信、召开群众会、组织宣传工作组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参与优化烟叶结构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抓方案制定,确保有序推进

各地要结合历年烟叶生产实际,在充分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出台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实施方案》,明确不适用烟叶田间消化的责任主体,明确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的部位、标准、操作方法、考核管理办法及补贴办法。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系统制定工作方案,以村组为重点,以烟农为关键,因地制宜、实事 求是,充分考虑山区、半山区和坝区等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乡镇、村委、村组三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具体措施、责任和考核管理办法。全州上下做到“镇镇有方案、村村有措施、户户有责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上下呼应,前后关联,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各层各级都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部署、有考核、有验收的有利工作局面,为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抓培训指导,提高技术水平

以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以烟草公司系统全体干部职和烟农并重的原则,实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直接培训与间接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专项技术培训,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从分公司领导、干部、职工到烟叶站站长、点长、技术人员及烟农的培训体系,制定具体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主题,编制培训材料,并将培训任务计划分解到乡(镇)、烟站。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烟草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技术服务到田、到户、到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技术指导到田;通过对烟农的培训,使广大烟农户户知政策、人人懂技术,确保田间烟叶处理措施落实到位。

五、抓计划管理,规范合同签订

1. 合理安排生产量和收购量。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收购量和上等烟比例是考核考评和兑现生产扶持、专项补贴、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性种植面积落实。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生产水平,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科学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把好落实面积、分解计划、安排物资和育苗、供苗等关键环节,按照下达收购计划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种植面积,安排物资供应,确保育苗数量。

2. 完善合同内容、规范合同签订。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需要,修改完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内容,在合同中明确需要在田间消化的鲜烟叶部位、标准、数量和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内容,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同时,规范合同签订严格按照烟农申请、资格审查、签订合同、合同公示、面积核实、建立档案、录入微机的合同签订程序进行。

3. 强化合同管理。坚持以合同制为主线,结合实际和结构调整,合理约定单产、签订株数,做到面积、地块、收购量、种烟农户“四落实”,严把用种、物资供应、商品化育苗、合同签订和大田面积落实“五道关口”,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把合同制作为落实计划的根本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确保生产量落实到位,确保收购量、优化结构目标圆满完成,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

六、抓标准生产,强化科技支撑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核心是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求,基础在生态,载体为品种,保障在技术。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紧扣特色优质烟叶主线,根据不同卷烟品牌的需要,把产区布局、烟叶品种、关键技术有机统一,抓好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

1. 以卷烟需求为导向,优化布局,优化品种。重点骨干品牌的发展需要以不同产区、品种、部位、高等级、风格更显著的烟叶为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品种优势在烟叶质量中的作用,把生产布局及品种结构调整与卷烟工业原料需求结合起来,与基地单元建设配套起来,根据卷烟对烟叶风格特色的需要,把产区布局在最能彰显该种风格特色的生态环境区,选择能充分彰显出这种风格的烟叶品种。

2. 以科技为支撑,把技术落实到田。培育壮苗高茎,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奠定物质基础。确保在最佳节令移栽,以利于烟株在最适宜条件下生长发育和成熟。在田间管理期间,突出抓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打顶时间、打顶高度和留叶数,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片的大小、厚度、重量和烟碱含量等,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品质。田烟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9片左右(红大17片),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7片左右(红大15片)。坚持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烟叶成熟度是制约烟叶质量的关键要素,成熟与否决定烟叶质量的优劣。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时严格执行成熟采收标准,全面实行成熟采收“看守制”、“准烤证制”和“锁长制”,坚持“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的原则,杜绝抢青采烤现象。推广密集烤房烘烤,提高烘烤质量。

3. 以“三化”建设推进调结构。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是解决烟叶生产深层次矛盾、提升优质烟叶供给能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深入推进“三化”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对烟叶生产过程的有效掌控,才能保证大批量烟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才能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才能适应“532”、“461”品牌发展的原料需要。

4.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将烟叶生产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关键环节统起来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七、抓规范操作,做好消化处理

把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在生产环节是优化烟叶结构的主要措施。要根据国家局、省局对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的要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消化处理办法,确保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工作取得实效。

1. 正确把握不适用鲜烟叶标准。不适用鲜烟叶主要是指底部两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和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

2. 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机。消化处理时,要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间,确保不影响整株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消化的两片底脚叶在封顶后10天左右开始摘除、销毁,消化的一片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摘除销毁。

3. 科学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摘除不适用烟叶时,要选择晴天或阴天无露水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为避免接触病株传染病害,要先摘除健壮烟株,后摘除病株。在底脚叶摘除后,及时喷施一次杀菌防病药剂,防治病害发生。

4. 严格按照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总体要求是: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处理。依据片区连片规模,按照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同一片区5天内完成消化处理任务的要求,适当设置鲜烟叶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及作业组数量。按照“烟农采摘不适用鲜烟叶运送至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过磅员称重开单员登记造册烟农签字确认开单员开单切铡手切铡毁形再利用”的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

5. 明确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责任主体。坚持“三为主”,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的时间、地点、数量、标准、检查验收、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以烟农为主。由乡(镇)、烟叶站负责辖区内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消化工作;村、组、合作社和服务协会负责具体实施,组织烟农将不适用鲜烟叶清出田间、核实数量、现场称重、造册登记、统一处理、集中销毁。烟叶站点技术人员包干到片、责任到人、检查验收到户,确保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落实到位。

6、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专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销毁的现场监督以及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补贴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

八、抓专卖监管,提高市场净化

专卖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的执行力,确保专卖管理监督职责的落实到位。一是做好将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政策列入《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补充条款的检查监督工作,杜绝空合同、假合同现象的发生;二是掌握烟农不适用鲜烟叶采摘进度和合同履约率,检查是否有未交售不适用鲜烟叶的烟农;如有则调查其原因,防止烟农违约和不适用鲜烟叶外流,确保不适用鲜烟叶真正消化在生产环节;三是组织人员认真做好田间消化鲜烟叶堆捂销毁的现场监督,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不适用鲜烟叶补贴兑现的张榜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四是建立烟叶市场监管评价体系,积极协调公安等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擅自收购、囤积、加工、贩运烟叶等行为,从源头加强控制,不断提高市场净化率,为田间消化处理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保障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落到实处。

九、抓聚约收购,强化收购管理

严格坚持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规范收购管理。一是抓好入户预检。认真抓好烟农、预检员、验级员、质检员四个层面的收购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分级扎把技能。完善预检工作制度,按照分片包户、预检到级、的要求,统一预检工作流程,统一预检签封办法,不断提高预检效率和质量。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加大责任考核力度,提高预检到位率,提高分级纯度,做到部位清、色组清,确保入户预检工作有实效。二是严格规范收购工作流程。全面推行封闭式收购和编码验级,坚持逐级收购和逐把定级。牢固树立等级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观念,高度重视烟叶收购等级质量,做到质量和总量两手抓,坚决把提高烟叶收购等级质量摆在烟叶收购的首要位置抓好、抓实。按照“入户预检、批量交售、集中运输、验证入点、密码收购、承诺服务”的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规范聚约式收购程序。所有进站烟叶,一律按照“验证、发号、排队、初检、编码、定级、过磅、确认、复秤、入库”流程进行收购。三是强化收购质量管理。按照“入户预检、考核到人,进站初检、编码定级,入库验收、逐包检验,定期巡视、及时反馈”的收购质量控制程序,实现质量全程控制。坚持“扎把不纯不出户、预检不过不出村、等级不清不进站、三混烟叶不入库”的烟叶收购“四不质量保障底线”,全面加强烟叶收购管理。同时成立收购入库质量管理组,负责烟叶收购点(组)收购眼光的平衡、收购指导样品、等级合格率进行检查及烟叶入库过程出现的质量争议进行处理。

十、抓检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为使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考核,检查考核注重严、细、实,实行分环节、全过程检查,确保工作“四落实”,即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检查内容应包括宣传培训、组织发动、面积落实、规划种植、技术方案、操作要求、鲜烟叶销毁处理办法、痕迹管理、实施质量和实施效果等。检查形式多样化,集中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政府与公司检查相结合、实行州对县、县对乡、乡对村、村对户检查,实行州公司对县公司、县公司对烟站、烟站对烟农检查。通过层层检查,层层验收,建档立案,切实做到监督到位、核实到位,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生鲜采购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食品;宁波沃尔玛超市;管理策略

一、前言

沃尔玛公司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沃尔玛主要涉足零售业,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连续三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居首位。沃尔玛公司有8500家门店,分布于15个国家。其中,在宁波就有三家连锁分店,分别位于江东区、鄞州区和海曙区。

目前,沃尔玛在宁波市区的有力竞争者欧尚、乐购、麦德龙等同样也是采取卖场型经营模式的几大超市。但宁波沃尔玛超市结合其地域经济特点和资金水平及管理经验,以“为顾客节省每一美元”为目标而进步发展。

沃尔玛超市目前宁波市区内共3个门店,仅万达店的经营面积约16000平方米,而生鲜经营面积就占到20%。经调查,2015年的超市销售总额约为3500万元,其中生鲜食品的销售额占总额的35%,即1225万元左右。

二、宁波沃尔玛超市生鲜食品管理现状分析

笔者选择了宁波沃尔玛超市万达店进行调查,将部门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根据是否直接参与货品销售。其中后台分别有人事部4人,业务部包含策划、采购、促销共6人,财务部4人、仓储部9人、IT部4人、总经理办公室3人。负责门店一线销售的超市现场的是前台。

(一)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宁波沃尔玛超市生鲜食品的采购模式:直接进货+全球采购。

2、采购管理问题分析

第一,从沃尔玛超市采购流程图来看,无论是全球采购还是直接进货,采购计划对经验估算方式的依赖较大。销售需求无法凭主观臆断。

从表中可明显看出,由于采购计划中估算不准确使高价蔬菜滞销量较大,而普通价格的蔬菜出现缺货情况。事实证明,依靠经验决定采购数据有较多弊端,并不可靠,还会严重影响生鲜经营的整体成本。

第二,不完善的供应商评估标准。虽然,目前沃尔玛超市已有供应商评估制度,但仍不完善。

从采购目的上来分,商品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因为生鲜品种类多,数量小的特点,采购时随机选择供应商情况较频繁。不仅如此,有限比较供货商优劣的时间,最终评价优劣的都是采购人员的主观想法,缺乏全面性,不利用采购有序良好的进行。

第三,部分采购过程复杂且周期长。在沃尔玛的采购模式下,采购过程中向上级审批的程序多,主要为了防止采购费用使用不当及采购人员,导致耽误合理的采购时间,对于生鲜食品这类时效性强的商品,会部分程度上增加成本。

(二)库存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生鲜食品的库存优劣大多依赖仓储条件,沃尔玛在生鲜经营上的设备投资上并不吝啬,经财务计算,沃尔玛的生鲜设备投入占超市整体投入的55%至70%左右。目前,宁波沃尔玛超市具体的冷链冷冻设备,主要有冰柜、喷雾保湿冷柜、冰台和冷藏展示台4种。其中万达店有冰柜12个,喷雾保湿冷柜6个,冰台12个和冷藏展示台2个。

(三)配送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沃尔玛超市配送管理现状

沃尔玛目前包括线上超市和线下超市,两种配送对象不同,配送方式也大不相同。

(1)线下超市配送方式(供应商到超市)

直接配送,即由区域总部直接确定供应商,各分店将要货信息上报给总部,由总部统一利用配送中心进行配送。自行配送,即沃尔玛运用自有的配送流通车辆、运输时的冷链设施对部分生鲜品进行内部供应配送。

(2)线上超市配送方式(超市到消费者)

沃尔玛推出APP线上超市购物,当接收到消费者的订单后,沃尔玛APP则会自动选择离收货点最近的线下门店为其挑拣商品进行配送。不仅如此,配送时间还可以控制在4小时内,保证了商品的新鲜度。正因为有足够多的门店,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利用。

配送方面,虽然目前负责配送服务的是由第三方公司专门组织团队,但消费者并不用担心,因为每辆配送车上必随同一名沃尔玛的员工。速购不仅能满足拣货人员亲自送货上门的服务,让顾客能够知道挑选这些商品的是哪位员工,还能将顾客对此次线上购物的反馈意见传输回来。这样能够增加顾客对速购及线上APP的亲切和信赖感。

2、沃尔玛超市生鲜食品配送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鲜食品配送设施缺乏。虽然沃尔玛已有较为完善的配送中心,但是对于一些外地生鲜食品,配送时间较长,没有相对优良的配送设施,流通过程中损耗较大。

第二,中国交通状况使配送时间大幅增加。沃尔玛优良的配送体系在美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离不开美国四通八达的交通。在中国的交通状况下,也许同样在美国仅需七天配送时间的商品放在中国可能需要一月之久。在宁波这样的二线城市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

第三,沃尔玛超市生鲜销售时间点定为早上8:30至10点,因此所有的配送上架流程也都在这一时间段前完成。这与大多本土居民消费习惯存在冲突。本土新鲜蔬菜一般是由供应商在早上7:00送到各个门店,各门店整理分类上架后于8:30开门营业。而对于上班族来说,与新鲜蔬菜上架的时间正好冲突。等到傍晚下班来挑选生鲜品只有剩菜残菜。因此,由于超市生鲜配送时间则会错失一大部分主流消费群体。

(四)损耗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售前货架上的损耗

由于生鲜品自身易失水、易腐烂的特性导致新鲜度下降和变质的损耗;消费者选购商品时对其造成损伤而形成的损耗;在销售过程中,由超市内部人员上架、整理等操作和管理不当而造成损耗,这些损耗加以管理控制,都是可以努力避免或降低的。例如,消费者遗弃的生鲜品没有及时清理回收而产生的损耗;冷藏冷冻设施没有定时检查维护而导致的损耗;前台收银漏扫错扫条码而造成的损耗等。

2、不健全的货品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操作标准问题,建立一套严格的生产和管理操作标准,确保加工制作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合格产品;产品管理问题,由于人为和外界因素影响,操作不当或经验不足则会使损耗和积压现象频繁;人为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事故或偷拿偷吃等现象。

三、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管理策略分析

(一)采购管理策略

1、与供应商协商制定完善的评估制度

良好稳定的供应商关系能够促进采购程序有效的进行。一套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即建立相对应的采购体系依据不同品类的生鲜品的特点。为与供应商建立相对稳定、长久、互惠的合作关系,有效控制其供货数量与质量。为了能够更加公平公开地评定供应商,由采购员为主,销售部为铺,可对供应商进行评分评定。

2、发展本地农超对接,产销联盟

宁波沃尔玛目前已有定点产销联盟的情况。

生鲜食品保鲜的最关键就是避免过多和过长的流通渠道,定点产销联盟本地生鲜品恰好符合这点。但是,本地的蔬果禽肉、水产品基本都属小规模生产,即使有一个较大规模的生产商或生产地,依赖性太强,无论在品质方面或是数量方面,往往做不到尽善尽美。发展农超对接,利用农贸市场来缩短整个供应流程,保证整个供应品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有效降低损耗。

(二)库存管理策略

库存管理策略的重点是控制成本。订立合作协议,确定货品供应流程,建立物流配送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减少操作成本,集中精力提高销售水平。

另外,在仓储管理方面,商品要及时入库备案,日期标明;先进先出原则,先入库的商品先上架销售;分类放存,对每一生鲜品的库温,环境进行检查、记录;定期严格检查生鲜经营设施,保证生鲜品的仓储条件降低损耗。

(三)配送管理策略

以沃尔玛超市为例,分为线下超市配送(供应商到超市)和线上超市配用(超市到顾客)。

1、线下超市配送(供应商到超市)

规范生鲜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利益机制,培养在市场中流通的中介组织,将零散小规模生产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解决小生产与超市之间的合作关系,还能增强生产商承担风险的能力,使小生产规模化。加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减少商品在流通链上的环节。沃尔玛每年同期可比竞争者省下约8亿美元的配送成本。配送中心不仅每天能处理20万箱货物,配送准确率还高达99%。应用物流配送新技术,引进开发先进功能的配送设施,例如装卸、清洗、包装机械。实现物流配送中统一机械化,减少人力劳动力,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城市垃圾。

2、线上超市配送(超市到顾客)

沃尔玛新推出的线上APP,线上线下整合资源,在配送方面已经做得很好。

沃尔玛为保证鲜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承诺未来4小时送货上门服务。配送流通中,快当然是第一要素,在保险材料上,沃尔玛也没少费工夫。经过种种实验,找到最适合保鲜的材料做保险袋,以及特有冰块,至少可保持4个小时低温环境。下单后的商品被挑拣出来后,在约定的时间送货上门前,速购服务会将消费者的商品置于线上购物专门的冷藏冷冻区内。最大化的做到保证鲜度,使消费者在线上放心消费。

(四)损耗管理策略

将损耗管理分为销售时损耗和管理时损耗:

销售时损耗情况下,加强完善保鲜方法降低自然损耗。对于人为损耗,设立温馨提示牌提醒顾客轻拿轻放;为提高消费者素质,还可设立文明消费者优惠。设立退换货专区,将顾客遗弃的生鲜品及时清查。

管理时损耗情况下,设立奖惩制度,开会宣讲。加强监控设施,对生产过程严格把关。规范细化工作流程,流程明细透明化,专门人员监督执行。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加强对生鲜品的质量检查,及时清理变质腐烂的商品。

四、结论

本文对于大型综合连锁超市生鲜食品方面,同时结合了宁波沃尔玛超市的实际情况,对其采购、存储、配送、损耗管理这四个方面方面的现状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本文在对大型连锁超市控制生鲜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工作和服务质量建设方面有些帮助,从而提高销量增加盈利。

参考文献:

生鲜采购工作计划范文4

尽管在做大规模的过程中,永辉不断将其社区超市的业态升级为大卖场,但面对网上购物的冲击,我们认为永辉未来的一个重要盈利点还在专业化的社区生鲜超市。

永辉超市北京六里桥店西侧,是步行仅十分钟、面积更大的卜蜂莲花和京客隆超市,东侧则是面积三倍于永辉、货品齐全得多的家乐福。在世界连锁和本地巨头的夹击中,永辉六里桥店开业当月的客流量为12万人,第三个月达到26万人次。永辉北京鲁谷店开业第二个月客流量就达31.5万人次,开业当年即实现盈利(不考虑北京地区管理总部的费用摊销)。作为后来者,永辉超市缘何在强手林立的北京开拓出一片天地?

数据显示,成立10年来,永辉一路高举“生鲜”牌疾速奔跑,截至2010年一季度在全国拥有门店135家(图1),在中国连锁百强中的排名也不断上升,在2004年跻身连锁百强后一年的时间里,又蹿升至连锁50强,目前排在连锁百强第34位。

以生鲜品为核心

形成差异化优势

从2001年创立之时起,生鲜产品一直是永辉超市的“看家本领”。截至2010年一季度,永辉超市的门店已达135家,但其生鲜品的销售收入占比一直稳居50%以上,始终保持在同行业前列(图2)。

但是,随着领先超市企业经营网络的不断扩张及新进入者的加入,超市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部分一二线城市更是进入“一公里”竞争态势。为了吸引人气,几乎所有的超市都将生鲜品作为食品区的必备,永辉突围而出的法宝与沃尔玛异曲同工,都在“低价”二字。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因为耗损率高等原因,超市生鲜品的价格一般比农贸市场要高,但永辉通过已初步构建完成的供应链控制体系,保证相当多种类的产品价格较农贸市场低,从而得以持续推进低价竞争策略,吸引人气。而这也是永辉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以供应链控制能力 打造低价竞争能力

直接采购降低成本

在采购渠道方面,永辉建立了全国性生鲜农产品统采和区域直采体系,包括“基地采购”、“当地采购”、“远程采购”、“批发市场采购”等四大采购模式,后三种模式都与农超直接对接。同时,永辉生鲜食品部门还建立了研发中心,通过分析比较全国不同农产区生鲜商品的特点及各销售渠道的商品质量和价格情况,确定更加经济合理的采购渠道和品种。在这一体系的支持下,永辉的直接采购金额占比约达76%,大大降低了成本。

基地采购则是永辉压低进货成本的关键。通过“田间定制、订单农业”方式,永辉提前将产品需求下单给合作的生产基地,基地再根据订单种植、生产、包装生鲜产品。在这一方式下,永辉在下订单前可以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产品特色,既保证了采购产品的品质,又抹平了供应的波动风险;同时,实施“包销到户”还保障了每个生产单位的利益,减少了农民的种植风险,从而保证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永辉与当地农协会合作,提供5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农协会预先垫付给农民购买肥料、种子,使农民可以放心种好蔬菜,蔬菜上市后,遇丰年不好卖时,按保底价收购,遇歉收好卖时按市场价收购,确保农户利益。目前,永辉在全国建立了约20个农业种植合作基地,涉及干货、水果、蔬菜、肉制品和水产等五大品类的200多个生鲜单品。

“当地采购”是满足超市所在地消费者特色需求的重要采购方式,也是永辉生鲜农产品货源的主要采购渠道。其主动寻求当地种植农户合作,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也进一步降低了采购成本。

“远程采购”主要是根据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地域差、时间差和季节差,进行调节性采购,使得永辉超市在品种、价格上始终保持相对农贸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以“批发市场采购”作为补充,发挥批发市场的调节和保障作用。

迄今,永辉已建立了超过700人的生鲜采购团队,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生鲜产品“买手”制度和信息网络,使其能够及时获取全国各地生鲜产品市场的价格、产期、质量信息等,第一时间抢进价格低、品质好、受消费者欢迎的生鲜产品。而永辉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这套独特模式,使其在部分生鲜农产品采购中获取了比批发市场多25-30%的利差。

精细化管理降低损耗

通过精细化管理,永辉有效降低了生鲜食品的损耗率。首先是优化配送体系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目前公司的商品配送采用配送、直通和直送三种方式:配送是指供应商将商品送到公司自有的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到门店;直通是指供应商将商品送到公司自有的配送中心,商品不入物流配送中心仓库而直接配送到门店;直送是指供应商将商品直接送到门店。根据不同的商品,永辉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减少商品在途时间。

物流配送环节,永辉针对不同商品严格选取高标准的配送车辆,如运用冷链车辆运输冰冻商品、消毒或检疫车辆运输活禽等;配送中心对产地商品进行农残的快速检测,冰鲜福尔马林残留检测等;每家门店均配备检测仪,进一步实施验收工作;在储存方面,其设有防尘、防鼠咬、防虫蛀、防蝇、防腐和防水的设施,严格按照商品的储存条件进行存储。

其次,永辉通过精细化管理,从细节上不断降低终端销售的销售成本。除对陈列台、灯光照明、称量、保鲜设施、服务技术等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营造干净、有序、舒适的购物环境外,永辉还不断完善生鲜食品的精细化管理,如一品多样化销售,即一种生鲜单品的不同销售策略。此外,通过商品溯源机制,永辉建立了从商品种植、包装、配送、发货到销售过程的可追溯二维条码,从商品源头控制食品安全。2010年10月起,永辉旗下部分门店开始投入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消费者可通过网络或设在超市内的查询机根据包装食品的条形码来查询商品的检测报告、生产日期、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及生产许可证等相关信息。

此外,通过押后生鲜产品到店时间、为粗茎蔬菜绑上胶带、减少冰冻产品陈列量以保鲜和设置专门的免费宰杀间等种种细节管理措施,永辉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商品的损耗。通过对物流和销售终端的控制,永辉的生鲜及加工食品周转率高达51.7次(表1),2007-2009年度损耗率也因此只有0.23%、0.25%和0.27%,这也成为了其低价优势的重要支撑。

与上游“和谐”合作压低成本

永辉低价竞争能力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采取了适当的供应商资金占用策略,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大程度保证供应商的利益,从而获取更大的谈判权,压低进货价格。财报数据显示,永辉占用上游供应商的资金比例为10.3%,远远低于行业平均32.5%的水平(图3)。由此,永辉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产品,而非像其他很多同行企业是收取上架费,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5%以上。这种盈利方式与沃尔玛类似,因此,尽管其单类产品毛利率与行业其他公司相比都处于高水平,但综合毛利率却不及其他同行(图4、图5、图6)。

采取相对“和谐”的供应商合作策略,无疑有助于永辉维护与供应商的关系,并有利于减少采购环节中的灰色地带,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

“自营+标准化”

双线拉动高成长

尽管以生鲜品的低价获得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但也造成了永辉该项业务的低利润率。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永辉增速放缓。永辉调查后认为,面积较小、产品种类较少、经营规模较小、规模效益不明显的社区超市在经济调整中受影响相对较大。于是,永辉开始加强卖场和大卖场的铺设,以提升利润率。

财报数据显示,永辉近三年来的社区超市门店增幅远低于卖场和大卖场的门店增幅。社区超市数量由2006年的30家增加到2010年6月底的51家,净增21家,增长70%,但卖场和大卖场数量则由2006年17家增加到2010年6月底的84家,净增67家,增长394%。相应地,来自卖场和大卖场的收入占比也稳步提高,由2007年66.4%上升至2010年上半年的78.3%,而社区超市的收入占比则由2007年的33.6%下降至2010年6月底的21.7%(表2)。

卖场和大卖场的成功拓展,得益于永辉的商品自营模式。

自营模式给力

在卖场和大卖场中,除了保持生鲜业务的优势以外,永辉选择外包服装等方式减少投入、降低风险。以男女正装、男女休闲装等四个品类为例,永辉采取在全国范围内定制包销的“买手”制度,首先根据对未来行情与流行趋势的判断,设计出服饰规格与版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标,选择具有产能和技术优势的供应商进行样本试生产,经反复修正调整、样品达标后再根据市场容量预测,小批量下单,以试探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潮流偏好,市场反应好就继续发出补货订单。为了更好地加快服装产品的存货周转率,永辉坚持“多款少量”的订货策略,确保第一批订货可以按时销售,随后再根据供应商的补货速度和市场需求,有节奏地后续跟进补货。目前,永辉的服装订货渠道覆盖了全国100多家服装生产基地。

永辉目前旗下三大重要品类―生鲜、食品用品和服装均采用自营模式经营,2007-2009年通过自营模式所获得的购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稳定在97%左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较高比重的自营有助于对门店和商品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通过对成本的控制提升永辉的毛利率水平。这也是其门店迅速复制和扩张的标准化基因之一。当然,较高的自营比重会带来库存、损耗等风险,对其供应链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永辉在生鲜食品业务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公司将这些标准化的流程管理移植到服装商品的定制包销上,竞争对手通过简单模仿进行复制并不容易。

以人才培训体系保证标准化运作

在永辉的快速扩张中,标准化管理流程起到了准则的作用,保证其已有的成熟经验可以复制到新开设的门店中。在门店的标准化管理方面,永辉不断完善采购、排列、促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套标准化运营模式。目前已形成842万字的采购手册,配以数千张实物图片,内容涉及数千种商品品性描述、产区分布、采购谈判、分拣技术、仓储环节、上架要点、保鲜维护等方面的描述。此外,永辉将135家门店的店长培养成公司内部的培训师,常规化地对门店员工进行培训,以确保标准化的流程由合格的员工执行。

永辉最初进入重庆、北京等省外市场时,基本都是从福建本部派出管理人员。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提升,公司开始逐步实现区域管理团队的本地化,满足不断扩张的业务发展需要。2009年,永辉聘请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韬睿惠悦(Towers Waston),进一步帮助其提升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进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与优化。

上市以后,永辉将人才培训标准化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其募投项目之一就是建立企业培训中心,通过模拟收银实验课程、生鲜分割技术操作实验课程等完善新员工岗前培训、老员工的再教育,从而提升公司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据其计划,未来3-5年内,以培训中心为平台整合旗下培训计划管理部、讲师培训管理部、教材部以及实习管理部等四个事业部,形成四大技术专业系,加速培养合格人才。

另外,永辉还通过股权激励绑定高端人才。2008年9月,创始人张氏兄弟和其他8位创始股东将所持有的6.97%股权转让给132位核心骨干及管理层成员持股的汇银投资。

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标准化流程有效控制了销售和管理费用,其费用率明显低于行业内其他公司,并使永辉在综合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情况下净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表3、表4)。

以点带面,

以区域配送中心支撑扩张

要进行全国性的布局和扩张,配送体系也是重中之重。

2004年之前,永辉仅在福州市内进行扩张,从2005年开始出击福建省内其他地级市。在福建区域的成功经验,让永辉形成了“以点带面”精耕细作区域市场的扩张策略。重庆市场即如此,作为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重庆周边农村地域广阔,农业资源极具开发潜力,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2004年进入重庆市场以后,永辉不断深度开发当地市场,到2009年底,重庆区域的永辉门店达到47家,远远超过福建省内其他地级市的29家。

特有的“生鲜领先”经营模式,再加上“借助流通环节,整合上游资源”的发展战略,使得永辉最初的据点要么接近消费者,要么接近原材料基地。像重庆这种具有向周边有效辐射的区域重点城市,成为永辉选择扩张据点的对象。同时,永辉通过这些定点,建立物流中心,向重点区域辐射,目前其在全国已建有福建鳌峰、福建闽侯、福建福州、重庆北陪和江北等四个配送中心或中转站,正计划建立四川彭州配送中心,占地约350亩,可以支撑150亿元的销售规模。

除了成渝经济圈、海西经济圈,永辉近年开始在北京和安徽合肥开店,寄希望于开拓环渤海经济圈、泛长三角经济圈。截至2010年6月底,永辉在北京和安徽的门店分别只有5家和2家,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尚处于发展初期,对当地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有限(图7)。

在经营模式上,永辉通过轻资产运营减轻资金压力,主要采取租赁方式开设门店。截至2010年6月底,公司共有135 家门店和4个配送中心,其中仅3家门店是自有房产。不过,租金上涨也可能侵占一部分主营业务收入。

未来还在“生鲜”

通过一套标准化流程以及人才培养计划,永辉近年来超速前行,但这也让永辉的资金链备受压力。按照永辉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政策,新开的73家门店将在未来每年平均为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约9800万元,而这些门店全部投入运营后平均每年新增收入89.3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占营业收入比重约1.10%。除此之外,新开门店还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

除利用银行贷款外,永辉在2007年引入汇丰直投,缓解资金瓶颈的压力,并加速门店的扩张,2008、2009 年门店扩张明显提速,也快于行业内其他公司(图8)。

生鲜采购工作计划范文5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既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关系到烟草发展的长远大计。放眼市场,谁能赢得市场竞争力发展的先机,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它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如何估量都不为过。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品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确保烟叶生产稳定发展,这已成为烟区各当前一个重要的紧迫任务。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

为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贯彻落实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的要求;组织和指导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统筹指导,协调各部门间的行动。全面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市级公司与各分公司、各分公司与各烟叶站及烤烟生产技术服务协会、各烟站与各烟叶收购点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逐级负责,确保层层落实。实行分公司领导挂钩联系乡(镇)、烟叶站挂钩联系村委会、烟站职工分片负责村组、承包到片,做到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最终形成“四定四包两挂钩”的工作机制(“四定”即定片区、定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四包”即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两挂钩”就是工作业绩与工作经费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

二、加大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认真传达贯彻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精神,逐级召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性,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烟叶生产结构优化,切实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发放《告烟农通知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烟农户主会等方式,将优化烟叶结构的政策和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的补贴政策切实宣传到每位烟农,做到家喻户晓,让烟农充分认识到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是一项惠农政策,取得烟农的理解和支持,调动烟农积极性,让烟农自觉、自愿去做,为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以“卷烟上水平”为统领,以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按照“部门实施、逐级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以烟草公司系统全体干部职和烟农并重的原则,实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直接培训与间接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专项技术培训,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各级县级分公司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主题,认真准备培训材料,并将培训任务计划分解到乡(镇)、烟站,建立从分公司领导、干部、职工到烟叶站站长、点长、技术人员及烟农的培训体系,确保通过行业干部职工的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靖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共识,为优化烟叶结构,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对科技员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烟草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励广大烟草科技人员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加大田间不适用烟叶处理技术指导力度,切实做到技术服务到田、到户、到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技术指导到田;通过对烟农的培训,使广大烟农户户知政策、人人懂技术,引导烟农在田间生产环节自觉消化不适用烟叶,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确保田间烟叶处理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应在培训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提高培训质量的新途径,在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材料方面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寻求新突破,推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严格计划管理,规范合同签订

一是严格计划管理,合理安排生产量和收购量。要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收购量和上等烟比例是考核考评和兑现生产扶持、专项补贴、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性种植面积落实。各地要根据实际生产水平,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科学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把好落实面积、分解计划、安排物资和育苗、供苗等关键环节,按照下达收购计划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种植面积,安排物资供应,确保育苗数量。二是完善合同内容、规范合同签订。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需要,修改完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内容,在合同中明确需要在田间消化的鲜烟叶部位、标准、数量和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内容,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同时,规范合同签订严格按照烟农申请、资格审查、签订合同、合同公示、面积核实、建立档案、录入微机的合同签订程序进行。三是强化合同管理。坚持以合同制为主线,结合实际和结构调整,合理约定单产、签订株数,做到面积、地块、收购量、种烟农户“四落实”,严把用种、物资供应、商品化育苗、合同签订和大田面积落实“五道关口”,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把合同制作为落实计划的根本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确保生产量落实到位,确保收购量、优化结构目标圆满完成,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

五、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标准生产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核心是改善烟叶质量、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求,前提和基础是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紧扣特色优质烟叶主线,抓好标准化生产。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种植结构。以“市场引导、合理布局、区域种植、政策扶持、积极推进”的布局、品种优化指导方针,严格选择适宜优质烟生长的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证烟叶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把品种结构调整与工业企业原料需求结合起来,与基地单元建设配套起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品种优势在提升烟叶质量中的作用。二是抓好壮苗培育。严格按照烤烟漂浮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强技术培训,落实技术措施,尤其要抓好剪叶、炼苗等关键环节,切实提高烟苗茎杆的韧性,增强烟苗抗逆性,确保烟苗移栽入大田后还苗期缩短,大田生长的状况良好,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节令意识,抓好最佳节令移栽。移栽的时期直接关系到烟叶成熟期间的气候环境条件,因而对烟叶品质和香气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最佳节令移栽既有利于烟株和根系的生长,也可避过成熟期低温,有利于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及香气物质的形成,是烟叶养成熟度和提高烟叶质量的关键措施。要进一步提高对最佳节令移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烤烟在最佳节令内移栽。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揭膜培土措施对于改善烟株根系生长环境、促进养分吸收、促进上部叶开片,提升烟叶品质和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田间管理期间,突出抓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五是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打顶时间、打顶高度和留叶数,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片的大小、厚度、重量和烟碱含量等,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品质。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9片左右(红大17片),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7片左右(红大15片)。六是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烟叶成熟度是制约烟叶质量的关键要素,成熟与否决定烟叶质量的优劣。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时严格执行成熟采收标准,全面实行成熟采收“看守制”、“准烤证制”和“锁长制”,坚持“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的原则,彻底杜绝抢青采烤现象,切实做好成熟采收工作。积极推广卧式密集烤房烘烤,努力降低烘烤损失,提高烘烤质量。七是抓好“三化”建设。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三化”建设,是解决烟叶生产深层次矛盾、提升优质烟叶供给能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三化”是提升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支撑,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检验“三化”成效的重要标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深入推进“三化”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对烟叶生产过程的有效掌控,才能保证大批量烟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才能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才能适应“532”、“461”品牌发展的原料需要。八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将烟叶生产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关键环节统起来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六、严格规范操作,做好消化处理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主要措施就是把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在生产环节。严格落实国家局、省局对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消化处理办法扎实做好不适用烟叶的消化处理工作。一是正确把握不适用鲜烟叶标准。要消化处理的烟叶主要是在田间消化掉底部两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和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二是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机。消化处理时,要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间,确保不影响整株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消化的两片底脚叶在封顶后10天左右开始摘除、销毁,消化的一片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摘除销毁。三是正确掌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方法。摘除不适用烟叶时,要选择晴天或阴天无露水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为避免接触病株传染病害,要先摘除健壮烟株,后摘除病株。在底脚叶摘除后,及时喷施一次杀菌防病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四是严格按照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总体要求是: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处理。依据片区连片规模,按照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同一片区5天内完成消化处理任务的要求,适当设置鲜烟叶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及作业组数量。按照“烟农采摘不适用鲜烟叶运送至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过磅员称重开单员登记造册烟农签字确认开单员开单切铡手切铡毁形再利用”的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五是明确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责任主体。坚持“三为主”,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的时间、地点、数量、标准、检查验收、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以烟农为主。各分公司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办法,并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乡(镇)、烟叶站具体负责辖区内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消化工作;村、组、合作社和服务协会负责具体实施,组织烟农将不适用鲜烟叶清出田间、核实数量、现场称重、造册登记、统一处理、集中销毁。烟叶站点技术人员包干到片、责任到人、检查验收到户,确保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落实到位。六是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专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销毁的现场监督以及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补贴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

七、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防灾减灾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防灾抗灾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应对。一是建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实现农业气象灾害实时动态监测、精细化准确预报预警,增强全省烟叶生产抗御气象灾害能力。针对干旱、洪涝、冰雹、病虫等自然灾害,早预报、早防范,及早启动抗灾预警响应机制,做到防灾减灾组织到位、设备到位、人员到位和措施到位,有力有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二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统防统治为措施,以切断烟草病虫害初侵染和再侵染途径为重点,不断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以准确的预测结果指导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规范烟草农药的购置和使用,有效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使用安全性。三是建立烤烟种植风险防范互助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烟草补贴、烟农投保、分类保险、分类补偿、基金运作、滚动使用”的原则,建立由烟草、烟叶生产主体、气象、保险等组成的烤烟种植风险互助补偿机制。烟草部门结合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和不同种植规模,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补助。

八、加强专卖监管,提高市场净化

专卖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的执行力,确保专卖管理监督职责的落实到位。一是做好将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政策列入《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补充条款的检查监督工作,杜绝空合同、假合同

生鲜采购工作计划范文6

投保省钱四大秘诀

对于可供支配收入有限的社会新鲜人而言,怎么投保才能省钱呢?

减少投保的险种抑或降低保险的保额,这是许多人正在采用但却是极不可取的方式。如果投保人的确囊中羞涩而且购买的保险产品已经是最优化最便宜的话,以上的做法的确无可厚非。但事实上,许多社会新鲜人往往因为不正确的保险理念或者人的误导,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从而造成保费开支过高――对于这样的情况,更改保险产品优化结构才是关键。

对于社会新鲜人,本着节省保费的目的,选择保险产品需掌握以下“四大秘诀”:

秘诀一:以重大风险防御为主。如今保险产品很多,针对的风险也是五花八门。由于经费有限,所以我们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以重大风险为主。什么是重大风险,诸如意外身故、残疾或者罹患重大疾病,这些对于自身以及家庭无疑都是致命性的打击,要么意味着没有了原来的收入来源,要么意味着巨额的医疗开支,这类风险需要重点防范优先考虑。

秘诀二:不考虑返本类保险。返本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保费的大幅增加。返本型保险,说到底不过是一份投资产品+一份保险的组合,假设某保险年保费是100元,市场收益率是4%,那么要将此款产品设计成返还型,保险公司就会向你收取2600元保费,用其中的100元直接购买原来的那款产品,然后将剩下的2500元为你赚回这100元。对于社会新鲜人而言,购买返本型保险,保费压力会相当大,迫使你降低保额,这无疑是不可取的。

秘诀三:缩短保障期限。由于寿险类产品年龄越大当年保费越高,为了避免晚年投保人缴费压力过大,保险公司往往会采用均衡保费,即最初几年保费会高于实际保费,而后期的保费则低于当年实际保费,早期多收的保费储备着用于后期高保费时垫付,当你选择的保障年限越长,那么就意味着你提前垫付的保费也越多。所以,保险期限不妨尽可能地缩短,5年过后再考虑长期的规划也不迟。

秘诀四:选择自然保费保险。虽然5年的保障期限相比10年或者20年而言,初期垫付的保费大大降低,但这终究还是有垫付因素存在的。所以更彻底的策略便是选择自然保费,当年实际保费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如此可以将保费开支降到最低。

在掌握以上“四大秘诀”的情况下,下面就将搭建一个基本的投保组合,尝试以尽可能少的保费支出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保障。

巧买意外险

意外险,可谓是性价比最高的入门型保险。对于社会新鲜人而言,也是第一份保险的最佳选择。选对合适的意外险,可以以很低的保费实现颇高的保障。

以国泰人寿的意外宝综合意外保障计划为例,50万元保额的年保费仅为250元,每天的保费支出不到7毛钱。国泰人寿在此款产品的基础上还有一款升级版全面型的产品,在50万元保额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万元的航空意外险和100元/天的意外医疗住院补贴,其年保费为340元,对于那些工作经常需要出差的社会新鲜人而言,后者无疑更为合适。

国泰人寿之外,泰康人寿的e顺综合意外保障计划同样是一款值得考虑的意外险产品。同样50万元保额,其年保费为275元,较国泰人寿的意外宝略贵,但依然较市面上许多同类产品便宜许多。相比国泰人寿意外宝,泰康e顺综合意外保障计划的优势在于除了可以选配意外医疗住院补贴外,还可选配意外医疗保障,以实现对意外医疗费用部分的报销。当然,意外医疗属于保费相对较高的附加险,仅l万元的保障年保费便达39元――若从预防重大风险的角度,还不如花费41.4元购买90万元e顺交通工具意外保障计划中的航空意外险保障。

以上两款产品,均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进行投保并且在线支付,对于伴随网络长大的新一代而言,无疑是最方便不过了。

投保重疾险自然保费最省钱

还有什么比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花样年华的年轻人罹患重疾更令人扼腕的事情。这不仅意味着当事人可能因此失去工作失去经济来源,而且治疗重疾的高昂费用对普通家庭更是沉重的压力。因此,重疾险亦是社会新鲜人不可或缺,应当放在意外险之后考虑的险种。购买重疾险,有两种选择:均衡保费的传统险种和自然保费的附加险种。

先来看均衡保费的传统险种。以费率相对较低的昆仑祥宁定期重大疾病保险为例,若是1987年8月1日出生的女性,投保20年保障20万元20年缴费的话,那么年缴费为500元;若是男性,则年缴费为600元。此款重大疾病险同时还具有20万元意外身故的保障。对于那些怕麻烦同时手头相对宽裕的社会新鲜人而言,这样的产品无疑购买了比较省心,每年只需要银行代为扣费即可,这也是最主流的购买重疾险方式。

当然,若我们希望进一步降低保费,或者增加保额,那么就需要考虑选择自然保费的重疾险了。由于自然保费的重疾险不以主险的方式存在,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购买一款主险,然后以附加险的方式来购买自然保费的重疾险。

以泰康人寿的储值型大病保障计划为例,其核心是e理财万能险,然后可以通过附加险的形势附加重疾险。就费率而言,泰康e理财万能险在同类产品中是较低的,除投保时收取2%的初始费用外,主要费用就是从第二年开始每月5元的保单管理费用;而且泰康e理财万能险的收益也不错,结算收益始终在同类产品中居前,最新利率为4.15%。而且此款产品最低缴费为2000元,对社会新鲜人而言压力也比较小。在投保了泰康e理财万能险,享受相对稳健的收益之后,便可以投保其中附加的重疾暨身故附加险了,相比传统重疾险,这款附加险还包括了传统寿险的身故保障。

购买定期寿险好于终身寿险

在有了意外险和重疾险的保障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寿险保障了。寿险保障无疑是对意外险和重疾险的一个补充,当你不是因为意外而身故或者罹患重疾险保障之外的疾病而身故时,寿险就能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了。

在购买寿险上,定期寿险无疑是比终身寿险更佳的选择,后者因为保障期限过长,所以其保费相较保额的比例过高,以某款终身寿险为例,2万元保费才可以获得5万元的终身寿险保障,这对于社会新鲜人而言显然是一个糟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