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营销论文范例6篇

生鲜营销论文

生鲜营销论文范文1

【关键词】肉食品初加工;成本核算体系;联产品;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在我国目前的肉食品初加工经营企业中,小型私营业主较多,这部分私营业主更关心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对成本精细核算方面关注度普遍不高。而随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为社会重视,大型肉食品企业必将成为行业的主力。在满足老百姓刚性生活需求的肉食品初加工领域,本人认为,竞争的核心无外乎质量安全和成本优势。因此,构建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保持这种竞争优势的重要管理工作。

传统工业产品是由不同的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工序加工组合成一种或多种产品,其成本核算方法比较成熟。肉食品初加工是由畜禽活体通过屠宰分离后形成多种部位肉产品,与传统产品相比,是一种逆向流程。我国肉食品初加工产品消费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产品分离随意性较强,分离很不规范,因此,基于单品的成本核算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联产品成本核算理论在鲜猪肉初加工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就肉食品初加工企业如何构建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肉食品初加工产品基于成本的目标销售定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鲜猪肉初加工业务流程及业务特点简介

一个典型的鲜猪肉初加工生产经营企业,主要经营热鲜猪肉或冷鲜猪肉产品,兼营少量其他肉类产品,通过超市专柜、机构客户、加盟店、直销店等渠道组织销售,其销售方式包括批发、零售、批零兼营等,其业务流程及特点如下:

1、鲜猪肉初加工业务流程简介

购进活大猪->委托屠宰企业屠宰(或自宰)->分离成边猪->分离成部位肉(或白条)->低温物流配送至销售点。

2、鲜猪肉初加工业务特点简介

a)产品分离方法不统一。根据客户需求分离产品,有白条直接销售,也有部位肉配送,白条又有带头脚与不带头脚之分,部位肉产品没有统一的分离规范且价格相差较大。

b)价格行情变化快。活大猪价格有时是一天一个价,鲜猪肉价格虽然不像活大猪般变化快,慢的一个月左右,快的一个星期就需要调整,而且鲜猪肉价格较活大猪价格变化有滞后效应。

c)热鲜猪肉属快速消费食品,保存期极短。一般为“定量生产、以产定购、快速销售”,无论活大猪还是鲜猪肉产品追求零库存或极少库存。

二、鲜猪肉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

1、联产品及联产品成本核算概念

联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同一原料经过相同工艺过程的加工,同时生产出来的几种主要产品。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点或终点同时分离出来,这个点就是分离点,这个点之前发生的成本就是联合成本或共同成本,分离点之前的产品我们称之为联合体。

联产品的成本核算,就是联产品分离以前共同生产费用的归集以及分离时共同成本的分配。

2、联产品成本核算的内容

联产品成本核算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联合成本的确定、分离率的测算、主产品成本分配、副产品成本分配。

(1)联合成本是指联合体分离前归集的应分配的费用。

鲜猪肉初加工工艺简单,主要费用是活大猪的采购成本,其他加工费用比重较小。为便于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及时得到可靠的成本信息,减少成本核算过程中因那些比重小、统计时效性差、开支相对固定的费用影响核算效率,在实务中可以将活大猪采购成本之外的加工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也可以平时归集,月底一次性分摊至产品成本中去,本文选择作期间费用处理。

(2)分离率是联合体分离后,各产品产量比例。

一头活大猪分离成哪几种产品,不是固定的,根据市场需求有不同的产品组合,因此,分离率需要根据分离方案实地测算。

(3)成本分配方法是指依据什么标准,对联合成本在分离后各单品间进行分配。

联产品成本核算实务中一般有系数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相对销售值分配法等几种常用方法。

系数分配法是将分离后各单品的实际产量按事先确定的系数折合为标准产量,联合成本按标准产量进行分配。在鲜猪肉初加工成本核算实务中,因产品的分离方案随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如何确定固定系数非常困难。

实物量分配法是以分离后各单品的实物数量为基础对联合成本进行分配。在鲜猪肉初加工成本核算实务中,实物数量适合用重量,而各单品的市场销售单价是按重量确定(如:元/公斤)且相差较大,以重量作为分配标准,会造成单品的毛利率相差甚远。

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是分别按各种联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比例分配联产品的共同成本,其目的是使这些联产品能够取得一致的利润率。也即按各联产品的可预期市场销售收入比例来分摊联产品的共同成本。

各单品的销售价格通过市场调查容易得到,一致的利润率有利于产品决策和员工考核,因此,本文选择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作为鲜猪肉初加工产品成本核算中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

(4)副产品成本分配: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由于副产品价值相对较低,而且在全部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其一是将其实际变现收入视同企业的“花红”,不分摊成本,另一种思路是以其预计收入视同成本,从联合成本中扣除,余额才是主产品的成本。为便于理解,本文没有设计副产品成本分配环节。

生鲜营销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电商;生鲜电商;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1生鲜电商的发展背景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像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未经过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城市居民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传统渠道包括农贸市场、社区便民店和超市等。近两年,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于日常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伴随着网络购物更多地渗透到居民的生活中,消费者希望能够便捷地购买到安全、新鲜、优质的生鲜产品。在此背景下,生鲜电商迅速发展起来。

2生鲜电商的发展历程

回顾生鲜电商的发展历程,在阅读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可将其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2012年。最早在2005年出现了生鲜品类的电子商务企业易果网。2009年,专业面向上海外籍人士的莆田网上线;紧接着在2010年沱沱工社和优菜网诞生。与此同时,国内出现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这使得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食品的健康与安全,高质安全的食品市场需求快速膨胀,大批企业纷纷加入生鲜电商。但由于当时的生鲜电商市场并不够大,大量资本的涌入导致了行业泡沫。最后,这一阶段以北京“优菜网”寻求转让和上海“天鲜配”被转卖而告终,大批生鲜企业倒闭。第二阶段为2012—2013年。业界将2012年视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元年。当时,“本来生活”凭借“褚橙进京”及“京城荔枝大战”进行事件营销掀起了广泛的热议,生鲜电商也就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这一阶段的生鲜电商企业通过不断地追求创新以获得生存。第三阶段为2013年至今。经过第二阶段,不少生鲜电商成功生存下来,以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美味七七、甫田等为代表的企业不仅获得了强有力的资金注入,而且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资源优势。各大电商的生鲜品类也越来越丰富,生鲜电商纷纷由小而美转变为大而全。在这个阶段,人们对生鲜产品的消费观念逐渐向电商转变,2013年底,天猫和京东也相继进入生鲜电商的领域。

3生鲜电商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发展势头迅猛,被称为是中国电商下一个千亿市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221%。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260亿元,2015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更是达到560亿元,同比增长115%。预计2018年将达到1283亿元。但不难发现,虽然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增速惊人、未来发展空间也十分巨大,但在该领域并没有形成某一家独占大部分市场的格局,即使是巨头也没有做出太大的成绩,大家几乎都是平分秋色,没有哪一家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的生鲜电商却运营得十分艰难。据统计,2014年全国总共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其中盈利的只占到1%,其余的99%中大部分亏损,小部分勉强盈亏平衡。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划分标准,我国目前的生鲜电商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一是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综合型平台电商模式。它们具有更强大的流量优势以及更忠实的用户习惯支撑。二是以沱沱工社、菜管家为代表的垂直电商模式。这种模式由于专注于生鲜电商行业,所以在品类的划分上更细,也更懂得用户的需求。但是在供应链的管理上可能较弱。三是典型的O2O电商模式。如本来生活,优菜网等。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配送速度较快,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四是传统企业触网。例如永辉超市、沃尔玛等传统零售企业接触生鲜电商。在之前有关生鲜电商的文献中,许多学者认为生鲜食物由于受到食材本身保质期以及物流储运的限制,损耗率较高。且食品安全和标准化问题仍然困扰着众多企业。即供应链是生鲜电商成败的关键(肖芳,2013)。由最初一直发展至今的生鲜电商市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有的市场呈现出以下的特点:第一,众多消费者已经形成网上购物的习惯,这为生鲜电商的未来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的基础。第二,发展至今的物流业,在速度还是储存保险方面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第三方冷链的实现与成熟的竞争导致了物流价格的降低,这给生鲜电商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值得说明的是,现有的生鲜电商市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标准化和品牌化问题。品牌营销是生鲜电商制胜的关键。因为现在农产品触网迈出了第一步,消费者初尝网购生鲜产品,但要进一步吸纳新用户和培养老用户的黏性,企业就要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这就要求生鲜电商企业在售卖产品时也要营销自己的品牌。而在食品安全质量受到热切关注的大背景下,新鲜有机养生的食品才是消费者所青睐的。因此,要求企业售卖的产品具有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标准化的产品。综上所述,产品只有品牌化和标准化才能更加适应目前的生鲜市场需求。

4案例分析———本来生活网

在行业里众多的生鲜电商企业中,在这里挑选了“本来生活网”做详细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这是一个创办不到四年的生鲜电商品牌,却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成长为生鲜电商行业的大咖。“本来生活网”的迅速崛起与其在品牌化和标准化方面的努力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分析总结“本来生活网”的品牌营销策略对于生鲜行业的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来生活网”于2012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生鲜电商化的互联网企业。它打造出了褚橙、潘苹果这样的农产品品牌,更是在短短3年将冷链配送发展到43城,全国配送范围超过200个城市。成为垂直类生鲜电商的代表品牌之一。2014年2月运营起“本来厨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用户体验活动。2015年8月,“本来生活”上线“本来便利”项目,2016年又启动了“本来拼团”人人店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基于用户家庭与办公室两个消费场景的生鲜O2O模式。总结来说,“本来生活网”品牌营销策略的独到之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独特的买手制运营管理。这些买手为了保证消费者买到最优质的生鲜产品,在全国各地上百家优质基地中精挑细选,不辞辛苦地深入原产地亲自考察并采购。他们的原则是“只在当地选择当季最佳的食物”。这种方式深入供应链上游,剔除了冗杂的中间渠道,有效控制了成本,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二是独特的“媒体化电商”的营销思想。即以食品为媒介,传递企业的文化精神价值。以“褚橙”为例,2012年“本来生活网”将“昔日烟王,今日橙王”的褚橙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褚时健晚年创业的硕果“励志橙”也随之蹿红。这引起了许多“60后”、“70后”创业者企业家人群的认可,因为他们也有着相似的经历。而为了引起更多的“80后”甚至“90后”群体的共鸣,“本来生活”请来了十位“80后”各行各业的在自己领域有影响力或者卓越成就的人物,推出了一个视频系列“褚时健与中国青年励志榜样”。这些青年包括蒋方舟、赵蕊蕊、滴滴打车张博等。视频在当天的浏览量达到了18.5亿人次。不仅仅是这些,“本来生活”在包装上的策划也独具匠心,他们将一些原创以及活动征集的一些语言做在了包装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来选择这样的包装,比如说,“谢谢你让我站着把钱挣了”,有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买回来送给欠他钱的合作伙伴;再比如结合王菲李亚鹏离婚热点事件设计的“我很好,你也保重”的包装,有很多女孩子买了之后送给前任男友。这种营销方式通过人物故事激感共鸣,寻找知名代言者作为意见领袖来撬动群体话题,再通过个性化包装制造话题内容,引起用户参与兴趣。三是独特的“O2O”营销模式。“本来生活”的线下体验馆是业内第一个生鲜电商的用户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旨在吸引认同“本来生活”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的用户深入参与。它在线下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用户体验活动,具有多重交流功能,如邀请专业人士开设与营养、食品安全有关的免费课程,反馈给网站的老客户;当网站有新品上市时,本来生活会邀请顾客前来免费品尝,同时让原产地买手亲临现场,聆听消费者的意见。除此之外,新近推出的“本来拼团”利用点点客“拼团功能”通过优质低价产品、团长佣金等诱导老用户分享传播,吸引新用户;新用户再次分享,再次裂变。还有“三级分佣机制”即用户加入“本来拼团”推客后再次发起拼团,作为团长还能获得其他团员参团之后的佣金。这些都起到了迅速引爆销量、凝聚用户的作用。

5结论

通过对“本来生活网”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生鲜电商行业的品牌营销策略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向的借鉴:一是采用O2O模式。二是加强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质量。三是通过故事营销、体验营销等一些新的营销思维使品牌植入消费者的心中。一套创新合适的品牌营销策略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化解其他因素对于生鲜电商企业发展的阻碍作用,最终起到推动行业发展的效果。生鲜电商企业可以从上述几个方向出发,建立起自身的品牌营销策略。不仅仅是这样,企业还需通过充分了解自身现状设计建立一套从运营、营销到供应链的完整体系,这样才能长久地立于行业的不败之林。

作者:靳博睿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罗芳茜,王明宇.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分析[J].中国商论,2015(20):63-65.

[2]李博.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生鲜营销论文范文3

关键词:超市;生鲜食品;直采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33-02

一、生鲜食品直采模式

(一)生鲜食品特点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肉、鲜蛋、活禽、鲜鱼、活鱼等易腐烂、易变质的农产品。它具有周期性、地区性、易腐性、不耐贮存等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超市经营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产品是具有生命周期的生物,其生产要遵循生物的生长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它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产品上市的品种和数量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第二,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生鲜农产品鲜活性的特性决定了经营生鲜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为提高其保鲜的效果,就需要对各类生鲜农产品在采购、储藏、加工处理、运输、销售等环节采取技术性较高的保鲜手段。第三,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由于生鲜农产品经营涉及到生产、加工处理、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所以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而导致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气候的多变性引起供应货源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变,农产品的易腐性引起质量的不确定性和新鲜度的不同引起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

(二)直采模式的内涵

自2007年,家乐福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了直接采购的模式,之后许多大型零售企业也纷纷扩展农产品直采渠道。直接采购成为了各大零售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商品质量的一大途径。

在以往涉及的研究中,直接采购是指,将原来的“农户―批发商―供应商―零售商”的供应链简化为“农民―零售商”,由零售终端直接深入农村种养殖基地选订产品与数量,以长年采购协议及即时订单的方式保障农户利益及货源供应的创新模式。农产品直接采购是一种把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紧密联接起来的流通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各方在市场中的企业化程度,提升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食品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本文中使用的“直采模式”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了当前大型零售超市普遍采用的自有品牌战略,将直接采购与自有品牌相结合的直采模式。大型零售超市,在采用直接采购的基础上,利用本超市的自有品牌溢价效应,在降低生鲜食品的采购成本、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顾客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在这种直采模式下,大型零售超市不断的扩大自身的实力及知名度,提升自身竞争力,对中小零售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二、零售超市采用直采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生鲜食品直接采购的现实意义

1.降低生鲜食品经营成本。目前,中国生鲜食品的流通现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生鲜食品产需要批发商收,再借助物流运至批发农贸市场,进行一级批发和二级批发,再到零售农贸市场销售给消费者。这就造成了生鲜食品流通环节繁多,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成本增高,一般中小超市没有能力自主经营生鲜农产品,大多采用与农产品供应商联营的方式经营,其结果造成商品价格远远高于农贸市场。通过建立生鲜食品的直接采购基地,能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和超市的竞争力。

2.缩短生鲜食品的流通时间。生鲜食品的新鲜度是影响生鲜食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较多,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较长的流通时间,这对生鲜食品的新鲜度的保持非常不利。超市如果能够采取直采的模式进行采购,能够及时地将生鲜食品运达超市,缩短中转时间。

3.保障生鲜食品安全。当前的生鲜食品采购模式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采取直接采购将改变商品的供应模式,沃尔玛、易初莲花、TESCO乐购、大润发等也快速扩展农产品直接采购渠道,并影响许多本土超市效仿跟进。事实证明,这是农产品流通和超市经营模式的一项创新,也有利于生鲜食品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增强其竞争能力。有利于培育一批强大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实力强的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大大减少各种流通费用,优化供应链。保证生鲜食品的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正当利益,使终端价格降低,从而获得竞争优式。同时,生鲜食品直采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生产者及加工企业的利益。提供稳定且高品质要求的市场销售渠道,利于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二)生鲜食品利用自有品牌的现实意义

1.自有品牌概述。超市自有品牌是用OEM方式来生产的。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缩写,直译为原厂设备制造。OEM的含义,从购买方的角度来说,就是外包生产并以己方产品形式提供给市场的行为;从供给方的角度来说,就是按照对方的要求生产对方品牌产品并由对方负责销售的交易形态,购买方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与供给方的制造优势一起构成了产品的整体竞争优势,给对方都带来实际利益。

2.生鲜食品自有品牌的竞争优势。第一,提高销量,增加利润。由于减少了进货中不必要的环节,大大节省了交易费用,而且自有品牌商品仅在本企业内部销售,其广告宣传费用因主要借助其商誉资产而大为减少。因此商品价格比较低,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超市的销售额和利润。第二,更具竞争优势的价格。许多自有品牌的商品价格要比同类商品价格略低10%~20%,例如,一包400克的小核桃便宜近10元,同一个产地出产的海鲜以超市品牌销售,其价格要比以产家品牌销售价低10%~15%。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产品既提供了品牌和质量,又提供了非常低廉的价格,这使得一些消费者不愿意再为其他品牌商品间接支付广告费。由于节减了商业流程中的成本与市场费用,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要比同类品牌商品便宜20%。第三,更多的忠诚度和品牌形象的深入。自有品牌必须有质量的保障,意味着冠以该品牌的产品达到了某种卫生、健康、功能方面的标准。一旦定牌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不好,就可能对零售业的声誉造成极大影响。

三、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的竞争效应

(一)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的水平竞争效应

采用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的超市,与其他超市相比较,在价格上和信誉上都具备很大的优势。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进人壁垒是指潜在进人者与在位厂商相比处于不利竞争地位,并使在位厂商能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那些因素。在位零售商利用直采模式形成进人壁垒,新厂商如果要进入,就需要在价格和质量上拥有与在位厂商相似或是更有吸引力的水平。那么就面临着极低的甚至是负的利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在位厂商的竞争力,使得新厂商不敢进入。

(二)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的纵向竞争效应

1.促进生鲜食品商品质量改善。从消费者的角度,直采模式下的生鲜食品的最大益处在于在其价格低,并且质量能够依靠超市的声誉获得保障。随着大型超市使用直采模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顾客忠诚度,生鲜食品的质量获得大幅的提高,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在质量上,通过直采并使用自有品牌的生鲜食品都更加的接近甚至超过原有的生鲜食品,这为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购买相近商品提供了可能。同时零售商以自己的声誉为直采模式下的生鲜食品提供质量保障对消费者产生巨大吸引力,使得原有的生鲜食品提供者能够更好地提高生鲜食品的质量和流通效率,从而使得超市的生鲜食品的质量得到整体上的提高。

2.提高供应链效率。直采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供应链优化方式。零售商利用自身的有利因素,减少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升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减少浪费并增加消费者剩余。零售商直接和生产商进行交易,避免了与批发商交易的成本,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效率。生鲜食品的生产者能够更加及时的根据零售商反馈的市场信息进行产品生产的调整,使其生产更有针对性。并且零售商能够以更快更少交易成本的方式采购并销售生鲜食品,提高供应链效率。

四、大型超市直采模式的发展建议

超市运用直采模式进行生鲜食品的经营,是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较大的经营方式,也是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必然发展方向和趋势。

1.整合产业链,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普遍存在着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大型超市可以通过在小规模生产单位上集约经营的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直接向农民采购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生产基地的建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约定农产品标准,既保证了超市能够得到高标准符合要求的生鲜农产品,同时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指导等方法,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监督和控制。

2.深化加工链,利用自有品牌,提升生鲜食品附加值。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是超市生鲜经营的核心支柱,也是供应链整合的关键节点。在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开展物流技术现代化建设,形成高效合理的物流供应链。同时,在配送中心对生鲜食品进行加工,提升生鲜食品的附加值。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超市和超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大型超市应积极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从内部优化连锁超市的管理,从外部加强对生鲜食品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与农户实现信息化订单方式,实现生鲜食品供应链上信息的共享,实现农户和超市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左两军,张丽娟.农产品超市经营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2003,(3):66-68.

[2]江明华,郭磊.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感知质量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4):11-12.

[3]徐萍.蔬菜供应链农户利益实证研究――基于兴化市新型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比较[J].产业经济评论,2006,(5):17-22.

生鲜营销论文范文4

关键词:营销组合 系统性

所谓市场营销组合系统性,是指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把营销战略、策略看成是整个营销体系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体系,使所有营销要素形成有机的整合,系统地、全方位地进行市场营销,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营销效果和实现健康的盈利。在传统的4P或4c营销方式下,企业多从一个点(比如价格、终端拦截或一个促销的点子)或一条线(比如渠道)进行单点、单线的突破,将自以为是的某项长处发挥到极致,而不重视补足自己的短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消费者的日趋成熟,过去那种仅仅依靠品牌的扩张、事件营销的使用、广告的大规模投放等等某一方面的营销优势已经不能再获得市场的成功。而系统化的营销组合,将企业营销的战略与策略(市场调研分析、目标市场定位、营销目标、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加以系统的规划和整合,每个方面不仅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各个要素之间还能很好协调配合,而不能彼此无关更不能相互冲突,否则一旦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使企业营销工作陷入全面被动甚至走向失败的命运。

"SEAHOOD "水货餐厅提供的特色餐饮形式来自美国佛罗里,其将美国风味和疯狂欢乐的美式就餐方式带到中国。水货餐厅从装修、装盘到用餐方式等方面都彻底展现美式海洋风情。无论是外墙时尚新潮的集装箱元素,还是餐厅内随处可见镶嵌在墙壁上的贝壳,或是头顶电视内播放的海洋主题片,又或是热情洋溢的"船长"跟"水手"(店长跟服务员),都让顾客在觉得惊喜之余,更生出有一种回归深海的错觉。餐厅无时无刻都播放着欧美最新流行音乐,还有欢乐活泼的水货员工载歌载舞。作为全国首家无餐具餐厅,"水货"更是激情演绎疯狂新吃法:"水货"没有常见的有餐碟和饭碗,所有的食物都以袋装的形式呈现。顾客净手之后,服务员将干净整洁的餐纸铺在餐桌上,伴随着"哗"的一声,海鲜从铁桶中倾泻而出,让人觉得震撼和惊喜,食指大动。进入中国市场的"水货"餐厅提供中国味、麻辣味、黑椒味等6种鲜香酱汁供顾客搭配。"水货"的时尚风情非常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手抓海鲜和用餐气氛也让顾客在用餐过程中有更多乐趣。SEAHOOD "水货餐厅区别于传统餐饮的产异化产品与服务迎合了时尚年轻一族的青睐,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宁、沈阳等一、二线城市开设了二十家以上的直营店、加盟店,曾在北京等地最具人气餐厅评选中荣登榜首。

可是风光无限的"水货"却在湖南株洲这个三线城市折戟沉沙,自2014年'十一'之前开业,到2015年2月春节前一周黯然关闭,期间历程,不过短短4个多月近400万投资付于流水。忽视营销组合系统性,对进入的市场缺乏系统性的评估、分析是其兵败株洲市场的重要原因。毋庸置疑,"水货"的促销策略制定与实施都非常成功,快速拉动了品牌知名度和销量,通过团购、微信、微博、论坛等与年青时尚人群高触点的传播方式,以及与网站合作赠送现金券参与免费品鉴活动的促销活动都引发了目标客户高度的关注。因此刚一开业,马上就出现了满城争说水货,翻台翻到连等位区的号牌都不够用的地步,当时的本地论坛上甚至有这样的消费者反馈"水货来袭,吃什么不重要,排队排到你才是人生巅峰!"。当时日流水高达五万多。但是促销的成功并不能掩盖营销组合中其他环节的失误乃至彼此冲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产品策略:产品口味不为当地消费者接受

适合目标市场人群的饮食口味是餐饮行业开拓市场要考虑的重中之重。正如杭州南方大酒店创下日销包子万余只的纪录时,杭州的"狗不理"包子却"门前冷落车马加盟商缺乏产品自主研发能力爱清淡食物的杭州市民的口味。可见不是何等知名品牌、百年老店,如果所提品的口味不为当地消费者接受,终究是镜花水月一场。"水货"的产品线的主线比较单一,不论何种海鲜都只有酱汁味。按地理与口味细分,湖南是偏好干辣味的地区,当地人可以说口味顽固无辣不欢,即便是去河西彭厨品尝海鲜也是奔着鲜活原味,当然还得配上香辣菜式至少一碟辣椒少不了。而"水货"的产品线的主线比较单一,基本只提供酱汁味的海鲜。所以株洲"水货"落地不到一个月,对于味道的吐槽在当地网络及人际传播间大量出现,"水货"被目标人群贴上了不好吃吃不惯的致命标签。而餐饮连锁品牌采用的往往都是去厨房化的产品配送制,提供标准化产品,加盟商缺乏新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即便认识到症结所在也是徒呼奈何!由此可见餐饮品牌在进入新市场前必须对当地饮食亚文化和消费特点进行了解、分析,判断是否能提供与需求相适应的产品。

二、价格策略:产品价格与当地目标人群消费能力错位

"水货"的人均消费基本在100以上,其主要目标市场选择应是中等收入以上(月收入超过5000)的90轻时尚人群,而株洲这样的三线内陆城市,90后人群的平均月收入在2500左右,绝大部分年轻人消费能力较弱,无法成为水货长期、稳定的客源,大抵是图个面子或新鲜热闹去个一、二次而已,而株洲作为"好吃"之城(当地人喜欢在外吃喝),性价比高的餐饮食肆林立,选择众多。所以"水货"运营半个月之后,店长和加盟商背上冒冷汗的发现:每天来的基本都是新面孔,很少有回头客!对欲进入的细分市场的市场容量与发展、竞争等方面是缺乏评估分析也是"水货"兵败株洲的主因。

三、渠道策略:舍本逐末、盲目扩张

"水货"市场定位的主要目标群体在一、二线城市大量存在,以水货"现有的规模而言一、二线城市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开拓,其完全可以在一、二线的版图上充分布局与精耕细作来实现企业扩张。在市场条件成熟与新产品开发成功等基础上再图谋三线城市,可惜"水货" 舍本逐末过于冒进。近期巨亏40多亿的恒大冰泉被广为质疑的一个策略即是定位中高端的产品竟然密集铺货到了三、四级市场,虽然"水货"实力远不如恒大,付出的代价也远不如恒大惨痛,但两者的策略失误的本质是相同的。

从"水货"餐厅兵败株洲的实例可以看出:企业必须要以系统性的思维看待市场,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谋划细分市场的取舍、目标市场战略与策略的整合,仅仅重视某些环节而忽视整体的协调配合,往往难逃失败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丁玉平.餐饮营销策略[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

[2] 石磊.现代餐饮营销策略探析[J]. 今日湖北.2014,3

[3] w泽武.社会文化诸因素对餐饮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J].东方青年・教师.2013,5

生鲜营销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生鲜电商;行业模式;供应链;营销战略

[DOI]10.13939/ki.zgsc.2017.15.307

1 研究背景

生鲜电商是传统生鲜零售行业与电子商务碰撞的产物,这一朝阳产业被认为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下一个热门门类,也被称为“电商的最后一块处女地”。生鲜电商在引入我国的同时便成为争夺的焦点,然而很多企业在试水后纷纷选择退出,这与我国生鲜电商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无关系。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生鲜电商市场的竞争环境良好,企业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与此同时,这一市场目前还很不成熟,生鲜产品分散且质量参差不齐、流通渠道复杂、缺乏完善的物流体系、产品多元化程度低、消费者认知程度低、产品缺乏品牌建设等问题成为了制约生鲜电商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本文将以此作为出发点,以最具产业特点的垂直自营型商户作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链整合和营销战略整合两个方面,为建立完善高效的垂直生鲜电商运营体系及服务模式提供可行性建议。

2 供应链的整合

建立高效的垂直生鲜电商行业模式的重中之重是对供应链进行整合和完善,这需要通过四个方面来逐一实现,分别是:生产基地的整合、采购的整合、配送的整合以及终端的整合。

2.1 生产基地的整合

2.1.1 连接本地中小型农户,实施统一管理

这一建议是在“美国CSA农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强调的是严格质标以及服务本地化,针对的是具有同质化特点的普通农产品等生鲜食品。对于这一部分产品来说,没有必要从其他地区进货从而造成成本的激增,且本地生产的更符合本地口感,更容易打开销路,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本地农户、本地配送”的营运模式。本地农户可以通过申请成为生鲜电商企业的供货基地,并同时获取企业提供的管理软件,企业将本地农户的信息整合后在网上,在消费者自行筛选下单后,由企业至供货基地取货后完成配送。

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本地供货减少了配送时间,降低了在物流过程中生鲜食品的耗损程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另一方面,农户可以将管理托管给企业,集中于生鲜产品的生产及养殖,而企业可以通过软件对供货基地进行生产指导,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指标,从而解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2.1.2 深入原产地,借助买手渗透供应链

为顾客提供体验不同地区生鲜产品的服务是生鲜电商,特别是垂直生鲜电商兴起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受地理位置限制而只能生长或养殖在特定区域的生鲜食品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深入其原产地,充分了解其特性并找到最合适的生产及供货基地,因为只有将产品最真实准确的实时信息反馈给消费者,才能使其放心下巍

在国内做原产地做得最好的垂直型自营商户当数“本来生活”,它也是第一个提出“原产地”概念的生鲜电商,其主打高品质的生鲜食品,坚持“只在当地选择当季最佳的食物”的原则。在整合跨区域生鲜产品的生产基地时,可以借鉴“本来生活”的运作方式并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做出调整,比如,可以在各原产地征聘买手,在确定了顾客想要购买的产品品类后,由买手代替顾客在当地寻找最佳的食材并将其信息及时地反馈方便消费者做出选择。与之前从仓库到消费者的模式不同的是买手的出现和加入渗透贯穿了整条供应链。

2.2 采购的整合

2.2.1 与供货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供货商处于供应链的上游,作为生产主体,其既是产品的提供者,也是流通渠道的源头,对于没有实体形态的生鲜电商企业来说,与供货商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比较可靠的方式是通过合约签订的方式形成长期战略联盟关系,同时在合约中提出其供应产品必须达到的生产标准以确保日后所销售生鲜食品的质量。这一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带来稳定的货源,而对于供应链上游的农户来说带来的是稳定的销售渠道。

如果联盟关系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并达到了相对稳固可靠的程度,可以考虑引进准时生产(JIT)模式,即只在需要的时刻按照需要的数量购进需要的货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存货的积压,降低相应产生的仓储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2.2 收购质量上乘的供货基地

将生产基地整合到企业的内部,就可以保证持续稳定的高品质货源,另外,也可以从源头杜绝产品质量问题,将质量管理过程从检查监控提前到预防预测。

收购可以采取的方式分别为资本收购或合资合作,很多企业会选择收购已经初具规模并有出色业绩的供货商,但这势必会带来高昂的收购成本,事实上更值得关注的对象是那些显现出极大发展潜力却因资金不足的问题无法扩大生产规模的小型生产基地,在低成本的同时收获高回报。

另外,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基地也是企业可以关注的收购对象,如果将这些供货商整合到了企业的内部,就可以在不招聘买手的前提下深入具有地域特征的生鲜产品的原产地,实现整条供应链的整合和渗透。

2.3 配送的整合

2.3.1 自建冷链物流体系

生鲜产品配送的核心标准是“保质及时”,而这一标准的达成离不开完善高效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冷链物流的要求较高,相应的资金及管理方面的投入也要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得多,建造这样一套物流体系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高昂的成本,这一自建成本是否可以被接受,是由企业的规模、经营范围的大小以及对物流体系的控制程度所共同决定的。

对于初具规模的企业来说,灵活性使得自有物流成为其不二选择,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非此不足以打通产业链。并且随着运营年数的递增,生产格局的扩大,在形成规模效应后自建物流的优势会逐渐明朗。有时单一生鲜电商确实难以应对高昂的建造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众筹的方式,依靠大众的力量向群众筹资。

2.3.2 采用第三方物流

对于规模较小或刚刚起步的生鲜电商来说,其对物流体系的控制能力较低,在扩大生产规模前暂时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建造一套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因而必须借助第三方物流来完成配送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做到的关键是实现其与消费者及物流公司三方之间的信息实时互动,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除实时更新信息外,还要具备大数据的收集功能以实现需求预测的目标,即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推测各地的消费习惯,将产品提前配送至当地冷库,在保证产品新鲜度的同时,也可以确保合作农户的产出可以在销售渠道上全部销售出去。

另外,企业要注意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合同管理,合同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职责,在签订合约前,要对物流公司的资产运营情况进行严格的调查。

2.4 终端的整合

生鲜电商的终端设置是其发展的一个难点,被称为“最后1公里”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要设置核心配送点,目前的配送方式主要包括自取和服务人员配送,建造方式主要是自建。

将服务人员作为切入点,企业可以考虑引进社区O2O模式,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核心配送点,由专业的服务人员完成终端配送,这些服务人员可以是社区居民或其他社会闲散劳动力。在此基础上,可以与社区物业合作,将配送点外包给物业,为其带来收入增值,而不仅仅局限于物业管理费,有了物业的支持也便于业务的开展。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散劳动力,通过“分享经济”的形式为闲置劳动资源带去变现机会。比如说征聘社区大妈来做核心配送点的配送员,大妈们可按单获得配送费,更重要的是大妈之间的闲话家常往往是社区消息流通的主要传播方式,这是宣传企业信息,吸引潜在客户最好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奖励、折扣的方式吸引,由社区负责人牵头,组织协调社区内居民订单形成小规模团购,在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的新鲜度。

2.5 发挥信息交换平台的角色作用

现在国内存在一个很大的农业困境即“大市场,小农业”,由于信息传递渠道的不完善,使供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窘境:一方面,部分市场由于没有充足的生鲜产源,导致市场上食材价格飞涨,吃饭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在部分农业基地中,由于农户找不到合适的供销渠道,导致过剩产量无从销售,最终只能贱卖,生鲜电商应当尝试将这部分生产基地与市场连接起来,发挥信息交换平台的角色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降低进货成本,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同时可以缓解国家问题,树立品牌形象。

3 营销战略的整合

3.1 转变消费思想,引导消费习惯

近几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出,化学品的滥用使生鲜食品的外观趋于非正常化改变,这些现象已经影响到消费者固有的消费观念,导致其逐渐形成“长的不正常的就是不安全的”的偏见。对于很多高端产品,虽然是在安全自然的状态下生长起来的,但由于其外观与消费者传统认知中的“好产品”存在形象偏差,就会引起潜在消费者的疑虑从而不敢接受和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是要转变消费者这种长期以来潜移默化形成的消费理念,企业可以聘请一些专家,适当开办一些公益类讲座或赞助一些科学类节目,从外观、口感、功效、营养价值及生长过程等多方面对一些新培育出的高端生鲜产品进行介绍,在消费者对产品进一步了解并改观的同时提升企业形象。

3.2 社会化营销

在从生产理念到营销理念的转变过程中,市场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消费者导向运营模式。社会化营销是依托社会化网络,利用在线社区、微博、百科等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维护公共关系并对客户服务进行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借助社会化营销,一方面,可以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关系,增加其与企业之间的黏性,使其价值观与企业趋同,建立顾客归属感和忠诚度;另一方面,现代人群或多或少都会加入一些社交网络,成为一些网络社区或媒体平台的成员,在这里他们可以扩大交际范围,更容易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借助这些媒体,企业节省了市场调查的费用,可以在降低沟通成本的同时了解潜在顾客的真实需求,明确未来的服务方向,从而进一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社会化营销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与消费者的交流平台以获得反馈并做出改进,提高其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可以考虑开通官方微博或建立微信公众号,借助自媒体平台更好地认识到消费者的需求和不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矛盾,消除误会从而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两条可行性建议:第一,为消费者开辟“公共资源区”方便其讨论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体验,并可在其中开设烹饪专题来交流食材的料理技术,这种增值服务的好处在于可以诱导潜在顾客在看到料理的同时做出购买决策。

第二,传统网络的营销方式是“病毒式营销”,即一味地宣传产品,这种营销方式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厌烦和不满,造成取消关注的结果。企业可以考虑每周开设一些专题,推送一些美食、养生话题,鼓励关注者参与话题转发以获取奖品或积分,还可以加入一些段子手增加话题的幽默度和趣味性。与此同时,在社会化营销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会有部分人群因为对所推送的主题感兴趣而对该社交平台进行关注或对该App进行下载,但却在购买与否的问}上有所迟疑,他们构成了企业主要的潜在客户,从营销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部分客户是最需要争取的,也是社会化营销的重要目标。企业要做的就是培养这部分人群对生鲜食品的购买欲望,将其对推送内容的兴趣转移到产品上来,可以尝试将所推送内容与产品挂钩,突出产品的功效和营养价值,同时,将生鲜产品的养殖或生产过程以视频或照片的形式上传至平台,使生产过程高度透明化,提高潜在顾客的信任度,从而诱使其做出购买决策。

3.3 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配合

生鲜电商依托网络存在,在其开展线下活动时,消费者会更有真实感,企业形象及企业信任度均会随之有所提升。生鲜电商可以考虑在线下举办亲子游、有机农场游、开放养殖基地等活动,通过线上宣传吸引消费者报名参加,让他们在线下直接观察到生产全过程,在其亲身体验到产品的同时,会更加相信生鲜食品的品质从而放心购买;另外,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慈善活动,比如免费向贫困山区提供优质生鲜食品,借助媒体宣传的力量提高企业形象,建立品牌文化。

目前国内线下活动做得比较成功的有沱沱公社的“地主计划”,参与活动的消费者可以获得一块土地的种植许可并有权利决定在这块土地上种植什么样的作物,作物成熟后,还可以带家人朋友来一起采摘,所摘取的食材可以当场做成美味的料理。这一版块增强了消费者家庭内部的感情联系,也是情感营销的成功之举。

4 结 论

本文从供应链和营销战略两个方面为建设高效的垂直生鲜电商商业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建议,然而笔者认为行业的发展除了需要相关企业在运营方式上做出改进外,还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目前我国关于生鲜电商的政策还很不完善,对物流配送、食品包装等问题均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高度的标准化。未来的研究应当从这一问题入手,为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生鲜营销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升级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差距的缩小以及民众富裕程度的提高,新鲜度更高、清洁性更佳、营养价值更大的各类生鲜农产品开始成为时下颇为流行的食用消费品。就目前国内的生鲜农产品的涵盖种类而言,肉类、蛋类、蔬菜类、瓜果类、谷物类以及奶制品类等则是受众认可度最高的品类。而在电子商务浪潮的荡涤之下,生鲜农产品行业也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来进行营销渠道增扩、潜在市场扩展。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更加强调生鲜农产品生产、运输以及销售的即时连贯性,有利于提升信息交流的效率,即时连通了生鲜农产品出产、运输及营销等各个环节,增加了生鲜农产品的推广、销售方式,并使得经营者更容易获取市场变化信息,这就减少了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投放的时间消耗,提高了其物流配送速率,且通过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增加了销量,继而强化了产品更新、投放的机动性。[1]选择丰富性、购买便捷性以及综合收益的极大提升,当然也使得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因而也推动了生鲜农产品行业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求变的转型。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经营,还明显存在观念滞后、运作模式单一等痼疾,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譬如营销手段相对单一、人性化不足,市场影响力、品牌号召力有待增强。又如,商家与承运方的合作尚需加强,物流效率低、出错率高影响了产品品质。再如,推广模式仍需进一步丰富、完善,对于市场需求变化的把握比较滞后。此外,分散性的粗放经营比较普遍、规模化缺失,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所以,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完善与升级,也成为推动生鲜农产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课题。

一、电子商务对于生鲜农产品经营的辅助作用

(一)提升信息交流效率,减少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投放的时间消耗在传统的生鲜农产品经营模式之中,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消费者之间是单向化与被动式的关系。产品的流通也主要依赖电话、传真等缺乏实时直连的通讯设备来完成。尤其是一些肉类、蔬菜、瓜果,从饲养、宰杀,或者采集、清洗,以及到最终打包、装运、配送,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安排工作流程。如果遭遇联络中断,抑或彼此沟通不及时与不尽充分,就更容易出现发货、供货迟滞以及错发、换货等不利后果。这都额外增加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当然也压缩了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的空间。[3]而通过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引入互联网交易平台,就可参与各方都可以实现即时性的直接联络,从而既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各类生鲜农产品的宣传、售卖信息,又可以寻找合适的商业合作伙伴。这就有效提高了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效率,使得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投放的时间大大缩短,经营流程变得更为快捷、顺利。这也自然为生鲜农产品生产者进行技术改良、品质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即时连通生鲜农产品出产、运输及营销等各个环节,提高物流配送速率生鲜农产品之所以能够获得时下消费者的追捧与认可,关键就在于其显著缩短了从生产、销售以及送达市场的时间与空间距离,最大限度保持了产品的新鲜度、清洁性以及营养成分。所以,高效实现生鲜农产品各个生产、经营流程之间的衔接,加快其流通速度,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共同追求。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险技术的改良以及物流资源发丰富,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已经被有效突破。然而即时连接环节的缺失,却使得生产者、销售者之间难以保持对于市场消费动态变化把握的主动性,加之配送流程的松散性、产品送达延迟性比较突出,也导致彼此之间由于反馈、沟通脱节而错失抢占市场的机遇。借助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利用各类即时通讯工具,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双方则可以实现即时沟通,根据产品生产进度、沿途天气变化、消费需求动态等,共同商讨产品增产、运输调配、旧货返厂以及新品上架等相关事宜。这就强化了生鲜农产品出产、运输及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实时链接,提升了流配送速度、产品完整性等效率性,继而也有利于占据市场主动优势。[4]

(三)拓宽生鲜农产品的推广、销售渠道,通过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增加销量以生产厂家为基础、分级经销商为渠道,是当前生鲜农产品行业最为常见的运作模式。这种单向层次化的营销体系,可以最大限度保障生产厂家对于定价的主动权、经销商对于产品流入市场的控制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私自串货、恶性削价等不当商业行为的发生。然而,囿于家族管理式与抱团经营,又很容易造成经销商对于产品价格的垄断,并使得生鲜农产品的推广、销售的方式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得不遵循这种机械化的运营套路,从而难以有效扩展潜在客户与新兴市场。这都不利于生鲜农产品行业的平稳营收与长期发展。而引入电子商务经营模式,鼓励经销商、个人参与到互联网营销之中,允许其同步进行实体店与网络的交叉性、差异化的销售,并通过互联网广告投放、口碑宣传等方式,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生鲜农产品,带动青年群体的网络创业热情。这无疑都有利于增加生鲜农产品的出货量与市场占比,从而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影响力。[5]

(四)增加获取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途径,强化产品更新、投放的机动性得益于鲜明的产品特色与较高的营养价值,生鲜农产品在短期内迅速打入了生态农产品市场,并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代表。持续的市场份额攀升、可观的经济收益,使得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均懒得主动进行市场调研与产品更新。而经济下行趋势,则使得生鲜农产品也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态势,使得其更加注重个性化、人性化的体验。同时,由于未能重视国外进口生鲜农产品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自身的信息获取方式又主要局限于经销商的片面反馈,这就使得国内经营者错误估计了市场消费趋势,陷入了高产能、快投放、低销量的营销瓶颈,导致其一度处在颇为被动的境地。[6]而应用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则能够借助互联网技平台,去实时搜索、浏览国内外有关生鲜农产品行业的业界动态与消费变化,及时了解最新的发展理念、技术手段以及运作机制,并可以根据受众实际的需求,借助现状调研、意见收集以及公开讨论等,去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调整、销售手段改进,从而重新确立对于生态农产品市场掌控与引导的优势地位。

二、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经营存在的短板

(一)营销手段相对单一、人性化不足,市场影响力、品牌号召力有待增强随着网络购物对于传统生鲜农产品市场的巨大影响,既有的营销手段已经很难保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所以,不少经营者也都在保持实体经营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开始转向了互联网销售。而由于都是迫于行业竞争加大、滞销产品增加等原因,或出于试水的目的,才去跟风引入了所谓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其实不少生鲜农产品的经营者都并未真正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于传统营销的辅助价值,并不愿意投入财力、人力去搭建独立网站,也未能重视产品种类展示、优惠策略宣传等细节。普遍都是通过支付一定的费,将简单的产品网页链接、挂靠在一些电商网站的主页之内,并不主动进行产品的宣传造势。而是希求消费者进行点击、浏览以及下单,然后再进行产品配送。这就自然缺乏对于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了解与把握,而是凭借主观的经验判断去进行产品营销,很难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当然也难以在溢价能力上有所突破。[7]

(二)推广模式仍需进一步丰富、完善,对于市场需求变化的把握比较滞后在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于传统生鲜农产品市场的冲击之后,不少经营者也纷纷通过增加互联网销售份额来重新激发市场活力。然而由于未能扭转既定的发展思维,只是基于将电子商务化经营视作不与传统实体销售产生冲突即可的目的,尝试性地比照一些热门的生鲜农产品,也推出相似度高、品质感却一般的所谓新产品,然后再将之进行滚动式的网络广告投放,而并不进行单独的广告设计与宣传,未能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以及客户端等时下最为流行的社交工具进行传播。同时,由于不愿意单独投入资源展开对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监测、调研,即使在建立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之后,相当一部分经营者也都不会主动去收集市场动态,而是采用最为保底的运作手段去布局产品线,只求不亏本、不干扰线下实体销售。这就使得生鲜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陷入了不瘟不火、勉强维持的尴尬境地。

(三)分散性的粗放经营比较普遍,规模化缺失,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一般农产品相比,生鲜农产品由于较多依赖冷藏保鲜技术、物流配送速率而产生了较高的成本投入,所以潜在的市场风险也较大。加之不少经营者对于电子商务认知与定位又带有很强的局限性,同时也不愿意投入额外的资金,去完善互联网营销。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经营压力与风险,不少电子商务经营者都采取了家族式、小型化的运作模式,人员配备少、用地也较小,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人力条件。而其推出的也普遍是品类相似、样式相同的生鲜农产品,缺乏应有的辨识度、品牌号召力,难以对消费者产生显著发吸引力,当然也无法提高经营者的实际收益,继而又挫伤了其投资这一项目的积极性。

(四)商家与承运方的合作尚需加强,物流效率低、出错率高影响产品品质作为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经营的重要环节,物流配送一直是实现商品从出货到送达的关键衔接点。这就颇为考验生产厂家、销售者以及物流承运方三者的协调合作能力。而由于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的规模化尚未形成,分散自营化比较普遍,整体的下单量较少、综合收益也不突出,对于承运方的吸引力不大,使得其并不愿意投入资源去加强这一配送项目。而不少商家为了降低投资成本,也都会选择一些小型承运机构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配送。而这些小型承运机构的物流运作能力又普遍较弱,配送硬件资源要么老旧、要么比较匮乏,人员专业素质也大多参差不齐,这就使得揽件延迟、发货推后、错误配送、产品损毁等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满意度,降低了其继续关注与购买的积极性。[8]

三、推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化完善与升级的措施

(一)增加主动性、人性化的营销途径,注重价格动态调节与特色化的品牌塑造一方面,应当采取更为科学、灵活的目标人群定位策略,依据消费受众的年龄跨度与兴趣偏好,制定亲和力强、注重体验感的营销方法,合理运用定期的酬宾、让利以及团购等策略;另一方面,作为可以推行线上、线下产品差异化定位于价格浮动调节的模式,依据实体店体验更真实、网络购物更便捷的各自特征,一些携带更为便利、价格更为亲民的生鲜农产品进行分类销售。同时,重点推出具有地区特色的新产品,注重包装设计、品质把控以及品牌宣传。[9]

(二)创设高效双赢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完善配套性的售后服务首先,要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遵循公开透明、互惠互利的操作原则,建立更为规范的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的配送制度,实行问责制与末位淘汰制,打造高品质的物流协作机制;其次要通过创建专职化监察小组,加强产品质量的监测、抽查以及处理,细化班组工作机制,调整奖罚规则,增加物质嘉奖、处罚的力度,以强化质检流程的工作,提升产品的良品率;再者,要完善专项化售后服务的跟进,推进分片化专人负责管理,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三)完善新型经营方式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专项化扶持、优惠政策等加以扶持可以采取与重大节日、休假时间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利用当地的传统庙会、集会、节日、双休日等,组织开展说唱评书、小品相声、影音播放等形式,来宣传进行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经营所具备的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的切实益处,集中讲解相关的各类支持政策。同时,也需要完善基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经营的各类优惠、回馈活动机制,采取优先发展激励奖励、中小额无息贷款、租金与税收减免等形式,重点吸引个体商户进行这一项目的投资。

(四)推动市场信息动态分享、研判和利用的多方平台建设,增强新产品研发能力一是要由地方主管部门与经营方建立规范性的合作机制,借助互联网平台,共同监测、分享以及反馈市场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动态信息,通过多方代表商谈、产品更新讨论以及市场前景论证等途径,逐步完善对应的新产品设计与投放等运作体系;二是应当持续进行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作的生产技术、经营制度的改良,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入,大胆鼓励产品创新。同时结合本地的经济、文化特色,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独特性、品质性的自主品牌,进一步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号召力。[10]

(五)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推行基于市场的定制式、多元化的运作模式需要由地方主管部门作为主导,邀请相关专家、投资者以及业界代表,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以及品鉴会等形式,集中介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消费演变及整个生态农产品市场的即时变化,公开讨论具体的产业开发、运作以及管理的规则,共同拟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组建专业化的推广、督导小组,建立县级、乡镇级以及村级的逐级指导与帮扶反馈制度,派遣专职人员进行驻地考察、调研,改变过去分散的自发、粗放化经营,促进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拓展。

参考文献

[1]韦宏.以电子商务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打造——以苏州休闲农业产业品牌为例[J].农业经济,2014(03):118-120.

[2]包月英,邓建兴,苗丽.关于扩大内需视角下加快农产品流通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0(04):140-141.

[3]杨英法,王全福,宋惠玲.邯郸市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2):42-45.

[4]凌宁波,朱风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91-94.

[5]陈小梅.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07(07):62-64.

[6]张素勤.绿色消费理念对农产品经营优化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137-139.

[7]白云龙.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初探[J].河北农业科学,2009(05):146-147+152.

[8]赵辉,杨丽,张艳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J].中国市场,2008(36):124-125.

[9]杨英法.品牌60年冀企光荣与梦想[N].河北经济日报,200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