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征文范例6篇

创建文明城市征文

创建文明城市征文范文1

大家好!我是来自**镇政府的**,今天有幸站在这张小小的演讲台前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城市创文的话题,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的演讲题目是:携手奉献爱心,共铸*文明。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勤劳智慧的*人,靠着一份情感、一份毅力、一份责任、一份正气,用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诠释着改革开放的内涵和真谛。如今的*,如同腾飞的骏马,驰骋在广袤的粤北大地之中。招商引资一次次刷新创高纪录,工业园区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尽情享受城市带给我们方便和繁荣的时候,也无不遗憾的发现,我们也在承受着许多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污染和喧嚣。看似漂亮干净的街道后面,其实堆藏着太多未及时清理的污垢;看似宽阔平整的马路上,偶尔还有果皮纸屑伴着晨风四处飘荡;看似穿着体面的文明人,不时会用粗俗的语言破坏文明和谐的氛围,这些人似乎觉得创文是一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事。

其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全民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共同构建才能完成的民心工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体现在高楼大厦,五光十色,花团锦绣上,而是体现在每一位市民的一想一言一行;文明礼貌不是一句美丽的口号,也不是束之高阁供人们顶礼膜拜的古老而神圣的碑文,它是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能够想到、做到,并且能够力所能及的行为!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老工匠建房子的故事。话说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即将退休时,他告诉自己的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这位好工匠走,问他是否能最后帮忙再建一套房子,老工匠犹豫了一阵,勉强的答应了,其实此时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因此在建房的过程中,老工匠用的是软料,干的是粗活。当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并且说了一句“感谢你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我付出,这套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老工匠听了后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会如此粗心大意。很多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做事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不讲诚信,缺乏责任心,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通过这个故事可曾意识到,我们也有维护城市文明的义务和责任,城市是我家,创文靠大家!其实,我们能做到的很多,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说,如果你每天都弯腰去拣地上的一张纸,那么你走过的路就会多一份清洁;如果你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就会少一点白色污染;如果你在白天随手把家里的电灯熄灭,就会少浪费一点能源;如果你拒绝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一次性纸杯,就会对绿色的森林多一点爱护。

创建文明城市征文范文2

关键词:文明城市;文化软实力;沈阳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125-02

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城市文化软实力体现城市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强弱并决定城市竞争的成败。普遍认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其内涵包括以城市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创造力、以城市文化传播为核心的文化辐射力、以城市特质和历史遗存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识别力,以及由城市品牌、形象等构成的城市影响力等[1]。

二、城市文化软实力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关系

(一)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目标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1年版),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主要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制度保障,“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得以发展的基础,显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创建文明城市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必然结果,两者是局部与整体、内涵与表征的关系。

(二)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标志

文明城市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精神层面,文明城市表现为城市精神的凝聚力;物质层面,表现为文化载体(文化产品及文化产业等)的创新力和影响力;行为层面,则表现为市民心理和行为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城市展示自身形象主要靠文化魅力,缺少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不是一个宜居城市,当然也就不会是一个文明城市。

(三)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当今,国家竞争集中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尤其是发达城市间的竞争;而城市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文化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软环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更加持久有效的条件。文明城市的发展,不仅要在经济上领先,更应在文化实力上领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已进入文化增值时代,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含量越高,物质生产中产生的附加值就越大,竞争力就越强[2]。

三、以文化软实力为牵引推进沈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对策

(一)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沈阳城市文化特征凝集

在城市发展历史中,沈阳市成就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凝集沈阳城市文化特征,可以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必要的文化积淀。

1.史前文化

沈阳新乐遗址上曾生活的“新乐人”,已进入考古学定位的新石器时代。新乐文化填补了沈阳地区、辽河中下游地区新时器时代文化的空白,在辽河流域史前文化研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距今7 000多年前,并成为沈阳地区人文历史文化的源头。

2.多民族文化

在城市发展史上,肃慎族,东胡、秽貊、高句丽、鲜卑、契丹、渤海、女真、蒙古、以及后来的满族等少数民族都在沈阳文化中留下了印迹。虽然,各少数民族生活在沈阳市及其周边的地区,但中原先进文化一直是沈阳城市文化的主体。同时,少数民族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原文化,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影响与渗透,是沈阳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3.盛京文化

“盛京”之名称始于清朝建国,终于清朝亡国。在这一时间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称为盛京文化,也可称为清文化。独特的盛京文化如皇家的珍藏宝库、众多的庙宇与宗教的多元化、众多的学府和文化名人影响深远。

4.现代工业文化

作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中,沈阳工业以其重要地位、重大贡献和辉煌成就谱写了共和国工业史上的重要一页,是沈阳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也是沈阳的独特品牌和亮丽名片。

(二)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沈阳城市观念表达

通过表达沈阳城市观念,可以强化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自我认同,唤起市民的“文化自觉”,增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动意识。

1.运用城市地理形态表达沈阳城市文化

城市地理形态尽管不是城市文化之魂本身,却是一种对城市文化之魂生动深刻的表达。就地理环境而言,沈阳市三面环山,东有大青山、天柱山、北有辉山;市区有浑河、蒲河流经;城郊有卧龙湖等湖泊。但沈阳先天缺乏滨海旅游资源及独特景观,也不具备类似杭州或桂林一样的典型“山水城市”特征。但沈阳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农业观光、度假、休闲资源丰富。因此,可利用森林城市、农业观光的自然地理条件,展现出绿色的、自然与人和谐的新沈阳城市形态与特征。

2.运用城市历史进程表达沈阳城市文化

沈阳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然而,沈阳不具备南京、洛阳一样十分典型的“历代古都”或“历史名城”的特征,因此,运用城市历史凸显沈阳城市文化,应强调其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特殊联系性。例如,通过强调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凸显沈阳“清祥之地”这一与其他历史城市的迥异之处;通过强调和张学良父子凸显沈阳作为“东北军旧地”的特殊性[3]。此外,沈阳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工业文化特点鲜明。

3.运用城市价值观凝聚沈阳城市理念

城市的发展史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史,同时也应该是观念发展史。城市观念是城市的精神主旨,是把握城市本质的很好视角,城市确立了城市核心价值观,可为文明城市创建赋予地域特色。运用城市价值观凝聚沈阳城市理念,应具备三要素:一是延续沈阳历史文化血脉;二是符合沈阳目前实践需要;三是引领沈阳未来发展方向。

凝聚城市观念,还要把城市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既需要政府和市民的有机互动,也需要社会各方的良性联动,做到城市价值观进社区、进课堂,主动运用城市价值观引领城市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4.运用城市雕塑表达城市精神

城市雕塑以其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述说历史故事,展示时代风貌,勾勒未来蓝图,用艺术美去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城市精神的思考,构筑现代文明的城市文化形象[4]。故此,沈阳市可从城市雕塑的规划整顿和创新发展,从城市环境的整体景观形象的方向为出发点,融合城市文化背景和周边环境统一为基础,把雕塑本身的内容形态和城市本身的人文历史和相关环境对应融合起来,使城市雕塑在沈阳市景观环境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和发展。

(三)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沈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城市文化产业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品牌、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可见,推进沈阳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手。

1.发展城市文化产业,要注重经营沈阳品牌项目

自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以来,沈阳市加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彰显了文化强市的“文化效应”。比如沈阳市杂技演艺集团完成转企改制,以《天幻》系列大力开发海外市场,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业绩突出领先全国。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城市特点,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出更多知名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产业优势项目,打造产业亮点,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能代表沈阳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品牌,并形成文化产业链,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2.发展城市文化产业,要注重沈阳市的公益性活动

文化产业是改善文化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截至2013年底,沈阳全市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万场次,受益群众1 000余万人。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基本任务,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赢得口碑、赢取市场[5]。

3.发展城市文化产业,要注重打造沈阳市的独特气质

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反映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承载着该城市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文化产业要具有本地独特的风格与气质,必须依托并植根于当地文化的土壤,同时,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吸收整合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文化资源,形成沈阳市明显的文化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沈阳市的文化资源优势必须转换成活动、转换成项目,继而转换成产业,才能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沈阳市的快速崛起。

参考文献:

[1] 吴忠,等.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路径选择[J].学术界,2011,(5).

[2] 王世平.哈尔滨实施文化立市框架设计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 郭舒,等.沈阳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3,(1).

创建文明城市征文范文3

一、构成四大共识,深化践行科学发展观

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特征。开展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需增强实践,在学习中推进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看法,在实践中一致思想,在实践中凝集力气。就区而言,我们着眼当时的情势,立足本身的实践,提出要进一步构成四个方面的共识。

(一)构成发展理念上的共识。一是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针对区经济总量不够大,财务基础比拟薄的问题,毫不不坚定地加速发开展放型经济,做大经济总量,做强财务实力。二是坚持市场化发展的理念,在施行项目上进步市场化运作程度,提拔干部的市场化理念。三是坚持集约发展的理念,围绕地盘集约、财产集聚,进步地盘集约化程度,注重培养财产特征,着力把昌南工业园区打形成物流财产特征园区。四是坚持调和发展的理念,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愈加存眷民生,完成好、维护好、发展大好人民群众的基本好处。

(二)构成发展定位上的共识。一是结合区文明底蕴深沉,文明资本丰厚,发展文明财产的比拟优势分明等实践,特殊是拥有世界级手刺——“山人”这一品牌,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充分应用这一优势品牌资本,努力完成文明资本优势向文明财产优势的改变,将大力发展文明财产作为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新动力,着力建立文明发展示范区。二是结合区地处中心城区和“银三心”昌盛板块,但当前商气不旺的实践,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商圈,完善城市功用,着力建立城市昌盛副中心。

(三)构成发展思绪上的共识。一是做大做强都会工业,坚持靠大做大、靠强做强,依托洪都、江铃、南昌印钞、阳光乳业等大型企业,进一步发扬我区的工业优势,彰显特征。二是着力建立商贸中心,经过商贸中心的支撑,打造昌盛板块,进一步堆积人气、商气和财运。三是突出打造文明品牌,积极发展文明旅行财产,以山报酬龙头,发掘山人中心价值,扩大山人品牌价值。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楼宇经济、科技服务外包财产、文明构思财产园和商贸物流财产,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让其在我区发展强大。

(四)构成发展行动上的共识。一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详细化,把争大项目、抓大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跑项目、加速批项目、积极引项目、扎实建项目。本年要经过开展“重点项目打破年”活动,重点抓好总投资近150亿元的60个严重项目标推进。二是大力发展税源经济,突出税源的支撑效果,扩大税源,添加收入,完成财务收入的稳步提拔,财务总收入力争到年打破8亿元,到年打破10亿元。三是切实增强招商引资,不时完善“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力争在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和世界500强的项目上获得新的打破。四是想方设法激活主体,将激活强大市场主体作为“保增进”的计谋行动,下大力气标准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削减对微观经济运转的干涉,增强企业服务,进步行政效能,营建优越情况。

二、施行四大工程,着力建立文明发展示范区

建立“文明发展示范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究,区将重点在施行文明发展四大工程上下功夫,即文明品牌打造工程、文明财产促进工程、文明阵地建立工程、文明本质提拔工程。

(一)施行文明品牌打造工程。结合区拥有山人留念馆、梅汝璈桑梓等很多文明资本的实践,把文明资本转化为资本优势,把资本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着力将文明资本培养成文明品牌。重点是打造好“山人”这个文明品牌,充分发掘“山人”的中心价值,经过支撑山人真迹馆建立,提拔山人梅湖景区建立,把“山人”这个品牌叫响叫亮,并以这一品牌带动区内其它文明品牌的打造。

(二)施行文明财产促进工程。着力在文明财产发展上出效果,以文明财产的蓬勃发展带动文明的大发展。一是做好规划,坚持“起点高是财富,起点低是负担”的理念,广集“大家”之智,广纳各方之言,以世界目光、计谋思想、超前认识,对我区文明财产发展进行精湛经营。二是建好项目,重点抓好“三个一”的文明财产发展项目:即一个文明旅行景区,突出山人梅湖景区是区文明财产发展主国场的位置,提拔景区定位,完善景区规划,改变景区投资开拓和运营治理形式,将景区打形成文明财产园区;一个文明大市场,即抓好江西文明大市场项目推进,抓紧与省市有关部分对接,争夺早日完成新的规规定位,力争使该市场构成一个文明财产链;一个文明构思财产园,即着力引进北京金一文明发展公司、南京垠坤实业投资公司等有实力、有经历、有优势的企业在区投资发展文明构思财产,促进其在我区落户并发展强大。三是创新思绪,注重政策的指导,成立文明发展指导小组,增强指导、出台政策、明确办法,积极探究设立全区文明财产发展专项基金,指导和扶持文明财产发展;注重情况的优化,在全区上下构成高度注重文明财产发展的优越气氛,为文明财产发展发明优越情况;注重观念的改变,坚持“县政府主导、社会参加、市场运作、企业运营”的思绪,积极引进在文明财产发展方面有丰厚经历和成功案例的企业来打造我区的文明财产。

(三)施行文明阵地建立工程。一是增强区级、街道(镇)、社区(村)各级文明阵地建立,增设文明宣传平台,扩展影响范围。二是积极开展群众脍炙人口的文明活动,不时知足人民群很多方面、多条理、多样性的精神文明需求,持续组织好、开展好、“象湖之春”社区文明艺术节、“平步”群众歌咏竞赛等一系列文明活动,支撑镇的城南龙灯和象湖龙舟队等传统工艺和活动发展强大。三是推进“区级、企业、社区”三级文艺步队建立,支撑江铃艺术团、小百灵管乐团、象湖合唱队、社区腰鼓队的发展,增强对各文艺步队指导,注重资本整合,完成资本共享,着力建立一支高本质、有特征、有创新的文艺步队。

(四)施行文明本质提拔工程。一是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在全区上下弘扬“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精神,营建利于干事、创业、创新和发展的优越社会文明气氛,还结合区实践,提出区的人文精神。二是着力抓好文明创立,认真总结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经历,紧紧围绕江西省第三届文明城区(县城)创立,进一步坚持健全创立文明城市长效治理机制,充分发扬文明单元示范带举措用,指导各级文明单元积极参加文明城市创立、意愿服务行动等活动,在全区构成大家讲文明、大家促文明的优越风气。三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进步全民本质摆在突出地位抓紧抓好,持续施行“塑造教育品牌,打造教育强区”工程,重点推进广州路学校的建立,保证小学部在本年9月正式开学,积极准备师大附中新校区建立,持续深化教育体系体例变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整合优质教育资本。

三、突出四大重点,全力打造城市昌盛副中心

围绕打造城市昌盛副中心,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充分发扬特有的区位优势和空间潜力,把增强财产特征、打造区域商圈、完善城市功用、增强城市治理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突出增强财产特征。以提拔三产比重为目的,以增强财产特征为重点,全力优化财产构造。在注重现有传统贸易优化晋级的还,愈加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市场物流业,着眼于做大物流品牌特征,对区内的物流企业进行具体摸底,鼓舞和指导到昌南工业园区注册,构成以深圳农产物昌南物流中心、九洲通医药物流中心等为代表的市场物流品牌特征。二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重点发展好以洪城路、解放路、建立路、沿江路等为代表的楼宇经济示范街,持续增强新兴楼宇经济招商,还充分发掘、统筹整合辖区内现有商务楼宇资本,建立招商引资平台,把“楼宇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重点是打造好洪都南大路贸易特征街,与此还,扶持发展好品牌餐饮、汽车销售、大型连锁超市等税源奉献大、发展潜力强的企业。

(二)突出打造区域商圈。强力推进以大厦、世纪·麦迪逊广场花圃为中心,以井冈山大路为轴线,北邻何坊西路、东起洪都南大路、南至包家花圃、西接象湖东岸,占地约1平方公里的城南商贸中心建立。重点抓好家乐福、世纪·麦迪逊广场花圃、明珠贸易广场、大厦综合革新、蓝天郡贸易广场等项目推进。

创建文明城市征文范文4

关键词:西安;雕塑;标识性;象征意义;地域;纪念;创造与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064-02

0引言

一个拥有著名历史文化的城市,她的标志,一定是使其声名远扬的符号。一个城市的标志秉承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她记载着城市的光辉历史,是文明与智慧的体现,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它可以是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可以是一条街道,也可以是一座雕塑。提起人们心中能够代表某些城市的雕塑,往往会想起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撒尿小孩”像等,能够成为代表这座些城市的标志性雕塑,是因为它们与城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选材方面多以城市闻名的历史传说、历史事件、人物或悠久的传统文化为依托,才成就了这些雕塑和这些城市的名声。

那么一座城市应该有一个代表性的城雕,它能直观地传递给人们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同一个城市的名片,它体现了城市本身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张扬,留存着城市的文化印迹。好的城市雕塑实际上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质的物质化再现,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例如:广州的“五羊石雕”、珠海的“珠海渔女”、兰州的“黄河母亲”、武威的“马踏飞燕”等,这些雕塑无疑也成为它们所在城市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的代表性。

西安是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许多有影响的历史朝代都在此留下重要的文化遗迹,因而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独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迹、革命旧址等遍布整个市区,大量的碑刻、典籍、绘画、音乐、戏剧等方面的多种实物和其他文化遗存,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西安发文化产业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论是秦兵马俑,汉石刻艺术,还是盛唐壁画,都可以体会到历史文化在交流中形成的博大之美。丰富的文化底蕴、再加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进程,使西安出现了很多附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雕塑,使古城的面貌在细节上呈现出更强的个性特征。西安现阶段的城市雕塑分为标志类雕塑、主题类雕塑、装饰性雕塑,在建设中均遵循了一定的地方特色的原则,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雕塑作品,如:大庆路西端的《丝绸之路》,西大街《盛世长安》,大雁塔南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唐诗博览园、曲江寒窑、丝绸之路主题雕塑园等等一系列优秀雕塑。但是这么多优秀的雕塑,具体哪一个最能体现西安的风采?西安需要标志性雕塑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未来西安的标志性雕塑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这样的城市雕塑,必须是能代表西安的城市精神文化形象、城市的厚重历史、城市的独特审美品质的一系列特征。

1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标识性含义

城市标志性雕塑作为城市可识别性元素而存在于城市当中,是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中的一部分,属于城市静态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设计外在硬件部分最直观的体现,是城市的精神物质文明的高度提炼,是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印象标志。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里起到一个地标的作用。这种简单易识别,拥有丰富内涵的地标可以使人产生对一个城市的长久记忆。这种标识性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的概念,在经过历史洗刷的过程中,而形成对标志性雕塑的历史记忆以及城市空间的识别记忆。这种标志性不仅具有高度视觉的识别性,而且可以引发唤起城市记忆的功能,使人们对它有深刻的感情认识,从而在大众内心中逐步形成标志性雕塑建筑。

2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象征性含义

它是一个城市的代名词,是城市灵魂形象的代表产物。它所具有的象征性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即显性标识象征与隐性标识象征。城市标志性雕塑的显性象征包含两种情况:

其一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创作者某种深邃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寓意的艺术创造手法。本体寓意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通过创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描绘,使大众欣赏者产生丰富联想,从而领悟到创作者的创作初衷。

其二是指根据传统民俗习惯,选择大众所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具体化和形象化抽象的概念表达一种艺术意境,从而表现作品的张力与艺术气氛。

其次,再说一下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的隐性象征,就是通过不可视的象征意义,以象征性的创作手法将城市精神文化历史沉淀通过抽象的概念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以见显性象征是一种具体的抽象概念,而隐性象征则为深层次的抽象概念,在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为了突出城市个性就赋,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各种不同的隐形意义。

3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地域性含义

城市标志性雕塑要与当地的传统生活、历史文化相融合,它传承着风水、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城市中的记忆。标志性的城市雕塑无论从主题、形式以及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因为地域文化是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建造的基础,地域文化的不同影响着城市雕塑表现形式的不同。

其次,标志性的城市雕塑是表现地域人文精神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物。所以在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确立的过程中,要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历史发展紧密相连。要在传统的血脉中寻找现代标识的地域文化精神,所以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的建造无论从主题、形式以及意义等方面必须要考虑到地域文化是一个历史延续性的动态过程。

4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历史纪念性含义

主要从空间上融入历史记忆的精髓,把传统历史形象凝聚于现代手法的雕塑形体中。通过对传统地域历史文化的挖掘、提炼,唤起城市历史回忆的点滴,为了纪念曾经在这个城市中发生过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所以将其精髓运用到当代抽象思维中进行重新诠释和艺术创作。在拥有传统符号寓意的现代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却使人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纪念的积淀。如:丝绸之路群雕。

5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艺术形象的创造手法特征

塑造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成功的城市标志性雕塑最起码条件,创造标志性雕塑艺术形象,是对城市空间和性格进行一种语言定位。标志性的城市雕塑是城市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装饰,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空间,同时又丰富着城市的精神生活,它是一个时代精神和文化状态的体现标志,它体现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总是运用着雕塑形成着自己城市独特的人文景观,以致力于精神的表达和环境的改造,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内容。所以,城市雕塑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水平的象征。标志性的城市雕塑正是在其强化物质内容,达到精神高度的过程中使自身具有了永恒性。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又属于环境艺术,与一般的雕塑作品只追求作品自身的艺术性和完整性不同,它必须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雕塑布局的城市空间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与系统。最大化地表现空间和环境的长处,最大限度上与所处空间进行对话是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的根本性的体现。

6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确立的必要性

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总是运用着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形成着自己城市独特的人文景观,用于强烈的城市精神的表达和城市环境的美化,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历史内容。所以,城市雕塑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城市标志性雕塑的物质与文化精神的载体;它承载着城市空间的识别、记忆与联想。随着雕塑语言和概念的新理解、新认识和新扩充。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的形式也与时俱进,艺术形式已打破了保守单一的传统意识,破除了静止与稳定的历史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雕塑仅限于造型空间的理解,现代形态的城市雕塑更具有特殊的时代内容和前所未有的涵义。它更强调城市空间中的公共思想文化的归属性。社会不断进步,城市雕塑也不断发展,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已成为一个公共社会开放空间的社会公共艺术。

参考文献:

[1]温洋编著.公共雕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1.

[2]吴少湘著.雕塑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6-1.

创建文明城市征文范文5

关键词:景观家具;地域性;设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45-02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城市匀质化建设越来越严重,城市景观家具设计也呈现出单一化和国际标准化的状态,城市的本土文化,地域性格、民族特色的差异性逐渐减弱,文化趋同现象严重。人们开始反思千遍一律的设计现状,开始寻找逐渐消失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元素,景观家具能有效地向市民传达场地信息。城市景观家具的地域性设计研究,是以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为基础,探索具有文化表征的景观家具的创作手法。此研究对提高我国城市风貌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文脉的延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市景观家具的含义与文化属性

1.1 城市景观家具的含义

城市景观家具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指室外生活所应用的器具,它是使户外建筑物空间产生具体实用价值的必要设施;从广义的角度上,它是人们进行户外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时不可缺少的用具,是一种以方便人们户外活动需要为目的,同时追求其视觉表现与理想的产物。城市景观家具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文化性和使用性的双重价值,它在使用功能上具备公共性和交流性的特征。

1.2 城市景观家具的文化属性

城市景观家具以环境整体化、功能综合化、细部精致化为基本特征和设计基础,它的构成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大到候车亭,小到标识牌、垃圾筒等。无论是最小的单个元素,还是较大场地中大量群化的集合,景观家具都具备地域性文化属性。城市家具形态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它体现着城市的个性、气质,反映着地域文化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地区当地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鲜明的民族习俗,迥异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体现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不同的生活使用方式。城市家具在设计过程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将地域性文化、民族习俗融入到作品之中,引起人们的价值共鸣,产生文化认同感。

2 地域性设计与城市景观家具

2.1 地域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给城市带来的“千城一面”的威胁,人们从开始反思,寻找失落的城市特色。其中“本土性”成为国际建筑舆论的主流,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强烈的地方感情对抗单一的“国际风格”,这就是地域主义。地域主义是在建筑创作中为对抗现代主义建筑而对地方性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而形成的流派,它主张在现代建筑中吸收当地民族民俗的传统以及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出当地特有的风格。

2.2 城市景观家具需要反映城市性格

城市性格是指一座城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时间形成的特点,明确地反映了城市人文特色的记忆,具有强烈的地域主义色彩。城市发展所形成的独特个性,是城市的印记,其内在结构是城市发展的依据。城市正是因为不同的地域文化,才形成了性格迥异的精神特征。城市家具作为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着城市的人文精神,反映着城市的性格。反之,城市性格对景观家具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决定了景观家具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家具设计时,应从城市性格和精神出发,运用地域性设计语言,体现城市性格与魅力,唤起人们对城市人文特色的记忆,延伸城市的精神与性格。

2.3 城市景观家具地域性设计影响因素

城市景观家具地域性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由于地域性设计表现因素众多,因而城市家具的地域性设计也是一个可变因素。地理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与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是体现地域性差异的表现因素。设计者应当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来推动城市景观家具的地域性设计。

3 城市景观家具的地域性设计原则及方法

3.1 地域性整体化设计

地域性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地域文化形成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整体化的过程。景观家具的整体性设计需要以城市规划的总体思想为指导,从宏观城市结构出发,与景观设计项目紧密结合,在设计开始阶段就对道路、景观节点、水体、植物绿化、人、照明等景观设计元素进行整体编排,注重与城市的自然生态、历史文脉环境有机融合。与此同时,展开设计还需要考虑景观家具的功能、造型、数量与放置场地,它们是景观空间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必须做整体化设计,一定要避免以孤立的视角、各异的形态、杂乱的状态参与到人们的户外生活之中。其次,景观家具在选用材料时,应积极利用本土材料、低碳环保,真正体现可持续设计;在作品形式上采用地域传统建筑符号,融合城市文化,突显地域风貌和城市精神。总之,景观家具是功能性、文化性与生态性的有机统一体,能从微观视角呈现整体城市的风貌与个性。

把握好城市家具的整体性创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具体因素:

(1)单体景观家具自身的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协调。景观家具作品每个零部件构造各具特点和个性,设计手法不同,设计要素不同,所采用的材料也有区别。但在设计时,必须加以综合权衡考虑,在满足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时,更要与家具整体外形和功能需求相协调,视觉整体感是衡量成功的设计作品的重要标准。

(2)群化景观家具的关系协调。一组城市家具的设计需要精心考虑,统一编排,如设置位置、秩序组织、占地面积、单体尺度,色彩质感、造型曲直等都需仔细推敲。每件家具功能的不同,对尺度的要求不一,但整体体量变化不易过于剧烈。家具作品在表现手法、材料选取、加工方法等方面也要兼顾好变化与统一,局部细节精致化产生对比,整体处理协调化力求统一,从多方面维护地区整体文化特征的完整。

(3)景观家具与周围场地的关系协调。首先,与道路路网结构相协调。从视觉要求出发,使城市家具的位置、尺度、造型、材料、色彩与场地道路尺度相协调,形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景观小品,烘托城市独特风貌。其次,与周边建筑物相协调。景观家具的尺度、造型应以周边建筑物的形体为基础展开设计,尺度不宜过大,避免与建筑物的立面产生冲突;色彩与肌理也需和建筑物的色调协调,采用同类色或近似色;形态的复杂与简约,仍需从建筑物立面的繁简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小面积点缀或大面积夸张丰富建筑立面。最后,与绿化植物相协调。景观家具的设计需要与绿化设计有机结合、互相协调,在多种形式的植物种植坛的边缘可以巧妙的设置景观座具,为景观家具的使用创造最佳的生态氛围。

3.2 地域性文化设计

不同城市的景观家具应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体现不同地区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面貌,具有显著的历史年代形制特征。同时,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演化,景观家具也必须不断创新,积极地采用当代的先进技术和新材料进行创作,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优秀作品。景观家具不论是精神文化内涵还是物质技术表达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做出合理的权衡,创造出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历史感的作品,使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和谐共存。

(1)保护性设计手法。

城市景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街道、公园、遗址等场地,给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城市独特的个性风貌。城市家具的设计需要尊重地域性文化、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设计时需要对城市的发展史,历史演变、自然地理地貌、文化传统、民俗民风、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做出详细的调研记录并分析,在此基础上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功能新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景观家具设计的新理念。

(2)创造性设计手法。

设计者是引领时尚者,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创造景观家具时需注重设计思想的创新,新材料、新技术的尝试。创造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从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出发,考虑人与环境的交融性,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点上,传统与非传统的结合点上,现代与未来的关联点上,大胆的、缜密的思考,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将想法变成现实。

3.3 地域性环境设计

一切事物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各个地区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具有各自独特的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资源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制、生活方式、居住习惯以及社会制度。它们对城市地域特征的形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城市景观家具的地域性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

(1)人性化的地域性设计。由于地域的不同,人们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色彩喜好以及建筑风格。这要求在设计景观家具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地域差异性,深入到不同地区体验生活,挖掘本土文化,尊重当地风俗。从质朴的地域“原型”中提炼设计元素,有针对性地解析有用的文化因素,挖掘恰当的设计结合点,创作出真正引起当地人们共鸣的设计作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

(2)生态化的地域性设计。景观家具的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尊重自然环境,力求放置方式对原地形地貌的破坏最小化,并需要与乡土植物品种做合理的搭配。家具的原材料选择适宜以城市特有的有代表性材料为主,乡土材料首选,即可节约物流成本、减少建设资金投入,又可取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的肌理质感。

4 结语

城市公共环境中“景观家具”设计要与城市的风貌一脉相承,要与地域文化相吻合,要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共鸣。因此,在进行城市家具设计时,需在地域性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从整体性环境出发,因地制宜,创造出既有时代气息又具有历史感的景观家具作品,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高城市文化内涵,延伸城市文脉和场所感,营造富有生气和活力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过伟敏,周方.户外家具设计探微[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2(2):183-185.

[2]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沈瑜.城市家具人性化设计浅析[J].浙江建筑,2005,(8):9-11.

[4]林海,文剑钢.论城市景观的公共家具设计原则[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18(4):77-80.

[5]邹德慈.城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牟跃.家具与环境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7]贾海洪.现代地域性建筑的材料设计表现[D].郑州:郑州大学,2005.

创建文明城市征文范文6

关键词:城市杜区;道德建设;传统文化

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其特征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为此,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十分必要。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1加强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1创建新时期现代化社区的需要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变革势必对城市社区的生活带来影响:经济交往方式的改变使城市居民内在联系增强,城市居民间的交往机会也增多,交往需求增强,这就要求城市社区必须加强建设,以适应这一变化,社区办社会的方式使社区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在增强。无论是城市社区优美环境的创造、完善服务的实现,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都需要道德的维系,都需要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1.2解决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出现的伦理问题的需要

我国正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并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个人本位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个体的自主地位增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现象较为普遍。②人际关系功科化,作为市场经济建设的阵地,经济领域内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被扩展到社会生活,导致城市居民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人际关系功利化会引发诸多道德问题,如奉献精神,互帮互助的精神的弱化乃至消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城市社区道德的建设。加强社区道德建设有助于人们处理好道德与经济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起人们从事社区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从而推动社区发展。

总之,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是促进社区整合,社区团结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社区建设向前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增强城市社区建设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基础,是城市社区文明建设的关键。

2运用传统文化加强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可能性

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使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成为可能。

(1)城市社区的地域性为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城市社区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能,“城市社区就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市居民连同他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组织制度、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的场所,社区办社会的方式使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基于相近地域间的天然联系为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自发方式使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成为可能。城市社区发展的自发方式主要是指“基于自身商品经济的文化传统、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条件,在外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影响下,经过自身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和整合,逐渐地依靠自身发展的惯性,推动和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社会过程的方式。”自发方式是我国大部分的城市社区的发展方式。以自发方式发展的社区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逐步形成的,我国城市社区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区文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汲取营养的土壤。

3运用传统文化加强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建议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努力探索发掘和研究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为社区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传统文化加强社区道德建设就是要结合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及价值取向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加强城市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对中国人的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培养,对中国家庭、社会的稳定以及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文化精神是被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在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贯穿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基本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被归纳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天人合一精神”以及“礼治精神”。

3.1.1“刚健有为”的精神对于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易经·乾卦象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这种精神在全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之所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之所以有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与这一精神是分不开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因,我们建设社区的目的之一,也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在城市社区道德建设中激发了这种精神,弘扬发挥这种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富于创造性的社区。

3.1.2“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包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这三个方面。以民为贵的的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的重要体现,“重人伦远鬼神”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现世、重生活、重人伦的基本生命态度,“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表现为注重人的修养,从个人与家庭、宗族、国家的关系上来肯定个体心性的完善。

城市社区道德建设中,这些基本精神是建设良好环境与和睦的人际关系的思想基础,缺少了我们传统中的这些基本精神,中国人就不能称其为中国人,民族文化的这些精髓已为我们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3.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重和谐与融合”、“重实际、追求稳定”、“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3.2.1重伦理、崇道德的特征有助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也被称作崇德型文化,孟子曰:“天下之国在本,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上》)这句话概括出我国传统社会的实质——家国同构。家族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封建统治者建立统治秩序的基础。在家国同构这种宗法观念的影响下,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成为个体最重要的任务。“崇德”也就是中国传统要求人要以德行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以道德为本位的文化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家庭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3.2.2重人文教养的特征有助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在中国历史上,维系社会伦理道德,调节个人心里平衡的力量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个体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个体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又是来源于以礼乐精神为核心的人文教养,通过道德教育、礼乐熏陶,从而培养出人格理想和人生境界。

3.3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于加强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价值系统,主要体现为价值判断,它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以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尚古倾向和平均主义”。

3.3.1“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加强社区道德建设

直接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札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影响了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它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这种价值取向强调个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塑造,有利于塑造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利于维持人际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形成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

3.3.2“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对于加强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道德是建立在血缘与宗法关系基础上的,这就使家庭伦理道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对“孝”的推崇,家族中心的价值取向的最大特点是对“孝”的张扬,对“孝”的及其家族中心的观念强调,它赞成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讲求孝道的社会风尚,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