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心得体会范例6篇

沙盘心得体会

沙盘心得体会范文1

沙盘游戏疗法是以沙盘游戏为工具,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心理疗法,因为其游戏性和非言语性的特点而受到了各级学校尤其是小学的欢迎。随着沙盘游戏在学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也都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由于学校心理老师有限,而需要得到心理帮助的学生又很多,如果都采用个体沙盘游戏的话,将不利于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借鉴国内外沙盘教育经验,在五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果。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团体沙盘游戏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沙盘游戏的一种团体心理咨询。它以沙盘游戏为主要媒介,通过团体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认识与探讨自我,观察并接纳他人,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良好适应。它影响着团体的人际关系和其中每个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该技术和方法,尤其在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善团体的人际互动、促进团体和个体的健康人格培养和心性成长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通俗来讲,团体沙盘游戏就是指团体成员在一个共同的沙箱中进行创建,创建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每一次的团体沙盘制作一般至少在五轮以上,每位团体成员在每一轮的沙盘制作中只有一次摆放的机会,成员摆放的次序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决定,比如猜拳、抽签或随机的方法。整个摆放过程中,团体成员间不允许有任何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与互动。

二、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于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可能性

(一)借由游戏产生共感

沙盘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游戏、交流的平台,再加上小学生喜爱游戏的天性,因此沙盘游戏很容易把学生融入到一个团队游戏中。借助沙盘游戏平台,小学生可以尽情地提出自己的游戏想法和看法,这增加了学生们的相互交流。在交流共享中,小学生不但加深了感情,而且能扩展自己的想象,从中找到共鸣的地方,在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铸造心灵的归属感

通过多次的沙盘游戏,团队成员之间将建立默契的关系,相互之间的认同感也将增强,学生比较容易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心理归属感。即使是在游戏结束后,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不会变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成员之间也会感到彼此很亲切熟悉,并且会热情地帮助同学,这增进了小学生间的感情。

(三)培养成员的责任感

团体沙盘的游戏规则是和现实生活一样的,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更容易培养其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通过沙盘游戏中自我的定位,小学生能理解到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要承担的责任,更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为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促进思想意识的成熟。

(四)改善现实的人际互动模式

团体沙盘游戏的人际关系和现实生活中十分相似,学生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念,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事。当前中国的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小学生的性格任性,以自我为中心。通过沙盘游戏,可以使他们意识到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不知不觉中改变原来个性自我的处事风格,学会和别人进行礼貌的沟通,更懂得尊重别人的想法。

三、团体沙盘游戏的实施

团体沙盘游戏包括准备阶段、工作阶段以及结束阶段。

(一)团体沙盘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说在五年级内招募愿意参加心理社团的学生,或是由班主任推荐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来参与活动。另外,要和学生讲清团体沙盘游戏的次数、时限等。

(二)团体沙盘的工作阶段

团体沙盘工作阶段不仅包括初始活动时学生之间的互相认识,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规则,还包括团体沙盘的制作和分享,其中涉及的内容有团体沙盘指导语、团体沙盘的制作、体验与讨论,以及团体沙盘的记录和整理。

(三)团体沙盘的结束阶段

结束阶段是团体沙盘的最后一个阶段,团体的结束意味着每个学生带着新的人际互动模式走进自己的生活,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团体经验,评估成员的成长与变化,完成告别仪式。

四、团体沙盘游戏过程简述

(一)学生组成

心理社团成员主要由五年级各班学生组成,一共有7名学生,其中男生4名,女生3名。

(二)具体实施方法

1.第一次团体沙盘

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见面,所以大家先做了一个自我介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团体沙盘游戏的规则讲解,然后以刚才自我介绍的顺序作为摆放沙盘的顺序,七个孩子进行了六轮沙具的摆放。整个过程学生进行得比较快,因为大家对沙盘游戏十分好奇,都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快点轮到,可以到架子上挑选自己心仪的玩具放入沙盘中。

从沙盘作品(图1)来看,这个沙盘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乱和满,主要体现为沙具的种类广泛,数量较多。整个沙盘基本没有留下什么空间,大家都自顾自地摆放,希望自己占的空间越多越好,可以用“各自为政”来形容。这也和学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自我为中心的现状相吻合。

2.第二次团体沙盘

这是学生们的第二次沙盘,这一次大家依然比较兴奋,但是有一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活动,所以沙具的总数减少了。

从这一次的作品(图2)来看,学生在挑选沙具时注意了种类的相对集中,整个沙盘的空间有了一些疏密之分。但是冲突依然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开到屋顶的军舰、跨在坦克上的军车、侧翻倾倒的运输车,都体现出了学生不愿意退让,想做征服者和领导者的想法。

3.第三次团体沙盘

第三次新增补了一位五年级学生。开始团体沙盘游戏时,有些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一轮到自己就跑到架子上拿东西,而是会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伙伴们放完沙具,再去挑选沙具(见图3)。

在分享时,大家对彼此共同合作摆放出来的哆啦A梦在家里吃饭的场景最为满意。大家分享说这一次摆放沙具时,会看一下沙盘的布局,猜测一下别人想摆的基调是什么,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关注自己,没有想到他人。

4.第四次团体沙盘

在制作第四次团体沙盘时,由于受到第三次的分享心得影响,从摆放第一个沙具开始,绝大部分的成员都不由自主地跟着第一个成员的思路走,结果整个沙盘的一角被布置成了食物丰富的家庭餐厅,而其他地方反而显得空空荡荡。

虽然沙盘作品(图4)的布局不是很好,但是反映出了团队伙伴们强烈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的愿望,同时丰富的食物也反映出成员们心理能量的增加。

5.第五次团体沙盘

这一次的作品(图5)格局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的栅栏将整个沙盘分割成了几个区块。栅栏是一种隔离物,表明学生把自己束缚在安全天地里,不喜欢或是不愿意和同学多接触、多交流。但是沙盘中的四辆车、一艘船却蓄势待发,做好了随时可以和外界交流、沟通联系的准备。

6.第六次团体沙盘

这一次的沙盘(图6)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中间那一大片的蓝色水域,使整个沙盘充满了勃勃生机。“水”在沙盘游戏中有重要的意义,象征着新生、活力、精力旺盛、心理能量涌现。同时鲜艳的花草也象征了一种正向的意义,表明学生的心境变得越来越积极乐观。

从沙盘整体以及团队伙伴的分享中可以发现,孩子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只关注自己到开始关注周围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更好地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定的转化意象。

五、沙盘游戏活动结果反馈

对于沙盘游戏的效果反馈,采取提交游戏心得的形式,让学生把在活动中的体会和建议写出来,以便分析沙盘游戏教学的成效,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参加团体沙盘游戏会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获得很多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所有的小学生都表达了对团体沙盘游戏的喜爱,并期待下学期能继续参加活动。

综上所述,首先团体沙盘游戏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感情交流的平台,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内,让学生能够尽情地释放自己,将压抑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表达出来,把自己平时不敢或者不能承担的事情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其次,通过游戏中的团结合作,学生还学会了更好地观察他人,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并且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变得多元化,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伙伴相处。

最后,在自由、受保护、共感理解的环境氛围中,学生在团体沙盘游戏中创造并体验“自己”的世界。这些孩子以前一直强调自己不善与人交往,但是在伙伴交流时,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其实自己的人际交往烦恼有一定的普遍性,降低了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六、不足与改进

在带领学生开展团体沙盘游戏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这次活动过程中有成员中途退出。在团体沙盘游戏中,可能会有小学生因为厌烦游戏规则、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心理落差大等原因,选择中途退出,这些小学生一般都自尊心较强,很难和别人和谐相处,不会改变自己以适应游戏规则,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会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

同时因为有伙伴的中途退出,也就会产生新成员加入这个问题。研究显示,在活动过程中,团体沙盘游戏成员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默契的平衡,突然加入的陌生伙伴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使原本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破裂,造成团体成员在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会产生阻抗现象。

沙盘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 社工;职业心理危机;团体沙盘;危机预防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在国际上,通常将专业从事这类社会工作的人称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

社会工作者特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使得这一职业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国外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社工是一个极具心理耗竭风险的职业,早在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社工职业在美国的出现,社工管理者和研究者就发现该职业存在着高于其他行业的离职率,而这样的高离职率无疑对于社工的管理和社会职能的实现由负性的作用。我国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在目前社会现状下,社工常常存在“工作绩效低,幸福感低下,家庭关系紧张,自我认同困难”等问题,“经历着多重身心困扰,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很多人选择了离职改行。”

因此,为社工提供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宣泄排解的渠道,重视社工心理能量的补给,关注社工心灵成长成为了高素质社工队伍建设和社工职业长远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关部门也逐渐认识到社工职业心理健康对社工个人、社工组织和社会职能的巨大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对社工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改进策略的研究始终在进行,但在我国,由于社工作为一个独立地系统职业刚刚开始确立,很多制度性的规范正处于探索和建设中,这方面的专业的探索研究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本土化实践研究几乎可以说一片空白,目前为数不多的国内社工研究也大多将重点局限在了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上,这一方面反应了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历史事实,但同时考虑到社工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的对个人、组织、社会的重要影响,对该领域的实践性探索和研究也显得更加迫在眉睫,是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

而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言语的、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指“在治疗师静默的陪伴下,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沙具的架子上,自由挑选沙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沙盘里创造出一幅场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由治疗师结合来访者对作品的解释去分析来访者作品的象征意义”,到80年代,迪・多美尼科开始将沙盘治疗运用于团体,团体沙盘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团体心理场的存在,它影响着团体的人际关系和其中每个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它“更符合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模拟”,除了从个体到团体的范围拓展,沙盘游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开始从临床专业的心理治疗转向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发展与完善领域,“沙盘游戏不仅仅被用作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一种完整的心理分析体系,应该能够在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和心性发展等不同层面发挥意义”,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像,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并由此激发出治愈过程和人格(及心灵与自性)的发展,因此,通过沙盘可以“重构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从而获得心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及安全发展”,这也使团体沙盘在社工职业危机预防应用研究中也就获得了可行性。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3年7-9月, 通过滚雪球式抽样和职业性质最大差异样本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S社区招募此次愿意参与本研究的社工,最终获得59名参与者,按照工作性质分为社区主任、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副书记、民政综合、环境卫生、劳保协理七个同质性小组,由于考虑到无法确定同质性团体与异质性团体哪一种更适合开展沙盘团体游戏,于是在七个职业同质性小组之外,安排了一个随机组作为对照,每组7~8人,由于工作繁忙、休假等因素最后参与完成了完整的6次连续沙盘社工52人,占样本总数的88.13%,完整参与研究的52名社工基本信息见表1和表2。

表1 社工年龄与性别交叉分析表

您的年龄 合计

20-25岁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0岁以上

您的性别 男 1 0 0 0 1 2

女 7 3 19 13 8 50

合计 8 3 19 13 9 52

表2 社工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交叉分析表

您的政治面貌 合计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 群众

您的文化程度 中专 2 2 2 6

高中 2 1 5 8

大专 3 3 6 12

本科及以上 13 8 5 26

合计 20 14 18 52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中21―25岁社工为8人,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社工队伍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另外,社工以女性为多,参与本次沙盘游戏的社工总数为59人,其中女性57人,占到总数的96.61%,社区工作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不仅是S社区面临的尴尬,也是全国目前社会工作界的窘境,极少有男性愿意从事社工行业,这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二) 研究方法

“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basic or fundamental research)和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两种类型,前者又称为纯研究(pure research),后者又称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本研究采用的即后者,所谓行动研究法是指“情境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为平台,基于解决社区社工心理危机预防乃至社会社工人才培养发展战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社区、社会组织、高校的合作,开展的探索性行动研究,以社区社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周一次,持续六周的团体沙游,将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于社工职业心理危机预防,最终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呈现研究过程并通过问卷、半结构式的访谈进行干预效果的检测和评估。

二、 结果

对结果的提取与验证经过了以下几个资料分析过程:(1)对每一次社工沙盘过程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2)对整理出的资料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和分类(3)提取主题(4)验证主题,建立主题之间的关系(5)量化问卷调查,效度反馈。

通过质化的主题分析和量化的问卷统计相结合呈现干预效果。

(一)沙盘转化看成长:社工沙盘主题特征分析

通过对社工连续沙盘进行详细的记录、编码、分类、提取主题,最终归纳出了社工连续沙盘的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呈现出的特征。

1. 初始沙盘:各自世界的独角戏

在初期沙盘中,团体成员常常各自摆各自的,选择沙具时较少观察其他人沙具的选择以及整体沙盘的布局与主题,虽然在同一个沙盘中进行制作,但从作品中能明显感觉到彼此的界限和区域非常分明,例如在某组的初始沙盘中,七个组员各自选择了沙盘中的某个区域作为自己领地,自己的沙具都集中在自己的领地里,每个组员都在自己的领地里摆放了房屋建筑类的沙具,房屋常常在沙盘中代表一种归属感和占有权,组员通过在某个区域摆放自己的房屋来表达对这个区域的归属和占领,整个沙盘区域分割,主题分散,在分享环节中,组员也是选择独立地表达自己沙盘中呈现的故事和含义,很少与他人的沙具发生联系,彼此的故事都相对独立,虽然组员之间并不是非常陌生,但尚未形成一种共感的氛围和心理上的连结,由于这种共感氛围的欠缺,组员常常在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之间有所顾虑,例如,在某组的沙盘中虽然出现了竹筏和海龟,但明显可以感觉到河道与海面的狭窄,虽然有桥,却没有发现水流的痕迹或者桥所连结的两端有任何明显的差异,整个沙盘的感觉会比较僵硬和拘束,每个人都想要表达自己,同时又感觉到团体中的表达所带来的限制,最终呈现出的沙盘就如同在各自世界同时上演的独角戏。

2. 前期沙盘:冲突与沟通

在前一个阶段,组员之间会感觉有所隔阂、有所顾忌,产生一种陌生的平静,没有冲突也没有联系,随着沙盘游戏的深入,组员之间逐渐建立起彼此信任和安全的人际环境,成员在制作完成后的交流加深,他们开始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谈自己的困惑与矛盾,以及对团体的期望,有时争论很激烈,但大家都会感觉很舒服,冲突也就意味着组员关系的逐渐深入以及沙盘中转化的契机。

3. 中期沙盘:感应与整合

一般到第四次、第五次沙盘,开始出现了转化,组员之间无意识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地深入,很多治愈性主题都呈现了出来。

很多象征着无意识和转化的沙具开始出现,象征着深邃无意识的大海,象征着母性和无意识宝藏的贝壳与宝石,象征着无意识与意识相连接的桥梁,代表等待被挖掘的无意识的宝藏,以及象征着灵性的神话人物(张日,2006),都呈现出了整个沙盘逐步深入和与无意识连结的过程,组员之间彼此需要的感受和回应在沙盘中也呈现出了静默下无意识之间的流淌,感受到了一种团体规则下的自由,从而使整个沙盘呈现出了一种整体感和向中心的聚集性,呈现出荣格描绘的圆形趋中的曼荼罗轮廓,带来一种协调、平衡、和谐的感觉。例如组员A所放置的房子,象征着能够为无意识与意识进行持续沟通的场地,组员们感觉到了桥两端意识与无意识的沟通,但也感觉到了这种沟通的暂时性,因为缺少一种大家可以安定地停留在这里的居所,即使是这次沙盘团体活动,也仅仅是一次短暂的经历,组员在沙盘中表达着对一种持续长期的心灵探索活动的期待。

4. 结束沙盘:成长,结束是一种开始

经历了前几次的沙盘,组员们逐渐形成了默契,言语的交流也逐渐减少,静静地去感受整个沙盘的变化,仿佛无声也是一种语言。

在最后一次沙盘中,很多寓意着蜕变和成长的沙具开始出现在沙盘中,例如在其中一组的最后一次沙盘中出现了很多蝴蝶和青蛙。蝴蝶从虫卵到幼虫,然后从幼虫到虫蛹,经过结茧与破茧的过程,蜕变为蝴蝶,获得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常被用来比喻或形容心理的变化。青蛙也有类似的生命形态的转化,从水中的蝌蚪,转化为水陆两栖的青蛙。都象征着一种心灵成长与蜕变的开始(张日,2006),右下方常常是人类意识的领域,左上方则是人类无意识的领域,组员用天空象征着无意识的广袤,天空中的月亮与星星璀璨耀眼,象征着无意识中的智慧宝藏,沙盘中流动着一条从右下方一直连结到左上方月亮处的河流,是一条连结意识与无意识的河流,一艘木筏顺着这条河流刚刚从意识的池塘中出发,驶向无意识的深处,途中蝴蝶纷飞,象征着在探索心灵成长的道路上经历的重重蜕变。同时,沙盘中的圣诞老人、圣诞树和礼物是一种仪式的象征,圣诞节是新年伊始,是一种开端和起点的象征,在这里,它们像一次成长的宣言,这个仪式被安排在了接近无意识宝藏――月亮的附近,当木筏行驶到接近月亮的时候,将会是一种新的开始,组员们感受到木筏还在先前行驶,此时沙盘游戏的结束将是一种开始,走向成长的开始,例如在某组最后沙盘的结束时,组员们一致将沙盘主题确定为“成长”。

(二)干预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在整个研究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研究的社工进行了干预效果的调查,调查了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对社工认知行为,情绪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等影响个体应对心理危机的心理资源的影响。

问卷调查显示,沙盘游戏的开展使得社工在对自我的认知方面有了一些提高。超过一半的社工能够更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心理活动,44.23%的社工能够运用自己的体验重新梳理过去的事情并有了新的认识,另外,在沙盘游戏中,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因此有接近60%的社工认识到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

沙盘游戏的开展使得社工在情绪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沙盘游戏中,大部分社工表示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释放自己的情绪。问卷结果显示,53.84%的社工表示沙盘游戏经常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48.08%的社工能够经常释放自己的情绪。同时,他们能够从同伴及社会工作者身上得到一些情绪的回应。55.77%的社工表示经常感觉自己能够与同伴默契配合,更有59.62%的社工经常感觉到社会工作者和同伴能够回应自己。同时,沙盘游戏为社工提供了与内心沟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了新的体验,他们将这种体验运用到生活中,使得这种效果更加持久。接近60%的社工表示他们倾听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增强了,44.23%的社工会时常进行自我觉察和反省

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有50%的社工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接纳,59.62%的社工感觉自己的生活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有67.31%的社工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对团队具有归属感并且感受到了大家在彼此协作。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支持、看到了大家的创造力,而且从社会工作者身上学到了专业的语言和行为技术,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讨论

(一)行动研究在社区心理研究中应用的适宜性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一直是很多学科的诟病,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很多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制度、政策、工作方法等理论讨论层面,为数不多的实地调查也多采用的是横向研究的方法,使得很多研究结论在应用于实践时就会面临很多偏差和矛盾,常常面临“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局面,尤其在社区心理领域,基于本土文化场域的实践性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通过此次研究,笔者发现合作性行动研究,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出发进行项目的策划,再通过量表问卷对本土服务群体具体情况进行测评预估,再将测评结果与理论相结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选用合适的操作工具和方法,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归纳,形成基于理论的有效分析,避免或减少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不适应性,同时,行动研究也非常强调合作,而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的研究需要的正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相互合作,各个部门和学科通过在项目调度、人员组织、理论建构、项目策划、调查分析、专业操作、效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可以提高研究的效度和效率,在社区心理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二)沙盘游戏应用于社工职业危机预防的有效性

通过沙盘主题分析和问卷反馈结果统计发现,沙盘游戏能够有效地增加认知、情感、自我效能感等积极的心理资源,对心理危机和心理资源耗竭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在社工沙盘游戏结束后不少社工反映希望沙盘游戏能够继续开展下去,因此沙盘游戏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持久的机制。另外在团体沙盘游戏中社会工作者能够察觉到个别或者部分社工有做个人沙盘的需要,从而帮助社工更好的梳理自己,因此将团体沙盘与个人沙盘相结合不仅是社工自身的需要也是完善整个沙盘游戏机制的需要。

(三)社工沙盘游戏的分组应避开成员间过度缠结的关系但不应忽视同质性

由于考虑到无法确定同质性团体与异质性团体哪一种更适合开展沙盘团体游戏,于是在七个职业同质性小组之外,安排了一个随机组作为对照,随机组的社工由不同社区、不同工种的社工组成,沙盘游戏的结果表明该组组员迟到、缺席现象严重、缺乏归属感,沙盘进行到第三次组员彼此之间甚至互不相识,最终相继退出了沙盘游戏。不同工种、不同社区的社工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交流的话题和空间,共事的机会少之又少,倘若这些人内向、防御心理严重,彼此间陌生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在设置分组时既要注意组员之间不能过于熟悉、缠结,另一方面也要有同质性,如面临共同的难题、从事相似的工作等。

参考文献

[1] 赖小林,巢东蕊,丁成文.沙盘游戏疗法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第18卷第6期.

[2] 李林凤.论社会工作者的族群文化敏感性―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种探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8-33.

[3] 沙兰・B・麦瑞尔姆著.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个案研究的扩展,2008.

[4] 申荷永,陈侃,高岚.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2期。

[5] 王巧敏,章小雷,黄钢.沙盘游戏的应用现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01).

[6] 汪利兵.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沙盘心得体会范文3

社会工作者特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使得这一职业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国外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社工是一个极具心理耗竭风险的职业,早在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社工职业在美国的出现,社工管理者和研究者就发现该职业存在着高于其他行业的离职率,而这样的高离职率无疑对于社工的管理和社会职能的实现由负性的作用。我国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在目前社会现状下,社工常常存在“工作绩效低,幸福感低下,家庭关系紧张,自我认同困难”等问题,“经历着多重身心困扰,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很多人选择了离职改行。”

因此,为社工提供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宣泄排解的渠道,重视社工心理能量的补给,关注社工心灵成长成为了高素质社工队伍建设和社工职业长远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关部门也逐渐认识到社工职业心理健康对社工个人、社工组织和社会职能的巨大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对社工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改进策略的研究始终在进行,但在我国,由于社工作为一个独立地系统职业刚刚开始确立,很多制度性的规范正处于探索和建设中,这方面的专业的探索研究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本土化实践研究几乎可以说一片空白,目前为数不多的国内社工研究也大多将重点局限在了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上,这一方面反应了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历史事实,但同时考虑到社工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的对个人、组织、社会的重要影响,对该领域的实践性探索和研究也显得更加迫在眉睫,是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

而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言语的、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指“在治疗师静默的陪伴下,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沙具的架子上,自由挑选沙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沙盘里创造出一幅场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由治疗师结合来访者对作品的解释去分析来访者作品的象征意义”,到80年代,迪?多美尼科开始将沙盘治疗运用于团体,团体沙盘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团体心理场的存在,它影响着团体的人际关系和其中每个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它“更符合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模拟”,除了从个体到团体的范围拓展,沙盘游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开始从临床专业的心理治疗转向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发展与完善领域,“沙盘游戏不仅仅被用作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一种完整的心理分析体系,应该能够在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和心性发展等不同层面发挥意义”,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像,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并由此激发出治愈过程和人格(及心灵与自性)的发展,因此,通过沙盘可以“重构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从而获得心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及安全发展”,这也使团体沙盘在社工职业危机预防应用研究中也就获得了可行性。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3年7-9月, 通过滚雪球式抽样和职业性质最大差异样本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S社区招募此次愿意参与本研究的社工,最终获得59名参与者,按照工作性质分为社区主任、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副书记、民政综合、环境卫生、劳保协理七个同质性小组,由于考虑到无法确定同质性团体与异质性团体哪一种更适合开展沙盘团体游戏,于是在七个职业同质性小组之外,安排了一个随机组作为对照,每组7~8人,由于工作繁忙、休假等因素最后参与完成了完整的6次连续沙盘社工52人,占样本总数的88.13%,完整参与研究的52名社工基本信息见表1和表2。

表1 社工年龄与性别交叉分析表

您的年龄 合计

20-25岁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0岁以上

您的性别 男 1 0 0 0 1 2

女 7 3 19 13 8 50

合计 8 3 19 13 9 52

表2 社工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交叉分析表

您的政治面貌 合计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 群众

您的文化程度 中专 2 2 2 6

高中 2 1 5 8

大专 3 3 6 12

本科及以上 13 8 5 26

合计 20 14 18 52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中21―25岁社工为8人,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社工队伍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另外,社工以女性为多,参与本次沙盘游戏的社工总数为59人,其中女性57人,占到总数的96.61%,社区工作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不仅是S社区面临的尴尬,也是全国目前社会工作界的窘境,极少有男性愿意从事社工行业,这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二) 研究方法

“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basic or fundamental research)和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两种类型,前者又称为纯研究(pure research),后者又称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本研究采用的即后者,所谓行动研究法是指“情境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为平台,基于解决社区社工心理危机预防乃至社会社工人才培养发展战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社区、社会组织、高校的合作,开展的探索性行动研究,以社区社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周一次,持续六周的团体沙游,将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于社工职业心理危机预防,最终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呈现研究过程并通过问卷、半结构式的访谈进行干预效果的检测和评估。

二、 结果

对结果的提取与验证经过了以下几个资料分析过程:(1)对每一次社工沙盘过程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2)对整理出的资料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和分类(3)提取主题(4)验证主题,建立主题之间的关系(5)量化问卷调查,效度反馈。

通过质化的主题分析和量化的问卷统计相结合呈现干预效果。

(一)沙盘转化看成长:社工沙盘主题特征分析

通过对社工连续沙盘进行详细的记录、编码、分类、提取主题,最终归纳出了社工连续沙盘的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呈现出的特征。

1. 初始沙盘:各自世界的独角戏

在初期沙盘中,团体成员常常各自摆各自的,选择沙具时较少观察其他人沙具的选择以及整体沙盘的布局与主题,虽然在同一个沙盘中进行制作,但从作品中能明显感觉到彼此的界限和区域非常分明,例如在某组的初始沙盘中,七个组员各自选择了沙盘中的某个区域作为自己领地,自己的沙具都集中在自己的领地里,每个组员都在自己的领地里摆放了房屋建筑类的沙具,房屋常常在沙盘中代表一种归属感和占有权,组员通过在某个区域摆放自己的房屋来表达对这个区域的归属和占领,整个沙盘区域分割,主题分散,在分享环节中,组员也是选择独立地表达自己沙盘中呈现的故事和含义,很少与他人的沙具发生联系,彼此的故事都相对独立,虽然组员之间并不是非常陌生,但尚未形成一种共感的氛围和心理上的连结,由于这种共感氛围的欠缺,组员常常在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之间有所顾虑,例如,在某组的沙盘中虽然出现了竹筏和海龟,但明显可以感觉到河道与海面的狭窄,虽然有桥,却没有发现水流的痕迹或者桥所连结的两端有任何明显的差异,整个沙盘的感觉会比较僵硬和拘束,每个人都想要表达自己,同时又感觉到团体中的表达所带来的限制,最终呈现出的沙盘就如同在各自世界同时上演的独角戏。

2. 前期沙盘:冲突与沟通

在前一个阶段,组员之间会感觉有所隔阂、有所顾忌,产生一种陌生的平静,没有冲突也没有联系,随着沙盘游戏的深入,组员之间逐渐建立起彼此信任和安全的人际环境,成员在制作完成后的交流加深,他们开始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谈自己的困惑与矛盾,以及对团体的期望,有时争论很激烈,但大家都会感觉很舒服,冲突也就意味着组员关系的逐渐深入以及沙盘中转化的契机。

3. 中期沙盘:感应与整合

一般到第四次、第五次沙盘,开始出现了转化,组员之间无意识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地深入,很多治愈性主题都呈现了出来。

很多象征着无意识和转化的沙具开始出现,象征着深邃无意识的大海,象征着母性和无意识宝藏的贝壳与宝石,象征着无意识与意识相连接的桥梁,代表等待被挖掘的无意识的宝藏,以及象征着灵性的神话人物(张日?,2006),都呈现出了整个沙盘逐步深入和与无意识连结的过程,组员之间彼此需要的感受和回应在沙盘中也呈现出了静默下无意识之间的流淌,感受到了一种团体规则下的自由,从而使整个沙盘呈现出了一种整体感和向中心的聚集性,呈现出荣格描绘的圆形趋中的曼荼罗轮廓,带来一种协调、平衡、和谐的感觉。例如组员A所放置的房子,象征着能够为无意识与意识进行持续沟通的场地,组员们感觉到了桥两端意识与无意识的沟通,但也感觉到了这种沟通的暂时性,因为缺少一种大家可以安定地停留在这里的居所,即使是这次沙盘团体活动,也仅仅是一次短暂的经历,组员在沙盘中表达着对一种持续长期的心灵探索活动的期待。

4. 结束沙盘:成长,结束是一种开始

经历了前几次的沙盘,组员们逐渐形成了默契,言语的交流也逐渐减少,静静地去感受整个沙盘的变化,仿佛无声也是一种语言。

在最后一次沙盘中,很多寓意着蜕变和成长的沙具开始出现在沙盘中,例如在其中一组的最后一次沙盘中出现了很多蝴蝶和青蛙。蝴蝶从虫卵到幼虫,然后从幼虫到虫蛹,经过结茧与破茧的过程,蜕变为蝴蝶,获得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常被用来比喻或形容心理的变化。青蛙也有类似的生命形态的转化,从水中的蝌蚪,转化为水陆两栖的青蛙。都象征着一种心灵成长与蜕变的开始(张日?,2006),右下方常常是人类意识的领域,左上方则是人类无意识的领域,组员用天空象征着无意识的广袤,天空中的月亮与星星璀璨耀眼,象征着无意识中的智慧宝藏,沙盘中流动着一条从右下方一直连结到左上方月亮处的河流,是一条连结意识与无意识的河流,一艘木筏顺着这条河流刚刚从意识的池塘中出发,驶向无意识的深处,途中蝴蝶纷飞,象征着在探索心灵成长的道路上经历的重重蜕变。同时,沙盘中的圣诞老人、圣诞树和礼物是一种仪式的象征,圣诞节是新年伊始,是一种开端和起点的象征,在这里,它们像一次成长的宣言,这个仪式被安排在了接近无意识宝藏――月亮的附近,当木筏行驶到接近月亮的时候,将会是一种新的开始,组员们感受到木筏还在先前行驶,此时沙盘游戏的结束将是一种开始,走向成长的开始,例如在某组最后沙盘的结束时,组员们一致将沙盘主题确定为“成长”。

(二)干预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在整个研究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研究的社工进行了干预效果的调查,调查了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对社工认知行为,情绪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等影响个体应对心理危机的心理资源的影响。

问卷调查显示,沙盘游戏的开展使得社工在对自我的认知方面有了一些提高。超过一半的社工能够更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心理活动,44.23%的社工能够运用自己的体验重新梳理过去的事情并有了新的认识,另外,在沙盘游戏中,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因此有接近60%的社工认识到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

沙盘游戏的开展使得社工在情绪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沙盘游戏中,大部分社工表示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释放自己的情绪。问卷结果显示,53.84%的社工表示沙盘游戏经常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48.08%的社工能够经常释放自己的情绪。同时,他们能够从同伴及社会工作者身上得到一些情绪的回应。55.77%的社工表示经常感觉自己能够与同伴默契配合,更有59.62%的社工经常感觉到社会工作者和同伴能够回应自己。同时,沙盘游戏为社工提供了与内心沟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了新的体验,他们将这种体验运用到生活中,使得这种效果更加持久。接近60%的社工表示他们倾听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增强了,44.23%的社工会时常进行自我觉察和反省

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有50%的社工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接纳,59.62%的社工感觉自己的生活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有67.31%的社工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对团队具有归属感并且感受到了大家在彼此协作。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支持、看到了大家的创造力,而且从社会工作者身上学到了专业的语言和行为技术,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讨论

(一)行动研究在社区心理研究中应用的适宜性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一直是很多学科的诟病,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很多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制度、政策、工作方法等理论讨论层面,为数不多的实地调查也多采用的是横向研究的方法,使得很多研究结论在应用于实践时就会面临很多偏差和矛盾,常常面临“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局面,尤其在社区心理领域,基于本土文化场域的实践性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通过此次研究,笔者发现合作性行动研究,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出发进行项目的策划,再通过量表问卷对本土服务群体具体情况进行测评预估,再将测评结果与理论相结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选用合适的操作工具和方法,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归纳,形成基于理论的有效分析,避免或减少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不适应性,同时,行动研究也非常强调合作,而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的研究需要的正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相互合作,各个部门和学科通过在项目调度、人员组织、理论建构、项目策划、调查分析、专业操作、效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可以提高研究的效度和效率,在社区心理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二)沙盘游戏应用于社工职业危机预防的有效性

通过沙盘主题分析和问卷反馈结果统计发现,沙盘游戏能够有效地增加认知、情感、自我效能感等积极的心理资源,对心理危机和心理资源耗竭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在社工沙盘游戏结束后不少社工反映希望沙盘游戏能够继续开展下去,因此沙盘游戏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持久的机制。另外在团体沙盘游戏中社会工作者能够察觉到个别或者部分社工有做个人沙盘的需要,从而帮助社工更好的梳理自己,因此将团体沙盘与个人沙盘相结合不仅是社工自身的需要也是完善整个沙盘游戏机制的需要。

沙盘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幼儿;行为;沙盘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45-02

一、沙盘游戏疗法简介

沙盘疗法是游戏疗法的一种,主要是使用沙、沙箱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沙盘疗法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是沙盘游戏疗法的本质特征。实施方法是来访者在咨询者的陪伴下,从玩具架上任意挑选玩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箱子里,完成后由咨询者分析创作的作品,澄清其内心的问题。[1]这种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它最大限度地给人们以想象的自由,允许人们精心构造和发展自己头脑中任意驰骋的各种主题。

二、沙盘游戏疗法改善幼儿行为问题的可能性

沙是儿童的世界,这种自然的表达形式很容易吸引儿童,玩沙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会有自我批判或勉强,儿童会感到很轻松和自由。沙盘游戏疗法正是借助于引起儿童想象的有力材料——沙,为儿童营造安全、受保护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儿童运用真实的物质形式创造和体验,处在游戏中的儿童利用沙和各种玩具模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是直接感知的,儿童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断创造、破坏,再创造、再破坏,让儿童体验自我控制感,唤醒自我能量,最终走向自我的整合。

三、沙疗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增强自我体验

X小朋友是幼儿园小班的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性格内向,喜欢一个人呆着,不轻易与别人交流,经常吮吸拇指,咬指甲。X小朋友比较敏感,平常只要老师大声说话,即使老师是在说其他小朋友,他都以为是老师在说他,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小朋友在平常的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我们带孩子玩了几次沙盘游戏,发现孩子沙盘游戏的主题每次都是奥特曼打怪兽,结局总是奥特曼反败为胜。在动画片里描述的奥特曼是一位勇者,是胜利者的化身。奥特曼是力量的象征,每次当人类处于危难时,他都会挺身而出,把人类从危难中解救出来。X小朋友由于平时比较胆怯,所以他很羡慕奥特曼,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奥特曼那样有力量,有能力控制发生的一切。因此在沙盘游戏里,他把奥特曼作为了自己的化身,完美地把自己表现出来。在游戏中,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在沙盘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孩子就是主人,他能掌控发生的一切,孩子的这种心理正好满足了他在现实中所不能满足的体验。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在沙盘世界中,孩子潜意识层面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他把这种满足带到了现实生活中,他变得比以前开朗了,喜欢笑了,不会再恐惧周围的一切,还会主动地找别的小朋友玩。他的暗示心理也变得弱了,现在老师大声说话,他不会再以为老师是在说他,他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正如荣格所说:“幻想是所有可能性之母,在此就像是所有的心理对立一样,内在和外在世界被结合在一个活的联盟之内。”[2]

四、沙疗有助于改善幼儿同伴关系,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H小朋友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亲在大学工作,处于领导职位,家庭富裕,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H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在幼儿园时常攻击别的小朋友,经常因为别的小朋友的一句话或某些行为不如自己的意愿,就会被激怒,经常对别的小朋友大吼大叫,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排斥。她挑食严重,不喜欢午睡,别的小朋友都孤立她,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不懂得与人交往,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我们带H小朋友做了几次沙盘游戏,我们发现:前三次沙盘主题反映的是“家”的场景,她在做沙盘时总是一边做一边介绍。前三次沙盘中,H摆的是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们家不仅养了很多的动物,还有很多的车和佣人,但尽管他们很富有,却生活得很孤独,与外界没有一点联系。在第三次沙盘中,H介绍说位于沙箱右上角的小女孩从小到大都很孤独,生活中没有玩伴,在幼儿园也不能够融入到其他小朋友的生活中。沙箱中,小女孩的身旁有许多的小朋友在做操,但她却孤零零地坐在那里,没有人和她一起玩,原因是别的小朋友都嫉妒她长得漂亮,所以不和她玩。在小女孩身边,她放了一条蛇,蛇是来和小女孩玩的,蛇喜欢小女孩,她会和蛇、海里的小动物玩,她还说如果不和它们一起玩的话,怎么生活啊。从沙盘中我们可以看出H是渴望和别人一起玩的。生活中,跟爸妈见面的时间比较少,他们每次都是用物质上的关心来弥补对H的愧疚。H与小朋友交往,找不到正确的相处方式,但从第四次沙盘开始,孩子逐渐地让自己融入了集体的生活中,沙盘中出现了爸爸妈妈带H去动物园玩的场景,而且H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也玩得非常开心。荣格认为,一个无法靠认知的方法了解或化解的情绪经验通常可以籍由赋予肉眼可见的形态而获得处理。[2]在几次沙疗后,H在沙盘中发泄出了她的不满,在这种自由与受保护的环境下,H逐渐深入潜意识发现自己的问题,内心的不平衡在沙盘中得到了满足,现实生活中也表现出了对人友善的态度。儿童有时正是将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获得成长的,因为对他们来说,游戏和生活是不可分的。

五、沙疗有助于幼儿的心理自我治愈,促进幼儿心灵健康成长

W小朋友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从他刚出生,身体就带点残疾,其右手五指连指,这就注定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必定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在做了连指手术以后,右手活动不利索,拿什么东西都不是很方便,也就导致了在学习中他会比别的小朋友慢。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小朋友剪纸,然后把自己剪下来的作品贴在墙上,下课时间己经到了,别的小朋友都己经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唯独他没做完。老师把他单独列了出来,让他自己慢慢做。由于右手活动不便,左手也不好使,他很着急,越着急越剪不好,他此时是很需要老师帮助的,但老师对他没有给予理会,只是让他自己做。也许老师是想锻炼他的双手活动能力,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老师应该适当给孩子提供帮助,否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但在家里的情况与在幼儿园截然相反,在家里他是全家人的中心,特别是在他过生日的时候,好多的人都为他祝福,W在幼儿园得不到他想要的关心,因此他渴望回家,想让妈妈接他回家,想让妈妈为他过生日。我们带W小朋友玩了几次沙盘游戏,他做的沙盘游戏主题都是围绕“过生日”的场景,在游戏中,W是整个主题的主角,他过生日,每个人都为他庆祝生日,大家共欢乐,互相帮助,互相分享喜悦,满足了其内心渴望被关注的心理,激发了W自我治愈的潜能,使孩子内心世界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日异.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69.

[2]K1ein.M.The psychoanalytic play technique[J].American Journal of Childhood Education,1995,(49):223237.

沙盘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沙盘游戏;沙盘游戏作品;心理情结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006-02

在个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对个人生活至关重要的特性,荣格称之为情结,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当说某人有某种情结的时候,意思是指他执意沉溺于某种东西而不能自拔,像是上了“瘾”。情结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有恋母情结的人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与母亲这个概念有关的活动中。有恋父情结、权力情结、金钱情结或其他类型情结的人,情况也是如此。情结可以成为人的调节机制的障碍。荣格认为,有许多情结深深根植于他的病人的神经病症状中。情结也往往是灵感的动力源泉,对在事业上取得显著成就有重要意义。因为对事业的迷恋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关于情结的形成,最初荣格认为它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验。后来他认为情结起源于人性中某种比童年时期的经验更深邃的东西,即他所谓的集体潜意识。

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曾经积极地探寻和解开患者的心理情结。弗洛伊德用的是自由联想、释梦、无意识言行的分析和催眠等方法,荣格曾经使用词语联想、释梦和移情法等措施。自从1956年多拉・卡尔夫发明了沙盘游戏之后,沙盘游戏成了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发现来访者潜意识内容的神奇的工具。哈立德・弗里德曼说:沙盘游戏给我提供了通往无意识的途径。在来访者的沙盘游戏作品当中每每会出现其无意识的心理情结,能否敏锐地发现这些心理情结则往往成为咨询与治疗成败的关键。到目前为止,通过大量的沙盘作品的分析,我们发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寻来访者在沙盘作品中所表达的心理情结。

一、动作

来访者在制作沙盘作品时会有一些动作,主要是眼球和手的动作,其中有一些动作会显得特别而表达其心理情结。尤其要注意来访者对自己沙盘作品当中的某一个玩具或某一个部分长时间端详、抚摸,还有更换某些玩具的动作。例如,一位女性来访者制作之前,用双手将沙盘里面的沙子用力按压了一遍,然后才开始摆放玩具。在沙盘游戏中,沙子是大地,代表母亲。“用力按压”沙子,无意中表达了“征服母亲”的愿望。该女士从小跟母亲关系不好,憎恨母亲。一位男士,不管制作个体沙盘还是团体沙盘,有一个典型的动作是用手抚平沙子,一旦发现有不平之处立即去抚平,决不允许沙子上出现凹凸不平。无意中表达的是消除“不平之路”,让大地都要平坦。原来在他儿童时期父亲由于翻车事故去世。由于当时没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留下了这种情结。这方面需要沙盘游戏分析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肢体语言的洞悉能力。

二、情绪

来访者在制作沙盘时“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形之于沙”,是用“心”来制作的,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对作品中的某一部分或对整个的作品,总是出现一些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外在形式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声音表情等。面部表情包括目光和脸部的变化,身段表情包括躯体的姿势和动态,声音表情包括言语、感叹、呼吸、哭泣等。尤其注意来访者的激动、喜悦、伤感、悲痛等表现。一位女性来访者在沙盘的左上角摆放一棵大树时端详良久,唏嘘再三,显得很是伤感。根据周易理论,左上方为乾位,代表父亲。沙盘游戏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在人世的父亲的形象以老人、大山、大树以及吉祥的动物的形象出现在沙盘的左上角。该女士仇母恋父,提及父亲泣不成声。一位男性来访者面对自己的作品叹息,并眼含泪花。他制作的情景是自己的童年生活,这表达了他在童年时期家庭方面留下了情结。原来在他幼小的时候家里由于孩子多,父母将他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一直到长大。这方面需要沙盘游戏分析者具备很好的观察力,对躯体语言的把握水平,对周易理论和沙盘游戏理论有关方位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有尽量高的共情能力。

三、玩具的象征

在沙盘游戏中,每个玩具有一种或几种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来访者选取的玩具以及摆放的位置可以看到心理情结所在。一位女士的沙盘作品出现了狼,并和左上角的父亲的象征呼应,因此这里应该用狼的恋父象征意义,表达了这位女士的恋父情结。一位男性来访者沙盘游戏的左下方出现了两条龙,并呈互相争斗之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男性、暴虐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沙盘的左下方代表母亲、诞生、童年,结合其右上方出现的一虎一象的威胁主题的表达,还有左下方没有出现母亲的象征,表明来访者幼小的时候深受两位男性长辈冲突的伤害。原来,来访者的父亲为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往往与他的祖父发生严重的肢体冲突,母亲离家出走,来访者对母亲没有记忆。这方面需要沙盘游戏分析者熟悉每个玩具的象征意义,并结合其他特征进行分析才能够准确把握来访所选取玩具的真正含义,否则分析结果容易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也要求沙盘游戏分析者了解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宗教习惯等文化现象。

四、玩具的朝向

沙盘游戏作品乃是来访者心灵的天地,犹如来访者的一所居家、一个花园、一座城市、一个世界,其组成元素如人、动物、物品的朝向自然表达着一定的意义。沙盘游戏作品的分析十分重视方向和方位,玩具的朝向往往有一些特别的象征意义。一个女孩儿的沙盘游戏作品中,她携其男友面对着左边的父母,但与父母之间有一些障碍物。左边代表过去,表达了她的恋爱受到父母的阻挠而被迫分手,对此她耿耿于怀。一位来访者在其作品中以躺在小床上的女婴代表自己,不仅周围有天使们簇拥,而且整个沙盘作品之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在朝向着她。这种异乎寻常的强调自己,表达了她在幼小的时候遭受了忽略。原来她从小愤恨父母偏爱抱养的姐姐而对其忽略,十分嫉恨姐姐。这方面需要沙盘游戏分析者对周易理论和沙盘游戏理论有关方位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有民俗方面的相关知识。

五、主题

有时候,来访者对其沙盘游戏作品拟定的主题就能够显示其留下心理情结的时期、场所甚至事件。例如,主题《苦痛》,诉说了幼时被的往事。《儿童乐园》,反应了来访者缺乏乐趣的儿童时期,等等。有时候,通过分析来访者对其沙盘游戏作品“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等问题的回答来发现其心理情结,因为这两个地方往往跟作品的主题息息相关,往往也是来访者心理能量的聚焦、流向。这方面需要沙盘游戏分析者明心见性,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

六、作品的动态

包括一位来访者的同一幅作品的动态和前后作品之间的动态性。沙盘游戏理论很重视对沙盘作品的动态分析,例如,申荷永老师的案例中对蛇和幸运龙分别在祭坛两边的情景分析为蛇爬过祭坛则会可能变成幸运龙、对魔鬼位于桥之左天使位于桥之右分析为魔鬼通过桥有可能变成天使等。例如,对比一位异性恐怖症患者制作的初始和治愈前最后一次沙盘游戏作品,初始沙盘的右下角有一座塔,塔的前面有两个麒麟。表达了来访者在潜意识里对的压抑,这成了来访者异性恐惧的心理根源。来访者在儿童时期由于心理障碍长期受到了同学尤其是女同学的歧视。治愈前的最后一次作品中塔和麒麟出现在作品的上方,表达了来访者跟正常人一样有意识地控制,至此,情结被解开,异性恐惧已然消失。这方面需要沙盘游戏分析者具备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想象能力。

七、忽略

根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观点,有时候“无”比“有”更重要。道家思想是沙盘游戏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强调了无为而化,做一个静默的陪伴者,而在分析方面则十分重视虚空。忽略主要包括对重要人物的忽略,应有物品设施的忽略,对重要关系的忽略,还有沙盘游戏作品中的空旷之处。例如,一位在婴儿期被领养又被送回来又领养,如此反复多次的来访者在代表两个家庭的两所房子之间放一座桥,无水而有桥,忽略了水。显然在表达心系两个家庭的情结。又如在上面“玩具的象征”中的右图所示,在代表母亲、诞生、童年的右下方只有象征男性的两条龙而忽略了母亲的象征,表达了没有见过母亲而留下的心理情结。这方面需要沙盘游戏分析者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沙盘游戏治疗和分析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情,需要沙盘游戏分析者首先必须与来访者建立关怀、信任、陪伴的良好关系,并提供宁静、安全、受保护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沙盘游戏分析者保证与来访者共情,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的情感、感受来访者的心灵。景,需要沙盘游戏分析者善于观察,善于感知,善于思索来访者的沙盘游戏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沙盘游戏作品是来访者用“心”来做的,而作品中的景物又能触动来访者的情感,景由情生,触景生情。

在沙盘游戏治疗当中,发现来访者的心理情结十分关键。而要发现来访者的心理情结,需要治疗者具备较好的感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沙盘游戏治疗理论、道家理论,精神分析学尤其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周易、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在沙盘游戏作品中心理情结的表达方面,本文是从现象上进行了探索,在标准化的研究方面,还需要跟同仁们一道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日.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沙盘心得体会范文6

一、引言

学校适应性是指个体具有基本达到学校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学会和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得发展健康人格的能力。[1] 在Birch S.H. 和 Ladd G.W.(1997)首次提出“学校适应”这一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2]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当前学业成绩的提高,情绪情感的稳定,社会技能的发展,还会对他们未来人生目标的实现,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产生重要影响。[3]学校适应不良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一种适应,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造成中途辍学。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具有学习的主观愿望,但由于各种身心因素的影响,造成适应学校生活困难,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产生头晕脑胀、失眠等躯体化反应,表现为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和生理功能障碍三个方面。本研究采用沙盘疗法(Sandplay Therapy)对一名学校适应不良的女生进行心理治疗,尝试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辅导学校适应不良症。

二、心理评估与治疗方案

1.心理评估

背景信息:小Y,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一直都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她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她要求很严格,出现任何问题行为都会遭到批评或是禁闭思过。小Y很安静,话不多,说话声音很小,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忧伤。她因为前段时间说谎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了,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学校感到很压抑,不能专心上课,学习成绩下降,被父母带到咨询室进行心理辅导。

主诉问题:以前还是挺喜欢上学的,跟同学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最近一次考试成绩有点儿差,老师让家长来学校,她担心受到爸妈的批评,就说他们上班忙请不了假。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发现她说谎了,她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到家,爸爸妈妈质问说谎和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她再次受到了批评,并被关禁闭反思错误。从此一到上学就感到很焦虑,担心说谎的事情会使自己的形象在老师心中留下污点,觉得周围同学也都认为自己是不诚实的人,并开始疏离自己。在学校感到很压抑,心情抑郁,上课也无心听讲,学习成绩进一步下滑。

父母陈诉:小Y学习很自觉,成绩挺好的,从来不用父母操心。父母对她要求严格,上学放学亲自接送,不允许说谎和顶嘴,要求对老师的教导言听必从。小Y一直都是乖孩子,文静顺从,很少跟别人发生矛盾冲突。这次被老师请家长是她第一次说谎,父母感到很失望,就严厉地批评了她。从此小Y就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总说不想去学校,勉强去了学校也很不高兴。特别是这段时间,小Y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老师也反映她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为此非常着急,也不敢再批评她了。

心理评估:学校适应不良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具体行为表现为厌恶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心思做作业,但又担心学习成绩下降;有时会压抑愤怒情绪,易激怒,依赖性增强;严重的会害怕或回避上学,在学校有恐惧心理或精神萎靡。根据小Y的自我陈述并结合父母和老师对她的评价,可以确定她患有较为严重的学校适应不良。

2.治疗方案与治疗目标

根据收集的背景信息、小Y主诉的问题和父母对其问题的反映,咨询师认为采用沙盘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她学校适应不良的问题。沙盘疗法给来访者提供了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帮助其建立安全感,给予其体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沙子和沙具可以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探索和表达自己在制作过程中获得的控制感和价值感;沙盘疗法作为沟通来访者意识与无意识的媒介,可以使来访者对其无意识世界进行探索,为解决其深层心理问题提供了可能性[4]。本案例咨询的短期目标是释放小Y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她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方式,使她逐渐提高学校适应性。长期目标是帮助她建立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辅助其个人成长,完善健全的人格结构。

三、治疗工具及程序

1.治疗工具

沙箱:大小为57×72×7 (cm) 的木箱1个,内壁涂成蓝色,内装半箱细沙,给来访者营造挖开沙子可以看到水的感觉。沙具:包含人物、动物、植物、食物、生活用品、家具、建筑物等类别。数码相机:给来访者的沙盘作品拍照,收集信息。

2.治疗程序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治疗初期,与来访者及其父母一起进行家庭治疗,全面了解来访者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问题。治疗中期和后期,来访者通过一系列沙盘治疗并辅以若干次家庭治疗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她的沙盘作品进行治疗效果评估并与其父母沟通,以改善亲子关系。本次治疗历时5个月,共进行了12次沙盘治疗。

四、治疗过程与效果评估

小Y的12次沙盘治疗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本研究将整个治疗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问题呈现阶段、对抗斗争阶段和成长治愈阶段。下面将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陈述。

1.问题呈现阶段

图1 第一次沙盘:我的一天

问题呈现阶段的初始沙盘既能够反映来访者当前的问题状态,又可以预测来访者问题治愈的可能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小Y为她的第一次沙盘取名为“我的一天”,从图1中可以看出,小Y用彩色的珠子把沙盘分割成三部分,最左边角落的那套沙发、钢琴等家具,象征着她对家庭的概念——空荡荡的,除了小狗,家里没有任何人,暗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无法给她带来温暖的感觉。中间用篱笆围起来的部分,象征着学校的生活。学校很热闹,但她只是旁观者。她选了一个很小的人偶代表自己,说明她内心的自我形象渺小且不自信,心理能量较弱。但是她把自我放在了沙盘的中间,表明她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朋辈群体的重视。但是她的朋友并不多,只有一个跟她形象类似的小人偶代表她的朋友。篱笆里的其他人都很高大漂亮,在一起跳舞,她作为一个旁观者,只能看别人在欢乐地游戏,也象征着她的孤独和不自信。河流以及右边连排的房子是她对小区的感觉,家家都是门户紧闭,有的还有小狗把门,也许象征着她在居住的小区中也没有什么朋友,感到很孤独。

小Y的初始沙盘表现出她内心的孤独和自卑,也能够看出她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她把沙盘有序地分成三个部分,且沙具摆放得井井有条,可以推测是源于父母对她的严格教育,同时她也很顺从父母的教养方式。沙盘里的河流看起来像一个湖泊,缺乏流动性,象征着她的心理能量的固结,也许她对学校的适应不良正是源自对父母、老师要求过于严格的无声反抗。

2.对抗斗争阶段

图2 第七次沙盘:西游记

图3 巫婆和蝙蝠的特写

在对抗斗争阶段,虽然小Y仍然排斥上学,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咨询师已经与她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小Y对咨询师也表现出极大的信任,在咨询室里渐渐地不再沉默扭捏,能够与咨询师敞开心扉地诉说在学校的经历和对父母的小牢骚。图2是小Y的第七次沙盘,她取名为“西游记”,她说这个沙盘来自于她的一个梦。在这个沙盘中小Y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与沙盘下方的巫婆、蝙蝠、蛇、乌龟等动物之间的争斗来表现内心的矛盾冲突。巫婆在分析心理学中象征着“坏妈妈”,在沙盘中或许代表小Y的妈妈或者学校的老师。

这次沙盘是小Y首次直白地表达内心冲突,唐僧师徒是正义的象征,巫婆和蛇等动物是邪恶的象征,二者的斗争说明她在无意识层面开始主动对老师和父母等权威发起反抗。小Y虽然对学校生活仍然很恐惧,但是她的内心已经有改变现状的希望了。特别是沙盘中蝴蝶的出现,蝴蝶在化茧成蝶的过程中象征着重生和新的改变,因此可以推测,在未来,小Y的学校适应性将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成长治愈阶段

图4 第十一次沙盘:旅游

在成长治愈阶段,小Y的第十一次沙盘取名为“旅游”,是她对暑假去海边旅行的回忆。在这个沙盘中,小Y用很大的面积做成大海,水是心理能量的象征,大海正是小Y这四个多月以来心理能量逐渐变得强大的最好诠释。沙盘左下角的水果,是为新生命与成长提供滋养和帮助的象征,与成长的树木一样都是治愈主题的象征。以前的她疲于应对父母的严格要求,很少提出自己独立的意见,但从这次沙盘可以看出,她已经觉知到自我独立意识需要得到成长和支持。

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咨询和沙盘治疗,小Y的学校适应不良有了好转,她回到了学校,也渐渐不再将对老师的负性情绪转化为对学习的厌恶,并渐渐学会了与父母沟通来表达自己独立自主的愿望。通过中间阶段父母与小Y一起进行的几次家庭治疗,小Y父母逐渐改变了教育教养方式,更能够包容女儿独立自主的要求了。整个沙盘充满了活力和积极的力量,是小Y成长治愈阶段最好的反映,也是此咨询案例成功的证据。相信小Y离开咨询室之后同样能够独自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并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五、讨论

1.治疗效果

本案例通过对小Y的沙盘作品和沙盘制作过程中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并结合考察她在生活中的改变来评估这一系列沙盘治疗的效果,可以惊喜地发现心理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RieMitchell认为沙盘的主题包括受伤主题和治愈主题两种[6],小Y在问题呈现和对抗斗争这两个阶段的沙盘作品中真实展现出了她的内心冲突和受到的创伤,而在成长治愈阶段她以“旅游”为主题的沙盘则明显表现出她内在的积极的变化。张日昇(2009)认为,沙盘作品的主题是对作品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概括,反映来访者内在心路历程的变化[7]。对小Y前后12次沙盘作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前两个治疗阶段,图1和图2的沙盘虽然同样表现受伤主题,但图2“西游记”与图1“我的一天”相比更能够凸显小Y的无意识冲突,说明随着治疗的深入,在小Y的内心,与矛盾冲突进行对峙的状态更加明显和激烈,同时治疗的意义和效果也随着矛盾的显现而体现出来,她的内心世界逐渐从创伤走向治愈。

沙具是来访者意识和无意识的心象表现和象征语言,沙具的性质、色彩的变化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来访者的自我成长[8]。在对抗斗争阶段的沙盘中(《西游记》),小Y用巫婆、蛇、蝙蝠等阴影沙具表达内心的抑郁和焦虑,并且用唐僧师徒和阴影沙具之间的斗争表达这段时间与负性心理的对抗。蝴蝶和青蛙等象征重生和新的开始,这些沙具预示着小Y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和沙盘治疗,对内心冲突的解决和自我独立意识的重建充满了信心。

在成长治愈阶段的沙盘中,各种绿色植物、水果、鱼、大海等美好沙具的出现,说明小Y对自己进步的接纳和肯定。特别是在“旅游”沙盘的右上角摆的一尊观音,是治愈主题的集中表现和象征,表明小Y对自我意识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具有积极的灵性和精神意义。

2.治疗机制

沙盘疗法能够很好地缓解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对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不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机制如下:首先,来访者在创作沙盘作品的时候,通过触摸沙子、选择摆放沙具,可以将外在的真实性转变成心灵的真实性,沙盘能够唤醒来访者内在的自我治愈力,从而进入治愈的过程[9]。其次,沙盘疗法能够使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并且沙盘创设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对重塑来访者的安全感大有裨益。最后,咨询师对来访者采取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其建立起人际关系的信任感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推动了咨询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六、结论

沙盘疗法通过整合学生的意识和无意识,能够帮助他们自性的成长,获得真实的自性化体验。通过沙盘疗法进行自我调节,可以缓解负性情绪给中小学生带来的焦虑抑郁感,有助于他们心理的全面发展。因此,沙盘疗法是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技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的自信、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欢.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87-88.

[2]Sondra H. Birch and Gary W. Ladd. The Teacher- 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7, 35(1): 61~79.

[3]汪清华,张通昌,孙晓明.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 22 (3-4):54-56.

[4]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 65 -66.

[5]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4 - 118.

[6]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0 - 113.

[7]张雯.张日昇.徐洁. 强迫思维女大学生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 (4) :886-890.

[8]徐洁.张日昇.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J].心理科学,2008 ,31 (1) :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