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课文原文范例6篇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范文1

【关键词】刍议;想象能力;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的培养更加重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就显得举足轻重。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语文环境,带学生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强化感受,发展思维和语言。例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咆哮的洪水吞噬一切的场面,震耳欲聋的洪水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教本中的人们形成恐惧的共鸣: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跳舞,像吞噬生命的魔鬼,死亡在逼近,可“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激发学生想象,同时启发学生“假如你就是那个老汉,说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是都说出了同一个信念:老汉不能走,因为他肩负着保护群众的职责;老汉不能走,因为他心中还有牵挂。老汉的高大形象屹然显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 

二、拓展课文,发展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本空白,在教学语文课本的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填补,或对言犹未尽的语段结尾进行想象延续。例如,我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小白兔最后说的那句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然后续编故事:假如你是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你会怎么做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如,《两只小狮子》一文中,课文以狮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结尾:“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使学生在想象和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思想教育。 

三、利用插图,激活想象

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仅单是文字说明,而且开拓儿童的想象。”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配有插图,教师有序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展开丰富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很重视图画的作用:课文中写到“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夏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秋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冬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每一个季节的描写,课文都配有美丽的图画,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体会小熊为什么“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在急需木头房子的时候,小熊是怎样说服爸爸不砍树木的,爸爸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学生利用图画进行思考的同时,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层层深入推动了学生的想象。 

四、灵活运用省略号,发挥学生想象力

课文中有些省略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往往这些省略部分是学生丰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课文的结尾写到: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黄山的奇石还有什么样子的,让学生给那些新奇石起名字,并且用肢体语言将新奇石的形态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黄山奇石“奇”的效果,还可以将黄山奇石的特点深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惊叹于黄山的神奇的同时,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范文2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说、爱说

(一)多媒体再现创设情境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形象的录像,课件、图片或者是简笔画,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进入焦急训练创设愉快和谐的气氛,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课堂上,我常利用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提高能力。

(二)课堂上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

记得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利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对黄山怪石的全景进行介绍,我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把“我当小导游”的说话训练引进了课堂。说话伊始,我瓮声瓮气地说:“同学们,我是一个多年漂泊在外的老华侨,我很想去神奇秀丽的黄山上看看那里的奇石,可是我老了,爬不动了,听说你们最近学了《黄山奇石》这一课,能给我介绍介绍吗?”孩子们一听这话,一下子就投入了情境中,一个个跃跃欲试地说:“老奶奶,我来给您介绍。”“我来”,接着孩子们便俨然一副小导游的派头给我介绍起了黄山上那一处处神话般的景点。介绍生动形象,令人好像亲眼看到了那一处处的美景,正在黄山畅游呢。

二、开拓思路,让学生能说、会说

(一)引导学生观察,拓宽口语交际路径

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当教师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思考时,孩子们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可以说,可以讨论的话题。平时,我常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到日常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掘说话的内容。

(二)开展语言活动,学会倾听,提高认知

积极开展各种语言活动,适时进行口语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品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班上我常常开展“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捏橡皮泥比赛”等活动。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说话。学完《丑小鸭》这一课,正逢“六一”,结合同学们对安徒生童话内容的掌握程度,我在班上举行了一次“迎六一,讲故事”比赛活动,让全班所有同学都当评委,评委可充分行使评判权。评委们用手做形状打分。比赛时,同学们个个认真倾听,公正地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孩子们就是在听故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规律

现代电教媒体所传输的信息具有新颖、形象、多变的特点。古人云:“视思明,听思聪。”所以,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并结合其他教具直观演示,发挥其形象化、具体化的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正浓”中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利于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下面,结合《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实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媒体感知,寓教于新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侧重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现代教学方法则侧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中,运用一定的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形成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和学习情趣。赞可夫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布鲁纳强调“内在动机”的作用;斯卡特强调“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那么,如何使这些“内在诱因”“内在动力”“积极情感”活跃起来呢?就要从学习伊始,把学生引人鲜明、形象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伊始,教师便打开录音机,在悠扬的钢琴曲中饱含感情地朗读,创设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在悠扬的弦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黄山,去领略那里秀丽的风光,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富于激情的朗读中,认真地阅读,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不知不觉地感觉了新知,唤起学生“新”的内部动因,积极情感也在悄然兴起。

二、媒体操作,寓教于活

学生通过媒体感知,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观看和听的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又要产生“滑坡”,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由初步的媒体感知,再到学生动手操作,把所学的知识寓于活动之中。

《黄山奇石》这篇文章线索分明,在写法上也有规律可循。本文“仙桃石”和“仙人指路”写法相同,“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的写法相同。在教学中,教师先具体讲解“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再让学生按照总结的学法去自学“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但学生在自学“金鸡叫天都”一段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难点,即找不准它的具体方位。这个难点的突破教师采用学生动手先试画,再用幻灯的抽拉片,边演示边口述出文章中描写“金鸡叫天都”位置的句子,学生就会找出“金鸡叫天都”原来就在天都峰对面。这样突破难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师生共同动手操作,直观地把所学的知识客观地变为眼前的现实。

三、媒体升华,寓教于趣

学生在对知识的初步感知、操作中,对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但学习的关键还在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兴奋剂”,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烈,对知识接受理解越快,因此,可运用电教媒体拨动起学生“趣”的心弦,让知识在“趣”中升华。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词句,在讲解黄山各种奇石之前先整体观察,在具体讲解时再重点观察。如“陡峭的山峰”中“陡峭”一词的理解,从字面上看,二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出它的含义。但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结合对录像画面观察“猴子观海”石所处山峰的样子,学生就会明白“陡峭”一词的真正含义了。这样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媒体训练,寓教于乐

乐学是学生接受训练的先决条件,求乐好奇也是儿童的基本心理特征。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提供的东西是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现代电教媒体,可变枯燥简单的练习为直观形象的演播,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乐学情绪。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范文4

一、以“媒”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而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创

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媒体手段由于借助了电、光、声、动画等现代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较之教师的讲解、板书要有声有色得多,因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在各科教学中的运用都很广泛。例如:语文老师在教《春天》一课时,设计了绘有春姑娘、太阳、小草、树木、小溪、青蛙等的PPT,小朋友一看到这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别提多高兴了,个个开动脑筋,人人跃跃欲试,他们不仅按PPT的内容,说出了春天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点,而且对照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对“春姑娘”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描述。又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一些公式、原理、数学故事等等,以“智慧姐姐”、“智慧爷爷”告诉你的形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给小朋友听和看,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比老师讲给他们听有味多了。再如美术课,以一幅美丽的范画播放导入新课,学生首先被你的范画所吸引,引起了强烈的兴趣,为一节课铺垫了良好的开端。以“媒”激趣,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手法, 也是“精彩导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以“媒”促知

运用媒体手段,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浅化抽象的教学内容,有些“只能意会、难以言表”的教学难点通过直观鲜明的画面分析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边无关,与角的开叉有关”时,我设计了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边长不同,问学生哪个角大?学生众说纷纭。我把两个角用FLASH动画在电脑上一放,正好重合,学生们清楚地看到了重合的过程,一看就明白了两个角一样大,从而自然地得出了结论。本来说半天学生也难以理解的知识,只用二、三分钟就解决了。又如:在教学《雷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再现了雷雨时的情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中部分词语的意思,对下雷雨的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使抽象的语言生动形象化,也使学生易懂易记。

媒体教学在自然科学中的运用更为突出。例如:学生对“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往往难以理解,但适时地运用录象来教学,学生对太阳、地球、月亮的关系以及月食的成因就一目了然了,教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了。又比如讲解动物的习性,如何捕食等,就更离不开媒体手段了。运用媒体手段对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以“媒”促教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范文5

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决定自驾去黄山游玩。黄山素有“中国第一山”的美誉,我们语文课上也学过关于黄山的课文,现在马上就可以看到黄山真面目了,一路上我心里激动不已。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游黄山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游黄山心得1走进安徽的黄山,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奇”。

山是奇的。黄山的最高峰——“天都峰”,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要想爬到山顶,必须用双手牢牢抓住铁链,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爬。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绵亘蜿蜒。什么“光明顶”,什么“莲花峰”,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姿态万千的美:有的像犀牛,有的像功夫熊猫,还有的像绽放的莲花……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种美,是一种……

石是奇的。站在“光明顶”上,向远处眺望。只见一块像猴子一样的石头,蹲坐在凸起的石头上,对着弥漫着云雾的万丈深渊沉思良久,仿佛在思念它的伙伴,这就是著名的“猴子观海”。把目光投向天都峰的顶端,一只公鸡正在“喔喔”地打鸣,随着一缕金光,那块石头已经闪闪发光,也正是因为这样,便有了“金鸡叫天都”的由来。大自然这个雕刻家,用它的精湛细致的工笔,雕刻出“仙人指路”、“龟兔赛跑”、“飞来石”这些美妙的杰作。

松是奇的。上了山顶,站在高处眺望,山崖间、山腰上、山脚下,随处可见松的踪影。更绝的是,它们是破岩而生,苍翠挺拔。那一棵棵松树,有的从石头缝中伸出嫩枝,有的从峭壁的缝隙中探出脑袋,还有的根须紧紧抓住岩层,毫无依托地破石而出。黄山最著名的松树,还是要数“迎客松”了:它弓着腰,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张开手臂,像是要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伸出手,像是邀你共同玩耍。一阵风拂过,针叶之间“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你鼓掌。“凤凰松”,展翅欲飞;“麒麟松”,玉麒腾跃;“连理松”,缠绵亲昵。

云是奇的。黄山的云,是轻盈的美,是梦幻的美。那缥缈的云有时织起一条白色的围巾,环在山的颈子上,有时悄悄地曳过你的眼前,有时穿梭在树梢,笼罩着山姑娘的脸庞。站在高处看,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一座座山峰的山尖,像大海里的小岛,让人仿佛置于仙境一般,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云,不仅飘飘悠悠,而且变幻莫测。过了一会儿,先是来了一只大狗,后面跟着几只“汪汪”叫的小狗。紧接着,大狗变成羚羊,慢条斯理地吃着草。随着云雾的扩张,羚羊变成骏马,那马儿仿佛在草原上撒蹄飞奔,卷起重重的泥土。忽然,骏马成了一条巨龙,在山顶上空盘旋。

黄山的奇,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身临其境,给人以诗意般的感觉。真可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啊!

游黄山心得2人们都说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在学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后,我就更加向往了,所以这个长假,我们一家人决定去黄山风景区游玩。

一路上,我按捺不住好奇和兴奋的心情,不停地问东问西,只盼能早点到达目的地。

到了黄山市已经是中午了,爸爸说下午上山肯定来不及了,于是决定先去黄山旁边的宏村玩儿。我一听就急了,我可是冲着黄山来的啊!不过大人们说宏村的风景也很优美,有好多有徽派特色的古建筑(什么叫徽派啊?我好想知道),而且第二天去爬山玩的时间也可以长一点儿,我就只好在心里说:“黄山,我明天再来看你吧!”

(一)游宏村

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又走了半个小时的路,我们终于到了宏村。一走进景区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大的人工湖(后来看了介绍知道它叫南湖)。湖边都是上百年的老树,一条石堤把湖分成了两半,在石堤的中间还有一座小小的拱桥,拱桥倒映在水中,远远看着像是天上的月亮浮在湖面上。

景区的人真多啊,大家只好排着队,小心翼翼地沿着石堤穿过南湖,走进宏村又窄又深的小巷。小巷两侧的房子都是白白的墙、黑黑的瓦,屋子两边都是高出房顶的墙,墙两头是挑出的飞檐,上面都雕着精美的图案,妈妈说这就是徽派建筑里有名的“马头墙”,不光美观,还起到防火的作用呢;更有趣的是,宏村路边的垃圾桶也都是马头墙的造型。再往里面走,又看到一片半月形的湖面,听旁边的导游说,这就是宏村的月沼了。月沼周围一圈都是像刚才看到的那种徽派建筑,倒映在水中,就像水墨画一样!

在宏村玩儿了一个下午,我不光看了风景,长了知识,还在景区的印章店里刻了我的第一枚印章,好开心啊!

(二)登黄山

今天终于要去登黄山啦!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奇松怪石,我就激动不已。

可一到山脚下,我就傻眼了:售票处人山人海,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好不容易买好票,又排了三个小时的队(站得腿都发抖了),我们终于坐上了玉屏索道。从缆车里向外望去,脚下是深深的沟谷,身边是雄奇的山峰,虽然惊险,但秀美的风景让我忘记了害怕,只觉得一双眼睛真不够用,排队的辛苦也早忘得一干二净了。

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走一路找奇松怪石。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黄山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都是那么奇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瞧!那不就是著名的“迎客松”了吗?远远望去,它就像一位彬彬有礼的礼仪小姐,正伸出手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呢!

再往前走,“仙桃石”、“老僧采药”、“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童子拜观音”……各种奇石惟妙惟肖、美不胜收。除了书上写到的那些奇石,我自己也发现了一块在天都峰上的怪石,我给它取名叫“天鹅石”。看!它昂着脖子,拍打着双翅,仿佛在向身边的“金鸡”炫耀自己美丽的身姿呢!

游黄山心得3我从小就喜欢观看有关描写中外名山及秀丽风光的电视片,每当我从电视中看到黄山以它的雄伟壮丽而驰名中外时,我曾多少次梦想着去那里游玩。非常幸运,今年暑假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就在上个月中旬,我居然真的和叔叔婶婶他们一起去游览了黄山。

我们是先到了距离黄山最近的一处宾馆下榻的,第二天一早,匆匆吃过早点,我们便登车去了黄山。车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的心却早已经飞抵黄山。一到黄山,车刚刚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放眼四望。

站在山脚下,环顾四周,目不暇接。黄山的美丽景色太多了,我真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远远望去,它像一条银色的绸带,从山崖上流下来,气势雄伟,的确像诗中描写的那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泻下来,水打在石头上,溅起了银白色的水花,顿时烟雾弥漫,水随着山势欢快地流着,“哗哗,哗哗哗……”唱着动听的歌。看着美丽的景色,我再也忍不住了,跑到瀑布下面的潭边,蹲在那里观看。啊,那水可真清啊,水底的沙石清澈可见。叔叔看我陶醉的样子,便说:“好玩的地方还多着呢,我们去别的地方看看吧!”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里。

叔叔拉着我开始爬山了。我爬过大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来没有看见过像黄山这样陡峭的山!黄山真高啊,一座座山峰直插云霄。黄山可真奇啊,有的像仙人的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黄山可真险啊,“天都峰”的山峰几乎全是直上直下的,必须拉着铁索才能爬上去。其中最险的就是“鲫鱼背”,这是两个山峰上架起的天梯,两面悬空。

当我和叔叔吃力地爬上这座山峰时,低头往下一望,吓得我大叫一声。叔叔拍了拍我的肩膀,鼓励我说:“没关系,不用怕,有叔叔当你的保镖呢。”于是我才鼓起勇气,站在窄狭的“鲫鱼峰”上面。

我从有关书籍上了解到,黄山有名的山峰有72座,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最为雄伟壮丽。莲花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的最高峰。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四绝”,更是叫游人赞叹不绝。“黄山自古云戏海”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当风起云涌时,群山在波澜起伏的云海中忽隐忽现,雄伟神奇,变幻莫测。

这次我有幸来到黄山,真正领略了黄山美丽的风光,实在令我终生难忘。可是因为时间关系,我还没有看到黄山的“四绝”。我想将来有时间的话我一定还要重游黄山的。

游黄山心得4黄山风景区它无景不奇,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著称,徐霞客称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暑假的一天,我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旅游。

我早早地做好了准备,终于到了出发的时候了。车开动了,一路上,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著名的风景名胜去区--黄山。

观看美景,我发现黄山的松树与其他山的松树是不同的。苍劲的树干,翠绿的松针,十分壮观。最有名的还要算玉屏峰边的“迎客松”了,伞状的树冠,每个小枝上都有许多松针,频频地伸向游客,随风轻摆,把人们的目光紧紧吸引,也让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起这松的美。(好!)

黄山的石更是怪石磷峋、鬼斧神工,光滑而有陡峭的山壁显得格外的雄伟、壮丽,人们还帮这些怪石取了名字呢!看,那边山头的螯鱼驮金龟,再看那边,是龟蛇二将守云谷;左边的蛇高抬着头,好象在仰望天空,右边的龟趴在那儿,好像在晒太阳,呵,尾部还有一个蛋呢!再往前走,山石之中,一块手机石耸立在那儿,呵,这么大一个手机,信号肯定是满格,打到月球上都没问题。绕过这个山头,我们来到了“飞来石”的脚下。听导游讲,这块“飞来石”就是拍《红楼梦》的那块石头,摸了它就能消病除灾,幸福长久。听了导游的讲解,我迫不及待地绕着块灵石摸了摸。

我们的兴致正浓,导游已经催我们下山了,我依依不舍的(地)离开了黄山,真有一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觉。(引用诗句结尾,很好!)

评:写景,能够有合理的想象,巧用了拟人、联想,非常好!奇松、怪石,条理清晰!

游黄山心得5明代著名旅游学家,地理学家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并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千古名句。这个暑假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这个让人无限向往的地方——黄山。

经过近七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黄山。一进黄山景区大门,我们就看到一个大牌楼,两个金色的大字“黄山”分外醒目。进了大门,汽车便沿着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向上行驶。盘山公路弯度大、坡度陡,不宽的道路刚刚能容两车相交。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云谷寺索道站。我们刚刚开始排队,天空就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人们纷纷撑起雨伞,瞬间,在云谷寺站前的广场上,就出现了一朵朵色彩缤纷的伞花。在经过一个小时的排队后,我们终于坐上了缆车。雨依然在下,随着海拔不断地升高,窗外的雾也越来越浓,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隐约中可以看见山的轮廓和树的影子。突然,我看到一座陡峭的山崖上有一颗奇怪的松树,这棵松树只有一边有枝丫,另一边却光秃秃的。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可能是人工砍掉的。我想,为什么要爬上这陡峭的山崖砍枝丫呢?真是奇怪。这时身边的导游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山松,向着阳光生长,只有一边有枝丫,这也是黄山松的特征。

黄山奇石课文原文范文6

关键词:课堂提问;互动交流;启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现代教育家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中,通过设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思辩,能激发学生引导学生不断

探索,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提问是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和教学素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养成边读边想不断探索的好习惯。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的质量。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深表赞成,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提问提出有几点思考:

一、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低年级的学生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所提问题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答

案时觉得有趣和快乐。因此,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枯燥的知识和生动的实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好奇与探究心理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当学生被问题所引发,他们就会有寻求

资源、寻求途径解决问题的动机,当一个人面临挑战,他的认知兴趣、好奇心会

得到充分激发,他的智力潜能会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有效提问是教师在根据学生

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理解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学生

在课堂的积极有效的学习中,边读边想时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在师生互动学习讨

论中,生成的问题,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变为课堂的有效提问。教师设计和课堂生成的这些有效提问,往往会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提问要给学生充分思考、自我探索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

更有人说,语文教育是等待艺术中的等待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后,一

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会等待。增加等待时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结果。时间增加了,学生回答的内容也会增加,做出正确回答的人数也大为增加,

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回答问题会更踊跃,尤其是还能吸引更多的成绩较差的

学生参与,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提问时不给学生充分思考、自我探索的时间,那

问了也是白问,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堂提问要让学生有互动的交流空间

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独立思考,更需合作交流。因此,教学中不仅要

把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

五、如何设计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呢?

在当今教学活动中,学生已不是被动的,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

活动的主体。课堂提问的灵魂不仅体现在“启发式”上,更应建立在对客体进行

具体分析,从而科学地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上。好的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

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畅所欲言。启发式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如果空间过大,学生无法解决;如果空间过小,学生轻而易举即可回答,更不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所以,课堂提问要结合学生基础知识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诱惑学生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与自信心,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1、抓好备课。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备课就是要使老师达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那就要求我们备课应先备学生,再备教材,最后备教学方法。因此备课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基础及个性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出最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2、根据文本,学习的目标,把握文章的脉络,巧设悬念,展开学习的思路,

一下把学生的思路集中在本课的学习任务上。如,我在教学《黄山奇石》时,一开始就设下悬念:“石头是普普通通的东西,可黄山的石头却很神奇,你想知道黄山的这些石头神奇在哪里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随后的图文结合中,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紧紧围绕着开始的悬念,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学生纷纷想像并描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神奇模样。在整个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像层层剥笋一样巧设探究性问题,激发和

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随着老师积极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

务。

4、引导课后拓展和延伸。拓展和延伸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它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教学中做好课堂提问的拓展与延伸,将真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举一反三,会自主运用,将学习与生活、学习与成长紧密结合,从而使语文教学突破原来仅仅局限于课堂、

书本的狭窄范围。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

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和助力,它能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获得尽可能多、新、奇的答案,又能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可持

续发展的“良药”。

总之,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有教师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才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有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生成的问题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