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论文范例6篇

寄生虫学论文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兽医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12-02

湖南是一个养殖大省,畜牧产业及相关行业规模在全国占据了重要位置,到2011年全省出栏生猪8060万头;生猪存栏4770万头;牛、羊、家禽分别出栏(笼)184万头、735万只、6.1亿羽。随着养殖规模化的深入,“健康养殖”成为养殖业的必然发展方向[1-3]。目前我国的养殖业从传统养殖方式正逐步过渡到现代养殖、生态养殖模式,朝着健康养殖方向迈步。在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危害与传染病带来的危害相比较,相对较小,且面积较窄,但却可使育成猪生长速度下降8%―15% ,饲料利用率下降 13%―25%[4-5]。如全球每年因球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其中3.2亿美元用于药费支出[6]。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畜共患病中,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有60 种,其中日本血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棘球蚴病等在我国分布较广,每年仅绵羊包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4.0 亿元。

兽医寄生虫病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养殖模式的变化,寄生虫病疾病谱在各个地区也在发生着变化,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部分院校的兽医寄生虫病学教学学时却在逐步减少,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对兽医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适应湖南省养殖模式发展,在教学改革之前进行了湖南省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调查,并对湖南省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归纳如下。

(一)家畜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湖南省的养殖模式正逐步走向现代化、生态化,猪、牛、羊、鸡的养殖都占据了一定的规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在猪场主要寄生虫病以线虫、原虫为主;牛、羊主要以土源性线虫、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血液原虫如边虫和焦虫等为主,但是部分地区如湘西自治州境内发现了大量山羊感染肌肉型多头蚴病;禽类以土源性线虫为主。

(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比例上升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伴侣动物如狗、猫等饲养量的增加,人畜共患病的比例如钩虫、华支睾吸虫、绦虫等比例也在增加。

(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多样化

随着动物性食品品种的丰富多样化,主要是人们对野生动物和烧烤鱼类的品尝,也就增加了人感染寄生虫病的途径。通过对全省范围内野生动物寄生虫、自然河流中鱼类寄生虫种类调查,在野生动物如蛇的体内发现了钩虫,在獾猪体内发现了大量的蛔虫寄生。

(四)学术交流的影响

参加国内、国际寄生虫病学大会,在大会中积极听取、了解、交流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研究动态和前沿学术成果,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二、教学改革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

兽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在各种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防制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培养具有寄生虫病诊断、综合防制措施制定工作及动物寄生虫及寄生虫病检疫检验工作的专业人才。对现在的动物医学学生而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精选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在湖南省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动物寄生虫病的授课内容进行了调整:规模化猪场与散养猪之间比较,土源性寄生虫的患病率在下降,应当适当地删除部分内容;随着寄生虫病学新的研究与进展,增加了分子寄生虫学、免疫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在宠物饲养增加及动物性食品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下,增加了共患寄生虫病的教学内容。

2.优化教学内容。兽医寄生虫病学教学内容繁多,必须着眼于兽医执业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全面调整。经课程教学组讨论决定,理论课教学以湖南省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重点讲授,教学内容如下:(1)对动物医学各个专业以总论为主,重点详细介绍寄生虫病发展历史、寄生虫与宿主分类、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寄生虫病学流行病学、寄生虫感染免疫、寄生虫病诊断方法、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2)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分类介绍,例如针对兽医专业,重点突出家畜寄生虫病,当然对猪、牛、羊等不同家畜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介绍要有代表性的突出,患病率不高的寄生虫病简单了解或者让学生去自学;对宠物医疗方向,重点突出犬猫等小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现状等。并且要求对重点介绍的寄生虫病要讲解得精、准、透。

对于实验课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寄生虫病学实验课教学为24学时,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为此我们在实验课的授课内容中增加了寄生虫病学分子诊断技术、寄生虫病驱虫实验的内容。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课教学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传统教学是采用挂图及黑板板书来讲解寄生虫形态、生活史等内容,呆板的教学使得学生对有着复杂生活史的寄生虫很难理解。现代技术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视觉效应,加深印象。此外课程小组在一个专业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7],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丰富教学素材。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学生与资料互动的过程,强调学生与教学素材之间的互动。课程小组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虫体形态的拍照、整理;利用快捷的网络资源收集了大量的虫体形态素材;对部分能体外培养的虫体,在进行体外培养的过程中用生物显微镜进行生活片段的录制,采用动画制作技术对湖南省流行的主要、重要的共患寄生虫的生活史制作了动画模拟。本课程小组把基本的多媒体课件放在精品课程网站上,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与答疑。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1)结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改革教学内容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习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对寄生虫病有个全面的了解。现场实地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查寄生虫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寄生虫病病原体,并带回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使得学生对现场疾病的发展有了动态了解,又在科研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对病原体的致病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2)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与创新小组。寄生虫病学实验室是一个开放实验室。本教学团队目前有部级、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或科研创新小组10个,这样使得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研究动态及拉近书本知识和实际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了学生的印象和学习寄生虫学的兴趣。

(3)动物寄生虫病学模型教学。课题组成员在科研过程中建立了疾病动物模型3个,让学生在课余实践从疾病动物模型中来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使得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寄生虫疾病发展过程的认识,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第一,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发展出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本课程小组成员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了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其“兽医寄生虫病学”多媒体课件在2006年获得湖南省第六届“大成杯”三等奖,在课件中通过图片、表格、文字和动画等形式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新的感受。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多媒体授课及实验课授课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在此教学方法中,学生反映最多的是时间太少了,希望多开设参与疾病诊断的动手过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反映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庞大,对寄生虫形态印象深刻,寄生虫病病理变化理解透彻,但是因为学时少,有些无法做笔记。

参考文献:

[1]卢凤君,刘晓峰,彭涛等.“五类” 生猪养殖模式的比较 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7,(24).

[2]梁清,王缉春,梁家攀等.发展生态养殖业的建议[J].农村养殖技术,2011,(4).

[3]卢凤君,彭涛,朱鹤岩等.中国生猪健康养殖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2009,(9).

[4]宋铭忻.重视造成猪场巨大损失的慢性消耗性疾病[J].中国动物保健,2008,(18).

[5]朱引洁,索勋.寄生虫感染对我国集约化养猪业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5,(11).

[6]马广鹏,张龙现,齐萌.巨大经济损失及其公共卫生防控漏洞――对动物寄生虫病危害性的重新审视[J].中国

动物保健,2009,(7).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38-02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我国高等(包括高职)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检疫等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员、执业兽医师、动物饲养员等从事动物寄生虫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工作岗位实际需要而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而实验教学又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不仅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系统、综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1]。顺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动物寄生虫病课程的总课时数大幅减少,实验教学的课时数也随之减少。结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就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寄生虫实验内容中虫体的形态观察尤其是虫体和虫卵的形态构造观察及绘图占较大比例,学生较被动,对所做实验兴趣不浓、兴致不高。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实验教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基本以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包括各种标本的观察(包括虫体的实物标本和病理标本)、动物寄生虫病原的各种粪便检查技术(包括粪便的直接涂片、尼龙筛兜淘洗、沉淀法和漂浮法检查技术)、肌旋毛虫检查技术、螨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中小动物的全身性蠕虫剖检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路。为了使学生了解动物寄生虫病学研究的新动态,掌握新的诊断方法与技术,今后将在实验中增加动物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技术(如酶联免疫、荧光免疫等)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物寄生虫病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寄生虫网站、寄生虫图库等网络资源,直观展示寄生虫病原的形态构造特征。同时充分利用电视显微设备,使学生镜检时更易于找到病原。注重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既直观、方便、快捷,又生动、形象,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2],增加学生对虫体、虫卵等形态构造的感性认识,规范技能操作要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

动物寄生虫病课时少,内容多,要充分利用实验时间,课堂讲解尽可能做到少而精,精讲多练,即用少量时间给学生讲明实验目的、原理、要点、难点,多给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内容。要求学生上实验课前必须先预习相关内容,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实验过程顺利进行,实验操作得心应手。

3实验材料的来源及使用

3.1动物寄生虫各种标本的来源及使用

主要包括各种寄生虫的浸渍标本、组织脏器的病理标本和虫卵标本。学校建有一个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且相对较好的寄生虫标本室,所收集的虫体浸渍标本和病理标本约200瓶,虫体和虫卵封片标本约150张以及多瓶粪样的虫卵液体标本。这是动物医学课程组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大部分由前人保留,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虫体及其病理标本的补充主要来源于每年的动物蠕虫剖检实验,同时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收集,但补充的标本种类有限。而以前购买的虫卵标本片虽然种类相对较多,但质量差,且价格贵,使用过程中容易毁坏,导致实验成本增加。动物剖检过程中所收集和保存的阳性粪样反而能满足寄生虫虫卵或卵囊等的各项检查。

3.2动物寄生虫阳性动物的准备

学校兽医院每年都饲养猪、牛、羊、狗、鸡、兔、小白鼠等多种实验动物,虽然数量不多,但通过饲养繁殖基本能满足学生一般性的实验实训要求。一般在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过程中均需对其采取定期的预防性驱虫措施。在寄生虫病原的粪学检查技术和全身性蠕虫剖检技术课程中,为保证学生在镜检时能顺利观察和识别一些虫卵等的形态特点和构造,在剖检时能收集到新鲜的寄生虫虫体标本,特地对兽医院饲养的部分实验动物,尤其是羊和鸡(部分)在其饲养周期内不进行驱虫。从近2年的饲养情况看,这些动物通常都能自然感染3~4种寄生虫,而动物本身的健康状况也相对可以,并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实验或实训需求。这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寄生虫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切实了解寄生虫的寄生部位,近距离观察寄生虫新鲜状态的形态特点,而且也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能力。

3.3实验室病原检查的粪样来源及使用

动物寄生虫病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粪便的直接涂片法、尼龙筛淘洗法、沉淀法和漂浮法,其操作过程均需进行粪样的采集、保存和镜检。因校兽医院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寄生虫阳性动物,其粪便基本能满足实验需要。阳性动物蠕虫剖检时不仅收集虫体,也收集和固定保存一定量的阳性粪便以备不时之需。

4实验考核方式的改进

因该课程为必修课,课时少,实验考核未单独设置,课程考核成绩由理论和实验共同构成,比例基本为6∶4或5∶5。实验成绩包括平时考勤、实验态度、过程操作以及完成实验报告的态度和质量等,进行多方面、全方位地综合评定。在实验教学考核中尤其强化过程考核,从实验步骤的操作过程到整个实验完成的考核;从平时的学习表现到综合评价等,给予学生客观地考核,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都得到提高。让实践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但理论知识掌握稍差的学生有获得高分的机会,让平时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3]。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今后对该课程的考核拟采用课外论文结合平时成绩或闭卷考试的形式[4]。在达到教育考核目的的同时,既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加强,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这对课时较少的课程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

5结语

动物寄生虫病实验教学的调整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掌握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实验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有效地缓解教改后学时压缩与教学内容相对增多的矛盾[5],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实验成本。

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设计空间,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变成主动的发现探索型学习[6-8]。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更加深入地开展课程教改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使动物寄生虫病实验教学与临床相结合,实验项目与科研课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设计与教师指导相结合[9],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6参考文献

[1] 苏曼玲,张凯,高锦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2):153-154.

[2] 徐鹏,于金玲,刘孝刚,等.《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44-46.

[3] 张慧,黄丽霞,陈朝霞,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89-91.

[4] 李宏梅,郭慧君,李久芹,等.《寄生虫概论》课考试改革的探索[J].山东畜牧兽医,2004(5):36-37.

[5] 赖为民,王淑贤,杨光友,等.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8,9(9):137-138.

[6] 杨毅梅,申丽洁,李伟,等.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热带医学,2005,5(3):658-660.

[7] 彭飞,黄琼瑶,刘年猛,等.人体寄生虫学实践教学体会[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251-253.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奶牛;消化道寄生虫;调查

中图分类号:S884.6文献标识码:A

据调查,目前奶牛寄生虫病是影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奶牛感染寄生虫后会产生奶牛呈渐进性贫血和消瘦、乳产量下降、孕牛出现流产及胎衣不下[1]、犊牛健康发育受影响等症状,给奶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一些小规模的奶牛场,由于防疫制度不健全、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寄生虫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和威胁到奶牛饲养业的发展[2]。鉴于此,作者于2012年对四平市周边5个规模化奶牛场的奶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为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仪器设备

显微镜;离心机;金属圈;尼龙筛;烧杯;载玻片等。

1.1.2样品采集

新鲜粪便:选择平西乡、七马路、城东乡、山门镇、北沟5个地区的奶牛场,随机抽选150头奶牛,采集奶牛的新鲜粪便(每隔10d采集一次,共采集3次),深层采集70g,编号装袋带回铁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实验室,放置冰箱中待检(4℃)。

1.2试验方法

1.2.1直接涂片法

取50%甘油水溶液1~2滴于载玻片上,取黄豆大小的被检粪块与之混匀,剔除粗粪渣,加上盖玻片镜检虫卵[3]。

1.2.2离心沉淀法

取5~10g粪便捣碎,放入容器,加入5~10倍量清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金属筛反复过滤,将滤液放入离心管内,置离心机离心20~30min(2 500~3 000r/min)[4],倒掉上清液,留约为沉淀物1/2的溶液量,用胶帽吸管吹吸均匀后,吸取2滴左右粪汁,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1.2.3饱和盐水漂浮法

把400g食盐放入1 000ml的沸水中溶解,之后用纱布过滤,滤液冷却后备用[5]。漂浮时,取10g粪便弄碎,置于容器,加适量饱和食盐水搅匀过滤,将滤液置于大试管中,接近管口时用滴管向试管内滴入,使管内粪汁平于管口并稍突起为好,但不要溢出。静置0.5h左右后,粪便残渣沉到管底而虫卵上浮,用载玻片蘸取液面后翻转,加盖玻片后镜检。

1.2.4尼龙筛淘洗法

取20g粪便,置于大烧杯中,用清水溶解,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后用40目的金属筛反复过滤,除去大的粪渣,并将粪便滤液倒入260目的尼龙筛中用清水反复淘洗,直到淘洗液澄清透明为止[6],吸取尼龙筛内沉积物涂片镜检。

1.3牛场调查

调查5个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情况、防疫情况、周边环境情况及奶牛场的地形、地势等,并做详细记录。

2结果与分析

对所抽选的5个奶牛场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表5。

由上表可知,四平市奶牛场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的虫卵主要有4种,即肝片吸虫、蛔虫、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由表1可知,共有38头奶牛检查到虫卵,平西、七马路、城东、山门镇、北沟5个奶牛场的感染率分别为40.00%、26.67%、26.67%、20.00%和13.33%,平西奶牛场感染率最高。由表2、表3、表4、表5可知单个虫体中蛔虫感染最重,总感染率达到8.67%,其次为肝片吸虫和捻转血矛线虫,总感染率达到6.00%,再次为莫尼茨绦虫感染较轻,总感染率为4.67%。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四平市奶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虫卵主要有4种,即肝片吸虫、蛔虫、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其中蛔虫几乎每个场均有感染,且感染率较高,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在部分场中的感染率较高;而莫尼茨绦虫仅在部分奶牛场中有较低的感染率。这可能是与不同奶牛场的管理模式不同、自然状况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等原因有关。目前规模化奶牛场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治方法上也缺乏科学性。如寄生虫病的控制关键点、药物的正确使用、寄生虫的监测、驱虫程序的贯彻实施,虽然有很多理论性的研究,但在实践应用中仍然没有得到普遍推广,这应是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7~8]。

参考文献

[1]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52-453.

[2]沈杰.中国家畜家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概况[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5(17):67-68.

[3]王春仁,仇波.黑龙江省动物寄生虫与寄生虫病防治[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2:9-28.

[4]Cooper PJ,Chico ME,Bland M,Griffin GE,Nutman TB.Allergic symptoms,atopy,and geohelminth infections in a rural area of Ecuador[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3(168):313-317.

[5]薛纯良,2001年《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所刊论文择要分析[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2:5-6.

[6]Loukas A,Prociv P.Immune responses in hookworm infections[J].Clin Microbiol Rev 2001(14):689-703.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4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寄生虫教学中使用多维式教学法更具备优势。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形态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型学科。但是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学生们总是会忽略该门课程的学习和重要程度,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最终导致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掌握不扎实,实际运用能力较差的后果。除此之外,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理论知识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方面,而过度忽略了学科知识的现实需要。面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特点,我们在寄生虫教学当中应用多维式教学方法,考虑寄生虫学科的作用和学科特点,从其医学重要性角度出发,努力加强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全方位、多角度融合人体寄生虫课程知识,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独创性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坚持采用多维式教学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深入挖掘利用其优势,以实现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合格人才为目标。

二、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文字、背书的形式进行授课,相比之下,多维式教学法在教学方式上十分灵活多变,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教学。类似引导法、病案法、PBL教学法以及互动式教学法等都属于多维式教学法学范畴内,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结合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案例想联系,比如说在讲授肺吸虫的时候,可以引用笑星赵本山吃小龙虾患血吸虫病的案例进行教学。另外,还可以根据地域性寄生虫病的特点,挑选在该病流行地区生活过的学生现场介绍实际情况,说一说当地人都采取什么样的民间办法进行防治。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最大限度上促使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大家树立一种现实防预意识,让大家认识到这些寄生虫病其实我们并不遥远。

三、极大丰富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在课后时间,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者图书馆馆藏查找有关资料信息,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在广度与深度上加深对这一学科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们对寄生虫学产生兴趣。在学科实验课程上,鼓励学生们进行标学习,并为自己或者同学做相应检查,比如利用生理盐水方法检查肠道寄生虫,蠕形螨检查,以及利用免疫试剂在疾病高发区检查弓形虫和囊虫病这一类的寄生虫病。此外,组织带领学生开展社区实地调研活动,对像儿童这样寄生虫病感染率较高的群体询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肠道线虫检查,例如蛔虫、鞭虫以及蛲虫等。在住户家庭开展包括蠕形螨和粉尘螨在内的寄生虫检查。经过反复的课外实践性学习,学生在学科理论知识掌握、动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让学生进入CT、B超、X线等与学科有关的影响科室和检验科室,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辅助诊断,从而形成并加深学生对寄生虫病危害的主管印象。当完成前面一系列课外实践性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发现进行探讨性学习。

四、评估手段种类多,评定结果合理

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上综合问题回答全面性和准确性。

2.对本专业领域研究情况的了解。

3.实践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整体综合素质方面实际表现情况。

4.小组讨论和病例分析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5.考试成绩。

6.专业论文撰写能力。

经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学习效果评定,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论文撰写能力,或者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多维式教学法明显要比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帮助作用更大。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寄生虫;感染 ;防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R82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中图分类号】R82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2-03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1990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以来,全国许多省(区、市)在农村开展了以驱虫治疗为主、结合健康教育和粪便管理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使寄生虫感染率显著下降。[1]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寄生虫病的感染与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人体寄生虫流行的各种因素也发生了变化,[2]为了解和分析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评估近十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10年的寄生虫历史发病资料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1 方法

将我国主要寄生虫病包括源性线虫(包括钩虫、蛔虫、鞭虫)、华支睾吸虫、带绦虫和蛲虫等蠕虫以及包虫病、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等的历史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629人,推算全国感染土源性线虫人数为1.29亿人,其中钩虫3930万人,蛔虫8593万人,鞭虫2909万人,感染带绦虫人数为55万人,流行区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为1249万人,蛲虫感染人数为6845万人。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6

通讯作者:郑文香

【摘要】 为了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体现高职的特色,根据我国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者进行了实验教学意义及现状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不但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关键词】 寄生虫; 检验; 实验教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46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技术》是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本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而实验教学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创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培养的学生更需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这些规定明确地体现了以实践为重点和核心的高职课程取向。应时代要求,笔者所在学院将在高职检验专业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 高职专业寄生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意义

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寄生虫的教学处境尴尬,不但课时一减再减,所学内容更是陈旧,沿用解放初期的理论体系,实验教学过于简单。检验专业的实验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的安排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强化基础理论知识,还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影响到将来的工作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一部分可以由知识转化而来,但更主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加以培养。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而目前检验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有些重复,实验教学方法大多以镜下形态为主,且标本示教数目过少,加上有些标本陈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这样单调的教学与学习途径,没有显示高职的特色,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 高职专业寄生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

2.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掌握过硬专业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校积极鼓励检验专业教师参加并限期通过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考试,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到临床进修,了解临床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实验教师定期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理论教师轮岗,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

2.2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对于检验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要掌握与致病、诊断有关的寄生虫各期形态结构,提高动手能力。由于寄生虫课时有限,理论与实验内容有些重复。将实验内容加以调整,理论课简单介绍形态和诊断,实验课采取理论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与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2.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2.3.1 充分利用第一课堂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挂图、录像、正常标本和病理标本示教以及自己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实习内容。录像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加深学生印象;通过多媒体素材库,直接观察少见甚至罕见的寄生虫形态,可弥补学生自己观察标本时虫体的形态不典型、结构不清楚等缺陷,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端正了学习态度。

2.3.2 开设第二课堂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第二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寄生虫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寄生虫这门学科时,及时开展系列讲座,如:我国寄生虫病的感染现状及流行现状的调查,我国解放初期的“五大”寄生虫录像,食源性寄生虫的流行情况等知识讲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幼儿园及小学生的肠道寄生虫感染及流行状况进行调查,到屠宰厂采集动物的粪便,做相应的病原学检查,调查不同人群面部蠕型螨虫的感染情况。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们走出实验室,走进社会,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自己采集标本,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同时大大促进和帮助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宣传资料,向公众宣传寄生虫病流行及防治的基本知识,使群众了解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认识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使人们在思想上改变观念,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使学生意识到寄生虫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明确从医者将肩负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