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评价范例6篇

寄生虫评价

寄生虫评价范文1

【关键词】高职检验;寄生虫检验;社会实践教学

为了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在《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技术》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笔者在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进行了社会实践教学尝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1.1组织中专检验10-1和(3+2)检验09-1收集并制作我国重要寄生虫流行及防治的宣传资料,并印发宣传资料向公众宣传寄生虫病流行及防治的基本知识,使群众了解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认识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不容忽视,使人们在思想上改变观念,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

1.2联系廊坊市区幼儿园,采用透明胶带法查蛲虫虫卵;组织廊坊不同县区的学生,利用周末回家到本地幼儿园采集标本做蛲虫感染情况调查,以及面部蠕形螨的检查。

1.3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在本校学生进行自体面部蠕形螨的检查

2、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2.1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实践教学,了解我市区某些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如人体蠕形螨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现状,为我市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同时也向社会进行了很好的宣传教育,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向公众宣传寄生虫病流行及防治的基本知识,使群众了解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认识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不容忽视,使人们在思想上改变观念,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意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寄生虫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明确从医者将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了寄生虫病的诊断意识。

2.2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社会实践教学中学生观察到真实标本甚至活体寄生虫,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教会学生基本的寄生虫病原学检查方法。然而,由于许多标本甚至活体寄生虫的检查,教师和学生都有许多机会直接接触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标本,社会实践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在标本的采集、检测及处理的过程中要严格贯彻生物安全法规,防止出现差错事故,避免操作人员发生感染以及病原生物的扩散。社会实践教学可以现场说教,有益于生物安全意识的普及,加强对涉及生物安全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建立制定教学中生物安全的相关制度,实施生物安全行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2.3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提高了实践能力【1】

在实践调查中学生不但掌握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而且锻炼了与社会人员沟通,交流能力。这样的社会实践使他们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转换,将来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能更好地完成由学生到医务工作者角色的转换。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培养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及社会服务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采样、检测、评价,课堂讨论、现场模拟等一系列过程,培养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思维能。使学生到社会中去认识、去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并感觉到寄生虫离我们很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去学习。

2.4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教学资源

社会实践教学是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积极参加过寄生虫学检验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其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其他专业学生有明显提高,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也更能得到患者和带教医生的好评,在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中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成绩。社会实践的中通过大量真实标本观察,学生加深了对寄生虫形态的认识,为寄生虫病的病原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顺利完成由医学生到合格检验工作者的角色的转换。

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我们搜集整理了典型的寄生虫的形态的玻片标本,大体标本以及中间宿主等,经处理并加以保存。在亲自制备标本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实了我院的寄生虫形态学标本库,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也为其他专业的学习提供了宝贵资源。

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搜集整理寄生虫病例,为案例教学【2】积累了素材,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的想象引入临床现场,使学生意识到今天所学的就是以后临床和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总之利用当地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实践教学,使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活动中,构建《寄生虫学检验》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存在问题

社会实践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实践还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在组织结构、评价制度、工作落实等方面仍不够完善,学校发挥作用不充分;社会实践的基地大多老师通过一些私人的关系进行联系的,渠道很狭隘,不通畅,不持久,盲目性较大,模式单一,活动涉及面不广,活动开展不够深入,不能给学生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社会实践教学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我院地处大学城,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对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周末和短小假期以及机动课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江凌静 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外健康文摘,2009,34(6):274

[2] 张珍,柏雪莲,刘春会,周秀芝,耿丽,李红星.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尝试.现代医药卫生【J】.2008,24(6):941-942

寄生虫评价范文2

肠道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大部分是土源性线虫(有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土源性线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感染人数众多,2005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感染人数约达1.29亿;2004年我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现状调查结果感染率为18.26%,重点流行县(鱼台县)感染率高达80%左右;2009-2011年我市组织部分县市开展肠道寄生虫病专项调查发现,个别县市区感染率达到27%,寄生虫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人群感染状况,加快我市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进程,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类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确保实现《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目标,市疾控决定在以往没有开展肠道寄生虫病专项调查的9个县市区全面开展肠道寄生虫病专项调查,并于2013年7月3日下发了《市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区卫生局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根据市调查方案的要求制定了本方案。

二、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我区的土源性线虫的人群感染现状,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实现《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目标;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卫生城的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

三、样本的抽取与选择

9个社区服务中心所在办事处为调查点,每个中心选取一个小学。调查人数不少于120人。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地理环境、气温、降水量、农作物、经济水平、卫生状况、寄生虫病防治措施等自然和社会因素(附表1)。

(二)人群感染情况调查。

1、病例定义:本方案的调查病例是指在人群中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原学检查时,发现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等虫卵或虫体者即为土源性线虫病病例。

2、调查内容: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检查到其它虫种一并登记。

3、调查方法:

(1)粪样采集:采集鲜粪便每份标本30-50g,用采样盒收集,并按要求标记编号和姓名后送检。

(2)检验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每人1份粪便标本,一粪两检,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计算人群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鞭虫、肝吸虫、绦虫卵等)感染率和感染度(附表2)。

(三)卫生常识与卫生行为调查。

1、调查内容:人群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经济水平、卫生状况以及行为因素,人粪便处理方式、卫生厕所、沼气池的有无和使用情况等(附表3)。

2、调查方法:在每个调查点内随机抽取20户作为调查对象,入户现场调查。

五、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

为了本次调查的顺利实施并保证调查质量,必须对调查的每一个环节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所调查数据尽可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质量控制应贯穿整个调查过程,包括调查人员、现场调查、资料整理录入以及资料汇总、统计、分析等。其中,现场调查质量控制尤其重要,必须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使现场调查系统误差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一)调查前的准备

调查正式开始前,各中心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农村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人们充分了解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并努力争取村委会(居委会)的密切配合,以确保和居民的良好沟通并使其主动配合本次调查。

(二)调查员选调培训

各中心严格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选取调查员(最少1名防保大夫、1名检验人员),参与调查工作的有关人员,在调查前需经统一培训。区疾控中心负责对各中心调查员开展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粪便收集以及检验技术,调查表格的细则说明等内容的技术培训,使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掌握与调查相关的技能和技巧,以胜任本次调查工作。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区卫生局负责本次调查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和督导检查工作。区疾控中心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

(二)职责分工

1、区卫生局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和项目的督导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各社区服务中心负责各中心的宣传发动、标本的采集、登记及卫生常识与卫生行为调查等。

3、区疾控中心成立由分管主任和技术人员等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等。

4、区疾控中心成立项目工作组,承担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资料收集、统计总结上报等。

七、工作进度安排

(一)区疾控8月上旬完成培训工作。

(二)区疾控、各中心8月中旬至10月下旬完成现场调查、标本的采集和检测、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三)区疾控2013年11月20日前完成资料上报工作。

寄生虫评价范文3

【摘要】目的:了解我市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2009年我市农村1~50岁常住居民5500名,均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对有寄生虫感染者给予药物驱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8.1%,其中以女性居多。寄生虫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广泛,几乎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以不同年龄段感染率高低顺序

【关键词】寄生虫感染;现状;防治效果

消化道是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部位,原虫、线虫、吸虫等均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引发人体疾病,各种寄生虫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差别甚大。许多寄生虫病在当前我国各城市乡镇均有广泛分布,女性及小儿的感染率更高[1]。本文就我市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08~2009年我市农村1~50岁常住居民5500名作为研究对象,5500名居民男2360名,女3140名;

1.2研究方法 按照《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按照不同虫卵实施不同的检查方法[2]:蛲虫卵与带绦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原虫包囊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蠕虫卵采用加藤氏涂片法。

1.3治疗方法 给予阿苯达唑600mg/d(成人)400mg/d(小儿),分3次进食时服用,钩虫病服用1次后停服,10d后重复给药1次;蛔虫、蛲虫第1次顿服,之后连续服用2d;带绦虫连续服用6d。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 不同性别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5500名发现蛔虫感染198例、钩虫感染75例、带绦虫感染23例,鞭虫感染25例,蛲虫感染127例,共计448例,感染发生率为8.1%;男性感染144例,男性感染率为6.1%,女性感染304例,女性感染率为9.7%。以女性居多。

2.2不同年龄感染分布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本研究各肠道寄生虫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广泛,几乎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以不同年龄段感染率高低顺序

2.3治疗效果:经过规律性治疗后,对以上感染病例进行复查,结果发现蛔虫感染13例,钩虫感染5例,鞭虫感染3例,蛲虫感染3例,感染率为0.43%(24/5500),较治疗前的8.1%比较差异显著(X2=13.568,P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各种寄生虫感染较解放前大为降低。但人民生活日益丰富,饮食结构和来源多种多样,而各种食品污染及环境污染加重了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通过对2008~2009年我市农村1~50岁的5500名常住居民进行肠道寄生虫普查后发现,5500名研究对象中蛔虫感染198例、钩虫感染75例、带绦虫感染23例,鞭虫感染25例,蛲虫感染127例,共计448例,感染发生率为8.1%;其中蛔虫、蛲虫感染仍未当前我市农村重要的感染类型。本研究中男性感染144例,男性感染率为6.1%,女性感染304例,女性感染率为9.7%。可以看出,感染人群以女性居多,这可能与女性饮食结构较复杂、体质较差、消化功能较差等因素有关。另外,本研究中各肠道寄生虫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广泛,除了30~40岁者带绦虫感染缺失外,其他年龄段寄生虫均有感染者。对不同年龄段好感因素进行分析,按照感染率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分别为

参考文献

[1] 高莉,韩冬霞,伊宁市七所小学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15(16):98―100

[2] 胡飞,胡爱珍,铁路沿线维护人员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J],江西医药,2009,18(10):148―149

寄生虫评价范文4

【关键字】日本血吸虫;钉螺

引言:血吸虫病是乙类传染病,中国共有7个省份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包括安徽、江苏、江西、四川、湖南、湖北、云南。中国现有血吸虫病人80万左右,其中每年出现的急性病例有一、两千例。血吸虫病的宿主钉螺一般生活在草滩、池塘、沟渠等野外多水区域。人们如果接触了野外不明水域的水,血吸虫的幼虫尾蚴就容易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同时,受感染者的大便中会带有毛蚴。如果在野外随意排泄,毛蚴通过水进入钉螺体内,就会造成大规模扩散的恶性循环。血吸虫很小很小,用肉眼是根本看不见的。血吸虫先进入钉螺的肉体里,然后在钉螺肉体里生长,长到成虫后血吸虫就从钉螺的肉体里钻出来。然后从血管进入人的心脏、胃、肺等人体各个部位吸人的血长大。得了血吸虫病后整个人都会显得衰弱,面黄肌瘦,无论你吃了多少,你也不会长胖,因为血吸虫在你的身体里吸你的血。

血吸虫在你的身体里,然后在你的身体里养儿育女,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发育,最终在肝、肠附近的血管内定居寄生,并发育成熟,成为成虫。然后再随粪便中排出虫卵,若粪便污染了水,虫卵就会被带进水中,然后在水里孵出毛蚴。

在淡水里生活的螺类中,有很多种类都是人类或牲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些寄生虫有一个阶段必须要生活在这些螺类的身体里,才能够再侵犯人体或牲畜,如果缺少了这个阶段,寄生虫就不能完成它的生活史。所以,这些螺类就成了传染某些疾病的媒介了。钉螺是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的唯一中间宿主,而这种寄生虫又是引起危害十分严重的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原。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的静脉血管内,致病严重,流行甚广,成为人类重大疾病之一,我国目前尚有钉螺面积30多亿m2,其中易感环境的钉螺面积接近9亿m2。因此,控制和消灭钉螺是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张媛在抗日本血吸虫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1]写到目前中国血吸虫病控制仍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消除传染源,控制中间宿主钉螺,加强粪便管理、安全用水及健康教育等(He,2001)。化学预防治疗是防治血吸虫病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随着安全高效的防治药物的出现。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在观念上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大大加快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的进程,提高了防治效果。

青蒿素,在中国土生土长,其疗效在世界上目前是最好的,青蒿素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具有吸收好、分布广、排泄和代谢快及高效、低毒等优点。在世界很受欢迎,属于血吸虫的一线用药。

被世界公认为疗效快,价格低的药物。

主要药物有吡喹酮,其作用机制为口服后,80%的药物被小肠迅速吸收,少量在大肠和胃内吸收,1~3 h后达到血药峰值,生物半衰期为1~1.5h吸收后由于“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迅速被肝细胞代谢主要分布于肝脏,其次为肾、肺、脑、垂体等.在门静脉血的浓度较周围血高10~20倍。药物经肝脏迅速代谢。

李幼子在杀灭钉螺药物的研究进展[2]中写道。氯硝柳胺是目前杀螺活性最高的一种杀螺药,高于五氯酚钠5~8倍L2J,世界上血吸虫病流行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普遍使用它杀灭钉螺。但氯硝柳胺难溶于水和一般溶剂,故制成多种剂型用于杀螺。

丹密达利杀灭湖北钉螺效果的研究[4]室内喷洒试验:24、48和72 h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0.78、0.44和0.46 g/m2;室内浸杀试验:24、48、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分别为44.4、27.4和24.8 mgCL;24 h抑制钉螺上爬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86 mg/L。现场喷洒试验:密达利2 s/m2喷洒后7 d钉螺死亡率大于90%.灭螺效果和氯硝柳胺1 g/mz相当(P>0.05)

黄轶昕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杀灭钉螺效果的研究[5]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刺撒旌灭螺效果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相当.适用于水源缺乏地区和水位难以控制地区灭螺,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高扬药物灭螺工程化管理模式及其现场应用评价[6]高质量的灭螺药品是确保药物火螺效果的基本要素,药物灭螺工程化管理模式是提高现场药物灭螺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

覃章兰杀灭钉螺新药物的研究[7]对羟基苯甲醛,经过对苄氧基肉桂酸,再与间苯三酚环化合生成5,7-二羟基一4’一苄氧基黄烷酮,通过生物活性测定,发现该化合物是高效、低毒、快速杀灭钉螺和具有抑制上爬特点的新药物.

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戴建荣博士等承担的江苏省卫生厅重大课题“氯硝柳胺悬浮剂的研制及应用的研究”获重大突破,该研究主要成果在于通过润湿剂、助悬剂、增稠剂等筛选与混配,并经水相连续研磨等处理,在国内外首次研制成氯硝柳胺新剂型一25氯硝柳胺悬浮剂。该剂型具有分散性、悬浮性好,稳定性、溶解度高,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的优点,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解决了氯硝柳胺难以溶解的难题[8]。

展望:综上所述,血吸虫的预防与治疗药物也不断的更新。综上所述,对杀螺药的要求高效、低毒、价廉及方便使用。随着现代化学的试剂的发展,相信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好地,无毒的化学药物被使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李幼子,戴建荣,杀灭钉螺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共患病学报,2011.7

[2] 朱丹1, 周晓农1,张世清z,张功华2 9刘和香1,吕大兵2,蔡国英1,倪全珍1,操治国2,吴维铎2在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第3密达利杀灭湖北钉螺效果的研究,室内喷洒试验2006.6

[3]黄轶昕‘,洪青标3.孙乐平1,昊锋1,奚伟萍1,蔡刚2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杀灭钉螺效果的研究,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2003.4

[4]覃章兰,李文新,黄天宝,叶文法,杀灭钉螺新药物的研究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2

寄生虫评价范文5

关键词 庭院丽金龟;风险评估;管理措施;青海湟源

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32-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pest risk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forest pests in Huangyuan area,the taxonomic statu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and harm of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 were describe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host of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ts presence in Huangyuan area.The risk assessment of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the possibility of spreading,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of natural enemies in China,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non-economic aspects,the difficulty of eradication,the que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so on.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value of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 was 1.55 through the risk assessment,an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of the insect.

Key words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risk assessment;management measures;Qinghai Huangyuan

1 分地位

庭院丽金龟,属鞘翅目丽金龟亚科。体长9~12 mm,宽4.5~6.5 mm。色墨绿,有金属光泽[1-4]。体多卵圆形或椭圆形,背面腹面均较隆拱。头前口式,头面多简单,触角9~10节,鳃片3节。前胸背板横阔,前狭后阔。小盾片短舌形,刻点稀疏。臀板外露。胸下被绒毛。后胸后侧片及后足基节侧端不外露。足发达,中足、后足端部有端距2枚,各足有爪1对,大小有异,前足、中足2爪之较大爪末端常裂为2支。

2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1代,以小龄幼虫于土壤中越冬,第2年土壤温度达10 ℃左右时上迁[5-7]。6月中旬,老熟幼虫在深土中(5~8 cm)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羽化后出土,呈五光形,成虫发生初期分散取食,盛期则群集取食,多在9:00―11:00取食。雌虫出土2~3 d,开始交尾。平均产卵量48粒,卵期约20 d。8月中旬,当月土壤温度10 ℃左右时幼虫下迁越冬。

3 发生及危害情况

庭院丽金龟从2008年在湟源县发生危害以来,由于该虫食性杂,可为害多种寄主植物,已成为为害该县林业的主要虫害之一。根据2016年调查,目前该虫在湟源县发生面积达1 418.47 hm2,其中轻度发生面积达1 248.6 hm2,中度发生面积达169.87 hm2。主要发生在大华镇池汉大沟、城关镇北山造林区、巴燕乡沙棘林区、天然林区、寺寨乡天然林区、和平乡天然林区。申中乡退耕还林区,沙棘林区的有虫株率23%,虫口密度高达96只/株,天然林区有虫株率12%,虫口密度21只/株。沙棘受害后生长缓慢,逐渐枯死。发生危害面积每年以2%的增长率增涨。

4 庭院丽金龟的寄主及其在湟源地区的重要性

庭院丽金龟的寄主植物主要有沙棘、桦树、榆树、柠条,这几种植物也为湟源县绿化造林的当家树种,其主要为害沙棘。沙棘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防止土壤沙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6年湟源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显示,沙棘林在湟源县种植面积达1.07万hm2左右,一旦遭受破坏,将是一场极其严重的生态灾难。

5 风险评估

5.1 分布和管理

5.1.1 分布情况。国内分布在东北、内蒙、东部。在青海主要分布在乐都、互助、平安、大通、湟源、贵德、泽库、循化、同仁、门源、兴海、玛沁、班玛。国外分布在苏联、法国、蒙古等。

5.1.2 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①监测措施:每年于6月20 日对庭院丽金龟寄主分布区域进行踏查,及时发现该虫发生危害情况,在常发地设立固定观测点,对庭院丽金龟进行系统观测,及时掌握该虫虫口密度的消长变化,为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②防治措施:幼虫与蛹期用白僵菌3 000 g/hm2进行喷粉防治;成虫期:利用背负式、担架式机动喷雾器,用2%噻虫啉天轰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利用喷烟机进行喷烟防治,或用苦参碱1 500 g/hm2进行喷烟防治(苦参碱与柴油比1∶10);在该虫羽化盛期,每隔7 d进行喷烟、喷雾防治,要求慢速、均匀[8-10]。③检疫措施: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虫喜欢将卵产于牲畜的粪便中,因而严禁从发生区大量运输牛羊粪便到未发生区域。

5.2 扩散蔓延可能性

5.2.1 寄主植物及分布。庭院丽金龟寄主植物主要为沙棘,也有杨、柳、榆、黑刺、悬钩子、刺梅,也为害苹果、樱桃、核桃、榛、栎、丁香、松、桑等。这些植物在全省均有分布。

5.2.2 传播与扩散。庭院丽金龟种群增长稳定,天敌控制弱,成虫具有迁飞能力,寄主植物沙棘、柠条是青海省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目前门源县也有发生。2008年在湟源县北极山首次发现,目前全县发生面积达1 446.67 hm2。

5.2.3 繁殖策略对扩散的影响。越冬虫态以各龄幼虫为主,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和自然传播力。随苗木调运及牛羊粪便传播的可能性极大[11-15]。

5.2.4 在全省的适生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分析。庭院丽金龟可寄生于多种植物,繁殖能力强,因而该虫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其发生区域多数为地型陡峭的山区,防治难度大。

5.3 我国天敌分布情况及制约能力

目前,湟源县未发现庭院丽金龟的天敌,据文献资料记载,国外曾报道过金龟甲的天敌种类,国内至今未见完整记录。脊稚动物例如某些鸟类、刺猬、家养鸡是其主要天敌。

5.4 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影响

5.4.1 潜在的经济影响。6―7月为庭院丽金龟危害盛期,危害盛期3~5 d可吃完植物全部叶片,连续危害2~3年,使寄主植物生长量降低,树势衰弱,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沙棘基地、退耕还林地造林成本按1.5万元/hm2计算,每年成灾面积66.67 hm2,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100万元。

5.4.2 非经济方面的潜在影响。湟源县地处湟水源头,沙棘林、天然林都为水土涵养林,一旦庭院丽金龟暴发,不但影响景观效果,对社会、生态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5.5 铲除的难度

由于庭院丽金龟食性杂、羽化期长,目前防治仅限于化学喷雾,而且发生区域地形陡峭,很难铲除。危险性的管理难度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5.6 定量评估

5.6.1 准则层的量化计算。按照林I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庭院丽金龟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赋分,结果见表1。

参照我国其他有害生物的危险性综合评价标准,将危险程度分为4级,分别为特别危险(R=2.5~3.0)、高度危险(R=2.0~2.4)、中度危险(R=1.5~1.9)、低度危险(R=1.0~1.4)。庭院丽金龟风险值R=1.55,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6 风险管理措施

庭院丽金龟作为湟源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之一,为了防止该虫在湟源县继续扩散蔓延危害,在系统观测的基础上,采取蛹期喷洒白僵菌进行防治,成虫期利用苦参碱进行喷雾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其蔓延危害的趋势。今后应该从生物防治的措施上进行研究防治,以进一步遏制该虫发生危害[16-22]。

7 参考文献

[1] 刘海军,骆有庆,温俊宝,等.北京地区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和锈色粒肩天牛风险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81-87.

[2] 孙小霞,蔡继增,李小燕,等.林业有害生物云杉大小蠹风险分析[J].甘肃科技,2014(8):143-145.

[3] 李娟,赵宇翔,陈小平,等.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及赋分标准的探讨[J].中国森林病虫,2013(3):10-15.

[4] 董燕,赵宇翔,陈小平.叶枯线虫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3(3):57-60.

[5] 康海珍.庭院丽金龟预测预报及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56-157.

[6] 杨庆寅.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30-131.

[7] 夏光旭,成凯.紫茎泽兰传入赫章县危害的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2):170-173.

[8] 李奕震,郑柱龙,谢治芳,等.背沟彩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3):386-390.

[9] 杨海燕.庭院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38.

[10] 孙元友,李颖,薛俊华.铜绿丽金龟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5):54-55.

[11] 江叶钦,张亚坤,陈文杰,等.脊纹异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1(4):433-438.

[12] 赵占江,姜有威,林廷杨.粗绿黄丽金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1992(6):21-22.

[13] 李奕震,郑柱龙,谢治芳,等.背沟彩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3):386-390.

[14] 赵惠珍,朱林科.湟源县林区庭院丽金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初步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1(5):27-28.

[15] 李云山,柯茂隆,陈本飞.浙贝母害虫深绿异丽金龟子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7(3):97-103.

[16] 付海滨,吴杏霞,刘伟.葡萄粉蚧和日本臀纹粉蚧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J].检验检疫学刊,2013(1):63-66.

[17] 黄华.越橘园铜绿丽金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1.

[18] 孙元友,李颖,薛俊华.铜绿丽金龟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5):54-55.

[19] 黄华,苏宝玲,张媛.丹东地区越橘园铜绿丽金龟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J].北方园艺,2010(17):194-195.

[20] 兰杰,秦河,康小龙,等.铜绿丽金龟成虫防治方法[J].四川林业科技,2001(3):78-79.

寄生虫评价范文6

英文名称: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双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3619

国内刊号:44-1503/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热带医学杂志》(月刊)创刊于2001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该刊收录发表的论文涵盖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等主要领域所涉及的地方病、传染病学研究成果,突出热带医学特色。设置栏目有科学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学术动态、流行病学、经验交流及综述、教学讲座等。主要侧重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

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在我国寄生虫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及预防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新成果的基础上,促进科研与防治工作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