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运维方案范例6篇

电网运维方案

电网运维方案范文1

关键词:类型;系统配置;配套;方案

中图分类号: U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O 引言

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电力信息专业为保障电网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由于智能化电网推进迅猛。对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信息网络系统设备配套用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尚没有典型配置方案.给各专业在工程选择配套不问断供电电源方案带来困难。为配合智能电网系统工程达到实施目标的完整性,各专业新建和改造工程项目中不间断供电电源的方案选择,对于提高各专业设备运行率、保障电网生产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分类

在交流电源停电后,依赖蓄电池储能,经逆变器转换或蓄电池组直接向负载持续供电的电源系统,称为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按设备用基础电源分为直流不问断供电电源系统和交流不问断供电电源系统。常见的有交流AC 220 V供电电源系统(UPS)、直流DC 48 V供电电源系统。

1.1 系统基本结构

1.1.1系统简述

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由整流单元、蓄电池单元、逆变单元、开关切换单元组成,通常称为UPS供电系统。UPS供电是由各单元集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形成的一体化系统。按运行模式分为后备式和在线式。一般小型容量采用后备运行模式,中大型容量采用在线运行模式。大容量在100 kVA以上、中型容量为10~100 kVA、小型容量为3~10 kVA、微型容量在3 kVA以下。

后备供电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后备供电模式

后备供电模式应用于设备对电源供电系统技术指标较低的场所。在市电正常供电时,继电器触点4和5接通给蓄电池充电、触点1和2接通由市电输出向负载供电;当市电停电时。继电器的触点2和3、5和6接通由逆变器输出向负载供电。该系统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运维简便;但系统稳定性差、运行可靠性低。

在线供电模式,如图2所示。

图2在线供电模式

在线供电模式通常用于商业、银行、机关、团体、医院、学校等多种行业。当交流停电时,无开关切换时间,持续向负载供电。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但工程投资大,设备安装工程量较大,蓄电池使用寿命较短,现场维护安全性较差。

3) DC 48 V在线供电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DC 48 V在线供电模式

DC 48 V在线供电模式通常用于设备专业性强的电信、移动、联通、电力通信等行业。该系统是在线浮充运行供电模式,交流电源停电后无切换时间,持续向负载供电。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运维成本低、蓄电池使用寿命长。现场作业维护安全方便。该系统设备一般为独立机柜,占用机房面积较大。设备安装工程量较大,工程投资成本较高。

2 供电电源方案分析

2.1 各行业主站端供电电源方案应用概率汇总

1)在电信、移动、联通行业及电力通信专业,主站端设备供电电源采用DC 48 V方案的概率占100%;采用DC 48 V加逆变器AC 220 V(AC 220 v/DC 48 V)组合方案占5%、UPs AC 220 V(AC 220 V/DC 48 V)方案的概率占5%:目前在主站端未采用UPS交流220 V(AC 220 V/DC 220 V)供电电源方案。

2) 电力自动化、配电自动化专业,主站端供电电源采用DC 48 V加逆变器AC 220 V(AC 220 V/DC 48 V)组合方案占30%;UPS 220 V(AC 220 v,DC 220 V,DC 380 V)方案占30%:UPS 220 V(AC220 V/DC 48 V)方案占30%:目前在主站端未采用DC 48 V独立供电电源方案。

3) 电力信息专业,主站端(中心机房)设备用供电电源采用UPS AC 220 V(AC 220 V巾C 220 v/DC 380 V)方案占100%;目前在主站端未采用UPS AC 220 V(AC 220 V,DC 48 V)方案、DC 48 V方案、DC 48 V加逆变器AC 220 V(AC 220 V,DC48 V)组合方案。

4) 商业、团体类应用供电电源方案在主站端设备用供电电源采用UPS AC 220 V(AC 220 v/DC 220 V)方案的占50%,此方案用于大型商场、银行、医院;采用UPS AC 220 V(AC 220 V,DC48 V)方案占50%,此方案用于商业、团体类行业。

2.2 行业应用方案分析

2.2.1 方案特点对比与分析

方案特点对比见表 1 所列。

1) 方案一:社会流行较早的一类产品,结构简单不完整。该类UPS供电用基础电源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电压较低,一般有12,24,36,48 V等电压等级的产品:产品安装简单、维护简单、无需配置专人管理维护:但运行可靠性低、蓄电池使用寿命短、产品属简易类型、无蓄电池组运行管理功能。

2) 方案二:单相和三相四线制产品,其UPS供电用基础电源,蓄电池组端电压一般在96,120,160,220,380 V。该产品安装工作量大、运行操作不方便、维护安全性差、部分产品的蓄电池运行管理功能不够完整,易造成蓄电池使用寿命缩短,UPS供电可靠性降低。

表1 方案特点对比

3) 方案三、方案四:通信行业最常见的供电电源模式。通信行业主站端设备工作电源选用DC48 V电压等级。现场运行方式采用浮充供电工作模式.使得交流供电中断后无电源转换或切换的时差,即零切换时间;交流停电后没有二次供电电能转换。蓄电池组直接向用电设备供电,其工作效率高:蓄电池组电压48 V现场操作维护安全防护性好:整流器(高频开关电源)有较完整的对蓄电池组的运行管理功能,基本做到智能化管理,有利于保障蓄电池组的正常使用寿命。

通信行业的主站端设备较为集中,对通信设备运行管理广泛采用网络监控系统。该网络监控终端设备一般为通用型电脑,其使用工作电压AC220 V与DC 48 V供电方案不对应,因此加用小功率逆变器将DC 48 V转换为AC 220 V,向网络监控终端用电设备供电。逆变器的配置是根据工程项目实时功率进行选配,减少工程一次投资费,后期工程可以同步增加逆变器模块进行扩容。

2.2.2 电源工作效率

电网运维方案范文2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档案管理;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78-02

“互联网+”内容丰富,其思维的本质特征表现在“融合”方面,其功能主要是“效率”。因此,在档案管理中实践“互联网+”思维,或通过对其思维的转化、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增加“融合”性推进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实践该思维,需要增加匹配性的人员培训、机制完善。

1 从“融合”层面运用

“互联网+”思维实践运用中,主旨在于通过其思维,将档案管理与其它资源进行融合,既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底的技术工具融合;也包括“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融合。实践技术工具融合,要求在现有档案管理电子化完成的基础上,引入“信息传输”所必需的其他技术工具。比如,电子邮件及其类似形式。由于档案管理中的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属于固定化系统,需要从技术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制作可分割、可直接划分为多个“文档”的系统平台,然后,将其与其它新媒介进行融合式推进。

在思维融合方面实践,需要从档案管理出发,将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以人为本思维进行融合。比如,在实践档案管理中,始终以“人”的管理为核心,引入系统思维,将各个部分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在与其他资源融合方面,可实践多种可利用资源的融合,并使其得到科学配置;其实质是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项目”实施具体管理,并关注每个项下设置,从而在整体―部分原理之上,实现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融合。在“融合”实践方面,具体是在电子档案管理平台,设置查询、共享、传递、数据统计等各个页面功能,将其融合到一个系统之中,利用技术之便达到专业平台的操作。然后,将这种专业化的操作平台,与其他技术工具实施融合,如内部网络间的融合,类似QQ、微信之类手机平台工具的融合。在这个方面因涉及档案管理高效化利用,所以,在实际的融合路径中,建议从档案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借助技术工具实践App制作,可直接委托信息公司完成制作事宜,并将其安装在其管理人员及应用人员的手机之中,通过任务式分发提高融合的最大化。

2 从“效率”层面运用

“互联网+”思维实践的最终目的即是达到对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利用。为了达到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媒介融合、思维融合、操作平台融合之外;需要突显出档案管理中的管理“效率”。档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其特征在于人才信息资源的利用,技术工具融合、管理思维融合能够满足其外在制度化、流程化、专业化实践。为了效率进一步提高,需要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本身进行革新,促进效率提升。我国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并不在技术之弊,而是来自于“应用程序化不足”“执行力度较弱”;可以借用资源融合简化程序、提高执行监督。

“互联网+”思维中的“效率”功能运用,要求将现有的档案管理中的“信息资源”实施重新分割与组合。以人事档案管理为例,实际的电子档案在录入系统中因其“姓名、年龄、籍贯……”等太过烦琐;所以,对于一般的基本资料需要实践信息资源的重组,利用“身份证模式”直接扫描上传。针对其工作经验,则需要按照年份,进行“互联网+”思维下设的“系谱”方法进行细致罗列;还应该利用系统平台查询之便,将信息资源中的“档案利用率”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实现“应用频率表格”制作,以图谱显示方式进行排列,使其利用得到优化。完成信息资源融合之后,必要按照所采用的系统,进行程序化编排,使其利用达到“一站式”应用。针对执行力度较弱的问题,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解决;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系统打卡实施监督;并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之中成立半自主化讨论小组,组织以“电子档案管理”为专题的讨论会,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中实际遭遇难题的探讨,从实践提炼经验改善其不足之处。

3 配套建设

目前电子档案的管理思维基于纸质档案模式,只是形式上的更新。为了达到“融合”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建议在技术融合、信息资源融合后,按照现有档案管理流程设置,增加针对岗位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同时,需要增加电子档案系统操作训练,计算机应用维护及一般故障排除训等。从技术层面可以引入技术人才,实施针对机构自身档案资源管理融合后的系统开发;如App开发、扫描功能开发、系统简化。最好按照电子计算机原有构建模式,利用多个App组建一个以档案管理为核心的App网络;最终推动其实现“一键式”档案管理,使“互联网+”思维达到最终的高效化实践。

在管理方面实践“互联网+”思维,应逐渐导向人才资源利用中心,⒂肴瞬潘具备的知识、能力进行对接式全面评估。虽然会花费较多时间,但有必要将人事档案管理、文献档案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对接;并把各个类型的档案管理实施“融合”,从而以人为主体的资源、以信息为主体的资源“融合”。扩大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范围,从交叉、关联中,实现知识与人才资源复用“效率”提高。美国高校在这个方面经验较多,人力资源管理发达,尤其是作为互联网发明者,目前已实现了不同类型档案管理的交叉与融合;因此从该方面可增加研究并提高“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制度化革新需要落实到运行机制的实践层面,进而提升改革后的执行力,强化监督效果。在这个方面,应该按照上文中的运用实践,从中摘录出具体的技术指标、管理项,并将每个指标明确列入到每个对应项下;再按照这种思路出发,制定与其匹配的评估体系。以当前现代企业的评估考核体系构建经验与实证结果观察,必要采用三表法,提高考核的精准性。具体的方法是设计三栏表格,左右两栏加下设横栏;通常左边为考核指标,右边为评估内容填写,下栏为数据的表格制作、图表的趋势图谱,以及附录性质的文字说明。在这种评估体系之下,可以将原来的结果评估,扩展到包含有过程评估与自我评估、互评等多种方式共用方面;以此增加档案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与岗位监督;并且能够满足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当前需求。另外,就是以制度、运行机制为主要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适应的知识培训、技能操作训练,以及团队建设;重点挖掘管理潜力,提高知识复用水平。

4 结论

本次探讨后认为在运用“互联网+”思维的过程中,重点在于思维转用,并在经验总结与方法提炼路径选择下透过体系建设,将各方面的匹配措施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获得融合后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经验中,可以针对该主题收集更多的资料,在材料增加的广度、深度方面,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中对“互联网+”思维深度运用的细致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蓓,刘江霞.浅谈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价值工程,2012,31(4):327-328.

电网运维方案范文3

关键词:电力特种光缆;光缆线路;供电企业;运维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8-0111-03

电力通信系统承载着电网调度、安全自动装置、继电保护,以及语音、自动化、办公网络等信息业务的传输,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生产运行。因此电力通信网络必须具备很高的可靠性、很强的实时性和较强的耐“冲击”性;全力保障电力网络的安全、可靠、经济、优质运行是电力通信追求的目标。随着电力特种光缆(0PGW、ADSS)的不断使用,需要电力使用运行部门制定详细可行的电力特种光缆0PGW、ADSS等的运行、维护管理规程,才能很好地保证光缆的正常运行。

一、管理模式

随着电力通信光网络的不断扩大,光缆的运行、维护的管理问题日渐突出,光缆线路的故障次数也在增加。传统的光缆线路维护管理模式,故障查找困难,排障时间长,影响通信网的正常工作。

对电力通信网络本身而言,目前电力通信实际运行管理模式主要分为:通信站管理和通信线路管理。通信站主要分布在电力系统的发电厂、变电所和供电公司内。通信站运行管理的重点是及时准确地发现、判断和处理问题,这是通信网络运行是否稳定的关键。因此特别强调光缆线路的应用和巡检的必要性,要加强制度化管理,防止产生延误故障的处理。

而光缆线路特别是光纤通信管理方面,由于电力特种光缆(0PGW、ADSS)是架设在电力线路上,传输通信信号的同时还会传输继电保护和控制信号,给通信人员的运行、维护带来一些跨专业的技术障碍。

同时由于存在交叉管理,既牵扯到供电公司的线路维护部门,又涉及通信部门,存在扯皮、推诿的现象。给电力通信工作中电力特种光缆(0PGW、ADSS)的运行、维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隐患问题。

二、维护分界点及责任的划分

要想消除管理模式带来的管理上的隐患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对电力特种光缆的运行维护工作,找出需要维护的分界点,以及管理责任的划分问题。我们公司以前也存在以上的问题,但是通过明确通信人员和线路专业人员光缆通信维护的界面,划分各部门职责。使得电力通信网的各个环节在运行管理上做到无缝管理,不产生管理上的脱节,消除了扯皮、推诿的现象。

电力特种光缆(0PGW、ADSS)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同杆架设部分一般由维护线路部门负责,而进入变电站或者通信站终端接续盒后由通信部门白行维护。通信部门或光缆产权单位委托线路部门,安装投运后的光缆线路应定期巡视、检查,可由线路部门与电力线路巡查同时进行。若通信部门欲白行巡查,宜通知线路部门取得同意后方可进行。

承担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工作的单位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承担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工作的单位,不论行政隶属关系,相关通信光缆的运行维护工作必须接受通信运行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认真履行维护职责,服从通信调度指挥。对安装在发电企业的系统通信厂站端光缆及相关设施也要协调和明确运行维护责任。

做到有关光缆线路运行维护安全检查中的四个明确:

1.明确专业分工责任界面;

2.明确通信维护责任单位和线路维护责任单位;

3.明确网省内的受托运行维护管理归口单位;

4.明确维护单位与归口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和工作制度。

三、光缆线路的巡查管理

根据电力特种光缆(OPGW、ADSS)的线路巡查规程,要对光缆定期巡视,以利于排查光缆存在的隐患。我们供电公司的光缆线路班,由于在日常的巡视比较及时、到位,避免了一次线下拉土,可能导致的ADSS光缆断裂的事故。光缆线路的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光缆弧垂有无化;

2.光缆表面有无异物,有无吊挂现象;

3.对于ADSs光缆,应重点检查监控电腐蚀问题:检查线夹出口是否受损;

4.金具有无变形、滑移现象,紧固螺栓、销钉是否齐备,线路金具是否完整;

5.余缆架、接续盒是否牢固、是否受损、安放位置是否有明显变化;

6.检查防振锤、防振鞭是否有滑移现象;

7.悬挂的标志牌是否缺失;

8.与其它电力设施问距等;

9.附近是否有施工、或有可能引起光缆故障的潜在因素。

只要我们根据自己供电公司的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巡视制度规定,使巡视制度规定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执行,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故障隐患,从而保障光缆的正常运行。

四、光缆线路的基础资料及运维管理

光缆线路的基础资料,是光缆运维管理的基础,只有我们建立、健全电力光缆线路的档案资料,包括型号、厂家、衰耗、接头盒位置、杆塔线路、线路档距、投运日期、以及检修、运行,维护记录。才能便于下一步光缆的运行、维护及线路的健康情况掌握、以后的改造、设计,准确判断故障,进行紧急抢修等工作。平常的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维护应做好以下记录:

1.光缆线路及金具的安装、调试、检测、改进、维修记录;

2.设备缺陷及整改分析记录;

3.备品、备件、工具材料消耗记录;

4.运行日志;

5.定期测试记录。

只有定期对投运或备用光纤的传输性能进行检测,把检查结果与原始记录进行对比,才能做到有问题及时早发现、早整改。

五、加强光缆线路的备品、备件管理

光缆线路的备品、备件以及工具消耗性材料的有效储备,是线路故障隐患得到及时处理的重要保证和线路快速得到抢修的前提。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备品、备件这个“粮草”,等到发现问题或是出现问题,再造计划、打报告、走购置流程、联系厂家、购置,货运接收等环节,时间就太长了,拖延了正常的工程时间。所以我们要对光缆线路的备品、备件及工具消耗性材料,加强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光缆线路的基础资料及所需光缆、金具、接头盒、终端盒等的备品;

2.光缆线路的特殊加工金具的图纸、尺寸、加工厂家及联系方式,最好有备用件;

3.工具消耗性材料,如铁丝、滑轮、紧线器、放线车(盘)、绳索、安全帽、安全带、脚爬以及常用板子、钳子、螺丝刀等;

4.必要的仪器、仪表等检测工具,如OTDR、光功率计、光纤熔接机等。

同时为保证电力通信光缆的正常检修、突发事件的产生,及时排除故障,通信、运维部门应配备专用交通工具和专职司机。

六、加强光缆线路的应急管理

按照《国家电网电力通信系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我们应该制定电力通信光缆系 统应急预案,对于重要的光缆线路,还要针对具体的应急预案,如光缆断裂预案,防汛预案、杆塔断裂(倒杆)预案等。只有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预案,才能遇到事故的时候,做到胸有成竹,临危不乱,按照既定的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进行故障的排除抢修。

同时也要加强电力通信光缆系统应急工作的组织,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实现应急工作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在组织制专项应急预案的同时,还要开展电力特种光缆的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工作,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实用性,针对预案演练工作存在的不足,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完善、补充应急预案,提高通信人员处置电力通信光缆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迅速响应、快速组织、正确处理。

七、光缆线路的监测管理

测试和检修是提高通信质量、保持光缆线路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运行部门应定期对光缆线路进行的测试。通常采用OTDR测试线路光衰减,或利用SDH设备作连续监测。主要来测量光纤的插入损耗、反射损耗、光纤链路损耗、光纤的长度和光纤的后向散射曲线。然后写入运维记录。

因此,实施对光缆线路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动态观察光缆线路传输性能的劣化情况,及时发现和预报光缆隐患,以降低光缆阻断的发生率,压缩光缆的故障历时,显得至关重要。

光纤智能自动监测系统,是近几年来发展的光纤监测的新产品。它综合了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测量、DBMS、光时域测量等技术,通过对光通信强度的实时监测,对各类光纤的数据进行分析存储,可以及时反映光缆通信网的通断、损耗异常、潜在故障等状态。该系统通过光时域自动扫描,实现了对通信网络故障的自动监测和准确定位,为排除故障隐患提供数据分析,达到对通信网络故障的预防,减少故障发生次数,提高排除故障的效率,使光纤网络运行可靠。

系统同时还具备主动对衰减功率之光缆、光纤提出预告警功能,在其断线前先行维修。此外有的光纤智能在线监测系统还具有光路自动切换保护功能,自动把故障的光纤纤芯自动切换到备用纤芯上。

现在有很多的厂家做的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光纤在线监测系统使用与光传输设备工作波长不同的测试光进行测试,通过波分复用技术,可实时地对被监测光纤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要说明一点的是,引入光缆线路监测系统,并不影响在用的光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

日常我们主要采用监测方式有以下几种:在线监测、备纤监测、

离统监测、跨段监测。

八、光缆线路常见故障及判断

我们通常的光缆线路在测试开通或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光通信方面的故障。而故障点的精确定位及分析对于故障的快速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一)光缆线路故障的分类

目前光缆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点主要有在机房中和线路上两种情况。机房中出现故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非金属导引光缆或尾纤被老鼠咬断,造成光传输信号中断;尾纤插头沾了灰尘,或磨损,影响了光信号的传输;光端机出现故障或发射的光功率与线路不匹配。

线路上出现故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光缆线路的倒杆断裂、损伤等;光缆衰耗增大。

(二)光缆线路故障快速判断

首先而故障点的精确定位是快速排除光缆故障的关键。当光纤通信系统出现故障后,技术人员应首先查看故障系统的网管,详细核对网管系统的历史告警和有关故障的性质、现象显示等信息。然后对光端机进行本端光路白环或者发射光功率的测试,在确认光端机性能良好后,再通知维护人员是用OTDR来查找光缆故障的性质与具体部位。如果有智能在线监测装置,就可以直接判断出故障的位置。

其次要得到故障点的精确位置,就必须先进行粗略测试,后进行精细测试。粗略测试是精确查找故障点的基础,精细测试是确保故障点精确定位的关键。当用OTDR判测断点时,一定要确保和设备之间确实有断点。如不能确认,须在对端ODF上断开测试光纤,不可直接连接对端光设备光板进行测试。否则可能损坏对端光设备的光接口板。当测得断点的大致位置,派出巡线人员赶往故障点,进行光缆抢修。

由于光缆故障发生时问具有不可预测性,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分布的随机性,这就使得故障发生后,测试者无法预测故障点距测试端的大致距离,而只能采用日常检测时的各种设置参数来进行测试。

电网运维方案范文4

提供商:ATEN宏正

类别:IT支撑

推荐指数:

如今,传统数据中心的管理运维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数据中心对于环境、节能、安全、管理等诸多高标准的要求。一个新数据中心的建立时,必须要关注机房后期运营的费用成本,这主要包括机房的能耗成本和管理成本,做到机房的运营既安全又节省。

传统数据中心的运维无法将设备管理和能耗管理做到统一化,对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运维和管理,往往通过常规的网内协议RDP、VNC、Xwindows、ssh等,在出现突发硬件启动故障时,只能通过进入机房来维护,操作行为单一且不具备机房的安全要求和可靠性的保证。尤其在能耗方面,无法获取到机柜内单点设备详细的能耗和机柜内温湿度状态的数据。

在KVM行业日益成熟的当下,将机房内能耗设备的运维管理、电源管理、微环境的监控纳入到IT运维管理平台下,已经是大势所趋。

ATEN新一代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可让本地端与远端的IT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监看与管控整个企业资料中心设备。此外,该系列方案提供带外管控功能,包括支持外接数据机,当网络断线时可以由电话连线执行BIOS层级的问题排除。

为了让管理人员能控管整个机房环境,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也支持刀片服务器与机箱。其包含了几项新的强大功能,例如电源整合(Power Association)功能,其可连接KVM多电脑切换器连接端口与PDU电源分配器上的电源插座,进而从切换器的界面上管理电源的运作。

通过部署在各个机柜的数字KVM交换机、智能PDU和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时了解数据中心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信息机房、机架及设备的电源及周边环境情况,随时操控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优化机架空间及供电;提供参数实时监测及告警,有效防范由于电源及周边环境引起的系统故障。一旦系统故障,可及时通过KVM进行远端维护处理,若系统无法运行,需进行电源操作,可远端实现“安全”的服务器重启。

电网运维方案范文5

【关键词】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关键点

1、状态检修及其优势

1.1状态检修技术

状态检修技术在配电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线状态检修技术具有很多优点。状态检修技术的含义通过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所掌握的设备健康状态,来确定设备维护检修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制定维修方案及维修方式叫做状态检修。这是一门包含很多新技术的综合技术。它能实现设备在带负荷运行时,或基本上在不拆卸的情况下,通过对设备状态参数的检测和分析,判定是否存在异常和故障及故障的位置和原因,并对设备未来进行预测。因此状态检修技术包含了前期对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过程,以及基于前两者的检修过程。状态检修相关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许多技术(尤其是许多状态监测技术,如多项监督、状态与寿命评估技术)或多或少的已经在我国电厂应用。近年来,国外一些新的状态检修方法和模式又引入我国,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反响。如以设备可靠性分析为中心的维修(RCM)、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知性维修(PdM)、高温关键设备状态和寿命评估为基础的设备寿命管理(LM)等技术。下图为状态检修简化决策流程图。

1.2维护工作量的减少

配电网实施在线状态检修策略之后,我们可以依照相关的在线监测信息数据实现对配电网系统相关的变配电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实施动态监测并作相应的控制,从而方便以后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检修维护方案,有效地减少检修人员对变电设备实施检修维护实际的工作量。

1.3电网运行操作工作量的减少

电网进行在线检修能够减少电网运行操作的工作量,电网运行能够对大量的设备和线路进行分析,实施计算机的高速运算以及计算策略的方法进行检修,不但可以提高电网检修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大的减少配电网络正常运行的操作工作量。实施状态检修方案之后,可以使电网运行相应的操作工作量减少10~20%上下。

1.4提高变配电设备运行可靠性

对配电网实施在线状态检修方案之后,我们可以依照设备实际运行状态,极具针对性地做好动态检修维护方案,从而防止不必要的定期计划检修造成的事故,有效提升变配电设备的安全性能。除此之外,可以指定极具针对性的检修维护方案,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变配电设备原因计划检修带来的停运次数,从而有效提高检修维护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配电网变配电设备检修维护成本,实现节能降耗可靠经济运行维护目标。

2、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措施

对配电网系统的变配电设备实施在线状态检修工作方案,可以有效修补传统静态周期计划检修方案中可能的检修不足以及检修过度等状况。应用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事实上就是在检修策略、检修技术以及检修理念等各个方向做了大幅调整,并引进极具优势的检修维护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然后实施比较完整的在线状态检修维护方案,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配电网系统运行安全,减少运行维护成本。

2.1掌握配电网系统建设初始状态

开展在线状态检修应当在配电网系统运行正常情况之下实施,即完善而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系统是保证在线状态检修工作开始的重要保障。在配电网络招标订货、规划设计还有施工建设等各项环节开始时,运行维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配电网的初始状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畏怯需要对配电网的结构功能特性以及运行维护技术关键点深入把握,从而为配电网的在线状态检修顺利实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提取设备运行工况状态的历史信息

在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工作实施之前,应当对配电网相关的历史运行相应的状态信息数据采取足够重视,应当对历史运行信息数据作深入而公正的统计与分析,从而更加确切地对配电网运行维护特性深入掌握,并能够极具针对性地对在线状态检修各种技术任务相关制定进行指导,从而保证在线状态检修工作的顺利实施,并保证与配电网的正常运行高度配合,保证配电网能够更为安全高效地投入运行。

2.3引入实用有效的在线检测技术

利用科技含量高而且实用的在线检修技术以及相关装备,能够精确而迅速地对配电网系统相关变配电设备实际运行状态作深入掌握,也方便在线状态检修工作迅速而极具针对性地开展。通过红外线热像仪的使用有效接收物体表面产生的红外辐射,进而显示出物体表面辐射能量密度具体分布情况,并显示红外热分布图。我们可以利用物体相应的红外热分布图,精确对需要检测的位置进行温度测量工作,从而对设备故障出现的具置及实际程度精确定位,具体故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受潮、缺油、松动以及绝缘老化等故障)。该项检测是非接触式的检测而且是被动进行,而且需要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进行测试,其检测距离比较远、准确性较高,并且具有快速、实时、安全、简便、直观、可靠等优点。红外诊断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其检测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由于具体设备传热与散热条件各不相同,所测得的发热点相对环境温度的温升可能存在误差,从而带来热缺陷判断的误差;该项检测只能观察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对于设备内部过热点(电缆接头、GIS内部接头、断路器触头等),很难确定其警戒温升。不同设备、不同材料的发热特性各不相同,在不同条件下的允许温升应各不相同,以及测量的误差和参考点选取的随机性,所得相对温升存在很大误差,根据相对温升来分析热缺陷并不准确。目前的红外诊断技术侧重于红外图谱的定性分析,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2.4提高在线检修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对配电网运行生产、检修维护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在线状态检修工作中,不仅需要检修维护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术技能充分掌握,还要求其具有独立的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并且具有极强的事故应急分析与处理能力,也就是说,检修维护工作人员应当是复合型的高技术高水平专业人才,从而可以在配电网实际的调度运行过程中,对故障判断、故障处理深入掌控,并及时进行故障排除以及相应的检修工作,以其极高的技术技能与专业知识,将故障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大大促进变配电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有效地提升配电网运营过程中的经济利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线状态检修具有很多优点,在线检修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行质量。在线状态检修是一种先进的动态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模式,其在配电网中的有效应用,大大提高了配电网系统中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水平,提高了设备检修计划和策略制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了设备检修维护质量,实现了供配电企业的集约化、信息化、在线自动化管理,提高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节能经济的高效运行维护水平。鉴于配电网在线状态检修技术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网运维方案范文6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应用

1.概述

在以往电网企业运营中,电网生产工作都是按照职责分工,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这种分工方式在电网业务专业化发展、保障电网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电网的发展进步,但多年的运营模式已经逐渐固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电网运营发展,不能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现代化要求,同时也造成了生产作业效率较低,已有的人力资源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尤其在变电生产作业中,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人员分属不同的部门(工区),专业、岗位、职责相互独立,在变电站进行设备检修时,所管理的对象是同一变电设备,且业务交互十分紧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运维一体化既在对一定范围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从而达到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2.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基本条件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建设,不能盲目跟从,否则会造成生产体系混乱局面。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1)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要有完整的组织体系,成立相关机构,建立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各级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明晰,运转正常有效。还要准备齐全得基础资料,收集人员、设备、车辆、办公场所、备品备件等基础数据作技术支撑。

(2)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同步开展,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前期调研、基础信息收集、方案制定审核、方案批复与实施、试运行及正式运行、评估验收、总结等环节。前期调研工作应全面深入,要把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所涉及的单位、班组全部调研到位,做好思想渗透和教育培训工作。基础信息收集应全面准确,收集内容包括人员信息、设备资产信息、车辆信息、备品备件信息、办公场所信息、生产装备、工器具信息、检修能力等。

(3)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还应健全保障措施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管理单位应根据“大检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预案。完成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配套措施,落实规章制度保障、业务交接保障、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工具保障、宣贯培训保障等保障措施。

3.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思路、目标及基本原则

总体思路:以“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为指导、结合电网装备和生产管理实际,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以生产精益化为重点,通过精简规范组织架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做强做精变电运维运检业务,构建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变电运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变电专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建设目标:统筹变电专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变电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

基本原则: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创新。由于运维一体化对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职责界面会有很大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安全,稳妥推进

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工作时要首先保证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职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避免变电站运行和维护工作出现空白期。

(2)制度先行,提供保障

应制定本单位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和相应管理制度、细则,明确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明确分工界面,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要把变电站设备的各种维护类检修工作进行细分,将C、D类检修项目详细列出,结合实际确定变电运维班的阶段性维护项目及时间节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通过持续培训来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能力,逐步扩大维护项目范围,最终达到全面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目标。

(4)做好培训,严格考核

运维一体化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工作模式,在新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班组人员只有掌握变电运行和维护性检修业务技能后,才能顺利开展相应的运维一体化工作。因而,人员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合格后方能开展相关工作。可根据不同岗位职责,重点掌握人员岗位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安全生产职责等内容,对转岗或专业交叉等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未经培训和考试合格,不得从相关岗位工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绩效评估结果还应纳入生产管理绩效考核范围。

4.变电运维一体化组织与建设保障措施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首先调整规范变电专业生产组织架构。操作模式有两种。一是可将原变电操作队直接向变电运维班过度,经过培训使其具备实施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能力。二是对原变电操作队和检修班组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变电运维班具备变电运行维护,C、D类检修能力的综合班组,实现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在机构上可在检修公司成立若干个变电运维班,每个运维班下设四个值,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电压等级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巡检、运行操作,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

(1)组织保障

为统筹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工作,首先要成立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工作要求。

(2)工作机制保障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组要及时向“大检修”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向基层班组传达领导小组指令。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及时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随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规章制度保障

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要求,全面梳理、修订各类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和业务有序开展。坚持“不立不破”原则,在新的制度体系没有确立之前,仍然按原有的制度体系运行,确保电网安全和队伍稳定。

(4)信息系统保障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调整和人员调整情况,同步调整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中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设计、基础数据、人员权限,以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的需要。

(5)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培训,强化班组人员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确保业务平稳过渡;制定适应“变电运维一体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一专多能”和“双师型”人才考试晋升机制,为有效实施“ 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6)装备保障

积极配备和应用满足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所需要的先进、适用、高效的检测仪器和作业装备,建立起满足设备运行状态巡检、异常诊断分析、应急抢修、供电保障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生产装备体系,提高设备运维检修工作效率。

5.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遵循的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变电运维建设工作终极目标计划在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依据“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的总体步骤。

(1)统一部署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意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组建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然后组织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细化方案、管理办法和工作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和修试专业化的相关作业项目和责任分工,组织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等。

(2)分步实施

①启动阶段:正式启动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明确思路、目标和建设原则。

②组织实施阶段: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工作推进计划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建设工作验收细则,期间应完成人员集中培训和变电运维一体化机构调整。在建设初期,可通过对现有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将原本需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把变电站维护性检修业务和现行变电运行巡视操作业务进行整合,实行变电运维巡视、操作、C、D类检修维护等工作的一体化运作,达到人员精简、作业高效、成本合理的目标。

③试运行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试运行期一般为3个月,主要任务是磨合、暴露问题并进行整改,试运行期间变电运维班开始执行规定的运维业务。试运行前,应完成相关生产准备工作,完成记录、档案等资料建立。

④实际演练阶段,结合“春、秋检”工作正式执行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运维业务,开展各项C、D类检修作业。期间可对执行C、D类检修作业进行作业现场进行检查指导,随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宜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查缺补短,完善整改。

⑤验收评估阶段:结合“大检修”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评估和自建验收,形成自检报告。

(3)持续完善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经过实际运行后要接受上级验收,并完成整改获得批准后方可正式运行。每月及时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反复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工作流程更加畅通,形成制度化,长期贯彻执行。

6.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效果分析

实施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后,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具体工作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了状态检修的标准化水平,使状态检修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形成了标准化业务流程。二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变电运维人员查找缺陷后自行处理缺陷,倒闸操作完毕后进行简单维护,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更免去了中间传递出现的误解和遗漏。三是大幅度提升了变电运维人员的业务水平,运维人员将从简单的办理工作票向实际的检修作业转变,明确了各类设备的机构机理,为以后的巡视、验收提供宝贵的经验。四是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C、D类检修项目转入运维一体化之后,检修试验专业可迅速向专业化检修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程、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7.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