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例6篇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1

1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1.1 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的含义

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增加有形建筑市场招投标交易活动的透明度,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规范运作程序、规范管理、规范各方主体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接受社会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

1.2 信息化建设在有形建筑市场发挥的作用

(1)通过信息网公开招标项目信息,确保项目一旦公开,必须平等对待,只要符合条件要求的,都可以参与竞争,逐步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信息市场。

(2)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将挂靠、借用资质、违法分包、转包等违规行为纳入信息管理的范畴,规范建筑市场企业的行为活动。建立建设企业信息数据库,利用工程信息网进行曝光,在招投标评标过程中,有违规行为得到处罚的企业在投标中减分,促使建筑市场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

(3)为增加从业人员信息的透明度,建立从业人员档案,规范建筑专业人员市场。在建筑行业中,将从业人员所承揽的工程,所承揽的工程业绩,以及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均一一记录在册,使得从业人员的优劣在其业绩档案、处罚档案中清楚昭示,一目了然。

(4)建立一个规范化,系统化和全面化的评标专家信息数据库,是一个有形建筑市场专业化、技术化优势的依靠,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评标行为更加地规范,为评标、定标提供了保证。

(5)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的建立,规范评标行为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信息化手段,如清标软件、独立打分软件、背靠背答辩软件等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提高评标工作的效率,减少了人为因素的不公平的影响。

(6)在对评标专家的评标过程的监控中,业主、监督部门、及其他招投标有关人员能够进入监控室对专家评标过程进行实时视频和音频监控,进一步规范评标行为和过程。

(7)公开招标的项目在招标结束后要在信息网上进行中标结果的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公示期间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进行投诉,最大限度地减少“串通投标,围标”现象的发生。

1.3 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有形建筑市场的主要核心问题就是建设工程的招投标交易活动,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关键就是“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目前,有形建筑市场已经取得了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的四公开。

首先是项目公开:建筑市场从无形到有形,项目的公开是首要的。对于公开招标的项目,利用有形建筑市场的电子大屏幕实时,同时在信息网络和指定报刊上对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网上报名,既保证了项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又极大方便了投标企业,同时减少了在报名阶段投标企业弄虚作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再是公开投标企业的信用状况:建立了投标企业的信誉档案,对企业资信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等进行网上备案,并通过信息网络对外公开,为建筑市场的诚信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其次是实行网上中标公示制度:为了确保招投标过程中的公正,项目招标结束后,在有形建筑市场和信息网络上中标结果的公示信息。在公示期间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进行投诉,通过信息化工作使中标公示信息在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公开。最后是中标结果公开:中标结果的公开一是招投标交易活动结束的公开,二是对项目质量跟踪的公开。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是作为后续共享信息提供基础保证。

2今后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2.1 有形建筑市场的信息共享

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区域合作,可以通过招标信息共享,为市场各方主体提供跨地区的信息服务;可以通过交易信息共享,为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跨地区的招投标交易数据信息和业绩信息;可以通过广泛交流合作,延伸各地有形建筑市场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品质,进而提升有形建筑市场整体的建设水平和影响力。

应以“方便交易主体、强化工程管理、规范交易行为”为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有形建筑市场的区域信息共享。一是一般的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共享,整合设计、施工、招投标、质量和竣工备案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共用。二是利用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形成“网上数据流转、在线行政监管、立体行政监察”的工程交易和监管服务体系,将招投标信息、造价成本信息、诚信体系信息、企业会员信息、专业人员库资质信息、评标专家信息等六类信息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三是与土地、房屋、交通、水利等交易市场的信息互联互通,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的形成。

2.2 有效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有形市场信息化服务水平

传统的有形建筑市场是“端茶倒水”服务模式的类型,进行市场交易也是采用纸质文件的方式,每次投标浪费了大量的纸,与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匹配。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2

一、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认知偏差的体现

在我国,大量钢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点应用的阶段,对整个物流过程实行信息化整合管理与应用的企业很少,究其原因是对物流信息化软件建设方面存在认知偏差,从而导致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难以深入与完善。

1. 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本身的认知偏差

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最大认知偏差就是对信息化建设本身的认知偏差。有些企业认为建立了专业网站、能在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易等就是信息化,其实这只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完善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环境建设、钢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内部信息系统建设3个主要方面,在这3个方面之下又包括很多细的方向。具体而言,钢铁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钢铁商情、物流状况的信息化以及物流业务流程、物流管理流程、物流供应链、物流成本核算和交易核算等的信息化。可见,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钢铁物流网站,简单地挂上一些长时间不更新的物流信息,或开发一些单点的应用系统就是实现了钢铁物流信息化。

2. 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在人才需求上的认知偏差

“物流”这一概念进入中国较晚,且国人的惯常看法认为其就是货物流通,不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这一认知偏差导致物流企业缺乏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求。这种认知偏差同样存在于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懂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从事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这是一个极大的认知误区。因为“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一个管理工程,其次才是一个计算机工程。”对于钢铁物流信息化,至少需要3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钢铁物流专业知识、钢铁企业或钢铁物流企业管理知识与管理能力、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这实际上对钢铁物流信息化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合作意识方面的认知偏差

我国钢铁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合作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横纵两个方面。从横向来看,我国钢铁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合作意识方面存在偏差。造成合作意识不强的原因:一是长期存在的“同行是冤家”这一观点左右着企业的商业行为,认为既然是同行就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那么在信息化合作中就不能坦诚相处,从而导致企业间信息传递不全面及时,甚至会为了竞争人为地传输一些错误信息;二是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在经济上也是如此,特别是企业的经济数据以及经济决策等都被认为是商业机密,企业对公布这方面的信息有排斥心理。这些因素造成我国钢铁物流企业以及钢铁企业之间缺乏信息合作意识。而建立科学完善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则需要众多物流企业参与,只有各个参与者最大限度地满足物流在信息化上的需求,才可能保障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从纵向来看,我国钢铁原料(燃料)来源企业、钢铁企业、钢铁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下游的相关企业(如建筑行业、汽车造船工业、家电行业等)之间缺乏信息合作意识。

二、认知偏差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在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3个认知偏差中,对本身的认知偏差动摇了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人才认知的偏差则失去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条件,缺乏合作意识则没有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保障。因而这3个认知偏差给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阻碍。

1. 从宏观来看,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难以摆脱低水平状态

目前,我国有多达25万家从事钢铁物流的企业,整体现状还存在小、散、乱、差的特点,表现在管理和经营模式较传统、效率低下、信用缺失、人才素质不平衡、标准化工作滞后等方面。因为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认知偏差,直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动力缺失与建设的表层性,从而难以使信息化建设深入到整个钢铁物流的管理层面和物流供应链的协同层面上。具体而言:一是造成原料(燃料)供应商、钢铁企业、下游企业之间因信息化程度不高且衔接系统不到位造成物流成本大、周期长,不必要消耗大。据官方统计,我国已经实施和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为10%。二是在整个行业供应链中,我国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基本无法实现共享,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企业之间难以建立真正可以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的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内部业务信息之间也缺乏合作与衔接,各自为政,并且难以根据现有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与决策;物流信息化方面的高端人才匮乏,从而丧失了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条件。由于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得不到重视,在钢铁物流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方面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造成了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居高不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约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因此,如果这些认知偏差得不到纠正,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也就难以改变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低水平状态。

2. 从微观来看,难以建立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巨头企业

要诞生钢铁物流信息化企业巨头需要企业自身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练好内功,也需要具备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二者缺一不可。但上述认知偏差使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内外环境均不理想,从而使我国难以出现钢铁物流信息化企业巨头。从外部环境来看,因为在上述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注重的是实物物流的信息化,而对相关的钢铁物流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方面则重视不够。这就容易造成钢铁物流过程中人为的动辄得咎和网络对接处理上的麻烦,例如,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在处理订单时,有时数据交换要面向七八种不同的模式。此外,信息合作上的认知误区造成不能及时、完整、有效地提供信息,从而使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难以达到物流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外在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既制约着钢铁物流企业与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流,也制约着其与公共信息平台在物流业务上的互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缺乏,也使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举步维艰。而这样的外部环境暂时难以改变。从内部环境来看,很多钢铁公司或钢铁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长远眼光,不注重物流信息化方面的研发,不注重建立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和企业间建立合作的公共信息平台,也不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这也使物流软件开发行业难以兴盛,这样其信息化建设自然无法摆脱低水平的状态。虽然有少数大型钢铁物流企业有专业程度较高的信息平台,如中钢、中储等大型钢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外环境的不利,从而最终阻碍这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钢铁物流企业向巨头的转变。

三、解决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认知偏差的策略消除上述认知偏差以及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 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念

在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要改变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能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易的认知误区。要实现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就要花大力气建立自己的网站并随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更新,建立好钢铁物流企业内部的业务应用平台和企业之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相关的钢铁物流标准,并要进行相关物流软件的开发并能对软件系统进行顺势而变的完善,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是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理解,也才能建立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

2. 重塑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人才观

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对领导要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作为领导如果不懂必要的网络技术,事事靠员工的汇报来决策,一是时效性存在问题,二是员工受其战略眼光以及全面思维能力差异的影响,使其在选择性汇报及对信息进行解释时会有失准确,从而影响领导的决策。其次,要矫正对这方面人才的认知误区并重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因为没有重视人才的理念就没有重视人才的实际行动。在培养策略上,可以采用高校与钢铁物流公司相结合的方式,前者主要提供计算机技术教育与理论教育,后者主要提供钢铁物流方面的实践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才并进行物流信息平台等的开发。

3. 逐步纠正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

在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前两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而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则需要花大气力来解决,因为观念的改变最难。在改变这一认知误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让企业认识到信息合作对其经济利益的影响。作为一个企业在信息合作考虑肯定是趋利避害的,这就需要钢铁物流行业的协会组织、同盟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企业的领导能认识到信息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企业间在信息合作上的权力与义务。总之,如果企业间信息合作不充分不坦诚,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将永远只是一个空壳。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28

[中图分类号]TP399-C2;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37-01

1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为自己在未来谋得一席之地。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加强企业与外部的交流。企业与外部的交流是指企业与竞争对象、行业伙伴、政府以及市场等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国家、对企业、对人们而言,就是一种财富,哪个国家、哪个企业、哪个人获得了第一手的信息,就获得了财富的主动权与制高点,这对于国家、企业以及个人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只要企业获得了信息,就占据了发展先机。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认识到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而获得最新的行业动态与信息。

其次,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还可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一个发展迅速的企业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同时,每天也会进行大量的信息活动。如果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通畅或传递不及时,在微观上会阻碍企业内部决策指令的执行与传递,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还会降低企业的效率。而企业如果拥有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也十分到位,则会加强企业的内部交流,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2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全面

虽然大多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但还有少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企业对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错误认识的表现有以下两种。第一,有的企业并没有配置相应的计算机设施,也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可有可无,认为即便没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还是照样发展。第二,有的企业虽然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却没有正确应用,也就没有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发展对企业的意义。

2.2 缺少专业人才

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放在了企业重点建设的位置上。但由于缺少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与计算机人才,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3 缺乏资金投入

有的企业是因为不重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所以并没有投入资金来建设。有的企业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但由于其工作人员只具备专业技术,并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软件与硬件的认识不到位。软件与硬件的开发被忽视,企业也没有投入相应的开发资金。另外,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却往往被企业所忽略。

3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就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明确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从而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视为企业的重点建设内容。

3.2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

人才对企业建设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第一,招聘既有专业技术,又具备管理知识的人才。第二,加强企业现有人才的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业务素质。

3.3 加大资金的投入

企业应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重要价值,加大资金投入。明确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正视软件与硬件的价值,加大技术与设备的资金投入,进而加强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

4 结 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应予以重视。但目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识问题、人才问题以及资金投入问题等。对此,企业应加强对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资金的投入,进而加强企业对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邹申.浅谈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6).

[2]王剑.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7).

[3]万晓燕,陈姗,刘汝元.试论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4

一、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认识误区

1.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认识主要表现在许多中小企业中,特别是私营企业。他们简单地认为,原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在未来也能赚钱,信息化建设没有必要。当然,对于那些管理落后,并没有真正理解信息化的企业而言,因为推迟信息化而破产的寥寥无几,但因为曲解信息化而的俯拾皆是。

2.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认识。在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初期,人们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大多当作一个技术的问题,认为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在对软硬件系统的选型采购方面。同时,信息化的工作也被视为“技术性”的工作,大多交由处于企业中下层的“技术人员”所担当。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先进的硬件和网络设备,建立计算中心,引进著名的软件系统,认为这样就完成了企业的信息化任务。其实,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技术好比工业社会的机械技术,它是社会重要的和基本的生产、技术手段。2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大量的设备被闲置,高端的计算资源被极大浪费,企业的生产效率依然低下,信息化走进了硬件与技术的误区。这种现象在我国多数企业中普遍存在过,而且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业务部门主导有误区。有些企业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应当由业务部门主导”的观点。在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一些企业的业务部门片面地理解了自己在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下面一些不利于发展的现象,如有的企业管理的业务部门认为:“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就是由用户提出需求,由信息部门来实现。”抱有“你开发,我使用”的态度,通常没有主动参与到开发过程中去,这样结果可想而知。

4.对自身信息化的需求没有深刻的认识。许多企业认为信息化是一种潮流,从而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在没有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受到厂商的宣传与鼓励,盲目做出决策。实际上,信息化并不是赶潮流,而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对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种种业务及管理上的落后之处以科学的方法精细化、系统化,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经过系统的战略分析、管理分析与实施分析,面对IT应用市场的一片繁荣景象,各种方案层出不穷,企业往往仓促上阵,缺乏选择的标准与方法,被动地接受厂商的方案,结果造成了方案不切合实际,从信息化的初始阶段就埋下了隐患。

(二)信息化实施方法认识误区

1.重硬件轻软件。我国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轻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有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致使许多一流的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却是二流乃至三流的软件系统;另一方面,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

2.重技术轻环境。技术的领先性和技术的实用性一直困扰企业信息化建设时的选型。现在有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常常提出的口号是:“我们要用最先进的技术,确保在同行业中领先”。往往由于企业自身业务流程不清,管理架构不明确,面对“先进”管理方案时找不到契合点,导致系统实施陷入拖延与拉锯状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哪一种技术能够保证永不落后,信息化不是赶时髦,看见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就赶快跟什么,而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什么技术、什么应用最能收到社会和经济发展实效,将之作为最适合本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技术。

3.重建设轻管理。俗话说:信息系统是七分管理、三分技术、十二分数据,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企业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则企图追求一劳永逸,在构建系统时热情高涨,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使得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

(三)企业信息化实施效果认识误区

1.把企业信息化视为灵丹妙药。很多企业在经营上出现问题时,认为“上了信息系统,问题就解决了”,都希望通过信息化来改善市场表现。然而信息化只能帮助企业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一是信息化并不能解决企业经营层面的问题;二是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而且信息化效果需要在一段时间的运营后才能显现。实际上,信息化是一个行为放大器,如果你很聪明,它就放大你的聪明;如果你很愚蠢,它就放大你的愚蠢。对于企业是一样的道理。

2.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步到位。很多企业在决定信息化建设后往往雄心勃勃,打算“而今迈步从头越”,把以前“超美赶英”留下来的遗憾到现在来解决。在企业原来没有信息化建设或很少信息建设的情况下希望能够一步到位,一下子就想把信息化到位到电子商务、ERP系统、CRM系统等等暂时对企业作用不大的功能上来。但结果基本上不是我们的企业决策者所能猜到的,尽管他知道了开始。因为,只有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基础、人员素质等相适应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否则只能是误了“卿卿热情”。

3.信息化会自动实现企业的目标。许多企业老板认为上了信息化,就有了商业智能、决策系统,从而放松了对企业的管理,放松了对信息系统的学习与应用。有这种想法那就完了。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目的目前主要还是需要在管理上动脑筋,而信息系统只是帮助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的一个工具而已。企业的生存发展到底还是要用制度来指导人的行为,从而实现管理的规范与业务的规范,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即便是企业已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企业的决策人也始终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同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做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去改进这个工具的能力,使之适应企业发展;而不是就把它直接交给了计算机部门那么简单。

“误区”是一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社会现象。因而,我们既不能将“信息化”神化,更不能在社会普遍存在“信息化误区”的同时一味指责企业的错误认识,而是应该帮助企业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观”,走出“误区”。

二、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观

(一)改变认识

要从根本上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包括重新评价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了解到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业务流程再造,它确实能重塑企业,根本企业,根本地改变管理、提高效率、减低成本和沉余。企业信息化并不是“治病良药”,但却是一种“保健药品”,“服用者”未必能够迅速见效,但却总能使某些环节得到改善,所以信息化更适用于“健康的企业”。

了解信息化的真实意义,有助于坚定实施信息化改造的决心,但也要认识到它的难度。企业领导应该把信息化作“一把手工程”,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必须重视并大力地支持、参与、监督,并在成功上线后积极地使用信息系统。而不能只把信息化当做技改工程来抓,应当作为管理工程来抓。

(二)注重把握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都不尽相同,但是有效的系统规划仍有一些共同特征,它们是任何企业实施信息化都应遵循的原则;也是获得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长期经验和体会,以及人们对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研究,许多人提出过有效实施信息化的基本原则,总的来说可以概况为以下四条:

一是经济原则。它是指因实施信息化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信息化而丧失的收益。经济原则要求信息化实施要能减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讲求“好用、实用、够用”,不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注重与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相衔接,但更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集成的适时、适度,考虑企业现有基础情况和现实承受能力,考虑企业的观念、人、组织、基础管理等是否能够适应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要求。

二是因地制宜原则。这是指信息化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是指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老企业和新企业,发展快和相对稳定的企业,这个行业和那个行业的企业,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都应当有所区别。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化是一项工作或一类事件、任务等等,企业信息化这一事件、任务可在不同理念指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或软件产品可以包打天下,也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观点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信息化究竟走什么道路,必须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根据企业特点考虑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

三是全员参加原则。企业信息化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全员工程”。因为信息化过程强调知识转移,要求用户自始至终地参加其中。有效实施信息化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全体员工认识上的一致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全体员工的支持和理解是胜利之本。为调动全体员工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应制定良好的信息化培训计划,鼓励员工积极为信息化规划提供意见和建议,冷静地处理初期信息化应用所可能产生的不适应状况。

四是领导推动原则。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全体员和各级管理人员,甚至可能造成某些领导职权的降低,可以说是件“得罪人的事”,因此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企业领导层应重视并全力支持推行信息化应用,以身作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使用信息化工具。还要有完成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和信心,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也就是他们自己的成败。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5

为了明确我县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目标,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切实加快全县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上决定召开这次全县信息化建设培训会议。后面,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穆主任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力,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决策,培育和发展科技先导产业,抢占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是加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政府,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步骤。

当前,我县正处在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期,要坚持“特色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劳务富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如果我们对信息化不重视,不积极行动起来,实施大的动作,不仅与其他县区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将会越来越拉大,而且也将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制约因素。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从各自工作角度出发,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电子政务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目标,以行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县的信息骨干网络体系,信息化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得到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取得了,特别是政务、政法、人事、教育、计生、税务、金融等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好,为全县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带了好头。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起点低、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应用成效明显,基本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这是我们应该充分肯定的,也是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的重要基础。

尽管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内先进县相比,与全省和全国的形势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工作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个别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实事求是地讲,在还没有令人充分感受到网络技术对于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基本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生产水平、生活方式之中。虽然在一些部门的领导思想中有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了解不够,有的认为信息化不外乎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还有的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部门、本行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差距越拉越大。二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滞后。信息化建设投入因受财政困难和市场化运作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信息化建设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信息化资源利用有限。各单位信息化工作虽已逐步开展,但现有信息系统和平台相对独立,业务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工作在各业务管理部门产生的作用,更做不到利用信息化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能够协调顺利地开展,致使各部门间有机协调管理、信息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程度不足,各自为政,信息无法共享,造成信息资源浪费。四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各单位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造成了管理能力差,应用整体水平不高。各单位现有管理人员多数是非信息专业人员,信息化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和参与,致使相当一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用效果差、效益不明显,从而影响了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和力度,减慢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五是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在前段时间政务专网接入工作中,绝大多数单位能够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配合电信部门开展工作,但也有个别单位以种种借口拖延接入,有的宁肯用办公电脑在互联网上聊天、玩游戏,也不愿接入政务专网,有的甚至拒绝进入办公室布线,有的接入专网后不及时在申请平台上进行申报,这些问题是极不应该出现的,也是不允许在今后工作中再次出现的。对于上述问题,各单位一定要认真研究,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以强烈的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强化措施,全面加快全县信息化建设步伐

为了提高大家对信息化的认识,理清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增强业务技能,确保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在全县年底各项工作紧张开展的情况下,专门抽出时间,对各单位信息化建设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体现了县委、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对大家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端正思想态度,悉心领会培训内容。推进信息化建设,人才是保障。我县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水平差次不齐,这一现状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天的培训会上,电信局专门邀请了省上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就政务专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等方面,对大家进行专题培训,同时,还要就网络信息保密工作提出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听讲,虚心求教,悉心领会,多思考,多研究,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第二,要做好汇报贯彻,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大家都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纯是计算机技术问题,它涉及到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传统管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变革,涉及人、财、物的投入,涉及到业务流程的协调和信息资源的组织优化,其中哪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在座的大家都是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业务骨干,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你们要通过这次学习,在自身业务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回去后要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并主动给领导宣传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带动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和运用信息化知识的热情,使大家能够了解掌握信息化基础知识、电子政务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常用的信息安全知识等,达到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的目标。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障碍

引言

在推动和完善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实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体制创新,并且这种方法已经获得企业管理者的认同,逐步成为企业战略性选择。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为完善火力发电企业的各方面管理,就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1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障碍

火力发电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完善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推动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可见,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便最近几年火力发电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过去已经明显改善,但仍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制约着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来说,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认识程度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火力发电企业已经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就当前市场发展步调来看,重视力度明显不够,影响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计算机与网络是火力发电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计算机只应用于办公与各个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各部门间信息融合和共享性差,形成信息孤岛。由此便可了解,火力发电企业对信息化缺乏全面的认识,仅仅将信息化作为开展工作的工具。并没有将计算机应用于企业宣传方面,也尚未利用网络营销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认知度。正是这种认识度,影响了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次,起步较晚。从改革开放后,信息化建设才被提出,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信息化的实施已经晚了十多年,直接导致我国信息化建设处于起跑线上。信息化建设必须长时间实施,且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唯有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但是火力发电企业着眼于眼前利益,并没有深入研究此种做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火力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想法不切实际,导致在实践中花费时间长,收益小。最后,行缺乏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动力。但是火力发电企业并不重视人才的管理,接受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人才非常少,直接导致火力发电企业在缺乏科学管理方式、技术与发展规划的同时,欠缺精通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科学的人才。

2火力发电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应对策略

经过前文的分析了解到,火力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效果。为完善火力发电企业各项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火力发电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

2.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究其根本,火力发电企业之所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认识不够的现象,主要是其观念较为守旧。为加快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就得改变守旧的思想,提高企业员工与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讷河的认知度,同时清醒的认识到要促进企业发展,加快企业发展速度,企业在运营中宣传各类信息,均需借助信息化建设。火力发电企业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培养相关方面的人员,以此才能够储备信息化人员,丰富该方面人员知识储备,以此才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促进企业发展。

2.2国家需加大扶持力度

对任何行业来说,国家政策的实施可以说是最大的支持力。因而,在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火力发电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结合国有经济发展的现状,借助相关政策,求得发展环境与资金运转等方面帮助。火力发电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就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分析经济市场,由此就可有选择性的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企业各方面管理,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借此来提高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2.3培养全面性人才

火力发电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封闭展开。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借助信息共享、查缺补漏的方法来促进信息化建设发展。在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对保障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当然,火力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提高软件水平。软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软件水平得以提升,才是对火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支持。

3结语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其实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大投入,利用现有资源,重视人才培养,才能够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火力发电企业也不例外。

主要参考文献

[1]楚旭峰.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旬刊,2014,1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