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院教学管理的建议范例6篇

对学院教学管理的建议

对学院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1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了校院二级管理,工作重心的下移,学院的人、财、物等办学自主权和管理权限不断扩大。因此,必须建全和加强二级教代会制度下的学院民主管理体制,提高学院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1]增强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努力打造“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教代会监督”的二级教代会体制下的民主管理模式。

一、明确功能定位

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是加强和改进依法治校、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教职工管理体制之一,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反对“四风”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按照《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保障教职工参与学院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权力,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利益的基本形式。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仍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教代会只是形式;第二,工会一级组织缺乏“权威性”,只是发福利、组织教职工文体活动等,不能发挥代表教职工权益的作用;第三,教代会代表履职的缺失性,不能正确行使和履行合法权益;第四,在具体制度和程序规范方面仍然存在不平衡现象,导致二级教代会职权难以全面发挥。随着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须探索和建设一套适合学院特色的二级教代会制度下的管理模式,明确各种职权功能定位,真正落实二级教代会体制下的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瓜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因此要处理好二级教代会制度、教授委员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三项制度之间的关系。

学术性是现代大学组织的基本属性,而教授委员会是学院学术权力机构。在高校内部的权力运行中,通常形成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存的二元权力结构体系。从我国长期以来的大学内部管理实践看,行政权力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术权力缺乏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学术权力弱化现象。因此,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度,提高学术权力的地位,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我国大学管理改革中的应有作用,健全教授委员会制,发挥他们在学术管理与学术决策中的作用,是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重要体现。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对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发展与完善,在学院管理中应发挥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聚合功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整合高校政治资源、行政资源和学术资源,发挥党委和行政两个系统的积极作用,最终落实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也对人才培养和学院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要进一步理顺党组织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之间的关系,使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能够得到强化,形成院系党政、学术、民主管理相互协同的权力配置机制,真正落实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发挥教职工与专家学者的重要作用。确保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下“四权”统一的工作运行与决策机制。[2]

二、确定组织形式及议事规程

1.教授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及议事规程

(1)教授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设立的宗旨是促进院系的学科建设,规范院系科研和教学工作,促进与保护科学研究的权利和自由。教授委员会的本质是教授治学,充分发挥教授在学院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赋予教授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与审议的权力,紧紧围绕学院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功能,对学科和专业建设、职称评定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术规范和实验室建设等涉及到学术问题的事务进行科学决策,是教授代表参与学院学术管理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教授委员会的主要职权范围是对学术事务进行咨询、评估、审议和决策,包括讨论和审议院系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生培养方案、教学与科研组织形式及奖励政策、学术资源配置和实验室建设规划,教职工年度工作考核评价的标准和劳务分配方案,以及审议院长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汇报等,此外还要审议和讨论院长或教授委员会主任提请审议的其他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

(2)教授委员会的议事规程。教授委员会作为以教授代表为主体的民主决策和咨询机构,在职权行使的过程中要依法行政,围绕职权范围内的相关议题开展讨论。因此,教授委员会的职权行使规则最终落在议事规程上。

会议议题主要由有关部门的领导提请教授委员会主任确定,在确定议题时应与同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研究,提出可供备选的议案,提交教授委员会。首先,议题的讨论。教授委员会委员对所议事项要本着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客观公正和长远发展的原则,发表充分的意见。其次,议题决策的通过。教授委员会实行集体决策票决制,少数服从多数,达到应到会人数一半以上的赞成票,决策方可通过。最后,意见分歧的处理及重议。当议题讨论出现严重分歧时,应暂缓作出决策。要进行深入调查,交换各方意见,在确保能表决成功的基础上再次召开会议。因此,教授委员会主任应在决策前做好沟通工作,了解他们的想法,做必要的思想工作,争取一次会议讨论通过。同级行政负责人须服从教授委员会的决议,这也是对学术权力的尊重。

2.党政联席会议的组织形式及议事规程

(1)党政联席会议的组织形式。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的决策机构,凡涉及二级学院改革发展、人财物的管理、教职工福利等相关内容,具体概括为“三重一大”事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要提请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集体讨论决策。参加会议的人员由领导班子、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教代会主任等组成。办公室主任作为秘书负责记录。必要时还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出席讨论议题。教授委员会决策的议题也要在党政联席会议上通报。

(2)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规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院长或党委书记主持。实行例会制。原则上每周一次,安排固定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场才能召开,会前发放征集议题,并由议题提出者考虑具体备选方案供会议讨论。最终由院长和党委书记商量确定是否上会讨论,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充分酝酿后,投票表决或口头表决,最后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结论,力求达到一致通过。如果意见不统一,则暂缓决定,要做好会后沟通工作,待时机成熟后,再研究决定,要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和组织原则。

三、加强议事监督

二级教代会制度是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前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积极探索二级教代会体制下学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途径,寻找管理的切入点,完善管理制度的设计,把推进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纳入学院的考评之中。要知群众之想,察群众之情,体群众之意,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学院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院的管理真正朝着依法、规范、民主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二级教代会运行提供政策支撑。担负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重任的高校,应着力加强二级教代会基本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教代会的机构设置、组织形式、运作程序和职权范围。对于涉及广大教职工利益的各项方案都要充分考虑和体现教职工的意愿,学院重大发展规划和涉及每个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措施必须经教代会审议,方能通过推行。

其次。要加强民主监督体制建设,大力促进院务公开。要把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推进院务公开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扩展、拓宽院务公开的渠道和内容。教代会还要承担好院务公开的协调运作、监督与信息反馈工作,保证院务公开操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推动院务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二级教代会会议期间用参会的形式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会后用列席或参加教授委员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议事监督。形式多样,实现全方位的监督。

最后,要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推进干部评议的科学化。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是教代会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要合理科学地推进干部评议工作,就必须在依法治院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教职工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教职工民主权益的发挥。二级教代会应负责组织、动员和指导干部评议工作,在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在监督的基础上推进学院的民主政治建设。

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后一定要正确处理教代会制度与院级党政联席会议之间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应从参政议政和监督的角度展开讨论,并发动职工群众落实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起到沟通和宣传的桥梁作用。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决策与坚持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和监督并不矛盾。特别是一些重大问题上二级教代会代表要引导广大教职工顾全大局,从整体利益和发展的角度全面正确地对待。

四、健全考核机制

要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作用,就必须有健全的考核机制。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应。考核应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形式上,首先要制度先行,依法行政。建立专门针对高校二级教代会的法律法规或条例规定, 因此要出台相关制度或管理办法,保障二级教代会制度更好地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开展二级教代会试点工作的号召,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特制定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代会实施细则(试行)》,成立了安徽师范大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历史上的第一个二级教代会,坚持每年一次教代会年会制,拓宽了民主管理的渠道,促进和谐学院的建设,推动了学院的科学发展。其次要不断规范程序。学院是学校的基层单位,二级教代会与学校教代会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不能全盘照抄学校教代会的议程,要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对学院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2

2006年10月28日至29日,由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全国重点骨干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工作扩大会议”在福州最佳西方财富酒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成员及来自全国25个省市及自治区的80多所重点骨干旅游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和相关出版社的代表100余人。

在中国“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和中国旅游教育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配合国家教育部及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配合国家旅游局 “十一五”旅游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服务全国旅游院校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需要,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特组织了本次研讨会,以促进中国旅游教育和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会议传达了教育部及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讲话的精神;通报了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调查分析情况;总结“十五”期间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与会代表就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全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和评估、核心课程设置与关联延伸专业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硕士点建设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就旅游专业建设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并达成共识。本次会议是一次新时期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总结和指导专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会议。

二、主题报告内容

会上有4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这4个报告全面客观、系统分析了中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考究了中国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走向,勾勒了中国旅游教育未来的发展宏图。

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组长马勇教授的主题报告是《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马勇教授通报了新一届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对“十一五”期间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规划与建设意见。马勇指出: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要认识到充分利用教育口各级别各种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如重点学科建设(校级、省级、部级)、品牌专业建设、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等等;同时专业建设要与旅游行业有效接轨,充分接受国家旅游局的领导和指导;积极开展旅游管理专业评估标准的研讨;设立《旅游高等教育通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信息交流。

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田里教授主题报告为《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面分析研究了新世纪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系统剖析了我国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别从战略与战术层次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阐述,提出对策。结合评估具体的指标体系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旅游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按照大学的标准化培养目标与模式,不能一味屈就于企业的标准,必须保持知识的独立价值,高校旅游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培养制度。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高峻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的主题报告。报告依据历年统计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等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人才规划的的重点、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面向21世纪的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名俭副教授作了题为《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探讨》的主题报告。报告全面调研与分析了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介绍了目前唯一一项部级旅游本科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成功创建经验,并为全国旅游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发展思路及实施工程计划。

三、会议主要成效

参会代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评估、专业拓展、精品课程建设、博士硕士点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1.重新定位旅游学科发展方向

会议认为,目前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院校有393所,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猛,在中国学科体系中已独树一帜,应该在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规模不断扩展、旅游学术积累不断丰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和学科行为,使之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逐步成熟化。会议提出把全国旅游院校本科旅游教育分为应用型(技术)和科研型(理论)的两种类型,教指委制定相应的分类指导方法,把本科旅游教育与高职旅游教育在学科发展上加以区分。

2.制定旅游管理专业评估标准

会上讨论了由田里教授负责起草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评估方案初稿。会议认为,专业评估很有必要,既是对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水平的一次检阅行动,也是对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一次提升过程。专业评估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发挥其规范管理、提升整体实力的重要作用。专业评估标准要进一步作调整,兼顾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性。

3.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质量

会议代表希望,在教指委的指导下,提升教学、科研、师资、人才培养等专业建设质量。一是积极争取教育部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支持,努力申报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类专业发展资源,如国家(省)级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重点学科、品牌专业、重点研究基地、名师、重点试验中心、文(理)科试点班等等。二是加强旅游科研,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各省市各类旅游科学研究项目,并积极参加科研成果的评奖工作,增强旅游管理专业整体实力。

4.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内外合作

一是加强国内旅游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合作。二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外联合办学,创造旅游学校师生到境外培训、实习的机会。目前有很多旅游院校开展了非常有效的国际合作项目,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港、澳地区的院校也有意与大陆院校进行广泛合作。三是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尤其要更注重与管理学科横向的合作,与历史、地理、经济等传统学科的合作,教指委将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推动二级学科领域的合作。

5.调控旅游院校的总体办学层次

一是在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从战略上严格控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规模,保证毕业生高就业率和良好的专业形象。二是大力推进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支持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院校积极申报硕士点,提升旅游管理学科形象。三是适度发展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科积淀和学术积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地位。

6.建立高等旅游院校的交流平台

一是形成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中心的“旅游教育会议”制度,每年举办专业建设和发展研讨会,及时通报信息、交流经验、研讨对策。二是出版《旅游高等教育通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刊印;《旅游科学》等专杂志设专栏刊登国内外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术会议的重要信息,加强信息交流。三是教指委旅游专业组建设“中国旅游教育”网络平台,展示成就,通报毕业生供需情况、国内外访问学者、博士后流动站等各种信息,整合资源,全国共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网站制作维护工作。

7.拓展旅游学科的专业延伸领域

目前学科目录“旅游管理”只有一个专业方向,从某种程度限制了旅游管理学科发展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专业设置问题上,许多旅游院校做了不少探索,积极向休闲、会展、娱乐等领域拓展,实行校内的优势资源整合,突出院校和地域特色,创立特色品牌专业,如华侨大学整合体育系设立“运动休闲娱乐”方向,中山大学设“休闲与俱乐部管理”等专业。

8.建设旅游专业核心精品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的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和规范,积极申报部级、省级和校级旅游类精品课程。会议提出规划,争取用3-5年内,建设部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校级精品课程500门。旅游涉外性强,专业标准应与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材,形成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核心精品课程体系;积极倡导开展双语教学,加快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接轨。

9.筹备旅游硕士研究生培养会议

目前全国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点有100多所院校。为规范和促进全国旅游管理硕士点的建设发展,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指委将筹备成立“全国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会议”,组织全国旅游院校探讨和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并拟成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小组”。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分为普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力量争取有关部门设置“旅游专业硕士”。会议提出,要加强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建设,组织高水平旅游专家、教授编写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研究生教材分社愿意大力支持在教指委组织下出版高等级的研究生教材。

对学院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50-03

一、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报告指: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利。这一系列论断,对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民主治校,促进高校和谐、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随着高校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逐步实现管理重心日趋下移,校内二级学院的管理权限、管理责任和管理事务不断扩大,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办学自主管理权[1]。在这种背景下,依靠学校教代会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学校二级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这样,与二级管理体系相适应的二级教代会制度建立将更加适应二级学院发展的需求。当前,根据中央和教育部党组部署,各高校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校级教代会的重要补充与延伸,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反映,是落实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2],是充分调动基层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加强二级学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目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已普遍建立起来,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及依法治校工作向纵向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高校贯彻落实《工会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令第32号)第三条规定:“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可以在其下属单位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该单位范围内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3]近期,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工会委员会联合发文出台新修订的《湖北省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4]。华中农业大学积极落实教育部、地方政府的有关精神,于今年及时出台了关于教代会的三个配套办法,即《华中农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华中农业大学二级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华中农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规定》等,因此,高校二级教代会从国家到地方再到高校,都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予以确定下来,应该说制度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也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二、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摸清目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如何,且高校广大教职工对该项制度的认可度怎样,该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本课题组近期组织了一次关于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问卷调查,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本次调查实行无记名填写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象为学校下属5个学院的教职工,年龄层次来看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占比例66.37%,该群体正处于事业爬坡期,有想法,有主见,有思路,也比较关注学校事业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有代表性。另外,随机选择的调查对象中,有校级教代会代表,也有院二级教代会代表(占20.35%),但非两级代表占比例比较大,占63.72%,普通教职工从“局外”观察更清晰、有见地。纵览分析结果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高度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认为有必要召开二级教代会的比例高达93.81%,(其中非常有必要占46.02%),且大部分都表示赞成一年召开一次,这反映了教职工的强烈诉求,重要性和必要性毫无置疑,同时也反映了现行出台的有关二级教代会制度文件完全符合“主流民意”。

2.充满期待,期望值高。调查结果显示,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关注程度很高,很关注的占55.75%,不关注只占6.19%。同时,教职工还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二级教代会的召开能切实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希望自身的权益能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也对二级教代会代表的履职也充满期待,“非常希望代表们能提出好的议案,并得以落实解决”。

3.关注议题突出一个“实”字。调查显示,关于二级教代会上“最应该讨论、审议和表决的哪些内容”,根据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依次为学院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院行政工作报告、分配方案、队伍建设、福利制度、改革方案、财务状况、工会工作报告、聘任方案、教工考核、奖惩办法等,说明调查对象更关注学院事业发展动态、长远的规划,更突出一个“实”字,希望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4.对二级教代会的总体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教职工对目前二级教代会执行的总体评价大多数认为是一般,占调查总数的60.18%。在问到“涉及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时候,二级教代会发挥的作用怎样?”时,有40.71%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同时,在关于二级教代会职权落实方面,有47.79%的认为是一般,且存在职权虚化现象。有58.41%的调查对象认为学院在二级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在问及学校二级教代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哪些具体问题中,占前两位的分别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占75.22%)、“认识不到位,教职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占57.52%)。

三、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努力在教代会制度运行规范化上进行有益的探索,极力推进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运行的规范化。

1.认识到位,坚持教代会制度化。理学院目前拥有191位在职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58位,是全校教职工大院,也是教学大院。如何提高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学院党政工班子认为,坚持学院二级教代会制度就是一项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2007年,在学校启动二级单位教代会机制之初,理学院积极响应,率先召开了教代会,至今已召开两届共六次教代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且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自2007年召开第一届院教代会以来,教代会已成为我院民主办院、依法治院的基本形式,也为我院内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将涉及教职工具体利益的事项:如学科建设、分配方案、奖惩制度、院务公开、职称评审方案等,提交教代会讨论或审议通过,既能形成共识有效推进工作,又能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如,2008年讨论分配方案之前,有些青年教师态度激进,后来把此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一份合理的方案,达成共识,此方案至今仍在参照使用。

2.组织到位,推进教代会规范化。规范教代会工作程序是二级单位教代会顺利召开的必要保证,也是发挥教代会作用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实践,我院教代会逐步形成工作“三部曲”:(1)会前充分筹备。注重做好选好代表、拟好程序、预算好经费等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主题确定、提案征集两个关键点。学院党政领导联席会注重围绕学院当前的中心工作和教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征集研讨,凝聚全院教职工智慧,充分酝酿会议主题及中心议题,做到一次会一个好主题。通过专题调研,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一次会一批好提案。(2)会中专心致志。会议期间,强调开会秩序和质量,要求与会代表集中精力、专心开会、认真研讨,充分履行代表职责。预备会议、开幕式、正式会议、分组讨论、主席团会、大会发言、闭幕式等基本环节做到程序到位、秩序井然,院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和大会发言等文件材料做到精益求精、讲求质量,确保会议取得成效。(3)闭会认真落实。会后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教代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务必切实加强。会议精神的宣传和贯彻是先导,提案落实的督办和处理是重点,不能闭会就了事,确保每次教代会都能切实解决好一、二件教职工关心的实际问题。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发挥工会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与工会建设“教职之家”结合起来,动员更多的职工参与建家的具体活动中来,并及时将有关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等通过在“建家”的过程有机衔接起来,并加大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广泛宣传,逐步得到了学院教职工的认可。2012年底,经过学校评审小组集中验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该院工会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先进教职工之家”验收。二级单位教代会已经成为学院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构建和谐学院的重要途径和院务公开的主要载体。建立健全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既是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职工直接行使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权利的需要。

四、关于加强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1.积极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认识。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二级学院党政一把手重视程度也不一样。有的二级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没有坚持一年召开一次二级教代会的基本制度。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群众基础。高校校院两级应加大宣传力度,包括对国家、地方、学校出台的有关法规、制度文件,通过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解读,大力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认识,应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动员,提高认识,构建二级教代会制度的稳定长效机制,实现二级教代会制度全覆盖。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共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职工参与学校、学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院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

2.落实职权,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在学院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中的作用,会前应积极听取广大教职工对单位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各基层党组织、行政班子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畅通教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参政议政渠道,增强学院民主管理,加强监督,每次会议议题应该鲜明,多关注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对于一时学院层面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答复或解释,让教职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各二级教代会代表应本着为促进单位事业发展的原则,会前充分酝酿、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主人翁意识,珍惜机会,切实履行好代表的职责,积极向会议建言献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反映教职工心声并切实可行的提案。提高认识,正确区别二级教代会与学院一般性全院职工会议、工作布置会的关系。确保该项制度执行不走过场、不留形式。

3.进一步完善制度和运行机制。随着二级单位教代会在二级单位的不断普及,建立二级单位教代会评估和激励机制,成为巩固、健全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落实二级单位教代会职权、维护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推进民主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与学校党政对二级单位的工作考核联系起来,与组织人事部门对中层干部的考核联系起来,与校工会对各单位工会建设“教工之家”的考核联系起来,与学校、工会评先评优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推进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建设向纵深发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使其运行更加规范化。包括代表产生、议题选择、议案征集、议案回复、会议流程等应进入规范化渠道,并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真正实现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学院依法治院、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民主决策的重要制度。

4.加强对二级单位的支持。当前,各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体制不一样,有的完全实行人财物二级管理,有的部分实行二级管理,有的还在摸索当中。虽然各高校都在呼吁工作重心下移,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校管理仍然处于相对“集权”制,各种资源还是相对集中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二级单位的权限也是非常有限,这样才会导致有时确实难以落实教职工提出的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尤其涉及到民生问题(比如住房、物理空间等)。因此,为了能维护二级教代会制度的权威,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如是学院自身职权范围内,必须做到全力解决,权限之外不能解决的,一定要及时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力求得到解决。

5.加强工会干部的素质培训。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具体执行机构都是各单位工会组织,工会干部的作用发挥如何,决定该项制度执行的质量。由于各种因素,现有的高校下属单位基层工会干部都是兼职的,且存在着一些素质也不是很高,服务意识也不强,责任意识淡薄,干与不干差不多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在全校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工会干部的素质培养,从理论到实践精心组织培训,让每位工会干部有归属感,并建立一套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培训,可以大大增进各工会之间的交流,培养对工会工作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杰.基于民主管理的新时期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33-34.

[2]胡国胜.高校院系教代会民主管理过程中的难点与途径[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5(2):69-71.

对学院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议

 

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强化“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尚未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充分重视。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新起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掌握职业教育管理理论、具有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好、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建议,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明确了新起点、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举措。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管理队伍。

2.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重职能。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校教学管理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体制机制,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永恒主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教学管理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教学管理人员肩负着组织实施教学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责任。没有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重视

20世纪90年代后,各地中等专业学校纷纷“升格”,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建议,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育办学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将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入到了校区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等方面,却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未引起高等职业院校的足够重视。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认识不够,导致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相关政策面的支撑,教学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培养、考核、激励等机制。

2.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而且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又比较困难,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工作量和管理责任不断增加,工作节奏明显加快速,教学管理人员感受到很大的工作压力。另外,教学管理人员在学校的地位不高,有的专职管理人员一有机会就转向了其他岗位建议,有的兼职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致使教学管理人员流动性很大,尤其是系(部)教学秘书人员变动频繁。教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给教学管理工作的连续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是人员构成复杂。有长期从事教学管理的老同志,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有从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转岗的人员,有兼其他工作的“双肩挑”人员等等。二是学历层次不高。和教师队伍相比学历层次明显偏低,高学历管理人员极少。三是教学管理平均年限偏短。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时间不长,新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比例高,加上人员的流动大,导致教学管理平均年限偏短。四是性别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队伍中,女同志偏多,男同志偏少。五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专业出身的人员少,教育管理专业出身的人员和掌握职业教育管理理论的人员更少。

4.教学管理队伍创新意识不强

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繁杂,工作量大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疲于处理大量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建议,静不下心来潜心进行教学管理研究。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的多,培养的少。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外出参加会议或参加学习的机会,更不用说有参加教学管理专题培训和脱产进修的机会了。另外,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使管理人员被动地执行国家的政策和领导的意志,养成了教学管理人员的惰性;加上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岗位评价机制不健全,干好干坏一个样,创不创新一个样,挫伤了教学管理人员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政治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教学管理人员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和教学服务的思想,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热爱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2.先进的管理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议,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坚持以“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紧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步伐,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关注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3.出色的业务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出色的业务能力。一是要具备教学管理基础能力。熟知教学管理内容、要求,掌握教学管理方法、流程,熟练使用教学管理软件、工具,精通教学管理业务。二是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全面贯彻与执行相关方针、政策、法规,能科学制定与实施教学规划、方案、程序,能有效对教学管理进行指挥、监督、协调和控制,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建议,教学管理工作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都会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管理人员要勇于开拓,勇于改革,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强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5.健康的身心素质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的责任和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增加,工作节奏加快,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关系建议,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性心理。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韧的意志品质,乐观向上,淡泊名利,并能够承受各种挫折和误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搞好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

一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认真分析,统筹规划,科学制订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规划,将教学管理建设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三是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为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使他们努力有方向、工作有奔头、干事有平台、个人有发展。

2.健全教学管理队伍激励机制

一是设立教学管理岗位专项津贴。根据教学管理具体的工作岗位和从事工作的年限,设立不同津贴标准,缩小教学管理人员与同龄专任教师或科研人员的收入差距。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各项制度,调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设立教学管理工作优秀奖。建立规范有效的奖励制度,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给予相应的荣誉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建议,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上给政策性倾斜,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3.优化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结构

一是完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完善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设置专职和兼职教学管理岗位,系(部)设立教学管理办公室或相应专门机构。二是制定教学管理岗位标准。研究确定各级各类教学管理岗位数量,制定各岗位标准和职责,明确各岗位任职条件。三是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选聘。研究确定教学管理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严格坚持标准选聘管理人员,并加大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4.提升教学管理队伍业务水平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理论学习。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学习制度,组织开展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教学理念、现代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活动,打造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二是加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制订管理人员培训计划,选派人员参加教学管理研讨会,开展院校之间的考察交流活动,组织人员参加各种层次业务培训班,对新进人员的岗前专项培训。加强计算机应用、教学管理软件等现代管理技术手段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三是支持鼓励管理人员攻读高等教育管理硕士及以上学位建议,提升整体管理人员层次。

5.培育教学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树立教学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行挂牌上岗,热情周到,认真负责,主动服务教师,主动服务学生。二是倡导培养创新精神。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拓进取,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思路,不断探求新途径。三是进行管理研究立项。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研究,申报管理研究课题。定期组织教学管理工作研讨,进行教学管理论文评奖,逐步形成教学管理研究良好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娄玉琴.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 辽宁教育研究,2007,5.

[2]刘毅勇,杨晓降.浅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 延边党校学报,2009,4.

[3]池碎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作用的再认识和素质要求的几点思考[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4.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对学院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5

论文关键词:高校;二级分院;三重一大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党中央提出的旨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防止党政领导主观、专断,不断提高我党各级组织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它要求党政领导班子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简称“三重一大”制度。高校二级学院是高校的基本教学单位,其党政班子能否做到科学决策与民主管理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相应的机制,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是高校二级学院当前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中国计量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认真研究“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并参照了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构建了以学院党政联席会为核心,党总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为两翼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构,规定了各自的决策内容及决策程序与原则,并制订了严格的监督机制,较好地落实了“三重一大”制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完善学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构

集体决策机构是实施“三重一大”的基础。我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构以党政联席会为核心,以党总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为两翼,分别负责学院全面工作、党务工作、学术方面重大问题的决策,三个机构相互协作、分工明确。

党政联席会由学院正、副院长及院长助理和党总支正、副书记组成,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和学工办主任可列席会议。经学院院长或总支书记提议,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可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人员还包括各学科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或学院党总支委员、分工会主席。

党总支委员会由学院党总支全体委员组成,会议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召集并主持,书记因故不能主持时由副书记或由书记指定的委员主持。党总支委员会可以邀请学院主要行政负责人列席。

教授委员会由9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秘书1名。教授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院党政办公室。教授委员会委员由学院全体教职工大会在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中进行差额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全体委员选举产生。秘书由主任委员从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人员中提名并经教授委员会讨论确定。院长、具有高级职称的党总支书记(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为教授委员会的当然委员,学院党政领导在委员会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委员数的1/2。教授委员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3年。

二、明确各决策机构的决策内容

从宏观层面上看,“三重一大”的内容为“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但在微观层面,必须将“三重一大”的内容具体化,结合单位的属性,确定哪些工作内容应纳入三重一大之中,并根据工作内容的属性分派给各决策机构,做到事权明确、边界清晰。我院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及党政联席会、学院党总支委员会以及教授委员会的各自分工,将三个决策机构的决策内容确定如下:

党政联席会全面负责学院的各项事宜,其决策内容包括: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上级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党政有关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教学与科研计划;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设置;学科发展方向;重大科研任务的承接与组织协调;重大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内部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学术梯队的建设;人事调配;岗位设置与聘任;职称评审;津贴分配与奖惩;学生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外合作与交流、联合办学、出国人员遴选;较大额度经费的收支、经费切块、学院创收管理和分配;学期(年度)行政工作计划、重要工作任务的检查与落实等;由学院党总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院长、书记认为需要由党政联席会讨论的重要事项;其他涉及学院发展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党总支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学院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问题,主要决策内容包括:学院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各项决定的贯彻落实;党总支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及总结;教工、学生党支部设置、撤销和建设问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和党员教育;党员的评优、表彰、处分等事项;政治思想工作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大事项;院工会及共青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学校党委交办的其他重要工作事项。

教授委员会在主任委员的主持下开展工作,受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主要决策内容包括:审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审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审议学院内部管理框架机构设置及其管理规章;审议学院人员编制方案,审议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应聘教师面试考察;学科负责人推荐,学院内部机构负责人推荐;审议教学科研人员岗位聘任资格;审议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审议学院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审议研究生培养计划,审议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审议推荐学院重要科技项目、教研教改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审议推荐教学名师(新秀)、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人才,审议推荐科技和教学成果;审查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人员的资格,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建议;审议学术纠纷和学术失范行为并提出处理建议;审议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或院长提请讨论的其他重要学术事项。

三、严格规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及原则

决策程序是决策机构在决策时应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决策原则是在作决策时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行为准则,科学而合理决策程序以及严格的决策原则是保证决策正确性的两个基本要素。为切实保障“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我院制定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及原则。

党政联席会议题由院长和党总支书记共同商定,会议之前要形成初步设想或方案,议题确定后应提前通知与会成员。有关人员应在会前做好充分准备,认真调研(必要时需征求教代会、党支部、民主党派、教授等的意见),并提供有关资料和政策依据,以及可供选择的方案和建议。党政联席会需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对重要问题有较大分歧,赞成与不赞成人数接近时,除紧急情况外,一般应暂缓作出决定,待进一步调研、交换意见后,提交下次会议讨论。党政联席会议一般应在全体成员到会时方能开会。因故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向会议召集、主持人请假。出席会议的成员若少于应参会人员的2/3,会议应改期进行。不能出席会议的成员,对会议议题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会前提出。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应在征求学院分工会意见、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后,由党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并组织实施。党政联席会议议事时,凡涉及到本人以及直系亲属关系的职务聘任、职称晋升、进修培训和出国、奖惩等问题,本人及有关成员应主动回避。

党总支委员会一般有应到委员4/5以上出席方可召开,表决议题时的赞成人数超过到会委员半数为通过。如对重要问题双方意见不一致,赞成与反对的人数接近的,除紧急情况外,一般应暂缓做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下次再议,或向上级党组织请示。

教授委员会会议所讨论的议题主要由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酝酿确定。教授委员会会议须2/3以上(含2/3)委员到会方能召开。教授委员会可根据议题内容邀请相关人员列席会议。教授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的决议须经到会委员半数以上同意方为有效。教授委员会对所审议的议题应当充分讨论,如对重要问题产生严重分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暂不表决;经进一步调查研究和交流意见后,可再行召开会议讨论表决或提交校学术委员会裁决。教授委员会通过的有关学术纠纷等问题的决议,利害关系人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决议公布后7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教授委员会申请复议,教授委员会必须在收到复议申请后14日内做出书面答复。教授委员会委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教授委员会会议讨论的敏感问题必须严格保密。若会议讨论的议题与委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指导的学生直接相关,相关委员应当回避。

四、强化“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监督机制

为保障“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我院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机制,明确了各主体的责任,规定了违反规定者应当承担的纪律责任。

学院规定,党政领导班子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情况,应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学院副处以上干部应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列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述职的重要内容。学院工会和全体教职工有权监督“三重一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有权向各级党组织和上级部门反映意见。

对学院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6

省委、省政府制定,并经省十届人大五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作出决议的《**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指出,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形成与构建“海西”九大支撑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宏伟目标如何实现?今年民盟省委会联合省中华职教社立项,并征得省教育厅同意支持,对《**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专题开展调研。

课题组由民盟省委会专家组组织民盟、职教社七名教育系统高职称的人员组成。自6月至10月,在福州、厦门及内陆地区,选择不同类别院校展开调查研究工作。调研采取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深入重点院校考察座谈,了解师生及社会、家长反映等形式。然后课题组组织学习了职教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进行数据统计、多次讨论研究。调研中,我们均以派、职教社成员身份进行,力求深入实际,“问实事、讲实话、摸实情、求良策”,讲究实效。 经过各方面努力及调查的各院校积极配合,已经基本完成课题任务,现将我们调研情况,认识建议报告如下。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贯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特别是在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提出“六车道”一起办高职的一片热潮中发展起来的。但**起步要比浙江、广东迟三年,20xx年我们才开始运作起步,此时教育部已开始调控。因此,**高职教育存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问题,也可谓“先天不足”。 短短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迅速从14所发展到如今的53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22所),尚有2所公办未备案。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发展形势可谓相当喜人。

根据近三年高职院校招生数统计已达17.53万人,且呈逐年增多趋势。省教育厅提供50所高职院校资料(其中公办33所,民办17所)统计分析: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40人,公办校均专任教师数为211人,民办校均123人,公办比民办校均专任教师多出70.9%,明显优于民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研究生公办校占10.34%(民办为 15.95%);本科公办占84.39%(民办为80%);专科以下公办占5.27%(民办4.1%)。教师职务职称结构:公办高级占25.91%(民办23.54%);中级公办占33.49%(民办占19.58);初级公办占29.74%(民办占42.07%)。以上显示高职专任教师学历,职务结构均不尽合理。

又据我们调研涉及26所高职院校,其中收回17所(公办11所,民办6所),自报完整统一的“补充调查表”统计:高职院校平均校园占地396.75亩(最大占1200亩,最小占147.18亩),公办校均占地369.4亩(民办校均446.9亩),17所院校平均建筑面积为9.78万㎡(最多有20万㎡,最少仅3.5万㎡)公办明显高于民办。从自报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来看,17所平均占43%,最高已占70%,最小仅占7.0%,公办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强于民办校。以填报的在校学生数分析,公办在校生平均数为4972人(民办校3273人);师生比例分类,公办校平均为1:24,民办校为1:26.4。再从自报毕业生就业率比较,17所高职院校平均为93.9%(其中公办94.7%,民办92.4%),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99.6%,最低仅有81.16%。 调查的17所高职院校年生均学费平均为5975元(最高8000元,最低4800元),公办平均是5530元,民办6717元,民办收缴学费明显高于公办。我们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银行贷款的已占52.9%,银行贷款最高已达1.25亿元,最少的71.4万元,个别院校银行贷款已成沉重的负担。

在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中,也有办学条件、规模质量、效益比较好,对经济社会贡献较大的高职院校,如**交通职院、福州职院、省水利水电职院、厦门城市职院以及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等。尤其是**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近代官办百多年高等实业**船政学堂,深厚文化底蕴和明确办学理念,是20xx年以前,**唯一被教育部批准成立并选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的立项建设单位,其办学综合水平在**居领先地位,选为**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执行主席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综合水平以优秀等级已获通过了教育部评估,现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高职教育研究会长单位。**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迁入内陆永安市已五十余年,是省水利厅公办的行业高等职院,虽然占地仅209亩,但以其品牌的水利水电工程及部级发电电机维护精品课程和“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办学理念,注重实训,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几乎供不应求,对区域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民办的厦门 华厦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办学指导思想是民办高职成败的关键,也是我省民办院校少数能正确处理好投资者与教管者关系,注重内涵建设,“以生为本,服务就业”做得比较突出的民办高职院校。

上述状况说明:近几年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努力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规模是应当肯定的,质量也有一定提高,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创新特色更是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的。但是,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这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克服的。 去年省教育厅组织教育专家组对**电力职院,泉州华光、中营,省信息职院,福州职院,**水利电力职院和厦门海洋职院等七所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预评估”,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方案”标准测评,结果具备和基本具备部评条件的仅2所,必须抓紧整改的占5所。为此,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各院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抓紧整改。 从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了解,主要是对高职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普遍反映办学经费来源不畅,投资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行业办校和欠发达设区市办校,投资更不落实,发展困难。部分民办院校反映更为强烈,要求公平对待,纳入政府扶持、引导、服务。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不少新办高职院校困难甚多,呈现“后天乏力”现象,不容乐观。总之,办学理念、目标、质量与加快“海西”建设发展,产业人才支撑,还有相当距离,必须引起进一步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提升、运作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作用认识尚不到位,紧迫感不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xx)。全国28省市都先后已经召开“职教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然而,我们**虽亦积极筹备,几易其稿,但至今省政府尚未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贯彻,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和具体政策性措施。这对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新办的高职院校,如何抓紧科学论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与特色,注重内涵自身建设,影响很大。

省委早已明确指出,加快**“海西”建设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撑产业体系。“海西”战略决策,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又好又快发展。时代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了**职教事业的责任定位和极大的战略意义,以及重要性、紧迫性。 三教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重点,需要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社会、家长,以及青少年学子如何认识职业教育与个人谋生就业志向,这是高、中级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但目前还宣传不力。

(二)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管理、服务、扶持尚不到位,具体化不足:

按中央要求,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如何理解,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相互监督,目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部门行业多,事关重大民生就业和社会关心热点。如何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实际问题的更好解决。根据调研中反映,目前存在的以下问题,有待具体办法解决。

办学理念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内涵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院校领导班子尚未配齐配强,协作决策能力尚弱;土地置换、供地建设、融资渠道协调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校企之间的互动平台、利益协调、合作互补有待加强,校企、工学、产学研结合合作亟待具体政策和运作机制建立;区域、行业界线障碍,教育资源整合运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础建设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列入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建立高职院校职称独立系列评审制度,消除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准入障碍有待努力;职业教育“双认证”制的就业渠道亟待疏通,就业准入制度需要规范加强;根据**实际和“海西”发展需求,需要合理调控高职发展规模,尽快制定本省高职院校独立体系,评估标准;专业设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亟待改革,重点及精品专业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招生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有待实行灵活指导性指标,并需要研究建立普通、职教同等学历学生合理交流、互动及高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机制等。

(三)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调研涉及的高职院校,虽然还不够普遍,但各种类别院校选择还是注意到了,因此,具有代表性。我们发现外部环境条件制约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院校自身发展不平衡,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海西”,明确目标作用,准确定位不足;正确处理好外延扩展与内涵建设,摆正规模、质量、效益关系缺乏力度,有的甚至盲目圈地扩展基建,靠银行贷款负债经营;新办院校班子建设滞后,决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不足;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适应能力教育不够,学校教育管理不强;教师培养乏力,双师型欠缺,未形成专兼职实力队伍;有的专业设置不能量力而行,存在文、理科倒挂,工科成本高无力设置的现象,“万金油”专业,教材难以规范,社会就业难;校内实验、教学设施差,技能操作难以实施,校企关系松散,实习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本质与毕业生就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疏于规范管理;少数院校出现官场化、企业化趋向,作风浮躁,甚至弄虚作假,治学不严。凡此种种现象,我们认为院校主管单位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教育行政部门督导不足。

(四)民办高职院校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已占22所,是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普遍反映,民办院校不同程度存在下列问题与困难:

公平待遇问题反映普遍:在政治、双重主管、税费、供地、融资、经费补助、教职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要求与公办院校相对公平的待遇;如何正确理顺举办者(投资者)与学校产权、管理者的利益关系及经费使用、分配原则有的尚不落实;民办院校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明确公益性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个别尚不明确;慎重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强化优势特色加强内涵与师资、教管队伍建设,培植品牌专业,提高就业率和社会公认度,有待强化;教师权益保障及寻求合理的职称评定新办法,稳定专兼职教师队伍亟待努力;个别民办院校尚存在短期行为,追逐营利,盲目圈地建设而又实力不足的不良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引导督促纠正。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xx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的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实际,尽快把**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鉴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根据中央和十七大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教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省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四)建议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真正体现“三教统筹”,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围绕 “海西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当好参谋,用好职权,公开政务,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高等职教院校的服务意识与督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