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范例6篇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1

与汽车品牌在营销活动上进行紧密互动,将成为这家东部卖场新贵迅速聚敛人气的制胜法宝。

中关村电子卖场一条街曾经被公认为中国电子卖场的经典模板。在这里,32万平方米的空间内聚集了海龙、鼎好、中科贸、太平洋等顶级电子卖场,卖场林立,人声鼎沸。这种“扎堆式”的发展模式不仅直接促成了今日中关村巨大的成功,也深刻地影响了全国各地电子市场的发展,西安电子一路、成都墨子桥、南京珠江路都是这一模式在当地的成功翻版。

而现今,这一经典似乎正在遭遇发展的瓶颈。区域辐射能力不足、停车紧张、交通混乱、商户利润下降乃至生存成为根本问题……,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似乎正让享誉一时的中关村模式遭遇来自厂商、商户以及消费者的各种质疑。而与此同时,电子卖场扁平化的呼声却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市场。这一理念与中关村的扎堆模式针锋相对,呼吁大型电子卖场向国美、大中甚至是一些建材类、家居类卖场学习,也走上区域覆盖和渠道的扁平化的道路。

但是,在中关村多年积累起的巨大品牌影响力下另立门户谈何容易,加之地价、资金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敢于实践的人可谓寥寥,扁平化与扎堆式的争论也莫衷一是。然而,3月,一家志在覆盖北京东部CBD商圈、并拥有整个中关村1/5面积的东方基业数码广场的开业,再次把这种争论推到了业界的面前。

卖场方观点

东方基业数码广场总经理 曹硕人

中关村模式遭遇瓶颈

去过中关村的人几乎都有同样的感受,交通秩序混乱,没法停车,商户抱怨挣不到钱。E中心已经倒闭,一家新卖场开业不到一年已经开始有商户出场。我们都在问,中关村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会怎么样?

我认为,中关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商户扎堆,但是我们同样也知道,商户扎堆生意好做。这里面有一个度,新卖场开业不到一年遭遇商户离场正是表明这个度已经过了。

目前中关村的状况令人担忧。厂商和商户在这个环境里都在遭遇挑战,商户的盈利水平阶梯下降,导致厂商支持商户的支持度必须加强,成本也相应升高。

扁平化威胁中关村

最重要的问题是,扁平化的趋势威胁着中关村。中关村的人流会因为卖场的增加而增加么?我认为不可能。

首先,随着扁平化的趋势,每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都在开数码卖场,以前中关村是全国IT产品的集散中心,现在逐步被削弱为三北地区的中心。将来随着各地方卖场的兴盛,其地位会进一步削弱。同时厂商也在推动和顺应渠道扁平化的趋势,其对中关村的依赖也在逐步减少。

其次,中关村的人流数虽然没有增加,但人员结构却在发生变化。以前中关村的生意主要以外地的批发商为主,兼有中小企业采购。但是近几年,批发商向外地的发货量逐年下降,幅度明显。

最近某部委联合IBM了一个报告,提醒所有的企业关注大众消费市场,因为专业市场正在削弱。

在这样几个趋势下,未来中关村的客流能否支持这么多商户的生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其实,中关村洗牌在两三年前已经开始。中科贸开业后,硅谷电脑城的商户就开始转移,最后逐步改为经营办公自动化产品,太平洋也开始转向手机通讯电子产品为主。而E中心则最终以关门告终。

这一切的背后的原因就是扁平化,而推动扁平化的动力就是中国GDP的增长,人民购买力的提高,IT从高档产品转为大众消费品,并越来越多地具备快速消费品的特性。按照扁平化的规律,5公里开超市,10公里开百货,我们认为,对IT数码大卖场而言,10~25公里的覆盖范围是合理的。

几年前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独领,而现在我们看到亚运村已经被削弱,分布扁平化已经成为现实。在今天,我们也同样感受到,未来IT大卖场也存在着这样的趋势。

CBD的中关村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北京东部燕莎、王府井、通州中小企业群等社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圈,圈内上千家写字楼里的白领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码IT的消费群。另外,北京东部的住宅正在向近郊转移,未来这里将是形成一个密集的居住地,并形成相当的IT消费能力。

东方基业数码广场这个项目在东部具有唯一性,6万平米足以与中关村抗衡,也能够满足一站式服务的需求,巨大的需求空白和项目本身的优势是我们立足的根本。

未来在营销方面,我们将不惜血本,附近14条公交车体广告、上千家楼宇电视广告以及主流媒体将形成强大的宣传优势。

另外,在租金方面我们具备足够的优势,从而降低了商户的风险,中科贸以前就是以价格为优势发展起来的,我们在价格上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我相信,优势的地理、庞大的需求、发达的交通、诚信和优质的服务,一定能够培养起一个新的消费群体。从根本上来说,我认为是扁平化的趋势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与会厂商观点

联想代表:最近我们一直在关注包括电脑城和社区店在内的一些商户产生的新问题。我们也看到,卖场和社区店的销量一度处于萎缩的态势,如何帮助经销商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是我们近两年的一个主要任务。其实我们也曾经尝试在周边一些比较集中的社区,比如天通苑的电脑城,做一些尝试。我们认为东方基业未来也将会成为我们一个重要的尝试方向。

华旗代表:华旗今年的重点更偏向中关村以外的市场,如大中、国美等等。这次东方基业的开张将成为我们在北京的一个新的机会。我们期待东方基业在扁平化的过程中,能够创新出新的营销方式。

明基代表:朝阳区的发展势头很旺,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机会,而这边恰恰比较稀缺的资源也是卖场。虽然目前部分数码产品已经通过3C渠道覆盖到这里,但我们认为目前这种力度总体感觉不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将来会重点关注这个项目。

冠捷代表: 我们主要做显示器,最近行单这方面已经开始有往下降,相应的零售的力度势必有所加强。目前CBD商圈的消费能力有目共睹,在未来会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增长点。

海尔代表: 我们下一步可能不会再选择在中关村开新店,因为整体的环境已经趋近饱和,东方基业作为一个以白领为目标的IT卖场,从服务到导购都需要一个高层次的服务,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点。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2

[论文关键词]毒品 调查研究 发展趋势

一、毒品犯罪的基本情况

2009年以来,青岛市黄岛区共办理各类毒品犯罪案件84件87人,其中2009年25件,2010年31件,2011年18件。涉及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提供精神药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易制毒化学品行政案、走私毒品罪等8种罪名。2009年涉毒案件以违法行政案件居多,共9件,占36%,非法持有毒品6件,非法提供精神药品2件,非法买卖制毒物品1件;2010年涉毒案件以贩卖毒品案居多,共25件,占81%;2011年易制毒化学品案件居多,共5件,占28%。涉毒人员中男性70人,女性14人,未成年人2人;从文化程度看,小学7人,初中63人,高中16人,大学1人;本地人员犯罪26人,外来人员58人;无业人员63人。从法院判决来看,十年以上25人,5-9年10人,3-4年15人,三年以下31人,拘役2人,管制1人,治安处罚11人。青岛市黄岛区毒品犯罪案件发案率较高,以贩卖、运输毒品类案件所占比例大,而且近2年贩卖毒品超过300克的重大团伙犯罪人数陡增,2010年2件5人,2011年增加到2件13人,社会危害性巨大不容忽视。

二、毒品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从犯罪分子性别看,男性居多,女性犯罪有增加的趋势

在黄岛区相关部门查处的毒品犯罪案件中,男性犯罪分子70人,占83%,女性犯罪分子14人,占17%。女性毒品犯罪呈上升态势,2009年2人,2010年、2011年分别为6人,且2011年移送上级检察机关的重大毒品犯罪案件中有3名是女性。女性参与毒品犯罪高于其他刑事犯罪,染毒过程大多相似,一般多是歌舞厅、酒吧等从事娱乐工作的年轻女性,由最初的受害者变为依附男性作案,由从犯发展为主犯,涉毒数量亦是由小到大的趋势。由于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女性毒品犯罪对下一代及社会的危害程度要大于男性,应当加大预防措施,防止女性毒品犯罪的进一步蔓延。

(二)从犯罪分子身份看,无业、失业人员居多

三年来,黄岛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毒品犯罪中无业、失业人员毒品犯罪63人,占72.4%,农民8人,个体工作者8人,其他人员8人。2009年无业、失业人员毒品犯罪仅4人,2010年猛增至40人,这些人员基本上处于社会底层,生活窘迫,精神空虚,沾染毒品的比较多,一旦成瘾毒资没有来源,一般都会走上以贩养吸的路。而且这些人员生活困顿无助,又求财心切,很容易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铤而走险。如该区2009年办理的王某等四人贩毒案件中,其中王某、管某、刘某三人均为刑满释放无业人员,没有谋生技能,生活不能保障。王某在歌厅当小姐时染上毒瘾,因没钱买毒品盗窃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满释放后毒瘾发作开始以贩养吸,其男友管某帮着送货,后管某在王某的指使下勾结其狱友刘某,刘某出狱后家庭生活解决不了温饱,当得知贩毒挣钱多、来钱快后,三人便沆瀣一气,一拍即合,再次这上犯罪的道路。

(三)从犯罪分子年龄看,青少年居多,而且有文化程度低、年龄偏低的趋势

涉毒人员年轻化,25岁以下31人,占36.9%,其中2009年仅1人,2010、2011年分别为15人。且有年轻化的趋势,2009年最低年龄为22岁,2010、2011年均出现16岁贩毒人员,20岁以下的毒品犯罪人员就有8人。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们错误地认为吸食冰毒不具有成瘾性和毒害性,由于好奇心作祟,吸食毒品成瘾,最后走上犯罪道路。如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两件未成年人贩卖毒品案,嫌疑人均称:为了追求刺激和朋友一起吸食冰毒,继而成瘾,但没钱经常去购买毒品。后来随着吸食量的增加,认识贩卖毒品的人也越来越多,发现买冰毒除了自己吸食,还可以卖给其他人从中获利。这些人员中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67人,占总数的79.7%,高中16人,大学1人, 文化程度低导致涉毒人员对毒品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清,很容易走上涉毒犯罪道路。

(四)从犯罪类型上看,贩卖、运输冰毒居多,社会危害性大的团伙犯罪和重大案件有增加的趋势

据统计,2009以来,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各类毒品犯罪涉案毒品全部为冰毒。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冰毒犯罪案件80件82人,占毒品案件总人数的95.2%。而且这些案件中重大案件增多,2009年审查起诉的3人以上团伙涉毒案件为2件13人,2010年为5件23人,2011年为6件24人。三年中,因案情重大移送上级检察机关的毒品犯罪案件多达6件19人,社会危害性极大。如审查起诉的李某等九人贩卖毒品、窝藏转移毒品罪一案,涉案人员多,贩卖甲基苯丙胺数量最多达283克,其中五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陈某、陈某、陈某、薛某贩卖、运输毒品案,贩卖甲基苯丙胺数量多达2000余克,均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

(五)从犯罪地域上看,外来流动人口毒品犯罪案件增加,本地毒品犯罪有由城区向周边社区蔓延的趋势

据统计,2009年以来黄岛外地流动人口涉毒犯罪案件58人,占总数的69%,其中外省39人,占46.4%,省内市外19人,占22.6%,本区26人,占30.%。2009年外来流动人口涉毒犯罪8人,2010年19人,至2011年达31人,来外流动人口来本区涉毒犯罪人数增加的趋势明显,大多来自东北和西部,其中来自东北27人,西部11人。黄岛区人员毒品犯罪发生在周边街道或周边街道人员的12人,占本区人员毒品犯罪总数的46%,有由城区向辛安、灵珠山等周边蔓延的趋势。

(六)交易方式有多样性、隐蔽性的特点,毒品犯罪引发其他刑事犯罪案件有增加的趋势

随着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交易大多采取单线联系,作案手段具备隐蔽性、多样性。贩运方式以藏匿在物品中或利用快递等隐蔽方式运送;团伙犯罪分工明确,多为单线联系,相互间以绰号相称,增加隐蔽性;大宗毒品交易无固定地点,且经常改变交易地点,交易地点大多在人员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宾馆、饭店,或以他人名义租住的房屋等隐蔽地方,而小宗毒品交易一般采取整买零售方式,多在歌舞厅、KTV包房、洗浴中心等公共场所进行。随着吸食毒品人员和涉毒案件的增多,引发的刑事犯罪案件不断增加,犯罪类型多为盗窃、抢劫、寻衅滋事和卖淫等案件,因财起意或因毒瘾发作导致精神障碍引发的故意杀人等恶性案件也有发生,可见毒品犯罪的危害性之大。

三、毒品犯罪成因及防范对策

据统计,全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毒品犯罪。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吸毒、贩毒等毒品犯罪越来越多,其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有效对策遏制其发展和蔓延。

(一)追求高额利润是毒品犯罪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加大惩罚力度是防范的根本措施

贩卖毒品的利润达300%以上,在这种高额利润的诱惑下,难免使一些人迷了心窍铤而走险,甚至冒着生命的代价涉毒犯罪。尽管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处罚很严厉,但是犯罪分子仍有空子可钻。如,一些毒品犯罪分子为逃避严刑处罚,采用多次分散销售的办法贩卖毒品,这样量刑较轻,有的仅处拘役、管制,起不到震慑作用。另外,毒品犯罪通常为跨省、跨地区交易,流动性较大,给抓获毒品犯罪分子增加一定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联系,以建立网络平台和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畅通信息渠道,使涉毒犯罪分子无处可逃。尤其是对毒品犯罪的累犯、惯犯等犯罪分子实施严厉打击,并加大罚金、没收财产等附加刑的适用力度,没收毒品犯罪的非法所得,并且通过奖励举报涉毒犯罪人员,开展专项打击、集中审理和宣判一批涉毒罪犯,达到震慑毒品罪犯、遏制涉毒案件发生的目的。

(二)吸食毒品人员的快速增加,是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毒品消费是防范毒品犯罪的必要措施

全国吸食毒品人数逐年上升,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担忧。吸毒人员一旦染上毒瘾复吸率可高达95%以上,百万吸毒人员对毒品有着巨大的需求,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买卖毒品行为的泛滥。虽然我国《刑法》已将为吸食、注射毒品者提供毒品和吸用毒品场所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但对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没有规定为犯罪,这样就会对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人网开一面,不利于遏制吸食毒品和毒品犯罪。为此,应对会所、歌舞厅、酒吧、洗浴中心等吸食和贩卖毒品较多的场所加强监管,对涉毒的娱乐场所和涉嫌毒品犯罪的行为人严厉处罚,绝不姑息。同时,通过深挖案件发现线索,摸清毒品买卖的环节,摧毁贩毒网络,达到遏制毒品蔓延的目的。另外,社会上应建立禁毒帮教组织,从教育、心理、生活和就业等方面,为吸毒人员提供帮助,使他们戒除心瘾、远离毒品。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消费行为;零售业态;营销策略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购物已经变成一种娱乐与休闲方式,消费者追求购物的舒适性、选择性、便利性。这种趋势促使我国零售业需要从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入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1.多元化。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日益丰富,消费者的购物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阔。在选择购物地点和购买方式上都较之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求新求变的思想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以至于新的消费群体不断出现。伴随着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的出现,零售业态也呈现出多种形式,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

2.个性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个性化需求愿望也日益高涨。消费者会寻找商品间的细微差别,并将这种差别延伸为个人的独特性。独特性需求的增加意味着消费者会越来越多的参与消费,提出个性化的要求,甚至亲手营造这种独特性巩固自身与产品的特殊关系,以达到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张扬独特个性的目的。

3.主动化。受新观念导向的影响,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所确定的商品概念,而是开始主动介入商品的生产和营销活动,尤其是对于关系自身情感享受的商品属性予以密切关注,消费行为主动积极,依靠自身的消费行为和观点展示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并引导企业重视其消费选择。

4.便捷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时间观念增强,希望能有额外的服务来帮助他们节省时间,甚至不惜为这些额外的服务支付报酬,因此,消费行为将更强调消费的便利性和快捷性。

5.专业化。消费者的成熟体现在越来越坚持在更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再做出购买决策,他们有能力、有条件在各类产品中寻找价值最优者;他们期望获得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优化消费价值。

二、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依据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

第一,零售业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将导致我国零售业态向多元化的业态结构发展。百货商店、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网上商店、shopping mall等多种功能不同、类型各异的零售业态将会以各自的经营和服务特色,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适合各自品位的商品和服务。由单一业态转变为由购物中心、百货店、专卖店、超市等相结合的多业态经营体是必然选择。以沃尔玛为例,其共有三种业态形式:第一种是传统意义的巨型食品超市;第二种是超级中心,提供传统的品种之外如服装、电器、书籍等不同商品;第三种是以公司创办人命名的萨姆俱乐部百货公司。

同时,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发展也将不断创造出新型的零售业态,比如面包房的前店后厂、美容院的前店后院等。当然,在演进的过程中,既会有新业态产生,也会有原有业态因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逐渐被淘汰,如个体杂货店,大多为夫妻店,营业面积不大,经营品种有限,多为低档日用消费品,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商品价格低、质量较为粗糙。在商品短缺条件下,这种商店迎合了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要求,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目前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全面升级的条件下,低水平的产品结构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随着便利店不断优化商品结构,突出经营特色,购物便利性和快捷性特点的日益突显,城市居民将会越来越避免去个体杂货商店购物,个体杂货商店将逐渐被便利店取代。

第二,零售业态更加注重细分化。零售业态的变革,使人们的消费行为类型化。城市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已经形成业态上的“定势”,即各种业态已按照城市居民不同的购物需求,形成了各自的经营定位,如百货商店能够提供较为丰富的商品和完善的服务,大卖场和仓储商店拥有丰富的日用品和低廉的价格,专卖店以品牌支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专业店以精、专、尖、深的经营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便利店则能够随时随地地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shopping mall在给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便利的同时,还给人们带来了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健身等全方位的享受和满足。各种零售业态以错位经营占领着各自的市场空间,互为补充,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适需的商品和服务。

第三,零售业态融合化趋势加强。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在购物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他们更愿意把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集中起来购买。这种行为变化趋势,促使了零售业态的融合化发展趋势,即以一种主导业态为主,适度引入其他业态为辅,优势互补,科学组合,将目标顾客相同或相近的多种业态有机组合,各种业态相互呼应,形成整体的市场定位。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满足目标顾客的不同消费需求,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可以引发合力效应,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现在像超市引入专卖店如药店、茶叶店、小吃快餐已成为潮流,而百货店则不仅有超市,还有餐饮、娱乐、健身等项目,俨然有购物中心的面貌,不但减少了消费者购物的成本而且还满足了消费者的娱乐和社交的需求。多种业态的相互融合,在满足多种层面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兼顾个性需求的实现,做到整体强势,单项极致,多维发展,凸显优势,既扩大规模,又减少风险,既增加功能,又提高绩效,实现多业态的有序化、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零售业市场营销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发展,零售业态的多元化及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零售商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观念,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调整市场策略。

1.明确的市场定位

定位的概念源自识别并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零售业态的定位不是指商品档次和价格定位,而主要是指目标市场定位,即预期满足哪一阶层的哪一类需求。零售企业需要在市场中不断调整其经营定位,更准确地与自己的目标市场的需要相吻合。有些零售商全力争取“所有消费者”的努力最终往往是模糊了门店类型之间的品牌形象。如百货店定位于某类人群,能体现其价值、标明其身份、张扬其个性,而不是定位于不同人群中的共同需要。

零售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如大卖场、超级市场等业态应定位于城市中的普通消费者;百货零售企业应以城市中、高收入阶层为目标市场,在购物环境、经营范围、特色服务等方面展现自己的个性。如今的百货店许多传统的经营项目已经退出百货店的经营范围,如大家电、自行车等,而服装、服饰、鞋帽、箱包类商品已成为百货店的主营商品和利润的增长点,使百货店的传统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超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诸如“生鲜加强型超市”、“食品加强型”超市,已成为超市经营重点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标志。显然,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相应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2.零售业应向专门化发展

差异化营销在零售业态中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专业化,零售商业企业可以集中采购与销售品种齐全的商品,还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可充分比较选择的同类型商品,因而比综合商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明确的购买需要。专业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专营店的发展,形成以专门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专业店;以专门经营或被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为主的专卖店;和以专门销售建材、装饰、家居用品为主的家居建材商店。同时随着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的出现,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人们的消费行为也随之类型化。比如买洗化用品去超级市场、买家电去专业家电大卖场。以苏宁、国美等大型电器商场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大型卖场的专业化发展。

如果零售业定位不明确,就会出现目标顾客不清的问题,必然会“不够专业”,因而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增强针对性。比如百货店可以走中档或高档路线。如走中档路线,其目标顾客主要为工薪阶层,追求商品性价比,注重实惠,而对商品的样式、服务和购物环境无过高要求;而走高档路线则目标顾客主要是高收入阶层,这就要求商品的品牌、样式,同时价格、利润均保持较高,并不断通过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的优势同竞争对手相比较,选择所经营商品的品种,培育企业较强的竞争能力。

3.注意开发网络营销渠道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4

为了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企业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和广度,把产品和服务快速方便地传递给客户,从最初的批发渠道演变到现在的专卖店、店中店、网店、生活体验店等互相渗透相互转换的局面。渠道优势,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一、两种渠道业态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了。

企业间的渠道竞争越演越烈,渠道的变革,让众多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颇费踌躇,痛苦不堪,很多成长中的企业更是因无法把握渠道变革而中途夭折。

“有品牌者得市场,有渠道者得天下”。渠道已扮演着企业获得成功和取得竞争优势不可获缺的重要因素。

家纺企业,如何通过渠道赢得竞争优势,如何在渠道变革中制胜?在家纺品牌的打造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笔者一直主张鉴往知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能找到与家纺行业发展轨迹相似的行业作为借鉴,我们也许就能判断家纺业渠道发展的轨迹和趋势,并由此而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渠道策略。

无庸质疑,服装行业和家纺行业是最为相似的两个行业,从服装行业渠道的发展趋势,我们能否找到可资借鉴的地方呢?

服装渠道的变迁

第一阶段:服装渠道的起步之地——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起步于70年代末,兴盛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国服装起步之地,也是服装渠道史上的重要角色。虽然其销售渠道单一,但当时消费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吃饱穿暖的物质基础上,缺乏品牌意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当时市场开发能力薄弱,又无力建立自己的分销机构,而批发商灵活性强,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在消费者需求和企业力量的双重推动之下,批发市场在一个历史阶段内,对服装的分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批发渠道是伴随着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的成长,广州白马、东莞富民、武汉汉正街、沈阳五爱、常熟招商城等批发市场在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阶段:服装渠道的扩展之地 ——商场专柜

90年代中,百货商场是中国服装营销的第一渠道,起到了引导潮流的作用。商场开设专柜是中国许多中高档服装品牌的经营首选。商场购物环境优越,容易树立品牌良好形象,而且商场主体消费人群比较稳定,拥有较强的购买能力。

但操作商场普遍存在着经营环境的困惑,名目繁多的各项费用已经令厂家在商场经营的利润越来越薄,这将直接导致企业逐渐失去利润来源,企业盈利变少,不得不寻求其它的渠道。

第三阶段:服装渠道的精耕之地——专卖店

为了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快速扩张,不少知名企业纷纷转向专卖店的发展,并加大力度,一些品牌在大城市建立面积较大的旗舰店,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品牌形象与实力,起到了向周边地区辐射的作用,促进了加盟网络建设。专卖店渠道成就一大批企业,如:杉杉、七匹狼等。

随着竞争的加剧,90年代末,企业从最初的跑马圈地粗放式经营逐步加大渠道力度,根据自身品牌定位进行渠道品牌化,通过提高铺货率与在终端阵地上的渠道精耕细作,来实现深度渗透市场、深度管理、深度服务和维护市场。

第四阶段:服装渠道的升级之地——生活馆

21世纪初,服装销售渠道向多元化发展,服装批发市场、百货商场、大卖场、生活馆、商品交易市场、服装超市、折扣店、电视直销、网上销售等多种渠道并行,渠道运作进入多元化与深度营销阶段。

在这个多元化浪潮中,主流服装品牌的渠道不断升级,其品牌的提升逐步由专卖店转到生活馆中来,生活馆承载了区域内形象展示、新品、服务示范、员工培训等功能。比如:七匹狼、美特斯邦威、李宁等品牌,都在2007年左右先后了建立超大生活馆的渠道战略。

一轮又一轮的渠道升级,品牌服装各种经销模式已经不是单纯地单独发展了,各种模式的交叉融合现象值得关注,在服装行业产品趋于同质化、价格空间也基本压缩至最低限度的时候,渠道精耕细作、渠道的不断升级再造已经成为服装渠道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

对于家纺来说,产品严重同质化的今天,除了品牌建设意外,渠道建设一样也应该成为品牌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家纺渠道变革的趋势

90年代中,由富安娜率先采用特许加盟连锁专卖店的渠道模式,打破了以往陈旧的渠道格局,并由罗莱发扬光大。随后国内品牌纷纷仿效走专卖的渠道拓展模式,特许加盟连锁专卖店的渠道形式为家纺行业带来了第一次大的发展。

90年代末至今,家纺逐步树立起以“连锁专卖+商场店中店”、“超市”为主的两种渠道并行的渠道格局。在国内大规模连锁专卖市场拓展中,成造了罗莱、富安娜、梦洁等一线品牌,率先布点的几家家纺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给众多的中档品牌以鼓舞,几乎所有家纺品牌都采取了这种专卖渠道模式。专卖店和店中店在家纺渠道发展史上从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服装行业渠道发展历程来看,家纺行业的渠道发展基本处在服装行业的第三阶段的上半部分,即专卖店加商场的渠道模式。

在家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众多企业家们叫嚷“渠道为王”的今天,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品牌统统挤在专卖店、店中店两种渠道上,并大多采取粗放经营模式,在这样的渠道现状面前,这两种渠道作为消费者获得品牌认知、获得产品与服务的重要途径,开始面临考验,参与其中的企业无一不深深感到实现渠道差异化的压力之巨大。

如何跳出家纺渠道的同质化重围?如何对渠道进行优化升级?这成了现阶段家纺业整体性的渠道困局。

就此问题,我们提出三个解决之道,也可当作家纺渠道变革的三大趋势:

渠道差异化——品牌定位决定渠道定位

目前家纺企业一、二、三线品牌无论品牌如何定位,都蜂拥而上一律采用专卖店、店中店渠道模式,并且所用的渠道经营管理方式也相差无几,这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一个问题。

随着家纺市场的竞争加剧,品牌的市场定位将会越来越细分,目标消费群不同,消费水平也不一样,消费习惯亦有差异,不同定位的品牌应该有不同的渠道,这就是上海超限战策划机构一直主张的“品牌化渠道定位方式”。

这种渠道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销售模式,这就决定企业在选择渠道时应该从品牌定位出发,进行渠道定位,而不能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渠道模式。只有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差异化渠道模式,企业才更有销售力。

渠道多元化——消费分层决定渠道多元化

以往的消费可能满足于通过一、两个渠道购买产品,而今天的消费者却希望有更多不同的购买方式。

15年前,你要去买衣服,只有去商场或批发市场,那时候专卖店刚刚兴起。今天同样买一件衣服,你可以去商场、批发市场、专卖店、服装超市、折扣店,不想出门的话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直销,打一通电话就有人把选购的服装送到你家,想感受服装所带来的价值还可以去服装生活馆。这就是服装行业目前的渠道多元化,为消费者大大提供了便利性。

国内区域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差别都很大,像地级市的消费者大多喜欢去商场购物,县级消费者热衷去专卖店购物,再加之国内消费者的分层现象日益严重,这些都决定了家纺渠道需要多元化,只有渠道多元化,才能真正满足不同细分类别消费者的需要。

而家纺渠道的现实呢,除超市外,基本都是通过专卖店和店中店来向消费者推销产品的,而专卖店和店中店更多的适合销售中高档产品,这种单一渠道模式本身就很有局限性。专卖店由于品牌单一、营业面积有限,在不同的城市,买方市场的消费水平和习惯不一样,专卖店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在商场,由于商场的费用很高,也使部分家纺品牌望而却步。

基于这样的渠道现状,笔者以为,未来家纺渠道将更加多元化,并且其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将更多地与相关行业融合,如和布艺行业、家居行业、家居服行业、家庭装饰行业的融合等等,并由此而从床上用品向大家纺甚至向家庭软装饰方面发展,这或许就是将来家纺业的“生活馆雏形”,也是将来家纺业渠道升级换代的方向。

渠道深耕化——“圈” 、“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里说渠道深耕化并不仅仅单纯的指渠道中心向二、三级城市转移,更多的是企业对经销商扶持力度的加大。即所谓“圈地”与“管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目前国内家纺企业规模并不大,一线城市运营成本过高,加上国外品牌参与竞争,使二线品牌渠道重心多以二、三线城市为渠道重心点,这对企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如何在渠道重心下沉的市场确保自己的网点覆盖、终端上架质量不走样。

家纺渠道深耕是指企业对加盟商要加大扶持力度,主要是渠道方面的深度营销。当然,深度营销的核心意义则不仅仅在于渠道的精耕细作,而在于营销系统的整体精耕细作。比如:在产品线的组合方面、价格体系的制定方面、区域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等等各方面,都要做到精耕细作,才能叫真正的深度营销。

服装行业同样走过家纺企业的道路,在服装行业发展的第三阶段,企业从最初的跑马圈地粗放式经营逐步转型到渠道精耕细作,在转型过程中逐步加大渠道深耕的力度,适度深入渗透市场、适度深入管理、服务与维护市场,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因此,在服装业前车之鉴下,需要家纺企业在渠道方面做得更务实。突破传统的跑马圈地式的营销方式,摒弃以往“只开发、不维护”的行业陋习,深度营销。这种渠道深耕对企业的管理人才,营销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有品牌者得市场,有渠道者得天下”。这句经过很多行业验证的“真理”,同样适合于家纺企业。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5

一个中国制造的手机如何出口到达美国市民手中?

首先,手机生产商需要把产品信息放在相关外贸电子商务网站上,等待海外采购商的光顾。接着,在双方做成生意后,手机再经过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多重中介,最终到达海外客户的手中。当然,每经过一层中介,手机的价钱就被有效抬高一些,这样便可以让流通中介从中获得最大份额的价值。据保守估算,撇开出口退税等因素,假使一部国产手机出厂均价在1000元,而真正到卖家手中出售给海外采购商时竟然可以达到近2000元,其中的价差几乎是厂家出厂价格的1倍。

这一价值的实现过程便要归功于当前日渐火爆的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依托互联网及相关信息平台实现在不同国别与地区间进行的商务活动,跨境电商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的新形势与新手段,受到众多电商企业以及服装、箱包、手机、鞋类、灯具等外贸热销商品生产商的关注。

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日前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增速明显。2013年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050亿美元,5年内有望达到3070亿美元。而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6.2%,呈现回落趋势。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整体下滑形势下,我国的跨境电商贸易却呈现逆势快速增长的情况。

据iresearch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32%,均高于线下传统外贸交易额增幅。美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商ComScore公司统计显示,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为440亿美元,占电商总体规模的14%。

走进中国 潜力巨大

从2005年左右,中国制造冲击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eBay和亚马逊为首的国内外贸大电商崛起为标志,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层面的跨境电商使得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开始建立。

当然,中国的众多商品可以出口到国外,并受到老外的欢迎及网络热购,关键就在于“价格差”。例如,现今国内跨境电子商务品类中最热销的婚纱,在欧美,一件要2000欧元,而在国内只要二三百美元,价格几乎差了10倍。再看物流,最快3天就能到货,这样的便利,使得众多海外的个人消费者或海外零售商趋向将采购项目放在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中。

当然,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看来,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是开展跨境在线零售的基础和后盾,也决定了到目前为止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是世界上跨境电子商务增长最快的国家。

张周平认为,我国外贸电商虽起步早,但从目前的交易规模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外贸电商交易额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33%;2012年,外贸电商交易额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均高于线下传统外贸交易额增幅。

不难看出,跨境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张周平还提到,成熟的第三方国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在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时的首选,并成为推动跨境电商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国内最常见的当属eBay和亚马逊两大平台。其中,自2007年开始,eBay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规模连续多年实现三位数的增长,目前交易规模在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所占份额逾五成。截至2012年11月,有7500家eBay大卖家分布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平均年销售额超10万美元,其中598家年销售额超过百万美元。即使自建垂直网站目前还处于补充地位,但上述公司营收的77%都来自eBay,其他渠道只占23%。

平台趋稳 优胜劣汰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早在1997年电子商务兴起时就有了跨境电商。”张周平讲到,一些学习电子商务或者互联网科学的年轻人由于受淘宝网或者ebay的启发,尝试突破现有的国内B2C或C2C的思维,通过ebay、亚马逊等平台把国产商品直接销售到海外的个人消费者或海外零售商手中。他们利用ebay等平台现有的大量流量优势以及中国商品的廉价优势获取订单,通过paypal收款之后从批发市场采购货源并且通过EMS、DHL等国际快递把商品直接递送到海外客户的手中,而这也成为了跨境电商的雏形。

之后由于早期外贸B2C的暴利,一部分创业团队或个人迅速累积原始资本,对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的快递公司逐步建立议价能力,一方面沿着产业链向上游爬升,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整合越来越多的产品,此时进入了跨境电商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时候的创业团队或团体由创业初期的技术导向,逐步转变为市场导向,公司的资源向供应链整合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倾斜,逐步衍变成新型的外贸公司。典型代表如米兰网,dealextreme等。

以信用证交易、大单船运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外贸公司,在亲眼所见一些创业团队通过在线小额外贸或零售迅速做大做强,有些甚至创造了自己的品牌的这些事实以后,也开始投资设立跨境电子商务部门,切入外贸B2C领域,并发展成为了新型的外贸公司。在这一阶段中的典型代表如苏美达,一乃特等。

张周平分析,当前已经进入了跨境电商发展的第四阶段,“纯外贸B2C电商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原来,由于传统外贸公司在外贸经验、供应链整合、行业经验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一旦其逐步适应了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外贸模式,势必会对纯外贸B2C电商造成巨大的压力。“在此阶段中,一些迅速成长为新型外贸公司的电商将幸免,而另外一些供应链整合力较弱的电商或将被淘汰。”

殊不知,中国本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才在现今日趋成熟,也正是在这一逐步趋稳并相互竞争生存的发展之下,才使得中国出现了如敦煌网、全球速卖通、兰亭集势、大龙网、米兰网等一批主流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和专门从事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电商企业。从兰亭集势上市开始,加之近期国家即将出台的外贸零售电商的支持政策可以推断,跨境电商或将成为日后电商贸易发展的重心。

瓶颈仍存 上下待解

虽然国内跨境电子商务日趋成熟,但就其发展历程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平台为例,在国际贸易流通环节越来越少,效率越来越高的总体趋势变化下,阿里巴巴等大宗的B2B平台顺应这一变化,将提供服务的重心逐步从企业间贸易撮合服务(B2B)转向提供小额批发服务,并最终转向提供在线零售服务方向发展。

乍看之下,此举顺应经济大势,同样也将跨境电子商务进行了创新发展。但正是如此,使得全球速卖通平台与敦煌网等平台的准入条件出现巨大的差异。全球速卖通平台的入驻成本高达19800元/年,而其它相关平台的入驻成本均接近于零。

“全球速卖通平台与其他跨境电商平台短期内并不会产生激烈的正面竞争。但从长期来看,这将使得小宗外贸交易平台市场兴盛,并呈寡头垄断态势。“张周平强调,全球速卖通平台的推出会加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卖家关注此领域,从而拉低敦煌网等平台吸引卖家入驻的成本,在短期内对这些电商平台是利好因素。不过,小宗外贸交易市场之间的竞争类似于eBay 与其同类C2C平台之间的竞争,此领域强者愈强,极容易出现寡头垄断现象。张周平判断上述相关平台中的大部分竞争者将于近1~3年内转型或退出市场。

对此,张周平建议,对于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宗B2B平台应逐步合理拉低旗下全球速卖通平台卖家的入驻门槛,协调与其他跨境电商之间的平衡发展。另外,可以考虑通过收购诸如等类似的全球B2B平台实现海外买家流量的增量获取,提升其对海外客户资源的掌控能力。

当然,对于像敦煌网之类的相关网站而言,张周平表示,不妨通过强化搜索引擎来优化效果;另外,部分网站也可以考虑向兰亭集势等类型的平台转型,以不断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6

此次拍卖反映了2012年大中华区拍卖市场的主要趋势,即市场对洋酒、珠宝和艺术品的稀有拍品需求强劲。由于竞拍者对市场更加审慎,而获得顶级拍品愈来愈不易,即便是蓝筹艺术家的作品,如果不是一线作品且价值较低,也未必能在拍卖中成交。

此次嘉德的拍品主要出自于香港和中国大陆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现代和传统中国画家,包括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和徐悲鸿。尽管拍卖会吸引了一部分香港本地买家,但正如Artinfo所观察到的,竞拍现场大多充斥着中国大陆的收藏家。嘉德将其20多位大陆顶级买家安排到了现场,且整场拍卖均以普通话进行,而非香港拍卖场惯用的英语。有人不禁纳闷,嘉德本可以在自己的老本营北京举行这场拍卖的,而为什么要将其最好的客户拉到1200英里远的香港来参拍。很可能的原因是,嘉德进军香港并不仅仅是想打开一个新市场,更重要地是,为其内地客户提供更有利的场所,以远离复杂的销售税和大陆对拍卖现场逐渐严格的检查。

中国嘉德市场总监孙杰表示,走向香港市场确实是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从全球艺术品拍卖门类来讲,中国嘉德在中国书画业务这一块过去十多年以来都是全球第一,而在此次拍卖会后也会扩展到古董家具、中国书画之外的更多门类。

尽管此次拍卖规模相对较小,却被看作是中国顶级拍卖公司进军佳士得和苏富比等国际拍卖巨头地盘的标志性行动。佳士得和苏富比长期主导香港、纽约和伦敦等国际拍卖中心。“我们希望赢得更多海外市场和买家,”中国嘉德总裁王雁南表示。

受益於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嘉德2012年录得17.7亿美元营收,成为全球第三大拍卖商。

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嘉德的主要竞争对手--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计划11月底在香港举行首拍,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也计划在一两年内进军香港。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表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目前的交易量已经居于全球第一,是时候让中国艺术品交易机构,尤其是拍卖行中的领头企业,率先进行国际化尝试,走出内地,与国际接轨。

而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内地拍卖企业已经开始或者是计划进军香港市场。

中国嘉德市场总监孙杰媒体表示,“香港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文环境都有助于我们举办商业性的拍卖活动。”

而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去年5月份已在香港设立子公司,日前保利宣布正式进军香港市场,并计划11月份在香港进行首拍。北京保利称,“香港保利拍卖将与北京保利拍卖南北呼应,协同发展,互为助益,为保利拍卖的国际化布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此,薛胜文分析称,与内地相比,香港有几大优势吸引了内地拍卖企业。其一,香港低税率、零关税是其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因素,迫于高额税费的压力,内地一些艺术品机构、画廊和藏家选择去香港“避税”;其二,物流好、货源和买家都充足;其三,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这些都是吸引买家的磁石。

而孙杰也向记者透露,单从税收方面来讲,香港的确有很大的优势。“在内地举行拍卖,买家需要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如果是海外回流的就只需交2%,但是在香港的话,如果是香港本地人交易是不必纳税的,而从海外进入到香港的拍品只有0.5%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