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范例6篇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范文1

1传统兽医学中所蕴含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现

1.1灿烂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国传统兽医学起源早,内容丰富,在畜禽疾病的防治方面有不少创造性的发明,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早在旧石器时期,从事兽医活动的工具便已出现,在河南仰韶遗址中便挖掘出该时代许多家畜的骨骼及石刀、骨针、陶器等,推测主要应用于家畜疾病的治疗。说明在四五千年前,古代的劳动人民便开始用温热疗法、针灸术及其他外治方法对患病畜禽进行治疗,这是我国传统兽医学的起源。据《周礼》一书记载,约公元前11世纪,已将医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4类,并将兽医列入了政府编制,负责“掌疗兽病,疗兽疡”。《列子》一书中尚有“马医”的记载,这说明当时不仅有了兽医,由于马在国家战争和交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还出现了专门医治马病的“马医”,这是世界上较早的兽医分科。同时期,在治疗家畜疾病方面灌药技术、手术等传统医学技艺已经出现并运用。秦汉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特别提到了“牛扁治牛病”“桐叶治猪疮”等。晋人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有用“谷道入手”治疗“驴马胞转”,用黄丹治疗“马背疮”等几十种病的治疗方法。唐朝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为现存较为完整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对中兽医理论及技术有较为全面的论述。明朝时期,著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亨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编著《元亨疗马集》。该书内容丰富,是国内外流传最广泛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张鑫泉等人曾对公元1949年至2013年间的中兽医古籍进行发掘整理,搜集总结民间兽医经验、查诸历代艺文和有关书录,对继承发扬中兽医遗产的主要著作等文献出版情况进行调查汇总。结果显示:中国自汉代以来出现了有百余种兽医古籍,但今大多已散佚,现存可找的仅20余部,大都进行了整理校注[3]。兽医古籍是我国传统兽医学遗产的载体,记述了传统兽医的理、法、方、药,以及针灸技术等,为继承和发扬传统兽医学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史书典籍和遗址考古发现,传统兽医学至迟产生于原始社会,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时间段来看,完全符合《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要求。

1.2绿色安全高效的社会价值

从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理念来看,农业文化遗产必须要符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近百年来,抗生素、激素和化学制剂的传入与使用冲击了传统兽医学的发展,但兽药残留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形势严峻,若该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抗菌药使用不加以控制,人类将很快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4]。为此,农业部兽医局于2017年3月22日《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文件要求50%兽用抗生素需要有处方凭证,人兽共用抗菌药物及促进动物的生长剂退出兽药市场;鼓励兽医科研机构、企业研发和推广绿色低毒、低残留的新产品,“减抗、替抗、无抗”的绿色畜牧水产养殖技术将逐步实现[5]。中草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畜禽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是传统兽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来源十分广泛,大多来自自然界,以植物为主。中草药作为一种绿色、无残留的生态制剂,会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就是为了从传统技艺中摄取营养,解决当前农业发展所遇到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1.3高效的医疗价值

我国传统兽医学中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当畜禽机体一旦遭受到致病因素的侵袭,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到腹脏乃至全身;内部器官的病变也可反应于体表。因此,在临症观察病情,判断预后以及疾病的处理时,不可只看局部,忽略整体。而辨证,就是要通过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情资料,概括判断其为何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选择合适的方剂,确定穴位治疗的过程。张峰[6]将甘草、黄芩、麻黄、杏仁、生石膏打碎,并借助水进行煎煮;借助针灸,将尾尖、血印、肺俞、苏气、大椎等有关的穴位当作主穴,将脾俞、百会、山根、鼻梁等有关的穴位当作配穴,对于治疗猪大叶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徐文明[7]等使用银翘散治疗外感风热型犬瘟热,治愈率达75%,远远高于西药的治愈率。徐继艳[8]治疗取主穴为顺起、肷俞、滴明,加配穴脾俞治疗牛腹胀大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许多瘫痪、癫痫等常被西兽医放弃治疗的疾病,可用针灸疗法刺激动物机体的神经系统,促使动物意识和知觉的恢复。千年以来,我国传统兽医学在基本理论(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其丰富多彩的诊疗技术在防治动物疫病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传统兽医学的发展现状

2.1理论繁多,理论抽象

西方兽医学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中国传统兽医学是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中国传统兽医学的哲学思想源自《周易》,该书保存了中国古代若干朴素辨证的观点,中兽医、中医只有在其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才可行医用药、行针施灸。可见我国传统兽医学内容繁多、理论抽象,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与文言文理解能力,其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者的认知与理解。如畜禽体有强弱,邪正有衰弱,病因又有外感、内伤之异,同一疾病其病因和症状就不尽相同。因此,在辨证论治原则下,就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不同治法[9]。

2.2重理论,轻实践

中兽医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应试教育”的观念给中兽医课堂带来巨大的冲击。讲授过程中只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临床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许多高校不断缩减中兽医学课时,丰富独特的学科内容与较短的授课时长之间的矛盾成为学科发展的瓶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兽医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是中兽医教学面临的实际困难。

2.3社会认可度不高

纵观历史发展,清朝晚期,人、畜疾病的治疗皆采用针灸法曾受到严重排斥,清王朝下令太医院停止使用针灸治病[10],使针灸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阻碍。近代,袁世凯、汪精卫等都曾提出过“废除中医”的号令[11],在这种排斥中医思潮的影响下,对传统兽医学发展打击惨重,使其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中医、中兽医的发展寄予极大的期望。相比西兽医,中兽医学具有理论体系独特,自成一脉,治疗手段也与西兽医学有明显的不同。然而各级农业部门对传统兽医学的认识不够,中国传统兽医学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使得其发展具有局限性。传统兽医学与其他所学科,如药理学、毒理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内涵联系不紧密,思维方式抽象,对于养殖户和宠物主来说接受难度较大,具体临床应用不易,致使兽医中药、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较为狭窄。

2.4传统兽医学技术后继缺人

传统兽医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挽救传统兽医学,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兽医部门和农业高校亟须解决的实质性问题。高等农业院校中仅有河北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开设了中兽医学本科专业,许多高等农业院校虽设有中兽医专业课,但面临内容繁多与课时量少的矛盾,而且缺乏专业的中兽医教师,且教师易忽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许多高等院校的中兽医学研究更多的是注重中兽医药的现代药理学和中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缺乏能带领学生在动物身上实际操作的实习教师,中兽医具有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要想把传统兽医学发展起来,就要注重传统兽医学的“活态”与“原汁原味”的传承。

3探讨传统兽医学的保护对策与发展途径

3.1加快推进传统兽医学的“申遗”进程

2006年5月,文化部将传统医药纳入部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将传统医药归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保护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中医针灸”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决议[12]。传统中医药文化申遗成功的十几年来,我国的传统中医药保护工作从无到有,从地方到全国逐渐推广开来。传统兽医学与传统医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传统兽医学具有历史悠久性、活态继承性、持续发展性和濒危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通过各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地和各类型农业文化系统的“申遗”成功,许多具有独特性的自然资源、农耕文化及原始物种资源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与保护。可见,如若传统兽医学能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对传统兽医学的利用和保护研究产生重大意义。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应重视传统兽医学的申遗工作,成立申遗办公室,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统的传统兽医学调研工作;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应成立专门的中兽医学调研组,采用乡野调查、访谈对话等方式,结合文献研究法,对各地区传统兽医学的历史发展加以梳理,对民间流传的传统兽医学的史书典籍进行整理和汇总,认证具有一定传统兽医学技能的学者、教师和民间兽医列为传承人。传统医药申遗名录对于传统中兽医学申遗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可以参考传统医药学的申遗体系来建立中兽医学的申遗材料。

3.2产、学、研多方机制共同参与

农业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众多学科的交叉,需要多方机制参与配合。传统兽医学作为农业传统技能,要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便需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对传统兽医学进行支持。高等农业院校可以建立中兽医药陈列馆,搜集国内现存的中兽医史书典籍,聘请知名中兽医教师开展系列讲座和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临床实践能力。兽药企业可与相关高校、研究所等开展横向合作,研发疗效好的兽药产品应用于临床。

3.3提高社会对传统兽医学的认知程度

对传统兽医学进行保护与利用,应得到社会大众的认知。应培养社会大众对传统医学、传统兽医学的认知,提高社会大众对传统兽医学的保护意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中兽医陈列馆等途径弘扬传统兽医学文化。传统兽医学起源于中国,在国内的认知程度反而不如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兽医针灸在美国取得合法地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享誉全球的传统兽医学教育机构美国佛罗里达中兽医学院,已为国外6000多名执业兽医师提供了包括兽医针灸、中草药、食疗等内容在内的传统兽医学认证课程,从这里走出的世界级中国传统兽医师也越来越多。加强本民族的传统兽医学的利用与保护刻不容缓。在中国,随着近年来观赏伴侣动物饲养不断增多,宠物医疗行业得到蓬勃发展。由于宠物临床治疗需求,中兽药制剂、中兽药保健产品、针灸疗法等在内的多种中兽医防治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宠物犬猫疾病诊疗过程中,提高了治愈率,得到了社会认可。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范文2

本刊讯5月22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带队走访中国气象局,会商今年农业气象趋势,重点商讨了夏收期间天气趋势。同时进一步交流了加强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和途径,并签署了《关于联合制作和农作物重大病虫预报信息的协议》。

危朝安对中国气象局和各地气象部门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危朝安指出,中国气象局和各地气象部门在服务农民、支持农业方面,主动开拓服务领域,深化服务项目,密切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两年来,农业部与中国气象局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顺畅,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的内容不断深化。特别是去年7月31日,孙政才部长走访中国气象局,并签署合作备忘录以后,两部局不断创新方式,改进手段,丰富内容,提高效率,进一步推动了双方的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危朝安强调,今年的气象年景不容乐观,特别是进入汛期以后,强对流天气将会增多,台风将进入活跃期,“干热风”、“烂场雨”等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这些都将对夏粮生产构成威胁,防灾减灾的任务仍然很重。

春播过八成粮作栽播快于去年

本刊讯目前,全国春播由南向北陆续进入尾声。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5月19日,全国已播各类农作物10.3亿亩,完成春播计划的82.7%,进度比去年同期快1.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已播6.85亿亩,完成80.2%,同比快3.3个百分点;棉花已播6800多万亩,完成92.1%,与去年基本持平;油料已播7050万亩,完成82%,同比慢3.5个百分点;糖料已播2200多万亩,完成春播计划。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未来10天,华北、东北等地气温多起伏,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2℃,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将有20-60毫米降雨过程,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4成。对此,农业部要求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坚持应急值守,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反映灾情,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同时,要求广大技术人员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切实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加强春播作物田间管理,抓好查苗补苗、中耕划锄、排涝降渍,清沟理墒、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控等田管措施的落实。要求黑龙江等旱情较重的地区,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抗旱设施和水源,确保春播面积的落实和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为全年农业和粮食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首次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将于十月举行

本刊讯近日,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发出公告,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将于10月17日举行,考试报名时间为6月15日至7月3日。这是我国首次举行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之目前国际、国内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加大了动物疫病防治的难度。因此,为提高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能力,适应新形势下兽医工作的需要,确保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根据《畜牧法》、《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制度,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改革各地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强化公益性和经营性体系建设,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力促进了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但是由于我国乡镇兽医体制情况复杂,涉及利益范围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二、我国乡镇兽医体制的现状

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疫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工作效率,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材,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

(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等,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在乡镇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利用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向乡镇基层转移,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在资金、职称评审、进修、住房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或优惠,同时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细化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快速、健康发展。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 兽医服务体系;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南通;通州区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314-02

为了了解南通市通州区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笔者对通州区兽医服务体系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兽医服务体系现状

1.1 区兽医服务体系

目前,通州区设有通州区农委畜牧兽医科、通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通州区畜牧兽医站(通州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兽医管理机构。编委核定编制30人,其中畜牧兽医科2人,动物卫生监督所12人,畜牧兽医站16人。现实有在岗人员16人,其中动物卫生监督所8人,畜牧兽医站8人。在兽医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

1.2 镇畜牧兽医站

通州区19个镇均设有镇畜牧兽医站,与镇农业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由区畜牧兽医站和镇政府双重管理,人员、经费由镇人民政府管理,区畜牧兽医站负责业务指导。2005年通州区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将镇畜牧兽医站撤销合并到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竞聘仅有9个镇的14名技术人员上岗,按照政策享受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待遇,而其余10个镇的29名技术人员落聘待岗。由于上岗人员严重不足,为不影响畜牧兽医工作的正常开展,各镇纷纷反聘落聘待岗人员,甚至借用内退和退休兽医人员。2010年根据《通州区政府关于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意见》组建镇畜牧兽医站,核定镇畜牧兽医站编制66人,原镇畜牧兽医招聘干部39人竞聘上岗,聘用38人;2011年向社会公开招聘7人,2012年向社会公开招聘5人,总共聘用50人。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年龄结构:50岁及以上34人,占68%;36~49岁4人,占8%;35岁及以下12人,占24%,均为近2年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职称结构: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6人。2012年通州区畜牧兽医站利用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动物疫病溯源体系建设项目,为各镇配备了实验门诊设备、自动化办公设备、行政执法设备等,进一步提高了镇级畜牧兽医站现代化装备水平。

1.3 村级防疫员

村级防疫员经通州区农委资格认证,镇人民政府以技术服务方式聘用,镇畜牧兽医站负责业务指导,原人员性质不变,实行购买服务,按劳取酬,不纳入职工养老保险体系。通州区现有村级防疫员192人,年龄基本为50岁以上,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2 兽医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双重管理存在监管漏洞

目前通州区1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属区、乡镇共同管理,属于双重管理,即业务上受区畜牧兽医站管理,人员、经费由镇政府管理。区畜牧兽医站制订业务上的规章制度,但无法对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业务成绩进行考核,而镇政府对业务上了解较少,对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存在困难。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存在监管漏洞,工作上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对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不能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 易造成队伍混乱,各行其是,对区畜牧兽医站分配交办的业务工作敷衍应付。

2.2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覆盖面不足

通州区辖19个镇,辖区总面积1 525.74 km2,仅设置通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无动物卫生监督所,不利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加之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不足,监管力不从心,很多职能依赖镇畜牧兽医站协助履行。而镇畜牧兽医站本身人员不足,难以对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易导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搪塞了事,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2.3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目前,通州区各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及镇畜牧兽医站都面临专业人员缺乏的困境。核定区畜牧兽医管理机构编制共30人,现实有在岗人员17人,缺编13人,占43%;核定镇畜牧兽医站编制66人,现实有在岗人员50人,缺编16人,占24%。与此同时,通州区的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区生猪、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83.80万头、51.91万只和1 909.20万羽;肉类总产量6.99万t,增长7.7%;禽蛋产量2.76万t,增长3.0%;畜牧业总产值达13.37亿元,增长11.38%。现有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远不能满足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养殖小区、标准化饲养、疫病监测、养殖治污、生猪保险、良种补贴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工作量增多,人员的严重缺编为畜牧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新的难度。

2.4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通州区现有的畜牧兽医专业服务人员中,基本是50 岁以上的一代人在支撑。镇兽医站的50名在编人员中,34名为50岁以上人员,而村级防疫员则基本为50岁以上人员。从专业技术职称上看,镇畜牧兽医站中级职称人员偏少, 高级职称处于空白,其中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6人。村级防疫员中没有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多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近几年,通州区的畜牧养殖业向着多元化发展,养殖品种不再是单一的猪、禽、羊,特种养殖蓬勃发展。蜜蜂、兔子、野鸡、野鸭、孔雀、鸽子、麝香鼠、甲鱼、扣蟹等特种养殖对畜牧兽医服务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畜牧兽医服务人员由于缺乏技术知识更新,知识老化,观念陈旧,在服务中只会按部就班,以几十年来沿用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不断变化的畜牧生产问题,无法承担起现代畜牧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无法解决畜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1-3]。

2.5 村级防疫员素质低、待遇差

村级防疫员主要是由镇人民政府以技术服务方式聘用,实行购买服务,按劳取酬,省、市每年对村级防疫员也有一定补助,但由于上级部门对拨款说法不明确导致村级防疫员补助难落实。2012年,江苏省里拨款108.54万元作为通州区村级防疫员的免疫注射劳务费,但后续文件又将该款作为防疫经费。由于前后对所拨钱款用途的说法不一致,导致基层部门在钱款的使用上瞻前顾后,不能及时地把补助款发放到村级防疫员手中。村级防疫员报酬低,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又没有落实职工养老保障待遇,造成畜牧兽医大、中专毕业生宁愿待业或从事其他工作也不愿从事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现有的防疫员文化程度较低、业务技术水平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免疫质量得不到保证,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

3 对策

3.1 调整管理体制

按照国务院和江苏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调整通州区兽医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人员、经费、业务统一归口于通州区畜牧兽医站,由区畜牧兽医站统一管理和领导。区畜牧兽医站负责乡镇兽医站和基层兽医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将年终考核与工作能力、业务成绩结合起来,引入绩效工资制度,全面提高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工作积极性[4-5]。

3.2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所建设

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或派出机构,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统一管理。通州区所辖的19个镇不必每个镇都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可以根据各镇饲养动物的数量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量的大小将相邻的几个镇划分为一个区域,设立一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由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来执行所辖区域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接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领导。

3.3 充实兽医服务队伍

一是在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招录畜牧兽医大专院校毕业生,补充人员,充实队伍。同时为了留住人才,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在基层工作,可以对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上适当给予优惠政策;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基层兽医人员编制管理,防止其他单位占用基层兽医站人员编制,切实保证兽医人员安心从事业务工作;三是要吸收兽医专业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村级防疫员的队伍中来,提高村级防疫员的整体素质[6-7]。可以借鉴“大学生支援西部”的模式,对从事村级防疫员达3年以上的大学生在招录在编兽医人员时给予照顾,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4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工作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鉴于目前全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的状况,必须提高乡(镇)畜牧兽医队伍业务素质。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大中专院校的资格学历考试和函授学习,同时聘请专家及大学老师不定期授课培训,每2年进行1次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成绩纳入职称职务晋升参考。对于村级防疫员队伍,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岗位培训。分批对村级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拓展基层兽医人员知识面,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技能。通过培训和自学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3.5 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

将畜禽诊疗、饲料、兽药经营等服务职能放开,鼓励村里的兽医服务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动物诊所,镇畜牧兽医站可与之签订合同,将区域内的动物强制免疫注射工作及日常巡查工作交给动物诊所承包。同时,政府部门对村级防疫员可适当地提高补贴的标准,使其工作量、工作报酬与我国当前的物价、消费、用工工资水平等相适应。尽快地将村级防疫员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障体系中,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 参考文献

[1] 张美成.构建动物卫生监督防控体系,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9):17-18.

[2] 张春范,贺洪君.从监管入手保动物食品安全[J].中国动物保健,2013, 15(1):4-5.

[3] 叶金闹日,王光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2,8(7):35-36.

[4] 曹惠.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兽医导刊,2012(6):5-6.

[5] 李忠国,王强.虎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08(7):147.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综合执法;兽医体制改革;监督管理;问题;建议

自2007年甘肃省正式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兽医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甘肃省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推进。新时期,中央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在农林水利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如何响应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时兼顾改革对执法实绩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1基本情况

甘肃省现有14个市州、86个县区、1246个乡镇。截至2014年底,省、市、县三级均设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其中30个单位参公管理。工作中多采用在动物卫生监督所基础上实施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执法模式,98%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接了兽医主管部门委托的兽药、饲料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等执法工作。省、市、县三级机构分别配置工作人员58人、190人、1413人,在承接执法委托或加挂牌子后均没有得到机构编制或人员编制的补充。全省机构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独立银行账户的比率分别为88%、92%、82%和74%。乡镇一级机构建设多采用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加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牌子的形式,甘肃省86个县区的1246个乡镇中共加挂设置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1243个,设置率为99.76%。56个县区乡镇分所人财物归县兽医局管理,占县区总数的65.12%;30个县区乡镇分所人财物归乡镇政府管理,占县区总数的34.88%。2015年,甘肃省政府开展了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选取定西市、嘉峪关市作为综合执法试点市,其中定西市综合执法改革进程较快。定西市所属7个县区政府要求剥离包括农业口等15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交由县区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同时在各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执法所,作为县区综合执法局的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的行政执法工作;其中定西市的5个县区已经开展了跨行业综合执法。目前,定西市各县区在省市相关部门协调努力下,保留住了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但其中的通渭、渭源、漳县等3县所被收回了部分人员编制,乡镇分所部分人员也因此有所流失。嘉峪关市跨行业综合执法改革的试点工作目前尚未启动。截至2016年10月,除定西市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各项机构数据与2014年相比基本稳定。

2存在问题

甘肃省幅员辽阔,市州之间、县区之间存在的问题也因地而异,单就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制现状和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跨行业综合执法影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其他保留职权的正常履职

目前甘肃省定西市的5个县区已经正式开展了跨行业综合执法体系改革的试点。但由于综合执法局属新设单位,工作机制、人员管理等方面还在完善中,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案件无法正常移交,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查处,影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其他保留职权的正常履行。如未来全面推开跨行业综合执法,实行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相分离,在改革的同时必须建立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的衔接机制,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

2.2跨行业综合执法可能削弱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量

一是省内部分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一直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因政策或调动安置的非专业人员,受专业技能和任职资格限制,非专业人员难以较好地参与到动物检疫和监督执法工作当中。二是部分地区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尤其是三权归乡政府管理的乡镇分所,分所负责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过多兼职非本职工作或调动至乡镇政府专职从事其他工作,乡镇分所的动物防疫日常工作却被忽视。三是各县区所的人员编制数基数小,每县区所编制平均16.43人,个别编制紧缺的县区所仅有编制4~6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量本就薄弱,在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两个不突破”的政策背景下,推行跨行业综合执法,通常要从动物卫生监督所划转编制,但除处罚权和强制权外,其他职责基本没有改变。因此,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减少,届时将难以承担起量大面广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2.3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设置有待规范

区别于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其他部门派出机构设置均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可依,派出机构职能也有明文规定。而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的设置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且甘肃省的乡镇分所多采用县畜牧兽医局发文(三权归县)或县畜牧兽医局与各乡镇政府联合发文(三权归乡)的形式设置,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加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的牌子,执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实质上是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行政许可、行政监督检查等法律授权委托于县畜牧兽医局的派出机构或乡镇政府所管辖机构,这种作法事实上于法无据。

2.4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委托执法职权风险大

为了弥补主管部门执法人员的短缺,甘肃省有98%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了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或农业主管部门的执法委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委托授权时必然涉及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等多类型具体行政行为,任何执法职权种类的缺失都将可能影响到委托执法的效率和案件的办理结果,但法律明文禁止委托诸如行政强制等的公权力,执法需要和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将会给委托执法的主管部门带来诉讼风险,长期的执法委托机制有必要从制度和机制上理顺。

2.5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机构设置尚须进一步规范

现今甘肃省部分地区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未能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及独立银行账户等必要执法条件,即使已完成证件办理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在人员、工作经费、硬件等重要方面依赖于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难以依法独立开展监督执法工作,难以保障和管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工作。

3几点建议

3.1尝试推行畜牧兽医综合执法

畜牧兽医系统内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众多,执法类别和执法内容也很广泛,在中央推进综合执法体制的政策背景下,也可尝试争取地方政府编制部门的支持,整合现有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资源,改革当前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机制,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推行畜牧兽医系统内的综合执法,这将有助于管理权与执法权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工作和执法工作效率。

3.2做好前期沟通,积极争取支持

各地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目前都处在试点探索阶段,编制部门也缺少综合执法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了避免改革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过度冲击,动物卫生机构应当随时关注综合执法改革动向,将履职情况和有关建议与主管部门、编制部门及时沟通,争取有效政策支持,确保未来动物卫生监督其他保留职能能够正常履行,避免诸如“编走人留、编走事留”等情况的发生。

3.3做好执法衔接

对于已经剥离行政处罚权等权力的地区,要做好与综合执法机构的衔接,积极履行案件移送义务。对可能出现的综合执法机构以人员未配置到位等理由拒绝接收案件移送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做好相关记录。必要时,可采取类似执法送达的形式做好案件移交,并保留移交证据。

3.4减少委托职权

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了农业或兽医主管部门大量的委托职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力量与执法任务不对等情况严重。对未有意向启动综合执法改革的地区,国家和省级层面主管部门有必要启动政策干预措施,着力解决过渡职权委托的问题,防止动物卫生监督本职弱化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委托职权渎职风险增加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朝雄,袁磊,刘期华.基层大部门制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影响[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10):58-59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 医诊疗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78-01

前言

近几年,由于养殖户比较多,诊疗动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以及动物疾病在不断变化,所以诊疗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困难。然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先进的诊疗设备无法应用到工作中,因此要不断提高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诊疗水平。

一、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

1.比较简陋的诊疗设备

一般情况下,基层兽医不具备开设固定诊疗场所的条件,因此基层兽医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下。在基层兽医工作中,没有将B超以及X光机等诊疗设备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一支体温表、一个听诊器、几只注射器以及输液管来开展诊疗活动。在诊断过程中,兽医主要凭自己的经验、直觉来听诊,从而降低了诊断的正确率,以至于一些患病动物的疾病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2.繁多的动物养殖种类

近几年,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野生动物资源也面临着灭亡,然而人类对药用以及食用的野生动物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出来。各种野生以及动物养殖业不断兴起,促使兽医诊疗范围不断扩大起来。

3.变异的示病症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动物的流通频率不断加快,这就促使动物新疫病、新动物疫病不断涌现出来,并且老疫病的病理以及临床症状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比如:羔羊的白肌病给兽医人员带来较大的困难。

4.更新较为缓慢的理论知识

由于兽医人员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他们一般将兽医作为副业,随着这些兽医的年龄不断增长以及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此时的他们不能够深入以及系统的学习动物诊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兽医人员不能够正确的分析、推理、判断以及诊断疾病中的因果关系,比如:水肿症状,这一症状可能是由心、肝、肾以及营养等原因而引起的。兽医在诊断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这就使得兽医无法找到真正的病因。

5.思想比较保守,人为的设置交流屏障

由于一些地方思想比较保守,兽医之间在背后相互进行诋毁,从而不利于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第一,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相互之间开始抢“生意”;第二,一些兽医怕自己的成功经验被同行偷学去,从而使得自身失去竞争力。一些兽医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有限,不敢去做外科手术,从而制约了兽医诊断水平的提高,以致于养殖户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

6.缺乏完整的诊疗活动记录

医务人员在医治过程中,要记录每一病例、每一次诊疗活动以及每一个体会,通过详细的记录可以肯定医务人员一生诊疗活动价值的肯定,并且也是医务人员总结成功经验以及分析失败的原因的原始资料,从而能够提高兽医人员的诊疗水平。由于一些兽医人员出身于中医家庭,因此在医治过程中,他们主要采取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从而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措施

在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动物诊疗条件的限制,因此兽医人员要深入以及系统的学习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并且要充分发扬不怕脏以及不怕苦的精神,将自己投身到诊疗工作中,与此同时在诊疗的实践工作中,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兽医诊疗水平。

1.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这3大医学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其中一个体系比较薄弱,这就会影响到整个诊疗的质量,从而制约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兽医人员在深入以及系统的学习动物疾病诊疗理论的时候,要督促自己学习新知识以及新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兽医通过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把握疾病发生、流行以及演变的新特点以及新动态,最终不断提高兽医人员的诊疗水平。

2.彻底抛弃传统狭隘的保守思想

在诊疗活动中,兽医人员要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医疗活动,从而能够使得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3.大胆进行实践

在归纳、整理以及推断感性材料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并且科学的理论是指总结事物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的一般性。因此在诊疗活动中要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并且能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最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致于理论能够丰富以及完善起来。与此同时,兽医人员要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

4.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

兽医诊断过程中,要将唯物论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并且要全面调查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够得出科学的诊断。除此之外兽医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第一,推论诊断法。推论诊断法主要是指从一个假定的可能性疾病出发,并且比较、审查、分析以及研究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再分析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如果能够明确病因,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第二,鉴别诊断法。如果在病症资料提出了好几种相似的可能性疾病的时候,这就要比较以及推理这几种可能性疾病的病因、症状以及发病过程,这样做可以及时的处理各种疾病。

三、结语

在兽医诊疗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兽医人员要总结以及归纳诊疗失误的原因,并且要找出诊疗失误中的内在规律,不断降低诊疗活动中失误率,确保畜牧业向着健康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仁.临床兽医诊疗中的常见误区[J].农民致富之友.2013(08).

[2]杨学玉.畜牧生产中使用抗生素药物的三大误区[J].养殖技术顾问.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