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心得体会范例6篇

中兽医学心得体会

中兽医学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2009年;体会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1]。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对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都做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更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2]。2009年10月17日是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参加了此次考试,并取得了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下面谈谈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体会,以为其他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生提供参考。在哪

1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重要性

1.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新时期形势的要求,是国内兽医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标志

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目的是通过考试提高兽医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1.2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执业兽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业兽医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兽医工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执业兽医通过开展动物疫病预防、诊疗和咨询等服务活动,减少因动物疫病引起的畜牧生产损失。另一方面,执业兽医通常是动物疫情的第一发现人或报告人,是疫情控制的主要力量,在动物疫病防控中起着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的前哨作用。

1.3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我国兽医事业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执业兽医的诞生,将对提高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和从业能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在兽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4兽医是控制禽畜药物安全、药物残留的重要人员,需要受到尊重和重视,其从业制度也要得到规范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兽医工作将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执业兽医资格证成为进入兽医行业的“门槛”。同时,随着城镇居民饲养宠物的增多,动物诊疗、动物保健等机构的业务也会十分红火,其技术水平也会受到养宠市民的关心[3-4]。

2基础知识的储备

此次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能够通过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个人认为前期的知识储备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此前参加了畜牧兽医大专自学考试,对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学科内容并不生疏,如中兽医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等,因此勤奋学习积累各种有关兽医专业的知识十分重要。

3制订复习计划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共4科,知识涵盖15门学科。因此,必须根据时间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复习相关内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是高效复习的书本,它紧紧围绕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将15门学科内容精辟概括。因此要想通过考试,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应最少看2遍并识记一些重点内容。这次考试从报名到考试只有3个半月的时间,合理安排好时间很重要。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把学习内容分成15门学科,每4 d看完1门学科,紧接着用2 d时间复习刚看完的那门学科,最后剩下时间则用来总复习,把15门学科重新复习1遍。

4题型分析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4科,其中基础科目包括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法律法规;预防科目包括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综合应用包括猪疾病、牛羊疾病、鸡疾病、犬猫疾病、其他动物疾病。试题基础科目中以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法律法规 2门学科的内容最多,主要是要掌握疾病病理变化和了解兽医行业执行的法律法规。试题预防科目中以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寄生虫学的内容最多,主要要求掌握细菌的结构、病毒特性、消毒方法、抗原抗体以及寄生虫的分类和防治。临床科目中以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兽医学的内容最多,犬的手术试题内容占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这门学科的比例最大,用中药方法治疗疾病最多。综合应用则以犬、牛、羊疾病为主。

5多做真题,以适应考试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共4科,涵盖15门学科,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分为4张试卷,每张试卷100道题,每张试卷分值为100 分,4卷总分值为400分。4张试卷均为机读式选择题。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中的题型示例,笔者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练习,通过练习,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弱项着手重点复习从而更好地适应考试。

6参考文献

[1]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中兽医学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课堂教学;回归;发展;

作者简介:白万胜(1956-),男,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学。;王永(1979-),男,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学。

“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均属于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兽医内科学”的基础,“兽医内科学”是“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具体应用。掌握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的理论与技能,能够有效地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但是当前“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的发展与实际需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具体表现为:(1)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实际与课程的教学目标脱节;(2)科学研究与教学内容脱节,未能实现融合与统一,从而难于实现知识的快速更新;(3)部分教师缺乏独特而先进的教学思想,没有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普遍重视科学研究,忽视教学研究,缺乏系统的课程培养体系和明确的课程培养目标;(5)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坚守着较为单一的考核方式,未能构建综合、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未能很好地继承,同时缺乏发展的战略眼光。为此,“回归与发展”思想的提出,有利于课程和学科协调发展,为动物医学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的回归

所谓“回归”并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在技术进步的今天有选择地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服务理念,使“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回归到兽医实践的“正途”,而非仅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的存在。回归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而是立足现在的深刻反思。

(一)回归临床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

动物医学(兽医)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其中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是体现实践技能的典型代表。目前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课程,理论易讲,实验难开。其中“兽医临床诊断学”多以健康动物为检查对象,仅能从方法学上得到锻炼,而无法在症状学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论上得到提升。至于“兽医内科学”,实验更为困难,健康动物不能满足实验要求,而病例复制又存在着诸多限制。因此,借助动物医院等平台,回归临床实践,才能实现课程的最终目标。能否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动物健康问题,是衡量一名兽医的起码标准,而目前我国培养的兽医人才恰恰是输在临床实践这一起跑线上。

(二)回归现场教学,培养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兽医人才

目前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以大班为单位在大教室内完成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理论学习尚可,对于病例的具体处理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回归以前的现场教学,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过去能够有效进行现场教学,一是因为大学精英化,招生人数少;二是因为我国当时尚未实现机械化农耕和集约化养殖,家畜及病例数量多。目前,现场教学极为少见,其原因一是因为招生数量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二是因为我国实现了集约化养殖,生产单位距离学校远,且病例有限;三是因为教师忙于科研,实践经验明显不足,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所谓回归现场教学,就是要加大教学投入,实现课程教学“临床化”,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全面传授诊疗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这里所说的“临床化”就是让广大师生多接触临床,实现临床课程教学在动物医院、兽医站、奶牛场等临床诊疗一线单位内完成。塔里木大学集中在牛场等生产单位集中完成“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和“兽医产科学”课程就是回归现场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进一步推广。

(三)回归教师本色,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其中传授知识(即教学)是其首要任务。作为一名兽医教师,不仅要精研专业知识,而且要研究本专业范围内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但现实情况是多数教师只懂专业,不懂教育,未能推动兽医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即便是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也仅是依靠过人的天赋摸着石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其本身并不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要想使兽医教育实现质的飞跃,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沉淀是根本,然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非常有限,至今未见本科兽医教育教学专著问世,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广大兽医教师要回归教育、教学本色,探索兽医教育规律,摸索兽医教学方法,总结兽医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指导兽医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兽医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四)回归病例讨论与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病例讨论与分析能够充分调动方法学、症状学和方法论三方面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疾病诊疗能力。病例讨论与分析在有限的课堂上难以充分展示,因此需利用第二课堂有组织地开展,或定期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分析与讨论时尽可能搜集病例的所有资料,如问诊内容、临床检查所见、病理剖解结果及实验室检验报告等,同时应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予以充分展示。此外,对于典型病例,在诊疗结束后即可组织师生开展讨论与分析。讨论需有序展开,尽量引导学生去思考,做出自己的诊断。最后由教师分析各方面可能的原因,给出权威的、有理有据的解释。

病例的讨论与分析,是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诊疗思维锻炼的最佳途径,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讨论与分析,可以突破思维局限,提高诊疗水平,积累诊疗经验。目前,国内重点农业院校均设有病例分析课程。但是,要想使学生诊疗水平有较大提升,使欲致力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学生学有所成,必须将病例讨论与分析常态化,且实现定期深入分析和随时(典型病例诊疗之后)展开讨论的有机结合。

(五)回归应用研究,为提高兽医临床诊疗水平服务

目前的研究,普遍偏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对于临床上的应用研究则少有人问津。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成果难以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而这又与高校普遍存在的考核、晋升方式相左。为此,即便是兽医临床系的教师,若想有出路,仍然要一头扎进基础研究的狭缝,为发表高水平论文而苦苦挣扎。回归应用研究,是从事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学科工作人员的立足之本,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兽医诊疗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里所指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诊断技术的革新,治疗手段的提升以及防治方案的优化等。

二、“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的发展”

回归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新审视和继承,而发展则是放眼未来,把握方向,时刻保持学科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回归是重新坚固基础,发展是在坚固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必需在新的形势下,展现其独特魅力,使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推进。

(一)以执业兽医为导向,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执业兽医是指具备兽医相关技能,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取得兽医执业资格,依法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而各高校的动物医学专业肩负着培养执业兽医的重任,为此必需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方式,以执业兽医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技能,在毕业后能够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兽医考试。以执业兽医为导向,关键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1)以执业兽医考试科目为主干课程,并且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渗透;(2)各课程在考核时应有一定比例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以强化意识,巩固知识;(3)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广泛开展病例讨论与分析,努力培养学生的诊疗思维;(4)专业知识要全面,基本技能要熟练,实习范围要广;(5)注重职业道德培养,让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止于兽医。

(二)以诊疗技能和诊疗思维为培养目标

目前,兽医诊疗技能和临床诊疗思维是兽医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原因如下:(1)招生人数过多,实践教学资源相对有限;(2)课程学时压缩较大,用于实践的学时更少;(3)多数高校用于实验的动物种类较为单一,且数量有限;(4)部分学生对兽医这个行业仍心存芥蒂,嫌脏怕累,不愿动手;(5)部分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过关,不能全面示范和传授;(6)缺乏诊疗思维培养的意识、方法和手段。诊疗思维的培养既可以单独训练,也可以渗透于诊疗技能的培训之中。有熟练的诊疗技能,才有准确的观察结果,有准确的观察结果才能利用缜密的诊疗思维做出正确诊断和预后。

诊疗技能的培训可通过专项训练予以实现,如动物保定训练、注射训练、穿刺训练和听诊训练等;也可分散于临床诊疗的实习之中,碰到什么技术,教师示范并讲解,学生练习并领会。在诊疗思维锻炼方面,很多高校开设的病例分析课程就是一种有效途径。塔里木大学一直推崇的“悬疑讲堂”[1]也是训练学生诊疗思维的有效手段。此外,兽医推理小说[2]的创作与发行,很可能会开启诊疗技能与治疗思维全面推广的新局面,但目前尚未实施,有待于相关人员进一步努力。

(三)拓宽教学思路和科研思路

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能达到此目的,任何方法和手段皆可应用。如“兽医内科学”可以开展“以发病机理为中心的授课模式”[3],“兽医临床诊断学”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遵循“四个符合度”[4]。此外,尚可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采用“乱序式”教学、比较式教学和病例贯穿式教学等;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可采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三法”(像《围城》一样的比喻,像推理小说一样的结构、像“孔门问答”一样的互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三原则”(设疑、答疑、留悬念)以及开放的问答式教学等。教学思路的拓展是无极限的,但要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还需要数代人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值得肯定的是,只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总结,新的教学方法一定会层出不穷,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发生质的改变。

科研是知识的创新,也是兽医教育所必需的。通过科研,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能满足兽医诊疗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科研可解决诊疗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是广大兽医教师必需要坚持的。科研思路的拓展可以瞄准学科前沿,也可以致力于技术更新,还可以坚持疾病监测和新药开发等。总之,一切利于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研究均可着手去做,只有教学思路和科研思路的充分拓展,才有兽医人才的知识广博。

(四)建立独特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生教育事业的行动指南,因此必需独特而先进,唯有如此才能彰显特色,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兽医人才。从2006年始,塔里木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就提出了立足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复孔门问答,做当代名师(教师);勤生产实践,为今世名医(兽医)”[5]。该指导思想有力地支撑了“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建设和“临床兽医学”学科建设,接下来它还将进一步发挥其巨大的辐射作用,继续支撑动物医学专业建设。

教育教学思想的提出需依据自身条件,所处环境,生源质量及学校的发展目标等而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具有强大动力,能够指引广大教师为培养合格兽医人才而努力奋斗,反之,则毫无方向可言,再多的成绩也难以建立有序的系统。

(五)发展兽医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是我国兽医人才培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缺乏兽医教育教学理论,在兽医人才培养中就缺少应有的章法和必要的手段。兽医专业课教师均非师范院校毕业,教育教学理论几乎一片空白。虽然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也曾接触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但是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根本无助于日后的教育教学。目前的兽医教师一般将精力集中于两点:一是科研,易出成绩,利于职称评聘;二是生产实践,利于提高收入。而对于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则了无兴趣。因此,当前的兽医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多为本能的模仿,少有独到的见解。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散见于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而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至于专著几乎为空白。综上所述,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设立长远目标,而不能局限于偶得灵感。除了系列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外,还应进一步做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撰写出具有一定分量的教育教学研究专著,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兽医教育向纵深发展。

中兽医学心得体会范文3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指评价申请执业兽医资格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考试。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三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类别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由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确定考试试卷、考试合格标准。

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承担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拟定考试政策,监督、指导和协调各项考试管理工作,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等。

第五条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领导下,具体负责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技术性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拟订考试大纲、试卷蓝图,开展命题、组卷相关工作;

(二)建设、管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信息管理系统和考试题库;

(三)承担制卷、发送试卷、回收答题卡、阅卷评分等考务工作;

(四)统计分析考试试题、成绩等相关信息;

(五)指导考区和考点的考务工作;

(六)遴选和培训命题专家,培训临床技能现场考试主考官;

(七)向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报告考试工作;

(八)承办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以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为单位作为考区,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成立考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

考区领导小组具体职责是:

(一)指导、监督和检查本考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二)制定本考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管理规定;

(三)确定考点,并报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备案;

(四)协调公安、保密、信息等相关部门做好考试保障工作;

(五)向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报告考试工作。

考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考试报名、提出考点设置建议、考试资料收发、考试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考试组织实施、考生违纪行为报告、考试工作人员的选聘和培训等技术性工作。

第七条考点应当设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兽医主管部门成立考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设区的市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

考点领导小组具体职责是:

(一)指导、监督和检查本考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二)制定本考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管理细则;

(三)按照考场设置标准确定具体考场;

(四)协调公安、保密、信息等相关部门做好考试的保障工作;

(五)向考区领导小组报告考试工作。

考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考试报名、提出考场设置建议、考试资料收发、考试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考试组织实施、考生违纪行为报告、考试工作人员的选聘和培训等技术性工作。

第八条考区领导小组可以委托专业考试机构具体承担本考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工作。

将考务工作委托专业考试机构承担的,应当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考区、考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有计划地逐级培训考试工作人员。

第十条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以及考区、考点领导小组应当在考试期间组织对考区、考点的考务工作进行巡视,并对考场和考生考纪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命题组卷

第十一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遴选,由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聘任。

每个学科的命题专家不得少于两人,每个考试类别审卷专家不得多于三人。

第十二条命题专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二)具有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在本学科或专业领域工作十年以上,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

(三)身体健康,有精力和时间承担命题工作;

(四)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命题应当以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布的考试大纲为依据。

第十四条组卷应当以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批准的试卷蓝图为依据。

第四章考试报名

第十五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具体考试时间、类别、方式由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并在考试举行四个月前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具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和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2009年1月1日前不具有前款规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但已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十七条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以及考区、考点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向社会考试信息。

第十八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应当在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以及考区领导小组公告规定的时间内报名。

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进行网络报名的,应当逐级上报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同意后,由考区领导小组组织现场报名。

第十九条考生凭《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参加考试。

报名和参加考试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应当一致。

第五章兽医综合知识考试

第二十条兽医综合知识考试包括基础、预防、临床和综合应用四个科目。

第二十一条兽医综合知识考试试题(含副题)、试题双向细目表、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启用前应当保密,使用后应当按规定销毁。

第二十二条兽医综合知识考试试卷、答题卡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制作。

第二十三条考区、考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考试结束后按照要求回收、送达试卷和答题卡。

第六章临床技能考试

第二十四条临床技能考试试题(含副题)、试题双向细目表、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启用前应当保密,使用后应当按规定销毁。

第二十五条临床技能考试包括计算机辅助考试和现场考试两种形式,每次临床技能考试所采用的形式由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

第二十六条临床技能现场考试由临床技能现场考试机构具体实施。临床技能现场考试机构的设立标准由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

临床技能现场考试机构由考区领导小组遴选和审定,报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七条临床技能现场考试机构应当设立若干临床技能现场考试小组,每个考试小组由三名以上单数考官组成,其中一名为主考官。

第二十八条考官由考区领导小组聘任。考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

(二)连续从事兽医临床工作五年以上;

(三)考区领导小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临床技能现场考试小组进行测评时由考试小组的全体考官记录测评笔录。测评结束后,由主考官签署考试结果,并经全体考官签名。

第三十条临床技能现场考试结束后,测评笔录、考试结果及其他资料应当上交至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七章成绩

第三十一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合格标准由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二条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按照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的时间和方式查询考试成绩。不符合报名条件的,考试成绩无效。

第三十三条考试成绩合格的,可以申请执业兽医资格。申请和授予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考试工作人员,是指参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管理、评阅卷和考试服务工作的人员。

第三十五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和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中兽医学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中兽医;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兽医的特色和优势

1、有完整独特理论体系

中兽医学有特有的辨证论治、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理论,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系统总结了与各种动物疾病斗争的经验,最后汇成整体观念贯穿辨证论治,从而形成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学说和“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论。理论认为动物体与自然相统一,而形成为一个完整统一体;动物体全身各部位及各脏器相互关联,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体;辨证论治即是中兽医治病的过程,是要找出动物体受到疾病破坏时其本身的生态平衡和与自然的不平衡,并设计出恢复生态平衡的措施;治未病则是指未病先防,防重于治。

2、自然疗法维护机体健康

中兽医学是以调动机体内在一切积极抗病因素(正气)来驱除疾病,恢复机体健康为原则,利用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中草药和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自然疗法。中兽药取材于自然界,再用自然炮制方法,保持了这些药品的自然结构和活性,为纯天然的药品,与化学合成药比较,具有自然性、多功能性、无残留毒副性、不致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调节免疫功能作用等显著的特点。针灸是利用银针或是产生温热的灸具作用于穴位局部,但却能够对机体的全身以及脏腑经络和器官等产生整体的调节作用,并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也是一种自然疗法。

二、中兽医的应用现状

我国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对中药的开发与应用中,对使用方剂与辨证施治等特色与优势考虑的愈来愈少,使用单味药增多,即使使用复方,为了增强疗效,也不公开地加用西药。而辨证施治的缺乏也使得现在中兽药的临床效果越来越差,使得在复方制剂中添加西药成了理所当然。这就使得中兽药的应用领域看起来不断地扩大,实际上是日渐狭窄。

由于对药理和毒理学研究不够深入,对中药的认识也不足,同时现代疾病种类的概念不断加强,而辨证论治的理论愈来愈弱化,这就导致中兽医学逐渐遁出人们的视线。当前限制中药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治病机理阐述不清楚,重复研究较多,而且对中药的研究大多都只是停留在验证疗效阶段,质量控制做的不好,提取中药的成分随品种、提取方法等有较大的差别,在功能上也有不同。

中兽医学人才培养不足。现在的高校兽医学教育基本上没有中兽医专业,只在兽医专业本专科阶段开设中兽医学课程,而且课时也不多。硕士与博士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应用于中药方面则主要是集中于中药单味药的研究,而且多数是类西药化的研究,考虑辨证施治与复方等较少,中兽医从业者之间的研究交流也较少,发表中兽医的文章相对较少。

假劣中兽药泛滥使养殖者对中兽药没有信心经常有兽药经销商和养殖企业高管对中兽药提出这样的疑问:中药不是显效慢吗?中药管用吗?这主要是因为假劣中兽药误导了养殖者,其实判断中兽药真假只要掌握两个基本点就好:一是根据配方与原料价格计算成本;二是看其说明书用量是否符合《兽药典》配方所载用量。此外中兽医讲究辨证施治,如果辨证不对,即使药是真的也不能治好病。此外中兽医讲究辩证施治,如果没有扎实的中兽医辨证功底,导致对的药用到错的地方,不仅不能治病,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

三、中兽医的继承和发扬

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兽医,首先国家要增加对中兽医行业的投人,成立研究机构对中兽医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兽医从业者从业热情。在集约化养殖业大规模发展的今天,西药有他自身的优势,比如价格低、见效快,这对中兽医行业来说有很大冲击,使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不少人选择了从业西兽医。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章程,以法制来保护和发展中兽医事业,从而激发中兽医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

其次要保护中兽医药学的传统理论体系,中兽医的传统理论体系是中兽医学的精华部分,是我国文化遗产的核心的一部分。随意改变用药方式,例如不是采取合理的组方形式用药,或者是简单的提取某些有效成份人药,这些都与中兽医的整体统一的观念相违背,也就失去了中药的优势和特点。

四、中兽医应用的展望

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就成中兽医研究机构,广泛收集民间中兽医长期使用的单方、验方,汇集成册,发放给基层兽医使用等等。随着畜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中药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兽医临床中用于防治疾病前景极为广阔。中兽医传统的复方制剂,遵从了中兽医学的理、法、方、药原则,在某些疾病的辨证施治上具有独到之处。从长远来看,中兽药由于对食品安全危害较小和对某些特定类型疾病的独特疗效,在某些领域将有逐步取代化学药品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县部兽医部门应成立中兽医协会,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协会由全县从事中兽医诊疗和相关生产活动的中兽医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全县兽医从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中兽医技术培训或者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现有兽医到科研机构培训,提高中兽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行为,制订行业标准,促进中兽医行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各县应该加大各乡镇兽医站的资金投入,重建各乡镇站的中兽医药房,增加中兽药在畜牧业的使用量,以有效减少滥用抗生素残留和出现耐药菌株等问题。对于中兽医学,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只是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要科学地保护、继承和发杨中兽医,为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全国执业兽医考试要加大中兽医的分值。执业兽医是兽医诊疗行业的前沿工作者,执业兽医的中兽医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兽医在兽医行业的运用和发展,加大全国执业兽医考试中兽医的分值,可以有效的提高中兽医的行业影响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应该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场,且比例在不断增大每年增10%、15%,建议规模养殖场应配备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兽医。21世纪畜牧业的发展,使我国的畜产品走向世界,伴随着我国现代集约化养殖的飞快发展,许多目前化学兽药难以解决的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方面的问题。如应激、亚病毒疾病,免疫失败还有药物残留和病原的耐药性等,都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同时这种集约化养殖的畜禽产品也存在肉质风味不够好的问题。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为来源于中草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草药的散剂或其提取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畜禽疾病的预防、改善动物肠道内环境、改善动物产品风味和品质等,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国家在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场的同时监督养殖场配备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兽医,也就从行政上保证了食品安全措施的顺利执行。

结束语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人才,相关专业有着非常广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人才需求的逐渐旺盛会改变养殖企业的用人环境和薪资水平,也会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最终会促进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培培.中兽医现状及发展趋势解读[J].兽医导刊,2014,01:7-11.

[2]钟秀会.中兽医的现状与前景[J].兽医导刊,2011,07:15-16.

中兽医学心得体会范文5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兽医工作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促进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对我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而我省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着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队伍不稳定、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国务院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本着“挖掘资源、整合机构、科学设置、合理配置、五级统筹、形成体系”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完善兽医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我省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省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一)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按照兽医工作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特别是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贯彻和执行畜牧、兽医、兽药、饲料、草业、兽医医疗器械行业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工作;负责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负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畜牧业和草业的行业管理;负责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行业管理。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

市、县(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按照《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县(区)畜牧兽医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闽委编办〔2006〕120号)进行调整改革。

(二)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组建省、市、县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及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上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下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组建“福建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整合现有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站、兽医工作站、动物检疫站等事业单位承担的兽医行政执法职能,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所,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为加强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保留福建省边际动物防疫监督总站,福鼎、诏安两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高速公路同三线)的工作仍由该站承担。其余的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点)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县政府根据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统筹研究,适当配备人员和解决经费问题。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的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及其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组建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承担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推广培训、科普宣传、动物产品安全检测等工作;参与起草有关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负责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畜禽标识的组织供应。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组建“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整合现有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站、兽医工作站、动物检疫站等事业单位的兽医技术支持资源,组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四)整合畜牧技术推广机构

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资源,组建(或更名)省、市、县(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畜牧业生产及经济运行分析;承担种畜禽监管、草地监理、畜禽新品种的评审工作;承担畜禽品种、畜产资源、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技术指导工作;承担种畜禽质量监测及遗传评估分析工作;承担畜牧、饲料、牧草、奶业的新技术推广、示范和培训工作;参与起草畜牧、饲料、草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上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对下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将“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更名为“福建省畜牧总站”,加挂“福建省草地监理所”牌子,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本着不削弱畜牧技术推广职能的原则,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站或育种站等机构和资源,参考省里做法,组建(或更名)畜牧站(加挂“草地监理所”牌子),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五)加强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可按照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作为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经费由财政核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部署和日常行政事务由乡(镇)政府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兽药、饲料监督工作;承担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职能;负责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组织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到人。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动物疫病诊疗服务、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畜禽饲养和销售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逐步使其走向市场。

(六)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

强化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在村两委中指定一名干部负责动物防疫工作;在每个行政村聘用至少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从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执业兽医人员中选聘,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由政府发放相应的津贴补助。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强制免疫和动物疫情观察、上报工作;负责畜牧业统计工作;协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委托的其他工作。

四、做好编制核定、人员录用和分流安置工作

(一)编制核定

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含其管理的4个处)核定机关编制25名;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畜牧总站分别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2名、32名和22名。

市、县(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调整所需人员编制,由市、县(区)在现有机关总编制内调剂解决。市、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站的编制,按照机构编制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县(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参考省里做法,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意见,并组织实施。所需事业编制由市、县(区)自行研究解决。

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乡镇一级畜牧兽医站的专业力量,所需人员编制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如畜牧业比重、畜牧业防疫现状、乡镇人口等因素)重新研究,配齐配强,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基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二)人员录用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原则上以现有畜牧兽医工作机构中的在编公务员为基础,凡空编需补充公务员的均应通过考试录用途径解决。

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财政核拨经费事业单位在编制内补充工作人员,原则上按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考试考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三)分流人员安置

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和乡镇畜牧兽医集体人员,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其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创办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性兽医服务活动。

五、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是指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有权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将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要对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的兽医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

(二)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实现全面防疫、群防群控的基本保证,也是兽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具体要求。要对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进行培训、考试,逐步实行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并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兽医事务,跟踪研究现代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相关政策。

六、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将兽医工作的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兽医工作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建立科学、稳定的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管理、兽医执法监督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所需经费要按照国务院要求纳入各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兽药质量及其残留监测和监管等工作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建立动物防疫应急储备制度。建立省、市、县(区)三级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对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等有关物资进行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省、市、县(区)三级应急防疫储备金,主要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疫情追踪与监测等疫情处理工作与强制扑杀补助。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生物安全和技术质量等认证、认可,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各地要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中兽医学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 兽医诊疗 存在问题 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67-01

畜牧行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养殖动物的种类增多,数量提高。动物的疾病类型也因此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兽医人员要面临更大的工作量与更为复杂的工作内容。在动物医疗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形之下,兽医人员在进行动物诊疗工作之时面临更多的困难,提出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畜牧行业发展的必然之举。鉴于我国兽医诊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对策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因此,本文以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为题是有一定社会现实价值的。

一、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兽医诊疗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其对于动物的疾病治疗与疫情控制都有正面作用。但是,在兽医诊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1.兽医诊疗的设备落后

在城市或者较为发达的地区,会有兽医诊疗的专业机构,这些机构有自己的医疗场所与专业的医疗设备。可是,对于我国一些落后的基层地区来说,兽医诊疗人员是没有专业的医疗场所的,更没有进行机构开设的条件与资金,只是依靠自己的药箱与简单的设备解决区域范围内的兽医诊疗活动。一般来说,这些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的设备十分简单,听诊器、体温计、注身器与输液器,对于动物疾病的判断,只是依靠自己的个人经验与传统的方法,其疾病的诊疗率低下,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2.兽医诊疗内容复杂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饮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数量与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的动物养殖人员开始扩充动物养殖的种类,不断增加新的动物品种,这就使得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正在成为兽医诊疗人员的诊疗对象,他们面对的动物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这对于我国兽医的诊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3.兽医诊疗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对于基层地区的兽医诊疗人员来说,动物诊疗只是他们的副业,家庭生活的经济主要来源不在于此。另外,兽医诊疗人员的更新较慢,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兽医诊疗人员的年龄明显偏大,受到传统动物诊疗经验的影响,没有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因为缺少先进的动物诊疗知识,其对于动物病情的判断就缺少一定的科学性。比如说,动物出现水肿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营养问题所致,也可能是动物的心脏、肝脏与肾脏出现机能问题所引起的。在缺乏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兽医只能对其进行更简单与明显的病理分析,对于用药也无从下手。

4.兽医交流不足

在交流与讨论中,兽医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诊疗知识与诊疗经验,促进自身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但是,因为思想的限制,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力,许多兽医不愿意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与他人的交流,对于下一代的动物诊疗学习者也有一定的保留。这就使得一些地区的兽医水平整体得不到提高,兽医人员不能进行标准的动物诊疗行为。

二、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分析

1.加大动物诊疗设备的投资

动物诊疗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地区的上级动物诊疗部门与政府,应当重视起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动物诊疗机构提供先进的动物诊疗设备,改变现有兽医诊疗设备水平。使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可以利用较为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对动物的疾病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治疗,促进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2.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个合格的兽医必须具备进行动物诊疗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我国兽医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是构成兽医人员专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兽医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兽医专业素质的培训,帮助其建立起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其终生学习的理念,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以不断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与动物动物诊疗经验,预防动物疫情的发生,及时解决动物疾病。

3.优化兽医传统思想

许多兽医认为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传授或者分享给他人,会使自己的动物诊疗业务减少,会损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想法是非常狭隘的。因此,动物诊疗部门应当加大对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能够了解到自己进行诊疗方法与经验分享时的重大意义,加强与同行业专业人员的讨论,可以使正确的动物诊疗经验得以传播,不正确的动物诊疗方法得到纠正。其次,在专业知识的交流与讨论中,兽医还可以吸取他人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分享与获得是成正比的。加强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摒弃传统的思想,提高兽医队伍的整体诊疗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兽医诊疗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保障性作用。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一定要重视兽医诊疗行业的发展。本文对兽医诊疗,特别是基层的兽医诊疗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法。希望我国的动物诊疗相关部门认识到兽医诊疗的作用,加强对兽医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庆福.加强兽医诊疗管理 为畜牧业发展服务[J].民营科技.2007(07)

[2]张雪梅;张冬梅.动物防疫与猪产品安全生产[J].山东畜牧兽医.2009(03)

[3]朱淑琴;胡爱民;刘珍优.加快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素质的思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