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的危害范例6篇

泡沫经济的危害

泡沫经济的危害范文1

关键词:我国房地产经济 泡沫 对策

房地产经济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主——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内在价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形成[1]。

1.泡沫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的关系

1.1泡沫经济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以及金融证券、房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从而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其实质有三个方面:

1)泡沫经济主要是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

2)地价飞涨暴跌;

3)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

1.2泡沫经济与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绝不是泡沫经济。但是,就其发展而言,房地产业也含有经济泡沫的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同时存在着消极成分[2]。

2.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产生原因和危害性

房地产商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一定的时间之中会出现供求不均衡的现象,最终使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为经济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因此,房地产行业本身很容易产生经济泡沫。

房地产行业经济泡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没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产生了经济结构的失衡。在房地产经济泡沫产生之前,房地产的价格不断上升,使投资回报率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对长期投资的行为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很多社会资源盲目的进入房地产行业,在基础设置建设、服务产业和生产性产业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入,阻碍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第二,房地产经济泡沫会对金融系统造成破坏,产生了金融危机。由于在泡沫经济时期,很容易造成投机活动,提高了市场的预期回报率,许多银行将贷款放入到房地产行业之中,扭曲了资金的投入标准,没有履行监督功能,降低了整个银行体系的防御功能,给金融机构造成了很多的坏账和呆账,最终会导致大量房地产企业的破产,使银行系统失灵,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危机。

3.控制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对策

3.1严格审批开发项目规划

中国将经历一定时期集中的、大规模的新城开发和旧城再开发,这是一个彻底改善城市形象、重塑城市景观的大好机会。也是防止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一条有效途径。房地产开发是应该突出项目的个性和特色的,但更要强调统一规划与整体协调,使新开发的楼盘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断完善城市景观。必须及时制定和完善城市的片区开发景观规划,并排除权力干扰,切实付诸实施。

3.2调整房地产业市场结构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处于一种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因此,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降低发展商的退出壁垒,实施大规模的企业购并和资产重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和产业竞争力。要降低上市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进入壁垒,增强发展商的资本实力;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收购、兼并,推进房地产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企业扩张;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本土企业扩张,尽快提高市场集中度;要推进房地产企业改制,实行产权结构多元化;要在资本规模、技术实力、操作经验、开发规模等方面提高房地产业的市场准入的条件,延迟销售许可证的发放时间,征收土地闲置税和房地产空置税,促使无实力的项目公司退出市场,有效控制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产生。

3.3精心打造房地产精品

我国众多大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市场销售的状况短期内被市场认同、价格上涨、销售火暴的项目较多,但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中长期不被市场淘汰、能够保值增值的项目不多,大量的楼盘缺乏历史文化价值和升值空间,甚至有的项目清盘以后,价格便开始大幅下跌,发展商赚了大钱而买房者却陷了进去,对先前购房的投资者产生极大的打击。要真正防止房地产经济泡沫,就应该树立“双赢”的理念引导房地产开发,以为业主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后代创造文化的高度责任感,精心打造物业,贡献房地产精品,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3.4建立土地产权制度

必须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培育上取得突破,全面盘活土地资产,建立健全土地批租市场,促进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通过立法,明确存量不动产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使用期限,逐步提高存量不动产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年租金,使之与批租土地的年地租成本相当;放宽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条件,原则上不限制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入股、出租、抵押等,但上述权利的行使不得超过规定的土地使用期限,同时要承担缴纳地租的义务;对于新增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主要通过土地批租市场,实行土地出让,并以土地拍卖、公开投标、挂牌交易方式取代协议方式;培育土地二级市场,促进土地产权的有效配置;不断开拓土地等不动产金融业务,运用金融机制促进土地产权流动。

3.5改革房地产市场管理体制

房地产经济泡沫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和经济波动紧密相关。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和房地产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管理体制,实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要建立地政、房政统一管理体制,土地资源、资产双重管理职能,实行房地产的价值化管理。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土地供应计划管理,通过有效控制土地投放量,合理调节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要运用房地产价格管制、房地产金融机制、房地产税收杠杆等,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宏观调控。

总之,房地产商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一定的时间之中会出现供求不均衡的现象,最终使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为经济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因此,房地产行业本身很容易产生经济泡沫。

参考文献:

泡沫经济的危害范文2

摘 要:股票市场泡沫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对于股票市场泡沫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息。本文根据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重点阐述了

 

股市泡沫是指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其市场价格高于基础价值的经济现象,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很大。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股市如何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以及如何避免和减小股市泡沫带来的危害,是现阶段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作为“保守经济”下的

二、

泡沫经济的危害范文3

财经专栏作家

博文原址:http://.cn/s/b

>> 房地产的风险或在产能过剩 论房地产行业与产能过剩的关系 房地产泡沫的国际比较 房地产产能过剩影响因素分析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的互动机理 浅议房地产业对中国过剩产能的接收作用 房地产泡沫是最大的金融风险 我国房地产泡沫风险的测度与防范研究 房地产泡沫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与破灭 房地产调控与股市泡沫的关系探析 房地产泡沫的危害与防范 试论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与防治 浅析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与危害 关于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制与影响 房地产价格与泡沫 房地产与泡沫经济 房地产泡沫与金融 房地产价格与泡沫研究 房地产泡沫与调控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年初房贷持续收紧。据《新华网》报道,与往年“年初松、年末紧”不同,2014年开年各银行的房贷业务并未放松,大量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已退出房贷市场,首套房贷款利率八五折优惠已经绝迹。

房地产市场去杠杆化是对房地产泡沫的严峻挑战,如果真的有泡沫的话。金融泡沫的特点就是债务高杠杆,中国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就是先例。温州炒房团组团到各地以民间一分息融入的资金购入某地房产,房产当年升值的幅度必定在20%以上,而后出售房产或者以房产抵押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资金进入高利贷、房地产、矿山等高收益领域。并不奇怪,这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崩溃的先兆就是民间高利贷市场崩盘、银行坏账离奇上升。从有房地产市场化以来,频繁进行的调控,提升了一些中小城市的高利贷市场崩盘的频率。

如果某个中小城市黑灯率高、民间高利贷市场波涛汹涌,同时实体经济又迟迟难以发展,这个地方的房地产市场难逃泡沫崩溃一劫。按此理,扳着手指头就可以算出三四线城市的风险排名。

房贷收紧,一些地方的地价还在创出新高,就不是房地产泡沫能够解释的,而需要用中国特色的地方主导的GDP政绩加以解释。

马年伊始,两则房地产新闻震惊四座。一是北京地价再创新高。据央广经济之声报道,今年前两月,北京土地出让金有望突破8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2013年全年土地出让金总额的近一半。二是山东曹县政府忙辟谣。2月7日,源于《中国证券报》的报道,“山东C县城新房过剩,公务员被摊派卖房”在网络广为流传,不少网友认为文中提到的C县即山东省曹县。山东曹县人民政府新闻办急忙进行官方回应:不存在此情况。

第一则新闻显示了一线城市作为房地产安全岛的避险效应,第二则新闻则满足了投资者广为流传的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大的预判。

有学者并不赞同中国存在广泛的房地产泡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黄有光最新撰文驳中国房价泡沫论,指出至少这3年来,全国平均市场房价增加远远少于居民收入。不排除在某些大城市中心地段的房价增加,可能超过人均收入。这是预期中的经济现象,不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也不应该会引发金融危机。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2014年1月刊发关于各国房价的比较文章,相对于长期平均,中国的房价相对其人均可支配收入,被低估37%。

判断房地产泡沫这一结论的论据很简单:如果中国房贷紧缩而房地产市场保持坚挺,说明房地产市场受到收入增长的支撑,没有泡沫。起码迄今为止,一二线城市能够禁得起市场的考验。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1月虽然银行贷款处在均匀发放阶段,但整体信贷额度依旧趋紧。房贷趋紧近一年,一二线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仍在持续上涨,说明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无泡沫。

泡沫经济的危害范文4

从泡沫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来看,存在两种泡沫:一种是高度危险的“信贷驱动型泡沫”,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这类泡沫的运行机理如下: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或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导致信贷扩张和繁荣,由此引起某些资产需求上升,它们的价格随之上涨。反过来,信贷繁荣刺激更多基于上述资产的借贷,进一步推动其需求和价格。这种“反馈循环”产生泡沫,而泡沫引起信贷标准进一步放松。贷款人不再关注借款人的偿贷能力,而是依赖资产的进一步增值来使自己免受损失。然而,在某一时刻泡沫破裂,资产价格崩溃,导致反馈循环发生逆转。贷款需求下降或者发生坏账,贷款人削减信贷供给,对资产的需求下跌,价格进一步走低。由此导致的贷款损失和资产价格下跌侵蚀着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并进一步使一般资产的信贷和投资减少。贷款的减少压低了企业和家庭的支出,从而使经济活动减弱,加大信贷市场的宏观经济风险。极端情况下,资产价格泡沫崩溃后,会危及整体金融体系的运行。事实上,这正是本轮危机的全部情形。

第二类泡沫称为“非理性繁荣泡沫”,同信贷驱动型泡沫相比,这种泡沫完全由过于乐观的预期推动。由于没有信贷繁荣,泡沫破裂就不会造成金融体系失灵,产生的危害也就小得多。

从历史上看,尽管信贷扩张导致的信贷泡沫并不是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但信贷泡沫的发生一定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带来金融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国内信贷扩张先于金融危机。无论哪种因素导致的信贷扩张,都会因为金融资产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和问题对资产价格产生推动作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而泡沫的崩溃则导致金融不稳定和经济衰退。如果不考虑来源,信贷扩张可以被看作金融不稳定的幕后推手。信贷驱动型泡沫的破灭不仅代价极大,而且事后极难清理。此外,即使在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处于稳定时期,这种类型的泡沫也会出现。实际上,价格和产出的稳定可能刺激信贷驱动型泡沫的产生,因为价格稳定和产出稳定会导致市场参与者低估经济风险。

二、央行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反应

关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泡沫做出反应的问题,始终存在分歧。归纳起来,大体存在两类有影响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关注潜在的资产价格泡沫发展,以便最大程度地降低泡沫破裂对经济造成的伤害。另一种观点认为,货币当局不必直接对潜在的资产价格泡沫做出反应,相反,仅在泡沫破裂后才对资产价格的下降做出反应,以便稳定产出和通货膨胀。这两种观点分别被称为: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和泡沫破裂后的事后清理,所以也就有了“抑制”与“事后清理”之争。

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观点认为,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有负面影响,而且从历史上看,泡沫的破裂往往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剧降,货币政策应当关注资产价格泡沫的发展。泡沫破裂后的事后清理的观点认为,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行为中的角色特殊,远远超出它对通胀和就业的影响。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总结了四点理由:

首先,泡沫很难觉察,难以识别。其次,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泡沫可能是无效的。第三,资产的种类很多,在某个时期,泡沫或许只表现在部分资产上。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反应可能会影响到一般资产价格,而不只是那些存在泡沫的资产价格,此时政策工具会变成一种“钝器”。第四,虽然一些理论模型表明提高利率可以降低资产价格的上涨,但也有一些理论模型表明提高利率将对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一点也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更重要的是,如果从这次金融危机的“事后清理成本”来看,“事后清理”观点并不可取。金融危机最明显的成本是,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导致总产出的巨大损失。除此之外,全球性金融危机会同时产生其他三项“额外成本”,这些成本远高于总产出的损失,它们包括:

1.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缓慢。经历严重衰退后,经济通常会有非常强劲的复苏,人们称之为V型反弹。然而,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衰退并不遵循这种V型复苏的特点。因为去杠杆化的过程是漫长的,它对经济复苏形成强大的阻力。二战后,每次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头十年里,全球实际GDP增长率显著下降,平均下降1%。与此同时,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失业率达到5%,发达国还要高于这个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大约82%的样本国家的人均GDP在2008.年至2010年低于或等于2007年的水平,这一数字在早期的危机中大约是60%。可见,这次危机导致了比以往更严重的结果。

2.政府预算急剧恶化。金融危机后总伴随着政府债务的急剧增长,从当前的国际形势中确实能够看到这一点。对金融机构大规模的紧急救助、财政刺激计划、经济活动的急剧紧缩导致税收减少,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财政状况恶化。此外,政府债务增长可能导致债务违约风险。事实上,债务危机目前已经是欧洲的一个严重问题。

3.中央银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和过程可能非常复杂,有可能削弱中央银行未来成功管理经济的能力。各国央行抑制全球金融危机的行动导致其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可能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即货币基础和信贷的扩张可能导致未来的高通胀。购买长期政府证券也会给央行带来风险,因为这会造成误解,央行愿意通过债务货币化来配合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

三、政策建议

近年来,信贷过快扩张是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突出。那么什么样的政策工具或者政策工具组合可以最有效地抑制信贷泡沫?信贷扩张必定产生风险,但是只有当市场失灵导致过度的风险产生时,才会出现信贷泡沫,换言之,信贷扩张偏离了经济基本面的支持。因此,政策设计是否有效要看它能否修复市场失灵。面对市场失灵,现有的货币政策和审慎监管或许可以抑制信贷泡沫。

(一)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抑制信贷驱动型资产价格泡沫的原理与局限性

1.审慎监管与信贷驱动型资产价格泡沫

一般认为,审慎监管分为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包括充分的信息披露、资本金要求、流动性要求等。然而,这些仅仅是确保审慎监管体系健全、促进单个企业安全和健康的基本要素。即使每个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由于金融机构间相互作用具有外部性,仍然会存在风险外溢,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要运用宏观审慎政策来处理市场总体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切断资产价格泡沫与信贷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信贷泡沫的宏观审慎政策包括银行的动态拨备制度、贷款与估值比率的上限、对金融机构某些负债征收庇古式税、杠杆率要求、衍生品交易与集中清算等。此外,由于特定的或者新型的市场失灵可能产生特殊的信贷泡沫,因此可以实行相机抉择的审慎政策加以应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宏观审慎政策稳定金融部门,将货币政策集中于价格水平和产出的稳定上。然而,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界普遍认为,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相比,审慎监管更多受制于政治压力和监管主体的组织框架结构。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货币政策独立性较弱,审慎监管的组织框架尚未建立。

2.货币政策与信贷驱动型资产价格泡沫

如果宏观审慎政策不能有效地抑制信贷泡沫,那么货币政策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有效性如何呢?它能否有效地切断资产价格泡沫与信贷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我们从货币政策的过度风险承担来考察货币政策与信贷驱动型泡沫的关系。从这次金融危机来看,美联储2002年至2005年的低利率政策表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诱发金融不稳定。同时,一些微观层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表明,货币政策在信贷泡沫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导致过度风险承担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低利率能够增加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者追求高收益率的动机,从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其次,低利率的收入和估值效应也可以促使过度风险承担的产生。

除了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会鼓励过度风险承担外,货币政策还会通过以下途径刺激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产生。首先,从提高可信度和建立强大的名义锚的角度来看,央行可预测的货币政策行为是有利的,但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减少却鼓励资产管理者低估风险。其次,资产价格泡沫“事后清理”的货币政策会引起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形成,即期望货币政策帮助他们从失败的投资中复苏。以上两个因素可能鼓励金融机构寻求类似的投资策略,从而提高收益的相关性,增加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概率。此外,微观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

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货币政策抑制信贷泡沫提供了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在这个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

首先,用货币政策来调控信贷驱动型资产价格泡沫的做法违反了丁伯根法则,即一个政策工具被要求实现两个目标――稳定金融部门和稳定经济(产出和通胀)。其次,货币政策应对金融不稳定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击的性质。第三,运用货币政策抑制泡沫、维持金融稳定意味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在追求金融稳定和追求价格、产出稳定之间存在权衡。因此,赋予货币政策额外的目标可能使公众混淆中央银行稳定价格的承诺,从而削弱名义锚,并且产生中央银行预料之外的不利影响。第四,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持金融稳定可能产生“误判”情况,即在不需要抑制泡沫时做出诸如提高利率这样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决策。

(二)我国应对信贷驱动型泡沫的建议

1.建立相应的判断信贷驱动型泡沫和金融不稳定的指标体系

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于政策制定者,尤其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判断信贷泡沫是否正在形成尤为重要。目前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指标,可以作为判断信贷驱动型泡沫和金融不稳定的信号,尽管它们还不是十分成熟和完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贷繁荣形成的因素很多,而且信贷繁荣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系统风险和金融不稳定,但是如果以下指标同时存在,就可以断定,能够产生系统风险并且造成金融不稳定的信贷泡沫正在形成。这些指标包括:信贷的高速增长率、不断上升的杠杆率、低风险利差和信贷审批标准的放松。这些数据的建立有助于中央银行对信贷泡沫形成的判断。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应该成为我国货币当局维持金融稳定和物价水平稳定的政策框架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泡沫经济的危害范文5

关键词:中央银行;资产价格泡沫;货币条件;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9—0072—05

一、中央银行没有必要对资产价格变动做出直接反应

中央银行不应该挤破资产价格泡沫。第一,资产价格泡沫一般源自“非理性繁荣”、技术进步和金融自由化等因素,货币条件变动与资产价格变动之间的联系十分微弱,无论是放松货币与泡沫形成、还是紧缩货币与泡沫破裂之间的联系都十分有限,因此,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中没有必要对资产价格变动做出直接反应。第二,即使中央银行愿意采取行动挤破泡沫,其成本也是大于收益的。从理论上讲,泡沫破裂对一国经济的损害是金融结构和金融稳定的函数。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健康的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突然下降所造成的负面冲击是有限的,比如2002年的美国;如果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存在脆弱性,泡沫破灭则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比如二十世纪90年代的日本。因此,那种希望利用货币政策“先发制人”地解决泡沫问题显然是不可取的。第三,即使在信用危机时期,货币也不能替代金融稳定;市场也不能取代放松银根。由此出发,下面的结论至关重要:虽然中央银行的责任是防止通货膨胀和产出急剧波动,但货币条件变动与泡沫上涨之间的联系十分微弱,所以,中央银行没有必要对资产价格变动做出直接反应,即使资产价格上升是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的源头。

一些经济学家早在2000年初就曾经预言,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即将破灭,经济危机即将来临;一些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家也劝说美联储立即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一年后这些预言实现了,但在股票市场的泡沫破灭后,美国只发生过短期的、温和的经济衰退,并没有出现经济危机。

人们常常责难,2001年以来,由于美联储持续实行扩张性政策政策,导致消费和借贷过快增长,造成了房产地市场泡沫。事实上,如果美联储听从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的建议,选择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话,美国经济可能受到更大的伤害。

中央银行不应该刻意挑破泡沫,也不应该采取“先发制人”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除非资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市场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预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而紧缩银根,作用也是有限的。1990—2000年,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低通胀下的较快增长,其中,货币政策的贡献就在于不理会资产价格波动,并且,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的经济萧条时期果断地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

问题不是资产价格泡沫是否会发生,也不是中央银行是否承认资产价格泡沫。就其信息来源和自身知识条件来说,中央银行在判断资产价格泡沫方面拥有优势,正如其在预测GDP时所表现出的优势一样。中央银行之所以不应该挤破资产价格泡沫,是因为这样做的成本过大。并且,如果中央银行试图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刺破泡沫,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其原因在于:第一,货币条件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小于人们的判断;第二,泡沫破裂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也小于人们的判断——只要银行系统不存在重大问题,或者中央银行在泡沫破灭后不立即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之间不存在直接联系

当前人们对货币政策的讨论,大都没有考虑货币供给量,或者没有对有关货币总量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家们利用中央银行事先刺破泡沫所带来的收益,来证实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正确性①。例如,伊辛(Otmar Issing,2003)提出,欧洲中央银行将货币供应量(M3)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有效地防止流动性过剩,抑制股票市场或房地产市场泡沫,甚至认为这是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战略的第二支柱②。以《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为代表的安哥拉撒克逊自由学派,以及《经济学家》杂志的主要作者,都认为“流动性过剩”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从而将国民经济引入可怕的“炼狱”之中。

实践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就已经证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既不可预测,也不可操作。后来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受伊辛(Issing,2003)和克罗克特(Crockett,2002)的影响,最近一些计量经济学家致力于在中央银行流动性与资产价格之间建立一种直接联系。但是,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我曾经研究过几个经济周期中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上涨之间的关系。我定义,在某一时期,如果中央银行公布的实际利率小于1%,或者M3增长率比平均增长率高出1个标准差,就可以被定义为货币宽松期,那么,实证表明,“货币宽松期一定会产生泡沫”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有经济学家提出,货币宽松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或者资产价格膨胀现象必然伴随着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一观点也是错误的。我认为,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并不需要宽松的货币条件;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一般需要宽松的货币条件,但货币宽松并不是房地产市场价格膨胀的必要充分条件。就经合组织国家的案例来看,在二十世纪最后30年的31个货币宽松期内,都没有出现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也没有出现股票市场价格的持续上升。

在宽松的货币条件下固然可能出现房地产市场泡沫或者股票市场泡沫,但是,在不太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也有可能出现股票市场泡沫。实际上,如果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是货币条件以外的因素,比如,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或财经纪律问题,那么,政府需要做的事情是解决金融监管问题,而不是要求中央银行收紧银根。

泡沫经济的危害范文6

【关键词】金融泡沫;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一、金融界事件频发

近年来,温州老板“跑路”事件,泗洪借贷崩盘,鄂尔多斯借贷人员“自杀”事件的接连发生暗示民间借贷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从民间借贷火爆的局面背后也折射出很多值得重视的问题。2011年以来,民间借贷规模空前,中金公司研究部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民间借贷余额2011年中期估计达3.8万亿元,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温州制造业逐渐“空心化”,高利贷演变成一种新的投机泡沫。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民间借贷资本演变成高利贷,涉及的范围和程度非常的广,也使之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1年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1100亿元,年利率甚至高达180%。过去的来,政府的扩张活动导致了货币的扩张,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泡沫经济的模式。土地、房产、矿产暴涨,资产泡沫产生。温州民间资金在实体经济中无法获得高额收益从而转向了虚拟经济。[1]

此类问题不光在中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出现了经济向泡沫化发展的趋势。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也说明金融泡沫的危害。次级债的“资本的证券化”,源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上的改变。因为商业银行只要能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就可以扩大资产规模,提高银行处理资金问题的灵活性。由于无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资金可以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这对银行的盈利无疑是有益的。商业银行越来越倾向于主动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会积极地设计各种回报率较高的金融产品来吸引社会大众把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以此保持资产高流动性,但是也让民众投资者背负高风险。[2]

二、虚拟经济的正面作用

在经济繁荣发展阶段,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金融泡沫的现象,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会起到正面作用。去年温州老板跑路事件的发生,就是由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是它们面对的主要困难。当金融市场繁荣发展的时候,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因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融资而大为降低,这也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资金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流通,会起到资源配置的优化功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而且资金的趋利性会使其从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流动。特别是科技开发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普通的信贷融资所获得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技术创新和吸引高科技人才。而资本市场姿势具有很强的风险定价功能,加上投机性的存在,总有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投机者愿意甚至乐于把资金投向具有高风险同时具有高预期收益的高科技产业。尽管这里具有一定的投机性和泡沫,但是它确实会带来大量资金的聚集,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进步提供了资金保证,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不断的去追求技术创新。在重视科技的今天,也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次贷危机后美国企业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中,就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发展中国家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在金融贮藏和股票价格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因为增加的金融贮藏吸收了大量货币,若这些货币如果投入到商品市场,必将会带来高的通货膨胀率。在经济繁荣发展的阶段,通货膨胀也不可避免的发生。金融泡沫也在一定程度上短期内抑制了高通货膨胀率的发生。

三、金融泡沫的危害

从不断发生的金融界破坏性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趋利本能和对财富的无限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接受了投机行为。金融监管存在着漏洞,使得金融泡沫容易发生。实体经济的盈利机会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信贷扩张却没有这些约束,在经济周期性的扩张过程中,信贷将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投机支出,而不是用于满足实物投资项目的的融资需要。在金融不断创新的今天,实体经济的盈利性已经远远不如虚拟经济,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金总是会流向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部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但是大量囤积于金融市场的资金以及投资者手中的证券频繁的换手,本身并不能创造出任何的使用价值,只会造成金融市场的表面繁荣,并且会掩盖实体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3]。一旦膨胀过度,资金链断裂,就容易引发金融事故,甚至是大范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健康的股市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为发行公司招商引资,这是发行证券的初衷。可是股市的泡沫会吸引大量的短线投机交易者,不仅会导致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过度注重短期收益,甚至证券发行公司的管理者也为了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项目的投资,从而影响了公司长期的战略性发展,也给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带来了隐患。而且短线投机交易频繁发生,容易引发大量热衷于泡沫的投机者,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造成金融犯罪;还会使实体经济部门缺少资金而发展不足,也会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4]。

四、实体经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