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论文范例6篇

闽南文化论文

闽南文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闽南茶文化 航空服务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41-01

据调查,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中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作为职业延展课程。但无论是相关教师或者学生多功利地看待茶艺课程,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习茶艺仅仅是为了弥补学生在应对航空公司面试时才艺不足的缺陷,有些人仅是因为某些航空公司有茶艺表演的活动而略做学习有备无患,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学会花哨或者烦琐的泡茶动作和程序即可,纯粹将茶艺当成类似某种程序化舞蹈动作的简单行为。正因为许多人对在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并推进茶文化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渗透并不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到位,本文将对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的意义进行论述,并对该课程的建构提出意见。

1 航空服务专业在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意义

1.1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展示程序性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服务技能的高标准相耦合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2 关于航空服务专业中茶艺课程的相关建议

闽南文化论文范文2

大家早安!我是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传播协会负责人陈宗钰,爱拼敢赢、重乡崇祖的闽南人。闽南文化传播协会,成立于2010年4月1日。六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传承闽南文化,服务校园师生”为己任,做有理想,有特色,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的社团。

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没有理想,不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那便是通过各种闽南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的媒介,传播、弘扬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即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的闽南精神。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闽南地区的同学了解家乡、传承家乡;让非闽南地区的同学,了解泉州、爱上闽南、奉献海西,也就是让闽南的小伙伴乐意回报乡梓,让省外的小伙伴,愿意留下来建设我们福建。因此,我必须强调,社团的活动,从来都不只是闽南人的独角戏,从来都不为办活动而办活动。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个文明一旦灭绝了语言,便被宣布死亡,例如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因此,在闽南文化传播中,闽南方言文化就显得举足轻重。为此,我们设置了闽南语歌曲大赛、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闽南方言文化大赛三个活动。其中,闽南语歌曲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第六届将于5月8日母亲节当天以“爱要大声讲出来”为主题举行,每届的闽歌赛都得到非闽南地区的同学积极参与,2014年更是被入学前从未接触过闽南语的、社团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学员、来自新疆的小伙伴张伟同学夺得冠军;闽南方言文化大赛于去年11月首次举办,共吸引了包括陕西、海南、贵州等在内的277人报名参与。足见,社团活动,绝不是闽南人的独角戏。

我们从来不为办活动而办活动,每个项目的设置,都经过我们的调研、思考,并且进行可行性评估。例如,我们闽南语歌曲大赛及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的设置。有人说,读大学就是品读一座城市。但是,现实中,许多闽南籍同学,会唱国语、外语,甚至粤语,对于乡音却只停留于《爱拼才会赢》;许多非闽南籍同学,来了泉州四年,却只学会了公交车上提示注意安全的“开门请细腻,落车请行好”。这无疑将会是大学青春时期的遗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社团在汉语言方面的优势,开设了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结合不同时事、节庆的闽歌赛。

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有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论的武装。市场营销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明确社团闽南文化传播的对象,设置有针对性的项目,才能真真切切地起到闽南文化传播的目的。从学生社团的性质来说,兴趣是社团成型的原因,因此对闽南文化抱有强烈兴趣的会员是我们的主要的文宣对象。但是,文化的传播也不能忽视潜在市场,立足社团,辐射全校,乃至全市,一直是我们的理想。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社团文宣活动分为对内(即会员、理事)、对外(即全校师生)两个部分。对内文宣活动由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闽南民俗景点采风两部分组成。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包含闽南语教学、闽南灯谜教学、闽南文化研讨会三个子项目。闽南文化研讨会是闽南方言文化大讲堂项目中的亮点,能够引导会员深入了解闽南文化,近一年来,先后在社刊《一页刺桐》发表了《论闽南文化重乡崇祖的精神内涵》等近5篇学术论文。对外活动由闽南民间艺人进校园演出、闽南方言文化大赛、闽南美食品鉴会、泉州高校闽南文化微影视大赛、闽南语歌曲大赛、闽南文化摄影大赛及摄影展、“中国灯谜之乡”灯谜展猜、戏曲小品表演等活动组成。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创新、淘汰、升级我们的活动。

闽南美食品鉴会是社团的特色项目之一。在实践中,我们对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从一开始的单纯品尝,到讲解环节的加入,茶文化、闽南语歌曲表演的加入,到第六届的“自己动手做”。会员通过自制闽南美食,分组讲解美食蕴含的历史文化。既享受了美食和劳动的快乐,又学到了闽南文化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活动得到了《海峡都市报》半版的专题报道和东南网、闽南网等媒体的报道或转载。

不仅如此,社团的许多活动在校内、泉州市内都具有影响力。首届泉州高校闽南文化微影视大赛,吸引了包括华侨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等近5所高校总计58部作品参赛。活动得到了泉州晚报社、泉州网等媒体的宣传和报道,4天网络点击超过4万人次。社团闽南方言文化大赛、闽南美食品鉴会等活动被列为中科院闽南文化研究基地社科普及计划项目。

打铁还需自身硬,传播口中“大有可为的闽南文化”需要坚强的文宣队伍。社团现设决策团、顾问团,秘书处、财务处,组织部、实践部、文宣部等七大机构,及隶属文宣部的社刊工作组、闽南语教研组、灯谜教研组,拥有一间闽南文化学术研究室。值得一提的是,社团组织部由会长直接领导,负责社团理事凝聚力、向心力的建设工作,确保文宣队伍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社团的顾问团,由社团离任理事自愿组成,负责监督社团,为社团发展献计献言、发挥余热。

泉谚:“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闽南文化传播协会一步一个脚印,做切切实实地闽南文化传播志愿工作。

谢谢!

附件:

答辩材料

1.     社团活动理论联系实践

文化的研究、传播离不开切身的体验,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到切实地文化传播。闽南民俗景点采风便是社团为此设立的活动项目。“闽台缘博物馆采风活动”是项目中的传统,其目的在于促使新一届会员了解闽台五缘,领略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对闽南文化形成初步认识。文化骑行是该项目的另一传统,也是社团活动中最受会员欢迎和好评的活动之一。2015年11月社团组织会员开展了新一届“蟳蜅-滨海”民俗调研骑行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社团依托蟳蜅“王爷生”等重大民俗活动,结合蟳蜅村蚵壳厝及传统闽南“皇宫起,燕尾脊”建筑和宗法产物,结合“蟳蜅女”服饰、头饰,进行实地讲解,让会员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闽南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此外,社团的闽南民俗景点采风也会结合时事热点和月份民俗,灵活增加项目。如,2014年因永春达埔镇获评“中国香都”而开展的“香都古韵、文传千里”暑期采风活动、泉州广播电视台“香恋?中国香都”文艺演出现场采风活动,结合泉州“海丝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举行的“源和1916”采风,2015年结合第14届泉州亚洲艺术节开展的泉州戏曲采风(含泉州南音、提线木偶戏),2016年4月的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采风等。采风活动所征集的采风报告、诗歌、散文,都择优发表在社团《一页刺桐》宣传栏、微信公众号。

2.社团活动宣传:节俭实用原则、闽南文化同活动一并宣传原则。Eg.宣传书签、会员证钥匙扣。

闽南文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闽南话;普通话;播音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134-02

一、闽南话的由来与传播

闽南话是汉语方言中很重要的一种方言,它与汉语的其他方言比较,可以说是历史最久,时间最长,文化积淀最深的一种方言,所以闽南话又被人称为语言的“活化石”。那闽南话是什么语言呢?“有人说是‘福佬话’也有人说是‘貉獠话’。它是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文化的语言,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面对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仍然坚持完整地保留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1]

二、与普通话相比,闽南话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闽南话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语音

普通话几经改变,成为了现代汉语,它已经放弃了很多古音,但是闽南话却还是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语音。比如普通话“咖啡”的“啡”,闽南话是bi,b就是古音的保留。从古书上的一些音注里也可以看出今天普通话里有f的字,在闽南话里大量念成b或p的音,比如“吠”闽南话中读bui,“负”读pnai,“富”读成bu 。还有普通话的卷舌音zh、 ch 、sh,在闽南话里有一部分会读成d或t 。换句话说,其实在闽南话发音中是没有平翘舌之分的,所以这也是闽南人在说普通话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语音错误。比如“伫”闽南话读“du” ,“迟”闽南话读di ,这在普通话里都是zh 、ch 的音,我们现在还保留d 、t 的读音,这也是古音的保留。还有“月亮”的“月”,闽南话读gguat ,gg是古音,大概是上古的音,一直保留到中古,到元朝以后才消失,而闽南话还保留着这个音。连gguat里的at是代表上古时ggua这个音的一个重要读音现在依然还保留着。由于闽南话保留了很多古音,所以很多研究闽南话的学者都说闽南话是古音的化石,当然其他方言也有,只不过没有闽南话这么多、这么系统。

(二)一字多音

而一字多音则是闽南话的另一大特点。“闽南话历史悠久,它是我们中原的汉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北方来到福建,带来不同时期的读音,所以闽南话就成为不同时期汉语读音的大汇合,其中有些音是古音,有一些音是唐朝的音,有一些音是宋朝的音,有些音是现代的音,这样汇合起来,一个字就读很多音。所以普通话的读音,只有“阴阳上去”四个读音,而闽南话却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读音。

比如成功的“成”,普通话就一个读音cheng,呈报的“呈”、呈文的“呈”、呈请的“呈”,通通都念 cheng 。而闽南话却有3个读音,呈报的“呈”读ting,呈文的“呈”读dnia,“呈请”的“呈”读tnia。据统计,汉语常用字有3500字,其中有1800字闽南话都是有2个或2个以上读音。有的读音属于文读音,有的是白读音,因为有这么多的读音,构成闽南话的音韵特别丰富,光韵母就有80几个,声调有8个,音节2300多个,表达音非常丰富。所以有一个语言学家说闽南话保留文白读音的系统是汉语所有方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闽南话的特点。

(三)变音很多

普通话中虽然也有很多多音字,但是在单字所对应的词汇当中,是有其固定的读音的,但是闽南话中单字是一种读法,词又是一种读法,比如“天理”连起来读,“天”字就要变音,“这种变调在闽南话里相当丰富,这就是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语音汇合的层次的变化,构成闽南话一个丰富的语音和词汇系统。” [2]

(四)闽南话的一些语法也保留了古汉语的构词特点

普通话播音讲究语法语序,一般是“主语+介词或者动词+谓语+形容词+宾语”,而闽南话就保留一些古汉语构词特点,会出现在古文中常见的“倒置”的现象,这也是闽南话的特点。比如:“我比你大”,闽南话是“我较大你”。闽南话在造词、语音、语法等方面与其他方言及普通话相比较,有很多是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所没有的,这是闽南话的一个特殊之处。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闽南话比外语更难懂难学,甚至有人将几种方言作比较,最后闽南话入围了“十大难学的方言”中的三甲。而且普通话有很多词是口音词,是从口发音的,而闽南话有些词是口和鼻子同时发音的,这也是许多外地人认为闽南话与众不同的地方 ,光鼻韵母就有几十个,这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入声字也没有的,所以闽南话语音很丰富。

三、从普通话播音看闽南话播音的特殊之处

那么是不是说闽南话播音与普通话播音就完全不一样了呢?其实不然。因为闽南话播音与普通话播音一样是用声音传递情感、传播知识,是一门播音主持艺术。“在播音中主持人依然是节目的核心,他需要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有采访、评述能力且思维敏捷,有一定创造性的节目锦上添花,相反会使节目黯然失色。而且在播音时必须做到‘有搞锦上添花,无稿出口成章’。”[3]这些都是与普通话播音相通的地方,但是作为特殊的方言节目不同的是,由于受众群的不同,在主持的语言和风格上,闽南话播音又有其特殊的地方。正是由于闽南话自身诸多有别于普通话的特点,从而也会让播音员在播音时遇到一些困难。

(一)方言的萎缩

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倡导普通话。铺天盖地的普通话对于闽南话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无可避免的冲击,压缩了方言使用空间,而闽南话往往只是家庭日常范畴上的用语,更缺乏古代府城官方的正音。由此导致方言的不断错乱和式微甚至断层,年轻一代的闽南人甚至有许多不会说闽南话的。而一些古老通俗的谚语词汇更是失传,只能从一些老人那里得知,这对于播音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闽南话播音与普通话一样需要“字正腔圆”,一些词汇如果说得不对,或者是夹杂了普通话的发音就会导致节目质量下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闽南话和普通话一样都有字典,但是发音和拼读却完全是两码事,如“波浪”中的“波”字普通话中的拼音为“bo”,但是在闽南话的字典中它的注音为“ph”,闽南话采用的是罗马拼音,有一整套特殊的拼读法,没有系统的学习,闽南话的字典就无从下手,无法拼读。而且在叙述时要更贴切地使用“文”、“白”读法,讲究通俗易懂。如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时,“黄连”读如“honglian”,实际应读为nglhi。虽“黄连”读作honglianbok,但作为中药应读作“hia”;又如“细腻猫踏破瓦,细腻查某走过社”,“瓦”读为“碗”(wa),实应读为“hia”。前指方音色彩,在“数尾”读如“suma”且提醒不是“数码”,其实,应读作“siaubak”;而谈到“尾巴”不如用“尾溜”、“煞尾”或者“后尾”更通俗些。

(二)播音的难点

方言节目存在着再译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巧妙地用口语化的方言准确表达节目的内容,不仅要生动,而且应该贴切易懂。这就类似于普通话播音的“说新闻”,只是闽南话的再译更为通俗罢了。在普通话看来有时候是一句简单的话,在闽南话表达中就不那么简单了。举个例子,如“我们制定国家法”,这句话中的“我们”一词在闽南话中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用“wen”,二是用“lan”,就这句话来理解这个“阮”,其所指的是中国大陆,而“lan”所指的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巨大的差别,如果运用的不贴切就容易造成大差错,误导听众,使其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另外,备稿并不是简单的读顺句子或者查字音读法,而应该充分理解吃透稿件内容。

(三)发音用词标准的统一

在闽南话播音当中是以厦门话作为标准音的。其原因是因为泉州腔的闽南话语音声调较轻,一些发音更倾向于古音,一些词汇也是局限于泉州地区使用,与如今渐渐发生变化的闽南话有了一些不同,而相较于语音声调较重的漳州腔闽南话也有了很多不一样,虽然在台湾地区有70%左右的台胞祖籍都在泉州,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混居,他们的语言也发生了些许变化。而厦门腔闽南话较之泉漳两地的闽南话,其发音声调居中,不轻不重,且其语言面貌能让闽南地区各地的民众都听得懂,所以,在播音中来自闽南各地区的播音员都要尽量克服“九腔十八调”向厦门音靠拢。而且有些话语是漳泉两地特有的语言,其他地方的人根本不能理解它的。例如:“是谁啊?”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在泉州口中是“si xiong a”,而在漳州人口中它是“xi zua a ”,不仅两地人互相不明白彼此的意思,在厦门人听来,一个说的是“熊”(音同),一个说的是“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按厦门音读为“ si xiang a ”这样就可以让所有听众都听得懂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所有非厦门人的播音员都尽力向厦门音靠。所以这就需要通过与频道里的其他播音员多交流表达出彼此间的方言存在的差异,并经常交流各自对某一个词语的读音,来达到发音用词的标准和统一。

播音主持是一门讲究实践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帮助下,多多的实践是很重要的。而且,在实践中要做一个有心人,除了不断加强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外,同样重要的是向前辈学习,特别是在遇到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播音领域,而且最关键的是要正视自己的弱点与不足才能有进步。最后用一位前辈的话结束我的论文――“一个再好的节目、再好的主持人都难免有点瑕疵,但是瑕不掩瑜,节目才能真正受到欢迎”。

参考文献: .

[1] 闽南方言谚语 [EB/OL],2007-6-12

闽南文化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0引言

在当今国际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亦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同化的趋势。如何在规划中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本土传统民居优秀的特色,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设计体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景观显得特别重要。做为一个环境艺术的学习和研究者,在本土传统民居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显得日渐式微而感到遗憾的同时,深感有责任就此课题进行探讨。

1闽南红砖传统民居的解读

单德启在他的《人与环境一一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文中,用英文中的“本土的”(vernacular),“传统住宅”(traditionalrcsidcnce),“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rchetecturewithoutarchtect),对“传统乡土民居”的含义进行l}释。n]现仅以笔者当下生于斯长于斯的闽南民居为例,就其内部空间形态、外观特征、色彩特征、装饰符号、文化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其对于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重要性。[z]闽南红砖民居通常指的是用本地特制的红砖结合本地石材和工艺、融合了中原文化及闽南海洋文化的精神而建造的大膺a"詹”是闽南方言,就是通常所说的“房屋”。

1.1闽南红砖民居的空间构成形式

闽南红砖民居一般为单层,其布局以中轴线分布;呈“向心围合式“;左右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正中间有天井,中设厅堂,一般摆放祖宗神位,前设石煌,两边为厢房,左为大。在闽南方言里,几进一般也称作“几落”,如“三落大膺”的说法,指的即是三进的大詹。

1.2闽南红砖民居的色彩分析

1.2.1主色调

闽南红砖民居以红色为主色调。究其心理及传统因素,红色是中国传统象征意义文化中举足轻重的色彩,红色在几千年的中原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闽南红”呈现的便是一种带有喜庆的红色,它代表了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生活态度,使闽南人对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朝气的红色情有独钟,并将红色作为建筑主色调延用至今。

1.2.2辅色调

闽南红砖民居中的白石、青石、原木色及饰作的辅助色,与砖红主色调相辅相成。可以说,闽南红砖民居的色彩搭配无论从建筑本身,还是置于在自然的大环境中,都显得既端庄典雅又活泼灵动。

总之,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那一栋栋具有典型的闽南特色的红砖民居,犹如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中一枚枚朱砂色的印鉴,它与环境显得统一而又有变化。

1.2.3闽南红砖民居的装饰符号

闽南红砖民居不仅远观起来赏心悦目,近看局部装饰的符号设计亦别具一格。

a、装饰符号的位置:屋脊、墙面、悬梁、柱子、门窗、斗拱等;b、装饰符号的制作方式为: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剪贴、拼凑等;c、装饰符号的题材:吉祥纹样、神话教化、诗词楹联等。这些装饰符号的灵活运用结合民居建筑的材料与工艺,使之无不充分显示营造者的匠心和艺术造诣及文化品位,亦成就了闽南民居独特的魅力。

1.2.4闽南红砖民居的文化

闽南上承古闽越的积淀、下启汉族及西域的交流、再融合东南亚、伊斯兰和西方建筑的影响,在文化面貌上呈多元化的状态。今天,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独特的外观是在闽南地域文化的浸染下逐渐形成的,她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造型式样上处处以装饰视觉元素体现建筑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2传统民居传承之意义

2.1传统民居传承之重要性

弗.赖特曾说:“唯一真正的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文化”由此可见,其对于本土建筑文化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传统民居是本民族人民智慧浓缩的结晶,它必然有着我们能够“古为今用”的有益成份。但是,令人深感遗憾的是,今天现代化的民居建筑的大量涌现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各地的民居逐步被所谓异彩纷呈的各色建筑、貌似多元的审美追求的建筑所代替。这表面看是“现代化”的体现,但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缺失,亦反映出民族自信心的缺失;从另一个侧面看何尝不是现代对传统的蚕食与否定,或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让位?如果说房子塌了,可以重建,但一个民族的精神垮了,要重铸又谈何容易?建筑是表现民族精神的一种主要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说亦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因此,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传统民居的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尊重。

2.2传统民居传承之紧迫性

2.2.1外来因素导致传统民居加速消逝

当今,大量优秀的传统民居,正由干经济加速度增长、生活习俗的变革而快速消失。所以,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已刻不容缓。早在建国初期,梁思成、林徽音夫妇就曾为了老北京的旧城保护问题竭尽全力、四处奔走。他们的方案是保留老城,将现代化的建设计划移到旁边的城市去;保留城墙,并在上面做出一些景观、休闲娱乐区域,这样人们既可以边饮茶,边徜徉在古城墙上,看老北京、看众生相,试想那是何等的享受!当梁氏夫妇看到古城墙被拆时,不禁痛哭涕零道:“每拆一块砖,都是在剥我的皮啊!”据说苏州郊区著名的水乡一一周庄之所以今天能够留存下来,也多亏已故艺术家陈逸飞先生当时四处呼吁奔走,今天才能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视线之内。

2.2.2内在因素造成传统民居传承的紧迫性

古民居本身因年代久远及建筑材料的限制,导致古民居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刻不容缓。我国古民居多为砖、土、木结构,因年代久远、凤吹日晒,老化程度加剧及资金匾乏,更加深了这种紧迫性的程度。

闽南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闽南语;两岸交流;播音主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135-01

一、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一)联结两岸民心,促进两岸民众的心灵沟通

闽南语形成于唐代,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的中原地区,是闽南本地人民的方言,台湾与闽南地区在闽南语的语音、语汇以及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台湾各地的闽南方言虽然有自身的特性,但是都没有超出闽南语的大致范畴,在语汇方面也与闽南三地大都相同。台湾省内居民所说闽南方言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4左右,而且有大约80%的人口祖籍是闽南地区,以闽南话为沟通习惯用语,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传承了闽南文化。闽南语中所含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正是联结两岸民心的中介,是促进两岸民众的心灵沟通的桥梁,特别是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增多,闽南语作为人们交流的语言媒介,有效的推动了闽台文化新的交流。为此,闽南语节目的开播可以利用闽南语传播闽南文化,发挥闽南文化促进两岸同胞的桥梁作用,充分体现两岸人民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保护闽南文化特色,增强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闽南语作为一种激感的乡音,不仅对促进两岸民众之间心灵沟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闽南语节目的开播增强两岸民众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起到保护和传承闽南语的作用。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很多闽南地区年轻人对闽南语的应用逐渐减少,大多以普通话为主要交流语言,这就使得作为本土语言的闽南语渐渐被普通话所代替。为此,积极开展闽南语广播节目,创新闽南语节目内容,一方面可以让闽南地区民众认识到闽南语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加强与台湾地区人民的心灵沟通,让人们体会到广播节目中故土乡音的亲切感,缩短节目与台湾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两岸民众对同源文化的认同感。

二、闽南语节目主持人必备的素养分析

(一)闽南语节目播音主持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闽南语节目的播音主持在闽南发音、稿件处理方面存在不科学之处。首先,在闽南语节目的发音方面,很多播音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片面追求声音的亮色,挤压声带,使用胸式呼吸法,而不是科学的胸腹联合呼吸阀,加之,很多主持人在现场直播时心理紧张,导致发声失误时有发生,语速变化较频繁,播音较僵硬,难以实现与听众的有效交流。但是相比大陆闽南语节目主持,台湾本地的闽南语节目播音就显得更加成熟,闽南语播出也更加流畅,为此,大陆闽南语节目应该借鉴台湾闽南语播音主持的经验,不断提高民那与播音、主持的水平。

(二)闽南语播音主持必备的素养

方言广播节目不仅是一种传播媒介,更是一种文化,所以闽南语作为沟通海峡两岸人民心声的重要交流工具,在加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闽南语播音主持具备较高的主持素养,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己对闽南话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闽南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热爱 闽台文化,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以便在播音过程中更好的结合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提高闽南语节目的生动性。笔者在本文中从以下几点对闽南语播音主持必备的素养加以简要分析。

首先,加强发音训练,提高播音质量,提高两岸语言交流的有效性。闽南话的表达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思维表达习惯,所以在播音过程中,主持人一定要注意各类习惯词汇,从闽台听众的思维习惯的表达方式出发选择播音方式,与此同时,播音主持还应该注意学会闽南话与普通话语法之间的灵活转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

其次,针对台湾民众,有针对性的开展节目,以受众为本。为了提高闽南语节目在台湾当地的接受率,广播节目必须注意在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更加贴近台湾同胞的文化取向,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主持人应该尽量为听众营造一种亲切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社会心理氛围,比如,在节目开始,以“亲爱的听众,厝边头尾”为节目开头语,以闽南语所独有的发音与词汇特点,给人们以回归的错觉,与此同时,以一种对母语的依赖,解除人们的精神束缚,让听众自觉地投入关注的热情。闽南语节目的关键在于利用浓浓的乡情去唤醒听众的情感神经,所以,闽南语播音主持的主持水平和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节目播出的效果,只有不断提高播音节目的针对性,坚持以听众为主体的主持理念,才能给观众营造出亲切的家乡感觉。

最后,提高播音主持的政治素养。闽南语节目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中介媒体,对促进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一定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对台政治政策,在日常的播音过程中注意播音语言的准确性,避免因为语言沟通引起台湾人民的误解。

三、结语

闽南语节目对海峡两岸的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闽南语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加强对闽南语节目主持人素养的培养,以不断提高闽南语节目的收听率。

参考文献:

闽南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浙南闽语;语音;词汇;特点

1 浙南闽语简介

浙南闽语,常被称为“福建话”,属于闽语的闽南语系统。浙南闽南语,也叫浙南闽南话,有时也称作苍南话。明末清初时期,有大量的闽南人迁徙到浙南苍南县、平阳县、玉环、洞头一带以及福建东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带。浙南与闽东地理相连,口音亦相近,这个片区统称为“浙南片”。闽南话传入后,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受周围方言(浙南受瓯语,闽东受福州语系)的影响,与闽南本土的闽南话形成了一定的差别,苍南人习惯把这种方言称为“浙南闽语”。

2 浙南闽语的语音特点

(1)从声母方面看:1)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不论平声或者仄声,多数字不送气,少数字送气:爬(pe 阳平)盘(pūā 阳平)同(ta 阳平)树(ts‘iu 阴去)。2)古非敷奉三母字,今白读声母为[pl或[P‘]:如分(pun阳平)蜂(p‘a 阳平)浮(p‘u 阳平)。3)占知撤澄三母字,今白读声母为[t]或[t‘]:抽(t‘iu 阳平)拆(t‘ia 阳上)。4)部分古书母心母和个别生母字,今白读声母为塞擦音[ts〕或[ts‘]:书(tsieu 阳上)叔(tse 阳上)深(ts‘in 阳平)。5)部分古云母字,今白读声母为[h];古匣母字,今白读声母为〔k〕或[θ]:云(hun 阳平)厚(kau 阴去)学(o 阳入)。(2)从韵母方面看:1)没有撮口呼韵母。北京话读撮口呼的字,在浙南闽南话里大部分读齐齿呼或合口呼,少数读开口呼:军(kun 阳平)旬(sun 阳平)略(li 阳平)。2)有丰富的鼻化韵。以麻步话为代表的有12个鼻化韵母:à(骂、雅)ì(天、平)ù(奴、怒)第四声(考、魔)ìà(听、名)ùì(县、关)è(胆、敢)ìù(养、羊)ūà(半、看)àì(闲、乃)ìàù(猫、摇)ū(貌、脑)。3)鼻音韵尾[mn ]合流。浙南闽南话在负音韵尾合流分为新老两派,老派(50岁以上)[m]尾与[n]尾合并,今有[n ]两个韵尾。新派(50岁以下)[m]和[n]尾都并入[]尾,今只有[]尾(厦门话是福建闽南话的代表,以下特点注意与厦门话比较):衫(sam阴平、san阴平、sa阴平)亲(ts‘in阴平、ts‘in阴平、ts‘i)侵(ts‘im阴平、ts‘in阴平、ts‘i阴平)以上所举例,其读音依次是厦门、麻步老派、新派的读音)。4)塞音韵尾[ptk]已全部消失:杂(tsap阴平、tsa阳平)直(tit阴平、tie阳平)鸭(ak阴上、a阴上)以上读音依次为厦门、麻步。(3)古汉语音的保留。浙南闽语的语音很大方面体现了古音保留的现象。1)有一发现:闽南话方言的音韵与古诗的音韵比较符合: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里面的“荣”和“生”应该是要押韵的,而我们用普通话读起来则没有发现押韵。然而以浙南闽语读起来则为同韵,“荣”读“yieng”生读“sieng”。2)普通话中的“飞机”的飞(fei),闽南语读起来为“bei”,其中b就是古音的保留。这是清朝人所研究出来的,并且从一些古书上也可以看得出今日普通话中有“f”的音在闽南话中读“b”的音。3)普通话中的卷舌音zh、ch、sh在闽语中一般都可以读成d、t。对d、t的保留也是古音保留的一种体现。4)“你我他”中的“我”(wo)在闽南话中读(ggua),“gg”是古音,大概是上古的音,一直保留到中古,直到元朝后才消失的。(4)语音丰富。1)一字多音。浙南闽语中也明显存在着一字多音的特点。闽南话的历史悠久,它是我们中原汉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北方来到浙江福建南部一带,带来了不同时期的读音,所以闽南话就成为不同时期汉语读音的大汇合。有些是上古的音,有些是唐朝的音,还有宋朝的音,现代的音汇合起来就容易形成一字多音。根据周长楫教授的初步统计,汉语常用3500个字,有1800字闽南话都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读音,这么多的读音构成的闽南话的音韵特别的丰富,因而也有语言学家称闽南话保留文白读音的系统是汉语所有方言都无法比拟的。2)从声调和变音的角度。在普通话中通常为四个声调:阴、阳、上、去。而在闽南话中,其声调大致可以划分7种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因此就其声调而言,闽南语种的声调则比普通话的声调丰富许多。由于不同时代的语音在同一地方汇合的层次变化,使在闽南话丰富的语音系统当中很多单字是一种读音而在多字中又是一种读音,这就是变音和变调。其在连读起来“天”就要变音而“顶”则不用变音。3)发音角度。普通话中有很多词都是口音词,是只从口发音的。而闽南话中明显存在着一些口鼻同时发音的现象,因此增加了闽南话语音系统的复杂性。闽南话就其鼻韵母就有几十个,而普通话则没有,而且其入声字也没有,所以闽南话语尤为丰富。

3 浙南闽语的词汇特点

(1)古词保留。浙南闽语的词汇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词。1)如“丈夫”在闽南语中读(daboo)。秦代以前有一本《国语》,里头有一个粤语就说到当时的风俗习惯,说当时在民间女子若生丈夫(男)就一犬一壶酒,生女就一囤(小猪仔)一壶酒,丈夫相对女子,就是闽南话中的(daboo)对(zaboo)。在古书《说文解字》中“男”就是“田”字加“力”字,说男就是丈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闽南话中的(daboo)一词就是很古远的,而现代中有配偶后才称呼为丈夫,因而由此可见闽南话中的男子保留了古词。2)浙南闽语中“你我他”,中的“你”翻译过来为“汝”是古汉语词,“他”为“伊”也是古汉语词。(2)词汇丰富。浙南闽语中词汇丰富,多单字词。如在官话中我们常用“鞋子”,而闽南话中则通常只用“鞋”单字来代替。此外,类似的还有像“衣服”、“裤子”等。(3)类古的词汇构造。浙南闽语的构词上与古代构词颇为相似。比如普通话中的“我比你大”,在闽南话中“我较你大”。

4 浙南闽语的研究意义

(1)从方言与文化的角度上看,浙南闽语是浙南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此而言,保护闽语不仅是语言学的问题,也是文化学的问题。(2)从闽语的形成上看,在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紧接着王胡乱华,中原大乱,中原人逃亡到今浙江南部及福建一带。由于南方地区地形闭塞,战乱较少,与外界的交流少,所以保留了古汉语音,因此闽语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由此,浙南闽语的学习了解,对古汉语发音和修复古书有着重要的意义。(3)从人与人的交流上看,大部分的老年人没有受到普通话的学习,至今只能用方言进行交流。因而,加强对方言的学习,有利于减少与老年人的沟通障碍,更便捷的传达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从而体现浓厚的人文关怀。(4)从地域情感上讲,方言凝聚力该地域的人民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特有文化内涵。因而对浙南闽语的研究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浙南地区的认同感。(5)站在更广的角度上看由于浙南闽语与台湾闽语颇为相近,对浙南闽语的研究学习也有利于浙南人民与台湾人民的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从而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秋古裕.浙南的闽东区方言.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3].闽江茶座——周长楫教授谈闽南话特点.

[4] 林寒生.闽东方言词汇语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