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文化论文范例6篇

红酒文化论文

红酒文化论文范文1

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可操作的市场空间。官方的数据显示,2008年国产葡萄酒(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额为200亿元。同样,进口葡萄酒的销量也在强劲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葡萄酒消费量仅为国内酒类产品年消费总量的1%,人均年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巨大的市场空间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葡萄酒市场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全球特别是传统葡萄酒消费国家市场呈现萎缩的情况下,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增长速度却高达20%。

但是,另一方面,在旺盛的生命力背后,是国内红酒市场的“乱世”―渠道混乱,操作手法低下。多年来,希冀通过文化的灌输和培养,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成为国内红酒市场最通行的做法。但是,许多年过去了,繁琐的红酒礼仪,依然非主流的红酒文化,在中国这样一个酒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相较于白酒的正统、啤酒的受欢迎,红酒仍然尴尬地存在着,不温不火。

画地为牢

事实上,找到一个支点,唤起国人对于红酒消费兴趣的努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是红酒还是高高在上地停留在市场高端的意识中,停留在少数精英、红酒爱好者苛刻的红酒消费方式中。哪怕现在很多进口红酒品牌把价格降到了每瓶百元以下,许多人还是对红酒敬而远之。这不能不说是红酒推广的失败。甚至,作为国内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酒类企业中的第一家合资公司,给中国带来了正宗红酒文化的王朝酒业,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都提出过“王朝+雪碧”的喝法,虽然有人认为如此饮用红酒是王朝酒业的一个败笔,因为红酒的初级入门者都知道,饮用红酒是不应该添加任何东西的,加冰、加饮料、加糖都是不对的做法。但是,从王朝酒业的做法中不难看出其上下求索的心态。

坚守原汁原味的红酒文化还是摆脱其束缚,这是一个问题。其实,让人矛盾的不仅仅是红酒的饮用方法,还有作为红酒文化一部分的产地、年份问题。进口的红酒品牌在国内打造品牌时,都在强调自己的酒庄,强调自己的酿造工艺,但是那些拗口的产地、酒庄名字,消费者很难记清楚。而且,很多时候,不同的酒庄、不同的红酒只是有很细微的区别,如果不是一个红酒行家,很难体会出不同红酒的细微差别,并且乐此不疲。

品牌是什么?如果品牌无法被消费者认知,不就成了自娱自乐吗?不难看出,现在很多红酒从业者都是盲从的,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而且,他们都有堂吉诃德式的精神,喜欢给自己找麻烦―如果绝大多数消费者很难体会出不同红酒的细微差别,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的资源逼迫消费者培养味蕾对红酒的敏感度呢?所谓的营销,难道不是以产品适应消费者吗?但是具体到红酒,却是消费者在适应产品。即使消费者需要教育,但教育了这么多年不见成效,说明此路不通。

除了品牌,渠道也是当前红酒运营中比较混乱的一块。事实上,国内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出现真正有生命力的红酒终端运营商。进口红酒对于国内快速消费品主渠道完全没有话语权,很多时候红酒是跟在白酒后面亦步亦趋。无论是餐饮渠道还是商超连锁渠道,红酒基本上是在延续白酒的路径。即使是在让许多红酒品牌津津乐道的夜场,也因为其混乱不堪,变得不可倚重。此外,还有西餐厅的小众消费、团购的不稳定性、B2C模式受到的限制和消费者不认可的问题。事实上,如果嫁接上互联网,红酒做电子商务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但是红酒酒瓶易碎,这使得红酒的物流成为一个硬伤,成为红酒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

红酒推广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中国依然缺乏葡萄酒评级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很多时候红酒的等级都是企业自说自话;红酒的进口商在渠道建设方面,基本上采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招商方式,一些红酒进口商甚至对连锁加盟等先进的商业模式一无所知。此外,红酒行业尚未建立起从业者的职业认证体系,国际职业认证进入中国不过两年时间,专业人才极度匮乏。这些都是限制红酒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以为是

红酒到底是快速消费品,还是艺术品、奢侈品?其运作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商业规律?

中国不像欧洲,比如法国那样拥有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和厚重的葡萄酒文化。虽然中国市场经过多年培育,无论是红酒文化还是饮用红酒的礼仪,品牌企业都在不间断地灌输,但是收效甚微。其实,说到文化,中国的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的酒窖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些白酒企业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资源进行宣传。因为白酒的发酵过程很重要,由于酵母丰富,老窖池产出的白酒更优质,所以将酒窖拿出来作为品牌背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白酒并没有将窖池位于何处、哪一年建成的,作为饮用白酒的附带性条件。反观红酒,由于过于沉溺在红酒文化和红酒礼仪中,导致曲高和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红酒业的发展。

其实,红酒作为一种舶来品,国人并没有那种出于文化传承角度的商业信仰,那为何不进行突破,摒弃所谓的红酒文化呢?从本质上说,红酒是一种商品,而且是快速消费品,所谓的红酒文化只是这种商品的附着物。当一种文化成为商品的累赘,这种文化就应该被废弃。

红酒饮用更强调“品”,饮用红酒时要“观、摇、品”。观色时,在高脚杯中倒入三分之一左右的红酒,透过玻璃杯,观察葡萄酒的光泽和清澈度。年份短的葡萄酒色泽黯淡,年份长的葡萄酒有深褐色或橘红色光泽。摇杯是为了让葡萄酒充分挥发和氧化,散发出自然、本色的香味。品尝时,则是轻轻啜饮一小口葡萄酒,慢慢体会它在口腔内的感觉。一般来说,红酒入口后,会有酸、甜、干、涩等口感。一种葡萄酒各种滋味自然平衡,就是好酒。回味越悠长,酒的质量越高。这样的红酒饮用初级教程随处可见,更别提那些繁琐的红酒礼仪了。但是事实上很多国人对此并不“感冒”。

红酒严格的饮用程式化,确实可以强化红酒爱好者的感受,但是却让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繁文缛节使得一些人甚至还没有享受到喝红酒的乐趣就开始从心底排斥了。这是一种脱节,从消费习惯上讲,更多的国人将红酒当成了白酒、啤酒一样的快速消费品。强势的国人酒文化对红酒文化进行了改造和侵蚀,无论是商业场合还是私人聚会场合,很多人都是大口喝红酒,甚至一饮而尽,因为在国人的心中,酒就是这样喝的。

中国人有自己的逻辑和传统,不排斥新的文化,但更多的是吸收、改造,以文化自信心将别的文化融合进来。多年来国内的红酒文化、红酒市场培育不见效果,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等于说早期的国外红酒品牌商、红酒进口商一开始完全走错了方向,在造就一小批红酒忠实的消费者和爱好者的同时,放弃了一大批可能的红酒消费者。事实上,作为国内最早的红酒进口商,王朝酒业早期就是为各国驻华使领馆的外籍人士提供服务的。市场推广行为不自觉的延续,造成了如今中国人意识里横亘着的巨大的门槛。

向何处去

红酒业一直在变化,正如红酒业的发展逐渐分出新世界、旧世界一样。旧世界强调的天然、手工、木桶酿造储存、苛刻的品质条件,最终被新世界的工业化、不锈钢塔发酵、酿造方法所改良,这多多少少说明红酒业也在应对市场变化。新世界的酿造者正在通过试验调整葡萄酒来适应消费者的口味,他们开始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酿造葡萄酒,而不是像旧世界那样,保守而矜持,自以为是地决定生产什么样的葡萄酒,并且冠以文化之名,从骨子里透露出一股傲慢。

红酒的文化牌不能丢,但是不能所有的红酒品牌都打文化牌。目前,国内红酒市场上不同层级的品牌没有分隔开来,都在打文化牌,讲究产地,讲究酒庄文化的背书。事实上,真正需要打文化牌的是那些高端红酒品牌,比如顶级红酒拉菲、拉图,它们的消费对象是对价格不太敏感、掌握了红酒的品鉴方法、有着特别偏好的红酒爱好者。而更多的红酒品牌应该跳出传统红酒文化的窠臼,回归其快速消费品的本质。

如果红酒回归快速消费品的产品定位,不谈文化,只谈使用价值,谈红酒特有的减肥、美容保健功效,又将如何呢?

红酒文化论文范文2

在国外,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兴冲冲地前往酒庄订购当日生产红酒的人,这一日他荣升为父亲。他准备在儿子18岁成人礼时将这箱红酒作为特殊礼物和纪念送给儿子,据说这是英国的传统。

在国外的酒庄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贴着人名的橡木桶,有的为纪念结婚、有的是储藏起来送与亲朋、有的是爱酒人准备自饮,当然也不乏为投资拍卖贮备货源者。不过,对于大部分国内消费者而言,红酒主要还是以品尝、宴请以及赠送亲友的消费为主,而收藏与投资仅占很少的比例。这其中与国人对红酒文化的认识不无关联。

将红酒看作一种生活常态

红酒是一种文化,而一种文化的普及绝非可以一蹴而就。

喝红酒有着诸多讲究和礼数,喝得得当才能品出红酒的真味。―位红酒达人告诉记者,每当他看到有人往红酒里倒雪碧时就感到心痛。对于红酒来说,勾兑含糖饮料是最大的忌讳。葡萄本身糖分很大,需要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脱糖,一套葡萄脱糖设备要上亿元人民币,然而一罐雪碧,让这部分努力全部作废。

“目前,国内买家的消费能力极强,但人们通常只关注品牌而忽略了红酒背后较深的文化底蕴。”建发酒业有限公司福外1分公司总经理许含辽告诉记者,近一两年来开始有一些酒类爱好者开始关注红酒。然而,当记者问道,消费者真正喝懂红酒了吗?是否了解红酒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是否知道饮用红酒的正确方式和礼仪?许总摇了摇头。

在记者参加的为数不多的几次酒会中发现,人们在交流的时候往往是谈及今天自己品了一支几万块的红酒,牌子又是什么,但实际上并不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和差别。而在一些品酒会上,也曾出现一些喝白葡萄酒时像喝红葡萄酒一样先摇杯醒酒,被品酒师提醒并不需要而遭遇小小尴尬的人士。

“缺少一种氛围,更重要的是缺少一种引导。”许含辽表示,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和消费红酒的人士越来越多,因此一些小的酒商只要迎合市场的销路就可以快速获利。而在推广红酒文化、组织品鉴体验等方面也就显得“热情不足”。

“这也导致人们只认拉菲,盲目追求五大名庄酒,对一些『生价比较高且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个性酒少有问津。”建发酒业厦门品牌服务管理中心郝心彤说道。

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曾说过:“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个良好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饮用氛围,中国葡萄酒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选择度和对葡萄酒的认识度,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福建有很多茶会所,饮茶也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我们试图引导大家像对待茶一样来对待红酒。”许含辽表示,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葡萄酒尊贵、高雅,遥不可及,而酒文化更是拒大家于千里之外。其实法国人喜欢饮葡萄酒,就像中国人喜欢喝茶―样。法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脱离民众,任何时候,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法国人都可以饮酒。因此,在10月份即将投入使用的建发酒业福州酒窖中,希望在展示与品鉴红酒的过程中,让红酒爱好者们可以感受不同品牌酒的风格,细细了解酒庄的历史,将红酒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涉及红酒投资这样高深的领域。

风险不言而喻

“投资红酒的人并非仅仅为了投资而投资,更多是为红酒背后优雅的文化所着迷。”红酒达人卓晨曦告诉记者,红酒行家买的不是酒的价格,他们对那些决定红酒“基本面”的因素一一产地、收获年份、葡萄品种、酿酒厂,甚至是贮放的橡木桶的一种考量。这些信息能帮助确立―瓶葡萄酒的真正价值。

同时,红酒文化的重要性还在于对投资风险的把控。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大多数人只看到红酒投资巨大的利润,而没看到其背后暗藏的巨大风险,对于这种另类投资来说,抛售变现始终是―个大问题。目前,国内的红酒买卖渠道主要靠酒商营销,并不是像国外一样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有不少投资红酒的朋友,他们收藏的酒价格都涨了很多,但无奈没法出手,最后只能忍痛喝掉。

此外,很多名贵的收藏红酒标签是对的,实则是造假者回收了空的真酒瓶后,用蒸汽技术取下标签进行再加工。以在中国写下销量神话的拉菲红酒为例,在高需求时―个空瓶子有时竟能卖到2000到3000元。中国人对拉菲的崇拜,已经超越了年份、分数以及酒质。波尔多五大一级酒庄,拉菲“五岳独尊”;拉菲副牌Carruades de Lafite(中文名称“小拉菲”)也鸡犬飞升,成为一种在中国红得发紫的红酒,其影响力甚至超越某些二级酒庄。这种奇怪的现象被英国称之为“拉菲的中国现象”(LafitesChina phenomenon),在―篇名为《葡萄酒的认知差距》中作者写道:“世界上其他地方决定好酒的因素,在中国不一定适用。以拉菲副牌Carruades de Lafite为例,不论在英国还是美国,从来就不是非要不可的葡萄酒,但在中国却比许多一级酒庄和二级酒庄还要抢手。”

“如果你宴请10个人,上拉菲人入都会知道是顶级好酒,上玛歌(chateauMargaux)只有五六个人知道,上拉图(chateau Latour)只有两三个人知道……”一位酒商不无调侃的说道。

红酒文化论文范文3

2012年之前的近十年时间,中国经济可谓之伏特加经济——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在酒精的持续作用下,经济长期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某些时候还近乎疯狂。这样的刺激让经济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可是,依赖酒精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轻则伤及肝胃,重则失速失控。

酒精肝的问题实则已有显现,产能过剩就是吃不消的症状。而且,鉴于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庞大的债务数据,无论其境况是如部分机构警示的那样危机四伏,还是如另一伙专家所言的风险可控,继续指望通过扩大投资缓解当前经济的颓势,中央政府和各大银行都不会支持。

希望都寄托在了消费上。因为三驾马车的另一匹马——出口——也提供不了多大动力。从商务部提供的出口数据看,中国2013年1~5月份各月累计出口同比增幅呈现出一条下行线。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着力点早已指向了消费。

有人说消费和经济工作会上所说的内需不是一码事,并不断强调内需也包括投资需求。从内涵来说并不错,但过分放大投资需求,莫不是在为继续扩投资寻求借口。扩内需的重点,应是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只在其次。

可以说,投资拉动的伏特加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消费拉动的红酒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红酒的刺激作用当然不及伏特加,特别是对于长期被烈性酒燃烧的肌体而言,可能会感觉不够给力。酒的度数下降了,经济增速的下降就是必然。如今中国经济的某些病症,承受不了猛药的刺激,红酒的舒缓作用刚刚好。所以,不要再期待还有两位数增长的日子,要主动适应增速相对较低的另一种发展方式。

即使是较低的增速,要稳定地保持也并非易事。因为当年的伏特加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外加银行机构出资购买,而红酒,更多的需要老百姓自己掏腰包。如何让老百姓愿意花钱、爱上红酒,需要想点实实在在办法才行。

“红酒经济”时代,就应该有不同于以往的手段,得摸透红酒的品性特点,遵循红酒的礼仪规制。绝不可追求伏特加的效果,牛饮豪喝、一醉方休;也不可能让百姓寅喝卯酒、透支未来。要让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葡萄酿造的甘醇,让有品位的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更高品质的美酒。

城镇化就是一个种植葡萄、酿造美酒的过程。城镇化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通过提升郊区、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让他们敢于消费,肯将酒桌上的二锅头换成葡萄酒。在城镇化的人文、科技、文化等素养提升过程中,让他们乐于提高消费档次,接受红酒文化。也即是说,城镇化带动的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将成为经济拉动的持续动力。

城市居民对更高水平的精神追求将是另一支不可忽视的增长动力。.看看电影市场,无论是影视大明星初导的青春片,还是文坛小作家玩票的“作”,都能卖出数亿元票房。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已经从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全面进发。

红酒文化论文范文4

从初次登场的宣传来看,姚明牌红酒以高品质、高定价为特征,一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但作为新生事物,姚明牌红酒又能走多远?姚明牌红酒究竟代表了什么?笔者从红酒文化、消费心理与象征性消费的角度,深入剖析基于红酒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自我与姚明品牌形象的碰撞。只可惜,没碰擦出半点火花,前程堪忧。

一、红酒文化与姚明形象的对话

说到红洒,业界人士都知道它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古斯,随着古罗马帝国征服欧洲大陆,法国开始酿造并最终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其文化蓬勃发展的土壤,生成了让全世界倾倒的特有的红酒文化即法兰西特有的浪漫柔情和红酒的浓郁完美的结合。

而在中国,在汉朝时就从西域传入中原,与红酒相关被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朝王翰的《凉州词》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由此看来,悠久的历史是这神奇液体的一大特征。回望姚明,让我们聚焦这样的数字:1980年生,2002年进入NBA,2011年退役,而姚明作为商品的品牌进入商界,更是用手指即可计算。可见在历史底蕴上,两者相距甚远。

更重要的是其贵族气息不浓。由于葡萄酒生产之初,产量小,非常稀有,而且有着如鲜血般的颜色,因而常常被作为祭神的用品和供当时的王室贵族独享,耶稣更是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于是,这种红颜色的珍贵饮料便带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政治象征意义。

从历史脉络上看,红酒文化也一直蕴含在欧洲贵族历史文化中不断发展、成长。而这次姚明牌红酒的面市,虽公司的酒厂位于以出产高档红酒而闻名的美国纳帕谷,以高品质赤霞珠葡萄为主,姚明是公司最大股东,也实行了限量生产,目前1.5L的售价值3800元,而接下来的主力品种中,中端售价2000-5000元,高端为5000-10000元的定价等营销策略,只可惜,品类的贵族气息并不等于品牌就有天生贵族血统,更何况,对国人来说的“全民英雄”的姚明一向以亲和面示大众,这让人难以将姚明牌红酒纳入“少数阶层”的范畴,更谈不上有贵族的气质。很难想象会有多少消费者仅因为“姚明”这两个字就掏出近几千元钱去购买一瓶红酒。

葡萄酒的品尝是需要通过眼、鼻、口、舌来感受,即一是观色,二是嗅味,三是品酒。在这一过程中,对盛酒器皿的形状、色泽、材质,对品酒的口形,酒入口后的路径,品酒的节奏,红酒的温度,甚至于品酒搭配的菜肴,如何开启瓶塞,如何倒酒,如何储藏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符合规定,才能感受到入口的圆润,酒味和涩味的平衡,咽下后留在口腔中的醇香和微涩的感觉。这一切,给人营造出的是恬静、优雅的氛围,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应该是身着黑色礼服的金发绅士置身于悠远、神秘的中世纪古堡中。试问这与运动员出身,强调激情与力量姚明形象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记住:红酒主要以其产地、口感、酿造年份、酿造工艺等为衡量标准。只要是懂红酒的人,并不会因为其是哪位明星的产品,就会疯狂地追捧,红酒的消费者更多的还是考虑酒的品质。

二、消费者自我概念与姚明形象无法共鸣

在消费心理学中,有关消费者自我概念与产品(品牌)形象之间一致性的讨论较为著名的是美国营销学家Sirgy(1999)提出“自我概念——产品形象一致”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品牌通常会激发包含同样形象的自我概念。如一个包含“高贵身份”意义的品牌会激发消费者自我概念中的“高贵身份”形象。由于自我形象是产品(品牌)意义激发的结果,因此产品和其形象属性的价值将取决于所激发的自我形象。如下图所示。

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产品所提供的功能效用,而是要获得产品所代表的象征性价值。换句话说,消费者购买产品或者服务不仅为了它们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什么。消费者购买的许多产品或者服务反映了消费者形象、消费者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地位等。如在美国一项对摩托车拥有者的调查发现,许多购买者并不是因为摩托车的性能,而是由于骑乘时的自我的独立、活力张扬的感觉以及在摩托车族中形成的微妙伙伴关系。

那么姚明牌红酒品牌形象究竟是什么?“姚明牌”红酒又能代表了什么?作为一名因在体育界获得巨大成功的篮球运动员,姚明广为国人熟悉和喜爱,尤其在进入NBA后,他的形象更加清晰。其一是他的亲民形象。在他的运动员生涯期间,无论是面对媒体刁钻问题的妙语如珠,还是与其他球星携手做慈善的持之以恒,或者入主上海大鲨鱼后与球员的亲密接触等等,无不展示出其成熟稳重、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一面。其二是他的国际形象。可以说在成为NBA历史第一位外籍状元时,姚明的形象实现了质的飞跃。随后的9年NBA生涯,由于自身的努力和成功的商业运作,他逐渐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符号,他的国际形象在民间、官方都广被公认。

姚明的形象清楚了,再看看他的忠实粉丝和葡萄酒的目标群体各自的自我概念。姚明的簇拥者以年轻的体育爱好者为主体,年龄上大部分是80后和一部分70后,90后组成。他们热衷于自我实现,要求体现自我价值,追求绝对的自由和个性,叛逆的张力随时可见,关注健康,乐于宣泄。在姚明不断取得成功,形象不断丰富后,他的粉丝也更加庞大,构成也更加复杂,但不外乎认同他朴实不华的性格,踏实勤奋的作风,以及追捧百年一遇的特殊成功典型的心理。而葡萄酒的目标群体又是什么面目?抛开偶尔尝试百元以下红酒的消费者不谈,真正的目标群还是庞大的中国新贵。经历过只关心型号和价格的懵懂期,他们越来越愿意浸淫在博大的红酒文化中。在他们心中,郊外新购置的庄园的地下应该有个酒窖,地上也不能含糊,住宅风格中要有著名画家马蒂斯《舞者》的意境,客厅应该有两幅国画精品,书房中一定要有一瓶法国波尔多的BORDEAUX。于是一个身份意识极强,用感官的极度愉悦来尽情展示对财富的绝对占有的群体便被生动勾勒出来。显然这群人的自我概念与姚明的形象相差甚远,所以其产品对消费者驱动力一定的有限的,这可能也是姚明牌红酒的致命软肋。

红酒文化论文范文5

做为国内最主要的葡萄酒商之一的建发酒业,一直是国内红酒销售的龙头。笔者从它的福州分公司总经理许含辽处了解到。近年来,国人对于葡萄酒尤其是对歹U级名庄酒的投资和消费热情日益高涨。其中,尤以拉菲为最。

据许含辽介绍,中国人对拉菲的崇拜,已经超越了年份、分数以及酒质。波尔多有五大―级酒庄,拉菲却“五岳独尊”。甚至拉菲的副牌Carruades deLafite(中文名称‘小拉菲’)也借着“拉菲”两字的光环,成为一种在中国红得发紫的红酒,其影响力和价格甚至超越某些二级酒庄的正牌酒。

这种奇隆的现象甚至被英国《滗酒器》杂志出版总监莎拉・肯普称之为“拉菲的中国现象”。她在《滗酒器》杂志卷首语《葡萄酒的认知差距》中写道:“世界上其他地方决定好酒的因素,在中国不一定适用。以拉菲副牌Carruades de Lafite为例,不论在英国还是美国,从来就不是非要不可的葡萄酒,但在中国却比许多一级酒庄和二级酒庄还要抢手。”

“这些年,拉菲的身价激增,跟中国人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出手追捧是分不开的。”许含辽说。但是,从他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国内真正在进行红酒投资的,主要是一些机构和酒商,私人投资者并不多。因为,做红酒投资,得先买到一定数量才有投资增值的意义,而私人买家往往缺乏批量购买的渠道。

“其实,私人买家购买红酒更多的是用于消费,投资只能说是消费过程中的副产品。”在许含辽看来,因为拉菲在国内上流社会中的名气够大,所以在那些重要场合的高端宴饮中,人们不会考虑口感以及性价比的问题,只是选择名气最大的,例如1982年拉菲。似乎不这样做,就无法体现主人对受邀者的尊重。在国内,由于关税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一瓶1982年拉菲的价格已经超过了10万元,但仍然受到富豪们的热捧。

“但总的说来,这些年国内的私人红酒投资者还是在不断增多的。这与红酒文化逐渐流行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真正的红酒爱好者是分不开的。因为,许多私人投资者其本身就是一名红酒爱好者。”许含辽说。

笔者了解到,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肯定,随着国人对于红酒文化认知的加深,中国市场对顶级进口葡萄酒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未来几年内,不论是红酒消费市场还是投资市场,都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前景无限美好,但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想要凭借投资红酒获利,还是十分不易的。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投资红酒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国内仍然缺乏―个有实力的专业机构,去推动对红酒进行质量评定的量化标准。因此,很难在投资上做出具体的规范,对投资者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在国外,红酒的量化质量标准相对完善一些,年份、产地、质量以及保存条件都很全面。除此之外,国际红酒市场也早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期酒销售到具有权威的葡萄酒评级,再到拍卖等方式来实现投资收益的渠道,其间还有为酒商提供财务审计和保障的金融、保险等机构,它们共同建立起完善的交易平台。

“所以,在中国投资红酒,你如果不是想要长期持有,还是得选择那些大众认知度较高的佳酿。例如,像玛歌、拉图这样的五大顶级名庄的正牌酒,以及一些在国内名声较大二级名庄酒。因为,它们在国内还是相对容易变现的。虽然,我们知道,在国际市场上,还有许多性价比更高的投资级佳酿。”许含辽表示。

红酒文化论文范文6

1 酒泉文化

自古以来,酒泉地区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那里不仅住着汉族,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居住在此。正是这样的特殊性,才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并通过这样的融合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边疆文化。

酒泉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地理位置独特,地域十分辽阔,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如沙漠、雪山、戈壁和绿洲。此外,酒泉也是当时重要的边塞重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想要进入中原都要经过此地。并且,那里的自然风景十分独特,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大漠和古道,都别具一格,再加上那里的气候和大自然景色,为我们展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西部景观。不过由于这里的环境十分严酷,人们想要在这里生存十分困难,所以发展也很缓慢。但是这里的资源却是潜力无限,非常值得开发。因此,无论是酒泉的外部环境,还是人文气息,都对那些文人墨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诗意的表达更是使这里充满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同时也体现了这些文人的边塞情结。

酒泉很多的自然要素都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源泉,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大漠、落日、古道、长河等,都是一些诗人创作时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的应用也使得酒泉边塞文学形成了非常雄厚的独特风格。此外,那里许多的景象都表达着生命的艰难,也体现着生命的顽强,如忙碌的放牧人、坚持西行的旅客、坚强的红柳等。再如那里的沙枣花、胡杨林、野罂粟花都象征了那里艰苦坚守的人们。而那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以及独特的气候特点,也使得那里的人们更加的理性和果敢。

2 酒泉地区彩陶文化类型

黄河中上游地区是彩陶文化的起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酒泉的彩陶文化。酒泉彩陶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酒泉彩陶的形状大多数是钵形的,也有少部分为圈足型的。酒泉彩陶的颜色大多比较艳丽,常见红色彩陶。彩陶的纹饰为宽带纹,宽带纹后来成为其他彩陶的母体样式。酒泉彩陶文化源远流长,因为年代久远,所以现今能找到的彩陶数量非常少,但是酒泉彩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特征鲜明,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并且对后来的仰韶文化有直接影响。

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受酒泉彩陶文化影响最深。从半坡类型出土的彩陶来看,可以判断出这时彩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繁盛期,陶器工艺比以往有了很大进步,做工方面精细了很多。陶器质地以红陶为主,陶器形状也丰富了不少,有盆、钵、大腹壶、葫芦瓶以及尖底瓶等。陶器的颜色以红色为主,红陶表面施以黑彩,十分艳丽耀眼,给人带来庄重富贵的感受。陶器纹饰也不再是简单的宽带纹,出现了鱼纹、蛙纹以及人面纹等,其中人面鱼纹彩陶盆最为珍贵,代表了半坡彩陶的最高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非常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在酒泉建立了遗址博物馆。近年来,去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一颗记挂彩陶文化的心。1956年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这个时期的彩陶颜色大多数为黑色,偶尔用红色作为陪衬,少量彩陶施以白色彩。陶器的形状为盆、缸以及尖底瓶等,陶器纹饰出现了鸟纹、花卉纹以及植物纹等。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不断认识这个世界,并将生活中出现的动物、花、菜都画在了陶器上,这些图案都十分生动形象,充分说明了当时绘画技艺的成熟。其中最为出名的陶器为鹤鸟衔鱼石斧彩陶缸和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这两件陶器画面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 酒泉地区彩陶发展特征

酒泉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酒泉文化虽然来自仰韶文化,但是发展各有不同,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所以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将酒泉文化从仰韶文化中脱离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后来经过考古验证,将酒泉文化独立出来是非常正确的。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多处酒泉文化遗址。酒泉文化陶器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工艺制作水平高超,图案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纹饰精美等。并且酒泉文化陶器上的图案生动形象,说明了当时的绘画水平更进一步发展。酒泉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图画文字。酒泉文化陶器的形状是非常全面的,几乎包含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器具,如瓶、罐、缸、碗、盘、壶、钵等。酒泉文化陶器有红陶、灰陶和夹砂陶,其中红陶为主要类型。一些大型陶器的制作大多数采用泥条盘筑法,小型陶器采用直接捏塑法。酒泉文化陶器的颜色经历了黑色、黑白相间和黑红相间三个时期。在酒泉出土的彩陶数不胜数,并且大多数都是精品彩陶,有一些还被选用在教科书中。

酒泉文化之后,青铜器开始出现。在酒泉地区制作彩陶、使用彩陶的人逐渐减少,这时候制作的彩陶大多数都是用于日常生活的。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又制作出了薄壁彩陶,也称为蛋壳彩陶,这是我国彩陶发展历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彩陶制作技术。在酒泉发现的遗址有四百多处,之后在酒泉又发现了齐家文化遗址。在此之后出现的陶器已经呈现出了游牧民族的文化特点,陶器上的图案以骑马、打猎和牧羊为主,并且出现了老鹰的图案,老鹰是当时游牧民族的图腾。同时陶器上有非常漂亮的花纹,陶器类型以夹砂陶为主,颜色以红色为主。

在酒泉的沙漠深处,有一处史前文明遗址——缸缸洼遗址。在柔软的沙子中,有一片沙子中散落着大量的褐红色碎陶片,其中还有一些碎石片、碎铜片等,这些都是夹砂红陶、彩陶碎片和石器碎片。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这里曾经是一个烧制陶器的场所,这些陶器做工细致,陶器上的纹路非常漂亮,说明当时烧制陶器的工艺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当时这片地方还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后来这里变成了沙漠。沙漠很好地保护了这些陶器,所以我们现在才能看到祖先的智慧。缸缸洼遗址的内涵非常丰富,对我国研究酒泉流域史前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