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范例6篇

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

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健康管理; 个性化; 社区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17-01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在健康与不健康(疾病)之间实际上还存在一种“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sub health status)”[1]。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2]。“健康管理”就是对处于健康状态或者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时的各类人群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分析,对健康状态做出评估,提出健康指导建议和方案并监督执行,对健康状态进行维护和控制,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对亚健康群体实施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对策,实施以预防为主的干预手段,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3]。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亚健康已向整个人类出示了黄牌,因此如何加强健康管理,也就成为了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构建完整而系统的社区健康管理网络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实施方法。

1 坚持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亚健康的认识

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是社区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健康教育普及渠道太少,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报纸、书籍、电视、网络等传媒。由于商业传媒的健康宣传被商业广告所垄断,所传播的健康教育知识很多是为了商业目的而有意误导。同时我国科研人员普遍重视科研杂志,不重视健康普及(报纸文章不算科研成果,专业杂志才算科研成果)。因此,老百姓普遍接受到的健康信息缺乏真正科学的健康知识。再加上健康至亚健康再至疾病的过程往往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亚健康群体常常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和异常体征,至今尚无明确的诊断方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亚健康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宣传,提高社会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了解,使人们自觉对不健康行为进行自我调整。

2 坚持进行健康体检并逐步推行个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病先防的观点也逐步获得人们的重视,健康体格检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部门都把对职工1~2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列入了议事日程,并且作为职工福利的一部分。作为健康体检医师,一方面要通过健康宣传教育使市民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知识,真正自觉、自愿到医院接受健康体检;另一方面也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体检活动。但是,很多单位开展的拉网式体检既耗费资源,又有损健康,因此,民众期待真正的个性化的健康体检模式的推出,针对个人的健康情况制定适宜的体检方案。为此,我们提出了“体检一次,呵护一生”[4]的服务目标,推出了一系列体检套餐,如经济套餐、基本套餐、男士健康计划、夕阳红套餐等,适用于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的人群,既经济实惠又行之有效。获得了市民的好评。

3 建立社区个性化健康管理跟踪系统以便适时适当干预

通过健康体检、问卷调查、回访等多种形式,对体检过程中出现与亚健康有关的各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结石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护理、追踪随访,及时获得信息回馈;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建立并逐步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库,对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时分析汇总并掌握动态变化;开展便利的交流,及时解答客户的提问和咨询。目前有的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系统会自动通过软件提醒客户健康注意事项,达到了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健康追踪的目的。

4 “治未病”也需对症下药

根据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健康追踪系统的提醒和警示,针对不同的症状和人群开出不同的健康处方:包括个性化饮食健康处方、个性化运动处方和个性化心理调整处方等。首先,建立合理妥善的饮食计划,指导人们合理膳食,不断调整饮食结构,科学搭配三餐,注意营养均衡,保持饮食规律,尽量少食用垃圾食品。其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坚持适度的体育活动,作息规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每天的锻炼、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第三心理调整也非常重要,应建议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多方面兴趣,正确对待工作生活的压力,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WHO组织提出的亚健康状态作为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其实在我国古典中已早有记述,如《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在肌肤”,但因病人并无知觉而不被重视,“寡人无疾”。亚健康状态往往是某些器质性疾病(“肠胃”、“骨髓”)的前兆,是导致疾病生的重要因素。为了防患于未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防治亚健康状态,把预防、消除亚健康定为2l世纪的一项基本策略。 在西方发达国家,健康管理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规模。在上千亿以上的庞大产业,并推广至社会各阶层。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未病先防的原则,而且把“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比喻成“渴而穿井,斗而铸锥”,阐述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未病先防的实质就是健康管理,简单说来,就是“管好您的嘴,迈开您的腿,平和您的心态,健康永相随。”

参考文献

[1] 赵瑞芹,宋振峰,王硕.亚健康状态的起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2001,5(1):48―49.

[2] 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1-4.

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亚健康 体育休闲 作用

1.亚健康及其成因

现代社会亚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是人们提高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有研究资料显示,高达70%的居民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主要是指机体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潜伏期”,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名称。

亚健康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因素。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这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甚至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二是营养不全。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三是外界影响。科技发展、工业进步、车辆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倍受噪音干扰,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等,都会导致亚健康。

2.亚健康的状态

很多人对亚健康的状态不了解,从而影响了其及早发现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亚健康。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往往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心神不宁、惊悸少眠、汗出津津、经常感冒、四肢发胀、面色无华、视力模糊、头胀头疼等。有的人对健康认识有误区,认为只要没什么很大的问题就没事。但事实上,对亚健康足够重视恰恰是防止大病生成的重要措施。

3.体育休闲的积极作用

体育休闲作为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人接受,它所具有的体育与休闲的本质不仅吸引了众多的体育爱好者,同时还吸引了不少追求休闲生活的人们。有学者认为体育休闲在促进身体健康;健全心理,发展个性;改善人际关系,增强道德规范;利于社会安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学者认为通过体育休闲活动,人们可以获得乐趣,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此外,还有学者指出体闲体育的功能为:娱乐与享受,减压与宣泄,强身健体,消除孤独和寂寞,使家庭和睦团结,利于导正社会风气,减少医药费用。可以说,体育休闲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以长沙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采用区域控制方法在长沙市区人口流动量大的五一广场、烈士公园、岳麓公园和湘江风光带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达88%。经过统计发现,男女性别比例构成相当,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结构方面,18―45岁年龄段的居多,占88.65%;文化程度构成中,大专以上占77.11%;职业结构方面,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销售人员、教师、商务管理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比例较高,总体而言,样本涵盖了人口学特征的各个方面,因此认为样本是具有代表性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亚健康及体育休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和把握,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和依据。

4.2.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知程度及体育休闲与亚健康之间的关系的认知。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

4.2.3 数理统计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与整体之间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 对问卷调查获得的基础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能更深入剖析问题的实质。

5.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亚健康状态认知问题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认知的调查,发现47.16%的人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心理压力,29.83%的人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劳累的结果,18.09%的人觉得亚健康是一种有病的前兆,只有4.92%的人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病。从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知可以看出,心理压力是目前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5.2 亚健康恢复手段问题

在了解人们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认知后,进一步调查人们对亚健康恢复手段的认知。有33%的人认为亚健康可以通过愉快的心情恢复,23.1%的人认为亚健康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恢复,21.36%的人认为可以通过旅游休闲恢复,18.12%的认为可以通过心理减压恢复健康,只有4.42%的人认为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健康。从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减压、放松、锻炼、愉快的心情是人们认为对付亚健康的主要方式。

5.3 体育休闲活动的功能认知问题

体育休闲与亚健康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体育休闲对于亚健康恢复是否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体育休闲活动功能认知的调查发现,35.7%的人认为体育休闲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29.62%的人认为体育休闲可以帮助减轻压力,12.18%的人则觉得体育休闲趣味娱乐的功能较强。超过2/3的人将主要视角集中在体育休闲的这几大功能上。其余还有减肥、美容、交友,而希望通过体育休闲寻求刺激、消磨时间的相对较少。

6.结论

6.1 亚健康在人们的认知中更多是一种心理压力,一种劳累的结果,而并非一种病,正因为如此,亚健康状态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忽视的结果造成亚健康状态逐渐向疾病状态转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威胁。

6.2 亚健康恢复手段的选择也是基于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知,愉快的心情、放松、减轻压力、体育锻炼是人们认为缓解亚健康、恢复健康的主要方式。

6.3 体育休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尽管较少有人把体育休闲与亚健康直接联系起来,但是从人们对体育休闲功能的认识可以看出,强身健体、减轻压力、趣味娱乐这些功能恰恰与亚健康的恢复手段直接对应起来。

体育休闲具有体育与休闲两方面的特性,它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而是加入了休闲娱乐的成分,参与其中的人能获得持续的愉悦感,正因为此,体育休闲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且体育休闲的项目种类很多,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有参与性的,也有观赏性的;有简单易行的,也有具有挑战性的;有个人单独进行的,也有群体参与的,等等,基本上每个人都能从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处于现代激烈竞争社会的人们,可以选择自己一项或者几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休闲项目,长期坚持,在快乐中进行体育锻炼。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放松心情,还可以锻炼身体,将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而非向患病阶段发展。可以说,体育休闲对亚健康的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刘延彰.休闲体育与亚健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9).

[2]刘承山.亚健康的典型表现.省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

[3]亚健康的成因概述.省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

[4]魏薇.休闲体育与生活质量[J].浙江体育科学,1997,(1).

[5]张明英.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J].湖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23,(3).

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选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体育梭炼知行调查问卷》时24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在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女生显著低于男生,高三学生显著低于高二学生,农村生源学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学生;2)有66%的高中生时体育梭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参加体育课外的徽炼:3)高中生体育梭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高中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运动+认知高组.运动+认知低组、不运动+认知高组、不运动+认知低组。 

1前言 

    高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快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个性成熟度较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考压力、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容易造成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知行是指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和被试是否为运动群体。本研究旨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并对其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2研究工具 

    2.2.1《心理健康诊断量表》 

    本研究根据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的分类标谁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3类,分别为健康、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可能有心理障碍,并赋予分值。 

    2.2.2《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蝉教授等2006年编制的《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中生中,有31.41%的高中生处于健康状态,有31.89%的高中生处于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状态,有36.7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状态。 

    3.1.2不同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2.1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男生中,共有36.1%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女生中,共有81.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1.2.2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一与特点 

    对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3.5%的高一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65.2%的高二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76.8%的高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

 3.1.2.3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 

    对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63.3%的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共有76.5%的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城镇和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2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3.2.1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的分布情况 

    对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非常高,17%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高,45.3%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高,26.9%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低,7.1%的高中生认知程度很低。

    3.2.2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分布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十认知高的高中生占36.3%;2)运动十认知低的高中生占11 . 8%; 3)不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占29.7%;4)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占22.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的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运动。 

    3.2.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将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4组样本予以赋值,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表明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3.2.4不同知行等级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不同知行程度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知行程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对不同知行程度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十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的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结论与建议 

    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抓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注意创建和拓展维护和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加强必要的情感和思想交流。 

    2)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所以在准备高考的同时,学校和家长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意给他们创造积极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注意劳逸结合,使他们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压力。 

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4

【摘 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业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健康活动课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教师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活动功课,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发挥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为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心态的改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发挥了积极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存在心理困惑和问题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干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萌芽阶段,自身对于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强,学生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身边环境的不同影响,容易因为学业、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心理不健康情况的出现。积极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性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力求营造良好而轻松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打好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带有明确教育目的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

心理健康活动课目前大多由班主任进行,因为班主任作为跟班老师最熟悉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干预。随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上,也逐渐形成了突出活动形式创新,引导学生心理状态的基本模式,让学生能够拥有积极、正面的学习与生活观念,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度过小学阶段的教育。

三、重视学生积极心态的引导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易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近年来社会环境趋于复杂,学生接触到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信息,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培养造成一定影响。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过程中,就需要特别重视学生积极心态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竞争意识进行合理的引导,避免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这个过程中,交流的重要性十分突出,教师可以开展“说说你愿望”、“说说你的困难”等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帮助小伙伴出出主意,帮助同学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者解决碰到的困难,形成一种班级内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调整班级内部的学生心理状态。

四、心理健康活动形式多样化

心理健康活动课突出了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应避免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实践中说教式的心理教育也难以得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活动设计的教育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活动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在特别受到学生欢迎的室外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同手同脚”、“合作运球”、“拔河比赛”等一系列的户外拓展性活动,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户外集体活动,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关系,通过集体活动在潜移默化间向学生传递团结、集体、竞争的观念,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拥有更强的竞争意识与主动性。

五、注重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中,教师也许注重家教合作的独特作用,设计合理的活动内容将家长也纳入学生心理健康环境的营造中,向家长传递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长呵护的理念。在实践中,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在心理健康活动课时进行旁听,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让学生家长知晓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也可以要求家长更多的给予学生激励式教育,避免家庭教育给学生带来挫折感,影响学生的健康心态。

六、发挥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核心作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团结、向上的良好品质。心理活动的课程内容,需要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起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寻求突破。紧紧把握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脉搏,让心理健康活动课真正的围绕学习的心理困扰与困难展开,发挥实际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也要更多的以各类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教师通过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保持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期待感,避免出现抵触情绪。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所提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掌握和了解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新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状况调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2:17-20.

[2]肖新燕,刘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7,06:94-97.

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亚健康 预防措施 抗病能力

中图分类号:R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41-03

亚健康状态是对现代人体健康状态处于非正常疾病的一种状态的概括。早在20世纪80年期苏联学者Berkman就首次提出人的一般状态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sub Health)病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我国医界称之为“神经症、半健康”。许多学者对亚健康进行了研究,指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下降的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能低下所致,严重影响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高校教师以伏案工作、脑力劳动为主,常废寝忘食,体育运动较少。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重视教师的健康问题。

1 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1 高校教师人员的健康状况

为了了解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笔者对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发放问卷调查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91.2%,其中男性84名,女性144名。问卷调查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和有关健康的内涵并依据有关文献中亚健康的表现,结合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除一般人口资料外,主要包括与亚健康诊断有关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及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对亚健康的认知等。调查结果显示,健康者24名,占10.5%;亚健康者175名,占74.6%,其中男性62名,女性108名(男女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73.8%和75%);患病者17名,占14.9%。

1.1.1 不同性别的亚健康状况。

表1显示,高校教师人员中男性健康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其中男性6名(14.3%),女性6名(8.3%);而女性的亚健康和疾病人数高于男性,亚健康者男性31名(73.8%),女性54名(75%);疾病男性5名(11.9%),女性12名(16.7%)。

表1 不同性别亚健康状况分布[n(%)]

1.1.2 不同年龄的亚健康状况

表2显示,40~49岁组的高校教师人员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0~39岁组,50~60岁组最低,但50~60岁组疾病发生率最高,30~39岁组疾发生率最低,但经x2检验均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不同年龄亚健康状况的分布[n(%)] 表

1.2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

1.2.1 生理亚健康的主要症状

高校教师人员生理上经常出现的亚健康感觉症状进行统计,生理亚健康症状中的用脑易疲劳最为多见,其次为易疲倦,记忆力减退等,有的人几种生理亚健康症状都出现(见表3)。

表3 高校教师人员生理亚健康主要感觉症状的发生情况

1.2.2 心理亚健康的主要症状

对高校教师人员心理上经常出现的亚健康自觉症状进行统计,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自觉症状以烦恼最为多见,其次为压抑感、情绪不稳定、焦虑感等(见表4)。

表4 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主要症状的发生情况

1.2.3 不同性格的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中发现,不同性格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不同,性格内向者明显高于性格外向者。这可能是内向性格者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平时与人交流比较少,孤独、不爱交际、不善言谈,当面对事业、生活中的巨大压力,往往不是通过与人沟通的方式来释放缓解压力,而是把压力强压心中,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者的人相比较,前者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这也是内向性格者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2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2.1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是造成高校教师人员患消化系统疾病及出现困倦、失眠和头痛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务人员中有偏食习惯者占有36.35%;偶尔有熬夜习惯者占51.18%,经常有熬夜习惯者占23.47%;偶尔及经常吸烟者占43.8%;偶尔及经常喝酒者占28.1%。长期的不良饮食和无规律的起居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整功能,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据统计,我国人口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其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占全部死因的44.7%。

2.2 心理压力过重

调查结果显示,造成高校教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工作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生活环境。高校教务人员在社会及学校中的地位、负担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必须一直承受着高压,一方面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承受来自工作环境、晋升、职称、家庭负担等的压力和影响,诸如晋升、职称、单位上下级关系、家庭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赡养问题、子女升学就业问题等,导致身心疲惫负担严重,久而久之就会使身体、心理经常处于疲劳,造成躯体、心理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亚健康状态。

2.3 缺乏运动

除了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膳食外,科学的体育锻炼同样是生命健康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良好的健康效果,使人体各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全面锻炼,是促进人体健康的最佳手段。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人体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务人员中每周参加3次及3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7%,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者占36.8%,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占46.5%。科学的体育运动以每周3~4次为最佳。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务人员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工作任务重、闲暇时间少等(见表5)

表5 高校教师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2.4 过度疲劳

高校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长期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生活无规律(经常加班)甚至生病时还要坚持上班,这些都会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紧张的心理刺激还会影响人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引起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病。

3 提高高校教师健康质量的对策

3.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1)组织各类专题讲座。高校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巨大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体育、医学、保健、心理学、管理学的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让教师明白参与体育锻炼非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会起到强身健体、缓解精神疲劳、促进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改变教师对体育锻炼的片面认识,转变态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提高高校教师的健康和锻炼意识。坚持长期、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锻炼,直观感受锻炼带来的积极效益的同时,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逐步提高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3)制定运动处方。根据个人的身心特点,请专家为个人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使锻炼更有针对性。(4)正视工作压力,提高自我管理。要提高在体育锻炼与其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时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要改变生活中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无规律、逆时而作、睡眠不足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不过度疲劳。(6)应尽可能多建设一些方便教职工健身的设备和场地;经常组织丰富多采的大众文体活动,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减缓压力,自我放松;开展教职工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与化解心理问题。

3.2 发挥校医院的预防作用

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病情。注重体检后有针对性的健康护理,追踪随访,及时获得信息回馈,建立并逐步完善健康档案信息库,及时掌握动态变化,针对不同症状和人群开出个性化的健康处方。医疗机构应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充分发挥个人及其家庭的主观能动性,让病人自己承担起维护健康的责任,同时加强医患互动,并且每两年进行一次有规律的健康体检,从而大大减少教职工慢性病的发生,减低教职工患病的治疗费用,以保障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3.3 对于常见的疾病进行积极科学的预防

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1]。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wwW.133229.cOm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3]: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2007年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4]: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2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2.1身心过度疲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各种任职、科研与职称评定等硬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负荷普遍增加,导致教师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造成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引起机体各系统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数人期望值较高,过分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造成压力。

2.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膳食不平衡、吸烟、酗洒、过少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状态主要的原因。此外,滥用药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2.1膳食不平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均可引起疾病。一些教师工作和科研任务较多,时间紧,对一日三餐安排得不合理,饥一顿,饱一餐,有时不吃早餐,有时暴饮暴食,一些教师应酬多,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摄入量过多;也有部份女教师追求苗条,有意节食,这些都是导致肥胖或营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隐患。从我院教职工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血脂水平不断上升及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2.2吸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少量的尼古丁虽然可以使大脑兴奋性提高,但同时降低了大脑的抑制过程,使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短暂的兴奋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超限抑制和疲劳。长久吸烟,尼古丁直接损害大脑细胞,使大脑皮质发生退行性改变,使智能衰退,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工作和学习效力下降。

2.2.3酗酒洒精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为中枢抑制。少量饮酒出现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兴奋等现象,大量饮酒后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也会降低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还会损害肝功能。

2.2.4运动不足随着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常常以车代步,用于运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沉重,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长期运动不足,使得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迟钝,协调性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久而久之会出现新陈代谢减慢,思维迟钝,大脑功能退化,免疫功能降低,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或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水源、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3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引起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亚健康是机体在功能状态下降时发出的信号,但亚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它极不稳定,易于转化,随时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恢复或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恶化。究竟向哪一方面转化,就要看人体自身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普遍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应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亚健康类型分别进行集体与个人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2)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学会自我调节身心状态,寻找最佳的,合理的休闲方式来摆脱压力。(3)加强教师食堂管理,均衡营养,合理膳食。(4)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足够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严格作息时间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5)合理科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6)定期健康体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降低亚健康状态对高校教师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之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