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改变命运范例6篇

心态改变命运

心态改变命运范文1

曾经我们一定有过对一件事的执着追求,不管大小如何。执着的过程有时是痛苦的,有时是幸福快乐的,在痛苦幸福兼同之下,我们在成长。

掀开史册,在历史上留名的,有关执着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如像,孔子,岳飞等等;离我们更近的,有像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一批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的革命党人,因为他们的执着,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自然,这个执着过程是很艰辛的,只因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我们无法理解。

历史永远是对的,不管曾经它是如何的错如何的对,在以历史的形态呈献在后世之时,它永远是对的,它让我们要走对的路。正所谓“前车覆,后车鉴。”

对于我们自己,不管曾经怎样,未来怎样,只要我们对事怀有一颗执着的,保持本心的心,我们终将无悔,即便未来是平凡的。

即使现实不堪,我们依旧执着,这是一种待事的真正态度;即使我们一直相信命运,而我们依旧执着,这是一种对所谓命运,不甘的执着。即便不能改变什么,但这至少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至少我们曾经执着过。

改变你的,是一种叫执着的态度;不是知识改变你的命运,而是你自己的心改变你的命运,知识只是充实你的灵魂,不让你变的愚昧无知。

行一生,思一生。执着不可缺少,要成功的必不可少。执着,一个千百年来不灭的话题。对万物的执着,对生命的执着……

曾经我们一定有过对一件事的执着追求,不管大小如何。执着的过程有时是痛苦的,有时是幸福快乐的,在痛苦幸福兼同之下,我们在成长。

掀开史册,在历史上留名的,有关执着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如像,孔子,岳飞等等;离我们更近的,有像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一批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的革命党人,因为他们的执着,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自然,这个执着过程是很艰辛的,只因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我们无法理解。

历史永远是对的,不管曾经它是如何的错如何的对,在以历史的形态呈献在后世之时,它永远是对的,它让我们要走对的路。正所谓“前车覆,后车鉴。”

对于我们自己,不管曾经怎样,未来怎样,只要我们对事怀有一颗执着的,保持本心的心,我们终将无悔,即便未来是平凡的。

即使现实不堪,我们依旧执着,这是一种待事的真正态度;即使我们一直相信命运,而我们依旧执着,这是一种对所谓命运,不甘的执着。即便不能改变什么,但这至少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至少我们曾经执着过。

心态改变命运范文2

1、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走对了路的原因只有一种,走错了路的原因却有很多。先知先觉改变一生,不知不觉断送一生!

2、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

3、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

4、手指脏了,大可不必把手指砍掉;帽子小了,大可不必把头削掉。证明鸡蛋是否变味,大可不必把它全吃掉;吃个鸡蛋味道不错,大可不必非要认识下蛋的鸡妈妈!

5、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

6、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

7、聪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准,高明人看得远。智者的声音是愚者的方向,无法放弃过去的无知,就无法走进智慧的殿堂。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8、孩子贫穷是做父母的错,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9、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

10、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

11、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没有路,你想知道将来要得到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

12、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

13、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

14、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到哪里去。当你在埋头工作的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15、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只有想不到的人,没有做不到的事。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

16、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17、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

1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

19、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

20、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

21、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你明白了,别人明白的时候你行动了,别人行动的时候你成功了,别人成功的时候你富有了。这就是:超常思维,先见之明!

22、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不管雨下得有多大,总会有停止的时候。乌云永远遮不住微笑的太阳!

23、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24、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

25、习惯不加以抑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

26、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27、无法改变风向,可以调整风帆;无法左右天气,可以调整心情。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去改变观念。

28、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那块地方!

29、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

30、农业社会,人们的时间观念是习惯面向过去看,工业社会人们的时间观念是注意现在,而当今信息社会,人们的时间观念是关注未来!

31、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

32、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

33、世上本无移山之术,惟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34、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

35、创新就是求新,改革就是求变。求新不是排斥传统,而是继承传统;求变不是表面背叛,而是内在蜕化。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变化的本质就是发展!

36、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

37、制胜不凭体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迹靠轨迹。成功不在于是否拿到好牌,关键在于能否将手中的坏牌打好。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哪里!

心态改变命运范文3

1、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拼搏一年春夏秋冬,无怨无悔一生一世。

2、十年磨剑剑走偏锋锋芒毕露,一朝出鞘笑看金榜榜上有名。

3、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4、知识塑造人格行动开拓人生

5、只有付出别人不愿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6、与文明同行从诚信做起

7、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

8、细节决定成败宁静能致远

9、敬竞进精学问之路无捷径

10、态度决定一切静竞进精

11、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勤思

12、我要学我能学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13、态度决定一切把握今天

14、细节决定成功读书改变命运一个善于改变自己的人才能指望成功

15、勤奋学习活跃思维热爱你的老师锁定目标迎接期中

16、BelieveSucceed

17、信心决心恒心专心

18、勤能补拙静能生慧

19、文明守纪团结奋进

20、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我努力我成功

21、是用三年的时间换来一辈子的幸福,还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忏悔这三年。

22、信心决心专心恒心

23、诚实勤奋拼搏进取日行一善

24、投入时间加强记忆探究方法

25、天道酬勤厚积薄发静能生智

26、弱者等待时机强者抢抓时机

27、端正态度注意细节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28、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29、态度改变学习学习改变命运团结创造无限/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30、态度决定一切努力才能成功

31、BelieveAchieveSuccessLearnsLeaders

32、锁定目标奋斗不息态度决定一切坚持就是胜利

3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乐学善思

34、未来扎根现在现在孕育未来

35、成功=方法+勤奋+坚持

36、学真知做新人争真修臻

37、自信励志合作竞争学做真人学求真知

38、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没有绝对的失败,只有暂时没有取得成功。

39、NopainsNogains

40、读书改变命运静由心生

41、做一个有细节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位勿以恶小而为之

心态改变命运范文4

大概是1992年吧,我在念初中的时候,不记得在什么杂志上读到了唐凤楼写的《我和阿诗玛的悲欢离合》。当时激动万分,2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难以忘怀!

唐凤楼是杨丽坤的丈夫。那时候(现在还是如此)我特别喜爱杨丽坤无与伦比的美丽和《阿诗玛》空前绝后的朴素之美。万分不幸的是,她主演的这部影片被宣布为“宣扬爱情至上”的毒草,杨丽坤被说成是修正主义的“毒苗子”,受到残酷的迫害。1974年,和唐凤楼结婚的时候,她已经疯了。他们受尽折磨,直到1978年昭雪。昭雪之后的一个美丽的傍晚,杨丽坤请求对她无限钟爱的唐凤楼写首诗。唐凤楼充满激情地写道; “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中!”

是啊,“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中!”我崇尚他们真挚的爱情实质,但我无法接受他们凄美的爱情形式。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谈到这句诗。他说,简直就是看美丽的影集!是啊,我们丢掉不好的相片,保留美好的。看影集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美好的过去。这,就是我对爱情的态度——记住美好的,忘记伤感的!

快 乐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不同的危机和挑战。重要的是,要像向日葵那样,始终面对阳光和光明!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帮助别人,也乐于获得别人的帮助。其实,快乐主要是来自内心世界——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开朗,积极阳光,是今天快乐,每天快乐的基础!

阳光的人,不仅享受今天,对未来也充满希望!他们期待明天和今天一样美好,甚至明天更加美好!

记得有首俄罗斯诗歌是这样说的:“我们不能改变昨天,这点显而易见;在明天来到之前,我们无法将它提前;所以我们只能使每个今天过得尽可能甜!”

命 运

命运是众多人的意志与行为所凝成的河流,因为有人,所以有了命运。宿命论者认为命运不可以改写的,因为人不可窥探预知命运。民间信仰则认为命运早由天定、可以用术数及占卜等方术来预测命运。

其实命运是那样的不可捉摸,给了一点苦难,随时会出现转机,刚刚出现一丝转机,转而又可能将人投入万丈深渊。为什么当有坏事发生的时候,人人都认为这是他们的“命”!难道命运真的是由天注定,无法抗争吗?

墨家和法家是反对命运的存在的,两者均认为人的贫与富,幸福与否是靠其个人努力,天是没有决定命运的能力。

心态改变命运范文5

1、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那块地方!

2、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3、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4、没有礁石的阻挡,哪有浪花的激越;没有羚羊的快捷,哪有猎豹的英姿;有了风的拥抱,帆张开了胸膛;有了雪的映衬,梅越加冷艳高洁。人生的路上,我们时时被挫折环伺,被失败包围。让我们越挫越勇,越败越强,只要不倒下,只要不溃退,失败和挫折就如垫脚石,增加我们的高度,厚重我们的人生。

5、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年轻人要想让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6、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

7、幸福就是在快乐的时刻,一颗宁静之心对着世界微笑。

8、有福之人是那些抱有美好的企盼从而灵魂得到真正满足的人。

9、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10、决不能习惯失败,因为你要知道,身体的疲惫,不是真正的疲惫;精神上的疲惫,才是真的劳累。

11、即使遭遇了人间最大的不幸,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前提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无论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只要能够努力地活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12、该坚持时就坚持,以不变应万变;该改变时就改变,以万变应不变。

13、懂得感恩,是收获幸福的源泉。懂得感恩,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14、抽出时间去学习,凡事从小做起,不怕单调和重复,长期的积累坚持,想不成功,也难。

15、有才华,性格又温柔的人往往不漂亮;才貌双全的,()自恃聪明漂亮的人又很难温柔;而漂亮温柔的人多半没什么才华。

16、看一个人的人品,不仅要看他好起来能做什么好事,而且要看他坏起来不做什么坏事。

17、要想改变我们的人生,第一步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心态。只要心态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就会的光明的。

18、我们的周边有无限的财富,但是我们必须在工作中运用我们的智慧,把这些财富化为有己,为我们所用,为整个世界所用。所以,不要被一些暂时性的东西遮蔽了双眼,不要让短期的资金短缺和其他的物质性的东西束缚了前进的脚。更不要花心思在别人身上而试图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赶紧到遍地黄金的地方去吧!

19、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

20、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困难。这才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的内容。逃避不是办法,知难而上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21、人与人之间过多的猜疑和防备是不必要的社会运行成本,是自己折腾自己,并最终使自己丧失幸福。

22、一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

23、学会分辨小人,因为得罪一个小人比得罪十个君子还要麻烦。

24、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者我们的人生路会更精彩。

25、幻想一步成功者突遭失败,会觉得浪费了时间,付出了精力,却认为没有任何收获;在失败面前,懦弱者痛苦迷茫,彷徨畏缩;而强者却坚持不懈,紧追不舍。

26、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27、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

28、播撒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保留再多也是缺少,还不如大方地给予。自由的灵魂会被滋养,因为在浇灌万物的同时也浇灌了自己。

心态改变命运范文6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创造与破除、更替与变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社会肌体和结构中诸多层面、组织和元素的调整, 既有社会物质元素的变化, 也有社会精神元素的变化。伴随着人的实践和创造, 社会在不断发生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促生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因, 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变革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社会历史体系中展现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不管是在何种社会形态中, 正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变革才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是一个复杂、多维的综合体, 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引发的社会变革都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 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 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 如冲突的总和, 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 意识的矛盾, 思想斗争, 政治斗争, 等等 (1) 。马克思还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 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 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 简言之, 意识形态的形式。 (2) 这表明, 社会变革的附带形式即阶级意识冲突和思想政治斗争同样是社会变革的产物。从这里所提到的内容来看, 这些附带形式无疑就包含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 从人类思想发展的程式看, 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时代性, 都会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而发展。每一个意识形态的兴起, 都能反映某一时代的希望和需求, 也都能被其他的意识形态按照后来的经验修而正之, 取而代之。 (3) 但需要指出的是, 意识形态的发展深受社会经济基础变革的影响和作用。这正如恩格斯说过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 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 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寻找, 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4) 改革开放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束缚与解缚的矛盾中生发出来的内源性和外向性相结合的变革, 是对社会运行过程中生产发展、关系调整、结构变革、观念异动的总体性描述。不管发端于何故、起点在何处, 也不管进程中有何种可控的或不可控的变化因素, 改革开放始终包罗多种社会要素的持续变化与不断变革。从指向上看, 改革开放虽然可能首先针对社会生产领域的矛盾而发生, 但在本质上它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关系的调节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或者说, 仅仅是通过打开国门、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改变国内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依赖性变革, 而是意味着通过自身的与外在的双重的努力, 通过改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改变社会生产内部乃至整个社会各领域内的结构性矛盾, 从而提高社会整体运行的适应性和自洽性。这样, 对于社会这一复杂肌体而言, 由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变革就绝不会仅仅限制在经济与社会生产领域, 而是必然要延伸到社会的所有细胞、所有领域中, 这其中无疑就包含了意识形态领域。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社会的开放变革与意识形态变迁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 社会的开放变革会对社会体系中原有的意识形态造成冲击, 同时也会引入和产生新的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 从而引起社会意识和价值体系的变动, 致使意识形态发生分化和变迁。这种分化和变迁从本质上看是由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引发的,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对社会物质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依附性和依赖性。马克思指出: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想也是他们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 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 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 (5)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 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 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6) 。这样, 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 它随着社会开放变革而嬗变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另一方面, 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动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会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构成要素产生反作用。正如斯大林指出的: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设施, 在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即社会存在的发展所提出的业已成熟的任务的基础上一经产生, 便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 影响社会物质生活, 为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的业已成熟的任务, 为社会物质生活能进一步发展, 创造必要的条件。 (1) 意识形态作为形而上的意识与观念体系, 其变化总会波及或促动社会有形构成的变革。一般来说, 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发展变化了, 必然会通过制度、政策、机制和观念等因素的调整对社会的开放变革形成一定的作用力, 从而或推动或阻滞社会开放与变革的程度、方向和进程。需要指出的是,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意识形态的演化发展从来不会无缘无故, 而往往由开放型的社会变革引发。在一定意义上说, 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社会开放变革的结果。以近代西方发生的工业革命为例, 英国学者大卫麦克里兰就曾鲜明地提出, 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社会自身的开放性变革密不可分, 它产生于与工业革命相伴随的社会、政治和思想大变革:民主思想传播、群众的政治运动, 以及那种我们创造了世界我们也就能改造它的观念 (2) 。与此同时, 意识形态对于工业革命的进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学者克拉莫尼克和华特金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变迁后也认为, 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意识形态的力量, 由必然进步的信念所唤醒、所培育的希望, 始终以最初的魅力激励着持续不断的意识形态运动。如果没有这些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运动的帮助和支持, 工业革命本身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或者至少永远不会发生它已经展示的那种迅速而广博的状况 (3) 。由此可以看出, 对于处在发展中的现代性的开放社会, 社会开放变革过程与其意识形态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二者结合在一起, 共同造就和开创着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局面。

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目标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带动中国社会发生全局性变革的重大事件。它开启了当代中国社会飞跃发展的新时代, 被邓小平称作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4) 。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农村经济生产经营模式的调整为突破口, 既表明了这场变革所蕴含着的对固有意识形态束缚的率先突围, 又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在促动社会整体变革中的积极作用。

(一) 革命型意识形态的发展困境导致改革开放必然发生

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就意识形态领域而言, 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尽管出现了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需要和环境规制而向执政型意识形态转变的要求与端倪, 但在主体上仍旧沿袭了过去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那种带有暴力专政色彩、充满阶级斗争思维的革命型意识形态的传统模式。按照雅诺什科尔奈的说法, 这种传统模式在发展成熟并稳固下来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里, 尽管也还容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 但不存在不同意识形态为赢得人民的真心支持而展开的公开竞争虽然不时也会出现与官方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 但是多半会很快消亡, 而且基本上都是半合法或不合法的 (5) 。也就是说, 在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主要强调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紧密统治力与全面控制性。当然,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初期, 出于巩固政权和革命成果本身的需要, 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防范觉悟和保卫意识既是必要的, 也是必然的。实际上, 这种革命型的意识形态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 也确实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 在经典体制建设的过程中, 所有`层面都涂满了意识形态的涂料。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体制的发展、稳定并最终固化密不可分,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 意识形态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为现实中出现的东西提供了合法性支持 (1) 。但是,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逐步成为社会实践的核心命题, 过去以革命和斗争为主题的传统意识形态与建设实践主题之间不统一、不协调的张力就越发明显, 由于革命型意识形态的阶级运动主张与建设型社会的核心实践要求之间、人们对于意识形态的期望和实际生存需要之间的客观差异, 在整个经典社会主义时期, 官方意识形态许下的诺言与实际经济状况之间积累了巨大的矛盾和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 无法兑现最初的承诺就成为一种极为沉重的负担 (2) 。在这样的情势下, 社会变革势在必行, 应改革开放要求而构建并发展新型社会意识形态的任务也就愈发明显地提了出来。

(二) 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取向

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以后, 经过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向与目标也逐步清晰和明确。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方位和历史任务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方向、目标和任务。这个要求是在改革开放得以继续推进的前提下提出的, 也必将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全过程相伴随。这样, 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 改革开放不仅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型与构建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为其发展提供了物质准备与客观基础, 同时也指示着其构建目标和发展取向。概括起来, 由改革开放的实践要求与客观进程所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取向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取向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真正迈开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不二途径和关键环节, 而现代化又是当今社会开放和发展趋向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生成和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 融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体系的不断建构与调整过程之中。从思想来源上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固然不能脱离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中积累和奠定的思想、文化基础, 但在时代主题、核心内容、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上必须以体现时代性和保持鲜活性为指向, 以创造和谐、稳定、有效、守序、充满时代精神的现代社会政治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为根本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由革命型向建设型、由斗争型向和谐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肇始, 也是改革开放启动的社会全面转型的产物与结果。它与革命时期乃至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其现代化的根本取向。

第二, 体系的开放性。相对于过去社会意识形态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目标是其体系的开放性。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意识形态必须实现和谐化。党的十七大提出, 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3) 。这意味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必须是一个兼容并蓄、闳放大度的意识形态体系, 必须善于甄别、敢于接纳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蕴涵的意识形态观念。当然, 意识形态的和谐化并不是抹煞和掩盖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与争端, 更不是搞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而是既提倡主旋律、有效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指导性和主导性, 抵制意识形态杂质, 有效应对意识形态斗争, 又充分尊重意识形态领域内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客观趋势以及意识形态日渐复杂化的时代潮流, 采取全面、客观的立场和理性的手段科学处理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在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同时尊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存在与合理发展。

第三, 功能的多元化。长期以来,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塑造的革命型意识形态的功能以发动和开展旨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维护无产阶级专政为核心和主题, 阶级性突出, 政治化色彩强烈, 形式也相对单一。这种单一的意识形态功能是由革命年代的时代要求和社会主题所决定的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的一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是以建设型意识形态取代革命型意识形态的过程, 为适应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的转变, 意识形态必然要承担起更多的功能。从社会角色上看, 意识形态在统一意识和归化思想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美国学者丹尼斯姆贝指出:意识形态在掩饰不同群体的各种旨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且表达了强调组织价值观和目标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的组织现实。 (1) 意识形态并不仅仅向人们提供用于指导世界观的信仰体系, 它还在各种社会行为者创造其赖以生存的真实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此外, 意识形态还能掩盖或转化存在于行为者体验的社会现实和不同的社会群体互相竞争的既得利益之间的矛盾, 由此而形成社会现实中的集体意识。 (2) 因此,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除了要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科学的思想指导和坚强的理论支撑, 以和谐思维理解、保护与激励政治行为和社会斗志之外, 也承担了凝铸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培育共有的精神家园、统一民族意志和精神、凝聚社会人心和力量、协调各种思想关系、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任务。因此,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除仍要发挥其政治保护功能外, 必须突出其经济发展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等, 即必须拓展多元化功能的空间。

从其产生的根源和根本属性来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而发展的一种新型意识形态。它脱胎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型的意识形态, 但又必须适应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过渡与转型的内在要求, 因此, 它在总体上必须朝着日益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向着民主、和谐、理性、文明的目标不断迈进。

(三) 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经验和未来前景以及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关系, 在尊重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命题, 也是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态势、实践环境、发展形态、预期目标及作用主体进行充分考量和准备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吻合、统一, 反映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精神。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核心精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要形成的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所要求的并不仅仅限于社会的稳定, 而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重结构有机联结, 人际、社群、阶级阶层等多个层面和谐相处, 社会资源兼容共生, 社会结构运行合理, 社会行为规范有序的综合性、协调化的态势。它要求实现自然、人、社会与世界之间的有机平衡、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因此也就要求社会的意识形态在思想包容性、运行有序性、结构平衡性上体现有机和谐的内在精神要求, 这种内在精神要求的本质就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意识形态建设中, 和强调包容性, 不同关注差异性, 美美与共要求在以自身为美的同时也要以他人为美, 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是包容和差异、利己和利他的辩证统一与有机结合, 即在发展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同时尊重意识形态的差异性, 在自尊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利益、价值和选择, 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和实现社会与世界的真正和谐。

第二, 互利共赢、民主协商的实践标准。改革开放引起了社会的多维变革, 特别是引起了社会发展环境、组织结构、利益格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 使得原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里尚未生成的或潜隐的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秩序、现实与理想、稳定与变迁之间的冲突和张力生成或凸显出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和谐化的意识形态, 这种和谐化的意识形态既不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也不是超验主义的推论, 而必须源自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的、现实的实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构建和谐化的意识形态, 需要以平等、民主为起点, 以尊重各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达到和睦共赢为基准,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照互利共赢、民主协商的标准来处理各种关系, 解决各种矛盾。特别是要摒弃狭隘的思想和利益成见、避免狂热的政治情绪、戒除一刀切的简单思维, 采取协商讨论的办法化解冲突、消除分歧、实现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在利益分配、利益享有上的公平、公正, 达到维持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均衡发展的目的。

第三, 文明进步、活跃繁荣的目标指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崇尚文明、追求进步、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社会。要实现社会真实而充分的和谐, 除去社会物质层面的文明和进步外, 特别需要促进意识形态的文明和进步, 达到社会思维的活跃和社会思想的繁荣。不管在什么社会形态中, 野蛮、落后、僵化、颓废的意识形态只会导致社会的愚昧和停滞, 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极其不利。因此, 在一定意义上说, 文明进步、活跃繁荣必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目标指向, 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发展水平的标杆。也就是说,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除去在社会实践领域中传播和缔造文明、鼓励和支持进步外, 还必须在社会意识和思想文化领域中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活跃有序、繁荣昌盛的局面,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和谐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现实要求。

三、在扩大改革开放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新局面

今天的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客观的、必然的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选择。在继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任务中, 构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任务艰巨且迫在眉睫, 需要从组织领导、文化建设、主体开发等方面着力, 积极推进意识形态的和谐化, 营造民主、文明、稳定、繁荣的意识形态新局面。

(一)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在任何国家、时代和社会形态中都是如此。忽略或放弃了对意识形态这一本质属性的把握, 就会丧失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力和主动性, 从而也就会失去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并将导致严重后果。与此同时, 意识形态工作也并不完全等同于纯粹的政治斗争, 它包含了复杂、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 与社会结构的诸多层面都有内在的联系。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来的历史经验看,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取得成就的保障。胡锦涛指出:党管意识形态, 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 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始终牢牢坚持,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1)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从表层组织到内部结构都开始发生变革, 在与外部社会环境发生日益广泛的接触中, 意识形态工作将会变得更为复杂, 更加困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其中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对改革开放进程中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首先需要始终把握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和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同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处理并妥善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问题, 特别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关系, 在坚持主心骨的同时尊重思想差异、包容多样思维、化解思想矛盾、消除观念冲突, 创造意识形态的和谐局面;其次, 要充分增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导的合法意识与理性责任, 除了从思想、理论、政策、纲领、路线等方面推进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理论贡献外, 更要努力发挥党在意识形态实践创新中的作用, 切实保障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由形而上的务虚转化为形而下的务实;再次, 要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工程来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能力和真实水平,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 改善党的领导作风, 转变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陈旧思维和落后观念, 打破僵化、教条的思想束缚, 消除对过去传统做法的顽守。

(二)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文化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互有统摄。从狭义的角度看, 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不仅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 也是塑造人们意识形态观念的根本载体。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看, 持续发展中的文化始终是培育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思想观念的母体, 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1) 它凝聚并包含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表征和精神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就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看,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途径。因此, 在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进程中, 需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以构建和谐的意识形态为指向,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重视提升社会主导文化的发展水平, 拓展其建设与应用空间, 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的、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 也要结合着中国的国情与发展实际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程来支持先进文化的发展, 培育全社会共同的社会理想、文化精神和道德品质, 在妥善地处理文化的主流与支流、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确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精神指归, 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 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此外, 还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把主导文化建设与主流文化以及非主流文化的建设与管理有机统一起来, 通过积极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支持文化事业的创新,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提高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向人民生活实践和生产过程的实际转化度,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 促进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和日常化

长期以来, 过于抽象化和学理化的装扮使意识形态与世俗生活之间有所疏远, 并产生着隔膜, 造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意识形态普遍抱有厌离感和冷淡心。这种状况, 实际上是对意识形态存在的扭曲。意识形态尽管具有抽象性和超越性, 但毕竟不是存在于真空中, 而是存在于活生生的现实中。因此, 将意识形态还原到日常的、现实的生活中, 是构建真实、普遍的意识形态的关键。也就是说, 只有当我们在意识形态与现实之间感受不到任何对立时, 即, 在一种意识形态成功地决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何种方式体验现实时, 这种意识形态才会真正地`掌握我们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构建的意识形态是强调主体参与、关注人际关系、突出现实生活的和谐化的意识形态。在和谐社会的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生活体系中, 个人并不是冷眼的旁观者, 需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标与重要途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参与社会思想意识建设和文化生活中。丹尼斯姆贝提出:社会现实就是由主体的互相联系和有组织的实践产生和再现的。意识形态由这些社会实践所构成, 同时又反过来向社会行为者宣传这些实践的意义。 (2) 可见, 意识形态只有广泛地深入到生活和人群中, 也即最大限度地实现大众化和日常化,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促进意识形态大众化和日常化的关键就是要实现意识形态的通俗化和普及化, 使意识形态还原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来。这首先需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和生活实际出发审视意识形态理论、思想的表达方式和应用程度, 防止意识形态思想、理论和学说沾染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流派作风, 使党的意识形态主张从高深、抽象的思维体系和逻辑体系中彻底解放出来;其次, 要破除板着面孔作意识形态宣传的衙门习气, 加强用意识形态理论的鲜活形态武装思想、教育人民的工作, 用朴素、真实、鲜活的语言把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成果和创新理论特别是党在领导各项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人民大众, 使之走进人民群众的头脑和心灵中;此外, 还要努力做好意识形态的日常应用工作, 特别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各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具体问题, 从而使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与未来走向的政治思想、理论学说、价值观念、社会精神、道德规范获得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实践基础。

注释

1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233页。

2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115页。

3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第33页。

4③克拉莫尼克、华特金斯:《意识形态的时代-近代政治思想简史》序言, 章必功译,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617618页。

6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73页。

7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121页。

8①《斯大林选集》下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438439页。

9②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 孙兆政等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3页。

10③克拉莫尼克、华特金斯:《意识形态的时代-近代政治思想简史》, 章必功译,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34页。

11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159页。

12⑤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 张安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第45页。

13①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46页。

14②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50页。

15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第33页。

16①丹尼斯.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 陈德民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60页。

17②丹尼斯.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 第8081页。

18①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03年12月8日。

19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第34页。

上一篇狗的说明文

下一篇白兔和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