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范例6篇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范文1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案导学导学案设计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美国的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案导学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的有机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我校大力推进学案导学,下面我谈谈对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设计的看法。

一、导学案设计要立足教材。

学案的设计应紧扣教材,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导学案的设计要强调关注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

学案设计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做教材的翻版,应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生认知水平,将教材中的所学知识、材料情境化、问题化。设置好问题串,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班级中不同的学生,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函数与方程的零点》这一课时的学案中,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常州某天零点时气温为零下4度,十二点时气温为零上8度。

问题1:若气温是均匀增加的,问何时为0度?根据这一问题情境可设置以下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零点的概念和零点存在性的判断定理。

问题2:若气温不是匀速增加的,问有没有气温为0度的时刻存在?

问题3:若气温变化时升降反复,问气温为0度可能会有几个时刻?

问题4:若将已知条件改为已知昨天中午气温为零上6度,今天中午气温为零上8度,问这一天中有气温为0度的时刻存在吗?

问题5: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究,若把它用数学语言描述,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这些问题的起点低,能引导所有同学进行思考,几个问题逐层递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中条件的不必要性和零点的不唯一性,突破教学难点。

导学案编制好后,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预习。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适当指导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醒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而一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则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围绕学案开展教学,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对于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精讲释疑。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在讲解过程中,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导学案设计要重视配套练习的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范文2

初中《地理》(人教版)中国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配乐展示最近朋友的QQ空间里的旅游照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红土地、江南水乡山水秀丽景观等。

自主学习、知识特征1

师:展示自学要求,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2.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归纳地形特点。3.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特点。

生:阅读教材图文,完成自学要求,并在课本中标注答案。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从而熟悉教材,梳理系统,形成基本的知识脉络。

[1.1图说南方―位置]师:展示南方的位置地图。

生:从两个方面回答:海陆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纬度位置:低纬度。

[1.2图说南方―地形]师:展示南方地形图。

生:说出南方主要的地形区,并从地形种类和东西部的差异上分析南方地形的特点并得出结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设计意图是明确分析地形的方法。

[1.3图说南方―气候]

师:展示《中国气候图》《广州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气候图》《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温度带图》。

生:1.说出南方的气候类型。2.以广州为例说出南方主要的气候特点。

3.依据干湿和温度带图概括南方气候湿热的总特点。

4.依据干湿图分析出南方降水的内部差异及原因(海陆)。

5.依据温度带图分析南方地区气温的内部变化特点及原因

(纬度)。

设计意图是感知南方的气候特点,并理解位置是决定气候特点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因素。

合作研习,重难释疑1

师:展示冬季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气温的差异,并动画展示四川盆地的地形和冬季风的分布图。

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结果:四川盆地北部的高大山脉阻挡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对四川盆地的影响,所以较温暖。

设计意图:认识地形(差异)加剧了南方气候内部的差异。

[1.4图说南方―植被]师:湿热的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又有怎样的影响?展示南方的植被。

生:南方植被为常绿,主要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解释“常绿”的原因。

[1.5图说南方――土壤]

师:展示:红土地、紫色盆地和喀斯特地形图片及介绍,并联系东北地区黑土地是在气候冷湿条件下形成的。

生:欣赏图片并阅读图片旁边的注释。设计意图是感知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课堂小结]师:展示总结南方自然环境包括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特点的表格。

生:同桌商议答案并回答。

[过渡]师:南方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地形和气候的差异也使当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南方还处处有美食呢!展示南方各省区的美食图和竹筒饭、菠萝饭的图片。

生:设计意图是感知南方众多的美食及其原因。

自主学习、知识特征2

师:展示自学要求:

1.水田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从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

2.平原和山区水田农业分布有何差异?

3.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林木、水果有哪些?

[2.1图析南方――水田农业的分布]

师:展示:《南方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图》和平原地区、山区的水田种植图。在山区,人们是如何发展水田农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哈尼梯田的介绍片(哈尼梯田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成果)。

生:平原地区:集中连片,山区零散分布。设计意图是感知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和人地协调发展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2图识南方――农作物]

师:展示:水稻、油菜、甘蔗图片。生:判断并分类(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3图识南方――经济林木]

师:展示:茶、橡胶、竹图片,并介绍中国十大名茶(九种分布在南方地区)生:辨认主要的经济林木。

[2.4图识南方――水果]

师:展示中国主要类型的水果图片:如柑橘、菠萝、香蕉等。

生:选出属于南方的水果,并通过查找南方主要水果如柑橘、香蕉和菠萝的分布地区,得出南方水果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合作研习,重难释疑2

师:南方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湿热,使南方地区的美食多种多样,各具特色,请把这些食材如莲藕、椰子、竹笋的主要分布区(海南岛、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进行连线。并提出问题:自然环境对食材分布的影响有哪些?生:完成三种食材与主要分布区的连线,并解释原因。设计意图是感知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拓展升华、说影响

师:展示拓展内容:地方名吃:馕坑肉、鲅鱼水饺、麻辣鱼等,并请学生选出属于城市如乌鲁木齐、成都、青岛等城市的名吃。生:选出乌鲁木齐、成都、青岛的特色名吃,并解释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理解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反思】本节课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目标达成度高,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参与度高,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足之处:如若再将讲解的时间压缩,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实践的时间就更好了。

参考文献: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范文3

1层次递进教学法

层次递进教学法是将《中药学》教学内容分为不同层次实施教学的方法。以层次结构为主要框架,进行教学研究。如以章节为层次、以药物性能功效为层次、同一章节两味药进行对比、综合归纳每一章节药物特点为层次等。

1.1优势

层次递进教学法的优势是可使学生从简单、重复繁琐的中药学教学体例中,感到学习中药学的兴趣,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加深对中药的印象;其次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责任心,并且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4]。另外,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记忆中药,理清中药分类,使其对《中药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中药,融会贯通,灵活用药,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分层递进讲述中药学的形式,对学生高效率的掌握中药是非常有帮助的。

1.2层次递进教学思路

首先以章节为主线,从宏观到微观,将中药学整体版块分解为不同的版块,如:《中药学》[5]分总论和各论两大块,总论包括哪些章节,各论又包括哪些章节,总论的哪些章节是必须掌握的,各论的哪些章节相对临床来说更加重要,使学生很快熟悉教材内容的结构层次,以金字塔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每个章节的特点是什么?如解表药,辛温之性,善入肺、膀胱经,走肌表,以辛发散肌表的邪气;祛风湿药,辛温之性,走经络、肌肉、筋脉,以去除该部位的风寒湿邪;掌握每一章节的共性特点及个性不同,是学好中药学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更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中药。其次以药物为层次。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对每一章节的药物,按教学大纲要求,哪些是必须掌握的药物,哪些是熟悉的药物,哪些是了解的药物。如温里药,按章节层次是重点章节,按药物层次温里药共11味药,附药3味,它们又可分三个层次,附子、肉桂、吴茱萸是必须掌握的药物,干姜、丁香、花椒、高良姜、小茴香是熟悉的药物,其它是了解的药物;药物层次分出后,再按功效分层次,可分基本功效、衍生功效、配伍功效[6]三个层次,如干姜,其功效为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回阳救逆。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肺、心、肾经,辛能散寒,大热之性温助阳气,入中焦脾胃,故可温中散寒,入肺经,温肺寒,这是干姜的基本功能(用性味理论可阐述的功能);干姜的化饮作用,则属于衍生功能,其从属于干姜的温肺作用;干姜的回阳救逆作用,则属于配伍功效,干姜只有配伍回阳救逆的附子,才能产生回阳救逆的作用。大多数中药的功效基本上都是分这样几个层面结构,以功效再结合应用。学生以层次递进这种学习方法就可以从简单、重复繁琐的中药体例中,找到药物的规律,加深对中药的理解,很好的掌握中药,为以后学习方剂等各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每一章节讲述结束时,首先进行横向综合归纳,如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均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湿热泻痢,疮痈肿毒。然黄芩①善清泻肺热,主肺热咳嗽;②清泻少阳胆经热邪,主寒热往来;③清热安胎,止血,主胎动不安出血。黄连①善清心除烦,主高热烦躁,心烦不眠;②善清胃肠湿热、实火,泻痢呕吐消渴;③寒凉性突出,解毒作用强,疗疔毒。黄柏①善清泻下焦湿热,主带下、足膝肿痛;②泻相火,除骨蒸,阴虚火旺骨蒸潮热;③善治疗湿疹湿疮。这种以横向为层次的综合归纳,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既掌握药物的共性作用,又对药物的个性及应用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在中药学课程结束,或课程进行到某一个阶段,可对全书有共性的药物功效及应用,做一个纵向综合归纳。如:课时进行到止血药时,凉血止血药除本章节凉血止血的大、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等药物外,其它章节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药物还有栀子、生地、牡丹皮、黄芩、大黄、桑叶、代赭石等;这种纵向归纳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这一类功效的药物,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执简驱繁,记忆和掌握中药。课程结束时,还可对课本全部药物进行综合归纳,如安神药除该章节的朱砂、磁石、酸枣仁、柏子仁等药物外,其它章节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还有百合、麦冬、牡蛎、大枣、龙眼肉、郁金、茯苓、丹参、灵芝、莲子等。再如:可利水的药物除该章节的茯苓、薏苡仁等药物外,还有解表麻黄、香薷、补气的黄芪、白术;活血的益母草、泽兰;止咳平喘的桑白皮、葶苈子等药。这种对全书的层次归纳总结,可使学生对治疗某一病症的药物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更加系统地掌握、识别中药功效和治证特点。通过这种以层次递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中药学的学习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再回到整体,可使学生更加有的放矢地学习中药,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以问题为中心((PPBBL)教学模式

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病案中,教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病案的方式,并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以问题讨论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目前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2.1PBL优势

PBL课程模式具有很多优越性。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由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这不仅是单一形式的改变,在深层次上是既教会了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变枯燥学习为有趣学习,在不断的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智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找到真知灼见,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7]。

2.2具体实施方法

将事先编写好的PBL病案,提前一周告知学生,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库,展开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思考。第一步按10-11人分组,每组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教师(Tutor)。组长、记录员也要参与讨论,分组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言频率。分组方法:男女同学搭配,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混合,座位男女生叉开,对每位同学进行编号,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发言情况,有利于最后考评。第二步开展讨论前,小组成员要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针对病案展开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自由发表个人见解,集体补充,完善知识点,然后对病案集体进行诊断,得出理法方药。教师(Tutor)对学生提出的关键词进行引导,但不要直接讲出答案,一定要由学生自己去挖掘病案的实质问题。如下图教学活动场景。第三步回归大教室,学生把每一小组的讨论结果公布,教师总结评说,强化用药知识点。学生认为PBL教学方法对整体思维有很大帮助,加强了团队意识,并且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中药的理解。PBL教学法给了学生独自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很好地教学方法,在中药的学习过程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PBL的反思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是要更新教学观念,要尽早突破陈旧的“三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法国教育家加里说:“教学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PBL教学模式就是“教学合一”的很好模式。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所以PBL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的高度合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有学科及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是推动教师开展PBL教学的动力。要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是最基础的一环。其次是教师(Tutor)的培训。开展PBL教学由于原来的大班要分为若干小组,由于班次的增加,需要增加指导教师的问题尤为突出。每位学科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我们目前是由部分临时没有课的教师去顶替,或由研究生代替一些教学任务,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学校是否能培养一支固定的Tutor队伍,对全校的PBL课程进行统筹安排,这样对推广PBL教学法会有极大的帮助。

3PBL教学模式与层次递进教学法相结合

3.1优势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的活动。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素质。PBL教学与层次递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是既有形式的改变,又有内容上的突破,教学过程丰富多彩,使学生处在一个高涨的学习氛围中。课程教学到一个阶段,对前面所学的章节层次、或对药物层次做一个总结,改变一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学习,可很好的调整学生学习中药的厌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激情,学生在讨论中可激发智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并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PBL教学模式与层次递进相结合,对学生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内在创造潜能的发挥,都将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3.2具体实施过程一般是在学期中间或后期,将PBL教学引入课堂。如中药学在讲到理气药章节后,把“小华的烦恼”病案引入,这一病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作用于中焦为主的章节进行总结归纳。如善于化中焦之湿的芳香化湿药(藿香、苍术、砂仁等),以温中散寒为主的温里药(干姜、良姜等),理气药(陈皮、枳实、木香等)。教学进行到化痰药以后,引入“胖婶的困惑”病案,主要是对治疗胸痹的药物进行归纳总结。如活血化瘀药的川芎、丹参、乳香、没药等,化痰药中的半夏、瓜蒌,理气药中的枳实、薤白,温里药中的肉桂及解表药中的桂枝等。在PBL分组讨论中通过交流,辩证用药,学生既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又巩固了已学到的中药知识。他们在讨论中,一般会有一些自己的感受、感知。捷克教育家扬?阿姆司?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指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觉”。由于学生智力和技能地培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得到提高与发展,所以PBL教学模式与层次递进教学法的结合,培养和增加了学生学习和掌握中药的自我感受能力。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范文4

关键词:科学作业;有效性;分层作业;作业批改

一、问题提出

杭州长河中学是杭州市滨江区的一所老牌公办初中,生源三分之二是本地居民子女,三分之一是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家庭状况不一,家长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参差不齐,我们的学生和“优质生源”这四个字完全搭不上边,甚至连“一般”有时都算不上。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就成了我所要思考的问题。

科学的课程目标和应试目标并不矛盾,科学学得好,考试就不应该差;反之,考试考得差的,说明科学并没有学好。要学生考试考得好,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的进一步落实,而作业正是落实和巩固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我决定从学生每天的作业入手,通过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

二、实践探究

所谓的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和有效率的作业。所谓有效果,是指达成了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是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为了使科学作业更有效,在过去的两年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究:

1.作业的设计――现成与自编相结合,双向减负

所谓的“现成”,指的是与新课本配套的《作业本》。“选编”指的是选择一到两套教辅资料,从中选取习题,剪接、粘贴,然后印发给学生。选题中大致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难度适中,避免过难过繁的题目;②目标明确,有针对性;③教师提前试做;④反馈与调整,即根据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习题的编制。

2.作业的布置――因材施教、分层作业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故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作业。

传统意义上的分层作业通常是把班里的学生分成A、B、C三等,不同的学生发不同的作业,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首先,给学生布置三份不同的作业,就意味着教师自己要做三份不同的作业,批改三份不同的作业,两个班分6批讲评作业,无论从精力、体力还是时间上,这都是一个不可能坚持到底的事情。其次,今天的C等学生明天是否仍然是C等?今天的A等学生明天是否依旧是A等?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那么,该如何进行分层呢?其实,完全不用三份不同的作业,因为我们的科学题目本来自己就是分层的。

例如,(2011杭州)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______。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_下的气温(T1)、_______下的气温(T2)、_______下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P系式应是_____________。

就拿这个题目来说,我两个班的学生第一次做的时候至少都能答出前两空,“蒸发吸热”和“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半学生能写对前面4个~5个空,那最后两个空就看最优秀的那几个学生了。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准备多份不同层次的作业,作业一份就可以了,教师要做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给出相应的评价,这样就能达到分层作业的目的。

3.作业的批改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从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落实情况。故作业的批改是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及时批改,高效反馈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从短期看,作业作为一种及时反馈和评价的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及时调整有关错误信息,同化和顺应正确信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信息反馈的越及时,就越有利于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可见,作业批改的及时性非常重要。

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学生的中午作业要在下午上课前批出,回家作业要在第二天一早批出。越早批出,越早反馈,效果越好。

(2)多种批改方式相结合

作业的批改涉及批改目的、批改用时、批改方式,明确批改目的是关键;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批改方式,计划不同的批改用时,综合权衡,才能实现较好的批改效益。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种批改方式:

①全批全改

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批改作业的主要形式,优点在于可以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但是缺点在于工作量很大。

②学生自批

对于知识单一、思维量小、结论明确的作业题,可以利用在上课前的几分钟订正,由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批,然后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也可以随机收取几本作业,利用实物投影仪公开批改,边批边讲,学生边听边批,有疑问及时提出,老师及时解答,其优点是反馈快,集体纠错效率高。

③面批

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批改,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用面比较窄,但是在科学学习中,学生在刚学光路图、电路图时会错误百出、千奇百怪,这时面批的效果就会比其他批改方式来得好,故对于这一类作业要尽最大可能进行面批。

(3)严格批改,明辨对错

无论以何种形式批改作业,判明对错,给分定级仍然是科学作业批改的最有效形式。尤其是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更要让他们知道怎样答是全对的,怎样只能拿一部分分数,怎样一分都没有。因为“做得出”和“做得对”是有一定距离的,答题的过程其实反映了一个人思维的严谨程度和逻辑的严密程度。

例如,有一块石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空气中的读数为15N,将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N。请问:(1)这块石头所受的浮力为多少?(2)石头的体积为多少?(3)石头的密度为多少?

学生答:

这样学生看似懂了,都算对了,但在我看来,他完全没懂,为什么呢?是从阿基米德原理变形而来的,只能等于V排,不可能会等于V石,什么时候两者相等,只有当物体完全浸没的时候。所以,准确的答法应该是:

石块完全浸没

V石=V排===6×10-4m3

ρ石====2.5×103kg/m3

在现在考试题目难度普遍不大的情况下,答题的准确率对获得高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答题时必须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严格批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为此,我给本班学生定下很多规矩,比如:计算题必须有公式;绝对不允许出现除号(会看成加号);数字之间绝对不允许出现点乘(会当成小数点);必须全程带单位计算(避免由于单位不统一而发生计算错误);作图题就必须用铅笔、直尺(避免错了之后无法修改);物理量多了之后字母下方必须要带脚标(防止自己发生混淆),等等。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不适应、觉得很麻烦,甚至会觉得老师很死板,但是等他们慢慢习惯了之后,享受到了得到全对或高分带来的快乐时,就会觉得这些要求确实让他们受益匪浅。

(4)利用批语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作业批语在激励学生学习、完善学生人格及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写批语费时耗力,每本本子都写这是不可能的。个人认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写批语的效果比较大:

①批改作业时,发现某个学生有独特的想法、解法时,或者说一道较难的题目学生解得很漂亮的时候,写“好”“有创意”等,或者在边上画个“”,让学生为自己的创造感到自豪,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刻苦钻研有收获,以激励他们下次更努力、更优秀地完成作业。

②有的作业情况与平时反差较大时,也可以酌情写批语。一种是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某次做得特别好,这往往是学生学习态度出现好的转变的信号,是鼓励他们的好时机,可以写“不错,有进步”,如果再配以谈话或者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效果会更好。另一种是平时作业好的出现比较差的作业情况时,如果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出现,就要引起警觉了,这时我会写“偷懒了?”“不认真还是不会?”等,那么一般情况下学生下次的作业情况都会好转。

(5)巧施计谋,让学生主动爱上作业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他所知道的东西感到不足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地继续学习,这种主动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由于作业都是精心设计的,所以我平时布置的作业量不多,到了假期就更少。因为作业布置多了,第一,学生会反感;第二,会加重教师自身负担;第三,其他任课老师会有意见。但是,科学老师都知道:科学,要学得好,没有一定的习题量是不可能的。这样,矛盾就出来了,想让学生多做点题,却又不能多布置作业,那怎么办呢?于是我就亮出了“撒手锏”――“忽悠”!

比如:

学生A说:“老师,我上课都听懂了,但是为什么我自己做时就不会呢?”一旁的B也说,“老师我也是这样,怎么办呢?”

我说:“听懂了是因为我分析给你听了,解释给你听了,这不是你自己分析思考所得的。对于你不会的,你得抽空回家多做题,就做你不会的,会的就不要做了。多做、多想,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了!”A和B点头走了。

学生C说:“老师,我考试的时候就是时间来不及,你再给我20分钟,我肯定都能答出来!”我的回答:“那是因为你做的题不够多,做多了就熟练了,就肯定来得及了。比如你看到KClO3、CuSO4还要翻个试卷抬头,找个原子量,然后再加起来,我就知道一个是122.5,一个是160,等你加好了,我整道题都算好了,为什么?因为我做题做得多了,自然而然就熟了,速度也就快了!”C想想很有道理,点头也走了。

学生D又说:“老师,你教过的我都会,也很熟练,但是出现没看到过的题目就傻了,怎么办?”我的回答仍然是:“那是你没有触类旁通,很多题目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件衣服穿穿而已,回去多琢磨琢磨,真的想不通就来问!”D又点头走了。

……

慢慢地,突然从某天开始,每到下课,我的桌子边上就围了一群人,手上还拿着五花八门的参考书,逼着我10分钟解10几个题;然后呢,边上人就开始不淡定了,非得要凑过来看看他们在问什么,手上拿什么资料;然后呢,我周围的人就更多了,下班时也走不掉了……考试前更夸张,我刚在走廊口现身,他们就像一群蝗虫一样扑过来,搞得我很想逃。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在心中暗自窃喜。为什么?那么多练习题要花多少时间做,也就是说我平白无故占了他们很多课余时间啊!可他们不觉得啊,他们做得心甘情愿,因为效果很明显,成绩都上来了。譬如学生都觉得初二年级的浮力很难学,但是我的学生都觉得挺简单的,为什么?做题做得熟能生巧。回家做题,有成效了,成绩都上来了,他们就觉得科学其实不难,就更喜欢上科学课了,更喜欢回家做题了,形成了良性循环(如右图所示)。

三、体会与反思

通过两年的不断磨炼,我的学生完成了从我给他们安排时间到他们自我安排时间;从我给他们布置作业到他们自己找作业做;从我让他们解题到他们逼我解题;从我给他们考试到他们催着我考试的转变。学习成绩也从一开始的平行班级,到在学校内遥遥领先,然后到区里的数一数二。在初二最后的区期末统测中,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按区里考核的21.1%的优秀率,我们达到了37.18%;按25%的优秀率考核来看,比例达到了46.15%,h远超出了区平均值,完成了从丑小鸭变天鹅的华美蜕变。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是提高学生成绩最主要的因素;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从“教”到“不教”的效果。

这两年的实践研究表明: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主动爱上做科学作业,提升学生的科学成绩。

参考文献:

1.余自强.综合科学课程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3.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范文5

一、在理论教学中传播低碳设计理念

在实践教学中落实低碳理念,就是教师在室内设计案例中,在学生作品要求上尽量增加落实对低碳理念的规划要求。如:在设计主题上指导学生遵循低碳设计原则;在规划布局中体现生态、低碳理念;在室内装饰布局上除了保重光照、通风、温控、材料等低碳要素外,还要在“软装饰”中体现生态美、文化美、环境美、个性美的统一。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传承中体现着大量隐喻低碳理念文化的影子,如:利用土木建筑的通风格局、传统窗棱设计的透光等所呈现出的具有传统中国文化精神的建筑结构样式和装饰风格韵律,这个“韵”就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对健康、人文、生态的一种和谐、统一。依据自然风景、山水、环境所形成的低碳理念所追求,也是当今崇尚自然、生态社会格局室内设计作品的结构组成。这一饱含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低碳、环保要求的室内设计理念,正是我们在专业教学时需要着重强调的。而这种理念要有意识的渗透到理论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的形成。

二、在作品方案的创作、实施过程中落实落实低碳、环保设计理念

在学生进行室内设计作品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低碳理念的影响下,用最环保、最节约的方法、材料、步骤进行家装。具体到环节,要考虑实施作品的材料、质地、纹理是否有利于低污染、低排放、可再生。如:室内版印冲洗处理过程和凹印版辊制版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个别化学药剂,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含有被认为是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在挥发的过程中会与空气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刺激人体呼吸,对动植物等各种生物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周边地区的环境恶化的可能。另外,此类产品对印刷工作者也会带来健康危害。这些影响势必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也会增加印刷行业的环境成本,从而不利于印刷行业在室内领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本着对学生、环境、未知客户负责的态度,合理的引导、教育学生如何从环境、健康角度出发,甄别低碳材料和低碳工艺。现代室内家长设计中,设计师为了创作更加吸引人、更具说服力的作品往往需要对上游材料生产商家产品性质和市场消费导向、审美趋势等进行大量的调查,另外针对现代流行的个性化家装、私人订制的普遍流行,设计师还需要对客户本身的审美倾向、消费预算、材质要求等进行对比核算。而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设计师不仅是设计产品的设计者,更是一种生活理念的传播者。我们要有目的的将可能会导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装饰因素规避,选择、推广、宣传低碳类产品,而这些都是设计师对于低碳理念的理解与贯彻。

三、在作品的设计评价中回归低碳设计理念

培养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仅仅教会他设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有当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扎实的理论支撑、前瞻性的设计高度和接受设计作品反馈的能力。室内设计作品的评价,能够指导设计师回归设计本质、重新审视作品的完整性,能够将个人设计喜好抛开,置身事外的捕捉到作品的不成熟的地方。同时,设计评价也是最直观检验新理念、新成果、新规律的“练兵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恰如其分的体现在室内设计之中。在“低碳风”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设计师为了紧跟潮流,不明就里的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添加所谓“低碳元素”,如:很多设计师无论任何作品都要强加上太阳能;破坏房屋结构,硬性添加循环空气流通装置等。求其原因,还是本人对低碳设计理念的理解偏颇。在室内设计中贯彻、实施低碳设计理念,不单单是一种设计技能的体现,首先应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真正有责任感的设计师必定会从低碳理念的角度正确理解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探索新的技艺和方法。

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落实低碳理念

理念应用于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室内设计实践过程中,从实践项目的设计、规划、预算,到现场勘察与客户进行设计与方案交流、绘制施工图、施工跟踪、完工验收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对理念的付诸现实进行考验,这也正是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在这个流程中,如何将“低碳、环保”理念执行下去,以其为指导进行设计就尤为重要:

1、对客户的要求掌握

与顾客的交流是在方案应用的最先环节,从客户的资金预算、装饰需求、个人喜好、发展需求等,订制方案。教师要通过具体案例,从以上几个方面交系学生迅速、直接、准确的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提出最优化设计。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将专业性的客观要求和可行性装饰理念传播给消费者,引导客户朝着更加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学会沟通、合作交流技巧。

2、室内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安排

学生在案例中要从功能性、整体风格一致性、界面造型合理性、材料安全性、色彩统一协调性、照明安全性和人性化、陈设品等软装饰品突出品味和审美等多个角度设计因素去考虑,合理配置出安全人性、环保低碳、多样统一、具有个性品味的室内空间,现就如何将低碳理念融入到设计方案教学中,阐述如下:求其注意低碳目标的实现,:如:降低能耗、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从基础工程做起,考量水、电线路设计要尽量在最小的直线距离中达到最优效果,并考虑尽量使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照明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辅助效果,避免大量使用发光物;如有条件,尽可能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多用环保色彩漆面营造空间气氛,合理的色彩搭配能使人心情愉悦,降低视觉疲惫感,配以绿色的植物点缀,营造自然美与生态美;在装饰材料课程上多要多去市场调研,除了要与我们的设计风格相配之外,应从安全系数、坚固程度、有无有害气体排放、导热系数等多方面去选择材料。如客户愿意接受,可考虑用棉、草、麻、木等天然材料。另外,要学会利用可循环材料或者装修中剩余的辅料、旧的家具变废为宝。注重家具和装饰品的使用寿命设计,好的设计应该是简单的、通用的、不过多占用空间的、同时也是长寿命的。

3、施工过程的监理和严格把关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范文6

摘 要 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子所著的《孙子兵法》是最早而又保存得最完整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现已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随着科技在竞技网球中应用范围的不断延展及科学训练理论的深入广泛利用,现代网球比赛中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对抗性也越来越强,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的差距也在日益缩小。因此,网球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战术谋略运用水平高低,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关键词 孙子兵法 网球 战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在网球竞赛中运用的战术谋略和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知彼知己谋略在竞技网球战术中的应用

孙子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即孙子认为了解敌人和了解自己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这是孙子军事思想的主要代表性观点之一。

经典案例分析:2006年温布尔登公开赛决赛,整场比赛纳达尔在一区几乎把所有的一发二发都发向了内角与中间,外角只有5次。而二区一发几乎都是内角,二发则全部发向外角与中间。很显然,这样的发球战术是把球多发到费德勒接发球较弱的一方——反拍,如果不能发球制胜,也将进入相持阶段,而相持阶段纳达尔的优势强于费德勒。这一战术的使用这便是很好体现“知彼知己”谋略的应用。由此我们可以抽象出“竞技网球战术中的知彼知己谋略思想”据此再去指导我们的竞技网球实践过程。

(二)正合奇胜谋略与竞技网球战术中的应用

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是孙子奇正用兵思想的代表性观点。竞技网球场是瞬间的战役,要想在竞技网球场取得胜利就需要:竞技能力的全面发展;技战术的创新;灵活善变。

经典案例分析:在2006年温布尔登公开赛决赛。

由表1知纳达尔这样的发球战术明显缺少了变化与攻击性。费德勒可以提前知道他的发球路线并做出准备,纳达尔这样的战术谋略违背了“奇胜”的谋略,这也是他失掉比赛的原因之一。发展全面的综合能力是运动训练及竞赛的基本要求,也是运动员参赛时的战术运用的基础和前提。这就是“以正合”在竞技网球运动竞赛中的基本含义。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绝招,在技战术的准备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恰好体现出“以奇胜”的含义。

以上案例恰恰能够说明孙子兵法的这一谋略思想。由此我们可以抽象出“竞技网球战术中的正合奇胜谋略思想”据此再去指导我们的竞技网球实践过程

(三)攻心夺气谋略与竞技网球战术中的应用

孙子说“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而在高水平的竞技网球比赛中,由于运动员的体、技、智能等都已十分接近,因此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大打心理战,扰乱对方的军心,提升自己的士气。

经典案例分析:高水平的竞技网球比赛中,非受迫性失误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呈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下是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费德勒、纳达尔非受迫性失误比较。

通过表2看出纳达尔在三年温网决赛中非受迫性失误次数基本是25这个范畴,可以看出其心理波动在温网上变化不大,费德勒2006、2007年基本没有变化,但2008年突然增多,接近纳达尔的两倍。分析原因,费德勒是温网五连冠得主。面对小将纳达尔的步步紧逼,能否取得六连冠,使费德勒心中压力剧增。所以心理素质在竞技网球制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上案例恰恰能够说明孙子兵法的这一谋略思想。由此我们可以抽象出“竞技网球战术中的攻心夺气谋略思想”据此再去指导我们的竞技网球实践过程。

三、结论

1..竞技网球战术谋略。竞技网球战术谋略是指在网球比赛的准备和比赛进行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员从客观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竞技网球比赛规律,采用恰当的手段和计策,以智取胜的艺术和方略。

2.在高水平的竞技网球比赛中战术谋略占据关键地位。网球是世界上第二大运动,而随着竞技网球运动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比赛的对抗性越来越强,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的差距也在日益缩小。因此,网球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战术谋略运用水平高低,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

3.竞技网球战术中孙子兵法谋略思想的体现。竞技网球战术谋略中的孙子兵法思想主要体现在:知彼知己、正合奇胜、攻心夺气等很多方面。孙子兵法的这些思想都有其深刻的哲学、心理学基础,对我们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竞技网球战术的精髓,科学地制定和灵活地运用竞技战术,争取运动竞赛的优异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孙武.孙子兵法[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2] 李长瑞,张有理.体育竞技与《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J].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3] 黄腊梅,刘慧.《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在竞技运动中的运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