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范例6篇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范文1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1.分析、归纳、综合方法:对于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的教学,采取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分析事件、材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既提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案例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开拓学生视野,唤起其情感共鸣,在感悟体验中提高认识。

3.问题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其主动探究。

【导入新课】

2014年11月10―11日,APEC会议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同月的1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举行,国家主席在大会上奔走呼吁,倡导建立世界新的经济秩序,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和谐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要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站在世界的角度,中国又处于怎样的地位,又对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讲授新课】

一、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阅读第一框的文字,师生共同概括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1.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的时代主题

教师引导: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和发展应按“求和平、谋发展”来理解,各国领导人不断参加国际会议,与多国展开合作,本质就是给本国发展创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

问: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的时代主题,是不是理解为当今世界十分和平?各国合作十分顺利?

学生踊跃回答举例:伊拉克战争、乌克兰危机、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埃博拉病毒肆虐……

教师引导:尽管影响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存在,但是动摇不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2.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启迪学生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伤痛,以及战后各国人民的反战游行,启发学生:世界要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都能买到哪些东西?课本材料美国“波音777”客机的生产组成,反映了什么现象?欧盟为什么越来越多地对美国说“不”?

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小结: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开拓了广阔的世界市场,创造了许多的机遇,但对我国的许多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改变的。

二、国际竞争中的中国

1.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利用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图表和材料,导出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尽管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我国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学生活动:用一句话来描绘昨天、今天、明天的中国。

教师总结:思想观点要体现辩证、全面、发展的特点。中国既要牢牢抓住发展的机遇,又要清醒地看到发展面临的挑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2.中国在国际上的作用

通过“中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中国会威胁世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展示有关时事材料,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作用)①对发展(经济):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对和平(政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索马里护航、伊拉克重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等做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中国国家主席于2013年2月13日至17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阐述了中方立场: “只要中美双方始终抓住共同利益这一条主线,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道路。”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经济全球化有利无弊

B. 我国已经和美国一样是世界经济强国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范文2

本课进行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和分析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分析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比较各种类型的国家在重大国际事件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的异同,深刻领会我国的国防政策及我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正确认识多极化趋势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局势,对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面临的发展问题,树立必要的忧患意识。

关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材分析

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分三个框题。

第一个框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讲述三个问题:

1、和平问题:课文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讲述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原因,即它们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接着,课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和平问题:

①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课文用楷体字讲述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从战争中人类付出的惨重代价可见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②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和平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③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第二,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第三,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④各国人民还面临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因为战后的世界和平是不稳定和不完全的,局部战争从未间断,这是世界和平的隐患。在这里,课文用了一段楷体字讲“世界和平的隐患”,还用了一段楷体字讲“避免战争的可能”。这些事实材料有利于说明观点。

2、发展问题:课文从两个方面作了分析:

①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课文用一段楷体字,列举战后经济发展的事实,说明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经济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战后经济发展是主线。

③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更显得迫切和艰巨。

课文有三段指体字,一段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另外两段讲发展中国家绝对贫困的人数等。主要用于说明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课文指出: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课文设置了“议一议”——“如何理解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这个小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课文用了一段楷体字介绍海湾战争的有关材料,主要目的是说明战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因为,第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第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第三,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课文引用了邓小平语录:“世界和平能否维护,归根到底是第三世界发展的程度如何。”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课文还设置了“议一议”小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去思考“如何理解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一设问。

本框教学重点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与当今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和我国对外政策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个框题“建立国际新秩序”,讲了两个问题:

l、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对此,课文讲了三点: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

②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课文用楷体字讲述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扩展性说明。

课文还设置了“试一试”这个设问小栏目,要求学生“用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西方大国如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教师应启发学生列举历史和现实事例来说明,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当代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课文讲了两点:

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课文在这里用了一段楷体字,强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还配有一幅“原中国外长钱其琛在联大会议上阐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图片,这有利于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利于证明我国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②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其内容是:第一,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第二,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第三,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选择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第四,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严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而不能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五,国际新秩序应包括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两个方面。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已把建立国际新秩序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框题“当代的国际竞争”,讲了两个问题:

l、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课文讲了三点:

①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②自7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原有的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③当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课文用一段楷体字以“旁证”方式说明中国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属于扩展性说明材料。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课文讲了四点:

①世界在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

②国际竞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课文解释了综合国力的含义及其包括的七个方面的因素。指出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能否增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我国也要抓住时机,加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议一议:面对当前国际激烈的竞争,我国应如何增强综合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议论,也可用于课后作业。课文还用了两段楷体字,介绍西方主要国家振兴经济和科技的战略计划,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认识。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关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法建议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采用时事导入的艺术讲述:放几段时事材料(录像或投影)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和平问题?什么是发展问题?

①继续用时事资料辩证地讲解战争与和平,加深学生对和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局部的战争时有发生.甚至还极其残酷。(如美国等对南联盟军事打击)但世界和平的力量仍在增长,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因为存在战争,所以,战争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世界人民反对战争。

②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发展问题的重要性:要正确分析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困难.发展问题不仅带来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落后,而且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发展问题正在制约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前途,必然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正确对待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讲解时要防if:绝对化和片面性。和平与发展二者之间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证。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有了和平的环境,经济就一定能发展.经济发展了和平就一定能够得到维护。这就是说.除了二者互为条件的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可框题可采用复习导入法:让学生回忆并回答: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也可采取视频导入法:播放视频(关于国际和平与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对视频材料出现的问题进行发言,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本课。

关于“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教学,通过课前学生探究活动,收集有关当今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饿强权政治的事例,在课堂上就探究结果或心得进行发言、讨论,形成这样的认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首先确定好讨论的问题,例如:从探究结果来看,怎样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如何认识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等。其次要协助学生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包括撰写发言提纲和探究报告等,因此,这部分讨论的内容在探究活动中应有所体现,教师自己在课前也要认真研究讨论题,从不同角度把握讨论内容,并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看法和问题,做好解惑答疑的准备;再次,组织好课堂讨论。教师应紧紧把握好讨论的中心和方向,避免偏离讨论题;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坚持正确的观点,修正错误的看法,并提出富于创新的建议;调控讨论气氛与课堂纪律,最后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当代的国际竞争

本框题建议采用直接导入法:由当今世界多种多样的竞争,引出“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内容。也可采用视频导入法:通过一段关于国际竞争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导入本课。

关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教学,可采取"自学阅读--讲授"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阅读教学内容,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然后由教师引导加深理解。

关于“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的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综合国力的概念时,最好通过中外各国综合国力的比较来分析我国的综合国力。还应充分运用教材157页的"议一议",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应采取什么战略措施,应如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学生的讨论中找寻正确合理的答案。

收集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①明确综合国力概念,收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表现的具体数字,比较他们的差别有多大。

②从比较中认识: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国际排名中仍很落后,是处于弱势。

③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用材料证明;要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发展经济,实现科教兴国。

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袭击,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中国人民在呐喊之后更清楚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逍理"。

⑤发展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就要振兴科技教育,惟有这样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当今世界存在着哪些类型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什么类型国家?这个绝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高二哲学课讲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什么意思?

(设计以上问题是为了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矛盾以及更容易理解课文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哪些方面的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展示材料);

据联合国1995年统计,过去的50年,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4年的29个增加到1994年的48个。

1996年国际形势的主流继续走向缓和,但是,一些大国谋取全球及地区战略优势,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干涉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局势令人担忧;在阿富汗和中非大湖地区,炮声不断,难民如潮;中东和进程受挫;海湾地区风云再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讲授新课:

当代国际问题纷繁复杂,各国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难题,如资源枯竭、生态失衡、贩卖等,种种问题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而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下面讲:当代世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板书)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和平问题

一、和平问题(板书)

1、和平问题的含义:(板书)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国家间和平以及国内和平等,因为和平的威胁来自战争,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

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的原因。(板书)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147-148页的例子,并讨论为什么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4亿万美元的社会财富毁于战火;但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如果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无疑将给人类造成更加惨重的浩劫,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时,和平也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和目标,而当代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可以说,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世界维持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板书)

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板书)

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同时,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主要任务,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他们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例如(可用小黑板或投影展示),80年代首先从西欧开始掀起了反核运动;1988年11月举行的4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1990-2000年为根除殖民主义国际年。这反映了世界人民的要求和平的愿望,钳制了战争势力,维护着世界和平。

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板书)

想念大家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一件大事: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请学生讲述这一事件,教师也可以展示有关的相片等资料显示其巨大的破坏性),促使日本军国主义者投降和给这两个地区造成了严重“后遗症”。可见,由于核武器具有毁灭性的威力,核大国如果发生核战争,只会导致双方同归于尽,而不可能有胜利者。科学研究表明,一场核战争会给地球带来“核冬天”,其后果造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灭绝。核战争的不堪设想的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不敢轻易发动世界战争。

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板书)

战后,帝国主义被削弱,法西斯主义彻底被打垮,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大批的民族独立国家走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能力减弱;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互相渗透,使得各国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趋势日益加强,各国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维护世界和平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

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构成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媒体显示)据统计,战后世界共发生15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几乎都是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发动、策划或背后操纵的。

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制造出的大量核武器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投影)

二战以来,美苏争霸不断升级,从地面、海洋发展到外层空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为此美国政府拨巨款发展宇宙空间反导弹,反卫星武器。80年代,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多枚,其爆炸当量达130至160亿吨TNT,如果使用起来,那就意味着全世界50多亿人口,每人平均得随两吨烈性炸药。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多么严重的威胁!

世界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斗争和不稳定因素。如帝国主义的“三大”基本矛盾的存在,民族矛盾与冲突的激化等。

可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但我们相信,经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

学习了和平问题之后,让我们再探讨另一主题——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的含义。(板书)

发展问题的含义。(板书)

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板书)谋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挂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七大工业国等发达国家和阿富汗、尼泊尔、索马里、海地坦桑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位置,引导学生归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半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半部。

发展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地球的北方,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在南方,因此,发展问题也称为南北问题。

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原因。(板书)

在当代,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是因为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49页的材料,并思考: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可见,战后50多年,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均为罕见。同样,我们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严重性。

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板书)

在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的同时,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抹不掉的阴影总是与人类相伴随,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的任务更显得迫切和艰巨。(请同学们带着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哪两个严重的问题阅读课文第149页的材料)。(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当前,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是:第一,外债数额急剧膨胀。发展中国家的外债由1982年6260亿美元升至1991年的13500亿美元,仅利息一项,每年就要支付1.4千亿美元,有的国家每年还债额占国民收入的40%;第二,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出口困难,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价格却逐年上升。据权威机构统计,1988年与1977年相比,初级产品价格仅涨2.7%,而制成品价格却上涨了33%。这使发展中国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板书)

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又互相影响的。(板书)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提问: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原理,观察、分析、和平与发展的问题。通过前言的学习我们知道,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政治,而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在这里,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讲的就是发展问题,所以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板书)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务、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板书)和平事业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板书)

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板书)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板书)

可见,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

请同学们思考:“既然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的,那我们能否说,有了和平,经济就一定能发展,经济发展了就一定能维护和平”。学生讨论老师小结:和平与发展虽然互为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虽然互相联系,但不能互相代替,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要按照各自的原则和途径来处理。

巩固新课:

通过本框题的学习,我们要弄清以下问题:

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板书设计:

和平与发展是当

代世界的主题:

和平问题:

含义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和平问题成为世界主题的原因

世界维持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发展问题:

含义

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原因

探究活动

关于“必须坚持一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的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

收集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关于“从中美两国关系变迁看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通过探究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学生初步懂得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及作用,懂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已经从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转变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上来,从而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树立远大理想。

探究内容:

1949年至今,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的交往情况调查表

时间

国别

政治

经济

外交、国防

科技、文化

1949年以前

1949—1972年

1972—1989年

1989—2000年

2001至今

探究过程:

全班学生按自愿原则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探究结果在课堂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撰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对探究内容感兴趣,是否能独立完成探究内容,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范文3

一、当今世界体系的特征

及其对美国的战略的主导

(一)当今世界的经济体系及其时代特征

认识当今世界体系有三个维度:世界经济体系、国际政治格局、全球军事部署态势。

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是由美国主导的,中心国家通过经济机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和相应规则)剥削国家的体系,所谓“全球化”,实质上是市场化、私有化的国际化。

美国在政治上主张市场新自由主义,与其他形式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结成政治、军事联盟,共同统治世界。以私有化为核心的西化、自由化、和平演变,核心是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资本增殖,一切为了资本的运营和扩张服务,与人民大众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存在根本矛盾。

当今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结果,资本主义已经由商业竞争、产业垄断阶段发展到金融霸权阶段,变成了真正的帝国主义,既表现出当今时代的许多新特征,也依然具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属性。

1 进入金融国际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运用经济机制以和平扩张手段控制世界,主导着世界的生产关系,积累着世界的经济基础,与主要靠战争征服世界的传统帝国方式产生了明显区别。

资本主义发展200多年的历史,已经走过商品竞争、产业垄断,发展到当今金融霸权阶段,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元危机、冷战格局解体等历史机遇强化了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全球电子贸易和“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海上霸权的建立控制了世界货物航运的流向;世贸组织建立了完整的不平等规则体系。

美元霸权一旦形成,其运行过程实质上是对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和掠夺。资本的唯一目的是不断增殖。既然资本的流动可以增殖,不经过生产就能以钱赚钱,美国就不再需要一般性实业企业。除急需的生活品外,其他商品都从国际市场购买,并借此向世界输出美元;其他国家为了国际贸易结算顺利进行,以及保持汇率稳定,不得不持有数额巨大的美元储备;为了美元保值增值,这些国家又不得不去购买美国债券或其他所谓安全的美元资产。这就形成了一个世界经济循环的怪圈: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印刷钞票到外国买就行了;美国买东西花掉的美元,通过出售美国债务重新回到美国本土,变成美国政府和公司可以任意支配的现金,从而稳定汇率以维持强势美元地位;这些现金被用在美国人身上,使他们有能力去消费那些从外国买来的东西;美国的商人通过在本土出售外国商品而获得收入,然后继续购买别国的商品。如此循环往复,只要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倒,外国政府就需要大量美元储备,美国欠下的债务就永远不必归还。理论上说这是只需还息、不必还本的债务,但事实上利息也不必付,因为通胀和美元贬值会自然吞食掉利息。另外,只要国际贸易量不断增加,美国用美元和国债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物质商品平衡,美元债务就会随之不断增大,创造出美国的经济增长。这就是美国的生产力(以资本增殖衡量;美国生产纸币,其他国家生产各种财富,美国拿它生产的纸币购买其他国家生产的财富,维持世界最高消费),是美国从冷战结束后开始的“十年财富效应”的秘密。只要世界各国使用美元,美国就可以搭世界经济的便车。

可见,和平也具有阶级性,当今的和平是有利于资本增殖的和平,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和平,是资本家强加于全世界人民的和平。

美元统治世界经济,控制世界的生产,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生产方式,即当今世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此积累着当今世界体系的经济基础;美国霸权由此也通过美元霸权扩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其影响已从它直接作用的全球金融、贸易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等各领域,形成世界范围的上层建筑。

2 文化霸权作为先锋驯化思想,军事霸权作为后盾干涉震慑,共同支撑金融霸权,和平与战争两种手段的结合运用迫使第三世界屈从其超强剥削的经济机制,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上层建筑。

很多人接受西方的思想宣传,认为当今帝国主义变得仁慈了,世界大战威胁可以排除,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了;即使发生战争,,也是为维护世界和平、推行民主的小规模局部战争;帝国主义的战争是界限分明、目标明确、目的确定的有限战争。

当代帝国利用经济机制“和平”统治世界,可以获得传统帝国主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的一切:击败敌人、征服殖民地、掠夺资源和财富,而且与战争手段相比成本更低,代价和风险更小,更加体面和隐蔽,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但是,美元霸权为了能够用金融霸权和平统治世界,还需要两个关键条件:文化霸权和军事霸权。

文化霸权是软实力。美国以文化霸权为先锋驯化思想,让世界人民崇拜美国,以为榜样,这是送去胡萝h。

军事霸权是硬实力。美国有足够的实力建立军事霸权,如果有谁不想要美国送的胡萝卜,怀疑美国模式,想另辟蹊径图真正发展,美国就拿出大棒,以“无限战争”的战略给世界各国制造一种战争随时降临头上的可能性,强迫其接受全部规则,进入现行世界体系。

当今帝国主义的经济机制有文化霸权做示范,有军事霸权做后台保障,一手软,一手硬,两者的结合运用被称为“巧实力”,两手并用,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轻松自由地脱离当今世界体系。正如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托马斯・伯奈特所说:“我们只用少量的纸币去交换亚洲地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也足够聪明地知道这一切并不公平,当我们送去这些纸币时,我们必须要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美国太平洋舰队。”

隐藏在市场背后的“看不见的手”只有握成“看得见的拳头”才能发挥力量,只有将两只手组合运用才能取得真实的效果。可是,我们一些学者无限夸大市场背后“看不见的手”的积极调节作用,却看不到美国“看得见的拳头”所发挥的真正控制作用!

美国统治阶级正是十分清楚这一道理,才无时不在更加自觉地运用战争与和平两手策略,用诱人的文化霸权和超强的军事力量维持着经济机制,“和平”地统治世界,这种和平极不平等,孕育着矛盾、冲突和战争。所以,冷战后不仅局部战争不减反增,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可以排除。

在美国的政治结构中,把分管外交事务

的主要官员――外交部长称为“国务卿”,而且地位在一切部长之上,有近似首相、总理的地位和权力。这不足为怪,对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执政集团来说,世界事务就是他们的家事。美国国防部所在的“五角大楼”,寓意无非是把世界分为五大战区,分设司令部进行军事管理。

3 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出现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国际性联合,以及发达国家内部劳资双方的历史性妥协,暂时缓和了彼此可能发生的武力冲突与阶级对抗。

(1)中心国家之间为了缓解矛盾,上层垄断资本家集团联合起来,形成并主导了世界的生产分工。

据2008年统计,全球最大500家垄断企业中,美国有162家,占32.4%,日本有67家,法国有38家,德国有37家,英国有33家,加拿大有16家,意大利有10家,七国集团合计有363家,占72.6%。营业额美国占35.7%,七国集团占77.2%;利润美国占38.7%,七国集团占72.8%;资产额美国占25.5%,七国集团占73.9%。其中美国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业、能源资源、军工、高科技、服务业等领域。

在这样的世界经济体系和社会大分工下,美国通过美元霸权控制全球的金融,从而控制世界的生产,主导着全球财富的分配。因此,美国国家内部有能力提供较高的收入水平,维持社会的福利和高消费,使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劳资矛盾最大限度得到缓解;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分工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将矛盾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得到缓和;与第三世界国家无产阶级的矛盾则被限制在一系列民族国家内部。在这种背景下,本来应该是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一致对抗强敌,可是美国利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地区平衡战略等手段转移矛盾,使用障眼法让第三世界国家互相争夺和制约,从中静获渔翁之利。进入全球化之后,边缘地区被塑造成农业、矿业产品的供给者,它们提供的低廉价格使中心地区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2)当今世界分工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逻辑必然,是生产方式适应生活方式、资本追逐利润的结果。

(3)国际分工缓解了垄断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在本国内部维持高收入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从而达成劳资的历史性妥协。

(4)国际分工在资产阶级上层联合和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劳资妥协的同时,社会生产分工链条的末端处于被超强剥削的地位,这二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农产品贸易按照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原则进行,星巴克大概可以从一公斤咖啡豆中收入232美元,而一个生产咖啡的埃塞俄比亚农民卖一公斤咖啡豆只能收入0.3美元。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有40个国家面临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全世界有8.54亿人营养不良,每年有56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在第三世界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尤为严重,约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当读者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统计数字的时候,会懂得什么是裸的经济掠夺,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华丽外衣下的野蛮。

4 在世界各地,国际垄断资本不断地分裂国家,大量制造听命于其新殖民统治的各类民族政权,改变了过去消灭独立民族国家以建立殖民统治的做法。

(1)民族独立既是民族解放的要求,也是帝国资本扩张的结果。

二战结束前夕美元霸权确立,这时一批民族国家独立并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失去约束但美元霸权地位更加稳固的时候,一批拉美国家独立,概括地指出:“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全球化运动开始,二战催生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美国和平演变战略下纷纷易帜,伴随全球化的进程产生大量民族国家,最大、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加盟共和国,并且这些解体和独立都在美国的干预和影响下完成,其中很大一部分加入了北约组织。

这三个时期正好与美元霸权强化统治世界的三个关键阶段在时间上相吻合,其实也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消灭还是催生民族国家本身不是帝国所关注的,而资本增殖才是它真正关注的结果。传统帝国主义时代消灭民族国家、占领殖民地有利于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它就会支持并致力于消灭民族国家,扩大势力范围;一旦以金融霸权为核心的经济机制建立,为使资本增殖有一个更安全稳定的环境,民族国家不但不是坏事,相反成为有利于资本安全运营的保障,所以美国就支持并促成民族国家的发展,并在这些国家进行干预,以促成有利于美国的政权更迭。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国家分裂、东帝汶从印度尼西亚独立等都能明显体现该目的。

(2)民族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体系运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有利于资本的和平剥削。

美国不再像旧帝国那样建立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而志在构建一种新型的世界体系,帝国用经济机制统治世界,由一个凌驾于复杂国家体系之上的军事霸权维持经济机制,这个国家体系包括需要遏制的敌人和需要加以控制的朋友,还有随时能够服务于资本增殖的第三世界国家群体。在这个体系中,对于国际资本的增殖,民族国家发挥着与帝国相同的作用,即为资本的运营和增殖提供法律和政治秩序、安全的环境以及日常管理,是维护资本在全球运行的超经济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这部分成本不需要美国亲自承担。 2008年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1116美元以上的国家)人口约10亿,占世界总人口不足15%,而国内生产总值达365830亿美元,占世界GDP的75.8%;低收入国家(按世界银行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在905美元以下)人口约2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7%,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16118亿美元,占世界GDP的3.3%。占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国家人均GDP是占世界人口1/3的低收入国家人均GDP的57倍。不能想象,世界最富的人与最贫穷的人的差距该有多么巨大,但完全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在维护当今世界体系的力量中,值得关注的还有几种形式的超国家组织,比如世界大银行家族、联合国组织、国家联盟、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只有深刻了解其本质和性质,才能准确评价其作用。

5 金融资本驱动的全球化,已造成世界范围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由绝大多数人反抗极少数人压迫的历史局面。

(1)长期对国家的超强剥削必然造成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

根据2008年统计,世界总人口651776万人,世界500强企业的雇员总数为4983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76%,却掌握着大约世界3/4的财富。

(2)许多因素构成了超强剥削,但是本

质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才是超强剥削的真正原因。

6 资本主义制度从生产过剩到消费过度的危机循环过程,促使世界无产阶级深刻认识到其没落本质而再次觉醒,和平谋求经济利益最终仍将转变为武装夺取政权,然后才能真正开始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各领域都有表现和反映,周期性引发各种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当前世界体系的基因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结构性矛盾,它造成局部的、暂时的高速发展和繁荣与整体的、长远的危机和衰落这种不和谐的社会后果。

这一基本矛盾造成了当今社会其他领域的各种矛盾,比如自由竞争与垄断的矛盾、降低成本与扩大消费的矛盾、和平的经济控制与军事霸权的矛盾、全球化与强化民族国家的矛盾、独立与自主的矛盾、繁荣发展与经济停滞的矛盾、现代化与依附的矛盾、开放与保护的矛盾、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的矛盾、联盟与遏止的矛盾、人权与野蛮的矛盾、自我调节与经济危机的矛盾、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的矛盾;无限战争与正义战争的矛盾、失业与扩大市场(扩大消费)的矛盾、世界一体化与国际垄断的矛盾、军事霸权与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的矛盾、反恐与制造恐怖(军事霸权本身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之间的矛盾,等等。

(2)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无法靠美国自身力量用和平手段解决。

首先,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产生的年代相比,资本主义已经进入金融垄断阶段并全球化,长时期的超强剥削已经将第三世界国家彻底“边缘化”、“去工业化”,资源几近耗尽,环境严重破坏,其他国家难以继续支撑当今世界体系。

其次,美国经济已经空洞化,除了军工产业、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世界领先以外,几乎都是服务业,制造业大都已经在国际分工中转移到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再次,美国的盟友大多已经不会再信任美国并愿意与其绑在一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危机,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人民都看清了美国超强剥削他国人民的本质,不会再救美国。

(3)两极分化和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两个必然过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将发生于两个过程的交汇。

(4)从当今世界体系的结构和性质出发,才可能正确分析美国的战略企图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本文总结的新帝国主义的六大特征中,前四个是在当今表现出的时代特征,只是外部表现,后两个特征又回到了资本主义高级阶段帝国主义的本质上来,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这两个必然结果的交汇意味着世界范围的战争。

基于上述对当今世界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握美国的战略。判断美国国家战略的依据是其社会处境,不是某任总统的个人性格和领导风格,主要因素和思路是:美国首先考虑的是维持国家、社会、政权正常运行;为此,美元不能被废止,世界体系不能崩溃;支撑世界体系的若干基础不能动摇;为了这个目的,美国政府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外交途径、阴谋陷阱,如果这些手段能够达到目的,美国也不会动用战争手段对付其他国家;如果这些手段无效,美国最后会不惜动用战争手段走出困境。

美国自身陷入危机,不能自救;其他国家也不会再救美国。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的真正出路在于抛弃美元,摆脱现有世界体系。但这等于要美国的命,因此美国的出路只能是:拼命。美国恰恰有拼命的资本:全世界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和各种杀伤性武器,甚至毁灭种族的基因武器;如果美国需要通过战争手段解决当前的危机,就不会再针对伊拉克、阿富汗等小国,而是选择资源足够丰富、市场空间足够大、能够支撑美国民众高消费、维持美国社会运转、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

(二)从中国国家目标及实现目标面临的障碍分析军事威胁

1 国家目标:对内维护国家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对外反对世界霸权、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国家的共同发展。

2 实现国家目标可能遇到的障碍:美国的遏制和围堵,甚至战争威胁。

(三)从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敌人和朋友

1 利益一致就是朋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可以合作;一旦利益发生冲突,政治上就是敌人,军事上只能对抗,外交上可以周旋。

2 当今,世界体系对中国构成了掠夺、压迫和剥削,阻碍中国发展的桎梏是当今世界体系,真正的敌人是当今世界体系的主宰者。

3 处于世界体系相似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是中国的朋友,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是我们解放的对象和依靠的力量。

二、国家战略构想

世界体系主导者的意图和中国的处境相矛盾:美国还要继续其寄生性生存,中国已无力继续承担。

中国的根本出路:要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结构失调问题,减少出口种类和数量,着眼国内市场需求,建立政治独立、经济自主的人民国家。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范文4

论文摘要:邓小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根据长期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得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然而,当今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危机。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来思考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战略思想,用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战略思想去指导和谐世界的构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邓小平同志通过长期对国际局势的敏锐观察与分析,得出自70年代以来,我们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它从两方面论述这一问题,一方面,他指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另一方面,他又同时强调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它是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的两大重要任务。他敏锐地观察到,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抬头,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根据起来,就是东西北四个字。”“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因此,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既肯定了可以争取到较长时期的和平与发展的现状,又指出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在把握这一时代主题时,一定要全面地坚持这两个方面的涵义,忽视或片面强调其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导致理论和现实指导方针中的错误。忽视第一个涵义而片面强调第-+涵义,就会动摇执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制定的外交方针政策。片面强调第一个涵义,就会把当前的时代主题误作为时代性质,既造成对时代性质的理解错误,又容易忘却或淡化目前争取和平与发展两大任务的紧迫性。

2l世纪的今天毕竟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世界已步人全球化时代。这就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来思考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战略思想。

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带动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全球化全浪潮迅猛推进,全球化也成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今天人们言必称全球化,并将全球化当做当今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一个幽灵,一个全球化的幽灵在世界各地徘徊。建立在道德和幻想基础上的乌托邦业已破产,建立在金钱和利益之上的乌托邦升出了地平线”。从全球化的实际进程来看,全球化的主体是经济全球化。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资本,货物,劳动等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各国越来越深地被纳入到不断扩大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各国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达到空前密切的程度。理论上,全球化有利于经济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因而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增长。然而,全球经济增长的好处并不一定平均地扩散到每一个国家,当前的全球化进程在国与国之间和在一国内部正在引出不平衡的结果。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而是资本流向全球,利润流向西方。在资本国际循环过程中,为“”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中心”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对象,发达国家凭借在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信息等不平等交换,获得巨额利润。西方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第三世界国家却在可悲的扮演输家的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迅猛发展,社会问题和国际间的两极分化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不平等加剧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即会带来风险利益,也会带来风险。在全球化过程中,利益的分享与风险的分担是不均等的,由此造成或加剧种种不平等。经济全球化正在制造全球的两极分化,社会矛盾与分裂日益扩大。许多调查和统计都证明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使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消失或缩小,而是使之继续大。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1996年就指出,在过去30年间,世界人口中最贫穷的20%人群的全球收入份额从2.3%降到了114%,与此同时,最富有的20%人群的收入份额却从70%增加到85%,最富有和最贫穷人群的收入份额比率从30:1变为60:1。国际劳工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化进程中太多国家没有享受其好处,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发言权,许多人仍在贫穷中挣扎。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的时代,这已成为一个现实。“全球经济正在向一个赢者通吃的经济模式转变,也就是说少数富者享受了全球多数财富,而大多数贫困者拥有的更少,整个世界被分为两个更对立的阵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又成南北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加剧不同类型国家之间本已存在的两极分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现代信西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现在科技的发展以及跨国劳动分工的形成,使得全球财富呈几何基数增长。不过,全球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分配极不公平,国家间的贫富差距空前扩大。“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载文指出:在二战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到1994年世界总产值已达26万亿美元,但问题是增加的财富主要集中于少数富国,在这个世界上有20个富国,有1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在过去的30年以来,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入在世界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70%增加到85%。而最穷的20%人口的收入所占比重从2.3%下降到1.4%。

上述事实表明,目前由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还在继续扩大着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于是,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在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通过国际问的产品、技术、资金、劳动力、信息的交换获取巨额利润,发展中国家成为西方资本的积累对象。因而,资本国际大循环中的资本积累与不平等交换是造成当今世界范围内严重的贫富分化与南北差距的根本原因。

(二)知识经济方面的差距更强化了发展不平衡

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凭借知识资源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为攫取超额利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成为决定全球经济利益格局的主要因素一国在国际体系中能够分到多大份额,取决于该国拥有的知识资源优势,以及对该优势知识利用的速度和范围。发达国家在高科技、尤其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资源拥有绝对优势。“以因特网和电子商务为例,联合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收入最高的国家中1/5人口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其因特网用户总数占世界因特网用户总数的93%,而收入最低的国家1/5人口只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l%,其因特网用户总数只占全球因特网用户总数0.2%。一项统计表明,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中的21.15%,但只拥有世界因特网主机数的0.13%、因特网用户数的6.11%;中国万人口主机数仅为1.3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619台;万人口因特网用户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美国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少数发达国家的外部市场,它们凭借知识资源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最便宜的原材料、初级产品,然后生产出制成品输往发展中国家。由于决定贸易条件的根本因素是知识资源优势,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极力提高建立在知识资源优势上的产品价格,压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初级产品价格。同时它们为了保持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推行科技封锁、垄断,行使科技霸权,竭力阻碍技术流入发展中国家,使各国实际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远远超过当时技术水平必需的数量,从而使一些商品的国际价值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便于它们长期攫取超额垄断利润。发展中国家因为技术与水平限制,出口多为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附加值制成品。但这些产品出口价格过低经常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为获得更多贸易利益而主动采取的策略,又会被扣上倾销的帽子,遭到发达国家反倾销的制裁。因为发达国家认为这样的低价会损害本国生产同一商品的生产商和劳动者的利益。此外,发达国家还对劳动力全球化采取了种种不公平的政策,一方面大量吸收发展中国家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又限制发展中国家低级劳动力流入,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倾向不断加强。发达国家的“兴”与“荣”是建立在不发达国家的“衰”与“枯”之上的。这正是当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不断施加压力,不遗余力地迫使发展中国家加快开放市场的根本原因。

此外,全球化还导致了全球生态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

二、在全球化背景下对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

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了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促使我们对和平与发展同题进行再思考。世界不是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只是时代主题而不是时代特征。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认识也应随形势的变化而深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任务更加艰巨。

(一)对和平与发展仅仅理解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是远远不够的,非传统安全成为和平与发展的大敌

苏东解体,“冷战”结束后的这10年,国际局势发生很大变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成了最大的赢家,美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稳定地增长。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对外推行了霸权主义的路线。它由此发动的干涉主义霸权战争明显增多。美国的干涉,不但没有解决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问题,反而使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进步加剧和激化。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全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严重的国际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应受到严厉谴责和制裁。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它是一些失望和愤怒的人们作出的不理智的、情绪化的反应,它是弱势对强势采取的无奈的不正当的行为。就连哈佛大学教授“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亨廷顿,在就“9·11”事件接受《读卖新闻》(英文版)的采访时也说:“恐怖主义是弱者的武器。”亨廷顿这里当然没有为恐怖主义者开脱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9o年代初,后,美国确立了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从此它不断地用霸权主义手段企图打开世界所有的门户,让它主导的资本自由行动。无论是1991年发动的海湾战争,之后对伊拉克的猛烈炮击,还是对科索沃的狂轰乱炸,都与此不无关系。全球对此的怨恨在积聚。而长期以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拒绝遵从联合国关于中东问题的决议。持续不断的以巴冲突,使中东地区的人民陷入血海和泪泊,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激发了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和促进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一切给了绝望者以新的极端的反抗手段——现代恐怖主义。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发表文章,称“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是不同于常规军事战争的“灰色战争”。而美国的高新科技、情报机构以及任何安全防御系统没能在制止这次袭击事件中发挥出任何作用。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不亚于传统军事战争。。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影响到全球的和平。例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使印尼等国经济倒退,更为严重的是,引发了种族仇杀、国家分裂,带来政治社会的全面危机。这一切说明,全球的和平,不仅要防止常规军事战争爆发,还要防止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危机以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战争的发生。

(二)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要,发展也是一面双刃剑,它既能推动和平,也能破坏和平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制度安排下制订的有利于自身的游戏规则,这种全球化不但没有使南北经济关系得到改善,反而使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恐怖主义,就要消除支撑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军事打击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或者说,虽可一时解决,但不会最终解决。如果任凭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落后发展下去,这些国家的社会矛盾以及南北矛盾将不断激化,使国际局势充满爆炸性,那么“,9·11”事件是空前的,但可能不会是绝后的。而且发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没有南部贫困国家的发展,北部发达国家的发展也将面临问题,南部的发展也将有利于北部的发展。当然,任何理由都不应成为进行恐怖袭击的借121,恐怖主义行为永远都要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打击。因此,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同时,又特别注意对发展对于和平的双面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范文5

[内容提要] 国际论坛作为国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促进国际交流、整合全球信息、形成国际共识、改善国际关系诸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创立于70年代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紧握时代脉搏,积极探讨国际社会最前沿问题,充分发挥各领域顶尖任务的影响力和多种媒体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创新自己的体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自1979年开始参加该论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仍有许多方面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 传播 国际论坛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中国 在当今多元化的传播体系中,国际论坛作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生成舆论、传播信息的场所和手段,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区域范围内都大行其道,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政治、军事、经济、安全、外交等人类社会各个领域。这一全球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后愈加突出。它的凸显和强化,进一步反映了在国际社会处于转轨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各方面日益全球化发展新形式下,各国人民加强交流和沟通的需要。在名目繁多的论坛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以其层次高、规模大、发展快、探讨的问题富于前言性等而最具影响力,位居全球榜首。本文主要从传播的角度对国际论坛在国际交流中的独特价值、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我国参与该论坛等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负经载道 自有机杼 “人类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建构过程,但是脱离生产性和创造性的想象,历史是不可能被理解的。”①国际论坛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在传播技术手段非常发达、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络等已渗入人们生活各方面的今天,国际年论坛以其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多元化的信息传递、较强信息整合能力以及为开展外交活动开辟非正式渠道等有时在国际传播领域占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能更完整、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由大众传播媒介构造的环境是一种“间接环境”(也称“媒介环境”)。在这种“间接环境”中,人们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来间接体验现实世界。由于各种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后的信息,加之媒介设置议题过程中因素的影响以及工作程序等造成的时空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相对而言,论坛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面对面的交流环境——“直接环境”,进一步满足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需要。在通常的情况下,会上除极少数与会者讲话需要多一点时间(最多也控制在40分钟之内)外,绝大多数与会者的发言只有7-8分钟。各种会议一般都有问有答,使听众与主讲人之间进行直接交流。除此以外,与会者还有大量的会外非正式的接触和交流。面对面直接交流可以使传者和受者双方全部感官接受刺激,全方位地建立传播联系,因而能更完整、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多元化的信息传递,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纵观当今国际论坛,绝大多数论坛议题走过了一个由单一领域议题向多领域议题转化的过程。这是由当今国际问题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为国际论坛所探讨的绝大多数国际问题的出现极其解决都涉及许多方面。同样,由于多样化世界的存在,人们有不同的交流需要,这不是一般的人际传播或某一大众传播媒介所能满足的。相对而言,国际论坛能更好地满足人们这样的要求. 国际论坛是国际社会多种信息的集散地,许多信息在这里汇聚、生成并再度传播。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为例,该论坛议题非常广泛,所讨论的问题涵盖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各个领域。在第30届年会短短的6天时间里,所安排活动就达400多场,讨论的题目有200多个。这其中包括论坛组织者安排的200多场大会和讨论会,每天多场的新闻会、记者招待会以及许多小型的讨论会。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幕后各种形式的会谈。论坛所讨论的问题非常广泛,除年会的主题外,从国际互联网信息新技术、生物技术革命到美国经济模式、经济全球化发展及其局限性;从环境污染、沙漠治理到欧洲统一、新恐怖主义;从21世纪政府与经济关系、预防冲突到非洲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等几乎无所不包。参加者犹如进入现代化的超级市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没有机会直接参加会议。也可以通过会议发行的简报了解有关内容。 3、不同思想的交流,为形成国际共识创造了条件。毫无疑问,没有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国际社会就不可能形成共识。国际论坛作为与会者发表看法、交流思想的场所,在全球信息整合、形成国际共识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首先,由于各国政府出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原因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实行多种(包括对媒体和受众)控制,极大地限制了人们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国际论坛独特的性质和交流方式,在促进国际之间诸方面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多方面的限制。其次,论坛不同于某些国际组织针对某一国际问题所召开的国际会议或进行的国际谈判。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论坛不做出具体的决议要求其成员执行。与会者只是交流信息、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在一个较为轻松、自由、开放的研讨氛围中更易于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再次,由于与会者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背景,成员之间的这些差异使得他们能分享他人的看法和观点,从而进一步印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相互撞击、互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逐步达成国际共识。 4、 非正式外交途径的开辟,对国际关系的改善具有独特功效。 论坛为与会者幕后接触、私下会晤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对那些没有正式接触渠道或相互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而寻求关系改善的国家或对立的双方至关重要。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促使世界热点降温、加快地区冲突各方和解方面就具有典型意义。在濒临战争之际,通过198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会晤,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总理共同发表了和解的联合宣言;在198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朝鲜南北双方首次实现部长级会晤;199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两德领导人的会晤,有效地加速了德国统一的进程;1992年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和黑人领袖曼德拉在达沃斯首次会晤,加快了南非民族和解的步伐;1994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通过私下接触,进一步推动了有关加沙和杰里科协议的达成等等。 二、 论坛巅峰 何以成功 达沃斯位于瑞士东南部,靠近奥地利的边界,坐落在只有17公里长的山谷里,是一个人口仅为1.3万人的小镇。这一小镇因一年一度在这里召开世界经济论坛而名闻遐迩。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以研究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宗旨的非官方的国际性的机构.论坛自197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召开了30届。目前,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成员囊括了位居全球前列的1000家大公司和企业,这些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85%以上的财富,年营业额合计超过4.5万亿美元;作为论坛成员的公司或企业其年营业额或资产需达10亿美元以上,其参加会议的代表必须是董事长或总裁级人物,政界人物须是现任在职;每年参加会议人员包括几十位国家元首、数百名部长级官员、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各大媒体记者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负责人等等;论坛讨论的问题是全球最前沿的经济、社会等问题;作为论坛成员参加会议需支付较高会费来自金融机构会员每年需支付会费15000美元,其他公司的会员则需付12000美元。此外要参加会议的人员除交纳交通和食宿外,另需支付7200美元。尽管入会费用如此昂贵,但应者若云。除通过论坛宣传自己、获得相关的信息、建立广泛的联系外,参会人员把参加这样的会议看作是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除每年举行年会外,还举行国家论坛、工业论坛、全球决策人士电信网络等活动。另外,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还在华盛顿、津巴布韦、圣保罗、北京、香港、萨尔斯堡、开罗和新德里等设立的地区论坛也定期举行年会。除自身取得这些成就外,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推动全球和地区经济组织合作、缓和国际关系、推动地区冲突的解决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1982年来自17个国家的贸易部长在洛桑举行的旨在推进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乌拉圭回合会议、1993年举行的关于波罗的海国家经济合作会议、1997年举行的关于黑海经济区域国际合作会议、1992年、1993年和1994年先后在香港、新加坡举行的欧洲-东亚经济高级会议。1994年举行的中东-南美高级会议、1995年和1996年先后在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有关拉美地区经济合作会议、1996年举行的东欧经济会议等对促进关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等等。由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参加会议的人员层次高、规模大、范围广,因而对全球决策、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非政府组织,被称为“全球超级企业俱乐部”、“世界经济最高级会议”、“经济联合国”、“会议政府”、“国际论坛的巅峰”等。在取得这种无可匹敌的全球影响的同时,论坛的自身也获得了较好经济效益。论坛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施布瓦也被国际社会称为“会议经济第一人”、“拥有全球权力股的第一人”。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之所以在当今世界各种论坛中位居巅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传播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紧握时代脉搏的会议议题 根据罗杰斯-休梅克的创新扩散理论,一个新事物能否扩散或成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变数:一个是接收者变数,一个是社会系统变数.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系统变数。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创造性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个体想象力和人类境遇的紧密结合。这集中体现在其论坛议题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各个年份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均属当时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各国的决策和未来发展,因而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这样,论坛所探讨的问题就把两个变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论坛的成长创造了前提条件。最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范围也仅限于欧洲,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后,石油危机不仅对西方世界经济形成强大的冲击,意味着全球化时代的日益临近,也对论坛探讨问题内容和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后论坛逐渐步入探讨全球政界、经济界和社会问题方面的工作轨道上。在通常的情况下,基金会从80个永久会员中选出8人组成小组,来预测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思想并选出下届年会的主题。因此,其年会议主题均属于前沿的问题。进入90年代后期会议主题包含了以下内容:“世界领导地位新变化”、“全球合作与竞争”、“再定义世界经济基本设想”、“未来发展面临挑战”、“如何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立网络社会”、“21世纪优先考虑的议题”、“全球化影响及对策”等。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新开端、新思路”。会议议题以代表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网络和基因革命——使全球化进程加快为基点,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教育、健康、环境和社会等面临的新情况展开讨论。除此以外,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各地区论坛的会议主题也颇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如今年4月16日?8日在中国举行“世界经济论坛·2000中国企业高峰会年”的主题:中国日益显著的全球角色:影响力、机遇与挑战。这些议题紧跟时代步伐,最具时代特点和挑战性,因而对国际社会舆论界能够形成强大的冲击和影响,备受世界瞩目。 2、 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与会成员 出席达沃斯会议的人员中,既有威名显赫的政界要人、富可敌国的商界巨头、领导世界潮流的科技奇才、也有享誉全球的知识精英、颇负名望的国际问题专家、国际新闻界的知名记者、蜚声世界的艺术天才等等。这些各领域的顶尖人物具有全球的知名度和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仅以第30届论坛年会为例,与会者既有美国总统克林顿、中国副总理吴邦国。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印尼总统瓦希德、南非总统姆贝基、英国首相布莱尔、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西班牙首相阿森纳尔,也有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法国经济部长所索泰、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美国在线华纳董事长凯斯、金融大亨索罗斯,灵魂音乐大师奎西·琼斯、电影导演劳伦斯·卡斯丹、政治学家华伦·比蒂。一位与会者不无感慨地说,“环球旅行一年所见到的要人还不及在这里见到的1/10”。参加这次会议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论坛提供了一个一年中绝无仅有的计划机会——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与世界各领域的重要人物探讨各种问题并交换看法。“出席达沃斯会议的每一个人对其他人都是一种吸引力(施瓦布语)”。由于这些重量级人物在某一领域的特殊地位,成为事实上舆论领袖。因而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在会议期间所作所为自然有非同一般人物的影响力,也相对具有较高新闻价值。 施瓦布本人也具有造就其事业成功的自身资质和个人魅力。他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维方式、高超的协调能力和运作手法以及对未来事务趋前的感知力等等得益于他早年接受的良好教育;而他因时而作、因势利导的行动能力使其才智锦上添花、发挥到极致。他早年就读于瑞士联邦技术学院、苏黎世大学等高校并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基建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现任佩雷斯和平中心委员会成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主席,地球协会会员等。他不仅学有所成、教有其果,也著作颇丰,出版过包括《克服漠视》在内的具有影响力的多部著作。曾先后获得包括德国荣誉十字勋章、法国骑士勋章、斯洛文尼亚自由勋章、奥地利金十字勋章在内的许多荣誉。 3、 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作用 在人类进入混合媒介时代的今天,国际论坛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离不开对各种传媒手段的运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推进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除发挥参加会议的各个领域的舆论领袖、传媒精英作用外,它也拥有自己的宣传机构、研究力量和研究刊物。从1979年起达沃斯论坛每年推出《世界竞争力报告》。这一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作为最具权威的排行体系,被世界各国政府作为自己工作业绩的衡量基准,成为反映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由于该论坛所探讨的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焦点问题、前沿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发展状况如何、今后的走向何方以及各国未来将采取何种政策对各国乃至某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这些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传播媒介议程设置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正是利用这些优势,通过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多种媒体将其所作所为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性的影响。为促进论坛与媒体的合作,1992年召开了“非正式编辑,评论家年会”。1993年召开社论作者和评论员的非正式会议。目前,论坛与媒体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今年参加达沃斯年会的记者就达650人之多。 4、 适应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的体制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最初以一般论坛的形式出现。从1976年开始、转变成了一种会员基金会组织。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论坛在内部机构设立、管理制度、会员制度、会议类型、运行方式、各种论坛设置等诸方面适应论坛本身及世界形势的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如1973年设立的国家论坛、1992年先后成立的八个区域论坛;1992年建立“未来世界领导者”网络、1992成立的世界艺术论坛、1993年成立的“环球发展公司”、1998年建立工商咨询会等在推动论坛走向世界论坛巅峰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他山攻错、需有新为 从1979年起,受组委会的邀请,中国政府开始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从1980年起,论坛每年在北京举办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时至今日研讨会共举行了19次。论坛使我们能以全新的视角,深入了解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历史性的变革、中国所处的境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我国借助这一论坛在宣传中国、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89年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在对中国实行制裁的同时,其舆论界对中国大加诋毁。施瓦布不被西方舆论所左右,亲赴北京出席研讨会。1991年施瓦布力邀李鹏总理出席1992年达沃斯年会。在1992年年会上,中国问题已成为世界论坛的重要问题之一。李鹏总理在这次会议上的演说所传达的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使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以及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信心。②在1996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中国被认为是今后经济增长最快、最值得去投资的国家;③199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使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1997年回归后的香港问题充满信心。④在199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中国经济专题讨论会的举行以及在年会上李岚清副总理《中国经济稳增长》的讲话,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今年1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会上所作的《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演讲,使与会者对中国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前景深信不疑。 今年4月16-18日,在北京举行的由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世界经济2000年北京峰会”,有300余名跨国公司、国际机构领导人,300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参加。这是一次全球商界、企业界、政界、学界、传媒界聚集的峰会。会议以“中国日益显著的全球角色:影响力、机遇和挑战”为主题,以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议题为主轴,集中讨论了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及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信息产业怎样改变中国、如何运用IT改善企业的运作、全球商务策略、资产体制与重组、资本市场在变化中的形式和作用等问题。同时,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与海外拓展、兼并收购与国企改革、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保险和养老市场、医药与科技、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也同样受到与会者的特别关注。本次峰会是世界经济论坛自成立以来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大大突破原先的设计和规划,国内报名企业超出上年的两倍,反映了中国企业自身的不断成长以及参与世界经济交流的旺盛需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论坛的活动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中国企业几十年来的实力积累已经为中国企业与世界各种经济论坛进行交流奠定了基础。但相对而言,中国总体参与能力仍然很低。像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这样非政府组织举行的会议和活动,依然是中国了解世界、宣传自己、同世界各国及其部门进行交流的难得场所和重要渠道。中国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世界各种论坛的活动,并学会能更好地利用论坛资源,挖掘潜力。与此同时,中国急需不断培养和造就自己的队伍。他们应该在某一领域具有国际知名度、了解这一领域在全球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走向,深知中国国情,懂得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等等。在传媒经济崛起的今天,国人对这种经济类型的认识应有一个根本的提升。对会议经济的运作,我们还比较落后。要使会议形成经济效应,必须有整体的设计,从硬件的基础设施到软件的公共服务都要到位。 中国参与达沃斯世纪经济论坛的历程既是中国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各方面都有做出进一步努力的需要。 注释: ① 陈卫星:《中国现代化的传播学反思》见《传播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编辑1999年11月第35页 ② 从1993年起,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国家最多的国家。 ③在这次年会上,国际经济界知名专家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后进行民意测验。要求与会者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今后5年内世界上哪各国家增长最快.2、今后5年内愿意到那些国家投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国均居榜首。 ④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对中国经济和香港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会后西方许多大公司杜邦、ABB、西门子等公司表示欧盟对中国前途发展有信心,并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范文6

一、用世界的眼光审视对外报道题材

对外报道是面对世界的,不言而喻,对外报道的题材的选择,理所当然也要从世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要从关注国际风云人手,跟踪国际热点、难点问题。从国际范围看,“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形势继续趋于缓和,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国家,都在抓住世界局势缓和这一难得的机遇努力发展壮大自己,以经济为中心,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已在各大国之间激烈展开,都在抢占制高点,争取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但是在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以军事上的新干涉主义,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为标志有了新的发展,我国与西方大国合作与竞争,矛盾与摩擦,特别是与国际的斗争将继续存在。面对如此的世界格局,我们观察、分析判断问题必须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决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要把我们所熟知的国内情况,放在国际普遍关注的大背景下去考虑,找到国内情况与国际形势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使对外报道更加有接近性,更具有世界意义。

从现今我们的对外报道看,有些报道之所以有效性差、影响力弱,排除其它因素之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对外报道题材的选择上缺乏世界意识,国际形势与国内情况之间缺乏粘合度,其结果往往内热外冷,吸引不了海外受众的注意力。

二、从各国共同利益和民族差异性上思考

世界各国在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以及风情民俗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性。即便是在一国之内,也存在多个民族,各个民族在伦理道德、文化心理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尽管如此,人类社会也有不受同度、地域、民族、宗教、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限制的一些共同利益和兴趣。

对外报道从这些共同利益和兴趣上做文章,就可以找到与海外受众交流的共同话题和最佳的沟通管道。在交流与沟通中,促进融合,达成共识。当今世界,人类共同的利益和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多方面的。

例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期待的目光

注视着人类这一共同的良好前景实现,而且都在以自己的行动,推动这一世界性的潮流向前发展。对此,我们可选择我国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事实,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在推动和平发展中所作的努力。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状况如何,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的繁荣稳定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又如,“环境保护”和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环境保护状况如何,是海外受众颇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向海外听众报道了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作的努力,如《中华鲟千里回家乡》、《神农架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家住长江故道边》等等。这些报道都是海外感兴趣的问题。虽然这些报道只是反映中国的一个地方的事情,但是,海外人士恰恰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地方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

三、把握报道中国社会现实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