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解决方案范例6篇

垃圾渗滤液解决方案

垃圾渗滤液解决方案范文1

[关键词] 城市垃圾 渗滤液 扩容改造 生态处理

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1995年10月投入使用,位于福州市北郊的北峰山地,离城区17km,占地300公顷。一期工程建设设计库容715万m3,投资1.2亿元。截至2008年,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已超过设计库容,拟进行封场。但垃圾场封场后,垃圾渗滤液仍会继续向外排放污染环境。因此,开展红庙岭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而采用生态循环处理的方式来解决垃圾填埋场封场后渗滤液的处理问题,不论对垃圾填埋场本身的污染治理,还是对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及其水质影响因素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外来水分,包括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二是垃圾受到挤压后部分释放的初始含水;三是垃圾降解过程中大量的有机物在厌氧及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后所释放的内源水[1]。

垃圾渗滤液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成份复杂,含有大量病毒和致病菌等特点,其中可检测出有机污染物就有几十种,如单环芳烃类、多环芳烃类、杂环类、烷烃、烯烃类、醇及酚类、酮类、羧酸及酯类及胺类等。渗滤液中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浓度变化范围大;加上水量变化,不同的月份其浓度可相差几十倍,旱季和雨季其水量更相差数百倍。因此,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水量大幅度急变的特性。

1.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会随着填埋场使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与降雨量、蒸发量、垃圾性质、地表径流、地下水渗入、地下层结构和下层排水设施等条件有关。以红庙岭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例,其水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不利于生化处理

近些年来,红庙岭城市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机物的含量锐减,渣砾组分变化较大,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渗滤液中的COD、BOD和NH3-N浓度越来越高,但磷元素含量较低,尤其是受渗滤液Ca2+浓度和总碱度水平的影响,溶解性的磷酸盐浓度更低。渗滤液中高浓度的NH3-N会降低脱氢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活性,而磷元素的不足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渗滤液中高浓度的NH3-N也使得生物脱氢反硝化过程中的碳源显得严重不足,渗滤液中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给渗滤液的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1.2金属含量低

红庙岭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时渗滤液带出的重金属累计量约占垃圾带入总量的0.5%~6.5%。垃圾中的微量重金属有很少一部分进入了渗滤液,其浓度与所填埋垃圾的类型、组分和时间密切相关,垃圾本身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1.1.3生物的可降解性随填埋年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低分子量的脂肪酸类、腐殖质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和中等分子量的灰黄霉酸类物质。在填埋初期,渗滤液中大约90%的可溶性有机碳是短链的可挥发性脂肪酸,其次是带有较多羟基和芳香族羟基的灰黄霉酸,随着所填埋的垃圾增多填埋场使用年限的延长,渗滤液的水质将发生变化。红庙岭及垃圾填埋场封场后,渗滤液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地下水,渗滤液水质将趋于稳定。渗滤液水质具有可生化性差、氨氮浓度高、C/N值低、溶解性磷酸盐浓度低、色度大等特点。

1.2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影响因素

1.2.1垃圾成份对渗滤液水质的影响

垃圾渗滤液水质受垃圾成份影响很大,渗滤液中COD、BOD5主要是厨余有机物产生的;另外,炉灰、脏土等对渗滤液中有机物有吸附、过滤作用,其含量也会影响渗滤液有机物浓度。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垃圾中厨余含量越高。研究表明,当垃圾中炉灰含量相近时,垃圾厨余含量越高,渗滤液中COD、BOD5、NH3-N浓度越高。特别是福州地区城市居民以食用海产品为主,厨余亦以海产品剩余为主。因而,特别是夏秋两季气温升高后,渗滤液中NH3-N浓度较高,经污水库下泄的渗滤液中NH3-N浓度检出高达2000 ~2500mg/L。

1.2.2垃圾填埋时间对渗滤液水质的影响

垃圾填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填埋场各阶段垃圾分解形态与水质变化发生如下:

调整期:填埋场初期或垃圾填埋作业进行中,水分逐渐积累且尚有氧气存在,厌氧发酵作用及微生物作用缓慢,此阶段渗滤液水量较少。

过渡期:水分达到饱和容量,垃圾及渗滤液中的微生物渐由好氧转变为兼氧性及厌氧性,此阶段尚无甲烷形成。

酸形成期:由于垃圾及渗滤液的兼氧性和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水解酸化作用,垃圾中的有机物迅速分解为脂肪酸,而含N、P的有机物经氨化和磷酸盐转化为氨氮和磷酸盐,产生的渗滤液COD极高,可生化性好,属于初期渗滤液。

甲烷形成期:在酸形成期间,如果有机酸未随渗滤液流出填埋场,则将进入甲烷形成期。有机物经甲烷菌分解转化为CH4、CO2,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氢气。CO2溶解于水形成HCO3-、CO32-、H2CO3等不同形态的碳酸化合物,pH值则由于重碳酸盐的缓冲系统而维持在6~8之间,同时也给甲烷菌提供了较好的生存条件;由于有机酸的急速分解,渗滤液的COD、BOD浓度会急剧降低,BOD/COD也降为0.1~0.01左右,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变差,是后期渗滤液。

成熟期:渗滤液中可利用的有机成份已大量减少,细菌的生物稳定作用趋于停止,并停止产生气体,渗滤液中剩余腐殖质易和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水中ORP增加,氧气及氯化物也随之增加,自然环境状况逐渐恢复。

1.2.3区域降水及气候状况对渗滤液水质的影响

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高,时变性比较大,渗滤液产生量受降水量的影响。该填埋场虽然汇水面积不大,但红庙岭是福州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其降水比福州平原地区大约要高20%左右。据气象资料统计,近年来福州市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2400mm,这势必加大渗滤液的产生量。降水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其大小直接影响着渗滤液产生量,降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下渗到垃圾填埋体成为渗滤液,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主要因素有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填埋场覆盖状况等。红庙岭垃圾场属早年建设工程,仅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局部开展垂直防渗,无水平防渗。根据近年统计结果,垃圾渗滤液平均排放量为1500~1800 m3/d,现已全面完成排洪沟建设和覆盖,预计渗滤液产生量将有所下降。

2 红庙岭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分析

2.1 红庙岭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现有的处理工艺是采用物化+生化工艺,其处理流程如下:

渗滤液污水库配水井UASB反应器中沉池氨氮吹脱塔(由于运行费用高,未启用)氧化沟絮凝反应池二沉池一、二、三级生物塘消毒池四级生物塘排放。

2.1.1污水库单元

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污水库(10万m3)具有沉淀、厌氧等多种综合处理效果,调蓄污水库垃圾渗滤液流入污水处理厂水量的作用。作为污水处理的一个单元,垃圾渗滤液在污水库中经过长时间的贮存、沉淀、厌氧等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很好的分解、降解,同时,使进入处理设施的污水有较好的均值。垃圾污水库渗滤液中CODcr为6300~7000mg/L,污水在污水库中的CODcr去除率高达57%~67%,污水库出水管中污水的CODcr为2300~3000mg/L。在污水库出口处渗滤液中CODcr平均值为2800mg/L;BOD平均值为1750 mg/L,氨氮浓度为708 mg/L,总氮平均浓度达7000 mg/L,平均色度达251度,重金属含量均不高。

2.1.2厌氧处理单元

污水处理厂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作为污水厌氧处理工艺的主要处理单元。其在工艺上选用UASB时,控制适宜的污水温度是保证厌氧消化高效进行的条件,在冬季实际运行中,进厌氧器的污水水温不会超过17℃。UASB在处理负荷为设计能力的47.6%时(20m3/h),实际容积负荷为2.04 kgCODcr/m3.d。

2.1.3好氧处理单元

奥贝尔氧化沟利用外沟、中沟、内沟控制不同体积和不同溶氧量,达到生物硝化与反硝化的作用。其中第一沟(外沟)溶解氧控制在0~0.5mg/L;第二沟(中沟)溶解氧控制在0.5~1.5 mg/L;第三沟(内沟)溶解氧控制在1.5~2.5 mg/L;既在第一沟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水解酸化,又能利用污水中的BOD为碳源对回流自第三沟中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总氮量可去除80%左右。

2.1.4生物氧化塘处理单元

利用红庙岭溪的自然落差,建了4个生物氧化塘,利用水生生物水葫芦以及池中的微生物对污水进一步处理。氧化塘的构造和设施比较简单,运行和维修管理的技术要求不高,进入污水水质的波动变化也不会引起出水水质大的波动,耐冲击负荷的能力比较强。同时,氧化塘对污水中的细菌有一定去除作用。对于垃圾渗滤液这种含有较多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污水有一定的去除能力。红庙岭的四级氧化塘在设计时分别按厌氧兼氧好氧流程来设计,但在实际运行中没有按设计运行,特别是第四级氧化塘原来的定位为“好氧塘”,实际变成了“厌氧塘”,其二、三级原设计为兼氧塘,实际都成了“厌氧塘”,因此影响了其处理效果,特别是降低了对氨氮的处理效果。经四级氧化塘的处理后,出水口污水水质为:CODcr 163mg/L,BOD5 59 mg/L,NH3―N 88 mg/L,SS 210mg/L。

2.2 红庙岭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现状评价

红庙岭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由沉淀、厌氧、好氧等处理单元构成,污水厂尾水进入生物氧化塘深度处理后排放。污水处理厂现有设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其设计处理能力仅为1000吨/日,而实际渗滤液产生量为1600吨/日,这是未能达标的关键所在。红庙岭垃圾场现有配套氧化塘处理单元,利用红庙溪的自然落差,按兼氧―好氧设计建设4个4.2万m3的生物氧化塘,利用微生物对污水深度处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因此,前端处理设施由于设计能力太小,非正常运行时,尾水进入生物氧化塘后,基本上能达到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

2.3渗滤液处理系统扩容改造技术分析

根据2008年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2],渗滤液未经处理达标不得排放,因此,必须对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技改扩容。

红庙岭垃圾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生化处理设施维护方面,应注重总结现有系统单元设置和运行方面经验,包括:增加铁碳电化学处理单元,氧化沟两段曝气提高脱氮效果,增强沉淀单元优化出水水质。现有生化处理设施维护,包括适当的清理和各单元的维修和保养,预计投资300万元。重点内容包括设施维护调试达到设计要求,在垃圾封场前期和中期内应保持正常运行,中后期排放垃圾渗滤液浓度达到相关要求后停止使用,渗滤液由污水库收集后,进入氧化塘和生态滤床处理系统处理和回用[3]。

现有10万m3污水库和4.2万m3氧化塘的清淤,改造成为好氧塘,引进水生植物、特效微生物提高氧化塘净化能力。此部分污泥约有10万m3,将清理出的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堆肥处理后,作为花肥加以综合利用。清淤工程设计经费预算1000万元,污泥干化堆肥处理工程经费预算2000万元,氧化塘改造为好氧塘工程投资预算100万元[3]。

3 渗滤液生态处理技术

3.1 人工湿地的组成与分类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和管理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复合生态系统。建造人工湿地的目的是建造湿地生物的栖息地、食物与纤维物质生产地及废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主要由四部分组成:①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等。基质具有支持植物、保持湿地系统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为微生物生长、同体物的沉积提供较大的表面积。②湿地植物。它们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香根草等具有供氧、降低水流的速率、协助水的传导、养分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分泌等作用。③水。即在基质表面下或上流动的水。人工湿地水面的高低影响着系统中的生化反应环境,决定着反应的产物,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功能。④活的生物体。湿地中有许多大型和微型的生物体,在湿地系统中处理废水起关键作用的是微型生命系统,如细菌、真菌、原生动物。

目前对人工湿地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水流方式将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另一种方法是按大型植物的类型,将人工湿地分为浮水植物型、沉水植物型和挺水植物型湿地。

3.2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现状

自1953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可利用适当的水生植物降低内陆水的肥力、污染物以来,一些政府及私人研究机构对利用自然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废水进行了不少努力,随着利用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目前,该技术已可处理生活污水、城市径流、工业及农业废水、垃圾渗滤和酸性矿排水等。美国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较广泛,如阿拉巴马州的垃圾填埋场将一般污水和渗滤液混合进水后,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经过沉淀池沉淀后达到排放标准,其COD去除率达90%、TSS去除率达97%、重金属Cu去除率达52%、Pb去除率达到94%;美国纽约市采用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对封场后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其COD去除率达68%、BOD去除率达46%、Fe去除率达80%;美国爱荷华州地区采用人工湿地直接处理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效果显著。在实际运用中,人工湿地多与其它处理工艺相结合来稳定处理后的水质。如我国上海的老港垃圾填埋场采用“厌氧塘+兼氧塘+曝气塘+芦苇湿地”的处理工艺处理渗滤液;挪威的垃圾填埋场则采用“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模式,均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3.3应用生物滤床处理设施处理渗滤液

首先,基于对红庙岭垃圾场封场后排放的渗滤液水质水量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和修复方案。其次,充分利用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的场地,建成水生植物园、生态滤床处理系统,采取人工湿地技术,形成由多条食物链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总体思路是,封场初期排放的垃圾渗滤液,先经过现有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氧化塘处理系统后,尾水提升150米高程输送入生态滤床处理系统,力争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出水用于周边林地的喷灌和其他项目的综合利用。

新建生态滤床处理设施,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5000 m3/d,需配套滤床占地40000 m2;包括泵站建设(取氧化塘之后的尾水,设计量按污水+地表水径流)、过滤池建设和配水布水系统建设。利用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封场后的场地地面建成生态滤床和水生植物生产基地,也可作为温室水培种植基地,可将氧化塘出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处理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尾水可结合红庙岭生态园区建设项目统筹结合利用。泵站和输水管线建设工程投资预算30万元,生态滤床工程投资预算2000万元[3]。

4 结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日趋凸显;垃圾渗滤液处理是城市垃圾填埋中的重要一环,渗滤液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福州市现有城市垃圾处理主要由焚烧场来完成,封场后渗滤液将持续10~15年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笔者认为应当在现有污水处理系统扩容改造基础上,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建成生态滤床处理系统,实现尾水的深度处理,从而有效解决垃圾渗滤液污染问题,生态治理工程投资预算总计5430万元。同时方案提出建设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生态基地,用于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可以达到和谐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宝贞,王琳.城市固体废物渗滤液的处理与处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垃圾渗滤液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活性污泥法;SBR

渗滤液是液体在垃圾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因素等,渗滤液的水质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说来,其PH值在4~ 9之间,COD在2000~ 62000mg/L的范围内,BOD5 在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1、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情况及水质分析

1.1渗滤液的水质情况

城市垃圾渗滤液的成分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民俗等社会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地域的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各不相同。

1.2水质分析

从渗滤液的水质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种类的渗滤液的BOD5/COD值大于0.3,属于可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三大因素(有机物、氨氮、重金属离子浓度比较高)制约了微生物对其的处理。高浓度有机物经过厌氧水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可能导致反应器内PH值下降到4~ 5以下。使微生物的酶体系失活,活性丧失。高浓度氨氮对微生物也是有毒性的,常规的微生物对氨氮的50%IC值为50mg/L左右。但是微生物经过驯化可以忍受较高浓度的氨氮而不失活,适当浓度的氨氮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可以使微生物蛋白质凝结,使微生物的代谢停止。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这三者的具体情况来考虑的。原水+ 淀粉溶液+ 营养组分+ 水的方式向反应器供水,最初垃圾渗滤液原水量在进水中的比重较小,约10%,辅以淀粉等有机养料促进细菌适应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情况。由于废水中添加了部分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迅速陷于失活状态,水色带有较明显的黄褐色。当SBR反应器沉淀后的上清液的有机物浓度较低,COD去除率达到75~ 80%以上时,给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进水,提供有机养料,有机物去除率稳定一段时间后,将垃圾渗滤液的比重提高5%,这样逐步提高垃圾渗滤液在进水中的比重,培养适应高浓度有机物和氨氮、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微生物。到12月初,反应器内微生物长势良好,在曝气8H,厌氧搅拌4H的运行工艺条件下,反应器的进、出水水质如下:典型工艺流程为渗滤液调节池水解酸化池SBR反应池加CaO调pH混凝沉淀池出水,SBR池出水加CaO调节pH后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水解、酸化过程可使渗滤液中某些难以好氧降解的有机物在水解菌的作用下进行不同程度的降解。另外,水解酸化池还可避免厌氧过程中产生过多的NH3-N,加重后续生化处理的负担。SBR反应器广泛运用于中小水量的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一个微生物生长的过程,微生物对养料、溶解氧、温度、PH值等有具体的要求,一旦偏离了这个范围,微生物的活性就会受到限制,生长停止,污水处理效果不好。SBR反应器是在常温、PH7。0以上的环境中下运行的,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水中PH值低于6。5时,大多数微生物的活性比较低,所以将SBR反应器的酸碱性调到中性偏碱性。氨氮在厌氧罐内的降解效果不大,它主要依靠好氧生物工艺中的硝化细菌氧化为硝酸盐。在SBR反应器的操作工序的设置上,可以根据不同的有机物浓度和毒物的浓度选择不同的操作工序。如进水期区分为曝气进水和厌氧搅拌进水也即非限制曝气和限制曝气方式,还有半限制曝气方式,垃圾渗滤液一般属于有机物浓度和毒性物质较多的有机废水,可采用非限制曝气方式,再根据实际运行中的去除效果,调整曝气和搅拌工序的时间,在该实验中,以曝气8小时、厌氧搅拌4小时循环操作,出水CODCR、BOD5的水质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3 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当前生物脱氮研究领域内的新技术,关键是控制生化脱氮中硝化为亚硝酸型硝化,在反硝化中不经历传统的NO3-阶段,从而降低了氧的需求量和反硝化所需的外加碳源量,大大降低了运行费用,节省碳源。处理垃圾渗滤液形成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条件有很多,其中温度、pH、游离氨FA、溶解氧、污泥龄等。较高FA是导致NO2--N累积的主要原因,而DO是重要的促进因素,在一定游离氨的范围内,通过调整溶解氧可以促进短程硝化和全程硝化之间的相互转化。此外,ALR、pH、碱度、温度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游离氨的浓度,从而影响NO2--N累积率。污泥浓度也是实现短程硝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污泥絮体内存在FA梯度,较高的污泥浓度能减弱减弱FA对其的抑制作用。

1.4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工艺和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节省反应器体积、缩短反应时间和不需要酸碱中和等优点,适合低COD/NH4+-N的垃圾渗滤液的脱氮处理。利用SND工艺,通过控制供氧量和调控营养配比,使垃圾渗滤液的高浓度氨氮经过NO2-途径同步硝化反硝化,达到高效、经济的除氮效果。在对深圳市下坪垃圾渗滤液进行试验和试运行当中,证实了SBR反应器中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

1.5 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

厌氧氨氧化是在厌氧条件下,自养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以NH3为电子供体,以NO2-和NO3-为电子受体将NH3-N与NOx--N转化为N2等气态物质的过程。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厌氧氨氧化具有不需要氧气,不需要外加碳源,生物产量低,因而污泥量低等优点。SBR反应器自身的运行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持留微生物能力强,可有效减少污泥流失,因此有利于世代期长的微生物生长。Dongene等人利用SHARON-Anammox工艺处理高氨氮浓度(1000~1500mg・L-1)废水,经过两年连续运行,SBR反应器中超过80%的NH4+-N转化为氮气。Siegrist等人利用SBR处理高氨氮浓度的垃圾渗滤液,获得了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并分析了氨氮去除的可能机理,得出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有高达70%通过厌氧氨氧化途径去除。

1.6 CANON工艺

CANON工艺原理是在亚硝酸盐和氨氮同时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溶解氧,利用自养型的ANAMMOX细菌将氨和亚硝酸盐同时去除,产物为氮气,另外还伴随产生少量硝酸盐。由于参与反应的微生物属于自养型微生物,因此CANON工艺不需要碳源。另外由于CANON工艺只需要硝化50%的氨氮,硝化步骤只需要控制到亚硝化阶段,因此可以节约碱度50%。CANON工艺在限氧条件下进行,因此可以节约供氧量,理论上可节约供氧62.5%。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发现溶解氧控制在1mg・L-1左右,进水氨氮90%。

垃圾渗滤液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浓缩液;芬顿试剂氧化;MVC蒸发;臭氧氧化

Status and process discussion on the concentrate generated

from leachate in domestic

Mao Min

WISDRI Engineering&Research Incorporation Limited Wuhan430000 China

Abstract:For the current domestic, the concentrated liquid generated from leachate, several methods such as Fenton reagent oxidation, ozone oxidation and MVC evaporation proces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summarize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MVC mechanical evaporation technology is an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concentrated liquid; Fenton reagent oxidation; MVC mechanical evaporation technology; ozone oxidation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目前,垃圾卫生填埋场或者垃圾焚烧厂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主要采用的工艺为“预处理+MBR膜生物系统+纳滤/反渗透”,出水基本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排放标准,对于一般地区要求主要的污染物COD ≤100mg/l, BOD ≤30mg/l,氨氮 ≤25mg/l,TN ≤40mg/l。采用上述工艺虽然出水水质非常好,但是出现了二次污染物浓缩液的问题,成为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很棘手的一个问题。

由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采用了纳滤/反渗透工艺,则必然产生一定量的浓缩液,约是进水规模的20%~25%,例如一个处理规模为100吨/天的渗滤液处理站,通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又产生20~25吨/天的浓缩液的问题,浓缩液含有大量的不可降解的COD、以及氨氮、总氮、盐分等,这样的废水直接排放势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若送到城市污水厂,可能对城市污水厂造成瘫痪,因此浓缩液的问题成为使用纳滤/反渗透的一个瓶颈[1],如何有效的解决该问题,笔者对目前国内的浓缩液处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希望从中找到一种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法。下面首先来看浓缩液的水质特点。

2 浓缩液的水质特点

由于该浓缩液是垃圾渗滤液通过“MBR膜生物反应系统+纳滤/反渗透”工艺后,在纳滤或者反渗透工序产生的浓缩液。

1)浓缩液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有COD、氨氮以及硝态氮

浓缩液中含有较高的COD,主要是MBR生化系统中难以去除的有机物,经实验研究分析,其主要成分为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2,2,6,6-四甲基-4-4戊酮、三甲基磷酸等。浓缩液中COD的含量会达到1000~3000mg/l,按照《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COD的出水要控制在100mg/l以下,则该不可生物降解的COD的去除是一个难点。

浓缩液中含有较高的氨氮,以及硝态氮,氨氮的含量会在500~1000mg/l,硝态氮含量在1000~2000mg/l ,按照《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氨氮要求在25mg/l,以及总氮要求在40mg/l以下,对于氨氮,特别是总氮的降解将是浓缩液处理的难点中的重点。本来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总氮就是一个难点。

反渗透对于COD的去除一般可以达到95%以上,对于硝态氮的拦截率可达90~93%;根据反渗透的回收率约75%计算,可得到RO浓水中的COD和氨氮以及硝态氮的浓度。下表为长沙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水质检测指标。

长沙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水质检测指标

浓缩液内污染物为大量无机难溶盐离子

由于在进水中添加了阻垢剂而将成垢离子维持在较高的过饱和度下而不结垢析出,因此浓缩液中包含了含有阻垢剂成分的大量无机难溶盐离子(Ca2+、Ba2+、CO32-、SO42-、HCO3-)。虽然在国家标准的出水中对这些离子没有要求,但是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也将是影响我们浓缩液处理的一个不利的因素。

3 浓缩液处理常用的几种工艺及工程应用

下面对目前常用的浓缩液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

3.1 浓缩液回灌或回喷

回喷法适合于垃圾焚烧厂沥滤液产量少、垃圾热值高的场合,对于热值较低的垃圾则不适合,否则会造成焚烧炉炉膛温度过低、甚至熄火的状况。经计算,对于热值为1223kcal/kg、含水率为48%的城市生活垃圾,理论上沥滤液最大回喷量为垃圾焚烧量的3.19%。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都不允许浓缩液回喷。

在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前提下,由于填埋场本身的一些特点,回灌可以作为浓缩液处理的一种选择方法。

浓缩液回流到调节池是不可取的,根据我们实际工程实践,回流到调节池半年,就会导致渗滤液的氨氮以及盐分的积累,它会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影响生化出水,导致膜结垢严重,影响膜通量,加速膜清洗频率等,导致后端的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选择回灌到垃圾填埋场也是一种选择,当然要按照一定的回灌方式,特别注意回灌的位置以及回灌的垃圾堆体的高度等,并且理论上也可以通过回灌垃圾降解浓缩液的一些污染物,与垃圾形成螯合物等,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还是会导致渗滤液中的溶解盐类在此循环中积累,从而导致渗透压增高,使膜处理系统的净化效率和出水回收率逐渐降低。德国Wischhafen填埋场自1998年11月开始启用RO系统,但随即渗滤液电导率迅速升高,氨氮的浓度也升高,给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带来棘手的问题,一年后不得不撤除该系统。目前国内也出现几例类似问题,严重时反渗透系统处于近乎瘫痪状态。

3.2 外运到城市污水处理厂

采取外运或者通过管道的形式,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原来的GB16889-1997的标准中是可以将垃圾渗滤液处理到三级排放标准,然后再输送到城市污水厂,这种方式已经在2008的标准中禁止了,显然是由于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以及含有的众多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了城市污染厂的运行。浓缩液若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厂的影响更大,因此不建议浓缩液输入到城市污水厂。

3.3 芬顿试剂为主体的浓缩液处理系统

目前在国内,浓缩液的处理可以采用以芬顿试剂为主体的氧化工艺,另外再辅助一些其他单元,例如张龙、李爱明等研究了混凝沉淀-树脂吸附-Fenton氧化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纳滤膜浓缩液经混凝沉淀-树脂吸附-Fenton氧化后可将膜滤浓缩液的COD降至125mg/L,COD去除率达到98.1%。 王凯、徐华成等人研究了芬顿实际联合絮凝处理垃圾浓缩液的实验研究中标明,渗滤液纳滤膜后浓缩液采用芬顿实际联合特种絮凝剂处理后,水样上清液的COD、BOD、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2.4%、63.7%、87.5%

另外有主体工艺为 “诱导处理+芬顿试剂氧化+反渗透”,获得国家的专利,专利号为ZL 2012 2 0210269.9。 该工艺原理为首先通过投加诱导剂去除大量无机难溶盐离子Ca2+、Ba2+、CO32―、SO42―及部分氨氮, 然后进入芬顿试剂氧化系统:氧化去除不可生物降解的COD,同时将氨氮氧化成了NOx-N,由于氨氮被氧化成了NOx-N,则总氮无法达标,则再进入反渗透系统去除NH3-N、总氮。使得总氮能够达到GB16889-2008排放标准40mg/l的要求,此时反渗透浓缩液主要污染物是NH3-N、总氮, 则此时反渗透会产生二次浓缩液。

以上芬顿氧化为主体的处理工艺,已经在安徽省蚌埠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工程中应用,处理规模为50吨/天。但该工艺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以下的优缺点:

优点:经过该系统运行后,出水COD、氨氮、总氮都能够达到GB16889-2008要求的标准。出水水质非常好。

缺点:1)加药系统特别复杂,首先是加碱以及诱导剂,然后需要投加酸,芬顿试剂,调节PH在3左右,然后需要调节PH到7左右。对加药计量自控特别高,否则人工操作工作量很大。

2)又会产生二次浓缩液,由于通过芬顿实际氧化后,氨氮被氧化成了NOx-N,NOx-N是属于总氮的一部分,则总氮无法达标,采用了反渗透再截留NOx-N,这样又产生了二次浓缩液。

3)运行费用较高,主要是药剂的投加费用高,浓缩液的运行费用为60~75元/吨。

总之,采用芬顿试剂为主体的氧化工艺,对于COD的去除率高,但是对总氮的去除率还需要寻求其他的办法,若再上反渗透,则有二次浓缩液的问题,以及存在加药系统复杂,操作复杂的实际问题。

3.4 臭氧氧化为主体的浓缩液处理系统

以臭氧氧化为主体的浓缩液处理工艺是目前应用的一种方法,该工艺为:混凝沉淀+超滤+臭氧氧化+活性炭过滤,出水总氮若不达标,则再加一个反硝化罐,或者回流到原有的生化系统再进行反硝化。该工艺由日本住友研发,并且在日本获得了专利,研究结果表明:例如处理一个规模为150吨/天的纳滤浓缩液,采用工艺为:混凝沉淀+超滤+臭氧氧化1+活性炭过滤1+臭氧氧化2+活性炭过滤2+臭氧氧化3,然后出水, 进水COD为5106mg/l,出水COD为100mg/l,去除率达到98%,臭氧投加20T,投资约1800万元,吨水运行费用99.5元/吨。

该工艺首先是通过混凝沉淀,去除部分的色度和盐分等,然后进入超滤系统,去除SS,由于臭氧氧化系统对SS的要求较高,然后进入主体系统臭氧氧化系统,通过臭氧氧化,将难以生物降解的COD氧化为二氧化碳,使得出水中的COD达到100mg/l以下,另外也将氨氮氧化成了硝态氮,一般这里的臭氧氧化系统分为二级或者三级,然后再进入活性炭系统,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对COD和氨氮再进行处理,来减少臭氧的消耗量。

该工艺的优缺点:

优点:臭氧氧化能够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作为主要氧化剂。有机物分解彻底,脱色除臭能力强。

缺点:1)最终的出水不能达标,由于单纯使用的臭氧氧化,出水中总氮不能达到40mg/l以下,需要后续增加反硝化罐,或者回流至渗滤液调节池,再进入渗滤液系统再处理

2)现场制造臭氧成本特别高,要么要采取租赁的方式,租赁费用也不低,需要折算到运行费里面。

3)氧化后剩余的臭氧还需要臭氧分解装置

4)运行费用高,运行费用在65~100元/吨

3.5 蒸发为主体的浓缩液处理系统

MVC工艺,即(低能耗)机械蒸汽压缩蒸发(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工艺,在垃圾渗滤液中有一定的工程案例和应用, MVC蒸发工艺发展自美国海军的海水淡化技术。MVC蒸发是一个把挥发性组分与非挥发性组分分离的物理过程,由二部分组成:加热溶液使水沸腾汽化和不断除去汽化的水蒸汽。

其原理是利用高能效蒸汽压缩机压缩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把电能转换成热能,提高二次蒸汽的焓,被提高热能的二次蒸汽打入蒸发室进行加热,以达到循环利用二次蒸汽已有的热能,从而可以不需要外部蒸汽,通过蒸发器自循环来实现蒸发浓缩的目的。通过PLC、工业计算机(FA)、组态等形式来控制系统温度、压力、马达转速,保持系统蒸发平衡。从理论上来看,使用TMVC蒸发器比传统蒸发器节省80%以上的能源,节省90%以上的冷凝水,减少50%以上的占地面积。

垃圾渗滤液蒸发处理时,水从渗滤液中沸出,污染物残留在浓缩液中。所有重金属和无机物以及大部分有机物的挥发性均比水弱,因此会保留在浓缩液中;只有部分挥发性烃、挥发性有机酸和氨等污染物会进入蒸汽,氨由于和水的亲和力很强,部分氨会溶于水中。因此蒸馏水需要再进行离子交换后达标排放。

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1)处理彻底,直接将大部分的污染物形成晶体 。

2)采用一次蒸汽,不用另外产生蒸汽,运行费用低 。

3)运行稳定,易于操作 。

缺点:1)蒸馏水中的氨的去除采用离子交换,树脂需要再生 。

2)蒸发过程结垢问题的解决。

3)蒸发过程中会产生泡沫,需要投加消泡剂。

4 浓缩液各种处理工艺对比分析

通过对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出水标准的研究,可以看出浓缩液的处理确实是一个难题,各种工艺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对于回灌回喷以及运输到城市污水厂的方案,这里不再做比较,单对浓缩液单独处理的集中工艺进行比较,见下表:

序号 方法一:芬顿试剂为主体的工艺 方法二:臭氧氧化为主体的工艺 方法三:蒸发为主体的工艺

出水水质 出水能否达标,出水水质好 出水总氮不能达标,还需要回流或者采取其他措施 蒸发的水中含有一定的氨氮需要再处理达标

运行稳定性 依赖于投加的药剂,诱导剂,芬顿试剂,酸碱等 依赖于臭氧的量以及投加的双氧水和活性炭的吸附是否饱和 运行稳定,启动快,物理过程,稳定

运行费用 较高 高 较低

投资 一次性投资较低 高 中等

二次污染物 二次浓缩液的问题 尾气臭氧需要分解 结晶体需要处理

通过对以上的工艺的对比,可以看出,方法一和方法二均是属于高级氧化为主体的工艺。高级氧化的优点,就是将COD氧化为了二氧化碳,对COD去除效果好,对氨氮也能够氧化,氧化成了硝态氮,总氮不能去除,达不到国家规定的40m/l要求,要么需要回流至渗滤液调节池,或者增加反硝化系统,或者增加反渗透系统,再增加反渗透必然又产生二次浓缩液。并且靠高级氧化的方法,依赖于药剂的投加,药剂的投加需要非常精准,给实际的操作与运行带来一定难度。MVC蒸发为主体的工艺,运行操作比较方便,运行也比较稳定,加之目前进口的蒸汽压缩系统,则使得该工艺应用更为稳定。当然还存在结垢与腐蚀等问题,这个也可以通过定期清洗及投加一定的药剂来解决。总的来说,MVC蒸发工艺操作维护方便,蒸发结晶彻底,是目前更为先进和可靠的一种工艺,建议使用MVC蒸发为主体的工艺。

5 结语

根据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MVC蒸发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并且处理最彻底,能耗得到降低,是值得在更多的工程中推广的技术。当然该工艺存在的腐蚀、结晶体、废气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楼紫阳,赵由才,张全编. 渗滤液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164~166

[2]王廷涛,杨庆峰.反渗透浓缩液的再利用[J].化工进展,2009,28(5):734-740.

[3]刘研萍,李秀金,王宝贞,等.渗滤液的反渗透浓缩液回灌研究[J].环境工程,2008,26(4):89-93.

垃圾渗滤液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CASS工艺;垃圾渗滤液;城镇污水;协同处理;混合液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垃圾和城镇污水越来越多,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处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很多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因无法及时得到处理,直接被排入地面,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对此,人们对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的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处理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人们提出了CASS工艺协同处理垃圾渗滤液与城镇污水混合液的方案。

一、CASS工艺的优点

CASS工艺又叫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它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处理的先进工艺,它的反应池包括生物选择区和主反应区两个部分。为了使CASS工艺更加安全可靠和连续处理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使得CASS工艺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的现阶段发展需求。CASS工艺在运行中,采用曝气-沉定-排水等处理方法和措施,使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协同处理的各个反映都在同一个反应池里循环进行,可实现CASS工艺下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协同处理的连续进水,间断排出水,避免了常规活性污泥法有机物污染物和泥水分离降解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实现CASS反应池的脱氮除磷功能。CASS工艺协同处理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与其它处理工艺相比,具有以下几种优点:

1、工艺简单,节约成本

CASS工艺的核心设施是反应池,省去了传统工艺二次沉淀和污泥回流设备,并且在通常情况下不用设置调节池和初沉池,这些设备的节省比着传统工艺可节省10%-25%的设备费用,节省20%-35%的占地面积。由于CASS工艺曝气是周期性的,反应池内溶解氧的浓度是变化的,在沉淀和排水阶段溶解氧的能力降低,重新曝气时氧的浓度梯度变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2、运行灵活自由简单

CASS工艺可以承受的平均流量大,具有确保污水在设备系统内停留预定的处理时间后能沉淀排放的能力。特别是可以灵活调节CASS工艺运行周期以适应系统进水量和水质的变化。

3、适用范围广,适合分期建设

CASS工艺可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比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而且适合分期建设。CASS工艺的反应池设计是若干个反应池组合在一起的,单独的反应池也可以正常运行,它适合各个阶段的污水处理,比着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它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多,且比较适合分期建设。

二、CASS工艺协同处理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进的混合液的负荷变量大,反应池的利用率相差大

在利用CASS工艺协同处理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时用水不均匀,造成了CASS反应池排水的不均匀。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进入太多超过进水上限,混合液协同处理的载体负荷会偏大,影响混合液污染物的去除率。如果混合液协同处理的负荷偏小,又导致反应池不能充分利用。

2、反应池运行参数差异大,处理效果差异明显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表明,CASS工艺的反应池的实际运行差异已经严重超出反应池允许范围内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因为反应池原控程序为了简单化,只设置了曝气、沉淀、滗水和排泥四个时间,这四个时间的设置又是对应相等的。但CASS工艺的实际运行中反应池与剩余活性污泥泵更换后技术参数已经改变,这就造成在相同时间内剩余活性污泥泵排出的剩余污泥量与原来的排出量不相等。影响垃圾渗透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的处理效果。

3、CASS工艺中活性污泥膨胀现象严重

CASS工艺在日常运行监测中发现,污泥的沉降性能非常差,出水经常出现带泥现象。特别是反应后期,这种现象特别严重。经过研究,确定造成这种带泥现象的原因是污泥膨胀。在常规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胀就经常发生。这是因为活性污泥无法与水有效分离,造成的活性污泥的流失,使沉降出的水质量较差。

4、反应池的沉淀期进混合液的扰动影响出水的水质

根据垃圾渗透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协同处理工厂的进入量和每小时进入规律可知,沉淀期的混合液进入对活性污泥的沉淀的推流作用,会扰动活性污泥的沉淀层,影响沉淀期的污泥沉淀效果。

三、CASS工艺协同处理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均匀污水提升泵的污水提升量

圾渗透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协同处理工厂可以与市政府污水提升泵管理部门进行协商,使污水提升泵的污水提升量尽量均匀,最大限度的减少圾渗透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进入冲击负荷过大带给反应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反应池的利用率。使处理混合液的效果大幅度提高。

2、通过调整,缩小反应池各项参数的差异

通过对每台剩余活性污泥泵的检测,对其综合考虑后,适当调整反应池与剩余活性污泥泵更换后的技术参数,再分别调整反应池设置的四个时间,尽量缩小反应池各项技术参数的差异,以缩小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的差异,从而提高出水的水质。

3、改造圾渗透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协同处理工厂的污泥脱水设备

CASS工艺下的污泥膨胀主要是因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差造成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又是因为处理工厂的污泥脱水陈旧,处理污泥能力下降引起的。所以,可以将工厂的原有国产的老化污泥脱水设备换成进口的先进污泥脱水设备,以增加污泥脱水设备的污泥处理效率和污泥处理能力。解决活性污泥膨胀现象。

4、优化反应池滗水前的静沉时间

可以通过对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协同处理工厂的相关设备重新组合、优化、排序,进而改变原设计反应池沉淀期滗水前的活性污泥静沉时间,以降低反应池沉淀期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进入反应池扰动对污泥沉淀层的推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对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的处理效果,提高反应池出水的水质,解决反应池出水带活性污泥的问题。

四、结束语

随着垃圾和城镇污水对城镇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变大,人们对其要求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继而推动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处理工业的发展。而CASS工艺协同处理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的方法是目前最具优势处理垃圾和城镇污水的方法,文章结合CASS工艺的优点,阐述了CASS工艺下垃圾渗滤液和城镇污水混合液协同处理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大铃 李小平 冀世峰等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与城镇污水协同处理生化试验研究 [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11] 85-88

[2] 卢宁川 陈天宏 刘志宏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与邻近小城镇生活污水协同处理 [J] 环境导报 2002 [2] 18?19

[3] 秦俊芳 杨晓丽 CASS工艺污泥负荷的实验研究 [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11] 113?114

垃圾渗滤液解决方案范文5

【关键词】雨污分流;节能

1、雨污分流法原理

根据环保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局共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9.1.3节规定,2011年7月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因此,目前国内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一般都设置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对场区内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单独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市政管网或采取其他措施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场进行最终处理。

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除少量来自于垃圾自身含水外,绝大部分来自于大气降水进入填埋库区后产生的渗透液,如果能够有效的控制大气降水进入填埋库区,就能够大大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据此,目前国内一般采用在场区四周设置截洪沟的方式来起到控制大气降水进入填埋库区的作用。这样做虽然可以有效防止场区四周的大量降水进入,但却不能控制降落到填埋库区范围内的降水。而一般填埋场填的埋库区面积均十分巨大,因此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通常与填埋库区的面积成正比。

场底雨污分流法(以下简称“分流法”)能够在不减小垃圾填埋库区面积的情况下,对垃圾填埋库区进行合理的分期规划,并在远期填埋库区的场底设置独立的雨水导排设施,或利用场底地下水导排设施,将垃圾填埋场运行初期(3~5年内)填埋库区场底未进行填埋区域的雨水与填埋区域垃圾渗滤液分流导排并分别加以处理的方法。

2、雨污分流法主要技术要点及实施步骤

2.1技术要点

“分流法”的主要技术要点有两点:

1)根据填埋场区地形及设计填埋总库容的参数,对填埋库区进行合理的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对填埋过程进行合理的填埋分期规划。

2)在远期填埋库区内设置场底雨水导排设施,将雨水导排至下游垃圾坝以外。

以上两点,分期是前提,导排是关键。必须对填埋库区进行合理的分区分期,为雨污分流创造先决条件,而采取可靠的措施将雨水导出场外则是“分流法”的关键步骤。

2.2实施步骤

可根据填埋场的具体情况,按照如下三个步骤实施:

1)分区:根据填埋场地形条件结合填埋库容要求将整个填埋场分成1个以上的填埋区,面积很小地势较平坦时可只设置一个填埋区,面积较大地势起伏较大特别是整个填埋场内有若干山脊将场区分成几个天然区域时,可分成两个以上的填埋分库区。

2)分期:对分好的填埋区进行填埋分期规划,一般可按照自排水流向下游垃圾坝至上游围堤的填埋顺序,将每个填埋库区分成二到三个填埋填埋分期或更多。在一期填埋的过程中,二期和三期的场地不进行场底防渗层施工,由于在这种分期条件下,二期与三期位于排水坡向的上游,因此如果在一期与二期分界线前设置集水坑就有条件将二期与三期场地内的降水进行导排,从而达到雨污分流的目的。

3)场底雨水导排:在上述填埋分期1期与2期的分界线前设置高度在1.5m左右的临时垃圾坝一道,阻挡远期库区内的地表雨水径流进入近期填埋库区内。在临时垃圾坝前设置集水坑,集水坑采用梯形断面,一般采用上口为5x5m,下底为3.5x3.5m。在集水坑末端设置两根d500并排II级钢筋混凝土管,将雨水导排至垃圾坝外。如果远期填埋场地面积较大可适当提高集水坑容积与导排管管径。

3、雨污分流法工程实例

本方法在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垃圾填埋场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垃圾填埋场均有实际应用。实际应有效果良好,节能效应显著。

综上所述,“场底雨污分流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有效降低垃圾填埋场初期渗滤液处理能耗的“节能”解决方案。

垃圾渗滤液解决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三创一办”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行业标准,保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对进场垃圾实施垃圾卫生填埋处置,确保投资效益。努力探索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营监管方法,发挥垃圾处理设施投资效益,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提高我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二、管理内容

(一)垃圾计量监管:检查进场车辆和进场垃圾的类别控管情况;检查称重计量系统的日常运行和定期维护情况;检查系统或设备故障情况下的计量工作;检查数据记录和报表报送情况。

(二)处理质量监管:检查分区分单元作业情况;检查垃圾堆体、摊铺、压实、覆盖情况;检查场区消杀等处理工作是否达到评价标准。

(三)环境保护监管:检查雨污分流措施及实际效果;检查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处理及排放情况;检查地下水、大气污染物、噪音等污染物的监测情况和监测数据,委托权威部门定期抽查污染物处理情况和结果。

(四)安全管理监管:检查安全生产制度的建设、落实;检查场区安全标识、标志的设置、消防器材的配置;检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检查现场禁止拾荒和防火防爆工作。

(五)其他依法依规应予监管的事项

三、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

成立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中心,主要职责为:

1、负责填埋场管理区、填埋区相关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按照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对进场垃圾实施垃圾卫生填埋处置;

2、负责渗滤液处理站的运行管理维护;

3、负责填埋场的运行管理及安全生产工作;

4、负责处理与相关村(寨)、厂(场)、单位的协调工作。

中心设负责人1名,下设办公室、值班保卫组、填埋作业组、渗滤液处理组、垃圾清运组。职能配置如下:

(一)办公室

负责填埋场日常行政、对外接待、事务协调、报表信息编制报送、资料存档保管;负责管理区、填埋区绿化、卫生的管理;负责设备备(配)件、生产生活物资、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的供应计划制定报审、采购、保管、发放以及盘存登记;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做好填埋场区环境监测;负责填埋场财产管理及财务报帐;负责交通车的管理、维修和保养;负责填埋场供水、供电设备的管理及日常维修维护;负责填埋场工作人员生活及食堂管理,调剂好职工生活。

(二)值班保卫组

负责填埋场管理区、填埋库区财产、物资的安全保卫工作,经常对管辖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对进出填埋场的车辆、人员进行登记,禁止拾荒人员进入填埋场;对进入填埋场内的闲杂人员及牲畜及时清理出场;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敢于挺身而出制止犯罪活动及违法乱纪行为;保持大门值班室及保卫室卫生整洁;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三)填埋作业组

根据填埋作业程序,负责进场垃圾计量,指挥进场垃圾倾倒,合理实行分区域、单元、逐层填埋作业,将运进填埋场的生活垃圾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卫生填埋处理;负责填埋机具、相关车辆的维修、保养;负责沼气导排管、导气石笼的安装;负责场区道路的维修维护,截洪沟清理。

(四)渗滤液处理组

负责渗滤液处理站、调节池的生产管理,使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排放;负责站区、调节池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按照既定的工艺参数进行设备的开关、启停使用,及时巡视工艺流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负责渗滤液处理系统、在线监测系统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确保正常运行使用;负责渗滤液处理站污水处理过程及进、出水各项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并填表上报;负责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药品安全管理;负责站区财产、物资的安全保卫工作,经常对管辖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五)垃圾清运组

负责各垃圾中转站相关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负责将管辖范围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运送到中转站经中转站压缩后运输到填埋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人员配备

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中心总人员配备65人。根据5月30日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的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方案,填埋场运行管理所需人员优先从市城管局1992年、2000年、2006年招聘的城管监察队临时在岗人员中调整安排37名,不足人员采取招聘临时人员的方式解决,具体人员配置如下:

1、负责人1人;

2、办公室6人;

3、值班保卫组9人;

4、填埋作业组13人;

5、渗滤液处理组9人;

6、垃圾清运组27人。

(二)加强财政经费投入

1、从监察大队调整安排37名城管监察队员工资待遇比照现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新进工勤人员绩效工资标准执行,工资涨幅随事业单位正式人员标准调整;并纳入城管局正式人员年度目标考核,按正式人员发放目标考核奖金。

2、临聘食堂工作员、填埋辅工、中转站值班管理员工资按现行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按新标准执行;

3、临聘垃圾清运车驾驶员工资按筑人社通[2010]102号汽车驾驶员初级工工资高位数执行。

相关人员按规定缴纳“五金”,工资待遇详见附表。

以上人员相关经费和填埋场区、中转站运行管理经费及垃圾清运费用由市财政核算后列入市级财政预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