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范例6篇

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

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范文1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美学思想

Abstract: Suzhou garde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work,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ideas and design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ve a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t the same time, Suzhou garden also save a lo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ideological and informatio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tent,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f you want to explo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need to understand.

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aesthetics;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早在小时候就拜读过叶圣陶先生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当时就已经被其描述出的园林景色深深吸引住。那移步换景,楼榭假山、小桥流水在脑海中浮现过千百回。苏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独自包揽了几乎我国所有的名园。正是苏州园林以其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和写意见长,使得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作,苏州园林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2.苏州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以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两大分类,可见,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每当提起中国古典园林,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亭台楼阁、竹林或是花窗……这些说明,苏州园林在人们脑海中已经烙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深深的印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个误区,但最起码说明苏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相当崇高、重要的地位。

苏州园林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当地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幽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的有限空间中,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融合园林式建筑,加之大量的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了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大量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形成变幻多端的景致,在结构上以与国外景观园林形成鲜明对比的小巧玲珑而取胜。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它们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3.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点

3.1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其意境美,具有写意的艺术思想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美学,意境就是“寄情寓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情景相融。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唯理”,连树木都修剪成几何形;而中国古典园林则“重情”,注重游者在游览中从身心入情,从而提高到深层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墨客和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感彩。

3.1.1匾额对联,深意无穷

在苏州园林中,由于造园者和园主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典籍和文人诗句,其特点是雅致精妙,寓意深刻。虽区区几个字,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对园中的景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拙政园有“雪香蔚亭”,亭四周的枫、柳、松、竹,相互交织,辉相掩映,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看到了无限丰富的内涵,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体现了其写意的艺术氛围。

3.1.2花木比德,象外之境

苏州园林意境美生成技巧之二——赋予园中植物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从而形成意境。在苏州园林中,传统意义上配置的花木有松、竹、梅、玉兰、山茶、紫薇、芍药、牡丹、睡莲、荷花等,这些植物因其具有不同的自然形态,具有各自的“比德”意义,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品德。例如松的坚贞不屈,竹的高风亮节,梅的清新雅致,兰的幽谷飘逸,荷的洁身自好,牡丹的富丽尊贵等等,当人们流连其中时欣赏的不只是这些树木花草的形象美,同时体验着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层次上的意义,将形象化为象征,构筑了园林景象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3.1.3构景布局,藏而不露

苏州园林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收放、对比、藏露、借景与对景、虚与实对比等手法使人触景生情,从而形成意境。

3.2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

苏州园林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是因为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物语等。这些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其中不乏有反映和传播儒、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也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渲染,使人们于游园游览时能身临其境,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此外园中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因此,想要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就应该从造景手法上、文化内涵上等方面深入了解和挖掘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建成为文化的传播建立了平台。可以说,苏州园林是一个纽带,连接着文人墨客、画家、书法家、艺术家等等,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载体。

苏州园林以山石、流水、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艺术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无与伦比。园林的组成因素诸如水体、建筑、山石、树木都不会说话,必须借助赋予自然景物中的文化来表达,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的审美观施加影响而发挥作用的,体现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表现上。

3.3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虚实相生的独特性格,构筑了其独一无二的美学形式

虽然都是山石花木、亭台楼阁,中国古典园林却有着独特的魅力。有的优雅;有的明快;有的深幽,令人遐想翩翩。景物的设置虚实相生,有的坚实、庄严,有的活泼、清秀,有藏有露,赋予变化;景物的疏密、光滑与粗糙以及色彩纯度和冷暖的不同组合给人以轻重、远近、华丽与朴素等不同的遐想;园林中花木的配置也独具个性,孤植、丛植有机结合,高矮和疏密的变化使其层次分明、丰富。这种造景手法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层次变化奠定了美的基础。

3.4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独特的空间组织手法,是造园者智慧的结晶

“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常采用的空间组织手法,通过设计曲折的路径,使人们从嘈杂的环境进入幽静之处。在景观的组织上把园林的墙、廊、景等分隔开来,化整为零,在迂回中取得层次,让人感受庭院深深,因此常有“不尽尽之”的说法。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在于个体景物的美,而在于整体的布局与规划,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态、材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桥上有亭,亭中有棋,亭下有水,水中有鱼;池边有柳,柳旁植桃;墙边有竹,竹中有梅”是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完美写照,景与景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联系。以网师园为例,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虽然建筑较多,却不呈现拥堵之感,山池虽小,却不觉得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从对苏州园林的分析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比例、尺度、韵律、对比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无论是规模宏大的拙政园还是小巧精雅的网师园,都体现出这一法则。

3.5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完美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在哲学上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由于造园主要是运用自然材料,造景方法上更多是以自然景观为参照,甚至有时是模拟自然,例如:假山,盆景等都是对自然的模拟。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观赏,可游玩,可居住。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化和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它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中,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4.结语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园林的赏析和解读,可以发现,古代造园者运用其崇高的文化修养,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在园中游赏,犹如在赏画,又如在品诗。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和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使园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人们生活沉浸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风景园林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 老子[M] 四川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

[3] 园冶注释[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范文2

一、苏州古典宅园的传统功能

以规模较小、淡雅朴素、精致典雅为典型特点的苏州古典宅园,都具有传统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可居住,进而还体现出苏州古典宅园的重要特色:可观赏且精巧实用。

(一)宅园功能以起居休憩与游乐观赏并存

苏州古代宅园中,在生活和活动的区域中间,常常以池水、树木、亭台等建筑给人们提供欣赏山水林泉的享受。

以耦园为例,其布局独特,住宅居中,园分东西,园宅之间以重楼贯通。东花园为清初保宁太守陆锦所筑的“涉园”故址,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亭台楼榭环山池而筑。园中主体建筑为一组重檐楼厅“城曲草堂”,为园主宴集宾客之处。楼西则以“樨廊”接储香馆、藤花舫、无俗韵轩、枕波双隐亭诸胜。西园以书斋为主,东建有鹤寿亭,北有藏书楼。耦园虽小,但以黄石假山著称,宅与园紧密结合,园内假山自然奇丽,花木葱郁。同时也是居家的绝妙之地,宅园之间的重楼和樨廊串联了园内美景,也具有日常生活行走之便。园主沈秉成和夫人严永华在此隐居八年,创作了大量华美诗篇和丹青。

(二)宅园布局兼具审美性和实用性

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各个宅园主人修建宅园的初衷。园主在布局设置上充分兼顾了其实用性功能和审美性,使得苏州古典宅园仅以一方很小的私家宅地,却能将天地人三者绝妙地融合在一起。苏州古典宅园根据园主的生活、休憩及各类活动需要来设置和布局,注重与建筑物的体量、功能相适应。主要建筑规整厚重、按制布置,显示身份、地位、财富及文化品位,讲究庄重气派,但也注重其实用性的功能。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苏州古典宅园逐渐形成了园林艺术与文学、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写意山水园的完整艺术体系。运用假山湖石、池水游鱼、植物配栽、建筑布局构建出各种自然和人工美景,在有限的三维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效果,源于自然又胜于自然之境。通过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美感。强调创造蕴含隽永含蓄的诗情画意,有机地统一了“小中见大”、“移步换景”、“巧于因借”,以及“虚”、“实”、“藏”、“露”等写意园林的美学要求。

亭台水榭可供游园之人驻足赏景,又可作为书房、家眷接待客人之处;亭的周围开放宽敞,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水、绿化等结合起来组景,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处,常常是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宅园内的回廊多是联系室内外的通道,有遮荫挡雨、休息的功能,也能起到分割空间等作用;宅园中的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能变换观赏路线,增加水面的层次感;宅园里的墙有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的作用,还能设置洞门、洞窗、漏窗等进行装饰,增强美感度;苏州古典宅园中还有舫,有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的作用等。

二、苏州古典宅园的特殊社会性功能

纵观发展历史,苏州古典宅园衍生出多个类别。如以汉代刘濞为王时建设的衙署和清代时期的沧浪亭为代表的“衙署园林”;东晋时期顾辟疆兴建的辟疆园为代表的“第宅园林”;南北朝时期的“山庄园林”;唐宋时期的“茶馆酒楼园林”;清末民国初年复兴的“会馆园林”等。显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苏州古典宅园在具备其“私家园林”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还具有了一些特殊的社会性功能。

(一)公众功能

苏州古典宅园在发展历程中,随着园主的不断变更,其作用和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从原来的私家宅园变为公众设施。

如有“天下园林之母”盛誉的拙政园,最初时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修为大弘寺。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后归隐苏州,聘请文徵明参与设计,建成拙政园。后400多年,拙政园屡换园主,但也多作为私宅之用。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将此园改为忠王府。后李鸿章又将忠王府作江苏巡抚行辕。官府在园中附设医药局。同治五年(1866年)巡抚衙门迁离拙政园。十年(1871年)冬,张之万任江苏巡抚时,将之作为行馆。民国期间,园再度被改为奉直会馆,设茶室、娱乐场招徕游客。房宅曾作为医院、戒烟所、区公所等用途。1938年敌伪又曾租用拙政园及补园作为伪江苏省政府办公处。1920年,前云贵总督李经羲购得东部住宅,作退隐之所。而东部明代归田园居,部分散为民居,后被汪伪省政府教育厅占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9月国立社教学院迁苏,借拙政园全部作为校舍,园中建筑曾加固粉刷。1949年4月苏州解放,拙政园一度为苏州专员公署。1951年11月,专员公署迁出,拙政园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实施保护修复。

再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顾鹤逸与吴大?、陆廉夫、郑文焯、吴昌硕等在怡园成立了苏州近代最早的画社。1919年秋,怡园琴会如期举行。怡园琴会由盐商叶希明发起,来自北京、长沙、扬州、上海、浙江、四川的琴人共三十一人。他们陆续从各地携琴来访,在怡园聚会弹琴,1937年的《今虞琴刊》上发表的《坡仙琴馆听琴记》详细记载了此次琴会。[1]8

位于黄鹂坊桥东景德路280号的环秀山庄,东晋王珉在此修建宅院居住,后舍为景德寺。入明后相继又改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大学士申时行宅。晚清后成为苏州大族汪氏的耕荫义庄,其公共性质和功能远强于私人宅第。与之相仿佛的有明朝大学士王鏊的怡老园,入清后成为藩台衙门和银库,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商业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苏州出现了会馆园林,或一些商业会馆在苏州古典宅园中成立或活动。

清代,苏州绸缎业全国闻名,“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绸缎业的繁荣催生了行业管理协会。道光十九年(1839)绸缎商人胡寿康等买下了吴氏宅业艺圃作为绸缎行业会所,取名为七襄公所,取《诗?小雅?大东》“?彼织女,终日七襄”之意。公所成立后,修复旧观,同时,在公所内制定绸缎行业的价格,调解业主纠纷,资助行业内的弱势群体,承担了部分社会保障的功能。到1905年10月,苏州商务总会在艺圃成立,以博雅堂为会场,并推选出会长及会董。苏州商务总会在七襄公所内办公达十多年。

遂园,在今苏州市儿童医院内,咸丰、同治战事后改成茶肆,以提供百姓休闲娱乐之用。民国初,该园与南半园成为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夏日游息处,内设游艺场、茶点,游人甚多,夏日赏荷者尤众,题咏甚盛,又有诗社琴会,将古典宅园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充分开发古典宅园的现实商业性功能。而在20世纪40年代,怡园内百戏杂陈,成为游乐场所,竟有“苏州大世界”之称。1949年9月,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第九团团部一度驻此。1950年《新苏州报》在此处设立报社。

三、师俭堂所体现的古典宅园功能的特殊性、多样性

师俭堂位于吴江震泽镇宝塔街西端,是苏州众多古典宅园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个代表。始建于清道光年间,重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是古典宅园中相对年轻的成员,也是晚清时期江南具有典型特征的商贾住宅代表。

(一)师俭堂体现出典型的传统功能

师俭堂充分体现了传统建筑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理念。震泽地处水乡,河网密布,建筑用地受水网分隔,一定程度影响其用地的规整性;另一方面,水网给师俭堂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宅前大河承担货物集散运输的作用;宅西侧和北侧小河有承担生活往来与安全隔断的作用。

师俭堂具有完善的古典宅园传统的居住和观赏功能。宅园中第六进楼房是主人内眷日常起居的地方,以厢楼贯通,装饰带有淡雅的书卷气息。园主在布局上,还考虑到了安全问题,在宅园的东北处建有更楼,更夫巡更守夜,可观察全宅动向和宅后河面上的动静。师俭堂东侧的?经园则是典型的苏州古典袖珍园林,精致典雅,秀美多姿,将花厅、四面听、假山、亭子、曲廊等有机融合在一起,紧致而不局促。东为沿壁回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西叠假山,上筑有倚墙半亭,供家眷休息观景。假山间,花木藤蔓,缠缠绕绕,甚有情趣。因此,?经园有极高的居住审美性和商业实用性。

师俭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是其重要的特色,也是作为私家园林精致典雅特色的展示。敞厅朝南的砖雕门楼,枋上雕有“鱼樵耕读”,枋下雕有“竹林七贤”。敞厅正厅梁柱间的雕刻,上面雕有卷叶花纹,金壁辉煌。第五进的木斜撑柱头上刻有八仙图案,神情惟妙惟肖,极具生气。厅堂前的落地长窗刻有《水浒》故事图案,人物造型生动传神,山石花木,细致如画。这些雕刻既是主人身份地位显赫的象征,也是当时手工雕刻业发达的最好例证。

(二)师俭堂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功能

首先是强化的商业功能。震泽地处江浙交界处,太湖经岫塘河连接运河、海运的枢纽,水上交通位置重要。师俭堂建筑扼当地水上运输、集镇商业之要冲,河埠、行栈、店铺、街道、厅堂、私家花园等多种建筑形式于一园,有着“前店铺后宅院”的典型特征。宅院第一进紧邻河岸码头,以前是大顺米行,楼上作为货仓,现在已改成茶楼。师俭堂整个三面环水,水陆交通非常发达,便于生活与贸易往来。穿宅而过的宝塔街,是繁华的商业街区,民国时期,师俭堂内有12家店铺,其商用功能突出。

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范文3

苏州是历史悠久的古城,私家园林始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代城内外有园林11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虽然发生空前绝后的变化,但仍然保留着苏州古色古香的都市风格。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虽然不能给这座古城做贡献,但我们可以采取保护措施,例如当我们在游玩时,不该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看见别人在损坏的时候要上前阻止。

我们应当为生活在这么一个美丽的文化古城,而感到无比自豪。那么,无论在苏州的某个角落,都要自觉保护美丽的古城风光,不让它受到任何伤害,也为了能让苏州人民的后代都能看到古城风光,加入到保护美丽古城的行列中来吧!多一份保护,就多一分力量,亿万分力量结合起来,就会把这美丽的古老城市的风光保卫起来,让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圆满举行!

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范文4

关键词:城市绿化;园林绿化;绿化覆盖率;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2903

1.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城市用地布局与人居环境质量等诸多方面。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起到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迅速。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0.1%提高到2014年的39.34%[1]。

随着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等概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政府也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修复。2015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并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2]。

当今世界,生态问题和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但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难免忽略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的特色,本文将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植物学以及统计学等方法,结合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性。

2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

苏州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同时苏州也是江苏省最发达的地级市之一,全国较早的园林城市,其城市园林绿化走在全国前列[3]。

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其他基础设施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文化、娱乐、疗养等功能,还能保持水土、防御风沙、改善气候、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平衡碳氧、减弱温室效应、净化空气、消减噪[4]。城市绿地是维护城市人居环境健康、保障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的部分。

目前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国家园林城市评定考核中主要从三大指标来进行衡量:人均公园绿地(公共绿地)面积(m2/人)、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指标的统计计算公式如下[5]。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其中,城市内全部绿化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覆盖面积计算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按照植物的垂直投影测算,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重复计算。

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城市面积。

其中,城市各类绿地面积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城市公共(园)绿地面积总和/城市总人口。

其中,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等。公园中的建筑及道路的面积,如果低于总面积的1%~7%和3%~15%,可按照公园面积的100%计入总用地面积中。

查阅近5年的统计年鉴,整理苏州市下辖5个辖区: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统计并绘制了图1、2,市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统计结果显示,市区的绿化覆盖率处于苏州大市平均水平,约为42.3%左右,各市域绿化覆盖率逐年稳步提升。相比之下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两年有所减少,其中吴江区公园绿地面积2015年仅为11.34 m2,较之2014年的18.17 m2减少幅度较大,因此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有待提高。

种有641种,其中乡土树种有292种,相对北京树种较多,与广州相比较少,植物的多样性带来景观的多样性,表现出苏州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系统的树种调研作为植物设计的依据,只能凭一般经验或主观决定来选择树种,乡土树种未能充分利用。受地理位置、小气候、土壤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苏州城区的树种情况较其他地方有所区别,但仍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以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常绿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较少,常见的有榉树、榆树、石楠、樟树等。表1广州、苏州和北京三个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比较

城市气候条件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广州地处亚热带南缘,1月平均气温为13.2 ℃,8月份平均气温28.7 ℃,绝对最低0 ℃,最高38 ℃,年降水量1638 mm以阔时常绿林景观为主,兼有一些雨林景观,热带景观较为明显,群落类型层次复杂,茎花植物、板植植物、附生植物和棕榈类植物丰富,有很多植物花大色艳,古藤缠绕,竹子丛生苏州地处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交接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 mm,年均温度15.7 ℃,1月均温2.5 ℃。7月均温28 ℃,生长期长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形成常绿落叶阔叶树种混合的基本外貌,在配置中突出了植物的量,注重植物层次的搭配,乡土树种资源利用较为重视,组成各种专类园,利用植物结合地形起伏来分隔空间,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水平较突出:主要树种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山茶(Camellia japonica)、桂花(Osmanthusfragrans)、垂柳(Salix babylonica)、广玉兰(Magnilia Grandiflora Linn)、银杏(Ginkgo biloba)等北京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1.8 ℃,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为26.1 ℃,最冷月1月的份平均气温-4.7 ℃,降水量638 mm,全年无霜期195 d以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杨属(Populus)、柳属(Salix)、榆属(Ulmus)、槐树(Sophora japonic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白蜡属(fraxinus)、椴属(Tilia)、五角枫(Acermono)、黄栌(Cotinus coggygri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银杏(Ginkgo bilob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桧柏(Sabina chinensis)等,形成了温带植物景观

2017年2月绿色科技第3期

漆美娴:刍议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园林与景观

3基于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的几点建议

所谓特色,吴良镛曾说:“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界,特色是历史的构成,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结,特色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因此它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鸣、感情上的陶醉”。由此可以看出,特色是有条件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7]。对苏州未来的城市园林绿化从以下4个维度提出建议。

3.1自然特色

城市园林绿化的自然特色要求园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不同环境下选择不同的植物,要因地制宜,使得植物能够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在选择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应以自然特色为依托,以乡土树种为主,能够体现苏州的地方风格和城市特色。如香樟、垂柳、广玉兰、银杏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广泛使用。

3.2人文特色

人文特色依托于自然特色形成。苏州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格,其人文特色在绿化中也可以体现。如老城区一些古树名木的保留与合理利用,这些活着的文物不仅是苏州古城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的灵魂。此外,市花市树作为城市最具特色的植物资源,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苏州的市树香樟,香樟作为苏州的乡土树种,遍布城乡,寿命长,长势良好,同时也是苏州历史文化生活的见证。

3.3艺术特色

不同的植物外形、色彩、|感、体量等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植物个体与群落的形式美,从而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如苏州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艺术就是苏州园林所特有的,不管是植物种类的选择,还是种植的形式,所达到的艺术效果都与皇家园林截然不同,这种艺术特色可以延续到城市园林绿化的设计过程中,使得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效果更具特色。

3.4功能特色

良好的苏州市绿地环境对于塑造城市形象能起到积极作用,大到城市整体的吴文化风貌,小到街坊巷弄,绿化环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绿地空间能加强苏州城市的结构脉络和城市肌理,有助于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调节并改善区域微环境;绿地空间还强化城市边界,强化城市中心节点,和城市的其他构成元素一起共同塑造园林城市的空间和情感特质。

4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性不仅依托于城市的自然、人文、艺术和功能等方面,城市绿化的整体规划、园林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与管理等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远非一人之力可以实现,它需要多方参与。首先,决策者对市域绿化的相关指标要十分敏感,深刻理解城市绿化对防治雾霾、净化城市空气质量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应逐步加大政府对城市绿化整治的投入。其次,是设计师参与的园林绿化设计过程,在满足诸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可持续规划充分展示园林绿化设计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艺术特色以及功能特色,使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具有地域特色。最后,绿化在施工中要尊重设计图纸,确保最终的效果与设计保持一致性,后期的栽培与养护过程应注意维护和人工干预,保持城市绿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廖远涛,肖荣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级体系构建[J].规划师,2012(3):46~49.

[2]黄磊昌,宋悦,邹美智,等.基于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J].规划师,2014(4):119~124.

[3]钱剑林.苏州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与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4]徐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5(3):69~72.

[5]金云峰,周聪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架构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3):86~92.

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范文5

关键词:美洲朴树;明尼苏达州;育苗技术;种子采购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57-2

0 引言

美洲朴树(英文名American Hackberry,拉丁名Celtis occidentalis)是榆科朴树属大乔木树种。分布于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南部,在美国用作庭院等园林美化,在加拿大西海岸线用作行道树。

我国也有朴树(国外称中国朴树,英文名Chinese Hackberry,拉丁名Celtis tetradra),主要分布于山东以南及台湾广大地区,日本、朝鲜亦有,用于公园等美化,也是用材树种,但中国朴树不适应于吉林省的气候。美洲朴树2003年通过“948”项目引入我国,又经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得到扩大栽植,具有极高的园林价值。

1 美洲朴树的形态价值

美洲朴树是优美的,而且美得富有诗意。其在吉林省栽培具有3个显著的形态特点,对其3个显著突出于乡土树种的形态,因姿色可赞,以致对3特点惟应抱以赋诗赞叹其美的态度来对待方可。

1.1 树冠开张

树高13-20m,生长速度快,幼树冠窄,成年后开张,冠幅可达15m。树体高大,有多高的树即有多宽的冠,可以浓荫蔽日。这在吉林省具有首要价值,因为东北树种贫乏,绿化树种单一,街路、庭院等所需侧枝开张角大的树种难找。北京街路两侧的世界著名行道树国槐因树冠开张而能形成绿色长廊景观。美洲朴树的特点即近于此,如以诗描述则与国槐效果相当:树行边街闪作旁,树冠却接成走廊。

1.2 果实经冬不落

果径0.5cm,紫色,结实量大,并宿存树上经冬不落。冬态美为我国东北所特需,挂满枝头的果实可为无边的冬雪增添三分秋。对此若附之以诗则:叶片纷纷皆落尽,尚余秋实无去意。

1.3 秋叶金黄落去晚

秋天树叶变为金黄色,颜色变得早,落得晚。秋叶呈现典型的纯金黄色,而且持续期很长,因此属于彩色树。以至能顿生诗意:千金着满树,羞杀万户侯。

2 引种情况

不同种源的美洲朴树生态遗传型也不同。引进试验的种源有7个:加拿大落基山天然分布区、加拿大落基山西部的平原人工栽培区、加拿大安达略省南部、美国北达科他州、美国南达科他州、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美国明尼苏达州。引进后的气候适应性表明,各种源在北京一带均可适生,在吉林省适生的惟有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种源。由上面所述的形态价值所决定,在吉林省栽培成功意义是重大的;在北京栽培,增添了一个美化树种,但山海关以南物种极大丰富,所以北京体现的更是引种结果的一项科学数据。

明尼苏达州的美洲朴树之所以适生吉林省,符合了引种的首要技术问题即气候相似性理论。长春和明尼阿波利斯的气候相近(表1、表2),而其他种源均与长春相差较大。在吉林省对明尼苏达州的美洲朴树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具体是适生于吉林省中、东部,再具体是作为梨树县及其以东的城镇、街路绿化的行道树,庭院绿化、小区绿化、场区绿化、广场和公园绿化的美化树;由于小气候的差别,不适宜在气候恶劣的山区当作用材树种造林,但同在山区的农家庭院栽植长势则非常优良,速生并极其美观。现在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安家屯外农田里已建起2条林带,每带8行,3×4m株行距,共1500株,成活率100%,4年生,树高3.5m左右,胸径3-3.5cm。由于树冠开始开张,浓荫遮农地,除一些植株的树冠遭到农民砍头外,现在长势很好。

3 育苗技术

种子播种实生繁殖,技术简单。国外种子处理方法是将种子用水浸泡1昼夜,然后混沙于向阳处催芽,待有30%裂嘴时播种。吉林省早春气候寒冷,国外技术不适用。应采取的方法是,冬季用细河沙。

沙藏越冬(即层积催芽法),早春用筛子筛出细沙,将种子播入营养钵内(容器育苗),将营养钵放入大棚内,棚内温度25-30℃,适时浇水,10-15d开始出苗(如果不在大棚中,需1个半月出苗,过于误时并且出苗后生长速度慢),人工薅除钵内杂草,天气转热以后,逐渐炼苗,取出棚外,当年苗高70-80cm。该树种对病害基本免疫,未发现有虫害,所以不需要病虫害防治。

如果使用一年生苗进行春季栽植绿化,越过冬天后,会出现一定程度干梢现象。这种现象在美洲朴树的原产地也经常发生,而在我国东北用乡土树种一年生苗造林有的树种也有类似现象发生,但对树木未来生长无大碍。所以美洲朴树的出圃苗龄最好为二年,如果栽植在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一年生苗也完全可以出圃。

4 推广开发

“文明的起点,开始于城堡的兴建。但高级的文明,必然伴随着优美的园林”(培根)。生理和心理学研究启示,假如城市中没有浓荫蔽日的林荫,则易产生烦躁心情和愠怒情绪。这是人与森林有着天然联系的“共栖”表现。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的东北部,把辽宁省鞍山以南排除在外,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气候是全球同纬圈最干燥寒冷的地带,使得这里天然分布和适生的树木种类十分单一,挑选绿化美化树种时选择余地相当地小。正是这一气候先天不足,导致我们这一地区的环境绿化美化质量明显落后于全国。比如具体问题之一:浓荫蔽日的大乔木少,树冠开张角又小,因此萎缩感强而伸展感不足,而使得绿树虽成行却不成荫。美洲朴树恰可弥补这一缺陷,且其具备的3个形态特点,可以带来四季的美,推广是有价值的,开发是有市场的。

现在推广开发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仅有2项:一是如何从明尼苏达州购入种子。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之一是通过吉林省外国专家局与国外联系,他们轻易即可解决,国家林业局采购办也可解决。二是在国内建采种林基地,这个问题解决的最简单办法是,一旦美洲朴树在国内用于绿化美化栽培,则随之也可以用于采种,美化和采种可兼得,也就不成为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正,陈喜军,薛茂贤.世界主要用材树种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3:95-96,292.

[2] 关百钧.世界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 景士西.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范文6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实习总结报告,下面是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 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 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 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 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 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