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范例6篇

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

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范文1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部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东方水城。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一个园林之城。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中国四大名园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两个。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kt250.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苏州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昆山的周庄、锦溪,吴中的木渎、甪直,吴江的同里。这些古镇完整地、大量地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古宅,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水乡特色、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社会人文研究价值和历代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范文2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旅游产品结构不完善、旅游产品质量不高等原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笔者将就此来具体阐述苏州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对策措施。

1 苏州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1)苏州传统观光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在下降。苏州园林和周庄、同里等江南古镇是苏州过去和现在两个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光旅游产品,长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对苏州旅游业昔日的辉煌做出过巨大贡献,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Www.133229.cOm但是拙政园、狮子林、留园、虎丘等品牌园林由于自身容量所限,加之展示形式的几十年一贯制,缺乏有创意的新内容等原因,使其旅游吸引力受到影响。而古镇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出现如商业化气氛太浓重、同质性强、各镇发展缺乏联动等问题。总之,对苏州主要客源市场而言,传统的观光产品(园林和古镇)的整体吸引力在下降。

(2)苏州旅游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日益降低。苏州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确立尽管极大地刺激了海外游客市场的发展,但苏州周边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已经开发出许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使苏州传统旅游产品的相对优势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如无锡城市与自然山水的结合及相关主体园的开发、常州的恐龙城、嘉兴的观潮、杭州的西湖与古都风情、上海的都市旅游与娱乐旅游(特别是新天地的成功开发)等,这些正在形成新的吸引,使苏州面临华东地区主要旅游城市日益剧烈的竞争。换言之,在长江三角洲这个大旅游目的地网络中,苏州自身的旅游竞争力和相对地位都有所降低。苏州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正在发生相对下降,而作为过境目的地的地位正在相对上升。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来看,苏州独立目的地地位的相对下降也是该区域南京、无锡、杭州、上海等相互竞争的结果,其中上海的辐射影响和杭州的稳定发展更是影响巨大。

(3)苏州城市自身的旅游功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苏州没有把环境看作是旅游产品提升的关键要素,未能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旅游功能。苏州近年尽管通过城市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绿地系统等的建设,在逐步增加城市的旅游设施。但对游客而言,昔日人们心目中那个水网密布的东方威尼斯水城,由于传统水道的日益消失,加之水体的严重污染,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已受到很大损害。致使苏州本地的面貌与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形成巨大反差。换言之,苏州城市自身的旅游功能远未发挥,苏州应以园林为依托,古镇为提升,山水为背景,将城市旅游整体的发展作为旅游再辉煌中的核心来重视。

(4)文化旅游产品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苏州是吴文化之渊薮,古典园林、古城、古镇都是其古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体现苏州悠久历史和吴文化深厚底蕴的“小桥、流水、古建筑、采茶、庙会、舞狮”等直观、有生命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现形式容易得到游客认同,但现实开发中文化内涵的体现不够,开发的形式也是静态的多,动态可参与的少。表现形式上也缺乏必要的创新和突破,基本上处于吃老本的状态。苏州的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以及光福、西山、东山等吴文化集中地都应该通过深度开发,成为苏州旅游再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关注现代旅游开发与大众化的俗文化的共振,以及“古典、古色、古香”的高雅文化与追求“新、奇、特”的大众旅游的俗文化的有机地结合等问题,使文化兴旅成为苏州旅游发展战略的支撑之一。

(5)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针对性。苏州旅游产品营销中过分倚重高知名度的园林旅游及古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它产品的发展。上海客源本是苏州主要的客源市场,但苏州园林对上海游客的新鲜感已经不强。现时上海游客受“新、奇、特”旅游项目的左右。因此,开发中因地制宜和针对性是需要强调的两个要素。可以针对上海大都市游客的行为规律和出行特点,注重度假型和新颖性产品的开发,如开发环太湖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以及能够体现传统江南水乡韵味的乡村旅游等项目。同时,对国内中远程游客、本地游客、省内游客等都要进行必要的研究,以做到产品开发中的有的放矢。

(6)苏州旅游产品的组合有待完善。旅游产品的组合问题是旅游产品营销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常提到的组合是指旅游产品的地域组合、内容组成和时间组合。以往的苏州旅游发展强调的是单打独斗,忽视旅游产品组合优势的发挥。因此,苏州旅游产品在地域组合中强调对大苏州、大旅游策略的重视,产品组合中要跨越行政区限制,按照产品的特色差异、地域空间,将内容丰富,地域差异大的旅游产品组合起来,并针对不同市场进行不同的调整。针对国外市场,要尽可能将反映苏州风土人情,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组合起来进行推销;对国内大尺度游客市场,可将反映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和“莼鲈之思”的产品组合起来;组合的重点除了古典园林的不同风格之精巧组合之外,还要将反映吴文化底蕴、山清水秀的本色产品组合起来,以突出个性化、地域性和多样性。

2 苏州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特色是旅游产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精品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旅游产品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从苏州旅游产品发展的实际出发,突出苏州文化特色,在促进旅游产品结构转型过程中,充分展现苏州历史古城和太湖明珠之魅力,发展以观光度假为主导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优势互补的旅游精品系列,确立苏州国际观光度假旅游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苏州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对策主要是,一要通过老产品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苏州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二要在坚持、提升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势基础上,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三要改变市场策略,产品开发中要加强针对性,如重点培育和发展度假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构建苏州以观光度假型为主导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空间体系,最终实现旅游产品链的延伸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谋求苏州旅游目的地地位和原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保持和提高。四要强化产品的有效组合,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苏州以古典园林、古镇为主导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仍然是苏州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经典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观光型旅游产品的新附加值来源于与其他旅游方式的科学配置而形成的创新产品,及对老产品的充实和“旧瓶装新酒”式的再开发。而度假型旅游产品将是苏州新的增长点,是观光型旅游产品的拓展。特别是随着地区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日趋扩大,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成功的商务旅游需要优越的市场区位和强有力的旅游吸引物、高质量的配套设施、足够的旅馆、有效的市场战略和资源、以及对设备的专业化管理等条件。苏州具有商务旅游获得成功的一切条件,可发挥毗邻大上海,位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核心区的优势,通过发展多样化、有特色和符合本地经济特长的专业性会议、会展产品促进商务旅游的发展。

3 苏州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

园林是苏州旅游永远的主题和品牌。但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产品类型,如通过开发苏州原汁原味的水乡旅游产品、大力开拓太湖度假旅游和会议会展旅游、大苏州城市旅游的全方位开发等,通过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留住游客和提高旅游效益的目的。即便是园林产品也需要从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创新,重视老产品的“深加工”,以期通过创新,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和突破。作为老产品的苏州园林,尽管还有活力,但难以再产生轰动效应。传统产品也要强调改造,成熟的产品借助不断的包装和翻新,进行及时调整,增加旅游者的新感受。另外,通过可参与性内容的增加和不同园林的有效组合及捆绑式发展,控制好名园林的环境容量,带动一般园林的发展,以期实现苏州古典园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耦园和现代城市公园东园的打通,就实现了内容丰富、提升,旅游空间拓宽的目的。

3.2 连动式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

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苏州乐园、工业园区、苏州与各县市旅游产品应走联动发展的道路,并通过与上海、南京、杭州、无锡等城市“蛛网式”旅游区域结构的形成,在区域旅游体系的整合中壮大自己。同时,为迎合日益发展的度假旅游市场的需要,以苏州环太湖休闲度假产品的深度开发,实现苏州新世纪从观光旅游到度假旅游为主体的复合式旅游发展模式的迈进。此外,产品开发要注重总体考虑,改革现在各自为政,各自发展,协调性不足的局面,实现大苏州旅游整体效益的提高。

3.3 旅游产品开发要强调针对性

苏州的旅游市场中有几种游客是值得重视的。一是上海清明及秋天的扫墓游客;二是儿童、老人旅游市场;三是苏州本地区客源市场;四是快速成长的中产阶层;五是稳步上升的日本等亚洲市场和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市场。以上五种市场的旅游产品需求不一样,在具体的开发营销中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在产品内容、类型、服务功能、线路组合等方面作好细分的产品开拓策略,才能争取到旅游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还要根据散客市场的具体需求,将青年旅馆等设施引进苏州,通过网络,为全球自助游客提供最便捷的服务。而文化旅游产品的挖掘是苏州旅游环境的氛围和开发的基本条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要侧重于能吸引周边地区旅游者的直观的、大众化的、可参与的文化产品。要在围绕文化基础,搞好节庆活动上下功夫。通过苏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展现,让旅游者在旅游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吴文化的氛围和气息。此外,苏州应注重重大事件产品的设计。苏州必须依托区位条件和自身资源特点,搞大型旅游活动,如穿越太湖桥的飞行表演,就曾吸引了上海等地20多万的游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型事件旅游产品往往因为其轰动效应和媒体的热情关注,而产生久远和潜在的广告作用。其三,生态休闲旅游及体育旅游产品要精心构建。生态休闲旅游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旅游产品类型,苏州面水环山,境内地形多变,有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条件,苏州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应该走出特色,成为苏州旅游产品转型和提升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体育旅游产品除了兴建合格场所,利用优惠条件吸引大型、高水准热门项目赛事外,还要积极创办培育诸如环太湖自行车赛、环太湖马拉松、太湖铁人三项等有特色的赛事,一方面可扩大苏州影响,另一方面还能为苏州吸引来大量游客。

3.4 加强商务旅游产品的开拓和休闲娱乐型产品的开发

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范文3

关键词:福州森林旅游旅游资源保护评价

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创建于1959年的福州树木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她位于福州北郊,总面积4.2万公顷,属南亚热带北缘低山丘陵地貌,公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以福飞路为界,西至湖顶与叶洋村接壤,南至八一水库北岸堤坝,北至岭头乡与笔架山毗邻。呈长方形。距市中心7公里。1988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福州森林公园”。1993年又批准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福建省首家部级森林公园。公园共分三大区域:树木观赏区、人文景观区和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龙潭风景区。主要游乐项目:鸟语林、旱地雪撬、水上世界、儿童乐园等。有以森林为主题的科普场所――福建森林博物馆。假日宾馆、假日餐厅、旅游商店、游览车等旅游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现有旅游资源

1、气候资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主要溪流为赤桥溪,发源于北峰和叶洋村,在墓亭下汇合流入八一水库,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旅游气候资源特征主要体现为区域环境气候在公园地形、水文、植被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局部小气候特征,具体表现为公园内太阳辐射减少,气温日变化缓和,空气湿度和降水量增大以及风速减少等特点。2、自然旅游资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利用建园40多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1700多个树种和就地保护的1000多种植物,建设植物专类园。改造树木引种区为树木观赏区,建成竹类观赏园、珍稀植物园、棕榈园、苏铁园、榕树景观区、名人植树区、荫生植物因(足按健身区)、福建兰苑8个科学内涵丰富且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专类园区。3、人文景观资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在人文景观区内,始建于宋朝的正心寺,为公园增添了佛教文化的气息;林则徐大女婿刘冰如进士之墓.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古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蕴涵美丽传说的仙人踪迹,为公园增添了神秘的气息;公园开辟天马岭登山道,修复了宋朝晋京古驿道(状元路),连接公园和北峰旅游区.成为市民登山健身和观光怀古的最佳去处。

三、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1、气候资源评价。由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各景区受地形遮蔽影响较大,其太阳辐射量低,但景区海拔低、纬度低,生长季节长,有限的光能被植物充分利用,因而景区内植被繁茂,空气清新,为游客提供了舒适宜人的旅游气候。福州市气象统计资料和观测材料显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与福州的极端最高气温都是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也都在1月。7月最热,1月最冷,为典型的亚热带气候。但在森林公园内,夏季的月平均气温明显低于福州市内平均气温,故而成为福州市民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另外,在观测中也发现,相对湿度因不同地形条件、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一般来说,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高,则旅游者感觉较为舒适。由于公园内树木与花卉释放出的芳香挥发性物质等都能使林区空气发生电离现象,加上绿地和树木有除尘作用,使森林公园内空气中的负离子不仅浓度高,而且寿命较长。

2、自然旅游资源评价。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建设植物专类园,现已建成竹类观赏园、珍稀植物园、棕榈园、苏铁园、榕树景观区、名人植树区、荫生植物因(足按健身区)、福建兰苑等8个科学内涵丰富且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专类园区。这些园区相互协调,互相照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游客游玩其中,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是人工模仿自然景致的成功范例。榕树景观区与“榕树王”相应成辉,景观别致,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结合旅游者的各种需求,自创和建立了植物园的四类五级标牌体系,让自助游客通过标牌更多地接受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保护生物学等科学知识和了解植物与人类的互动关系。3、人文景观资源评价。由于文化的差异性,造就了人文遗迹的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当踏着石板,走在“状元路”上,不禁会在心底筹划实现梦想之道;当驻足于蕴涵美丽传说的仙人踪迹之时,那种似真非真,飘忽不定的感觉便油然而生;游客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之时,还可凭吊古人,激励自身,漫游仙境。我想经过合理的包装,肯定能够提升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档次。

四、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建议

1、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合理规划。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避免开发旅游资源的盲目性和破坏性,搞好开发前的规划工作。规划应以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以生态旅游养保护,合理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为原则,将整个公园划分为3个区:一是核心区,在此区只需进行科考、探险等活动,不对外开放;二是旅游活动区,该区是景点集中的区域,也是游客可以自由活动的区域,但也要控制一次性人园人数;三是区,这是人类活动稀少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应建立保护林网,以阻止污染源的入侵。

2、利用现有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开展森林浴、开展科普旅游、专项旅游。建立森林浴场,吸引游客来此进行康体休闲旅游和度假疗养。吸引各高校学生来此进行专业实习,中小学生来此开展夏令营活动。开展为了迎合年轻人喜欢冒险的爱好,利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险、陡的山体优势,开发攀岩、探险和野外生存训练等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青年旅游者来旅游。3、加强人文资源的利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虽有宋朝的正心寺,刘冰如进士之墓,宋朝晋京古驿道等悠久的历史遗址,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宗教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应根据历史记载,人为开发、修建一些建筑,供游人回顾历史。但不能大兴土木,破坏公园的自然韵味。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参考文献:

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范文4

关键词:昆曲旅游价值 困境 开发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21-03

一、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涵盖范围广,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其核心内涵在于它的“非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着形式多样性、无形性,传承的比平衡性,以及独特的民族性等的特征。当今不少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和消亡,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雷教授曾经论断:“越是濒临灭绝和消亡的东西越吸引当今的都市旅游者。”由此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19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单。其中,仅有四项是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的,而中国昆曲则居四项之首。从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逐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也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二、昆曲开发的旅游价值

昆曲的形成源远流长,早在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中国昆曲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戏剧学的最高典范”。昆曲旅游开发的意义影响深远。

1.提升旅游地的文化氛围,调和游客们的身心。昆曲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旅游地开发昆曲,能使旅游地散发文化的气息,形成当地特有的昆曲文化氛围。同样,昆曲的声腔舒缓、婉转、细腻、轻悠……在度曲时,只有保持心情平和才能入境,“闲雅整肃,清俊温润”,因而人们认为“度曲所以调和身心”。昆曲幽静、安宁、温润等的品格使人忘却烦恼,去人之狂躁,净化人之心灵。

2.向游客们传播、扩散历史文化知识。昆曲作为一种审美性娱乐并不停留于感官享受,还会对受众心灵境界的提升,道德理念的塑造以及意志、毅力、志气的陶冶和培育产生深深的影响。它承载的历史知识、时代信息和思想观念非常丰富,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远不止娱乐。在许多昆曲作品中所持的观点多为“合世情,关风化”,即那些“褒忠扬孝”、“勉人为善去恶,济世之良剂”等,如《一捧雪》宣扬忠正、浩气;《翡翠园》寓劝善之意;《琵琶》赞扬女性孝敬公婆,自我牺牲;《十五贯》中对重视人民、进行实地研究的清官况钟热情歌颂等。同样,许多昆剧的内容也是对历史故事、文本及时务政事信息传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窦娥冤》《牡丹亭》、《鸣凤记》等。这些表演将历史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可以以一种听、看、体味的形式来深入地体验历史文化中的韵味,从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目前昆曲旅游开发中的困境分析

1.昆曲院团经营困难。主要体现在编剧人才缺乏,目前昆曲院团在职的编剧人才寥寥无几,无力担负起剧院团一度创作的重任,从而导致剧院团上演新剧目无米下炊,传统剧没人整理改编,严重阻碍了昆曲的发展和普及;传统剧目严重流失,昆曲艺术在长达200年的辉煌期间,从清末时经常上演的剧目有800余出,到目前青年演员真正经常性上演的剧目也只有十余出;昆曲院团经费不足,由于昆曲演出市场狭窄、票房收入微薄等诸多因素,各昆曲院团经费大多都入不敷出;昆曲生源匮乏日益成为制约着昆曲艺术继承发展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缺乏昆曲的演出剧场,全国7个昆曲院团都没有一个较理想的演出剧场,减少演出次数使昆曲的传播途径大为缩减。

2.昆曲的表演形式及内容不符合大众需求。戏剧的本质在于表演,但是随着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审美观大幅度提高,传统的表演已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目前,昆曲的表演形式过去单一,缺少现代化因素,如其程序式的表演、缓慢的板腔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调等,这些都与当代观众的需求拉开了很长的距离。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快,面对各方的压力,很难能沉下心来好好欣赏昆曲。同时现在的娱乐方式多元化,特别是流行音乐的冲击,相比之下人们更难接受昆曲的表演形式。

3.昆曲文化宣传途径的缺失。由于受大众观念、经费投入和专业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昆曲的宣传一直处于被动落后的状态。多数人对昆曲并不了解,有的甚至不知道,由此看出,其宣传并不深入。同样,知道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事的人也少之又少。可想而知,其在宣传此事上并不到位。

4.昆曲表演与游客间互动性不强。在许多的旅游景点及昆曲博物馆中,昆曲表演只是单纯的演员表演,观众们听取,这样两者之间缺乏沟通。而对于许多的游客来说,昆曲比较乏味,很多只听一会就离场,再加上其形式的传统,对游客们的吸引就大打折扣。而且很多游客一天的行程会安排几处景点,这样就使他们无暇顾及昆曲表演,两者间就更缺乏互动。

5.昆曲的旅游市场不够成熟。昆曲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从当代昆曲的旅游市场形势看来,很多人并没有确立及深入挖掘昆曲的市场价值。而昆曲作为戏曲的一种,由于其本身的制约,在市场化进程中开拓一条发展之路十分不易。现在大部分的昆曲院团还是靠国家政策扶持生存,未能真正适应市场化发展。从目前的市场来看,热衷于昆曲的人并不多,其缺乏观众;现所拥有的有关昆曲的旅游产品也不多,其缺乏自身的商品市场。从这可以看出其市场发展并不成熟。

四、昆曲旅游开发的路径

1.昆曲艺术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

(1)昆曲与古镇资源的相互借力。巴城、千灯两镇是昆曲的发源地,每年一届的“旅游文化艺术节”中昆曲都是其中最具魅力的文化元素,到处洋溢着传统艺术的芳香。而在周庄古镇“游周庄古镇,赏昆曲艺术”成为古镇形象宣传的最响亮“卖点”,虽然周庄不是昆曲的发源地,但周庄却有一座常年表演昆曲的古戏台。古戏台两侧厢房有“昆曲折子戏模型馆”、“戏曲脸谱馆”、“昆曲穿戴馆”等不同的展馆。古戏台虽不临水,但观众可在“玉茗堂”戏楼中边品茶,边观看古戏台上演绎的世态人情。古戏台柱子上的楹联写道:“泽曰南湖,誉满摇城二千年;腔称水磨,风靡昆山六百春”,这上下联,分别用“二千”和“六百”这类“准商业化”的词汇,将“中国第一水乡”和“百戏之祖”进行了巧妙的融合。

(2)昆曲与古建筑的相得益彰。北京皇家粮仓所在的南新仓是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代北太仓基础上建造的,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整的历史仓廒建筑群;昆曲《牡丹亭》是最能体现昆曲精致的一部剧目,中国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而在这座皇家粮仓中上演昆剧《牡丹亭》,二者的绝佳组合使这座埋没在历史云烟中的古建筑再一次焕发其令人折服的大气王者风范。600年皇家粮仓和700年昆曲的结合,可谓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交融。皇家粮仓版《牡丹亭》以复归昆曲肇始状态的理念在500平米简约时空中,构筑起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写实与写意并存的极致景观。明代的惊情迷梦以一种朦胧的意境,复生于京城皇家粮仓别致的剧场。

(3)昆曲与园林艺术的水融。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百戏之祖归昆曲,天下昆曲出苏州。”这两句话则道出了昆曲与园林的结合是天作之合。在园林中,其园林意境与昆曲的曲境是相互依存的,如拙政园的鸳鸯馆便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并演唱昆曲的地方;网师园的濯纓水阁、怡园的藕香榭也都具有演戏的功能……在现有旅游线路中,参观园林的同时会安排昆曲表演,让人们在园林中听取昆曲,给人以一种意境美的享受。如:苏州网师园中夜花园的昆曲表演,其中安排有昆剧、昆曲、苏州评弹、笛箫独奏、古筝独奏、民乐合奏、舞蹈等8个精心编排的优秀传统节目,让游客陶醉在了彩灯旖旎的古典园林里。夜游网师园已成为苏州市经典旅游产品之一,古典园林艺术和地方戏曲文化相结合,为游客带来时空交错和穿越回归的美妙感觉。

(4)昆曲与茶馆的的相映成趣。幽暗清淡的灯影,丝丝幽咽的箫声,轻摆如柳的姿态,拖曳着长而轻柔的水袖,眼神顾盼,低吟浅唱……优美的昆曲表演场景出现在苏州山塘街上,让人有种如痴如梦的感觉。首家还原旧时堂会风格的昆曲茶馆亮相山塘街,古色古香的店堂,古朴典雅的摆设,台上是莺声婉转,笛声悠扬,台下是低语品茗,啧啧称赞,曲高和寡的昆曲首度走进了喝茶聊天的茶楼。昆曲与茶馆的结合给山塘街这一旅游地添加了不少的文化气息。茶馆不再仅仅是喝茶的场所,更是散播昆曲文化的一个平台。

2.昆曲艺术的传承与人才的培养的体系健全。首先要加强对昆曲人才的培养的重视,俗话说:“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培养一个优秀的昆曲人才,至少要十年功夫。因此,培养昆曲人才,要从源头抓起。在昆曲人才的教育上采取双轨制:让昆曲进学校,借鉴京剧从娃娃抓起的办法,从小培养青年人对昆曲的爱好,同时紧密地依托昆剧团的老师进行培养。昆曲剧院也可集中全国优秀师资,在中国戏曲学院开办昆曲演员、编剧、导演、作曲和管理人员研修班。还可以以抢救、排练一批昆曲名剧为载体,进一步培养、引进优秀人才。以小而特、精、专的特色,提高教育层次,重点培养昆曲表演、策划、音舞、研究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建设昆曲人才培养基地。要培养新一代的昆曲演员,最要紧的是多给他们演出的机会,给他们表演的舞台,从而让他们能被观众认可。只有让他们有了更多表演机会,才能给他们更多灵感创作出新的昆曲作品。

3.扩大昆曲艺术的传播途径。

(1)昆曲宣传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在以舞台为中心的基石上,应充分利用现代立体化的传播媒介,引导信息立体化。只有对昆曲的相关信息进行延伸、扩展、深化,才能使信息传播具有深度、立体感,从而逐步赢得观众。昆曲要进一步进入旅游市场,一定的包装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明星效应进行包装:在流行音乐中加入昆曲元素,如偶像歌手王力宏的《在梅边》。还可以将昆曲融入服装设计,如华裔时装设计师谭燕玉的新一季时装作品于,2011年2月12日亮相于纽约曼哈顿林肯中心的2011秋冬季时装周舞台。她大胆采用昆曲服装的华丽图案和鲜艳色彩融入作品中,围绕“两重性”展开,在新与旧、古老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点,向世界展示设计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昆曲文化。

(2)利用昆曲博物馆进行实物展示。有关昆曲的博物馆最有名的应属坐落于昆曲的发祥地,苏州古城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江历史街区的中国昆曲博物馆,经国家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立项批准,于2003年11月正式挂牌对外开放。它以抢救、保护、传承、弘扬古老的昆曲艺术为宗旨,以展演、陈列、收藏、研究、传承为主要工作内容。其展厅主要由主戏台、大殿室内戏厅、作品作家厅等组成。主戏台构造精美,是观看古戏台演出的最佳地方。两厢墙上挂有昆曲文木雕、砖雕等,既是陈列,又是装饰。两厢用竹廉隔成开放式包厢,观众与游客既能在此观看昆曲表演,亦可休闲品茶。木雕石刻展厅两侧向后都有走廊,称为“昆曲艺品展”,挂着的都是一些不同地区剧组有关昆曲故事的画,如江苏省昆剧院《桃花扇》,北方昆曲院《琵琶记》,上昆《牡丹亭》,浙昆《西园记》,江苏苏昆《长生殿》,甚至还有我国台湾联合昆剧团的《下山》。在这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及资料、脚色行当和传统服饰、昆曲的古老乐器,还能欣赏到演奏员为您演奏的堂名音乐;欣赏到全国最齐全的昆曲音像资料以及著名艺术家的昆曲艺术精品等。在这里非物质遗产昆曲以一种有形的实物陈列形式向游客全面展现了有关昆曲的各种风貌和文化内涵。

4.开发昆曲旅游体验项目。昆曲表演与游客之间缺乏互动,不妨开发一些昆曲旅游的体验项目,如:“看脸谱”、“学唱段”、“把玩乐器”等。“看脸谱”让游客能认识在昆曲中不同的人物及其性格;“学唱段”主要体验昆曲的那股昆腔,感受其柔美的韵味;也可以穿昆曲的服饰、把玩一下乐器,乐在其中。在游客体验这些项目的同时,可以将其过程录制下来刻成光盘供游客们保存。笔者相信,通过这些体验项目的开展可以使游客们的旅途锦上添花。

5.推陈出新打造昆曲旅游品牌。旅游产品及项目要想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树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在现代的旅游市场中,品牌具有文化导向力。昆曲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表演为主。在其产品形式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只是传统的表演形式,应加以创新:可以将昆曲表演结合木偶、皮影等形成系列的表演模式,同时还可以打造系列昆曲工艺品,如戏文泥塑、桃花坞木刻年画、雕刻工艺品等,打造昆曲特有的品牌,形成昆曲旅游的产业链,来促进昆曲旅游市场的发展。

五、结论及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旅游资源,地域性、民族、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个地区的宝贵旅游资源。“江南幽兰,人间雅韵”的昆曲艺术,其凝聚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文化,集传统的文艺精华于一身,是我国的经典文化。现实的呼吁迫切需要强化对文化的深入开发,具有丰富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旅游的发展则尤其有研究开发的价值,这无疑是一种“富矿”,极具诱惑力。昆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一大背景下,昆曲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存在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以此为契机对其昆曲艺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对昆曲旅游的开发,使其能够以一个全新的、富有吸引力的面貌走向旅游市场、走进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钱永平.遗产化境域中的昆曲保护研究[J].文化遗产,2011.

2.张利群.论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J].文化遗产,2010

3.陈国华,潘薇.河南省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豫剧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学术经纬,2010

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范文5

10月23日到10月28日,江津市旅游局、四面山管理委员会机关、单位、村(居)共27人赴华东五市进行旅游考察。在6天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杭州、无锡、苏州、上海和南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触动很深。

一、华东五市旅游发展的概况

华东五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是江南鱼米之乡,山清水秀之处,历史文物之都,名人荟萃之地。华东五市(苏州,无锡,南京,杭州,上海)这条旅游线将都市风光线与名山名水融为一体,是集风景名胜游,文物古迹游、佛教文化游为一线。华东五市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地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作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助推器。

1998年10月,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作为54家全国第一批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经国家旅游局考核、检查、验收,同时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国前列。近几年来,华东五市先后确定了大旅游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思路,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2002年,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无锡旅游总收入分别是1182、294.3、198、220.4、150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是21.8%、16.5%、9.5%、17%、9.4%。近年来,华东五市旅游收入又有大幅度的提升,而江津市旅游经济总量小,旅游产业规模虽得到一定发展,但旅游经济总量还很小,只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4%。

江津要在新一轮的发展潮中,寻求经济发展新的突破点,在打造渝川黔旅游“金三角”这艘“生态航母”中发挥好龙头作用,更要发挥“拿来主义”的精神,科学地借鉴华东五市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把我市的旅游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快实现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

二、华东五市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我们可用七句话来概括华东五市旅游的经验:自然风光优美是前提、思想观念更新是基础、景区特点鲜明是关键、旅游市场规范是重点、管理体制科学是难点、文化底缊深厚是核心、科学技术支撑是动力(如上海)。

(一)在产业定位上确立了发展大旅游的思想。

南京市的旅游产业定位于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无锡市则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中的重点支柱产业;苏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市定位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杭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无锡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华东五市坚持城市规划与大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大旅游发展规划因素,以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南京市政府成立的“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规划委员会”。该委定期会同计委、规划等部门对旅游项目论证审批;上海市形成了“旅委”与计委、规划部门集中审定表决旅游改扩建项目的议事制度;苏州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并规定县级市、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报苏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苏州市政府在建设发展中,为保护苏州古城及古典园林风貌,作出保留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和工业园区的决定,使苏州古城、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使苏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杭州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必须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在市场管理上实施了依法综合治理的措施。

华东五市认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旅游主管部门采用联合公安、工商、市政等部门综合执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取得明显成效。南京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职能就是负责协调公安、工商、市政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无锡市政府针对日趋升温的“一日游”市场,专门颁布了《无锡“一日游”公告》,并责成各景区(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对景区点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管理,依法整治;杭州市建立“一日游”经营活动专项审批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当地旅游市场秩序。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形成了社会办旅游的局面。

杭州市在景区点的建设上,市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倡导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一起上,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三年内就共投资40多亿元人民币,建设了宋城(有天灯节,宋城歌舞演出等)、未来世界等一批文化品位高、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新景区,打造了“层层叠叠山、弯弯曲曲路、高高低低树、叮叮当当泉”的特色,形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苏州全市60多家星级宾馆,有90%都是利用外资、吸收内资兴建的,社会资金在旅游饭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苏仅灵山寺一个景点,就投入了2个多亿进行着力打造。“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秦淮河,由于历史的变迁,昔日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夫子庙恢复了“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的繁华景象。

(五)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

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充分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全力打好了白居易,坡,白娘子传奇等文化品牌,其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为其增色不少。乌镇水乡古镇凭借水阁而天下闻名。南京市政府依托“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的花车巡游驶进了上海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南京旅游的一大特色。苏州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苏州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苏州丝绸节”推销苏州旅游;无锡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中国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太湖第一渚——鼋头渚;上海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杭州以“三江两湖”树立杭州旅游形象。夫子庙、“闻钟声,烦恼清,智能长,菩提生”的寒山寺、“夫妇归田隐居”的藕园等无不如此。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外旅游者人数、创汇收入连年攀升。

(六)在政府主导上给予政策扶持。

上海市政府为发展都市旅游,建立旅游“两委体制”,采取征收旅游企业旅游附加税的政策,保证上海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市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用于上海旅游促销;南京市政府从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1000万元每年递增15%用于发展南京旅游业;杭州市政府制定了按全市饭店利润的10%征收旅游附加税的制度,每年征收13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苏州市每年旅游市场促销费为500多万元。

(七)在城市环境建设与治理上为大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得益于基础环境建设与治理。上海市政府为开辟“黄浦江夜游”旅游项目,动用巨额资金搬迁上海外滩所有货运、军用码头;南京市政府近年来改造了60多条道路,实现绿、亮、洁、美,投入4000多万元治理秦淮河、玄武湖;无锡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改造、扩建通往景区点道路50多条。此外,在城市的建设上,着眼于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与国际接轨,在旧城改造和建设中,考虑了盲人和残疾人的设施建设,也考虑国内国外游客方便,设立了中英文对照指示方向的路牌等。华东五市从抓城市环境建设、治理城市环境入手,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可进入性,有力保证了大旅游的发展。

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内外旅游者人数、创汇收入连年攀升。对比之下,江津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地方特色不突出,“吃、住、行”要素所占比重较大,“游、购、娱”结构不尽合理。游客构成单一,周边游热,国内游冷,国际游几乎空白。

三、华东五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景点的环保和水质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如雨花台的环境不够优美,乌镇和藕园的水质存在污染问题。

二是部分景点存在幽默式的“宰客”。我们到达乌镇时,在外买矿泉水,一瓶一元钱,一件24瓶要24元,买3件却要75元,而且是要买就买,不买就算了。

四、江津市旅游发展的差距及原因

(一)城市打造缺乏个性。

旅游业是以城市形象、城市特色为品牌。城市形象建设是发展旅游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旅游业建设重在突出城市的个性。比如,苏州是以古典园林为标志、千年古城为依托、吴文化为内涵突出城市的个性化,以此定位城市形象。

江津旅游资源丰富,是重庆旅游资源大市之一。形成了“一山二联三居四园四镇”(“一山”是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二联”是指天下“第一长联”和“第一奇联”;“三居”是指聂帅陈列馆和旧居、陈独秀旧居;“四园”是指大圆洞、云雾山、临峰山、滚子坪省级森林公园;“四镇”是指中山、塘河、石蟆、白沙四大历史文化古镇)的旅游格局,文化旅游异彩纷呈,有开国元勋、有革命志士,更有墨客骚人、“三教”文化,有蜚声中外的“四大文化品牌”等。但由于我们长期没有注意塑造城市的个性,旅游发展缺乏准确定位,旅游资源核心价值不突出,缺乏大策划,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不够,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历史文化景观打造乏力,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美食购物、文化娱乐、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构建我市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挖掘内涵,突出特色创新,把城市建设和帅乡文化融合在一起,用文化包装城市,形成具有帅乡品味的旅游特色。

(二)宣传促销缺乏创新。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江津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今年新华集团入驻四面山投入旅游开发,为四面山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江津乃至重庆的旅游业还是相对滞后。创新的宣传促销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塑造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闻名于世。这次我们在途中给江苏的导游提起江津四面山,虽然是部级风景名胜区,但他这个“老导游”也没听说过。四面山在成渝两地之外为什么会“寂寂无名”呢?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创意的包装和宣传,没有形成鲜明、独特的形象。因此,要强化宣传、推介、促销意识,用一系列好的创意确立江津的旅游城市形象,同时把江津介绍给外面的世界。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华东旅游业发展快,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基础建设上舍得投入,同时,把旅游投入列为经常性政府支出。如南京市政府从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1000万元,每年递增15%用于发展南京旅游业。杭州市政府制定了按全市饭店利润的10%征收旅游附加费的制度,每年提取1300万元作为旅游业发展基金。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地方都舍得投入资金发掘独特的旅游主题,形成我有人无的旅游项目优势。比如,杭州的茶文化旅游主题和江南水乡文化旅游主题等等。我们江津的旅游业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发掘旅游主题上的投入严重匮乏。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差,同时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旅游大格局。在旅游主题的开发上,四面山过去基本空白,人有我有的项目,我们不精。今年新华集团进驻四面山后,把四面山定位为“丰富多彩、风情万种之山”,主要特点是:千瀑千姿、赤壁丹霞、先巴文化、原始森林。但人无我有的项目,我们没有很好地开发。以部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为代表的绿色旅游,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和陈独秀旧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和陈独秀旧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天下第一长联”和“天下第一奇联”为代表的楹联文化旅游这些都是江津的独特资源,但至今没有形成独特的旅游主题。

(四)旅游市场很不规范

从华东五市回来,我们烈感受到规范旅游市场,建立行业协会的重要性。目前,四面山正处于旅游市场的培育阶段,失信的事,欺客宰客和相互杀价行为恶化了人际关系,影响了四面山旅游的健康发展。华东五市的旅游产品全是一个价,一致对外,不会给你讲价还价。我们到达乌镇时,在外买矿泉水,一瓶一元钱,一件24瓶要24元,买3件却要75元,而且是要买就买,不买就算了。有点“宰”的味道,但却折射出市场的统一性。反观江津四面山,相互杀价行为比比皆是,恶化了旅游环境和市场。

五、对江津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培植一批旅游精品。

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以数量扩大为目标的粗放型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向深层次、质量型和内涵丰富型发展。江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江津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但从实际来看,还有很多景点存在功能单一、品位不高等问题。如朝源观等,由于缺乏深度开发,内涵不够,而显得平淡无奇。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华东每个城市都有地方氛围浓郁的特产。如杭州西湖龙井茶,无锡酱排骨,南京盐水鸭等无一不让游客心动。江津四面山也有不少土特产,比如老腊肉等,但大都没有在包装上下功夫,没有形成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相联系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品。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二)抓宣传,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促销的广度和深度,树立江津新形象。

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和深度,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一个好的商品需要好的推销术,旅游产品更是如此。江津要依托各种活动载体、现代新闻宣传媒体,筹划热点,精心包装,制造轰动效应,刺激旅游消费热点,培育品牌,吸收游客,不断拓展周边客源市场。以四面山的山色风光为依托,精心布局大旅游圈,推出江津旅游的拳头产品。

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范文6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旅游,但是不断涨价的旅游景区门票,使人们旅游的成本日渐增加。从2009年开始发行的齐鲁联合旅游年票,深受喜欢旅游的朋友欢迎,三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很多的驴友成为年票的忠实消费者。他们都说,买张旅游年票去旅游,能省不少钱,太实惠了。

目前,已经发行了三年的齐鲁旅游年票开始推出2012新版,并在全省开始发行。年票的规模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扩大到涵盖省辖十七地市和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等省景区以及全国热点线路。其中,335家景区全年免票不限次,15家免票一次。

齐鲁年票和锦绣江山全国旅游一卡通双卡合一,优惠价98元,持此卡可省98个城市价值1.5万元的旅游门票,游一个城市仅需一元,购卡后贴上本人照片即可全年不限次使用,有效期到2012年12月30日。

年票加盟景区详情如下:

淄博28家:博山和沂源鲁山、齐国历史馆、东周殉马坑、中国古车馆、世界足球馆、九天溶洞群、牛郎织女景区、峨庄瀑布群、淋漓湖、马踏湖,玉黛湖,周村古商城,蒲松龄纪念馆、谭溪山、原山、开元溶洞等。

青岛日照烟台威海27家:海底世界水族馆、中国海军馆、小青岛、即墨天泰温泉,赶海园、竹洞天,烟台山、塔山、昆嵛山、地雷战,仙姑顶、定远舰。

济南泰安德州26家:大明湖、灵岩寺、白云湖湿地、植物园、朱家峪、华阳宫、圣母山,东平湖,水浒山寨水寨、腊山、新泰莲花山,夏津黄河森林公园。

东营潍坊滨州莱芜14家:天鹅湖,仰天山、青云山、山旺地质公园,鹤伴山、杜受田故居、大觉寺,吕祖泉、雪野三峡。

枣庄临沂徐州21家: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盈泰温泉、冠世榴园、莲青山、抱犊崮、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孟良崮、蒙阴蒙山、地下银河、沂蒙山根据地,汉墓汉画兵马俑、沛县汉城、银杏博览园。

济宁菏泽新乡20家:曲阜孔子六艺城、孟庙孟府、泉林泉群,金山,关山、跑马岭、潞王陵和次妃墓、比干庙、秋沟。

聊城邯郸安阳29家:聊城景阳冈、鱼山曹植墓、天沐温泉,邯郸武灵丛台、响堂山石窟、广府古城、京娘湖,安阳汤阴岳飞庙、马氏庄园、太行大峡谷。

安徽江苏 25家:合肥包公祠、亳州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蚌埠白乳泉,淮安明祖陵。上海浙江湖北湖南等18家:朱家角古镇,杭州桐庐琴溪香谷,武汉大好河山等。

河南62家:洛阳龙峪湾、焦作云台山青龙峡、神农山、青天河,济源王屋山、五龙口,三门峡函谷关,许昌曹丞相府,开封16景年票,平顶山龙潭峡,明代县衙,周口太昊陵,南阳伏牛大峡谷,驻马店薄山湖,郑州康百万庄园。

陕西甘肃宁夏内蒙49家:西安阿房宫、兵马俑华清池线路,咸阳杨贵妃墓,宝鸡大散关,渭南黄河,延安万花山,榆林红碱淖,兰州土司衙门、白银黄河石林、宁夏沙坡头。

北京天津42家:居庸关长城、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宋庆龄故居、北京天文馆、国家动物馆、航天教育基地,天津静园。

河北辽宁48家:秦皇岛黄金海岸、唐山曹妃甸湿地、地震遗址,保定野三坡百草畔、三义宫桃园,沧州吴桥杂技,张家口草原、鸡鸣山,锦州北镇大朝阳、义县万佛堂,阜新海棠山、朝阳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