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课件范例6篇

苏州园林课件

苏州园林课件范文1

 0920307103英语0911 何璇

0920307107英语0911 张康敏

0920307109英语0911 文凝妍

0920307110英语0911 李双双

0920307113英语0911 陈静

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度调查报告

摘要:

⒉ 第28届世遗会上发表的《苏州宣言》鼓励更多的学校将世界遗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关课程,促使青少年能够接受世界遗产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大家看到,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不少选手对于一些关于世界遗产的问答题,张口结舌、相当尴尬;其实这不能完全怪青年,更不能去讥笑他们,而要看出我们的教育内容有问题,现在的中学地理、历史重点在讲理论,丰富的文化知识被忽略了,那么讲授世界遗产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弥补作用。我们苏州的各学校也如此,许多校领导并不重视世界遗产,要去宣传世界遗产知识还得克服阻力。(摘自张橙华《结缘苏州园林,传播世界遗产》)

⒊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看到,无论是苏州科文中心的空中花园,还是阳澄湖畔重元寺的飞檐翘角,无论是时尚之作,还是仿古建筑,“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一苏州园林传统造园技艺的精髓,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时都有精彩的演绎。 (摘自现代鲁班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演义苏州园林别样精彩》 2009-04-30)

关键词:

苏州园林,文化遗产,青年,遗产教育,现代科技

一. 主题简介

通过对于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度调查,来发掘苏州园林等一批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魅力,唤起大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等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珍爱。

二. 活动日程

7月9 日至7月11日:制定调查问卷,由陆雅婷和陈静负责

7月10日至7月13日:搜集相关资料,由张康敏负责

7月14日至7月18日:发放调查问卷并整理相关信息,由何璇和张康敏负责

三. 调查情况

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对苏州园林兴趣参差不齐,对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遗产文化重视度不足,我国的文化遗产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1. 调查目的

通过与大学生接触,做一系列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兴趣度,根据调查结果促使苏州园林等我国灿烂文化遗产引起更多大学生的认知与重视,并进一步发掘苏州园林的魅力,使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

2. 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苏州籍学生和外地籍学生),参观苏州园林的大学生,苏州园林相关工作人员

3. 调查方法或工具

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员(园林内大学生以及园林内工作人员)

5. 数据分析或现状问题分析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

⑴苏州籍大学生有近90%的人去过苏州园林,非苏州籍大学生(同时不在苏州就读)的大学生近25%去过苏州园林;就此项结果表明苏州籍学生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接触苏州园林的机会较多,而非苏州籍的学生对于苏州园林了解不够。其中没去过的人中有18%的人觉得没必要去,而45%的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美兴趣,剩下的则纯粹因为没条件或者客观原因没能去苏州园林。由此,我们考虑到园林宣传是否存在不足?大学生接受的园林审美方面的教育是否有漏洞?怎么样才能解决地理等客观条件对于大学生游园的障碍呢?

⑵关于苏州园林吸引力问题,有53%的大学生觉得苏州园林对大学生有独特吸引力,其他则否;同时,有9.5%的大学生表示假期旅游一定会选择苏州园林,71.5%的大学生表示可能选择苏州园林,但也有19%的大学生称不会选择苏州园林。由此,我们可见苏州园这一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的文化遗产对大多数认还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这么有名又有文化韵味的园林为什么会让有的大学生不屑一顾呢?我们一致认为园林在票价,布置,现代技术的应用及商业化上产生了问题,同时政府对其重视度或多或少也有影响。

根据同学在园内对于游客的采访显示

苏州园林课件范文2

一、利用多媒体,引发学生的想象

语文的美蕴涵在语言文字之中,得靠学生细心的品读,入情的揣摩,这样也未必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它能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才能加速阅读的内化。相比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在意境的营造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七律・长征》一诗,他以炽热的革命热情,坚定乐观的革命斗志,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绝无先例的艺术构思,熔铸出千古绝唱。把艰苦卓绝的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壮举,红军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用短短的56个字概括浓缩了。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让课堂教学突破时空界限,化苍白为绚烂,变直白为生动,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真实体验。使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段诗意的文字,珠联璧合相互辉映。用动听的恰如其分的音乐给学生营造美好的品味感悟的意境,使学生感受到长征中所经历的千辛万苦的自然险阻,使学生想象到长征中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辉煌战迹,从而使学生领会到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悟

语文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科,文学艺术注重形象可感。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首先是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视觉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在语文课上,教师通过有层次螺旋上升的阅读,使学生一步步的对文章的中心趋于明了,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想象,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满。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但有时光靠学生想象是想不出来的,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用现成的图形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因此选取图形图像制作课件,是非常必要的。如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课时,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只靠课文中的文字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教师在开始阶段展示了几幅景泰蓝的成品图:在黑色的背景上,景泰蓝制品闪着柔和华贵的光泽,缓缓隐现,这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髓,受到美的强烈震撼。紧接着引导学生读课文,在学生对景泰蓝制作过程处于朦胧状态时,适时的播放景泰蓝制作工艺课件,就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使学生清晰透明地看到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先用紫铜制胎,而后用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掰成各种花型图案,先掐、后焊,让其牢固地贴在紫铜胎体上,再加上各色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后,才能最终完成。感受到景泰蓝具有浑厚凝重、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高贵华美、富丽典雅的制作艺术特色。感悟它像蓝宝石般浓郁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欣赏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的又一枝奇葩。

苏州园林课件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较好地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素材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通过播放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相应的情感。而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录音是贮存、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恰当播放录音,将会创设有效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录音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例如,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在学生课前做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课堂上要求学生不看课文,集中精力倾听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怡然自乐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沉浸在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心灵得到了净化。通过播放录音,激发了学生求识的欲望,为很好地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教学中恰当借助音乐,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中恰当借助音乐,可以渲染学习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借助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与作者、文章产生共鸣,使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用音乐创设出一种优美的意境,使学生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愉悦的氛围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就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例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音乐旋律感染了学生,使学生融入亲切的情境中。这时教师顺势导情:鲁迅先生18岁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良药,很少回到故乡,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阔别故乡二十年后,但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也变得面目全非。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一年后写下了经过艺术加工的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适时利用投影教学,增强学生学的学习兴趣

投影技术是现在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投影会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投影片,随着教学的进程适时插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做比较,以图案画、美术画打比方,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假山的堆叠让人忘其是假山,具有自然景观之趣,池沼以引用活水展现其生趣。“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是人工所为,但却如自然所成,这也就是“苏州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苏州园林”中的花草树木既讲究错落有致,又照顾季节变化,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展现了中国画的审美观;“苏州园林”中的花墙和廊子,显得多层次,深景致,其景物逐次展露在游览者的面前,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通过插播展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投影片,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情境

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如何让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要做整体设计,对课堂阅读和对话活动进行必要的组织协调。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例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对济南的山、水、雪、树、风、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活脱、生意盎然的冬景图。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制作的课件展现这幅冬景图,让学生感悟冬天,拉近与课文《济南的冬天》的距离。教学课件与课文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感悟了重点,领会了中心思想。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要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就要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媒体等方面要综合考考虑。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为语文教学总体目标服务。教师在策划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必须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二)分解教学目标

在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分类,要恰当分解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步骤,并做到实现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低级到高级的教学环节。

(三)师生双向反馈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两方面互相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原则。

苏州园林课件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导入;感悟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许多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并孜孜探求的一个问题。在我十多年语文教学中,对此有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或多或少有一点感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关键的第一步是新课导入的设计。新课导入的设计是一种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方式,广泛应用于进入新单元、新课文、新段落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严先云先生在《教师的教学技能》一书中所说: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

有效性导入的设计要具灵活性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囊括了方方面面,我们的新课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多元化设计,不能单一地使用故事导入、音乐导入,还有插图导入、影视导入、赏物导入、情境导入、悬念导入等等。灵活运用导入方式,有效地刺激和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新的学习课题,使学生把心理活动集中于所要掌握的内容上,达到主动调节和控制学生认知的活动。不能再采用老一套的“先要求学生把书翻到某一课,再板书课题,然后才生硬地把自己设计的导入内容导给学生”的导入方式。

如:我在上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一课时,把课件的幻灯片的播放设在等待状态,等学生一坐下,我就说:“同学们,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这时传递给我的是一双双疑惑的眼睛,接着就是一阵欢声和掌声。我讲了母鹿护子和汶川地震中母护子的故事,此时的教室是一片沉寂的教室。之后,要求同学们闭上双眼,回忆发生在母亲和自己身上的小故事,当学生闭上双眼进入回忆的时候,教室里轻轻地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童之音,音乐停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任然沉浸在回忆之中。这种悬念设置、故事讲述、情境创设的导入方式,新课未上,就基本上达到了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事半功倍。这是新课文的导入。新段落的导入,当讲到母亲辛劳勤俭持家的内容时,向学生展示农村母亲劳累衰老的形象图片,并播放《妈妈的吻》这首歌,正符合我们农村学生生活的场景,再次把学生的心理活动牢牢扣住,当讲到母亲关心儿女成长的内容时,展示母子离别的图片及播放《游子吟》乐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其感到非常轻松满意,学生感到时间之快,精彩之极,这种成功的喜悦无语言意。

有效性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不同的有效性导入技能,在设计和实施中,应该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有效导入要有目的性原则,要为新课学习服务,要把握课文的个性和要实现的目标,引用资料、拓展知识,要贴近、贴切,做到无缝焊接,不能喧宾夺主。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白将要学习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如一位老师的《苏州园林》的导入设计。

师:“我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生(杂):长城……故宫……国家大剧院……鸟巢……师:都不是。它叫“殿春”。就是这个(多媒体展示图片),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师园”中的一个小院。美不美?

生(众):美。

师:可是,张老师几次游览苏州园林,发现像“殿春”这样美的园林建筑还有好多哦!有好些甚至比“殿春”还要更美!不信咱们再看一些图片……(背景音乐:笛子独奏《姑苏行》)

师:咱们再看一个网页。新闻:27座苏州古典式园林落户五大洲……9座苏州园林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想去苏州园林游览吗?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啊!那么今天咱们就去“神游”苏州园林。

经过悬念巧设的导入,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加上展示苏州园林图片给视觉上的冲击、播放音乐给听觉上的刺激,学生已完全被苏州园林的美所深深吸引,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迫不及待地要去“神游”其中了。试问这样的导入,学生岂有不爱学的道理?

第二,有效导入要有启发性原则。导入要有利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尽量做到“异而弗牵,开而弗达”、“引而不发”设计导入时对学生学习某篇课文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学习需求、生活经验,考虑得细一些,深切一些,周到一些,才能启发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导入设计要直切教学内容,增加思维含量。导入的作用无非是要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导入的设计有时就不必过于追求工巧,不能干买椟还珠的事。一些虽然简单但直切教学内容的导语其实是不错的导语。

第四,导入要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方法服从于内容,导入语要与新课内容向匹配,尽量避免大而无当,海阔天空。

第五,导入要讲究机智性,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变化的环境,要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状态、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变化而变化,运用教学机智,调整教学行为方式。

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金钥匙”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导入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苏州园林课件范文5

首先,要导语激趣,让学生愿意走进课文。常识证明,堂课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课堂开始时充满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就比较好。对于说明文,教师更应该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走进课文。如,在教学《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课时,先让学生看课本前面纪念碑的插图,并让学生说明一下这幅图。要求用最简洁的话语把它说得清楚明白,学生试了之后,才感觉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在几位学生回答之后,就说:“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说明的吧。”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还可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其次,要抓住教学内容的趣味点,让学生体会参与的乐趣。学生总有这样的心理:浅显的说明文觉得单调,不屑于阅读;深奥的说明文觉得读着吃力,懒得阅读;对感兴趣的内容阅读,不感兴趣的不读。针对学生的心理,如果能找到教学内容的趣味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教学便有了成功的开始。就新教材来看,说明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规范的说明文,也有语言活泼的说明性小品;既有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作品,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内容;既有自然基本常识的介绍,也有最前沿科学动态的揭密;既有宏观世界可感知的事物,也有微观世界需要感悟的事理。这些内容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同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学生感知内容的兴趣点,教学便不会单调。

再其次,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能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可制作一个课件“苏州园林一日游”。首先在一曲优美的江南小调中,配乐朗诵“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接着动画展现四幅苏州园林的风光图:“亭台轩榭图”,“假山池沼图”,“花草树木图”,“门窗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图画中,对苏州园林有了图画美的直观感受,领略了中国园林的建筑美。学生一边欣赏苏州园林独特的艺术美的同时,一边惊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审美情趣,并从心底产生了共鸣。

再其次,要寻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说明文的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知事物的方法。说明文的实用性决定了说明文教学更要注重教材与生活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知识,但不会运用于实践中,学习便成了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到户外,书中单调的文字便成了具体的形象,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可谓一劳多得。

苏州园林课件范文6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虽然有时知道某件事情的本质,但远远没有亲身经历的印象更为深刻。严格来说,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展示实物的方式,使学生对该事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比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时候,教师大可将一串荔枝带到课堂之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观、深刻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品尝以及闻的方式全方位的感受荔枝的模样。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实物情景,首先,学生将不再厌恶枯燥的课堂生活,相反会对下节课充满了期待(比如好奇老师下堂课会带什么物件来等等);其次,学生不再是通过简单几句话去理解课文内容,而是由了实实在在的参考。又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一次小型郊游,带他们到附近的园林参观;条件不行的,则可以直接用多媒体播放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苏州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二、故事引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故事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在讲解课本内容和知识的时候添加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比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这篇文言文时,由于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容易分心,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几个小故事,当讲解到课本难点和重点的时候,通过讲解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比如在其中穿插雷锋的故事,雷锋同志在部队中一直都在无私奉献,总能在他人陷入困难时及时的伸出援手,而且从不图回报,每时每刻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收集更多类似的例子,通过讲解这些例子使学生了解何为“舍生取义”,从而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当然,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助人为乐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同学以及身边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将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迅速的吸收和消化古文中那些难懂、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课堂每一分钟的作用,最终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上一篇超能电脑

下一篇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