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烹饪的意义范例6篇

发明烹饪的意义

发明烹饪的意义范文1

一、中国烹饪教育的产生

中国烹饪教育是随着烹饪技术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中“火的使用”被认为是烹饪技术产生的标志。老一代的人们为了保持和延续现存的饮食生活经验和满足人们对饮食方面新的需要,便把积累起来的烹饪知识、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一代,这样就形成了最早历史时期中国烹饪教育的一个雏形。

二、中国古代烹饪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烹饪教育

1、社会历史背景

人类自从开始直立,学会使用工具来寻找食物以后,长期过着对猎获动植物生吞活嚼、茹毛饮血的最原始生活,那时根本无烹饪可言。1929年发现予北京西南周口店的举世闻名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40-50万年(或许更早些),在他们生活的龙骨山天然山洞里,有多层厚达6米以上的用火灰烬层,里面有烧过的木炭块,各种兽骨等,证明“北京人”已经掌握、有意识地运用火来烧烤各种天然食物的原始烹饪技术。火的发现和人类对其有意识地控制使用于食物加工。第一次使人类找到了一种能同时使天然食物消毒灭菌、改善营养状况、增加口感的综合手段,第一次有了原始意义上的烹饪技术。

2、萌芽教育

由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作为人们劳动生活组成部分的烹饪技术,其水平自然也是比较低的.因此,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烹饪教育还处于萌芽时期,它是在人们劳动实践过程中自然进行的,没有任何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可言。实际上,烹饪劳动的过程也是烹饪教育进行的过程,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教与学也是没带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的,当然,也没目的和计划可言。

(二)奴隶社会的烹饪教育

1、社会历史背景

在我国,文献最早记载使用青铜器是在约公元前2200年夏禹时“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像物”(见‘春秋左传》),而大量考古发掘也证明早在龙山时代已经开始了一定规模的铜的冶炼。不过当时并不普遍,铜只作为小型手工工具、装饰品等。烹饪器具仍以陶器为主.进入商周时代,青铜器的冶炼才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青铜器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变化,也使烹调技术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

2、早期烹饪教育

祖辈传授、父子相承是早期烹饪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从奴隶社会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在这种形式下产生的家庭教育就具有早期性、经常性和传统性的特点。通过家庭教育,可以经济减少损失、也是社会稳定的因素。o正是这种早期的烹饪教育奠定了“以师带徒”的存在基础,也对烹饪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专职厨师的出现是烹饪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产生了阶级分化、对立,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物质生活享受的需要。专门设置了为他们提供个人服务的厨师和管理这些厨师的官员,所以宫廷和官府服务的专职厨师应运而生。这就提出了专职厨师的继承问题,社会的需要客观上促使了烹饪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封建社会的烹饪教育

1、社会历史背景

在这一阶段,有人开始比较系统地总结生产劳动中群众的烹饪实践经验,并且上升为早期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编写的‘吕氏春秋・本味篇》,文章客观总结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烹饪实践经验。中国历史上,自秦汉统一中国,特别是汉武帝北征匈奴,南顶百越,东收朝鲜,两通西域以来,形成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实现了烹饪原料、烹饪技术、烹饪器具、烹饪调配料以及饮食文化习俗的空前大交流。这一时期的烹饪技艺经验和理论的总结性专著也大量涌现。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崔浩的‘食经》,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这些都是中国烹饪技术进入新阶段的又一显著标志。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阶段,也是中国烹饪技术的成熟阶段。明朝的永乐、宜德年代。清朝的康熙、乾隆盛世,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生产高度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进入高度成熟的阶段,烹饪技术也在长期的发展积累,广泛的交流融合中,逐步进入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对烹饪技术和理论的总结也特别繁荣,趋于成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顾仲的《养小录》等,为烹饪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明烹饪的意义范文2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xchange,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estern capitalist customs have mutual penetration. However, the most primitive cooking technology is still i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shocked by the invasive species, and in sel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make cooking technology go on and develop. The challenge that thousands of years of cooking habit now faces is innovation and the invasion of catering industry from other countries, only innovation and reform will make cooking industry progress and improve.

关键词: 烹饪;厨艺发展;食雕;中西烹饪

Key words: cooking;culinary arts development;food carving;Chinese and western cuisine

中图分类号:TS97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302—02

0 引言

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国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烹饪和饮食已经不再单单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温饱的问题。而是在保证温饱这支队伍不断壮大的情况下,还在视觉,味觉,材料,调料刀工等方面源源不断的吸取能量,使烹饪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行业。创新和传统是支持各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两把利器,对于烹饪行业也是始终如一,在继承着传统的烹饪技术以外,还不断的改进和推出各种新菜式和特色烹饪技术。现在就让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烹饪技术的发展史。

1 先秦时代的烹饪

从新石器时代烹饪技术的雏形初现,从茹毛饮血到熟食的形成,接着上古三代随着各种调料和各种辅料种类的增多,烹饪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青铜器的出现,为炊具型的个性烹饪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而烹饪技术也达到了另一个跨越式的发展,烹饪原料也中得“五谷(“稷,黍,麦,菽,麻籽)”,“五菜(葵,藿,头,韭,葱)”,“五畜(牛,羊,猪,犬,鸡)”,“五谷(枣,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饴糖,姜,盐)”,毫无疑问,食材物资日渐丰富,人们对食物的敏感性越来越强,阶级分化的严重性也使食物和烹饪技术也随之出现了分化,贵族烹饪文化和奴役烹饪主文化,周代八珍就是当时饮食烹饪文化界的一朵奇葩,不管在当时还是对现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战国时代战乱的增加,百姓不得不迁徙,而军需也刺激着农业的发展,许多烹饪行业的新鲜元素也随之迸发,为烹饪行业的多元化的深入性前瞻性提供了很好的前进动力。

2 秦后民国前的烹饪时期

秦始皇统治六国,狼烟四起,秦国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及秦始皇的挑剔压榨百姓,在一定程度上,鞭策了农工业的发展,为了生存以及附和统治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美食便成为政治生活中讨好统治者的捷径小道,烹饪技术便随着各种新奇细想和政治胁迫下,不断发展。到明清,腐朽的政府加上贪得无厌的统治者,再一次无形的推动烹饪业的迅猛发展,以满汉全席为首的高档次高消费的上层饮食进入官宦富商的日常生活,但是满汉全席也成为饮食和烹饪界的一代骄子,被人们称赞。

3 民国以后

鸦片战争让中国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中国的物资不断流进资本主义的腰带里,列强各国的饮食物资和饮食习惯、文化、材料也留在中国并慢慢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一些调料为中国菜系的完善和口味的改善起到重大作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让中西方的饮食烹饪文化得到交换的一个重要途径。还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下机械合成的食疗,“咖喱,味精,果酱,鱼露,蛇油,芥末,苏打粉,香精”等,跟传统的调味料发生了一次正面的碰撞,也有逐步代替传统调味料的趋势,传统调味料收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现在烹饪业伴随着商业的冲击和发展,向经济、高档次、商务的方向多元化发展。

发明烹饪的意义范文3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饮食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口感、卖相,寓意也十分重要。然而,学校作为重要的烹饪人才输出地方,在教学实践方法方面没有及时改革,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餐饮行业对于烹饪的新要求。因此,烹饪教学方面的创新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此外,学校培养烹饪人才的实践方式将会对我国的餐饮行业的经营状况产生深远影响。

一、烹饪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不符合社会要求

我国烹饪院校的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均为传统的教师教授烹饪知识,学生学习的模式,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实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佳,无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烹饪知识,并亲身投入到实践中去巩固知识,学生对烹饪专业的兴趣也会大大减小。另外,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询问没有耐心,不能专心辅助学生学习,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呆板,没有创新的教学方式,与社会中的餐饮行业接触少,以至于烹饪教学低下。

(二)教学设施陈旧,不适应餐饮业发展

在我国的烹饪院校中,有很多的院校中的教学使用教材落后,没有创新的意识,内容泛泛而谈,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主要的原因是有一部分烹饪院校成立较早,在购买教学器材时,没有深远的考虑,造成教学使用的教材及教学设施在几年之后就出现与餐饮行业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作为学习的后盾,即使教师有再创新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与社会要求的相适应。

二、烹饪教学实践方法的几点原则

在餐饮中,实际的烹饪技术最为重要,基本的理论知识只是实践的前提,最终还是要运用于实践中。所以,烹饪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应从实际的岗位需求出发,有目标性的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结构,能力素质结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烹饪岗位的知识学习。由此可见,烹饪教学要以实践为主,注重教学的阶梯性和连续性,教学实践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目的性强,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开展烹饪训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及专业的烹饪技艺相结合。其次是实用性好。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优化学习课程内容,更要将实用性作为主要的改进方向,根据烹饪的实际操作特点来进行相的内容改革。

三、烹饪教学实践方法的创新建议

(一)建立创新教学的意识

第一,所有的烹饪教学人员要将实践创新理念时刻牢记在心,且烹饪教育的教学理念就是要结合教学实践,否则只能是空谈。第二,烹饪教学人员应明确自身的教学方向,在教学中才能团结一致进行教学活动,转变教学仅仅是知识传授的想法,要将实践放在与理论相同重要的地位。

(二)突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要将课程合理科学的配置,应从多方面考虑教学因素,合理安排教学的课程及科学的编排课程内容,以便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个前提下,将原有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的锻炼。

(三)加强教师资源管理建设

在烹饪院校的管理者中,要注意统一管理,学理念方式,否则容易出现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此外,要加强教学师资力量的重构,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将教学内容有序进行。最后,师资力量的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课,第一是定期将教师送往餐饮行业中进行锻炼,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中的专业素质。第二,可以邀请餐饮行业的专业人士,到院校中进行宣讲、教学,通过以上方式,将院校的师资力量培养成为优秀的、素质较高的专业团队。

四、结语

发明烹饪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创新意识 烹饪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3-158-02

烹饪是一门承载着历史,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行业。由于烹饪历史的久远性,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息息相关性,使烹饪专业又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性。作为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既要传承历史,更要发展与创新。

自主性学习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而烹饪教学中强烈、逼真的工作环境,以及与基本知识、技能紧密结合的,循序渐进的强实操性,与自主性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在烹饪教学中运用自主性学习法,以学生动手为主,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不仅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加强,而且使学生树立起了强烈的创新意识。

1在烹饪教学中运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保持并激发学生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烹饪教学的实践证明,没有兴趣,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了负累。学生在掌握了烹饪基本刀工、烹调基本技法等知识以后,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消化和吸收。如果在教学中仍然让学生就某技能单纯地、反复地练习,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疲惫和厌倦感。而在自主性教学中,教师布置学习目的以后,按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如刀工、抛锅、芡、原料掌控等)的学习与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如典型菜式、各种烹饪技法等的演练)理论知识(营养学、烹饪美学以及烹饪经验性常识等)的掌握自主性学习的开展(分组选择材料、命名、共同构思、组合材料、分工协作、教师指导与帮助、作品展示、师生共同点评)知识、技能获得提高这个过程组织教学。由学生自主选材(或教师指定材料),然后同组学生共同设计所要制作的作品(包括命名、主辅料的搭配、料头的配置、烹调技法的选择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加工,原有的知识在不断的被理解,消化、吸收,最后达到深化的目的。此类教学过程的设计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主角,因而充满兴趣。

2自主性学习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烹饪教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饮食必须要推陈出新才有市场,烹饪只有不断的创新才具有生命力。而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在踏入市场后能灵活机动地处理材料,才能在烹饪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处变而不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入创新机制,通过学生自主选材,自主命名,自主研讨烹饪技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基本技能、技法在得到深化的同时,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有滑蛋、煎蛋、冬菇扒菜胆以及拉油炒法等多种烹饪技法后,笔者准备了鸡蛋、韭黄、瘦肉、黄瓜、胡萝卜、葱、虾仁、生姜、冬菇、棠菜(上海青)等原料,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选材,分组实践,每组做出两个菜品,同时要求学生依据所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在外面酒楼或者家庭环境中的所见所闻,合理的搭配材料,在命名、制作、装饰等各环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各组作品不能相同,各组之间进行最后的评比。实践过程中各组同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从菜品的命名、分工整料,到最后菜品的制作完成都以极高的兴致去完成,其中的一组同学,在原来煎蛋的基础上,将虾仁、瘦肉、韭黄、胡萝卜、冬菇等材料经过处理卷酿到鸡蛋中,最后改切装盘,并以黄瓜、青菜围边进行装饰,此菜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多种烹饪技法(煎、酿、炒、炸、扒等)融合,并且将之命名为金镶玉卷,凸显出学生构思的精巧,达到了物尽其用,推陈出新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3自主性学习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烹饪实践中,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往往是多岗位共同合作,集体创作的结果。虽然,烹饪教学也强调学生岗位能力和意识,但实际上岗位意识就是团队合作的基础所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共同选材、共同命名、共同操作、共同探讨的过程,内部的分工协作同时强化了岗位能力、岗位意识,而最主要的是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

在学生以组为单位领取材料以后,组长就是岗位的管理者,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个人特长,分别组成水台、砧板、打荷、後锅等不同岗位,使各组员的能力得到尽情发挥,而分工就是为了协作,一件作品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依据菜谱教学是烹饪教学的常规手段,但与市场的结合分析我们发现,很多情况下,由于厨师个性的不同,烹饪环境的不同,同一种菜式有不同的烹调方法,尽管它们要求的基本技能、技法可能是相同的,但演绎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比如,同样是煎,有些厨师善于干煎,而有些厨师更喜欢半煎炸)。所以在自主性教学实践中,必须强调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选材,自主命名,自主研讨烹饪技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基本技能、技法在得到深化的同时,运用材料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烹饪教学中引入自主性学习,教师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甚至是“灌输者”,是教学全部过程的设计者和主导者。而在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变身为知识的引导者、指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运用者和创造者,是主观能动的,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答疑解惑,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的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在学习过程结束的时候尤为重要。因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必然产生诸多的问题,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积极的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总结、探讨等使自主性学习的成果得到巩固,通过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得到深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发明烹饪的意义范文5

(一)初创阶段:建立考工定级和考工晋级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烹饪行业的职工队伍建设。刚刚组建起来的国家劳动部门,在解决失业问题的同时,大力开展了职工就业专业培训和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其中就有烹饪专业。这些训练班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烹饪技工学校和烹饪技术培训中心。学徒制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全国城镇地区的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也初步形成。一批条件较好的烹饪技工学校开始列入国家计划,烹饪技术等级制度也开始建立。烹调、面点和服务人员开始评定业务技术职称。到1963年,全国有109人获得特级厨师称号。但是,由于受到当时逐步形成的极“左”政治思潮的强烈冲击,在很长时期内这一制度未能很好地推行。特别是1966年以后的“”时期,烹饪行业考工定级晋级制度和其他劳动管理制度一样,陷入瘫痪状态,烹饪职业技术培训事业也受到极大破坏。这种状况直到粉碎“”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开始得到扭转。

(二)恢复阶段:确立厨师技术等级考核制度

1983年4月25日,劳动部门颁发了《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暂行条例(试行)》,这个文件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考工晋级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工人的培训和考核作出了制度性规定,对考核的种类、方法、组织领导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得以确立。此后商业部颁布了《饮食业业务技术等级标准》,其中红案(烹调)部分分为二级厨工、一级厨工、三级厨师、二级厨师、一级厨师、特级厨师和特一级厨师等7个等级。

(三)调整充实阶段:实行国家工人考核制度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象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有关单位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在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引导下,我国烹饪专业技术技能型职工队伍的建设开始加速。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烹饪职业技能鉴定进入调整充实阶段。

1全面修订全国烹饪技术等级标准

这一时期,劳动部在广泛调查、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委托商业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对原有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1988年3月,商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分别颁布了《饮食服务业业务技术等级标准》和《旅游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前者中餐部分的烹调专业分为二级烹调技工、一级烹调技工,五级烹调师、四级烹调师、三级烹调师、二级烹调师、一级烹调级,特三级烹调师、特二级烹调师、特一级烹调师等10个等级;面点专业分为二级面点技工、一级面点技工,五级面点师、四级面点师、三级面点师、二级面点师、一级面点师,特二级面点师、特一级面点师等9个等级。后者的中式烹饪师和中式面点师分别设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等级。

2开展技师评聘试点工作

为了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保障和促进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劳动人事部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关于实行技师聘任制的暂行规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组织试点工作。1989年,劳动部在技师评聘试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高级技师评聘的试点工作,并于1990年正式印发了《关于高级技师评聘的实施意见》。

在技师评聘制度建立和试点工作中,许多地区、部门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开展了烹饪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核评聘工作。烹饪技师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烹饪技术等级考核和晋升制度形成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资格考评的完整体系,为广大厨师发展成才开辟了新的道路。

3颁布了《工人考核条例》

1990年6月23日,《工人考核条例》经国务院批准,以劳动部部令形式下达颁布实施。

这个条例,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由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工人考核的行政法规。该条例对考核种类、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组织和管理、证书印制与核发,以及违反本条例罚则都作了明确规定。

《工人考核条例》颁布以后,各地区的劳动人事部门积极按照条例的要求,建立工作考核委员会,开展了包括厨师在内的工人技术考核工作。各级各类烹饪教育培训机构也逐步与工人考核制度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烹饪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实施毕业(结)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

(四)转轨阶段: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工人技术等级制度开始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转轨。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事项有:

1颁布《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1993年7月,劳动部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这个文件依据《工人考核条例》,对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做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调整,特别是首次提出了“职业技能开发”和“职业技能鉴定”等重要概念,提出了“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包括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并实行许可证制度,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等基础建设的要求。从这个文件颁布起,不再使用“工人考核”,而改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提法。这个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近40年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开始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家职业技术的鉴定制度转轨。

2颁布烹饪专业职业技能标准。

1993年,劳动部颁发了包括饮食服务业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8个工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这个标准在形式上包括工种定义、适用范围、等级线、学徒期和每个等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3颁布《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工种)技术人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劳动部、人事部于1994年2月22日联合颁布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劳动人事部门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文件。它不但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而且对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出了总体部署,还明确了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的职责范围。这个文件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烹饪技术考核鉴定和资格认证,逐步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轨道,推动了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

4确立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地位

1994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法》都明确规定了我国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法律地位,这就为我国推行烹饪职业资格证书和烹饪职业技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五)我国烹饪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烹饪职业技能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主要通过推选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起了全国烹饪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已取得主要成效有:

1颁布烹饪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从厨者的烹饪技能,促进烹饪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工作,劳动部和国内贸易部组织了内贸和旅游行业的部分专家、名师编制了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并于1994年8月由劳动部正式颁发。该规范为烹饪专业各工种进行技能鉴定提供了依据、标准和方法;为考生界定了考核范围,设置了考核细目,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指导鉴定工作、编制鉴定、考核试题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依据。该《规范》由申报条件、鉴定方式、考核场地及设备要求、考核评分、考评时限、知识和技能要求、考核试题等7个部分构成。

2逐步建立起烹饪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机构

1994年6月,经中共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成立。在此前后各省、地、市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也相继成立。这就为烹饪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组织保证。1996年11月,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则》,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程序,包括鉴定站、考评人员、命题、考务管理和证书颁布等五大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

3开发中式烹调师等工种的国家题库

职业技能鉴定试题是测量和评价劳动者的量尺,是鉴定活动的直接依据。1995年4月劳动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的通知》。其后,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式烹调师等工种的国家题库于1997年建成。随后,国家题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分库也相继建成,并在全国投入运行使用。与此同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总结几年来题库开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与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标准》。

4组建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构和考评人员队伍

近年来,我国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构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省区市已批准建立了一大批鉴定所和鉴定站,各地已初步建立了鉴定所(站)的规范化管理。此外,各地还积极开展考评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一支能适应本职业各工种鉴定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力量。

发明烹饪的意义范文6

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它孕育了人类,供给我们生存、发展和繁衍子孙,它曾经提供我们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使我们创造了人类现代文明,产生了工业化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破坏和污染环境在加速,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加剧,酸雨范围扩大、淡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面积扩大、森林资源锐减、野生动植物物种减少、臭氧层耗损、危险废物扩散和全球气

候变暖等,都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作为一名烹饪教育工作者在烹饪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也是义不容辞。

烹饪教学中加强学生环保教育的必要性。人类要生存就得吃饭,而一日三餐离不开烹饪,人类的烹饪活动关系到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

首先烹饪对空气的污染。烹饪对大气的污染虽比不上工业或交通运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严重,但它对大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厨房空气的污染,严重时危害人体的健康。

烹饪过程中,食物在熏烤时产生的炭黑中,煎炸时的高温油脂中都含有大量的3,4――苯并芘、脂肪酸聚合物等物质,它有很强的致癌作用,我国肺癌病因大多来自简陋灶的燃料,不论使用哪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污染都是严重的,其燃烧过程中主要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可吸入粉尘,人长期吸入易引起心血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

其次烹饪对水的污染。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地球上的水污染70%来自日常生活排出的废水,其中由于烹饪造成的厨房污水占相当的比例。在整个烹饪过程中,原料的加工、处理、蒸煮,餐饮具的洗涮等过程都要排出大量的废水,而这些污水排入下水道后与工业污水混合,然后再排入附近的水体,其中主要含有有机污染物及一些悬浮物,耗氧量最高,会导致水体缺氧并散发出异臭,从而使水体失去利用价值。另外,有些饭店及城市居民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原料,剩饭剩菜进接倒入湖泊、河流、海洋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水体污染。如果将受过污染的水体重新作为烹饪用水和使用受污染的烹饪原料时,容易引起污染物在人体内蓄积,出现生物富集现象,引起慢性中毒,患有多种疾病,破坏了生物界的生物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另找水源或对已污染的水源进行净化处理,这样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而且容易引起城市水荒。

再次烹饪与白色垃圾的污染。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应,中国也是世界上白色污染发展最快的国家,而白色污染主要是由于烹饪业的发展造成的。

随着近几年快餐业的发展,一次性塑料餐具、水具和各种塑料包装被大量使用。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一次性餐具、水具的生产和消费市场,目前年需各种快餐盒(碗)100亿多只以上,方便杯等一次性水具200亿多只,其它塑料包装产品数十万吨。单我国的铁路客车每年就耗用白色塑料餐盒约7亿多只,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垃圾中,一次性塑料用具要占到垃圾重量的5%以上。这些塑料制品的密度小,体积大,重量轻,易随风、随水散布,因而从农村到城市、从小河到大江、从铁路到人路到处可见这些白色污染物的踪迹,当这些以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塑料为原料的一次性用具被废弃后,由于污染物在自然状态下,它们的分解至少需要200年,不仅破坏环境卫生,还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甚至人类的免疫系统也有较大的破坏。

最后烹饪与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吃是人类维持生存的一种生物本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吃饱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追求吃得好、吃得有营养。于是有吃青蛙的、吃益鸟的、吃保护动物的、就连那毒性很大的河豚也要“拼死”吃一吃。许多饭店为了满足顾客招揽生意,而一些不法分子趁机盗猎野生珍稀动物从中牟取暴利,照这样下去不仅会破坏食物链的某些环节导致生物系统的退化崩溃,而且也会使一些濒危的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的进程。2003年出现的“非典”、2007年禽流感、和今年的H1N1型流感“也与人类破环环境和滥食野生动物有关。到了腊肉飘香的季节,有些人不惜砍伐森林用松树熏制腊肉,似乎只有这样做出来的腊肉才是最正宗的;烹饪业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似乎只有这种筷子才是最卫生的,岂不知从一棵树制成筷子木材利用率只有60%,仅仅使用几分钟就被扔掉,这是何等巨大的浪费!森林覆盖率占68%的日本,就从不生产这样的筷子,全部从中国廉价进口,且用过以后还要回收再利用,可见日本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比我们强。我国部分农村和一些贫困地区烹饪时主要以木柴作为燃料,他们为了活命和糊口对森林进行毁灭性的破坏和掠夺。电视报纸上曾报道有一个是部级贫困县。那里的人们为了生存每年要砍伐大量森林,其中商品材料仅占24.5%,而烧柴却占了48.9%。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毁坏森林的严重后果,造成大量水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气候改变、植被破坏出现沙尘暴现象等。这种低价值利用木材瞬时化为光和热的做法实在令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