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池塘养殖技术分析

青鱼池塘养殖技术分析

摘要:

青鱼也被称之为螺狮青,是我国4大家鱼鱼种的代表,经济价值非常高,还有疾病防治效果。青鱼的肉质较好,这也是其受到饮食者青睐的最主要原因。正是由于青鱼的市场经济价值,因此近些年养殖的规模开始扩大,关于养殖的技术研究工作也开始逐渐深入。本文就青鱼养殖环境及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进行分析,实现青鱼的合理养殖,保证青鱼的市场供需。

关键词:

青鱼;养殖环境;条件;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青鱼是我国主要的鱼种类别之一,肉质较好,是餐饮中的常见饮食材料,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和青睐。由于青鱼具有诸多优势,所以市场上出现了青鱼供不应求的情况,也增加了青鱼养殖市场的范围。想要保证青鱼的良好养殖,需要从养殖的环境条件方面开始注意,对青鱼养殖中的每一个环节加以把握,并遵循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详细内容总结如下。

1青鱼的养殖环境

1.1池塘条件

青鱼的养殖,要求池塘处于水源地近处,以保证养殖过程中具有充足的水量。除了充足的水量以外,还要保证水质的干净,不可以存在污染问题。池塘附近要有配套的电力,并保证交通的畅通。通常情况下,鱼塘开挖面积约在0.55hm2,以长方形为主,具备通风以及向阳条件,底部位置尽量平整,深度约2m,并配备必要出入口设备以及增氧、抽水设备等。

1.2清洁消毒

冬季池塘水会出现干涸问题,需要做好池塘内杂草、淤泥清理,清理完毕后做好塘埂的修复、加固处理,保证水性能。鱼塘清洁后,要进行半个月以上的暴晒处理,并使用生石灰进行池塘内淤泥搅动,让石灰浆、淤泥结合,这样做会对池内有机物起到氧化作用,还可以在氧化时消除病菌。

1.3改善水质

池塘清洁后,需要施加基肥。常见的有机肥包括鸡粪、生石灰等,施加结束后,水位加深至1m,并培养基础饵料生物。这1环节结束后5d加入EM菌、单胞藻激活素,达到强化肥水、净水的效果,等待1周后投放青鱼鱼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鱼种的投放,必须于晴朗天气下完成。

2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青鱼的养殖技术,需要从鱼种放养、饲料投放、疾病健康检查以及鱼塘的日常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加以注意。详细养殖技术分析如下。

2.1鱼种放养

养殖户,要做好鱼种(规格整齐且健壮)的选择工作,由于市场需求明显,所以选择的鱼种要以2龄鱼为主。放养时,对池塘养鱼的密度加以调整,密度的划分以鱼塘的出入口、饲料等条件作为依据。一旦放养的密度太高,就会延缓青鱼的生长速度;反之放养的密度太低,就会降低池塘的利用效率。从实际养殖情况来看,很多养殖户为了保证池塘空间的充分利用,都会选择其他鱼类和青鱼一起养殖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选择和青鱼生长发生冲突的鱼种,一般可以选择鲫鱼作为混合养殖鱼种。

2.2饲料投放

青鱼的养殖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肉质鱼,满足食用需求,还可以起到疾病的预防效果,所以喂养的饲料必须是正规厂家的饵料,在保证青鱼健康养殖的基础上,保证未来食用的安全性。饵料每天分为2~4次投放,可以搭建与池塘对应的饵料台,青鱼在上浮状态下即可抢食。饵料的投放次数可以进行3个阶段划分,前半年每天进行4次投料,7—9个月进行每天3次投料,10个月以上进行每天2次投料。也可以综合青鱼的具体成长情况,投放生物类饵料,例如小虾、河蚬等,春秋是青鱼发病的高危阶段,所以要增加易消化食物的投放量。为了保证青鱼的健康成长,饵料投放时需要综合考虑喂养的具体时间、天气、水质等因素。

2.3健康检查

青鱼的养殖阶段,要做好池塘水质检查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水质检查,对于检查中的不利因素进行及时遏制。要使用含氯成分制剂对池塘进行喷洒(调节水质、减少细菌疾病),保证青鱼的健康生长。在青鱼养殖阶段,还可以选择中草药、复合维生素作为药饵进行喂养,降低烂鳃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死亡的青鱼,要将其及时捞出,并深埋在土中,对接触过死鱼的相关渔具进行全面消毒。

2.4日常维护管理

池塘内部的水透明度控制在35cm左右,含氧量超过4mg/L,酸碱pH值为8。养殖户要做好鱼塘的日常巡查工作,一般每天进行早晚2次巡查,巡查过程中要观察池塘内的水质情况、水位情况、青鱼生长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对不同阶段的记录进行数据对比,巡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并处理。

3结语

综合本文研究内容来看,青鱼具有肉质佳、营养价值高(蛋白质、硒、碘、丰富,抗衰老、抗癌)等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餐饮市场中常见的饮食材料。正是由于青鱼的市场前景良好,所以青鱼的养殖户开始越来越多。想要保证青鱼的良好养殖,就需要从鱼塘的开挖工作开始注重每一个环节,实现青鱼养殖的效益最大化,也保证未来食用的安全。

作者:蓝岚 单位:南昌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韩云峰,刘晃,鲍越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盈亏平衡分析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8(6).

[2]韩道富,路兆宽,林泽英.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要点(上)[J].农业知识,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