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安全应急预案范例6篇

起重机安全应急预案

起重机安全应急预案范文1

为规范和强化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加强预案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52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年工作要点》(安监总政发〔〕1号)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特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应急预案管理标准化,完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灾害事故的能力,使灾害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完成全县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教育和备案管理工作,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覆盖全县各街镇、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二)各街镇、县级部门(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人员得到系统培训提高。

(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队伍建设和管理得到全面提升。

(四)建立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

(五)建立起更加科学、适用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运行体制、机制。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

1.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

(1)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支撑预案。

(2)县级部门(机构)应急预案。

(3)街镇、村居(社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及其本地区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支撑应急预案。

(4)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

A、高危行业企业: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建筑企业,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企业;

B、高风险领域企业:包括道路客运、水上客渡船(含旅游船);

C、生产作业场所(车间)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

(5)公众聚集场所应急预案。

A、学校、幼儿园;

B、经营面积地上200平方米以上,地下1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宾旅馆业,文化娱乐、医院、诊所和其他服务行业经营单位;

C、经营面积地上500平方米以上,地下300平方米以上的集贸市场、商场、超市。

(6)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应急预案。

(7)重大政治、商贸、文艺、体育等活动应急预案。

2.各类各级应急预案编制、修订责任单位

(1)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安监局负责。

(2)县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支撑预案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

县道路交通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公安局牵头,县交通局配合;

县危险品运输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交通局牵头,县公安局配合;

县水上交通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由县交通局负责;

县烟花爆竹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安监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供销社、县烟花爆竹公司配合;

县大型商业、文化娱乐场所和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公安局牵头,县文广新局、县商委、县卫生局配合;

县建筑施工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建委负责;

县乡镇煤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煤管局负责;

县特种设备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质监局负责;

县危险化学品生产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经委负责,县公安局配合;

县危险化学品经营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商委负责,县公安局配合;

县民爆器材生产、经营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商委负责,县公安局配合;

县森林火灾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林业局负责;

县地质灾害、公共危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国土房管局负责;

县市政公共设施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市政局负责;

县电力、天然气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经委负责,电力、天然气部门配合;

县防汛、农业机械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水务局(县农机局)负责;

县非煤矿山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安监局负责。

县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环保局负责,相关部门和街镇配合;

县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县安监局负责,相关部门和街镇配合;

(3)县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负有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职责部门的应急预案,分别由各部门负责。

(4)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村居(社区)突发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由街镇、村居(社区)负责。

(5)各生产经营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由各单位负责。总公司、总厂负责督促、指导下属单位和改制剥离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厂)、子公司(分厂)、基层单位以及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关键重点部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

(6)不属于以上规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公众聚集场所可以不编制应急预案,但必须编制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措施(程序)。

(二)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

1.建立完善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1)制定《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修订完善《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3)修订完善《县突发事故灾难现场处置程序》。

(4)制定《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5)修订完善《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手册》。

2.建立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应急预案修编、评审、备案、签发制度。

A、各预案编制单位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及时报送上级(含企业上级行业行政主管单位)评审备案后,由预案编制单位行政首长签字,并报送所在地县级主管部门、街镇(社区)备案,应急预案必须同时具备纸质件和电子件;

B、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支撑预案,由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县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县安全生产专家评审,县政府审定;

C、各街镇、在管单位、高危行业企业、高风险领域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单位应急预案,由预案编制单位报送县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县安全生产专家评审备案。

(2)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制度。

A、各街镇、各部门(机构)、各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

B、通过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总结预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订上报评审备案。

(3)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队伍管理制度。

A、各街镇、各部门(机构)、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实际需要,配齐、配足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装备,并做好经常性的保养,保持各种应急装备完好;

B、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以及矿山、建筑施工、民爆物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上述企业规模较小的,可建立辅助应急救援队伍或与就近专业应急队伍签订协议为其提供事故抢险救援服务;

C、各街镇、各行业主管部门(机构)、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及队伍情况档案,并于每年6月30日前报县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备案一次。

(三)切实加强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平台和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1.建成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固定指挥平台

2.建成事故灾难现场应急救援移动指挥平台

3.完成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1)建成全县各街镇、各部门(机构)和高危行业企业、高风险领域企业及重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单位相连接集声讯、图像、文字等一体化的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

(2)建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库,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共享。

A、建立完善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信息库;

B、建立完善全县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及队伍情况信息库;

C、建立完善全县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监管数据库;

D、建立完善全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息资料数据库。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年3月底前,制定印发《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宣传发动阶段。

3月底前制发相关文件,建立工作机构,层层召开会议,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三)组织培训阶段。

年4月10日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管理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举办县级部门(机构)、街镇、在属以上企业预案管理人员培训班,县内高危行业企业、高风险领域企业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预案管理人员培训班,较大型工业企业、较大型公众聚集场所预案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国家安监总局和市安监局相关领导和专家授课。

(四)编制、修订、演练、评审、备案阶段。

年5月20日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评审、备案。

(五)机制建立阶段。

年5月25日前,制定、修订完善《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管理办法》、《县突发事故灾难现场处置程序》、《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县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手册》。

(六)总结验收推广阶段。

年5月31日前,提请国家安监总局和市安监局对我县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

同时推进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平台和应急救援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力争5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等具体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评审和备案管理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方案,组建班子,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各街镇、县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领导和督促、指导本辖区、本系统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评审和备案工作,建立本辖区、本系统上下衔接、左右联系的应急预案体系。

(三)督促检查,加强指导。

县安监局要组织力量深入街镇、部门(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督促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起重机安全应急预案范文2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灭火与救援行动、降低火灾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火险、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

目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事业单位开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工作,表明了企事业单位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然而,从目前企事业单位编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与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粗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都未能反映,将预案与条例混淆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实际,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火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不等于灭火和应急疏散等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定期演习等。

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重要作用

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列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这是加强社会各单位消防安全的重要举措。但从检查社会单位的落实情况来看,发现存在不少问题:除一部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有预案外,其他单位大都未制定预案;有的单位为应付检查,制定的预案脱离实际,主观臆造,操作性不强;有的单位虽有预案,但从未组织进行演练,形同虚设。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单位对制定预案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淡薄,将直接影响单位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能力。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火灾是社会单位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灾害事故之一。据公安部2011年全国火灾情况统计,死亡1106人,受伤572人,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纵观无数火灾事故案例,凡是造成群死群伤或巨大财产损失的,都和有关单位在火灾初期未采取快速正确的应对措施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未受过相应教育训练的人,智商会下降,大都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或者本能地采取一些错误危险的动作,如随人乱跑、向角落处躲藏、跳楼等。由此可见,提高单位和全体人员的应急反应自救能力,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消防法》要求社会各单位制定预案并组织进行演练,就是为了在单位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快速正确地作出应急反应,实现统一指挥,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充分合理地发挥人力和消防设施、器材等资源的作用,及时有效地组织引导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安全疏散,控制和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制定预案和组织进行演练的过程,既是对单位全体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提高单位自防自救能力的过程。因此,社会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制定预案并组织进行演练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积极认真地组织实施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制定预案的方法、步骤及要求

一、应成立预案编制组织

应根据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的性质,抽调有关专业人员,如建筑、生产工艺、化工、电气、信息、安技、保卫、消防等专业人员,组成预案编制小组。这样做,可避免因不懂专业知识而脱离实际主观臆造,有利于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预案。

二、应全面了解掌握单位的基本情况

编制人员应全面了解掌握单位的整体布局、各个建筑场所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类别、人员数量,以及疏散设施、防排烟设施、消防设施器材等情况,并应绘制单位总平面布局图和单体建筑场所平面布局图,标明有关消防安全状况。

三、应突出重点逐个制定

编制人员在全面了解掌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应对各建筑场所作出消防安全评价。对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建筑场所,要逐个研究制定预案。对形式相同且使用性质相同的建筑场所,可制定一个通用的预案。

四、应把制定预案与全面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相结合

制定预案的过程,既是对单位进行全面消防安全检查与评价的过程,也是对单位消防安全措施全面落实的过程。对在制定预案过程中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影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问题,单位负责人应责成有关部门限期整改解决,以确保灭火和应急疏散措施的全面落实。通过制定预案,进一步提高单位的消防安全系数。

五、应对预案进行论证和模拟演练

预案制定出来后,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论证,并组织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完善后由单位负责人审定。有条件的单位,应按信息化的需要,将预案编程输入电脑,实施电脑联网操作管理。

预案的主要内容

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定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组织指挥机构,火灾险情设定,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程序与措施等。预案应做到简洁明了,图文结合,责任明确,重点突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其中组织指挥机构、火灾险情设定、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程序与措施应重点明确下列内容:

一、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种,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和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企事业单位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策划和准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现场救援及恢复,都应当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策划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灭火和应急疏散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火灾危险的基础上,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火灾后果,同时,根据火灾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为灭火和应急疏散提供建设性意见。

火灾危险分析: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对象(即存在哪些火灾危险)、火灾性质极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响应和降低火灾损失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建筑分布、功能及使用情况;重大或较大火灾危险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理化性质等;可能的火灾事故及其后果影响分析;特定的时段;可能影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不利因素

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分析:针对火灾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应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所需的各种资源,分析已有的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和能力,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设施、救援物资中的不足,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和预案的编制提供指导。

法律法规要求: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法律法规是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应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灭火和应急疏散各企事业单位的职责要求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省消防条例》等。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

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的充分与否。

机构与职责:为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相关机构等,对承担任务的部门或个人应有明确规定。

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的火灾危险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灭火和应急疏散力量,配备所需仪器设备(如灭火器、自动灭火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始终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培训:针对潜在的火灾危险,对所有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具备相应的救援能力。

预案演习:预案演习是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能使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整个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程序,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协调、有效、迅速地开展。同时,应对演习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消防知识教育:人们消防安全意识是火灾中减少伤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平时就应注重对员工的日常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潜在火灾危险,掌握必要的消防逃生自救知识,了解常用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疏散线路及集合点。

四、灭火和应急疏散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接警与通知:准确了解火灾大小、地点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员询问火灾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机构发出火灾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行动。

指挥与控制:灭火和应急疏散往往涉及单位多个部门,因此,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确立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协调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合理有效地调配和使用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警报和紧急公告:当火灾发生后,不足以控制,可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单位内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如广播系统等发出紧急公告,告知发生什么情况,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威胁,自我保护措施,疏散线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人们能及时做出自我防护。

通讯:通讯是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各灭火和应急疏散机构、医院和消防队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通讯网络,并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讯网络畅通。

火灾监测与评估:在灭火和应急疏散必须对火灾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火灾检测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火灾现场,也是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

警戒与治安:为保障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防止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人群疏散与安置: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庇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公共关系:火灾发生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应将火灾信息、影响、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消除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在火灾发生后,必须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现场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受火灾伤害。

五、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在火灾被控制扑灭后进行的短期恢复,并意味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转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如1994年珠海市“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就是在火灾现场恢复过程中,厂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为深刻。所以,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发生。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起重机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

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之后,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认真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刚才,分管市长传达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我市应急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市*局、安监局等县区和部门作了很好的发言,相信对大家很有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理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就是要提高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这一重要论述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已讲的非常明确,我们必须按照总理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

首先,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为群众谋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和损失,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公共事件有突发性,有的甚至有不可预见性,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做出最大努力而造成人民群众财产损失,那就是最大的失职。关键是我们要切实正视各类社会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这是我们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其次,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把应急管理作为政府十分重要的任务,摆到重要的位置。应急管理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目前仍然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的一些同志,不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工作方法上,都还很不适应,还缺乏这方面的专门知识,很多突发事件最终暴露出的漏洞和问题就是最好的说明。因此,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理所当然成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检验我们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世界范围讲,进入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干旱、水灾、海啸、飓风等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危害甚烈,传播范围扩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因和影响呈现较强的世界性特点,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从国内来看,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在其危害性、突发性以及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上,都表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给我们各级政府及时有效地作好各种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们自身情况看,既有与全国、全省类似的问题,也有我们的特殊情况。自然灾害多,贫困面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改革滞后,这些特殊的情况,既给我们做好公共安全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也给我们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增加了难度。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城市、加快西部强市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二、高度关注全市应急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在抗击“非典”、控制禽流感、处置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故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我市在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组织编制了全市总体应急预案;确定了25个专项应急预案,大部分已印发实施;90个部门预案正在编制,其中部分已出台实施。全市应急机制初步建立,配合省上在县市区进行了防治禽流感专项应急演练。所有这些,对于政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我们的应急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

一是自然灾害频繁。近年来,雨水、冰雹灾害严重,且灾害区域南移,受灾范围扩大。今年先后发生大风、暴雨、连阴雨、冰雹、雷击等灾害,有11个县市区6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00余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0余万亩,其中绝收面积30余万亩,倒塌房屋5000余间,损坏房屋1万余间,因灾死亡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亿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亿余元,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是事故灾难不断发生。今年,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道路交通事故仍然偏高,火灾、煤矿等重点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上升,非公有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占全市事故总起数约80%。1—11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337起,死亡198人,重伤639人,造成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今年以来,全市发生公共卫生事件2起,均为中毒事件,涉及95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外来人口增多,人员流动日益频繁,流行性传染病预防难度加大,公共卫生应急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农村地区,卫生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服务能力偏低,农民群众缺乏健康保障制度,还存在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目前,全市社会治安基本稳定,但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1—11月,全市共立刑事案件52*起,受理治安案件15066起,发案总量仍在高位徘徊,犯罪的暴力化、组织化、智能化、动态化、职业化特点日趋明显,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由于企业改制、拆迁安置、土地征用、复转军人安置、拖欠民工工资等因素引发的数量增多,总量有所增加。这些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从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看,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一是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些县区和部门的应急机构不健全、运转不畅、职责不明确,应急运行机制和工作责任制不完善,少数县区的政府领导忽视或轻视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存在着侥幸心理;二是预案体系建设还刚起步,在制订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方面,各县区在进度和质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有的停留在文字上,大部分预案未经演练和检验,存在着准备措施不到位、操作规程不完善、应急队伍不健全等问题;三是预测、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尚待完善。有的县区和部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分析工作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危险源情况没有很好掌握,应急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现象仍然存在,部门间协调机制很不完善;四是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有的县区和部门应急资源的家底不清,物资能源保障的能力建设有待于强化,群众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比较缺乏,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违章操作、安全措施缺乏等现象。

总而言之,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存在问题不容忽视,各级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借鉴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的教训,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针对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把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紧建立和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批准下发实施。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省专项应急预案和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和时限要求,尽快制订、修订、完善各自承担的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同时,要制定好演练方案,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和处置水平。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及时编制完善本县市区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特别要注意的是,应急预案一定要管用,注重可操作性。在制订和修订预案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都要围绕各类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谁去处理、怎么处理这个重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同志的意见。要明确预案的各项操作规程和运行流程,通过演练和应急实践,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动态预案修订机制,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应急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第二,切实抓好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实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要与应急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与各专业指挥机构相协调。市上已经成立了应急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挂靠市政府总值班室。市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的作用,加强与各专业机构间的衔接和协调,加强对县市区和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相应建立应急管理机构,统一领导协调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应急机构的组建不是削弱现有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不是包办代替,而是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协调,进一步发挥现有各专业机构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消防、交管、市政、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矿山建筑等队伍和武警、预备役民兵以及人民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

第三,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运行机制。要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责任、整体推进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风险分析,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制度,信息报送要快速、真实、准确,规范报送要素和渠道。在利用好传统主流媒体的同时,更多地运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发挥其在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中的信息传播、宣传教育作用。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阵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第四,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完善基本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衣物、饮用水等调集和发放机制,确保一旦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二是建立完善物资、装备、技术保障制度。根据“整合资源、统一调度”的原则,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必要投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解决应急处理所必需的物资、器材和装备,并建档建册,建立数据库,以备应急状态下的征集、调用。三是建立健全应急资金保障制度。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保证应急工作的经费需要。四是不断提高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各类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应考虑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必要的应急处置设施和备用系统。经贸、煤炭、商务、电力、市政等部门要按照分工做好煤、电、油、水、气等应急保障工作,交通、通信等部门要合理配置和调度运输、通讯资源,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狠抓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预案完善的重点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在基层。基层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和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建设,做到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社区是应急处理的第一线,要切实抓好社区的应急工作,使应急管理覆盖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要结合我市农村特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的企业,更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坚决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能源、运输等重点部门,是国际公认的应急管理重要部位,更要有完善的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确保把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六,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必须明确,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全面地负起责任来。各级各部门要将预案制定等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本部门的重要职责,部门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要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教育管理部门要把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常识。市上关于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的意见已经下发,对今年年底前和明年的演练做出了具体安排,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要通过演练,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指挥水平和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应对有力的全社会防灾减灾良好局面。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工作。时值年末岁尾,各项工作头绪繁多,各级各部门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专心致志地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要进一步理清明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确保新的一年开好头、起好步。

一要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要切实抓好冬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争取明年夏粮获得丰收。抓好果园冬季管理,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完成“大改形”50万亩,巧施肥100万亩,力争明年全市优果率达到70%以上。继续加强禽流感等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要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切实做好以果品为主的农副产品销售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搞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实施以农业产业化和劳务输出为重点,以农村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绿色家园建设、农村“四改”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2+5”工程,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

二要加强工业生产调度。企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工业生产调度,加强督促协调,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盈利大户和适销产品的生产,以促补产,以超补欠,确保完成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要动员各企业开足马力,挖掘潜力,加班加点,千方百计完成年度计划任务。进一步加大市属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要积极开展元旦、春节慰问活动,加强与驻咸大企业的联系,全力支持他们加快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调整优化结构,开发新的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三要不失时机地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不动摇,切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已经完成全年任务的县区和部门,要总结经验,提前做好明年各项基础工作,并利用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的时机,采取寄一封贺年卡、发一条祝福短信、打一个问候电话等措施,加强沟通联系。没有完成任务的县区,要抢抓本市籍在外人员元旦春节期间拜年走访和回乡探亲的机会,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特别是要密切关注和收集咸阳籍在外的经济界人士回乡线索,主动约见,登门拜访,宣传有关政策,邀请考察,推介项目,争取投资,并发挥他们交流广、信息多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咸发展。

四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快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对市级领导包抓的21个重点项目,要狠抓落实、确保落实,并提早动手,认真做好计划新开工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同时,要加快“填坑槽、补凹陷”的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计划任务。要加大“双创”工作的推进力度,加快城区拆墙透绿及绿化亮化、公厕改建、市场改建、城区道路改建和背街小巷、城中村改造,使城市尽快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净起来,给广大老百姓营造一个舒适、干净、美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五要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防止跑冒滴漏,弥补市本级财政收入硬缺口,力争完成全年财税征收任务。要严格支出管理,过紧日子,防止年终突击花钱,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有关纪律规定,不准用公款搞相互走访等拜年活动,不准以各种名义用公款相互宴请、大吃大喝和安排私人旅游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尚。

六要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活。要深入开展“携手慈善、共创和谐”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抓紧落实和下拨救灾救济物资,切实做好农村低保和移民搬迁工作,确保每一户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安全过冬。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带头深入灾区、进村入户,走访慰问贫困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

七要全力维护“双节”期间的社会稳定。要在全市范围内对可能引起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彻底排查,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力争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健全维护稳定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做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落实值班制度,遇到紧急、重要情况要立即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及时妥善处理,确保全市大局稳定。

起重机安全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高校 应急预案 意义 现状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社会结构不断优化, 利益格局不断调整, 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活力。但于此同时,也伴随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 影响教育系统公共安全的因素也趋于复杂,校园突发事件呈现出多样化、频发化局势。建立并完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预案工作管理,是完善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校园稳定、安全发展的保证,是实现平安校园的必然需要。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一、高校应急预案管理的意义

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制度,对于提高高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构建平安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急预案为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了依据

应急预案包含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

2.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应急行动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不允许有任何拖延。应急预案预先明确了应急各方的职责和响应程序,在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启动预先准备的应急预案不仅能使危机处置及时得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物财损失,而且有利于危机过后的恢复。还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应急预案就可以把突发事件的危害与损失降低至没有应急预案时的百分之六左右。

3.制定应急预案能使日常培训和演练工作更具针对性

培训和演练都依赖于应急预案。培训可以让应急响应人员熟悉自己的工作责任,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相应技能;演练可推动应急预案由“纸上谈兵”到“兵戎相见”,可以检验预案和行动程序,并评估应急人员的技能和整体协调性。

4.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应急预案的编制,实际上是辨识校园重大风险和防御决策的过程,强调了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预案的编制、评审以及和宣传,有利于师生员工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可执行的相应应急措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师生员工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与能力。

二、高校应急预案管理现状

1.对应急预案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党政领导人对应急预案工作认识不足,轻安全的思想根深蒂固,对校园安全事故事件的风险认识不到位,抱有侥幸心理,缺乏防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积极性不高,片面的理解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就是成立一个挂名的应急领导小组。因而,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机制建设不能落实到实处,具体表现在:没有建立相应应急救援预案;有的应急预案从未演练过,仅是一份文件而已。

2.应急预案内容操作性差

我国高校管理很少探讨危机管理问题,高校应急预案多是依靠管理者个人的一些零散经验而进行编制和管理的,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理论。许多高校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指导、管理,各种应急预案存在诸多问题:如不符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预案要素不全;预案内容、处置程序和方案不易操作;职责、分工不清;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预案的衔接性不够等。

3.应急预案缺乏必要的演练

许多高校出于行政经费的考虑,在编制预案后没有组织预案演练,而组织预案演练的往往也是搞形式,走过场,针对性不强,甚至纸上谈兵,达不到演练的目的,更没有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直接导致了部分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

4.应急预案宣传教育不到位

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是保证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在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学校党政领导人对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预案宣传教育活动几乎没有;二是应急指挥和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现场处置能力差;三是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安全知识和现场逃生能力。

三、高校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建议

1.提高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的领导

应急预案管理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高对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应急预案的建设、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领导不重视,预案建设就缺少推进的内在动力。因此,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应急预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创建平安校园的基础工作,是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可缺少部分,是降低突发事件危害后果的最好措施。主管安全的领导及各级部门安全主管人员要有应急预案的意识、观念,才能把预案工作一抓到底、长抓不懈,而且抓细、抓实、抓牢。

2.做好应急预案制定,切实提高预案可操作性

起重机安全应急预案范文5

山西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切实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省境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遵循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适应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单位危险性分析状况、重大危险源情况以及本行业、本地区易发事故等编制。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制定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xx)及有关行业标准进行。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者要相互衔接,形成预案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有效衔接,形成预案体系。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名称:单位名称+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单位名称+事故类别+专项应急预案;单位名称+工作场所+应急处置方案。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

(二)与相关应急预案有效衔接;

(三)与事故风险和应急能力相适应;

(四)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五)应急程序和保障措施清晰具体、操作性强;

(六)要素完整,文字简洁,信息准确。

第三章 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与

第十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论证或评审,并征求预案涉及部门和单位的意见。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分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

应急预案内部评审由编制单位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人员和预案涉及所有职能部门人员进行,以确保应急预案职责清晰、程序明确、内容完整。

应急预案外部评审由编制单位组织本行业专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以确保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各项内容法制化。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备案制度。

中央驻晋企业、外省驻晋国有控股企业、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报送企业所在地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有关管理部门。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分级备案的具体办法由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举办文化、体育、经贸等大型经营性活动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在活动举办之日前10天报送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写并提交《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二)提交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报告;

(三)提交报备的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各1份。

第十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自受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组织审查工作并向生产经营单位反馈审查意见。对审查通过的应急预案办理备案手续,对审查未予通过的应急预案,应向生产经营单位出具书面意见,说明未予通过的原因。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有效期为3年,自备案登记之日起计算。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向原备案部门提交延期备案申请。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并抄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熟悉应急职责、程序和岗位应急措施,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正确处置措施和自救技能。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易发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实战演练。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并向应急预案备案部门提交评估报告。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对该单位应急预案响应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每年应当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管理情况进行总结。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修订:

(一)应急预案中明确的组织机构、有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工作程序等已经调整的;

(二)应急预案中相关部门、单位或人员以及与其他预案的衔接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的;

(三)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发生较大变化的;

(四)应急预案中涉及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发生变化的;

(五)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完工后;

(六)应急预案演练或响应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制定部门或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

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修订情况应当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单位,并报送原应急预案备案部门进行备案。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负责应急预案相关工作的资金保障,并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事故扩大等后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办理、变更、换发和年审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应向颁证管理机关提交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应急预案。颁证管理机关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情况进行审查。

第五章 检查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突出的生产经营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一)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制订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没有按规定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

(三)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的。

第三十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建筑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未按照规定签订救护协议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未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未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法律、法规对应急预案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日起施行。

安全生产的本质第一、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是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本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安全生产领域的鲜明体现。正如xx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起重机安全应急预案范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大会。这是落实党的*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安全发展"指导原则,防范事故灾难,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在去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家宝总理要求各地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更新观念,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建敏国务委员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认真贯彻国务院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快应急救援体系、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应对重特大事故灾难的能力。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煤电油运"持续紧张,能源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一些行业特别是煤炭行业长期负重爬坡,安全生产基础相当薄弱;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而培训教育又相对滞后等,都加大了安全生产的压力。另一方面,安全法制尚不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一些工业领域的行业管理相对弱化,安全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以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也在影响和制约着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甚至直接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城镇人口的集中,事故灾难的危害性也在增大。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公共事件中,事故灾难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尤其触目惊心,社会影响尤其恶劣。*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0.7%和7.1%。但煤矿等重特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34起,同比增加3起,死亡人数增加17%,其中煤矿58起,增加34.9%,死亡人数上升66.6%。面对重特大事故多发的现实,为了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在各部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矿山、消防、核工业、水上搜救、铁路、民航、国家电网等行业和领域,已初步建立了专业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区域性救援基地和救援队伍,在事故抢险救灾、重大隐患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全国矿山救护队伍抢险救援煤矿、非煤矿山事故3684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5154人,其中1664人生还;水上救援出动1568次,抢救遇险人员17666人,其中16837人生还;公安消防系统扑救火灾23.9万起,抢险救援其他事故15.6万次,抢救和疏散群众11万余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约350亿元。尽管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覆盖全国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尚未形成,集中指挥、协同作战、反应快速、应对准确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重特大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的效率还有待提高。成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就是适应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信息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把全国的应急救援资源组织起来,整合到一起,尽快形成健全完善、统一协调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工作机制,整体提高国家应对重特大事故灾害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加强安全生产的需要。

国务院领导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很重视,多次作出明确指示。中编办、中组部以及财政部、人事部等部门,对组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一事非常支持。根据中编委文件规定,指挥中心为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能,并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协调指挥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下面,我代表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监管总局,就指挥中心组建后的工作以及当前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简要讲五点意见:

第一,强化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感。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必须立足于防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解决好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各类问题特别是那些深层次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伤亡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同时又要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难,在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控制和减少事故损失。应急救援工作还包括了事故的预测、预防和预警,通过开展安全评价、隐患排查、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等工作,增强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将会有效防范、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格局中,应急救援工作及其指挥中心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希望同志们一定要从实践"*"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认清肩负的神圣使命,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好职责。

第二,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事故抢险救灾中发挥作用。要在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要求,本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抓紧建立覆盖全国各个行业和各地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我们已经编制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构架。希望各部门、各地区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行业和地方"*"规划,尽快建立健全专业应急管理机构和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安全监管总局将在完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同时,抓紧组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机构。消防、核工业、水上搜救、铁路、民航、国家电网等专业应急机构,也应当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充实力量,健全运行机制和保障系统。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也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要依靠企业和地方政府,搞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平时加强隐患排查和事故预防,事故灾难发生时在第一时间里组织开展有效救援。依托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型骨干企业,采用国家和地方扶持、企业自行管理的方式,建立各类应急救援基地。搞好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以适应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

第三,抓紧编制和落实应急预案。目前,《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已经编制完成。下一步,一是要分门别类,制定和完善各专业性、地方性和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尽快在规定范围内予以实施;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也要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二是要督促企业和地方政府把预案规定的责任、制度、措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落到实处,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演练和实践及时发现漏洞、完善预案。三是要加强培训教育,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切实掌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应急响应程序和各个岗位的职责;普及事故灾难预防救助知识,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加强应急救援法规标准建设。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条例》的起草和申报,争取早日颁布。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规定》,建立应急救援资源信息管理、队伍管理、专家管理、资金保障等配套规章制度,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各部门、各地也要加强相关的法规建设,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规章标准和制度,使应急救援工作规范化、制度化。